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学生版)基础过关练1.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B.观察与实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整理信息—得出结论C.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整理信息D.猜想与假设—整理信息—提出问题—观察与实验—得出结论2.如表记录的是学生测量的任意摆绳长度的摆 1分钟摆动次数,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要素分析正确的是( )摆长/次数/组别 第 1小组 第 2小组 第 3小组摆绳长度/厘米 22 34 551分钟摆动次数 63 50 39A.摆的摆动次数是否与摆绳长度有关,这是作出猜想B.摆的摆动次数可能与摆绳长度有关,这是作出猜想C.用数据表汇总不同小组实验数据,这是进行反思交流3.为了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表中的组别( )组别 温度 水分 萌发情况1 25℃ 没水 不萌发2 0℃ 水半淹种子 不萌发3 25℃ 水半淹种子 萌发4 25℃ 水淹没种子 不萌发A.1和 2 B.2和 3 C.3和 4 D.1和 34.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别 1 2 3 4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土壤湿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A.该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1和 3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果是 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5.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如表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 1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学生版)A.茎的伸长生长与光及温度有关B.茎的生长与夜温有关,与日温无关C.日温 30℃、夜温 17℃处理比日温 23℃、夜温 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D.远红光条件下,日温 30℃、夜温 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6.2009年科学家证实月球上有水存在,且认为月球上水最有可能是太阳风携带的氢原子和月球土壤中的氧结合之后形成。关于“月球上水最有可能是太阳风携带的氢原子和月球土壤中的氧结合之后形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假设 C.实验 D.评价7.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A.增加自变量的数量 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 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8.先在烧杯中装满沸水,再倒掉沸水,然后在烧瓶口放入去壳的鹌鹑蛋(不留缝隙),如图所示,将烧瓶口向右或向左或向下,发现鹌鹑蛋一直向烧瓶底部动。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探究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B.探究假设: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C.探究目的:研究大气的压强与热水温度的关系D.探究结论:大气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9.橡皮泥具有取材方便、容易变形且变形后不反弹、可重复使用和价格便宜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科学实验材料。以一定量的橡皮泥为研究对象,借助其他器材,不能完成的探究实验是( )A.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B.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C.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D.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大小的关系10.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第 2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学生版)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能力提升练1.诗句“飘似羽,逸如纱,秋来飞絮赴天涯”描绘了蒲公英漫天飞舞的景象。蒲公英的果实上长有冠毛(如图所示),冠毛可以帮助果实随风飘远。为了研究冠毛对果实内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组别 萌发率/% 萌发时间/天有冠毛 85 3.67无冠毛 68 5.33A.实验中要保证两组有适宜且完全相同的环境条件B.萌发时间是该实验的变量,无冠毛组为对照组C.无冠毛的蒲公英种子萌发率较低,萌发时间更长D.实验结果说明去除冠毛会抑制蒲公英种子的萌发2.小王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王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3.海水温度直接影响海难遇险者的生存时长。下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海水中预期可能的存活时间。据表分析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海水温度 低于 0℃ 0℃~4℃ 4℃~10℃ 10℃~15℃ 15℃~20℃预期存活时间 少于 15分钟 少于 1.5小时 少于 3小时 少于 6小时 少于 12小时A.海水温度低于 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不利于遇险者存活C.海水温度为 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 3小时以内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4.某生物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第 3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学生版)A.实验的变量是温度B.实验需在黑暗处进行C.实验结果说明低温或高温都不利于植物的蒸腾作用D.为了避免偶然性,应进行三次以上重复实验5.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6.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操作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细菌的结构 B.用显微镜观察子房的结构C.用圆形光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D.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7.小科将 40颗菜豆种子平均分为甲、乙两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种子19颗萌发,1颗未萌发,而乙组种子均未萌发。(1)通过比较甲乙两组萌发情况,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2)甲组 1颗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拓展培优练1.