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练习
一、单选题
1.“餐桌上可口的菜肴热气腾腾,温馨的厨房里有家人忙碌的身影”,这是宁宁放学回家时看到的情景。让家更美好,宁宁应该( )
①主动分担家务劳动②完全听从长辈的意见
③增强家庭责任意识④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间需要相互信任、体谅与宽容。大军的爸爸妈妈因小事争吵了起来,下面大军的做法有利于化解父母矛盾的是( )
①叫上爸爸一起出去打羽毛球 ②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妈妈聊天
③帮妈妈一起批评、指责爸爸 ④充当“黏和剂”帮助父母和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创建。下列行为有利于建设美好家庭的是( )
①放学回家后,主动分担家务 ②害怕父母生气,谎报考试成绩
③面对父母争吵,积极劝说和解 ④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包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舜华秉承“孝悌忠信、自强精进”的家训,躬身垂范引导子女熟读深究经典读物,坚持培养子女们勤学明辨、自立自强的品格,还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山上认药、采药。在她的严格教导和悉心启发下,五个子女都事业有成,在不同领域各有建树。由此可见( )
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②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③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④父母的教导对子女事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等你考上大学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
A.与父母平等沟通,有话好好说
B.善待父母,平等合作
C.关心体贴父母,调适叛逆心理
D.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6.每年的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家庭日的确立是为了提高政府和公众对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和睦、幸福和进步。下列对家庭和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面对家庭矛盾,成员之间相互理解,能让家庭更和睦
②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体谅和包容,可以增进感情
③只要家庭成员之间不吵架,家庭就一定和睦
④家庭和睦主要看父母,与我们关系不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国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这个景观背后,流淌的是最具中国味的浓浓亲情。这份亲情中有中国人( )
①对家的依恋,因为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②对家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的身心寄居之所
③对家的责任,只因这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④对家的依靠,因为家是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古语包含“孝”这一精神内涵的是( )
A.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B.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歌曲《回家真好》中这样唱道:“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每一砖一瓦用爱创造,家里人的微笑是我的财宝,等回家才知道自己真的重要……”。这几句歌词能让你感受到( )
①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有了房子才能称之为家
③家是心灵的港湾 ④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5月15日是世界家庭日,老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要求围绕主题做一个小事并自愿拍照在微信群里分享,请观看他们的照片,判断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主题是( )

A.家的意味 B.中国人的“家” C.和谐家庭我出力 D.爱的碰撞
11.小妍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和同桌闹矛盾,情绪有点低落,回到家做作业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妈妈在我耳边唠叨个不停,我感觉心烦意乱,都想不理她了。”对待妈妈的“唠叨”,以下做法可取的是( )
A.左耳进,右耳出,对妈妈的唠叨置之不理
B.逃避妈妈的唠叨,不让妈妈进自己的房间
C.学会尊重理解妈妈,懂得唠叨也是一种爱
D.对妈妈发脾气,埋怨妈妈不体谅、理解自己
12.母亲节这天,社区组织“谢谢妈妈”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九年级学生小芳端上第一次亲手做的菜请妈妈品尝,妈妈幸福地说:这是女儿的味道,真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材料表明( )
①尽孝在当下,需要实际具体的行动
②子女扶助和保护父母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③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是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最佳方式
④孝亲敬长,关爱他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下列对家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家就是我们住的房子,没有其他意义 ②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③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④家对于我们有着丰富的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家和万事兴,下列同学的做法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的是( )
①小张常常因玩网游,被父亲家暴
②小刘父亲在外工作,她经常帮妈妈做家务
③小明与父母、 爷爷奶奶经常利用暑期外出游玩
④小华对父母让她课后补课的做法反感,离家出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爸妈落伍了,和他们说不上几句话就要吵架。”面对部分同学与父母交往的窘境,你推荐的合理途径是( )
①沟通,寻找彼此能接受的点②冷静,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③和解,共建和谐美好的家庭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16.“家风”,这一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词汇,因央视《新春走基层》节目而重新跃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重视家风教育有利于( )
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消除与父母间的代际差异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列行为能体现关爱晚辈的是( )
①参加工作后,女儿首次领到工资,悄悄为妈妈安排了一次健康体检
②五一出游,儿子背着年迈的父亲登上长城,实现了父亲多年的心愿
③面试前,妈妈叮嘱女儿要相信自己,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尽力就好
④上学路上,爸爸撑着雨伞帮儿子遮雨,自己衣服淋透了却无暇顾及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8.家是一盏明灯,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家是温馨的港湾,为我遮挡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某班正在进行“爱在家人间”网上学习讨论,同学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下列观点中,你认同的是( )
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②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
