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 (分层练习)3课时(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 (分层练习)3课时(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基础过关练
1.神舟十七号于 2021年 10月 26日发射,在火箭加速上升阶段,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
感觉自己是静止不动的( )
A.地面上的指挥人员 B.火箭发射塔 C.火箭 D.地球
2.和谐号与复兴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组,是现在很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复兴
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可得出两列火车的运
动情况。下列关于两列火车的运动情况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
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
C.“复兴号”向东行驶,“和谐号”向西行驶
D.“和谐号”与“复兴号”都向东行驶,但“复兴号”的速度较慢
3.地铁开动后,在地下轨道上飞驰,小金在座位上;
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③若选站台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④若选站台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在体育健身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
A.跳健美操 B.800米跑 C.立定跳远 D.掷实心球
5.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行驶,两车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 1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A.第 10秒时,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B.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是 10米/秒
C.甲车在 0-20秒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行驶 20秒后,甲、乙两车相遇
6.小科和小金同时骑车从学校出发向东行驶,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0-10秒,小金通过的路程比小科的路程长 B.第 10秒时,两人速度相同
C.10-20秒,小金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通过前 15米时,小金的速度比小科的速度大
7.甲乙两个物体在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描述两物体运动状态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 B.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
C.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能力提升练
1.2024年 4月 24日,“神州十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入轨后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对接后飞船与
空间站连接在一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
A.地球 B.太阳 C.地面发射塔 D.空间站
2.2023年 9月 21日,中国航天员在梦天实验舱内演示了奇妙“乒乓球”实验,将水球当作乒乓
球来打。下列关于在空中运动水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A.以球拍为参照物,水球是静止的
B.以航天员为参照物,水球是静止的
C.以实验舱中设备为参照物,水球是运动的
D.不能以水球为参照物来描述球拍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s-t)图像如图所示。在 t=5秒时两线
相交。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 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 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大于乙
C.6秒时,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 D.5秒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4.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30m
B.整个 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2m/s
C.物体在 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 0~5s时间内的速度比 10~20s内的速度大
5.甲、乙、丙三辆小车在同一方向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由图可知:小车乙做
___________运动;经过 4s,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___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___________。
第 3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拓展培优练
1.甲、乙两物体在同一位置开始同向运动,如图是它们的路程 s与时间 t的关系图像,据图可知,
甲的速度为____________m/s;在第____________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在 2~3s的时间里,以
甲为参照物,乙是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___,运动快慢发
生了____________,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3.2024年 2月开始中国铁建提速建设常泰长江大桥如图甲。这将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
铁路、一级公路的“三位一体”过江通道,桥全长约 10km,其中主桥约 1200m。上层为设计时速
10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1)一辆货车总重 10吨,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 0.15倍,且以设计时速匀速通过该
桥主桥,共需要多少秒?
(2)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 15s行驶 0.315km
后,求在这 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m/s?