为了探究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嘉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①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某种植物,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丙、丁、戊五组;②将五组植物分别放置在温度为 20℃、25℃、30℃、35℃、40℃的环境中,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③用仪器分别测定每组的光合作用速率(用 CO2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结果】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戊组温度 20℃ 25℃ 30℃ 35℃ 40℃CO2吸收量相对值 18.2 20.3 23.6 18.9 -1.3(1)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越大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越_________。第 4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学生版)(2)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戊组实验 C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负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肾上腺素和药物“心得安”都可以影响心理活动,从而影响动物的代谢水平。研究人员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白鼠代谢水平的影响。【实验材料】小白鼠若干只,肾上腺素,“心得安”,生理盐水,注射器,检测耗氧量的装置。组别 心得安 肾上腺素 耗氧量(×103mL)A + 1.7B + 2.5C + + 2.1D 2.0【实验步骤】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和“心得安”剂。②选出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白鼠 20只,平均分成 4组,A、B、C组小白鼠按表所示注射等量药剂(用+表示),D组为对照组。③将小白鼠分别置入检测耗氧量的装置中,将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每只小白鼠的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表所示。(1)研究人员通过_________来比较“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白鼠代谢水平的影响。(2)D组作为对照组应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表明,“心得安”对动物代谢水平具有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作用,因此“心得安”对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都有很好的疗效。3.为探究电池浸泡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①剥皮处理 A品牌、B品牌和 C品牌的 2号电池各 2个,分别用等量的清水浸泡 48小时,获得 A品牌、B品牌和 C品牌的电池浸泡液各 1组。②在辣椒种子中挑选出无虫咬、饱满且大小一致的种子 400粒,将其随机分为 4组,每组 100粒。③在 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中均放置相同的毛巾片,分别加入适量等体积的上述 3组品牌电池浸泡液和清水,4组种子分别整齐排列在毛巾片上,然后将 4个培养皿同时放入 30℃恒温箱培养 7天,结果如下表: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种子数量(粒) 100 100 100 100第 5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学生版)处理液 A品牌电池浸泡液 B品牌电池浸泡液 C品牌电池浸泡液 清水发芽个数(粒) 31 52 7 86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2)第四组实验的结果是仍有部分种子未能萌发,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电池浸泡液对辣椒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其中_________品牌电池浸泡液对辣椒种子萌发影响最大。(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废旧电池,请列举一条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探究植物的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选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样的植物,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号的个数代表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或施同种肥料的多少).号码 选用的土壤 浇水量 光照时间 施肥量1 壤土 +++ ++++ +++2 粘土 +++ ++++ +++3 壤土 +++ ++++ ++4 粘土 +++ ++ ++5 壤土 ++++ +++(1)对比 1、2号盆中的植物的生长情况,研究的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2)为了研究施肥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对____________盆植物生长情况作比较;(3)比较 2号和 4号植物的生长情况,能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测定某菜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兰和小浦分别取了长、宽、厚都是 4cm的土块,各自展开以下实验:小兰: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 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加入水的体积分别为 1、 2.小浦: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加水至土壤刚好浸没(操作方法与小兰相同),如图乙所示.记录加入水的体积为 3.第 6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学生版)(1)根据实验目的,小兰实验步骤中操作“?”处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小兰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小兰在向放有土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测得的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3)小浦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更加简便,请你结合实验目的评价小浦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 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 甲鼠 乙鼠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c 重复 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1)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该探究方案中如何设置乙鼠b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韭菜和韭黄(图甲)是同种植物,韭菜叶富含叶绿素呈绿色;韭黄叶缺乏叶绿素呈黄色。对韭菜幼苗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便能变成韭黄。针对这一现象,小明提出三种猜想:猜想一: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猜想二:叶绿素在黑暗中会分解;猜想三:叶绿素能从浓度高的一侧转移至浓度低的一侧。