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变化有哪些1.词汇量跃升,总量增加新版词汇较旧版词汇增加了30%。中考新课标求是1600~1800,现在光这初二上册就这一本的教材词汇量,已经增加到2000了。所以说,如果你想考高分的话,真的必须要掌握3000到四千词汇量了。2.词汇层级前移原来9年级的词汇,比如,Discovery、ability等等,直接下放到了7年级,小学的基础词汇全部被删掉了。3.术语板块,词汇有拓展新加了很多的科普词汇,比如说species、habitat.一些文化板块的词汇,比如说二十四节气等等。所以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去补充相关的记录片。4.语法方面,整个复杂度提升大a.进度加速比如说定语从句,它原来是属于初三的语法知识点,而现在提前到初二学了。b.考核转型,语法不再设立单独的题目,全部放在阅读和写作当中去考察。比如说初二新教材语法知识的练习,全都是在阅读当中去练。并且,每个单元的语法运用板块都有写作的输出练习。也就是说,我不考你会不会选do还是选did,要考你的是你能不能在写作当中正确的运用do和did吗?所以,如果你的语法学习是脱离写作输出的,是无法应对现在的考试题型和难度的,所以一定要回归到运用能力。5.阅读和思维要求提升新初二的教材要求是非常高的。它的阅读的文本长度现在单篇已经增加了50%的长度了。而且,题材是更加侧重于议论文和说明文。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更加用英语去强调逻辑分析,还有观点的提炼。而且在题目设计上,我们会新增加一些批判性思维和思考的一些题目,比如说去评价环保方案。那如果平时就很少练口头表达,或者是提炼自己的观点,或者你很少去精读文章,用思维导图去分析文章的话,那么面对现在的阅读理解题,是很难拿高分的。新版初二教材,每一篇精读文章的最后。都会让孩子去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思考,你学到什么了?你自己的理解是什么?6.结构优化,内容重组a.单元更精简旧版的教材一共是12个单元,新版8个单元。而且每个单元都新增加了导读页,涵盖一些核心的问题和学习地图。b.版块升级取消了旧版当中无标题的section,新版改为主题式的小标题了,比如说explore the nature, 而且还新增加了自我评价的部分c.插图也有革新,旧版有一些是卡通漫画,而现在,全部替换为真实的图片了,其实是在强化与现实的关联性。d.在考试改革的变化当中,首先在语言能力维度上,听力口语的分值占比直接提升到了40%,而且新增了AI模拟的对话考试,所以没有练口语的孩子们抓紧时间练起来。二、新版初二教材到底长什么样子?它是怎么去教学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每一个部分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说它把新课标强调的语言能力为核心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就连枯燥的语法和实际的口头表达及笔头表达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单元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由section A、section B还有一个project。Section A,主要是涉及听力口语还有语法.拆解section A (听力、口语、语法)1.听力口语部分的教学。它分为七个步骤来对听力口语进行教学。教学步骤非常非常细,体现出对听力口语非常之重视。a.首先,围绕这个主题进行warm up.老师跟学生之间进行一些提问互动b.开始听对话或者听一段表述。在听的过程当中,需要带着任务去听,要完成对听力材料的一些单词填空。c.老师要针对这个听力材料和孩子进行提问和互动,看孩子是否捕捉到了听力材料当中的一些重要信息。d.对里边的信息进行整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用到一些思维导图或者是一些结构图。所以,这个部分其实就在考察孩子们对于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能力。如果平时很少用思维导图练习,那么孩子在这个板块会比较困难,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e.复述这个结构图。新初中二年级第一单元的听力口语部分的思维导图复述就是一个图表题,这就是结构图。如果听说基础差没有复述能力的孩子,根本参与不进来,就跟听天书一样的,更别说开口让他去说了。初二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要用不同的结构图去整理信息。