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圆周运动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对圆周运动的突变问题的原理理解不清而出错1.如图所示,长为L的悬线一端固定在O点,在O点正下方有一钉子C,O、C间的距离为,将悬线另一端的小球A(可视为质点)拉到跟悬点在同一水平面处无初速度释放,小球运动到悬点正下方时悬线碰到钉子,则( )A.小球的线速度突然增大为原来的2倍B.小球的角速度不变C.小球的向心力突然增大为原来的2倍D.悬线的拉力突然增大为原来的2倍易错点2 忽视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性导致漏解2.(多选)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竖直圆筒绕中心轴线以恒定的转速转动。一子弹以水平恒速度v0沿圆筒直径方向从左侧射入圆筒,从右侧射出圆筒后发现两弹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且相距h,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的初速度为v0=rB.子弹的初速度为v0=rC.圆筒转动的角速度可能为πD.圆筒转动的角速度可能为3π易错点3 不能正确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3.如图是某型号无人机绕拍摄主体做水平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已知无人机的质量为m,无人机的轨道距拍摄对象高度为h,无人机与拍摄对象间的距离为r,无人机飞行的线速度大小为v,则无人机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 )A.角速度为B.所受空气作用力为mgC.向心加速度为D.周期为易错点4 混淆绳模型与杆模型的临界条件而出错4.(多选)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一个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轴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球在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min=B.小球在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可能为支持力C.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v由逐渐增大,杆对小球的拉力也逐渐增大D.小球在最低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为拉力思想方法练 一、假设法方法概述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结果出现的矛盾做适当调整,从而找到答案,这种解题方法就是假设法。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长为L的细杆一端,绕细杆的另一端O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转到最高点A时,线速度大小为,则此时小球对细杆的作用力方向和大小分别为 ( ) A.向下,B.向上,C.向上,D.向下,二、临界分析法方法概述一种物理现象过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具有的条件叫临界条件。利用临界条件,推导出有关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这就是临界分析法。2.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竖直,顶角为2θ=60°,底面半径为R,在底面圆心O处系一个轻质细线,长也为R,细线的另一端连一个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现给小球一个初速度,使其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1)要使小球不碰到圆锥筒,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不超过多大 (2)要使细线无拉力,小球的线速度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二章 圆周运动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1.C 悬线碰到钉子前后,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不改变,故A错误;悬线碰到钉子后,小球的运动半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由ω=知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由Fn=可知,向心力变为原来的2倍,故B错、C对;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mg=,碰到钉子后合外力增大为原来的2倍,悬线的拉力增大,但不是原来的2倍,D错。错解分析 本题易在细线碰到钉子的瞬间运动半径减半时,究竟是线速度不能突变还是角速度不能突变理解不清而出错。解题时应该先分析清楚不变的物理量,再代入相关公式进行推导。2.BCD 子弹在圆筒中运动的时间与自由下落高度h的时间相同,由公式h=gt2得t=,则v0==r,故A错误,B正确;在此段时间内圆筒转过的角度为π的奇数倍,即ωt=(2n+1)π(n=0,1,2…),所以ω==(2n+1)π(n=0,1,2…),故C、D正确。错解分析 本题易漏选D。忽视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性,认为圆筒只转过半圈,从而片面地得出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π。3.C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则角速度为ω==,A错误;无人机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为F向=m==ma,解得a=,所受空气作用力F=>mg,B错误,C正确;周期T==,D错误。错解分析 本题出错原因:一是不能正确建立无人机水平转弯的运动模型,错误地认为无人机沿倾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二是对飞机受力情况分析错误,错误地认为空气对无人机的作用力与重力平衡。实际上无人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和空气对其作用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4.BCD 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零,此时重力等于杆对小球的支持力,即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支持力,A错误,B正确;在最高点时,小球的速度v由逐渐增大,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拉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F=m,可得杆对小球的拉力F也逐渐增大,C正确;小球在最低点时,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但需要的向心力竖直向上,所以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为拉力,故D正确。错解分析 本题易混淆绳模型与杆模型的临界条件而出错。绳模型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在最高点时小球的速度v≥,小球刚好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在最高点的速度v=;杆模型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在最高点时小球的速度v≥0,小球刚好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在最高点的速度v=0,要注意区分。思想方法练1.A 设此时细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拉力,则有T+mg=m,解得T=-,负号说明力的方向与假设的相反,即小球受到细杆的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细杆受到小球大小为、方向向下的压力,故A正确,B、C、D错误。方法点津 对于杆约束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杆的弹力方向,可先假设杆的弹力为某个方向,后根据计算结果的正、负确定实际方向,若结果为负值,则弹力的方向与假设的方向相反。2.答案 (1) (2)≤v球≤解析 (1)设小球恰好与筒壁接触,但与筒壁间无作用力时,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为v1,受力分析如图1:图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 sin 30°=在竖直方向有F1 cos 30°=mg解得v1=所以,当小球的线速度v球<时,小球不会碰到筒壁。(2)设小球与筒壁接触,细线伸直但拉力为零时,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为v2,受力分析如图2:图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1 cos 30°=在竖直方向有N1 sin 30°=mg解得v2=设细线沿水平方向,且细线的拉力为零时,小球的速度为v3,受力分析如图3:图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2 cos 30°=在竖直方向有N2 sin 30°=mg解得v3=所以要使细线无拉力,小球的线速度大小应满足:≤v球≤。方法点津 找对临界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使小球恰好碰到圆锥筒的临界条件是小球恰好与筒壁接触,但与筒壁间无作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