小明取若干株韭菜幼苗,割去部分韭菜叶后,将剩余的绿色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如图乙),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丙。第 7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学生版)(1)实验中,对所选韭菜植株的要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2点)(2)根据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叶片内叶绿素不能转移。请说明他的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实验结果,分析绿色的韭菜幼苗遮光后,能转变为韭黄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某兴趣小组从教材中得知,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和种子萌发。该小组以某品种萝卜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0、5、10、20、30、40毫克 升-1)的赤霉素对萝卜种子及其幼苗进行处理,研究赤霉素对萝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组别·测量项目 1 2 3 4 5 6赤霉素浓度/(毫克 升-1) 0 5 10 20 30 40发芽率% 71.3 73.2 81.5 84.3 81.7 78.3根长/厘米 5.83 7.16 8.61 6.77 6.89 6.77株高/厘米 7.22 8.32 9.02 8.25 7.88 7.61结果分析:(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8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学生版)(2)根据发芽率数据,该小组得出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萝卜种子的发芽率上升。你是否赞同这一结论,并结合数据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表格数据,小启得出赤霉素能显著促进萝卜幼苗的生长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9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基础过关练1.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B.观察与实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整理信息—得出结论C.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整理信息D.猜想与假设—整理信息—提出问题—观察与实验—得出结论【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一般顺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故答案为:A2.如表记录的是学生测量的任意摆绳长度的摆 1分钟摆动次数,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要素分析正确的是( )摆长/次数/组别 第 1小组 第 2小组 第 3小组摆绳长度/厘米 22 34 551分钟摆动次数 63 50 39A.摆的摆动次数是否与摆绳长度有关,这是作出猜想B.摆的摆动次数可能与摆绳长度有关,这是作出猜想C.用数据表汇总不同小组实验数据,这是进行反思交流【答案】B【解析】A.摆的摆动次数是否与摆绳长度有关,根据题目信息提出的问题,A错误。B.做出的假设是依据问题做出的,假设的做出又与我们对结果的基本预测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摆的摆动次数可能与摆绳长度有关,都是假设,B正确。C.在实验的最后要进行表达和交流,讨论实验结论的合理性,所以用数据表汇总不同小组实验数据,这不是进行反思交流,C错误。故答案为:B。3.为了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表中的组别( )组别 温度 水分 萌发情况1 25℃ 没水 不萌发2 0℃ 水半淹种子 不萌发3 25℃ 水半淹种子 萌发4 25℃ 水淹没种子 不萌发第 10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A.1和 2 B.2和 3 C.3和 4 D.1和 3【答案】C【解析】解:A、1和 2不能形成对照,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水分,错误.B、2和 3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错误.C、3和 4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正确.D、1和 3能形成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错误.故选:C4.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别 1 2 3 4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土壤湿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A.该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1和 3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果是 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答案】B【解析】A.实验组 2组和 4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土壤的湿润程度,研究的是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A 正确;B.该实验有 2个变量,分别是土壤是否经过灭菌处理,是否湿润,如果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那么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2和 4,1和 3是实验组, B 错误;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C 正确;D.1组和 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 4组由于有微生物,但湿润程度不同,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D 正确。故选:B5.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如表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 11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A.茎的伸长生长与光及温度有关B.茎的生长与夜温有关,与日温无关C.日温 30℃、夜温 17℃处理比日温 23℃、夜温 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D.远红光条件下,日温 30℃、夜温 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答案】B【解析】A、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光、温度、水、土壤等,由表格可知,红光条件下,茎的长度为 60.2cm,远红光条件下,茎的长度为 98. 1cm,由此可见,茎的伸长生长与光质有关;不论夜温还是日温,不同的温度,茎的伸长生长的长度不同,因此,茎的伸长生长还与温度有关,不符合题意;B、日温在 30℃,23℃,7℃,夜温 7℃时,茎长度分别是 75cm,60cm, 43cm,可见茎的生长与夜温和日温都有关,符合题意;C、在日温 30℃、夜温 17℃处理比日温 23℃、夜温 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这是因为日温 30℃比日温 23℃时光合作用要强,制造的有机物多,而夜温 17℃比夜温 26℃时分解的有机物要少,故日温 30℃、夜温 17℃处理比日温 23℃、夜温 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 不符合题意;D、在红光条件下,日温 30℃、夜温 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茎的伸长长度最大(75cm),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2009年科学家证实月球上有水存在,且认为月球上水最有可能是太阳风携带的氢原子和月球土壤中的氧结合之后形成。