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环绕北冰洋的各大洲名称正确的是( )A.北美洲、亚洲、欧洲 B.非洲、亚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D.亚洲、北美洲、南美洲2.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能正确反映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关系的是( )A.A B.B C.C D.D3.红海不断扩张是因为板块之间( )A.断裂下沉形成 B.断裂上升形成 C.挤压下沉形成 D.挤压上升形成4.下面四幅图中,代表水半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5.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非洲 C.南美洲 D.亚洲6.以下关于平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原是地势最高的地形类型 B.平原通常由河流冲积形成C.平原是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形类型 D.平原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7.在河南境内的嵩山、太行山,科考工作者曾发现过几亿年前的海绵、珊瑚、鱼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A.这些生物原本生活在陆地上 B.海洋生物进化成陆地生物C.人类把生物带到这里 D.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8.下图是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亚洲全部位于亚欧板块 B.喜马拉雅山脉海拔在不断降低C.红海在继续缩小 D.地中海在不断缩小9.中国科考队员在2023年10月卓奥友峰(喜马拉雅山中段山峰)科考中,获得重大发现:在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地层中发现鲨鱼牙化石。发现鲨鱼化石可推测,三叠纪晚期卓奥友峰的地理环境应为( )A.湿润的森林环境 B.干燥的沙漠环境 C.温暖的海洋环境 D.寒冷的草原环境10.海底地形中( )A.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B.大陆坡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陡C.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地壳稳定D.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浅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千米11.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板块( )A.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非洲板块1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 )A.南极洲 北冰洋 B.亚洲 太平洋 C.大洋洲 印度洋 D.北美洲 大西洋13.关于海峡沟通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B.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C.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D.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与大西洋14.读图,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太平洋,甲所在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②是大西洋,丙和甲所在的大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C.③是印度洋,乙为苏伊士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D.甲所在大洲东部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15.如图是某大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该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16.成语“沧海桑田”原意是指海陆变迁,早在古代人们就察觉到海洋和陆地不断运动变化的现象。下列海陆变迁与形成原因匹配错误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变动B.在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人类活动遗迹——海平面升降C.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大陆漂移D.荷兰成为低地之国——海平面升降17.下图为五种地形的区别与联系示意图,图中地形类型判读正确的是( )A.①-丘陵 B.②-高原 C.③-平原 D.④-山地18.读世界海陆分布图,④所示半球中,被三大洋包围的是( )A.南美洲 B.大洋洲 C.南极洲 D.非洲二、综合题19.《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写的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小说叙述了19世纪英国人费雷亚·福特先生因和朋友打赌,而在八十天内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读费雷亚·福特八十天环游地球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费雷亚·福特从英国伦敦出发,伦敦位于 (大洲),该大洲与加尔各答所在大洲B (大洲)大陆部分共同组成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2)费雷亚·福特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① 洋、② 洋和③太平洋。(3)图示线路穿过的a处为A、B两大洲的分界线—— 运河,是世界上重要的海运通道。2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中国专门为海上医疗救护“量身定做”的专业大型医院船。“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入列16年来,11次走出国门,航行28万余海里,累计服务45个国家和地区,治疗29万多人次,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和平方舟”号行驶过的水域中,有很多地区地壳运动剧烈。材料二:“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到访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分布图。材料三: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1)说出“和平方舟”号从澳大利亚东海岸出发,途经安哥拉后抵达西班牙的最短航线先后所经过 的大洋。(2)指出“和平方舟”号唯一没有到访的大洲,并分析原因。(3)“和平方舟”号到访智利时,发现智利经常发生地震,是因为智利处于 火山地震带,受到 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试分析未来大西洋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下图为“鹦鹉螺”号航行线路图。【旅程再现】(1)“鹦鹉螺”号从太平洋出发,经过印度洋,穿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甲 运河,到达③ 洋,一路向南直达南极洲,随之北上抵达终点。【沿途观奇】(2)“鹦鹉螺”号航行途中,在乙地遇到了海底火山喷发,推测是因为该地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在④大洲发现冰雪覆盖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本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的煤炭资源,可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学说名称为大陆 学说。【航行揭秘】(3)随“鹦鹉螺”号航行可发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中,71%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北半球的 半球。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A A C B D D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D A D D C D B C19.(1) 欧洲 亚洲(2) 大西 印度(3)苏伊士20.(1)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2)南极洲。南极洲气候寒冷,环境恶劣,无常住人口,不需要提供医疗服务。(3) 环太平洋 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4)大西洋的面积将不断扩大。这是因为大西洋处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导致大西洋的面积将不断扩大。21.(1) 苏伊士 大西(2) 亚欧 非洲 漂移(3)北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