第 4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4.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
(1)求小车在 0~5s运动的路程。
(2)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像。
(3)求出小车 0~12s的平均速度。(保留两位小数)
5.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由表格数据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规律,气温每上升 10℃,声音速度会____________。
(2)当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 0.1秒时,人能辨别开原声和回声。0℃时,人离回音
壁至少多远能听到回音 请写出计算过程。
第 5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基础过关练
1.神舟十七号于 2021年 10月 26日发射,在火箭加速上升阶段,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
感觉自己是静止不动的( )
A.地面上的指挥人员 B.火箭发射塔 C.火箭 D.地球
【答案】C
【解析】A.如果以地面上的指挥人员作为参照物,江新林感觉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是运动的,
故 A不符合题意;
B.以火箭发射塔为参照物,江新林感觉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是运动的,故 B不符合题意;
C.以火箭为参照物,江新林感觉自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是静止的,故 C符合题意;
D.以地球为参照物,江新林感觉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是运动的,故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和谐号与复兴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组,是现在很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复兴
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可得出两列火车的运
动情况。下列关于两列火车的运动情况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
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
C.“复兴号”向东行驶,“和谐号”向西行驶
D.“和谐号”与“复兴号”都向东行驶,但“复兴号”的速度较慢
【答案】C
【解析】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东行驶,故 A
不符合题意;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东行驶,故
B不符合题意;C.复兴号向东行驶,“和谐号”向西行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
第 6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西行驶,故 C符合题意;D.两车都向东行驶,但“复兴号”的速度较慢,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
到和谐号列车向东行驶,故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地铁开动后,在地下轨道上飞驰,小金在座位上;
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③若选站台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④若选站台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1)小金相对于车厢位置保持不变,若选车厢为参照物,小金是静止的,故①错误,②
正确;
(2)小金相对于站台位置不断变化,若选站台为参照物,小金是运动的,故③错误,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②④。故选 D。
4.在体育健身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
A.跳健美操 B.800米跑 C.立定跳远 D.掷实心球
【答案】B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800米跑,
而实心球,立定跳远是以距离作为评定标准,跳健美操是舞姿为评定标准,故 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5.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行驶,两车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 10秒时,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B.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是 10米/秒
C.甲车在 0-20秒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行驶 20秒后,甲、乙两车相遇
【答案】C

甲 200
【解析】A.第 10秒时,甲车的速度 甲 = = 10 = 20 / ,而乙的速度为零,故 A错误;


乙 200
B.0-5s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是 乙 = = 5 = 40 / ,故 B错误;

第 7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C.甲车在 0-20秒内,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即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
正确;
D.行驶 10秒后,甲、乙两车相遇,故 D错误。
故选 C。
6.小科和小金同时骑车从学校出发向东行驶,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0-10秒,小金通过的路程比小科的路程长 B.第 10秒时,两人速度相同
C.10-20秒,小金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通过前 15米时,小金的速度比小科的速度大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片可知,0-10秒,两个图像相交,则小金通过的路程等于小科的路程,故 A错
误;
B.第 10秒时,小柯的速度保持不变,而小金为静止状态,那么二者速度不同,故 B错误;C.10-20
秒,小金的路程保持不变,即保持静止状态,故 C错误;D.通过前 15米时,小金的时间为 5s,小

科的时间为 7.5s,根据 = 可知,小金的速度大于小科的速度,故 D正确。故选 D。
7.甲乙两个物体在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描述两物体运动状态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 B.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
C.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答案】D
【解析】图中甲速度随时间在均匀变大,做变速运动,乙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运动。
故答案为:D。
能力提升练
第 8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1.2024年 4月 24日,“神州十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入轨后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对接后飞船与
空间站连接在一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
A.地球 B.太阳 C.地面发射塔 D.空间站
【答案】D
【解析】“神舟十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入轨后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对接后飞船与空间站连接在一
起,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与它的位置不变,飞船是静止的,以地球(太阳、地面发射塔)为参
照物,飞船是运动的,故 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2023年 9月 21日,中国航天员在梦天实验舱内演示了奇妙“乒乓球”实验,将水球当作乒乓