关于“月球上水最有可能是太阳风携带的氢原子和月球土壤中的氧结合之后形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假设 C.实验 D.评价【答案】B【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在研究“月球上水的来源”的过程中中,科学家提出:月球上水最有可能是太阳风携带的氢原子和月球土壤中的氧结合之后形成是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作出假设,故 B正确。故选:B7.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A.增加自变量的数量 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 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答案】A第 12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解析】同一实验重复多次、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和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都是通过增加实验次数的方式收集更对的实验数据,能够使得到的结论避免偶然性,增大客观性。而与探究目的无关的自变量增加的再多,对实验结论的得出都没有影响,因此是无效的,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先在烧杯中装满沸水,再倒掉沸水,然后在烧瓶口放入去壳的鹌鹑蛋(不留缝隙),如图所示,将烧瓶口向右或向左或向下,发现鹌鹑蛋一直向烧瓶底部动。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探究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B.探究假设: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C.探究目的:研究大气的压强与热水温度的关系D.探究结论:大气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答案】B【解析】A、根据烧瓶吞鸡蛋的实验无法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A不符合题意;B、烧瓶在水平方向,可知大气压强向左和向右有压强,烧瓶的口朝下,说明大气压强向上有压强,因此本实验可以探究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B符合题意;C、本实验中没有水,且没有改变温度的装置,因此无法探究大气压强和热水温度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D、由于没有测量工具,因此无法证实大气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9.橡皮泥具有取材方便、容易变形且变形后不反弹、可重复使用和价格便宜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科学实验材料。以一定量的橡皮泥为研究对象,借助其他器材,不能完成的探究实验是( )A.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B.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C.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D.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大小的关系【答案】D【解析】A.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用天平测量出橡皮泥的质量,来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故 A不符合题意;B.用小刀将橡皮泥分成大小不同的几块,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其质量和重力,用来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故 B不符合题意;第 13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C.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其重力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用称重法算出浮力,可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故 C不符合题意;D.由于橡皮泥受力后会发生塑性形变,不受力后不能恢复原状,所以不能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大小的关系,故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答案】B【解析】选项 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 B选项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故选 B。能力提升练1.诗句“飘似羽,逸如纱,秋来飞絮赴天涯”描绘了蒲公英漫天飞舞的景象。蒲公英的果实上长有冠毛(如图所示),冠毛可以帮助果实随风飘远。为了研究冠毛对果实内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组别 萌发率/% 萌发时间/天有冠毛 85 3.67无冠毛 68 5.33A.实验中要保证两组有适宜且完全相同的环境条件B.萌发时间是该实验的变量,无冠毛组为对照组C.无冠毛的蒲公英种子萌发率较低,萌发时间更长D.实验结果说明去除冠毛会抑制蒲公英种子的萌发【答案】B【解析】A、为保证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实验中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研究冠毛对果实内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实验中有无冠毛为实验变量,无冠毛组是实验组,符合题意;CD、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无冠毛的蒲公英种子萌发率较低,萌发时间更长,说明去除冠毛会抑制蒲公英种子萌发,不符合题意。第 14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故答案为:B。2.小王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王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答案】A【解析】AD.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说明猜想错误,应修改猜想,再进行实验论证,故 A正确、D错误;BC.在科学探究中,应尊重实验实验事实,而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故 B、C错误。故选 A。3.海水温度直接影响海难遇险者的生存时长。下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海水中预期可能的存活时间。据表分析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海水温度 低于 0℃ 0℃~4℃ 4℃~10℃ 10℃~15℃ 15℃~20℃预期存活时间 少于 15分钟 少于 1.5小时 少于 3小时 少于 6小时 少于 12小时A.海水温度低于 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不利于遇险者存活C.海水温度为 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 3小时以内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答案】B【解析】A.海水温度低于 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A正确;B. 