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黄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1-2024年黄山市常住人口数、人口增长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如表1所示,全市2024年初次在黄登记就业人数为14736人,其中外来户籍约5200人,较上年增长约3000人,占比达35.3%。据此完成1-3题。
表1 黄山市常住人口及增长率统计表(2021-2024)
年份 常住人口数(万人) 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1 133.2 1.0 -
2022 132.3 -6.76 -2.88
2023 131.6 -5.29 -3.96
2024 131.7 0.76 -4.01
1. 2024年黄山市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B. 人口净流入量增加
C. 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D. 限制在外落户政策实施
2. 资料显示黄山市的人口问题,主要包括
①就业压力增大 ②养老负担加重 ③少子化较突出 ④住房价格上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推测黄山市外来户籍人数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适宜 B. 政策支持 C. 经济提升 D. 文化浓厚
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如图1)。近年来,宏村依托世界文化遗产优势,推动传统手工艺(如徽墨、木雕)与现代农业(如有机茶园)融合发展。2024年《黄山市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实施意见》明确,将通过数字化建设、分级保护等措施,到2027年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与产业升级。据此完成4-6题。
4. 宏村聚落形态的空间特征是
A. 棋盘式布局与水系共生
B. 依山就势的阶梯状分布
C. 围合式院落与防御布局
D. 街巷垂直于等高线延伸
图1 安徽省宏村布局景观图
5. 宏村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农业融合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B.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C.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 D. 拓展文化体验场景
6. 为保护宏村地域文化景观,最合理的措施是
A. 拆除老旧民居,建设徽派新建筑 B. 限制游客数量,禁止进入核心区
C. 建立数字档案,实施级别化保护 D. 改造古老民居,提升居住舒适度
根据《黄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部署,黄山市正以“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引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生态+文化”双轮驱动,完善“显山露水”的蓝绿空间,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作为旅游城市,黄山市在旅游旺季时游客量远超常住人口。据此完成7-9题。
7. 黄山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核心矛盾是
A. 山区地形限制与地铁建设的矛盾 B. 工业用地扩展与耕地保护的冲突
C. 老城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的不平衡 D. 旅游人口激增与基础设施承载不足
8. 黄山市规划构建“一核两廊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其中“两廊”最可能指
A. 现代工业与物流运输 B. 高速公路与高铁经济
C. 新安江生态与徽文化体验 D. 高新技术产业与康养产业
9. 为实现“显山露水”的山水城市目标,黄山市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A. 填埋城市内河,打造滨江商业带 B. 严控建筑规模,退居还山还水
C. 砍伐山区植被,建设区域观景台 D. 规模开采山体,打造景观建设
读湖北省不同地区城镇化率变化表(2010-2020年),据此完成10-12题。
表2 湖北省不同地区城镇化率变化表(2010-2020年)
地区 2010年城镇化率(%) 2020年城镇化率(%) 年均增速(%)
武汉市 66.48 84.56 1.81
鄂东地区 44.23 61.47 1.72
鄂中地区 43.82 59.21 1.54
鄂西地区 35.04 49.21 1.42
10. 湖北省城镇化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 全省城镇化水平均衡发展 B. 鄂东城镇化速度最快
C. 鄂西城镇化起点高增速慢 D. 区域间城镇化差距大
11. 鄂西地区城镇化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生态脆弱,人口承载力低
③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带动不足 ④政策限制人口向城镇迁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鄂东地区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对其城镇化的直接影响是
①城镇人口增加 ②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③环境承载力迅速提高 ④城市等级体系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辽阔。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行列。下图为“我国主要海洋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A.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B. 扩大海洋开发规模
C. 维护海洋经济权益
D. 促进海域协调发展
14. 南海区域强调“资源勘探+生态保护”的战略意义
主要体现在
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资源供应
②维护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稳定
③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④制定国际深海资源开发规则 图2 我国主要海洋示意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某连锁便利店计划在二线城市拓展业务,针对A、B两个商圈开展选址调研。结合资料卡和生活常识,据此完成15-16题。
资料卡:商圈A:位于老城区中心,周边有医院、中学和老年社区,道路狭窄但公交线路密集,现有2家小型超市和1家竞争对手便利店。
商圈B:位于新兴住宅区外围,靠近地铁规划站点(2026年开通),周边在建写字楼3栋,目前常住人口较少但房价较高。
15. 对比两个商圈,企业最终选择商圈B开设便利店,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当前竞争对手少 B. 现有配套设施好
C. 政策扶持力度大 D. 潜在消费群体多
16. 在选址决策中,企业利用某技术获取了两个商圈的人口热力图和交通流量实时数据等信息,并模拟了不同时间段的客流量变化。该技术是
A.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地理信息系统 D. 物联网技术
二、综合题(共3大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安徽省广德市成功吸引了上海的青睐,成为长三角地区康养产业的新亮点。2024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协议,跨区域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这标志着广德市在康养产业的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材料二:广德市位于沪苏浙皖四省市交界处(如图3),被誉为“长三角之心”。这里不仅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更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高达近60%,拥有天然富硒土地,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近年来,广德市积极发展赛事经济、休闲度假经济、文化服务经济和旅游经济,提出了“全龄康养、全域宜游”的目标,致力于打造城里人的“梦中家园”。
图3 广德市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沪皖共建的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将依托广德市的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先行区建设,与上海大都市圈、“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相结合,全方位对接上海,打造国际一流的康养名城。
(1)结合材料,分析广德建设康养名城的区位优势。(6分)
(2)分析广德发展康养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3)请为广德市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安徽省位于东中西部交接的“黄金走廊”。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在国家“八纵八横 ”高铁布局中,其省级行政中心合肥将是京沪等几条重要通道的交汇处,成为全国重要综合铁路枢纽之一。2023年国务院在《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的批复中,明确提出打造合肥都市圈,包含合肥、淮南、六安、滁州等地区。下图为安徽省高速铁路线分布示意图。
图4 安徽省高速铁路线分布示意图
(1)据图描述安徽高速铁路分布特征。(6 分)
(2)结合图文材料,简析合肥成为全国重要综合铁路枢纽的优势区位条件。(6 分)
(3)简述安徽高速铁路的修建对合肥都市圈发展的积极意义。(6 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是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材料二:有人提出,从山东青岛的胶州湾到渤海的莱州湾,在胶莱河基础上拓宽、拓深,挖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水运河”——胶莱人工海河。胶莱人工海河通航后可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如图5为胶莱人工海河(规划中)示意图。
图5 胶莱人工海河(规划中)示意图
(1)海洋污染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说出山东半岛周边海域海洋污染的污染物来源。(4分)
(2)你是否赞成修建胶莱人工海河?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6分)
(3)试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