球来打。下列关于在空中运动水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球拍为参照物,水球是静止的
B.以航天员为参照物,水球是静止的
C.以实验舱中设备为参照物,水球是运动的
D.不能以水球为参照物来描述球拍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A.以球拍为参照物,水球与球拍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水球是运动的,故 A错误;
B.以航天员为参照物,水球与航天员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水球是运动的,故 B错误;
C.以实验舱中设备为参照物,水球与实验舱中设备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水球是运动的,故 C正
确;
D.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此能以水球为参照物来描述球拍是
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故 D错误。
故选 C。
3.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s-t)图像如图所示。在 t=5秒时两线
相交。由图像可知( )
第 9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A.两物体在 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 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大于乙
C.6秒时,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 D.5秒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D
【解析】A.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不知道是相对运动还是相向而行,而不一定相遇,
故 A错误;
B.由图可知,两物体在 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 B错误;
C、由图可知,6s时,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故 C错误;

D.由图可知,两物体 5s通过的路程相等,根据 = 可知,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故 D正确。
故选 D。
4.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30m
B.整个 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2m/s
C.物体在 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 0~5s时间内的速度比 10~20s内的速度大
【答案】C
【解析】由图象知,
A.物体运动 15s对应的路程是 30m,所以 15s通过的路程是 30m,故 A正确不合题意;
BCD.前 5s 20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20m,则速度为: = = = 4 / ,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5
5至 10s内物体静止;
而 10 20s 40 20 至 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 = = 2 / ,所以在 20s的过程中物
10
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 C错误符合题意;
40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 2 / ,故 B正确不合题意;
20
物体在 0~5s时间内的速度比 10~20s内的速度大,故 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5.甲、乙、丙三辆小车在同一方向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由图可知:小车乙做
___________运动;经过 4s,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___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___________。
第 10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答案】匀速直线;0;小车在 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16m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小车乙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斜线,因此乙做匀速直线运
动;
(2)经过 4s时,甲和乙到起点的距离都是 30m,因此两车相距 0米;
(3)阴影部分为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面积 s=ab=vt=s=4m/s×4s=16m,即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小
车在 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16m。
拓展培优练
1.甲、乙两物体在同一位置开始同向运动,如图是它们的路程 s与时间 t的关系图像,据图可知,
甲的速度为____________m/s;在第____________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在 2~3s的时间里,以
甲为参照物,乙是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2;5;静止
【解析】在 s-t图象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由图象可知,甲在 2s~6s内通过的路程为

甲 8
8m,则甲物体的运动速度 甲 = = 4 = 2 / 。

由图象可知,在 t=5s时,甲通过的路程 6m,乙通过的路程为 6m,甲、乙两物体相遇。
由图象可知,乙在 0 6 ~3s内做匀速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为 6m,其速度 3 =2m/s,
2
甲物体的运动速度 1 =2m/s,则 2s~3s内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此时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
的。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___,运动快慢发
生了____________,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不相等;变化
【解析】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
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第 11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3.2024年 2月开始中国铁建提速建设常泰长江大桥如图甲。这将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
铁路、一级公路的“三位一体”过江通道,桥全长约 10km,其中主桥约 1200m。上层为设计时速
10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1)一辆货车总重 10吨,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 0.15倍,且以设计时速匀速通过该
桥主桥,共需要多少秒?
(2)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 15s行驶 0.315km
后,求在这 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m/s?
【答案】(1)主桥长度即车通过的路程 s=1200m=1.2km,通过时速度为:v=100km/h,
1.2
则通过主桥的时间为: = = = 0.012 = 43.2 ;
100 /

(2)由图乙可知,后 15s的速度为 15m/s,则 = 得出,后 15s行驶的路程为:
s 后=v 后 t 后=15/s×15s=225m,
则行驶的总路程为:s 总=s 前+s 后=315m+225m=330m,

30s = 总 330 则 的平均速度为: = = 11 / 。
30

【解析】(1)根据 = 得出,以设计的时速通过该主桥,所需时间为: = ;
(2)前 15s通过的路程为 s 前=0.315m=315m,后 15s运行的速度为 15m/s,运行时间为 15s,计算
出后 15s运行的路程,从而得出 30s行驶的总路程,从而计算出 30s的平均速度。
4.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
