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3、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4、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质和写作风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教学难点】
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视频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有一位女诗人去世后,她的好友金岳霖和邓以蛰曾在她的追悼会上献上这么一副挽联,作为她人生最美丽的注脚,“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上联赞美其才华,下联引用她一首诗)将她形容为万古以来,在人间出现过最美好的四月天,同学们知道这位女诗人是谁吗?这首被引用的诗篇又是哪首呢,顺势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背景链接
1、走近作者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 古代建筑研究奠 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加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异常地精美。
2、背景链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林徽因写给儿子梁从诫的,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三、品读诗歌、感悟真情
(1)一读诗歌、感知标题
1、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诗歌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主标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比喻的手法,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点出作者要赞颂的对象;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 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整首诗宛如笼罩在一轮爱的光环之中,表明作者对赞颂对象极尽爱的赞美。
(2)二读诗歌、感知诗韵
1、欣赏名家朗读,播放视频。
2、学生边听边思考:
①作者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来表现人间四月天的美?
四面风、云烟、星子、细雨点、花、百花的冠冕、夜夜的月圆、新鲜的嫩芽、期待中的白莲、一树一树的花开、燕。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相交融而诞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其作用是能加深审美的愉悦,留出空白,增强诗的张力。
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轻灵、光艳、娉婷、鲜妍、天真、庄严、新鲜、柔嫩喜悦……
让人感受到春天带给人们的新鲜、明丽、喜悦之情。
(3)三读诗歌、探究诗意
1、指名朗读。
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2、写法探究
①善选意象,借物抒情
诗人借物抒情,选取了“春的光艳”“夕阳的黄昏”“艳丽的百花”“雪后鲜艳的鹅黄”“初生的绿芽”“梦中的白莲”等这些四月天中特有的物象,抒发自己浓浓的爱意和对生命的赞美。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②修饰清新,韵律优美。
诗歌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采用三行句,讲求格律,一韵到底,词语的跳跃和韵律几乎达到了极致。
(4)四读诗歌、品味诗情
1、学生配乐朗诵。
2、这首发表在1934年《学文》上的作品,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对儿子降临人世的喜悦和对儿子深深的期望。因此,本诗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表达了对儿子的无比喜爱和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的希望和活力。要诵读得优美、深情,充满爱和希望。
3、由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回归题目,挖掘诗歌内涵。
因为爱“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心中之美景写心中所爱。
4、品析主旨句“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有爱就有温暖,就有希望,未来如此,生活亦如此。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林徽因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传奇女子,以其优雅娴熟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四月天的美丽画卷,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情感流露,有着道不尽的真情礼赞,诉不完的绵绵爱怜,让我们尽情领略了爱的无限美丽。就让我们在共同配乐朗读中结束今天的新课吧。
2、类文拓展、推荐阅读:
徐志摩《再别康桥》、《偶然》、卞之琳《半岛》等。
【板书设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景美 情深
爱的赞歌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