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情境素养测评卷(一)班级: 学号: 姓名:主题情境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你们学校准备以“缤纷的寒假”为主题举办系列活动,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请你积极参与!活动一 勤运动一、请你根据“‘勤运动’活动宣传语”的语境,看拼音写词语。(6分)我们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身体变得疲惫,精神也变得 tuí sàng( )。所以,shì dàng( )运动是治愈我们身心的最佳“良药”,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这种zāo gāo( ) 的状态。运动是不会让人后悔的tóu zī( ), 只要每天 shāo wēi( )挤出一点时间来运动,并养成zì lǜ( )运动的好习惯,我们将收获健康。二、壮壮准备“国旗下的讲话”演讲,呼吁全校学生参与活动,请帮他选一选。(10分)1.壮壮准备演讲稿时,遇到以下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苔藓(xiān) 磁性(cí) B.吵嚷(nāng) 曝晒(pù)C.政府(zhèng) 花蕾(ruǐ) D.筹划(chóu) 琴弦(xián)2.请你帮壮壮找找,下列演讲稿中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澎湃 帐篷 B.慷慨 澄澈 C.综合 高粱 D.悬崖 暴燥3.演讲稿中有下列几句古诗文,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山排闼送青来(推开门) B.巍巍乎若太山(高大的样子)C.金沙水拍云崖暖(白云和山崖) D.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4.壮壮修改演讲稿时,发现了一个病句,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早就久仰奥运冠军樊振东的大名了。B.运动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体育馆。C.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D.之所以要坚持运动,是因为运动让我们更健康。5.壮壮阅读材料时看到以下片段,想把其中表达的主要观点写进自己的演讲稿中,对这段话主要表达的观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眼下,约上“运动搭子”去健身成为人们社交的一种选择。相比原来“把酒言欢”的社交方式,相约公园健步走、健身房“撸铁”的“运动局”更能吸引人。在运动中社交不仅能让人获得积极的生活态度,还让人们在其中找到与他人新的联结点,让自己能够结交到更多朋友,拓宽社交的边界和深度。A.运动的社交价值。 B.运动让人获得积极的生活态度。C.运动变得越来越吸引人。 D.人们喜欢约上“运动搭子”去健身。活动二 品艺术三、壮壮游完故宫后,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请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2分)北京故宫,这座跨越明清两代的皇宫,十分宏伟壮观。每一座宫殿都建造得 。漫步其中,所见的石狮都 ,形态各异。A.行云流水 B.巧夺天工 C.栩栩如生 D.画龙点睛四、读文段,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舞台上,京剧演员正在激烈“交战”,双方把兵器耍了个风雨不透,打得不可开交。台下的壮壮看呆了。突然,那紧张的锣鼓声停了,演员的动作也定住了。霎时,全场寂静。壮壮一脸不解地问爷爷,这表演为什么突然停了 爷爷微笑着说:“俗话说‘一静不如一动’,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超之处啊!”1.爷爷说的话中有一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改正过来。(2分)2.把画横线的句子改成直述句,但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来表达。(2分)3.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4分)①紧张的锣鼓声 ②喜庆的锣鼓声 ③远处的锣鼓声我选 (填序号):五、让我们通过诗词、音乐等感受艺术之美。(10分)诗词是优秀的文学艺术。诗词之美,无处不在。诗词之美,在其所绘之景,正如朱熹笔下的“ , ”,描绘了春天百花盛开、绚烂之美;又如杜牧笔下的“ , ”,描绘出绿树红花、酒旗飘飘的江南之美。诗词之美,在其所抒之情,正如毛泽东笔下的“ , ”总领全诗,赞美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又如贺知章笔下的“ , ”,写出了诗人久居他乡的伤感和浓郁的乡愁。诗词之美,美在作诗之人,正如在《答客诮》中写出“ , ”的大丈夫鲁迅。