(1)求小车在 0~5s运动的路程。
(2)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像。
(3)求出小车 0~12s的平均速度。(保留两位小数)
第 12 页 共 13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1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答案】(1)s=vt=2m/s×5s=10m
(2)如图
(3)所以通过的总路程为:s=10m+6m=16m;平均速度为 v=s/t=16m/12s=1.33m/s;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0-5s内物体的速度为 2m/s,时间为 5s,则 0-5s内通过的路程:s=
vt=2m/s×5s=10m。
(2)根据图甲可知,0~5s内通过的路程为 10m。5-8s内速度为 0,则通过的距离为 0,即 6-8s
内仍然路程为 10m。8-10s内速度为 3m/s,则通过的路程为:s'=v't'=3m/s×2s=6m,即 10s时对应的
路程为:10m+6m=16m。10-12s内速度为零,即保持静止,那么路程仍然为 16m,如下图所示:

5.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由表格数据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规律,气温每上升 10℃,声音速度会____________。
(2)当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 0.1秒时,人能辨别开原声和回声。0℃时,人离回音
壁至少多远能听到回音 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增大 6m/s
(2)s=0.5vt=0.5×330m/s×0.1s=16.5m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规律,气温每上升 10℃ ,声音速度会增大 6m/s。
(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30m/s;人离回音壁的最少距离为:s=0.5vt=0.5×330m/s
×0.1s=16.5m
第 13 页 共 13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基础过关练
1.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①昼夜更替 ②四季更替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年变化曲线图,图中甲为春分日。若小满节气在 5月 20日,这一天位
于图中(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
3.有关星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B.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的漠河,同一时间看到的星空是相同的
C.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的两侧,到地球的距离基本相同
D.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没有东升西落的现象
4.杭州某一学校正午杆影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下列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直射点 D.正午太阳高度角
5.2024年 5月 3号嫦娥六号向月球进发——开启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征程。此次主
要任务是智能采样、月背起降,预计在公认的最大盆地着陆和采样。以下相关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或盆地
C.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 D.探测器在月背着陆时能使用减速伞
第 1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6.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假如地轴不再倾斜,地
球赤道与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我国仍一年四季分明
B.地球上仍然能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
C.地球上凡是阳光能照到的地方均为阳光直射点
D.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的杆影长度仍不断变化
7.如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A.北半球处于夏季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PMQ为昏线 D.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能力提升练
1.法国巴黎奥运会将于当地时间 2024年 7月 26日(农历六月廿一)开幕,8月 11日闭幕,数字
1﹣8表示月球运动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幕当天月球大致处于图中的 6位置
B.奥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开幕式当日杭州处于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
第 2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D.闭幕时地球将运动到 b位置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某地学生发现一年中操场上旗杆顶端正午的影子
总在 ab之间(右图甲),该地可能位于右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
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高度角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4.如图,在北半球用照相机对着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拍摄,可以得到以北极星为圆心的
星迹影像,原因是( )
A.地球绕着北极星运动 B.北极星位于银河系中心
C.恒星都绕着北极星公转 D.地球的地轴正对着北极星
5.地球上总是一半地方处于白昼,一半地方处于黑夜,并且昼夜不断更替。与出现该现象无关的
是( )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
C.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不停的绕着地轴自转
6.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动模式图,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第 3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7.如图所示,小明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电灯旁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
该装置能模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更替 D.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8.巴黎奥运会将于 2024年 7月 26日(农历六月廿一)开幕,当天地球大致所处的位置( )
A.甲 B.乙 C.丙 D.丁
9.2021年 9月 21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阅读地球公转图,有关中秋节当
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 A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甲
第 4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B.地球位于 B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乙
C.地球位于 C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甲
D.地球位于 D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乙
10.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有四根等长的旗杆。北半球夏至日正午时分,各旗杆的杆影呈现不同的朝
向和影长。则处于纬度最高的地区的旗杆是( )
