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共5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所谓历史时期是指新石器时代以来至当代的人类活动的时段。新石器时代以前谓之史前时期,史前时期的地理环境是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当代的地理环境是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如水文、气候、植被、土壤等)和历史人文地理(如疆域、政区、人口、文化等)两个方面。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资料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获得:一是历史地理传世文献,如历代正史、地理总志、地方志等;二是考古发掘材料。考古资料的实证性很强,信度较高,可以弥补传世文献的不足。三是野外实地踏勘材料。有一些景观、口述资料等,不见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只有通过实地踏勘来获得。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理,而其研究资料和方法又多是历史学的。故而,长期以来,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现在一般认为它是地理学的分支。
历史地理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为沿革地理。沿革地理主要研究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沿袭和变革。成书于公元初的《汉书 地理志》所记汉代的政区和山川地名,大多追溯汉前的沿革。此后正史中的16部《地理志》,基本因袭了这种传统。到清朝乾嘉年代,沿革地理学发展成为一门显学。杨守敬是传统沿革地理的集大成者,他主编的《历代舆地图》绘制了自春秋至明代的历代疆域政区图,是历来历史地图中最详备的一种,为后世历史地理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沿革地理在古代并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西方地理学思想大量传入中国,许多学者认为历史地理不能限于沿革地理,应全方位研究历史时期的各种地理要素,方能形成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1934年,顾颉刚创办《禹贡》半月刊。刊物初办时的英文名,译为“中国地理沿革史”;而后更名,译为“中国历史地理”。
现代历史地理学真正得到长足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近30多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研究的方兴未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内容、研究理论、研究手段等方面都呈现崭新的面貌。首先,广泛借鉴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得到极大拓展。其次,吸取了系统论、定量分析法等新理论。最后,较多地采取了诸如电脑分析技术、卫星测量法等现代科学手段。在这种形势下,现代历史地理学学科内聚属性加强,其学科的整体独立性大大增强。
(摘编自邹逸麟编著的高等教育教材《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记者:韩教授,您的研究领域是历史地理学。有的观众比较陌生,说这门学科到底算历史学还算是地理学,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韩茂莉:说起这个问题,我还想说一说,我老师侯仁之先生是怎么解读的,他告诉我们,历史地理是昨天、前天的地理。就像今人迈出的脚步难免会落在昨天、前天古人留下的足迹上,当代我们在讨论的山河、城市、农田、交通,在古代同样存在,因此昨天、前天的地理,就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昨天和前天是定语,所以历史地理应该从属于地理学。但是我们的基本研究资料,比如说来自考古成果及大量的历史文献,这样的话它在研究手段上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摘编自电视栏目《地理 中国》记者于波与教授韩茂莉的访谈稿)
材料三:
近一二十年来,有好几位历史地理学家在谈到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时,都着重指出必须重视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野外考察的方法,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不过这些文章主要是为了纠正旧时代学者埋头在故纸堆中完全不做野外考察的偏向而写的,所以在强调地理学的野外考察的方法之后,对历史学的文献整理的方法只是带上一笔。于是,有人便认为只需要多做野外考察,就可以解决所有历史地理的问题。此外,随着现代研究方法的引进,也有一些人认为文献资料的重要性已经降低了,出现忽视文献资料的偏向。其实,历史时期的地理情况,大多数不可能有遗迹留下来。要研究这些消失了的地理情况,就非得依靠历史学的方法不可,历史文献资料是历史地理研究之本。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历史地理学就其学科性质而言虽然属于地理科学,但就其研究方法而言,至少应该说运用历史学方法的重要性不下于运用地理学的方法。