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有利于遇险者存活,B错误;C. 海水温度为 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 3小时以内 ,C正确;D. 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D正确;故答案为:B4.某生物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第 15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A.实验的变量是温度B.实验需在黑暗处进行C.实验结果说明低温或高温都不利于植物的蒸腾作用D.为了避免偶然性,应进行三次以上重复实验【答案】B【解析】A. 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温度,也就是实验的变量是温度,A正确;B. 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B错误;C. 由实验结果看出低温和高温的蒸腾作用都不如适宜温度更强,C正确;D. 进行重复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一般应进行三次以上的重复实验,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D正确。故答案为:B。5.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答案】C【解析】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AB正确:设置变量时有两个变量,有无光和潮湿与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结论,C错误;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D正确。故选 C。6.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操作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细菌的结构 B.用显微镜观察子房的结构C.用圆形光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D.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答案】D【解析】A. 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细菌的结构属于微小的物体,无法用放大镜观察,A错误;B. 用放大镜观察子房的结构,显微镜只能观察微小的物体,B错误;C. 圆形光源属于点光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该用平行光源,C错误;D.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D正确;故答案为:D第 16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7.小科将 40颗菜豆种子平均分为甲、乙两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种子19颗萌发,1颗未萌发,而乙组种子均未萌发。(1)通过比较甲乙两组萌发情况,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2)甲组 1颗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适宜的温度(2)胚不完整【解析】(1)本实验中,甲组种子可以正常萌发,乙组种子不可以正常萌发,起到对照作用,甲组种子为实验组,两组种子在同样的条件下,唯一变量是温度,因此, 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2)种子萌发除了环境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如: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 甲组 1颗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自身条件,如:胚不完整。拓展培优练1.为了探究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嘉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①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某种植物,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丙、丁、戊五组;②将五组植物分别放置在温度为 20℃、25℃、30℃、35℃、40℃的环境中,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③用仪器分别测定每组的光合作用速率(用 CO2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结果】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戊组温度 20℃ 25℃ 30℃ 35℃ 40℃CO2吸收量相对值 18.2 20.3 23.6 18.9 -1.3(1)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越大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越_________。(2)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戊组实验 C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负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越快(2)其他条件相同时,在 20℃~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光合作同强度先变大再变小(3)植物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第 17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因此,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多少,可以说明光合作用的快慢, 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越大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快。(2)从图表可以看出, 其他条件相同时,在 20℃~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光合作同强度先变大再变小 。光合作用温度高反而变小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影响了光合作用。(3) 实验 C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正数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实验 C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零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实验 C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负数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2.肾上腺素和药物“心得安”都可以影响心理活动,从而影响动物的代谢水平。研究人员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白鼠代谢水平的影响。【实验材料】小白鼠若干只,肾上腺素,“心得安”,生理盐水,注射器,检测耗氧量的装置。组别 心得安 肾上腺素 耗氧量(×103mL)A + 1.7B + 2.5C + + 2.1D 2.0【实验步骤】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和“心得安”剂。②选出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白鼠 20只,平均分成 4组,A、B、C组小白鼠按表所示注射等量药剂(用+表示),D组为对照组。