六、壮壮自主创意,制作了一个“纸杯火箭”,并写了一份《制作说明》,但他漏掉了一处。请你对照图示,帮壮壮将漏掉的部分补写在横线上。(4分)活动三 多阅读七、假期要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和淘淘一起通过阅读去增长见闻。(30分)(一)书戴嵩画牛(9分)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本文作者是宋朝的 ,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描写西湖雨景的诗《 》,我能写出其中两句: , 。(4分)2.下列句子中,括号内补出的主语正确的一项是()。(1分)A.(戴嵩)尤所爱 B.(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C.(牧童)不可改也3.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4分)(1)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 )(2)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 )(3)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 )(4)艺术家不必向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 )(二)头一个是团长(13分)①团长盯着怀表,表盘荧光在雨林中泛着青。前敌指挥部的最后通牒刺破雨幕:拂晓四时前必须穿插至敌军空投场,否则整条战线将陷入被动。卫星地图上,那片荆棘林像道暗红色伤疤横亘在去路上。②这是一片亚热带原始雨林,生长得异常繁茂,树冠相接,严似穹隆,各种藤蔓密如蛛网。最令人头痛的是一片片荆棘,一人多高,枝丫上布满一寸多长的尖刺,刺锋锐得赛过狼牙犬齿。长驱直入的穿插部队到这儿停住,每小时才能挺进十米。③先锋连的战士们一个个让人看着心疼,脸上、胳膊上全是横七竖八的血口子。最前面的两个战士用力挥动着手中的柴刀,手上磨破的血泡流出的血水把柴刀染上了暗红色。后面那个年轻的小战士顾不上深深扎入胳膊的尖刺,还在奋力地砍、拼命地砸。④【A】团长的嗓子已经喊哑了,嘶啦嘶啦地吐不出一个整音,紧贴胸口“嗒嗒”响的怀表像一把匕首在一下下地刺着他的五脏六腑。他从没见过这样的原始雨林,也从没打过这样的仗,浑身憋足的火劲涨得要炸破血管,偏偏这力气没处使。猛然,他拨开身边的两个参谋,走到开路队伍的最前端。⑤【B】团长把军衣往头上一包,走到荆棘林边,猛然往上一跃,然后横着身体扑压下去。团长身躯压塌荆棘墙的刹那,锋利的刺丛在他身下迸裂出焦黑缺口。战士们喉头滚动着呜咽,血泪模糊了视线。“踩着我过!”团长在刺丛中嘶吼。连长率先扑压,年轻士兵紧随其后,二十六名中国官兵的身躯,在一片荆棘林中铺展出一条狭窄的道路。后续部队踏着他们的身躯通过时,血泥里翻滚着撕碎的军装布片,荆棘丛中绽放着暗红的生命之花。⑥不知何时,正在行进的部队下了一条口令。“往后传,铺路的头一个是团长。”“……头一个是团长。”“……头一个是团长。”大部队通过后,担任首批铺路的二十六名官兵,有四人再也没有站起来……⑦战争结束后,团长带着一队人马来到血肉铺路的地方,搜索了几个来回,却找不到任何尸体的踪迹。团长念着这四人的名字,继而,仰起脸发出一声悲怆的长吼,吼声震得密林中聒耳的鸟鸣戛然而止,枝叶簌簌颤抖。1.请认真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以小标题的形式把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2分)2.第②段是 描写,描写了异常繁茂的原始雨林、密如蛛网的各种藤蔓和 ,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 。(3分)3.短文第③段在描写战士们对付荆棘时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其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点面)的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点面)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4.短文中“团长”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鲜明,A、B两处都是描写团长的语句,请任选一处,在下面的横线上作批注,体会团长的形象。(3分)5.短文反复提到“头一个是团长”,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说明团长是第一个跃入荆棘林的。B.告诉战士们要小心通过,千万不要踩到团长。C.强调团长不怕牺牲、身先士卒,战士们受到激励,勇敢地投入残酷的战斗。D.强调战士们要加快速度,不要贻误战机,否则军法处置。(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材料一】寒假即将到来,小学生在家是什么状态 某网近期开展了一项某省小学生暑期生活的调查,访问了近2000名热心家长。