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北半球C.北冰洋被大陆包围,与其他大洋不相通D.西半球陆地面积大于东半球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A.美洲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3.地形是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以下对于陆地表面五种地形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山地和丘陵都是地面崎岖不平 B.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较高C.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 D.高原地面广阔,海拔高,起伏和缓4.“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描述的海底地形是( )A.海沟 B.大陆坡 C.洋中脊 D.大陆架5.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地球表面上有浩瀚的海洋和广阔的陆地,其中陆地面积所占的比例是( )A.29% B.55% C.71% D.45%6.地球表面陆地所占的比例是( )A.71% B.59% C.41% D.29%7.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看上去更像个水球,因为海洋面积是( )A.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六分海洋、四分陆地C.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D.海洋陆地各占一半8.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9.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各大板块相对稳定,位置不变B.全球共分为八大板块C.各大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地壳比较活跃D.各大板块运动方向相同11.它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人类花费了100多年的时间才潜降到海沟的最深处,11034米的深度超过了地球最高峰。它是( )A.马里亚纳海沟 B.汤加海沟 C.日本海沟 D.千岛海沟12.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图中②所表示的海底地形是(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洋中脊 D.海沟13.地质工作者在云南澄江帽天山发现了三叶虫、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帽天山是人类填海造陆形成的 B.帽天山的化石是流水带来的C.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火山喷发 D.这种现象说明了海陆的变迁14.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15.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谷、②鞍部、③山脊、④山峰 B.①山脊、②山峰、③鞍部、④山谷C.①山谷、②鞍部、③山脊、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峰、③山谷、④鞍部16.关于四大洋叙述错误的是(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大西洋B.太平洋底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C.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D.四个大洋是彼此相连的17.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是( )A.大陆架 B.大陆坡 C.大洋中脊 D.海沟18.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B.大西洋是面积第二大洋C.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太平洋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二、综合题19.春日徒步,以脚步为尺丈量烂漫春光。某徒步爱好者团队深入某村开展徒步活动。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 。(2)徒步团队在前行途中,发现经过的AB段比BC段坡度更 (陡/缓),理由是 。(3)徒步团队下山时,经过的主要地形部位是 。(4)简述图示区域国道路线蜿蜒曲折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2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地形部位B为 ,小清河的流向是 。(2)图示区域的地形为 ,据图判断A的海拔范围为 米。(3)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图中C地的气温为22℃,则D地理论上气温应为 。(4)规划中的铁路线为兴趣小组自主设计,甲、乙、丙、丁四段中,规划最合理的是 ,另外三处规划不太合理的原因是 (任选一处进行分析作答)。21.湖南省张家界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暑期在野外开展实践活动。下图为活动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以平原和 为主,地势特征为 。(2)相较甲聚落,丙聚落规模大、人口多,其主要原因是 。(3)在图示区域海拔250m~350m地带是一大片果园,请推测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在该果园最有可能看到的是成片的 (苹果、椰子、柑橘)树。(4)若只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甲聚落与乙聚落的温差最大不超过 ℃。(5)在徒步登山活动中,同学们因路线①、②的选择争论不休。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条线路 ?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B D A D A D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A D D D A A C C19.(1)山地(2) 缓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山脊(4)连接村落中的居民点。20.(1) 山谷 西北向东南(2) 山地 1000~1200(3)20.8℃(4) 甲 乙处:弯度太急,容易发生危险;丙处:穿过居民区,太扰民;丁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21.(1) 山地 北高南低(2)丙所在地地势低平、交通便利(3)柑橘(4)4.2(5) 选①(或选②) ①等高线稀,坡缓,省力(或②路程短)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