而且我们现在的中考听力口语占比已经高到40%的分值,说不定以后更高,占到50%。各个地区开始新增AI模拟对话考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京高考口语考试第一大题型叫做听后转述,就边听边去完成结构图去填空,然后给孩子一分钟的时间去复述出来。广东高考口语考试第三大题型就是故事复述,所以如果不练复述的孩子,未来口语是真的很难拿高分。f.角色扮演,进行role play, 这能增加趣味性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性,而且,这个部分可是广东高考口语考试的第二大题型,不容忽视。g.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要联系自身去讲自己的故事,这叫做making connections. 比如说,第一单元学完了holiday假期这个主题,那你就要来分享一下你难忘的假期是怎么度过的,那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你能否应用英语讲出你自己的故事,强调的还是运用能力。至此,新版教材已经完成了对听力的输入到对口语的输出完整的闭环.但是很多中国家庭,在学英语的过程当中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所以,很多孩子好像也在学原版教材,但是他却学了一个哑巴英语。而且那些只学单词语法的孩子,在这个部分就真的跟不上了。上课的时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口语好的孩子非常自信的发言,然后自己想说但是不敢说,也不知道怎么说,还怕自己说错了。孩子在教材的第一节课就会感觉到很受挫,所以听力口语能力真的是童子功。小学和幼儿园阶段的小孩儿一定要每天坚持熏听一个小时以上,在三年之内,我们就能积累至少1000小时的聆听训练量,及许多不同场景下的复述,口语输出练习。2.语法部分,新教材对语法知识的讲解思路包括方法,变化非常大。a.摒弃了老师直接去给学生投喂语法规则,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在给出的很多句型当中去观察语法现象。语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句法,每一个语法规则其实就是需要被一个一个的句型去承载的,而不是像be动词加动词ing这样一个孤立的公式。初二新教材第八单元讲if条件状语从句,句型结构就是if...we...,这就是句型,会给你挖空。而且,语法正确的学法就是要让孩子根据提供出来的句子句型,也就是例句当中,自己观察找规律总结出来,这样总结出来的语法规则才能真正的被孩子内化和掌握。那靠老师强加给孩子的规则公式,让他去记忆,那去练习,不仅仅很枯燥很痛苦,而且孩子根本就记不住,也不会用。b.语法知识的总结归纳,整个8年级英语教材是看不到任何一个中文翻译的。说明什么?如果你还在依靠翻译思维或者死记硬背学语法,那你肯定落后于学校教材的要求了。我们只有领先教材的难度水平,才能够在考试当中拿到高分,去降维打击。c.前两步,一个是观察,一个是总结,接下来一定要练习语法规则。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新版教材里就有通过句子填空,完形填空来实现对语法运用的熟练度。新课标之后,中高考已经不再单独出语法题了,而是将语法融入到阅读和写作当中去考察应用能力。那么,你看完形填空,它其实也是在阅读当中给你挖空填词,也是对语法进行操练的过程。d.一定要在写作当中去运用出来。学的语法不用,那怎么证明你学会了呢?所以,新版初二教材第一单元,最后就会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续写故事。至此,语法的学习就完成了学、练以及运用输出完整的闭环,如果语法和写作是分开学的,那么一定非常低效。输入的内容没有用出来,就相当于这个环没闭上。拆解section B (阅读、写作、词汇)阅读板块设计的非常科学。1.首先,老师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引入。老师跟孩子们之间做一些相关主题的问题探讨,然后就要求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读完之后,你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是对的。这个预测叫做prediction.2.再比如,读完之后,要回答这个作者是为谁写的。关于创作目的的学习,是初中二年级第八单元涉及到的。你别看是讨论阅读,但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的听力口语基础不好,你怎么在课堂上跟老师讨论这些深度性的问题呢?市面上很多零基础或者是基础很薄弱的孩子一上来就去学原版教材是非常不合理的。