那么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献资料。首先,切忌凭少数几条资料就下结论。应该做到基本上齐备,关键资料不能遗漏。资料是否基本齐备会影响到结论是否正确。其次,有些文献资料来源于民间传说,但传说往往并不反映历史真实,不能贸然把传说当作真实史料看待。最后,在处理古籍文献资料时,不应盲从过去那些注疏家和研究者的解释,应该凭藉我们自己运用科学方法去正确理解和判断。这样才能作出超越于前人的研究成果。
(摘编自谭其骧《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献资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旨在探寻史前时期之后至当代人类活动的时段的地理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
B.在《汉书》之后,正史中的《地理志》承继前人传统,对书中所记载的地理现象,均追溯其在过往的沿袭和变革。
C.侯仁之关于历史地理学的阐述“历史地理是昨天、前天的地理”,与材料一开宗明义提出的观点,意思颇为相似。
D.材料一和材料三均提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资料,表述的内容有相关性,但论述的侧重点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下列对三则材料论述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将沿革地理与现代历史地理学进行对比,旨在强调科学技术对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意义。
B.“昨天和前天是定语”,此处援引语言学的专业理论,用以证明历史地理学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C.材料三首先引述某些学者的观点,继而逐层予以批驳,最后提出对当下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倡议。
D.材料三末段用“切忌”“不能”等否定词,既清晰表明观点,也彰显研究者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3.小明在阅读材料一后,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理解体会,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请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适合填写“研究对象”
B.②处的举例不完全正确
C.③处是材料一重点论述的内容
D.④处的概括和理解恰当
4.复兴中学准备开展“守正与创新:新时期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之道”的专题研讨活动。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列出自己的发言要点。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两则材料的语言特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二)阅读Ⅱ(共4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唱歌册
鄞珊
有私垫的家庭,在这个庵埠镇上屈指可数,这让外婆一辈子说话丹田气十足。家汇街上小打小闹的奢华,无法撼动她的淡定。
每次邻里这帮有点闲工夫的媳妇婆婆们要念歌册,外婆随即木秀于林,随风飘展了。这个人群显出了她的识字和懂书理,所有的字都瞒不过她,她们识不了的字都来问她。
外婆很是飘飘然,这里叫“大头”。我瞥了一眼,头,真的大了。
我们家成了一个小唱场。孩子们洗澡的那个大木脚桶又派上用场,租赁来的线装歌册都放在里面,堆得老高。这些歌册泛黄且掉了封面,很少有一整本齐全的。不光是说少了封面是正常的,更多的是少了前面好多页码。越是这种,越说明是好看的书,人家传阅得多才损耗。我在脚桶里找完整的,递给外婆,外婆看了一眼书名:“这个不好看,先留着吧。”封面工工整整的,印刷字体,可按外婆说的,好像都是内容不怎么吸引人的。有的另外贴上纸作为保护的封面,居多裸露着内页。
“先哪个?”外婆问。我家那么热闹了,她们自己搬着小板凳,有的在翻着脚桶里的歌册——那么多,哪本先念呢?
“《十八寡妇征西》吧。”油漆婶有发言权,她拿出这册,递给外婆。油漆婶知道的曲目多,她的选择吻合外婆的喜好,其实外婆也蛮喜欢杨门这些女将的。外婆拿起歌册翻阅,发现已经掉了近一章,那就从能看到的完整页面开始吧。
每次都是外婆负责读和念,我则跟在后面看她的歌册。密密麻麻的字极其好看,歌册的七字句式使得方块字排列整齐,像列方阵。外婆熟稔这样的句式,她念得婉转动人,几乎像京韵大鼓一样。当然,外婆不知道京韵大鼓,可她知道所有潮剧的曲目。
外婆演绎的是潮汕传统的说唱,这样的弹词有一种易于掌握的套式,外婆能够轻易驾驭这种说唱模式和腔调。她的声线极其婉转,这种自然清唱的曲调,不知她是无师自通,还是自幼受了潮剧的影响,音韵悠扬,而唱词又朗朗上口。
这我听得懂,唱词带领我慢慢进入她的故事,五言或七言工整的押韵,每个尾音的拉长,把人拉进历史深处的古远幽深里。
外婆未出阁之前,娘家经常请戏班子来家里做戏。潮汕话的“做戏”一词用得极妙,不说“演”而说“做”。戏,需要戏子“做”出来。
外婆那么喜欢潮剧,却丝毫不羡慕戏班子。甚至带着高高在上的怜悯。她讲得最多的是戏班子里面的道道。那种熟悉,好像她自己长年混迹于里面似的。
在往昔,戏班子的戏子命运比乞丐还苦。
