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学生版)基础过关练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 0.1至 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质量单位 B.长度单位 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2.下列有关测量工具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计可用来测量大气的温度B.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C.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3.下列估测的数据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 37℃B.C919国产飞机最高速度可达 90km/hC.1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1PaD.一间教室内所有灯工作 1小时的用电量约为 100kW h4.下列与测量有关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5.下列情况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人体最舒适的气温是 37℃ B.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PaC.人正常行走速度约为 10m/s D.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 500N6.如图所示,2024年 4月 30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1.5m B.2.5m C.4.5m D.5.5m7.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A.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 200 立方米 B.班级内课桌高度约为 750 毫米C.一只成年人鞋子的长度大约是 0.25 米 D.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 15 分米第 1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学生版)8.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 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 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 5mL B.等于 5mL C.大于 5mL D.无法确定能力提升练1.体温计水银面指在 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 37.5℃,第二次为 38.5℃,第三次为 38.5℃则(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克=3.4 千克×1000=3400 克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小时=2.6×3600 秒=9360 秒3.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宽度,下面是四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小科:18.75cm,小甬:18.76cm,小真:18.75cm,小智:18.74cm。 则有关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小甬和小真的测量结果正确 B.只有小智的测量结果不正确C.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都正确 D.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都不正确4.用一个测量仪器测量某物理量时得到的数据跟物理量的真实值之间满足一定的数学关系。表格中列出了五组数据,每组数据分别记录了测量仪器的示数 Q和对应的待测物理量的真实值 P:物理量真实值 P 0.00 1.00 2.00 4.00 6.00仪器示数 Q 0.00 0.50 2.00 8.00 18.00由上表可以推断,若用这个测量仪器去测量该物理量的 P=5.00时,仪器的示数是( )A.10.00 B.12.50 C.13.00 D.16.505.体温计能精确到 0.1℃,这是因为( )A.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B.体温计玻璃泡内的水银比一般温度计多C.体温计短 D.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6.用同一支体温计(正常)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 39.5℃。 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 39.5℃ B.三人的体温都是 39.5℃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 39.5℃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 39.5℃7.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 15℃时测得的长度为 l1,在 30℃时测得的长度为 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 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第 2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学生版)B.如果在 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 1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C.如果在 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 1m ,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8.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做成两支温度计,刻度的方法都按照摄氏度的方法。 现在用这两支温度计分别去测量两个物体的温度,正确的说法是( )A.只要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就相等B.如果两支温度计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肯定不等C.最少存在两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D.最多只存在一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9.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仰视液面,读得数值为 19 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读得数值为 10mL。则该同学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 ( )A.等于 9mL B.小于 9mL C.大于 9mL D.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10.有两个直径不同的量筒,直径大的量筒的最大刻度是 250 mL,直径小的量筒的最大刻度是 150mL,它们的最小刻度均是 5mL,现测量约 30 mL 的水,哪个量筒测量得比较准确( )A.直径大的量筒比较准确 B.直径小的量筒比较准确C.两个量筒没有区别 D.无法判断11.要测量面值为 1元的硬币的直径,下列测量方法中。最好的是( )A.用刻度尺直接多测几次硬币的直径,算出平均值B.将硬币放在直尺上直接读出硬币的直径C.用细线绕硬币一周,测出硬币的周长再算出直径D.用直尺和两块三角板配合进行测量拓展培优练1.对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9. 20cm、19.22cm、19.19cm、19. 30cm、19.21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9.224 cm B.19.205cm C.19.21cm D.19.19 cm2.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 4 ℃。当冰熔化后,水的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升高 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 9℃。 