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2023年3月16日,河南中西部地区出现了一次极端强降雪天气过程,降水主要集中在16日0时—16时,雨雪相态转换自西向东逐渐推进。下图示意2023年3月16日0时—16时河南省降雪量分布及新安降水量、温度和降水相态的转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出现此次强降雪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锋面气旋 D.准静止锋2.影响河南省此次降雪的气流为( )A.低层的东北部冷干气流和中层的西南部暖湿气流B.低层的西北部冷干气流和中层的东南部暖湿气流C.低层的西南部暖湿气流和中层的西北部冷干气流D.低层的西南部暖湿气流和中层的东北部冷干气流3.引发新安16日0时—16时近地面气温剧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冷气团势力不断加强 B.冷锋过境速度缓慢C.受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D.降水相态多次变化三峡工程及上游水库群运行改变了大坝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荆江河段进口(枝城)位于三峡大坝下游约102km处,出口位于城陵矶,全长约339km,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属于微弯分汊型河道,下荆江属于典型的弯曲型河道。洞庭湖汇集湘、资、沅、澧“四水”,于城陵矶处汇入长江干流。洞庭湖湖水汇入时产生的顶托作用对荆江河段的水位、流速等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荆江河段及水文站与水位站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三峡工程及上游水库群运行后荆江河段水沙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A.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增大 B.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减少C.径流量增大,河床冲刷严重 D.输沙量增大,河床淤积严重5.三峡工程及上游水库群运行后荆江河段水沙过程变化最大的水文站是( )A.枝城水文站 B.沙市水文站 C.监利水文站 D.螺山水文站6.与上荆江河段相比,下荆江河段( )A.通航条件较好 B.平均水位变化较大C.决堤风险较小 D.平均水流速度较慢在河口复杂动力作用下,泥沙往往会经历起动、悬浮、沉降、再悬浮的循环过程。在此过程中,单颗粒泥沙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絮凝(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形成粒径远大于单颗粒泥沙的絮凝体。磨刀门河口是珠江入海口门之一,也是西江主要的输水输沙通道,河口水体的盐度层化程度高,尤其是在中上层水体中,而在底层水体中,垂向混合较强。下图示意磨刀门河口絮凝体垂向分布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磨刀门河口水域垂直方向上絮凝作用的变化特征是( )A.由表层水体向底层逐渐减弱 B.由表层水体向底层逐渐增强C.由表层水体向底层先增强,后减弱 D.由表层水体向底层先减弱,后增强8.磨刀门河口底层絮凝体以微絮团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①底床沉积物粒径大,泥沙难以再悬浮 ②底层水位深,受潮汐作用影响小③水体动力作用较强,解絮作用显著 ④水体盐度层化较强,阻碍表层絮凝体沉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素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其东西宽度已从唐代时的32km减小至现在的17.5km,董志塬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土地面积的96%,年入黄泥沙量达6599万吨,其中90%以上的泥沙来自塬边溯源侵蚀。下图示意董志塬沟头回填固定和坡面防护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黄土塬的关键治理措施是( )A.生态移民 B.平整塬面C.固沟保塬 D.修建梯田10.与林草措施相比,沟头回填和坡面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模式的优点是( )A.投资少 B.无污染C.见效快 D.历时短东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水源地之一,供水区人口近5000万人,经济总量超8万亿元,东江因此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然而,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等均位于东江下游的发达城市目前高度依赖河道型水源,这种水源存在水质风险高的问题。在建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采用地下深层隧道输水。下图示意东江流域引水工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东江流域大量建设引水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衡 B.河道输水功能严重下降C.下游地区水体污染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12.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采用地下深层隧道输水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水分蒸发 B.保障输水水质 C.加快输水速度 D.方便后期维护13.推测东江流域的引水工程输水主要用于( )①生态补水 ②农业用水 ③生活用水 ④工业用水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平湖园位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浙沪省级行政区交界处,是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山区、嘉兴市等三方共同建立的飞地产业园。枫泾科技园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平湖园与枫泾园合称张江长三角科技城。这一飞地产业园总规划面积87km2,其中平湖园面积45km2,枫泾园面积42km2,处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位置。如图示意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上海市积极参与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市范围,缓解城市用地压力 B.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提供高端服务C.