外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是:“父母无财气,卖仔去做戏。”被卖进戏班的小孩子,一大早就要起来吊嗓子、练功,各种粗重活都得干,在戏班里就是做牛做马,挨班主的皮鞭是家常便饭。好像不打他们,班主的日子就缺少了一项内容似的。
“戏子,是不能洗澡。”外婆说起戏子,几乎是用鼻子落下轻蔑。她眼角一扬:“别看戏台上他们美若天仙,袅袅娜娜,可下得戏台,你就会闻到他们身上一股很臭的味道。”
最不合常理的是,戏帮走南闯北演完了戏,戏歌棚拆之后,演员——戏子们还得自己到村里要饭。每个脱下戏服的演员,都要各自端着碗,到村里跟村民要饭。
村里的人遇到“秦香莲”就给她饭,遇到“陈世美”就不给了。不仅不给,村民还围观和挞伐,代表着正义。
“你太坏了!”村姑村嫂都痛骂他,甚至手指头戳了他的脸。
“陈世美”跟他们解释:“阿嫂啊,那是演戏啊。”
“演戏,也不给!”阿嫂阿婆依然义愤填膺,为了显示自己的正义凛然,这时候不仅不能给陈世美粥饭,还要咬牙切齿地痛骂他。有的拿来了扫帚,有的捡起地上的石头准备砸他。
那“陈世美”怎么办呢?我一直追问着外婆,问演陈世美的演员的去向和肚子问题。我的是非观念在人之初时便非常分明。
“演戏,也不给!”外婆眼神犀利地盯着我,也是同样态度坚决。我对外婆延续至今的骄傲坚持表示了怀疑。凭着原始直觉,我觉得外婆并非都是正确的。在外婆铿锵的态度前,弱小的我的心里,一直对戏服后面的“陈世美”充满了怜悯和担忧。
戏班里的人间苦难,让我如履薄冰,幸亏现在已没有了戏班,也没有了地主。我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暗自庆幸着,即便只有白粥和萝卜干,好歹也是新生活。
外婆那个地主娘家也像戏班一样不存在了,她那当少爷的细叔只存在于她偶尔的碎碎念中,至于那少爷细叔是怎么没有的,外婆一句也没透露。少爷细叔喜欢养鸟,喜欢看戏,甚至喜欢吃鱼生。少爷细叔吃鱼生时,看到馋嘴的小女孩——我外婆——在桌边仰头看着,就会夹一筷子蘸了料的鱼生,塞进这个馋嘴的小女孩嘴里。
“香!”小女孩变成了外婆,对着也是小女孩的我炫耀着这穿越六十年的美味。
“比鹅肉香吗?”我只能想出鹅肉的美味,不知传说中的那么香的鱼生,可有一比。
而外婆不屑一顾,说:“鱼生,那才叫好吃!选取大溪里的活鱼,厨师的刀花甚是了得,生的鱼肉得那么薄,像竹篱一样薄。那些调料,非常多,非常鲜美。”
生的鱼能吃?而且那么鲜美?还有比卤鹅肉更美味的东西?这天无法继续聊下去,就像无法继续聊陈世美没饭吃的问题一样。
(摘选自《竹探》)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歌册“泛黄且掉了封面”“传阅得多才损耗”,与《荷花淀》中水生嫂编席子的细节类似,都通过日常物品展现人物生活。
B.外婆对杨门女将的偏爱,源于对女性力量的推崇,与《小二黑结婚》中小芹的反抗相似,展现了乡土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C.少爷细叔“养鸟、看戏”的爱好,以闲笔勾勒地主阶级的闲适生活,与《党费》中白匪对物资的掠夺,均体现阶级对立。
D.“鱼生像竹篱一样薄”,生动写出鱼肉切片的精致,与《包身工》中写“芦柴棒像骷髅”一样,都是通过借代增强画面感。
7.关于文中外婆唱歌册这个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册的七字句式排列整齐如方阵,外婆对这类句式极为熟悉,念唱时婉转动人,展现了传统说唱艺术的韵律美感。
B.作者将外婆的唱腔与京韵大鼓类比,但外婆对京韵大鼓并不了解,却十分熟悉潮剧曲目,暗示潮剧艺术根植于潮汕地区。
C.作者认为外婆的唱腔源于“无师自通”,实则强调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本能,与后文外婆对戏子的批判形成呼应。
D.文中“唱词带领我慢慢进入她的故事”一句,通过“我”的视角表现外婆说唱对听众情感代入的深刻影响。
8.文章为何说“我对外婆延续至今的骄傲坚持表示了怀疑”?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9.小说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来叙述故事,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三)阅读Ⅲ(共5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驼业种树,几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材料二: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节选自柳宗元《宋清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清诚以是A得B大利C又不为D妄E执其道F不废G卒H以富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业,以……为业,意动用法,与《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舟”用法不相同。
B.“既然已”与“然谓我蚩妄者亦谬”的“然”用法相同。
C.居,储存、贮存,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居则曰”的居意思不同。
D.类,像、类似,与《项脊轩志》“大类女郎也”的“类”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他种的树移栽后都能存活,且生长茂盛、结果又早又多,其他种树者即便暗中观察效仿,也无法达到他的水平。
B.郭橐驼认为种树要顺应树木的天性,做到根舒、培平、土故、筑密,栽好后就不再过度干预;而其他种树者常因过度爱护反而损害树木。
C.宋清经营的药材质量好,长安的医生用他的药配药方很容易有效果,那些生病疮的人们,也都乐于向宋清求药,希望病好得快些。