③当我们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时,说明亲情已经消失
④家人之间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2024年春节,人民日报新媒体发起“我与家人合个影”网络征集活动。众多网友积极参与晒照片、吐真情,留下许多幸福瞬间。回望一个个瞬间,充满着无数的爱与温暖。这说明( )
A.家是我们的心灵的港湾 B.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是相同的
C.亲子冲突是不可调和的 D.孝敬父母就要对父母言听计从
20.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以下对家庭功能认识正确的是( )
A.家庭是人类繁衍的基本单位——生活功能
B.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休息与娱乐功能
C.家庭承担着抚养后代和赡养老人的作用——感情交流功能
D.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功能
二、分析说明题
21.【温暖的牵挂】
材料一 父爱是光,照亮前进的路;父爱是伞,撑着整片天空。
有那么一个人…
他想每一秒都陪着你,可你要成长,他才早出晚归。
他改掉好多坏毛病,因为你把他当英雄,他不敢让你失望。
他不厌其烦地和你玩无聊的游戏,只是因为,你喜欢。
他也会累、会受伤,可你还不能独自奔跑,他只能坚强。
他总说挺好,可有一天,他再也无力把你举过头顶。
他正在老去,他可能会忘了自己,却永远不会忘记爱你。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1)阅读材料一中的文字,你感悟到了什么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你准备采取哪些行动让你的家庭更和谐
22.【爱的碰撞】
材料一:某市心理咨询中心对1500名学生进行专项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 比例
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 偶尔与父母沟通 61.9%
不与父母进行沟通 25.8%
经常与父母沟通 12.3%
遇到的困惑或烦恼 不把心事告诉父母 86.0%
把心事告诉父母,找父母商量 14.0%
材料二: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的做法体现了 的家庭美德。谈谈为什么要传承这一美德。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对我们建设和谐家庭的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爱的归途】
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2月15日,2023年春运正式收官。40天里,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超过15亿人次。收拾好行囊的人们,带着亲人的祝福,重新奔向天南海北,交织成一幅流动中国的温暖图景。
(1)这幅温暖图景表明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有着怎样深厚的意味?
【家风家训】
良好的家风家训浓缩着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一训父慈,二训子孝,三训臣忠,四训夫义,五训妇从,六训友恭,七训敬长,八训择友,九训睦族,十训和邻。”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杨时亲自订立家训家规,用以垂训子孙、治家立身。
(2)分析杨时订立的家训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并说明理由。
【孝亲敬长】
资料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论语·学而》中说:“孝弟也者,为其仁之本也!”
资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3)对于这两则材料,你是如何理解的?
(4)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请说说你准备如何孝亲敬长?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10月23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此法旨在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教家风,在《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凤建设论述摘编》中,深刻阐释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1)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其中孝亲敬长是重要的精神内涵。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优良家风?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很多,孝亲敬长已经过时了。”结合材料,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A D D B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C D C A D A D
21.(1)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③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①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②家务我分担。我们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作贡献。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变化,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22.(1)材料一反映大多数同学不会主动、经常与父母沟通;
(2) 孝亲敬长。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3)①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②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学会爱、奉献爱。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
对兄弟姐妹,我们要相携相助。在生活中发生矛盾,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③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追求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④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要共同分担,相互协作,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23.(1)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答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由入情入理、逻辑清晰,与所选的家训内容相符合即可。
示例:父慈、子孝、友恭、敬长、睦族、和邻符合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可以继承与弘扬。理由:家训中提倡的“父慈子孝”、“友恭敬长”“睦族和邻”等原则,体现了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这些原则能够帮助人们维持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秩序。
(3)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4)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聆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聆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24.(1)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互帮互助、吃苦耐劳、尊老爱幼等。
(2)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孝亲敬长有利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社会环境,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孝亲敬长并没有过时,我们应该尊敬、倾听、感恩长辈,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