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变为( )第 3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学生版)A.92℃ B.94 ℃ C.96 ℃ D.98 ℃3.如所示是伽利略温度计。当气压不变,气温升高时,若不考虑液体的蒸发,则( )A.管内液面降低,管外液面升高 B.管内液面升高,管外液面降低C.管内外液面都升高 D.管内外液面都降低4.下表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测量结果A 用拉得很松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C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 偏小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A.A B.B C.C D.D5.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不规则小金属块的体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物体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能溢出量筒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D.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6.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 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 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 ℃ B.39℃,40℃ C.38℃,40℃ D.39 ℃,39 ℃7.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现将它们的玻璃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 )A.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当然也较大B.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低,示数当然也较小C.尽管内径不同,但水银柱升高的高度相同,示数也相同D.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第 4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解析版)基础过关练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 0.1至 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质量单位 B.长度单位 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答案】B【解析】纳米技术是一种微观技术,即 1nm=10-9 m,所以 nm是一种长度的单位;故答案为:B。2.下列有关测量工具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计可用来测量大气的温度B.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C.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答案】C【解析】A.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寒暑表可用来测量大气的温度,故 A正确,不符合题意;B.量筒可以用于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故 B正确,不符合题意;C.弹簧秤是用来测量力的工具,不是只能测量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故 C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下列估测的数据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 37℃B.C919国产飞机最高速度可达 90km/hC.1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1PaD.一间教室内所有灯工作 1小时的用电量约为 100kW h【答案】C【解析】A.人体正常体温在 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3℃左右,故 A错误不合题意;B.C919国产飞机最高速度可达 900km/h,故 B错误不合题意;C. 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1Pa,故 C正确符合题意;D.一间教室内约有 10盏灯,每盏灯的功率约为 40W,则教室内灯的总功率约为 400W=0.4kW,这些灯工作 1小时消耗的电能W=Pt=0.4kW×1h=0.4kW h,故 D错误不合题意。故选 C。4.下列与测量有关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第 5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解析版)A. B. C. D.【答案】D【解析】A.测量物体长度时,使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边对齐,刻度接近被测物体的一边并与之平行,故 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流量计时,玻璃泡完全浸在液体中,不能触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 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故 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下列情况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人体最舒适的气温是 37℃ B.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PaC.人正常行走速度约为 10m/s D.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 500N【答案】D【解析】A.人体最舒适的气温是 25℃,故 A错误;B.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约 500N,双脚的接地面积约 0.02m2,那么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 = 500 2 = 2.5 × 104 ,故 B错误; 0.02 C.人正常行走速度约为 1.1m/s,故 C错误;D.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 500N,故 D正确。故选 D。6.如图所示,2024年 4月 30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1.5m B.2.5m C.4.5m D.5.5m【答案】B【解析】正常成年人的身高大约 1.7m,而返回舱的高度比人的升高大一些,故 B正确,而 A、C、D错误。第 6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解析版)故选 B。7.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A.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 200 立方米 B.班级内课桌高度约为 750 毫米C.一只成年人鞋子的长度大约是 0.25 米 D.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 15 分米【答案】D【解析】A、教室的长、宽、高分别约为 9米、8米、3米,体积约为(9×8×3)m3=216m3,A中约为 200立方米正确,不符合题意;B、课桌高度约为 750毫米,750毫米=0.75米,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一只成年人鞋子的长达大约是 0.25米,0.25米=25厘米,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 15分米,15分米=1.5米,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 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 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 5mL B.等于 5mL C.大于 5mL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 15mL,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水的体积大于 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 20mL,则读出示数偏大,而实际水的体积小于 20mL。