加大投资规模,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D.“腾笼换鸟”,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转型15.与枫泾园相比,平湖园早期发展产业园区的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科技发达 C.地租廉价 D.交通便利16.两园区成立初期的关系表现为( )A.产业同质化,企业间竞争激烈 B.产业错位发展,企业合作互补性强C.产业同质化,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 D.产业错位发展,竞争与合作并存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气河是以强水汽输送为特点的狭长的水汽输送通道,多发生于南半球夏季。有研究指出,大气河的水汽输送量占极地总水汽输送量的90%以上。大气河与南极海-陆-气相互作用,与极端高温、降雪、降水变率、海冰范围、冰间湖等都存在紧密联系。2020年1月20日和21日,雪龙2号位于宇航员海东南部(44.5°E,66.5°S),此时一次典型的南大洋大气河扫过科考船。1月20日至21日,垂直积分水汽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宽度的大气水平水汽输送总量,IVT)迅速由不到50kg·m-1·s-1增长至103.89kg·m-1·s-1。下图示意2021年1月20日南大洋垂直积分水汽通量值分布。(1)简述南大洋大气河的特征。(2)指出1月20日-21日南大洋大气河水汽输送的方向,并说明理由。(3)说明南大洋大气河与南极海-陆-气的相互作用。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攀枝花市是中国西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世纪50年代,为改变中国工业分布不平衡状态而实施的“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将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开发确立为重要任务,攀枝花市遂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钢铁、钒钛冶炼基地和水电开发基地。2013年,国家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攀枝花市迎来历史发展的新机遇。图示意攀枝花市区位。(1)指出20世纪50年代,影响攀枝花市成为“三线建设”资源型城市的主要因素。(2)说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设立,给攀枝花市带来的具体发展新机遇。(3)为防止攀枝花市重走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枯竭而衰落的老路,请提出合理的建议。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被誉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已形成相当规模的西部、中部、东部三条通道。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新疆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或绥芬河出境。2011-2020年,中欧班列从每年17列到每年10000余列,开行规模快速增长,运输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不断释放沿线贸易通道潜能的同时,中欧班列的发展目标也从最初的为本地货物寻求出口通道到吸引外地货物作物流枢纽,再到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发展更新转变。下图示意中欧班列三条通道。(1)简述中欧班列开通的背景。(2)分析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3)说明我国建设中欧班列三条通道的意义。参考答案1.A 2.B 3.A4.C 5.A 6.D7.A 8.D9.C 10.C11.D 12.B 13.D14.D 15.C 16.A17.(1)水汽含量大;温度较高;季节性强。(2)自西北向东南(或由北向南)输送。理由:雪龙2号位于宇航员海东南部,此时有大气河扫过;大气河向极地水汽输送显著,水汽自较低纬度(西北方向)向高纬度(东南方向)输送。(3)对海洋的影响:暖湿气流提高海面温度,减少海冰覆盖范围;融冰淡水输入,降低表层海水盐度;大气河伴随的强风可破坏海冰稳定性,促进冰间湖的生成或扩展。对大气的影响:暖湿气流引发南极沿海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影响局部气候变率;水汽凝结释放潜热,加剧大气层结不稳定,进一步影响区域环流。对陆地和冰盖的影响:强降雪增加冰盖积累,同时可能导致冰盖表层融化,加剧冰架崩解。18.(1)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充足;战略安全需求(2)提升钒钛等优势资源的深加工能力,提升资源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由初级加工向高新技术、精深加工转型。增加攀枝花市的影响力,吸引更多高端技术人才和投资,助推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吸引了大量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有利于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3)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降低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支撑。19.(1)国际贸易需求增加,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货物运输需求大;中国与邻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中欧班列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相较于海运,铁路运输具有时效性优势,相比空运,铁路运输具有成本优势,且适合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答出两点)(2)中国与邻国政府提供补贴、通关便利等政策,推动中欧班列开行规模扩大;沿线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等对时效性要求高的货物需求增加;中欧班列运行时间较海运大幅缩短,且比空运成本低,竞争优势明显。(3)三条通道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形成多线路、多口岸的运输格局,提高运输灵活性;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内陆开放;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中国与欧洲、中亚的经贸合作水平,助力“双循环”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