A. B. C. D.
拓展培优练
1.如图是地球公转到某位置和地球上昼夜状况的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M地的状
况是( )
A.有太阳直射 B.处于黄昏 C.昼长夜短 D.处于夏季
2.电影《流浪地球 2》讲述了多年以后科学家为拯救地球,计划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
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的第一步就是让地球停止自转。如果现在地球停止
自转,下面现象会消失的是( )
A.地球有昼半球夜半球 B.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
C.24小时的昼夜交替 D.月亮的东升西落
3.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弧 ABC是晨线
第 5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B.地球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
C.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D.人位于 B位置时,看到的太阳方位是东方
4.路灯开闭时间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右图是小明同学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记录的路灯
照明时长,则图中 b代表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5.2023年 9月 21日 15时,成都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科技馆观看“天宫课堂”第四课现场直播。
图 1示意该中学校园平面布局,图 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观看直播当天,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6.启动“瓯江引水工程”后,温州市区将建成多水源供水格局。瓯江引水工程是通过凿穿山体隧
洞,连接河道将鹿城区山福镇渡船头村的水源引入鹿城区西片水域,提升该区域水体品质。
(1)瓯江引水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A.植物蒸腾 B.降水 C.地表径流 D.蒸发
第 6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2)瓯江引水工程有效提升我市台风季节防汛排涝能力。7-8月份是我市台风高发季节,如图
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我市台风高发季节在图中大致范围是在图中的哪两个数字之间__________。
(3)3月 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
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往河流里倾倒垃圾
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7.第 19届亚运会于 2023年 9月 23日至 10月 8日在杭州举行,9月 23日开幕当天恰“秋分”,
地球处于图中__________位置,当天宁波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选填“昼长夜短”“昼短夜
长”或“昼夜等长”)。在亚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选填“向南”
或“向北”)
8.2024年 5月 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甲图是火箭发射时的情景,火箭向下喷出气体。图乙是嫦娥六号绕月飞行的照片。6月 2日,嫦娥
六号成功实现月背软着陆。
(1)使火箭上升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选填“火箭”“空气”或“喷出的气体”)
(2)5月 3日到 6月 2日之间,杭州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____________。
(3)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方式采用火箭反推式,而不采用降落伞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9.如图甲为北半球某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 A、B、C
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中的某一天正午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图
乙),太阳能热水器(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第 7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1)根据图甲分析该地位于____________(选填“北回归线以北”或“北回归线以南”)地区。
(2)当正午太阳位于图甲中 C位置时,地球公转到图乙中的____________(选填
“①”“②”“③”或“④”)位置。
(3)该地居民打算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使热水器有最好的集热效果,换季需调节支
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如图丙),则从夏季到冬季集热排管与地面的夹角 a(见图丙)
应调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0.如图为地球自转的示意图。
(1)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是____________(选填“夏季”或“冬季”)。
(2)图中 A、B、C、D四点中处在深夜的是____________。
(3)图中地球一半处于白昼,一半处于黑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1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 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1)地球从春分(北半球)运行至夏至(北半球)的这段时间,在图中用字母__________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第 8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12.第 19届亚运会在 2023年 9月 23日至 10月 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1)9月 23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位于如图地球绕日公转中的_____位置。
(2)亚运期间,9月 29日(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们传统佳节“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
是____________(选填“新月”、“上弦月”、“满月”或“下弦月”)。10月 1日又是我国的
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选填“北半球”、“南半球”或“赤道”)。
13.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2)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位置示意图。今天是 6月 27日,地球处于图中的____________位置
附近(用字母表示)。
(3)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有____________。
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一年中正午时分杆影长短变化
14.如图甲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 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
第 9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1)太阳直射点在 ac之间来回移动的原因是地球在____________(选填“自转”或“公转”)。
(2)当太阳直射点在①位置时,我国正处于____________节气。这一天的正午时分,你所在学
校旗杆的影子与图乙中____________(填字母)图最相似。
15.如图,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1)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2)实验演示的是____________(填“太阳高度变化”、“昼夜交替”或“昼夜”)现象。
(3)A地正处于____________(填“清晨”或“黄昏”)。
16.图甲是小明测绘得到的我市某学校旗杆影子长度(分别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测量)。
(1)B图是在____________测绘的。(选填“夏至”或“冬至”)
(2)为保证后排房屋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最小楼间距(图乙)。按这一理
论设计,高纬度地区的最小楼间距应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中纬度
地区的最小楼间距。
(3)下列四幅图中,可能是小明在早上 10点到下午 2点间测绘得到的旗杆杆顶影子轨迹的是
____________。
第 10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基础过关练
1.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①昼夜更替 ②四季更替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地球的自转指的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周期为 24h。
地球自转引起的是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地球公转引起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