③将小白鼠分别置入检测耗氧量的装置中,将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每只小白鼠的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表所示。(1)研究人员通过_________来比较“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白鼠代谢水平的影响。(2)D组作为对照组应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表明,“心得安”对动物代谢水平具有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作用,因此“心得安”对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都有很好的疗效。【答案】(1)耗氧量;(2)等量且不加“心得安”和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3)抑制【解析】(1)从实验过程和图表可以看出, 研究人员通过耗氧量来比较“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白鼠代谢水平的影响。(2)遵循 变量唯一原则,D组不注射任何激素,为了不因溶剂产生影响,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 18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3)由题可知,单独注射肾上腺素的小白鼠耗氧量相对 D组较多,则肾上腺素对动物代谢水平有促进作用,单独注射心得安的小白鼠耗氧量相对 D组较少,则心得安对动物代谢水平有抑制作用。3.为探究电池浸泡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①剥皮处理 A品牌、B品牌和 C品牌的 2号电池各 2个,分别用等量的清水浸泡 48小时,获得 A品牌、B品牌和 C品牌的电池浸泡液各 1组。②在辣椒种子中挑选出无虫咬、饱满且大小一致的种子 400粒,将其随机分为 4组,每组 100粒。③在 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中均放置相同的毛巾片,分别加入适量等体积的上述 3组品牌电池浸泡液和清水,4组种子分别整齐排列在毛巾片上,然后将 4个培养皿同时放入 30℃恒温箱培养 7天,结果如下表: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种子数量(粒) 100 100 100 100处理液 A品牌电池浸泡液 B品牌电池浸泡液 C品牌电池浸泡液 清水发芽个数(粒) 31 52 7 86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2)第四组实验的结果是仍有部分种子未能萌发,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电池浸泡液对辣椒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其中_________品牌电池浸泡液对辣椒种子萌发影响最大。(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废旧电池,请列举一条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无电池浸泡液;(2)种子自身有缺陷;(3)C;(4)分类处理或回收处理【解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 探究电池浸泡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 ”因此, 该实验的变量是 有无电池浸泡液 。(2)种子萌发除必要的环境条件外,还需要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3)从图表可以得出第三组 C品牌萌发的种子数最少,只有 7粒,因此,C 品牌电池浸泡液对辣椒种子萌发影响最大。(4)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在生活中要分类处理或回收处理废旧电池。4.为了探究植物的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选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样的植物,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号的个数代表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或施同种肥料的多少).第 19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号码 选用的土壤 浇水量 光照时间 施肥量1 壤土 +++ ++++ +++2 粘土 +++ ++++ +++3 壤土 +++ ++++ ++4 粘土 +++ ++ ++5 壤土 ++++ +++(1)对比 1、2号盆中的植物的生长情况,研究的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2)为了研究施肥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对____________盆植物生长情况作比较;(3)比较 2号和 4号植物的生长情况,能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2)3号 5号(3)不能; 因为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无法比较得出结论。【解析】(1)分析 1号 2号花盆,光照时间和浇水量相同,唯一的变量是土壤种类不同,所以若要比较研究 1、2号盆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将课题定名为: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2)要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施肥量,其它的土壤的种类、光照时间都应该相同,符合条件的是 3号和 5号。(3)2号和 4号的变量有 2个,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结果的影响无法知道到底是由于哪个变量引起的。5.为了测定某菜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兰和小浦分别取了长、宽、厚都是 4cm的土块,各自展开以下实验:小兰: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 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加入水的体积分别为 1、 2.小浦: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加水至土壤刚好浸没(操作方法与小兰相同),如图乙所示.记录加入水的体积为 3.第 20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1)根据实验目的,小兰实验步骤中操作“?”处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小兰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小兰在向放有土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测得的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3)小浦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更加简便,请你结合实验目的评价小浦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改用滴管滴加水(2) 1 2/64;偏大(3)不合理,这样会改变土块中的空气体积分数.(理由合理即可)【解析】(1) 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改用滴管滴加水 ,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加入水的体积分别为 1、 2.(2) 根据小兰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为 V1-V2,多加入的水便是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 1 2)/64 ;小兰在向放有土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测得的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偏大 ,因为溅出的水被误认为是进入土壤空气的水;(3) 小浦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更加简便,请你结合实验目的评价小浦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不合理,这样会改变土块中的空气体积分数.