老师最终他只能是用原版教材去教你这个单词怎么读,这个单词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没有办法发挥出原版教材里精读文章应该要有的作用。比如说去学习分析作者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框架结构等等,这才是学习原版教材的意义,这也是精读课的意义。但如果你听不懂,说不出,字也不认识,怎么办?3.读完文章之后,再用思维导图去归纳总结这些阅读当中的信息。新版教材里就会用到图表,泡泡图,结构图,时间线等等等等。其实,新版教材里边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是非常多的,说明更加注重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去年的英语中考,有些地方的阅读理解题已经开始出现思维导图的考试题型了,比如青岛。所以近几年,中高考考试题型的出题越来越新颖,这是在我们的新教材当中,都是有迹可循的。4.每篇文章读完以后,一定要进行联想联想到自己,你学到了什么。section B 词汇部分因为词汇的学习是不能脱离文章的,所以新初二教材的词汇的学习步骤的设计也是非常科学的。1.对词汇进行下定义比如说第一单元里有出现的造句练习,还有第三单元出现的英英释义.第二个步骤,就是对词汇进行练习。那在哪里练习呢?就是放在句子当中进行句子填空,或放在段落当中进行完形填空。2.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的其实就是将以上学到的这些阅读策略呀,词汇策略使用。在整个初二新版教材当中,它是如何考察孩子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这些阅读策略呢?首先,通过大量的结构图,还有思维导图以及问答题,去考察孩子对文章当中信息的梳理和归纳能力。补充一点,这个问答题也是我们高考阅读理解题型的母题之一,一定要练习。3.阅读之后 的输出能力第二个部分除了考察孩子对于信息的加工能力以外,还要考察孩子阅读之后的输出能力怎么样。比如,读完一篇关于蓝鲸的这个介绍,那你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喜好,写一篇关于蓝鲸的作文。这其实就是仿写练习,对吧?这就是策略写作呀。仿写练习说白了就是半开放式写作训练。阅读能力,是由听力能力、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共同决定的。而写作能力是由口头表达能力、单词拼写能力还有写作策略共同决定的。三、作为普通家庭的家长和孩子,我们到底要如何应对新教改还有新高考逐年变难的这个趋势呢?一共有三条核心建议。建议1. 在小学和幼儿园这个阶段,尽量把听说直接拉到自由交流,能拉多高就拉多高。因为听说能力就是阅读写作的地基,而且听说能力的培养,它就是有一个窗口期的,它是0~12岁,因为12岁以后,大脑的布洛卡区已经发育成熟,它关闭了之后,你要付出数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努力,也不一定能够把听说拉到自由交流的程度。一定要遵循先听说后读写的语言发展规律,不要侥幸的认为,我可以把口语放到后面啊,等我有时间了再拉,其实,你不可能再有时间了。到了初中高中以后,再让你拿出1000个小时聆听训练,你有这个时间吗?你不可能有的。你拿着1000小时去学数学、化学、物理,如果你早一点儿的把这一千小时花了,那就为你未来的学科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了。建议2. 不管是听说能力还是读写能力,都要完成输入到输出的全闭环。很多普通家庭英语启蒙失败的点就在于只输入不输出。每天就是让孩子盲目的埋头学。没有让孩子去思考,你听的是否是有效的,你听的是什么,你读的是什么,你怎么读才是有效的,孩子听过的读过的,你有没有让孩子去练习输出。我们是没有语言环境的,听了一定的量去输出,比如说故事复述训练,读了一定的量之后,就是要进行系统性的写作输出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整个语言学习的闭环。你一切的动作,你输入的动作都是要为输出这个结果而服务,不是一味的去报一堆课,天天让孩子学。建议3. 第三点就是你不要再停留在传统的英语学习思维里。不要只关注,孩子会了多少个单词,孩子这道语法题做对了没有,我要不要去学个新概念?我是走应试还是走能力?其实,现在的考试难度、教材难度你也看到了,已经不是选择你走应试和能力的问题了,是你不走能力这条路的话,就是死路一条了。现在的考试,考的是你能不能听懂?你会不会说?你会不会分析文章?你能不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听不懂不会说,不会分析文章,还写不出自己的观点,怎么去应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