故答案为:C
2.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年变化曲线图,图中甲为春分日。若小满节气在 5月 20日,这一天位
于图中(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
【答案】A
【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 12月 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 6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
一天称为春分日,为 3月 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 9月 23
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5月 20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位于图中河段甲乙段。
故答案为:A。
3.有关星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B.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的漠河,同一时间看到的星空是相同的
C.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的两侧,到地球的距离基本相同
D.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没有东升西落的现象
【答案】D
第 11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方时、昼夜更替等。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北段总
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
A、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不符合题意。
B、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的漠河,由于纬度不同,则同一时间看到的星空是不相同
的,不符合题意。
C、牛郎星和织女星虽然位于银河的两侧,但到地球的距离差别很大,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没有东升西
落的现象,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杭州某一学校正午杆影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下列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直射点 D.正午太阳高度角
【答案】B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
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
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杭州某一学校正午杆影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长度发生变化的是地球的公转,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
同造成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不同造成的。
故 A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4年 5月 3号嫦娥六号向月球进发——开启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征程。此次主
要任务是智能采样、月背起降,预计在公认的最大盆地着陆和采样。以下相关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或盆地
C.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 D.探测器在月背着陆时能使用减速伞
【答案】D
【解析】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月球上没有空气。
第 12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
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探测器在月背着陆
时不能使用减速伞,月球上没有空气。
故 ABC合理,但不符合题意,D不合理,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假如地轴不再倾斜,地
球赤道与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我国仍一年四季分明
B.地球上仍然能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
C.地球上凡是阳光能照到的地方均为阳光直射点
D.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的杆影长度仍不断变化
【答案】B
【解析】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的,与地轴是否倾斜无关。
地轴不倾斜的情况下,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太阳照射情况终年不变,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太阳
高度不再变化,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的杆影长度不会变化,不会出现四季更替。
故答案为:B。
7.如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A.北半球处于夏季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PMQ为昏线 D.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答案】C
【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 12月 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 6月 22日前
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
第 13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春分日,为 3月 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 9月 23日前后,
全球昼夜平分。
读图可得,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
球是冬季,北回归线上昼短夜长,PMQ为昏线。
故答案为:C。
能力提升练
1.法国巴黎奥运会将于当地时间 2024年 7月 26日(农历六月廿一)开幕,8月 11日闭幕,数字
1﹣8表示月球运动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幕当天月球大致处于图中的 6位置
B.奥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开幕式当日杭州处于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
D.闭幕时地球将运动到 b位置
【答案】B
【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 12月 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 6月 22日前
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
春分日,为 3月 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 9月 23日前后,
全球昼夜平分。
法国巴黎奥运会将于当地时间 2024年 7月 26日(农历六月廿一)开幕,8月 11日闭幕。奥运会
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杭州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是 6月 22日前后,闭
幕时地球将运动到 a位置,开幕当天月球大致处于图中的 5位置。
故 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某地学生发现一年中操场上旗杆顶端正午的影子
总在 ab之间(右图甲),该地可能位于右图乙中的( )
第 14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
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
太阳辐射最强,据此结合图片解答。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
的变化.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 6月 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太
阳高度角最大,因此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最短的时间应出现在 6月 22日前后,读图可知③位置
是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 22日前后),a位置为正午影子最短,而一年中操场上旗杆
顶端正午的影子总在 ab之间,因此该地可能位于右图乙中的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
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高度角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答案】A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转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现象;
地球自转是时差产生的原因呢,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所以卡塔尔世界杯足球比赛在傍晚进
行,而国内球迷需要凌晨熬夜观看,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
故答案为:A.