D.宋清不仅对有钱有势的人提供优质药材,对那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也会像往常一样给予好药,笃信穷困废辱的人早晚会报答。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②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14.柳宗元的文章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态度。请结合材料,分别指出《种树郭橐驼传》与《宋清传》的现实针对性。
(四)阅读Ⅳ(共2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望日谒文山先生 ① 祠,时于中丞方议重修,用杜诗蜀相原韵
〔清〕彭定求
信国孤忠汗简②寻,荒祠凭吊刷萧森。
旌旗曾仕吴疆色,丝竹空埋鲁壁③音。
斜谷出师原比烈,睢阳仗节本同心。
榱崩栋折④劳兴复,瞻拜遗容一振襟。
【注】①文山先生:文天祥,号文山,封信国公。②汗简,也称汗青,借指史书。③鲁壁:孔鲋藏书与孔府内壁的典故,借指功业流传或精神文化传承。④榱崩栋折:指建筑破败不堪,借指国家将覆灭。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森”写柏树茂密,营造庄严肃穆氛围,彭诗“森”勾勒出文山先生荒祠四周萧瑟冷落、衰败凄凉的画面,同一字因语境不同而传达出不同情感。
B.杜诗“黄鹂空好音”以乐衬哀,衬托出武侯祠的萧条寂寥,暗含对诸葛亮身后寂寞的叹惋。彭诗“空埋鲁壁音”一句借典故感叹文天祥功业被岁月掩埋。
C.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表达对诸葛亮北伐未竟,壮志难酬的痛惜;彭诗“斜谷出师”以文天祥抗元壮举类比诸葛亮北伐,赞颂其崇高的忠义精神。
D.两诗的尾联都通过细节描写来结束,杜诗以“泪满襟”写悲怆,彭诗以“振襟”显崇敬,虽然手法各异,但都体现对英雄精神的敬仰之情。
16.两首诗的主题都是谒祠怀古,但情感主旨因创作意图不同而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标题作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共1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各题的空缺部分。
(1)美术课上,赵敏同学完成了右边这幅水墨画,展现江天纯净、明月高悬的东方美学意境,想在画上题诗句,觉得《春江花月夜》中有两句诗很符合,于是提笔写下“ , ”。
(2)在《陈情表》中,李密描述自己家庭衰微、孤单无依,只有身体和影子相伴以慰藉凄凉的两句是:“ , 。”
(3)鸥鸟作为自由闲适的象征,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 ”。
二、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AI)模型的涌现,一场激烈的AI竞赛正在全球范围内打响。4月7日,①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AI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AI指数报告》显示,②中国高性能AI模型的数量和质量正在不断上升,③对美国的领先地位构成了挑战,④顶级模型之间的性能差距正在减少。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Bart Selman表示,看到中国DeepSeek等相对小型、成本较低的项目证明自己具备竞争力是一件(A)的事。“我预测,我们将看到一些由5人或两人组成的团队,他们会提出新的算法思想,从而带来变革。这是好事,我们不希望这个世界被几家大公司掌控”。
虽然目前美国仍是AI模型的主要生产国, 甲。2023年,在大规模多任务语言理解测试(MMLU)中,中国模型落后于美国顶级模型近20个百分点。然而,截至2024年底,中国仅落后0.3个百分点。
该报告指出,生成式AI模型平均来说仍在变大,大模型使用了更多的决策变量、更强的计算能力和更大的训练数据集。 乙?其实不然。而许多公司也在发布功能非常强大的小型AI模型,它们训练更快,响应更快,消耗的能量也比大型模型少。基于更好的算法,现在一个AI模型可以达到两年前大100倍的模型所能达到的性能,这也证明了小模型同样可以取得优异成绩。报告称:“2024年是小型AI模型取得突破的一年”。
尽管在多个常见基准测试中得到了显著改进,但生成式AI仍然存在诸如隐性偏见或输出虚假信息等问题。“虽然它们能够提供强劲的性能,还能实现快速、个人化、高效、安全和高度优化的体验,但有时它们居然会犯非常基本的错误,这让我感到(B)。”Selman说。
18.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词语“AI模型”构词方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 B.琴棋书画 C.鹏程万里 D.再别康桥
19.请在文中画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针对“AI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全面思考能力,还是阻碍全面思考能力的发展?”这一话题,班级展开辩论。请你选择正反其中一方,写一段80字左右的辩论立论词提纲,要求观点明确,有一定理据。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中阶段的学科选择往往会影响未来的职业道路。有人为了追求热门专业,选择不擅长的学科;有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却担忧未来的就业前景。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解析:材料一指出《汉书·地理志》“大多追溯汉前的沿革”,并非“均追溯其在过往的沿袭和变革”,B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符合材料内容,所以选B。