故答案为:(1) 改用滴管滴加水 (2) 1 2/64、偏大(3)不合理,这样会改变土块中的空气体积分数.6.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 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 甲鼠 乙鼠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c 重复 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1)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该探究方案中如何设置乙鼠b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避免小鼠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作用干扰实验结果。第 21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2)定时喂全营养饲料,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3)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4)每组多用几只小鼠防止实验的偶然性【解析】(1) 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避免小鼠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作用干扰实验结果。(2) 本实验探究的是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所以变量是胰岛素是注射还是口服,所以在该探究方案中乙鼠 b应该这样设置: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3) 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起不到降血糖的作用;(4) 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 每组多用几只小鼠防止实验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1) 避免小鼠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3) 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4) 每组多用几只小鼠防止实验的偶然性7.韭菜和韭黄(图甲)是同种植物,韭菜叶富含叶绿素呈绿色;韭黄叶缺乏叶绿素呈黄色。对韭菜幼苗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便能变成韭黄。针对这一现象,小明提出三种猜想:猜想一: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猜想二:叶绿素在黑暗中会分解;猜想三:叶绿素能从浓度高的一侧转移至浓度低的一侧。小明取若干株韭菜幼苗,割去部分韭菜叶后,将剩余的绿色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如图乙),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丙。(1)实验中,对所选韭菜植株的要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2点)(2)根据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叶片内叶绿素不能转移。请说明他的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实验结果,分析绿色的韭菜幼苗遮光后,能转变为韭黄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健康、大小相似、品种相同等(合理即可)第 22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2)若叶绿素能发生转移,则见光部分的叶绿素会向遮光部分转移,遮光部分会呈绿色,与实验结果不符。(3)在黑暗条件下,韭菜幼苗原有叶绿素逐渐分解,同时由于没有光照,无法继续合成叶绿素,所以植株呈黄白色,转变为韭黄【解析】(1) 实验中,对所选韭菜植株的要求有健康、大小相似、品种相同等 ;(2) 根据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叶片内叶绿素不能转移。请说明他的推理过程: 叶绿素能发生转移,则见光部分的叶绿素会向遮光部分转移,遮光部分会呈绿色,与实验结果不符 ;或者 遮光部分为黄白叶,说明见光部分的叶绿素没有向遮光部分转移 ;(3) 绿色的韭菜幼苗遮光后,能转变为韭黄的原因是因为在黑暗条件下,韭菜幼苗原有叶绿素逐渐分解,同时由于没有光照,无法继续合成叶绿素,所以植株呈黄白色,转变为韭黄故答案为:(1) 健康、大小相似、品种相同等 (2)若叶绿素能发生转移,则见光部分的叶绿素会向遮光部分转移,遮光部分会呈绿色,与实验结果不符。(3)在黑暗条件下,韭菜幼苗原有叶绿素逐渐分解,同时由于没有光照,无法继续合成叶绿素,所以植株呈黄白色,转变为韭黄8.某兴趣小组从教材中得知,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和种子萌发。该小组以某品种萝卜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0、5、10、20、30、40毫克 升-1)的赤霉素对萝卜种子及其幼苗进行处理,研究赤霉素对萝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组别·测量项目 1 2 3 4 5 6赤霉素浓度/(毫克 升-1) 0 5 10 20 30 40发芽率% 71.3 73.2 81.5 84.3 81.7 78.3根长/厘米 5.83 7.16 8.61 6.77 6.89 6.77株高/厘米 7.22 8.32 9.02 8.25 7.88 7.61结果分析:第 23 页 共 24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3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 分层练习(解析版)(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发芽率数据,该小组得出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萝卜种子的发芽率上升。你是否赞同这一结论,并结合数据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表格数据,小启得出赤霉素能显著促进萝卜幼苗的生长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赤霉素能否促进种子萌发(2)不赞同,使用浓度为 20毫克 升-1赤霉素处理液浇灌的萝卜种子发芽率比使用浓度为 30毫克 升-1和 40毫克 升-1的高(3)使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液浇灌的萝卜种子萌发后的根长和株高都比未浇灌的更长、更高【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解答】(1)根据实验一中用不同浓度(0、5、10、20、30、40毫克 升-1)的赤霉素对萝卜种子浸种 12小时,分组恒温培养,3天后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 赤霉素能否促进种子萌发?(2)从表中发芽的数据可以看出,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提高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因此不赞同题干结论,理由是:使用浓度为 20毫克 升-1赤霉素浸泡的萝卜种子发芽率比使用浓度为 30毫克 升-1和 40毫克 升-1的高。(3)由表中数据可知,赤霉素能促进萝卜幼苗的生长,理由是:使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液浇灌的萝卜种子萌发后的根长和株高都比未浇灌的更长、更高。第 24 页 共 2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