4.如图,在北半球用照相机对着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拍摄,可以得到以北极星为圆心的
星迹影像,原因是( )
第 15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A.地球绕着北极星运动 B.北极星位于银河系中心
C.恒星都绕着北极星公转 D.地球的地轴正对着北极星
【答案】D
【解析】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而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星辰轨迹则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
A、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故 A错误;
B、太阳位于银河系中心,故 B错误;
C、恒星都绕着太阳公转,故 C错误:
D、地球的自转轴正对着北极星,北极星位于北极点,故 D正确。
故答案为:D。
5.地球上总是一半地方处于白昼,一半地方处于黑夜,并且昼夜不断更替。与出现该现象无关的
是( )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
C.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不停的绕着地轴自转
【答案】B
【解析】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
是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
解:地球不停的绕着地轴进行自转运动,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
球的一半,因此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
变化,故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动模式图,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答案】C
【解析】由于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导致地球绕日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引起地球上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
A.A运动是月球绕地球公转,引起月相变化,A错误
B.B运动是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错误
C.C运动是地球绕日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交替等,C正确
第 16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D.D运动是彗星绕日运动,与地球昼夜长度变化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 C
7.如图所示,小明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电灯旁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
该装置能模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更替 D.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
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
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题干中描述的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故 A正确,而 B、C、D错误。
故选 A。
8.巴黎奥运会将于 2024年 7月 26日(农历六月廿一)开幕,当天地球大致所处的位置(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
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
第 17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3月 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 9月 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
日(日期是 6月 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 12月 22日
前后)。
2024年 7月 26日,地球运行在夏至(日期是 6月 22日前后)和秋分(日期是 9月 23日前后)之
间,位于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甲段。
故答案为:A。
9.2021年 9月 21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阅读地球公转图,有关中秋节当
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 A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甲
B.地球位于 B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乙
C.地球位于 C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甲
D.地球位于 D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乙
【答案】C
【解析】中秋节月相为满月,接近秋分时间。
中秋节月相为满月,满月时,地球在中间,太阳月球在两边,三种成一条直线,9月 21日是秋分,
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位于 C位置,综合分析,C正确;
故答案为:C。
10.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有四根等长的旗杆。北半球夏至日正午时分,各旗杆的杆影呈现不同的朝
向和影长。则处于纬度最高的地区的旗杆是( )
第 18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A. B. C. D.
【答案】D
【解析】正午时分杆影朝北。北半球纬度越高地区杆影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节气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时分杆影朝北。
北半球纬度越高地区杆影越长,D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拓展培优练
1.如图是地球公转到某位置和地球上昼夜状况的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M地的状
况是( )
A.有太阳直射 B.处于黄昏 C.昼长夜短 D.处于夏季
【答案】B
【解析】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 12月 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 6月 22日前
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M处于北半球。
读图可得,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图中M地处于冬季;位于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此时该地昼短夜长;M点位于昏线上,处于
黄昏时分。
故答案为:B。
2.电影《流浪地球 2》讲述了多年以后科学家为拯救地球,计划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
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的第一步就是让地球停止自转。如果现在地球停止
自转,下面现象会消失的是( )
A.地球有昼半球夜半球 B.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
C.24小时的昼夜交替 D.月亮的东升西落
第 19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答案】C
【解析】昼夜交替、天体的视运动等现象都与地球自转相关。
A、昼、夜半球现象取决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球体的特点,与自转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出现周期性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因为地球自转周期是 24小时左右,所以会呈现 24小时的昼夜交替现象,C符合题意;
D、由于月亮的公转,依然会有东升西落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C。
3.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弧 ABC是晨线
B.地球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
C.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D.人位于 B位置时,看到的太阳方位是东方
【答案】B
【解析】地球围绕地轴转,叫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24小时),产生的现象是
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转,叫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365天),
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等。
A.读图可得,图中弧 ABC是晨线,A正确;
B.地球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B错误;
C.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C正确;
D.人位于 B位置时,看到的太阳方位是东方,D正确。
故答案为:B。
4.路灯开闭时间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右图是小明同学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记录的路灯
照明时长,则图中 b代表的节气是( )
第 20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B
