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共20张PPT)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共20张PPT)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还能其他像吗?
通过上一节学习,你知道凸透镜成哪些像呢?
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与什么因素有关?
说出你的观点
凸透镜成不同的像与物距、像距和焦距都有关。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 距(u)。
像 到 透 镜 的 距离 称 为 像 距(v)。
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
活动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先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f=10cm);
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于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目的: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点燃蜡烛,并使之远离凸透镜。调整光屏位置,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测量物距和像距,并将成像的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4.逐次减小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并记录,直至在光屏上无法呈现烛焰的像。
10
40
14
倒立
缩小
实像
35
18
倒立
缩小
实像
20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18
35
倒立
放大
实像
10
不成像
6
正立
放大
虚像
F
F
F
F
不成像
U=f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屏上无像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分布
u>2f
f<u<2f
u=f
u<f
f<v<2f
v=2f
v>2f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等大、实像
正立、放大、虚像
u=2f
倒立、放大、实像
不成像;光屏上出现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
v>u
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同侧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分界点
缩小
1.二倍焦距处,是物体成 像与 像的分界点;
2.一倍焦距处,是物体成 与 的分界点。
倒立实像
放大
正立虚像
像的动态调节方法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 像变 、物远像 像变 ;
4.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 像变 、物远像 像变 。








拓展
5.小明在实验中不小心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了一半,你认为此时在屏上的像是一半呢还是完整的?
像完整,但亮度变暗
6.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像有什么变化?如何调整?
7.总结一下,你已经掌握了几种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随堂练习
1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A
学习小结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一定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靠近透镜
C.蜡烛、光屏不动,透镜靠近蜡烛移动
D.蜡烛、光屏不动,透镜靠近光屏移动
C
3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u=16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用白纸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且不完整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1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一直变大
B
4 .图甲是一幅卡通图片,小明将凸透镜从较远处逐渐靠近卡通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B
5 .小刚用镜头焦距为5cm的照相机拍摄的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cm.当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50cm处向20cm处移动过程中,则像的大小将逐渐   。
10
变大
6.在一次天宫授课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悬在空中的水球,透过水球看到了她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老师告诉小海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小海利用图乙所示器材进行探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
(1)当小海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的中心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2)当小海将蜡烛移至32cm刻度线处时,应向   (选填“左”或者“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放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