2. D;解析:A项对比旨在说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并非强调科技;B 项“援引语言学理论”错误,是通俗解释;C项材料三并非批驳,而是纠正偏向;D项正确,所以选D。
3. C;解析:材料一重点论述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③处是过渡内容,并非重点,C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正确,所以选C。
4. 守正:重视历史文献的整理与运用,继承沿革地理的研究传统;创新:拓展研究内容,借鉴新理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析: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从守正和创新两方面列出发言要点。
5. 材料一语言严谨平实,多用术语,适合学术介绍;材料二语言通俗口语化,通过访谈形式便于大众理解;原因:材料一是教材内容,需准确规范;材料二是电视访谈,需生动易懂;解析:从语言风格和原因两
方面分析差异。
6. A;解析:B项“女性意识觉醒”过度解读;C项“阶级对立”错误;D 项是比喻而非借代;A项正确,所以选A。
7. C;解析:作者未明确外婆唱腔源于“无师自通”,且与批判戏子无呼应,C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正确,所以选C。
8. 外婆坚持不给“陈世美”饭吃,违背“我”朴素的是非观;“我”同情演员的困境,意识到角色与演员的区别;体现“我”对人情事理的独立思考;解析:结合上下文,从“我”的视角分析怀疑的原因。
9. 以孩子视角展现童真,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通过孩子的疑问,引发对人情事理的思考;简化复杂的成人世界,突出主题;解析:从叙事效果、主题表达、内容呈现角度分析好处。
10. B、D、F;解析:“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 “卒以富”,故在B、D、F处断句。
11. B;解析:“既然已”的“然”是“这样”,“然谓我蚩妄者亦谬”的“然”是“然而”,用法不同,B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正确,所以选B。
12. D;解析:宋清并非“笃信”回报,而是秉持诚信,D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正确,所以选D。
13.(1)栽种时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栽好后像丢弃一样不再管,那么树木的天性就能保全,本性就能得到发展;解析:“莳”“置”“天者”为关键词,准确翻译。
(2)即使是没带钱的人,(宋清)也都给好药,积累的欠账票据像山一样,从未去索要药钱;解析:“虽”“与”“诣”“直”为关键词,翻译时注意句式。
14. 《种树郭橐驼传》批判官吏扰民,主张顺应民性;《宋清传》讽刺世人趋炎附势,倡导诚信长远的处世之道;解析:结合材料,分析两文的现实针对性。
15. D;解析:两诗尾联均为抒情,并非“细节描写”,D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正确,所以选D。
16. 杜诗借诸葛亮抒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怆其忠义,表达复兴之志;标题中杜诗侧重“蜀相”的功业与遗憾,彭诗强调“重修”与“比烈”,体现不同创作意图;解析:结合标题和诗歌
内容,分析情感主旨的差异。
17.(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解析:根据课文内容和题目要求
填空,注意易错字。
18. A;解析:“AI模型”是“缩写+名词”,“兰亭集序”是“名词+名词”,构词方法接近,其他选项不同,所以选A。
19. A. 令人振奋;B. 匪夷所思;解析:结合语境,填入恰当成语。
20. ①删去“根据”;④“减少”改为“缩小”;解析:修改表述不当之处,使逻辑更严密。
21. 甲:但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乙:这是否意味着模型越大越好;解析:补写语句需贴合上下文,使语意连贯。
22. 正方:AI提供多元信息,辅助全面思考;如海量数据检索拓展视野,助力多角度分析,培养综合思维;解析:选择正方,明确观点并提供理据。
23. 例文:《以兴趣为灯,照职业之路》学科选择关乎未来,有人追热门,有人重兴趣。我认为,应以兴趣为基,
兼顾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驱动深入探索;热门专业易随时代变化,兴趣方能
支撑长久。如爱因斯坦因兴趣探索物理,成就伟业。
平衡兴趣与现实,既不盲目跟风,也不忽视前景,方能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解析:结合材料,围绕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展开论述,观点明确,逻辑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