根据 V=V2-V1可知,则加入水的体积小于 5mL。故选 A。能力提升练1.体温计水银面指在 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 37.5℃,第二次为 38.5℃,第三次为 38.5℃则(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答案】D【解析】原来体温计的示数是 37.5℃,第一次测得的示数为 37.5℃,那么第一次的结果可能正确;第二次结果为 38.5℃,高于 37.5℃,那么第二次的结果肯定正确;第三次的示数与第二次相同,那么第三次的结果可能正确。第 7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解析版)故选 D。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克=3.4 千克×1000=3400 克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小时=2.6×3600 秒=9360 秒【答案】D【解析】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 A错误;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克,故 B错误;C.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故 C错误;D.小时化秒,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 3600,将换算成的单位“秒”写在进率的后面,故 D正确。故选 D。3.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宽度,下面是四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小科:18.75cm,小甬:18.76cm,小真:18.75cm,小智:18.74cm。 则有关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小甬和小真的测量结果正确 B.只有小智的测量结果不正确C.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都正确 D.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同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肯定相同,那么测量结果的准确值部分应该相同,只是估读值部分不同。根据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可知,他们的准确值部分相同,只有估读值不同,因此他们的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故 C正确,而 A、B、D错误。故选 C。4.用一个测量仪器测量某物理量时得到的数据跟物理量的真实值之间满足一定的数学关系。表格中列出了五组数据,每组数据分别记录了测量仪器的示数 Q和对应的待测物理量的真实值 P:物理量真实值 P 0.00 1.00 2.00 4.00 6.00仪器示数 Q 0.00 0.50 2.00 8.00 18.00由上表可以推断,若用这个测量仪器去测量该物理量的 P=5.00时,仪器的示数是( )A.10.00 B.12.50 C.13.00 D.16.50【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数据知,已知物理量每增加 n倍,仪器的读数便增加为原来的 n的平方倍,5.00是 1.00的 5倍,则仪器刻度读数 P是 0.50的 25倍,即 0.50×25=12.5。故选 B。第 8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解析版)5.体温计能精确到 0.1℃,这是因为( )A.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B.体温计玻璃泡内的水银比一般温度计多C.体温计短 D.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答案】D【解析】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相比,前者内径很细,而下端的玻璃泡很大,使得有微小的温度变化,即吸收很少的热量时,管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就会非常明显,所以可以测量得更为精确,故 D正确,而 A、B、C错误。故选 D。6.用同一支体温计(正常)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 39.5℃。 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 39.5℃ B.三人的体温都是 39.5℃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 39.5℃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 39.5℃【答案】A【解析】甲的体温等于 39.5℃,因为测甲的体温时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体温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他们的体温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 39.5℃。故选 A。7.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 15℃时测得的长度为 l1,在 30℃时测得的长度为 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 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B.如果在 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 1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C.如果在 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 1m ,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在 15℃时测得的长度为 L1,在 30℃时测得的长度为 L2,且 L1>L2。如果在 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 1m ,那么在 30℃时,只有甲材料的膨胀程度大于乙的,甲在 30℃时测量的乙的长度才会小于其在 15℃时测量的乙的长度,故 A 错误,C正确;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降低温度后甲、乙两种材料的变化情况,故 B错误;综上所述,C选项正确,故 D错误。故选 C。第 9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解析版)8.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做成两支温度计,刻度的方法都按照摄氏度的方法。 现在用这两支温度计分别去测量两个物体的温度,正确的说法是( )A.只要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就相等B.如果两支温度计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肯定不等C.最少存在两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D.最多只存在一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答案】C【解析】设这两支温度计分别为温度计 A、温度计 B。因为不同液体膨胀率不同,而刻度又是相同的,当分别用温度计 A、B测第一个物体时,可以得到两个不同的温度 tA1、tB1,测第二个物体时得到 tA2、tB2。tA1一定不等于 tB1,tA2一定不等于 tB2,故 A、B错误;当两个物体实际温度相等时,tA1=tA2、tB1=tB2,故 C正确;当两个物体实际温度不等时,存在三种可能:①四个温度值都不相等;②tA1=tB2,tA2一定不等于 tB1;③tA2=tB1,tA1一定不等于 tB2, 则最多存在四个温度值,故 D错误。故选 C。9.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仰视液面,读得数值为 19 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读得数值为 10mL。则该同学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 ( )A.等于 9mL B.小于 9mL C.大于 9mL D.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19mL,实际比 19mL大,假设为 20mL。