调查发现,有近九成的小学生在晚上9~11点才入睡,虽然91%的小学生睡眠时长在9小时以上,但仍有57%的小学生未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的要求。在日常的学习和阅读上,该省小学生平均每天所用时长大概为1小时45分钟。此外,据统计,该省小学生整个暑假平均要上39小时的课外班,加上路程、往返时间,平摊后,每天接近1小时。除了睡觉和学习,孩子们的暑假时间还花在运动锻炼、家务劳动和休闲娱乐上,综合测算,平均时长分别为30分钟、15分钟、3小时30分钟。除去约2小时的吃饭、洗漱时间,还有5个小时的碎片化时间,而这5个小时内,孩子可能在赖床、磨蹭、发呆……【材料二】作为散文家、诗人、教授的朱自清,他的暑假可谓丰富多姿。1940年,担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的朱自清多次利用暑期时间到成都与家人团聚,因此朱自清曾在成都度过几次暑假。在此期间,与旧友新知聚会便成为朱自清暑假生活的重要部分。这期间,与他来往最多的是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当然,他的假期不只有好友聚会、游览玩乐这么简单!身为一位“暑假时间管理大师”,他还把握空闲时间阅读和“搞学术”。《现代中国诗选》《文学批评论集》《语言学与世界语》……从与研究领域高度相关的文学和语言学书籍,到跨学科的社会经济学著作,朱自清在进行暑期阅读时均有涉猎。阅读这些中外学术著作可算是朱自清暑期生活的主旋律。【材料三】1.请阅读材料一,填空。(3分)暑假中,某省小学生在 上花费的时长是3小时30分钟,在学习和阅读上花费的时长是 。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我发现 。2.材料二中称朱自清为“暑假时间管理大师”的原因不包括()。(2分)A.他任教期间常到成都过暑假。B.阅读和“搞学术”是他假期的“必修课”。C.阅读学术著作是他暑期生活的主旋律。D.他的假期不只有好友聚会、游览玩乐。3.你同意材料三中龙一鸣的观点吗 为什么 (至少写出两点理由)(3分)活动四 爱生活八、习作。(30分)题目:最美的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声音”“语言”“风景”“瞬间”等;②围绕确定的中心,选择一件具体的事情写下来;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期末情境素养测评(一)一、颓丧 适当 糟糕 投资 稍微 自律二、1. D 2. D 3. C4. A本题考查辨别病句的能力。A项中“久仰”一词的意思是仰慕已久 (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它与前面的“早就”语义重复,故选A 项。5. A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这段话围绕“运动”与“社交”的关系展开,重点讨论运动如何成为一种新型社交方式,并通过与传统社交对比,突出其独特性。“约上‘运动搭子’去健身成为人们社交的一种选择”直接点明运动具备社交属性;“在运动中社交不仅能让人获得积极的生活态度,还让人们在其中找到与他人新的联结点……”进一步说明在运动中社交的双重作用;“拓宽社交的边界和深度”总结运动对社交质量的提升作用。因此答案选A。三、B C四、1.一静不如一动2.壮壮一脸不解:“爷爷,这表演为什么突然停了 ”3.示例:②春节庙会,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广场上,一群身着鲜艳传统服饰的锣鼓队员正喜气洋洋地敲打着锣鼓。鼓声激昂,锣声铿锵,交织成一首热闹非凡的交响曲。五、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六、示例:用胶棒把火箭顶部粘在火箭箭身无皮筋的一端,完成火箭制作。七、(一)1.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示例: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2. B3.(1) (2) (3) (4)×(二)1.示例:深入雨林 开辟道路2.环境 布满尖刺的荆棘林 渲染了环境的险恶,表现了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为下文“砍伐荆棘”“开辟道路”等情节作铺垫3.面点 增强了层次感及画面感,突出了战士们团结勇敢、英勇无畏的精神4.示例:B“包、走、跃、扑压”一连串动作描写,体现了团长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5. C(三)1.休闲娱乐 1小时45分钟示例:半数以上的小学生暑假期间的睡眠时间未能达到教育部的要求。2. 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A项仅描述了地理位置变动(到成都过暑假),未涉及时间利用方式,与“时间管理”无直接关联。故选 A。3.示例:不同意。因为假期若完全放松,易打乱生物钟、消磨意志。规律作息与主动学习,既能保持身心活力,又能平稳过渡到返校状态,这样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八、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