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10mL,实际小于 10mL,假设为 9mL,所以倾出液体的体积是20mL-9mL=11mL,大于 9mL。故选 C。10.有两个直径不同的量筒,直径大的量筒的最大刻度是 250 mL,直径小的量筒的最大刻度是 150mL,它们的最小刻度均是 5mL,现测量约 30 mL 的水,哪个量筒测量得比较准确( )A.直径大的量筒比较准确 B.直径小的量筒比较准确C.两个量筒没有区别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因为要测量的体积约 30mL,小于两个量筒的量程,都可以一次性测量;对于上面的两个量筒,虽然最小刻度都是 5mL,但量筒越细,表示 5mL的刻度线之间长度越大,所以估读时越准确。第 10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解析版)因此细的量筒的读数更为准确,故 A、C、D不合题意,而 B符合题意。故选 B。11.要测量面值为 1元的硬币的直径,下列测量方法中。最好的是( )A.用刻度尺直接多测几次硬币的直径,算出平均值B.将硬币放在直尺上直接读出硬币的直径C.用细线绕硬币一周,测出硬币的周长再算出直径D.用直尺和两块三角板配合进行测量【答案】D【解析】A.用刻度尺无法准确确定硬币直径的位置,故 A错误;B.将硬币放在直尺上,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故 B错误;C.用细线绕硬币一周,测出硬币的周长再算出直径,计算出的误差较大,故 C错误;D.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在中间找出它的直径,再通过两块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值求出硬币的直径,故 D正确。故选 D。拓展培优练1.对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9. 20cm、19.22cm、19.19cm、19. 30cm、19.21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9.224 cm B.19.205cm C.19.21cm D.19.19 cm【答案】C【解析】比较可知,19.19cm偏小,而 19.30cm偏大,将其去掉,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该为:19.20 +19.22 +19.21 3 ≈ 19.21 。故选 C。2.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 4 ℃。当冰熔化后,水的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升高 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 9℃。 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变为( )A.92℃ B.94 ℃ C.96 ℃ D.98 ℃【答案】B【解析】水温增加 10℃,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 9℃,10因为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所以一个格就表示 9℃;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 100℃,则对应实际温度.0~100℃,100℃该温度计共有 10 = 90℃ 个刻度;9第 11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解析版)由于用不准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4℃,因此用此温度计去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为 90℃+4℃=94℃。故选 B。3.如所示是伽利略温度计。 当气压不变,气温升高时,若不考虑液体的蒸发,则( )A.管内液面降低,管外液面升高 B.管内液面升高,管外液面降低C.管内外液面都升高 D.管内外液面都降低【答案】A【解析】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即此时管内液面下降,管外液面会升高,故 A正确,而 B、C、D错误。故选 A。4.下表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测量结果A 用拉得很松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C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 偏小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用拉的很松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分度值不变,测量的是曲线长度,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故 A错误;B. 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n圈,测出头发圈长度 L,则头发直径 = ,如果 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造成测出头发圈长度 L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的直径偏大,故 B正确;C.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测量结果正确,故 C错误;D.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仰视读数小于实际数值,所以所量液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故 D错误。故选 C。第 12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 科学测量 分层练习(解析版)5.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不规则小金属块的体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物体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能溢出量筒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D.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答案】B【解析】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物体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故 A正确不合题意;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能超过量筒内的最大刻度值,故 B错误符合题意;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根据 V=V2-V1计算物体的体积,故 C正确不合题意;D.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故 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 B。6.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 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 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 ℃ B.39℃,40℃ C.38℃,40℃ D.39 ℃,39 ℃【答案】B【解析】用示数为 39℃的体温计测体温为 38℃的病人的体温时,水银不能回到玻璃泡中,因此,示数仍为 39℃;再用这支体温计测体温为 40℃的病人的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膨胀,仍可使液柱上升,达到 40℃。故选 B。7.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现将它们的玻璃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 )A.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当然也较大B.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低,示数当然也较小C.尽管内径不同,但水银柱升高的高度相同,示数也相同D.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答案】D【解析】同一杯热水的温度是唯一的,那么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细管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选 D。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