【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 6月 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
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
3月 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 12月
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
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 9月 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读图可知,图中 b的开灯时间最短,说明白昼时间最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 6月 22日前
后。
故答案为:B。
5.2023年 9月 21日 15时,成都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科技馆观看“天宫课堂”第四课现场直播。
图 1示意该中学校园平面布局,图 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观看直播当天,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答案】C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
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是由于地球
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北半球地球公转位置与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及相对应的日期是:①春分日(3月 21日前后)位于
赤道,之后向北于②夏至日(6月 22日前后)到达北回归线,然后向南移动,于③秋分日(9月
23日前后)到赤道,之后断续向南移动,于④冬至日(12月 22日前后)到达南回归线,然后向北
移动,于次年春分日到达赤道。读图可知,观看直播当天(9月 21日),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③附近。
故答案为:C。
第 21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6.启动“瓯江引水工程”后,温州市区将建成多水源供水格局。瓯江引水工程是通过凿穿山体隧
洞,连接河道将鹿城区山福镇渡船头村的水源引入鹿城区西片水域,提升该区域水体品质。
(1)瓯江引水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A.植物蒸腾 B.降水 C.地表径流 D.蒸发
(2)瓯江引水工程有效提升我市台风季节防汛排涝能力。7-8月份是我市台风高发季节,如图
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我市台风高发季节在图中大致范围是在图中的哪两个数字之间__________。
(3)3月 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
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往河流里倾倒垃圾
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1)C
(2)④和①
(3)B
【解析】(1)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
瓯江引水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2)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
球的冬至日,日期是 12月 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
的春分日,日期是 3月 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④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
日,日期是 6月 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
日期是 9月 23日前后。
(3)往河流里倾倒垃圾,易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1)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海洋水
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地表径流水量与植物蒸腾量不相等,
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即河流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瓯江引水工程
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故选 C。
第 22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2)读图分析,图中①②③④的日期分别是 9月 23日前后、12月 22日前后、3月 21日前后、6
月 21日前后,7、8月是我省台风高发季节,我省台风高发季节时,地球处于图中④—①之间。
(3)A、随手关闭水龙头能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往河流里倾倒垃圾,易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第 19届亚运会于 2023年 9月 23日至 10月 8日在杭州举行,9月 23日开幕当天恰“秋分”,
地球处于图中__________位置,当天宁波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选填“昼长夜短”“昼短夜
长”或“昼夜等长”)。在亚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选填“向南”
或“向北”)
【答案】丙;昼夜等长;向南
【解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
12月 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
天称为夏至日,为 6月 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
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 3月 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
日,为 9月 23日,全球昼夜平分。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甲为春分时,乙为夏至时,丙为秋分时,丁为冬至时,所以秋分时地球位于丙
位置;秋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所以宁波当天昼夜等长;亚运会举办期间为 2023年 9月 23
日至 10月 8日,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8.2024年 5月 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甲图是火箭发射时的情景,火箭向下喷出气体。图乙是嫦娥六号绕月飞行的照片。6月 2日,嫦娥
六号成功实现月背软着陆。
第 23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1)使火箭上升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选填“火箭”“空气”或“喷出的气体”)
(2)5月 3日到 6月 2日之间,杭州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____________。
(3)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方式采用火箭反推式,而不采用降落伞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喷出的气体
(2)白昼时间变长,夜晚时间变短
(3)月球上没有空气,不会产生阻力
【解析】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1)使火箭上升的施力物体是喷出的气体。
(2)5月 3日到 3月 2日之间,杭州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白昼时间变长。
(3)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方式采用火箭反推式,而不采用降落伞式的原因是:月球上没有空气。
9.如图甲为北半球某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 A、B、C
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中的某一天正午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图
乙),太阳能热水器(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分析该地位于____________(选填“北回归线以北”或“北回归线以南”)地区。
(2)当正午太阳位于图甲中 C位置时,地球公转到图乙中的____________(选填
“①”“②”“③”或“④”)位置。
(3)该地居民打算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使热水器有最好的集热效果,换季需调节支
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如图丙),则从夏季到冬季集热排管与地面的夹角 a(见图丙)
应调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1)北回归线以北
(2)④
第 24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3)大
【解析】北回归线又名夏至线,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垂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是一条重要纬
线,大约在北纬 23°26'(一般可估算为 23.5°)的地方。
(1)根据图甲分析、夏至、冬至时太阳光都能从南照射到屋内(北),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
区。
(2)当正午太阳位于图甲中 C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小,此时地球公转到图乙中的④位置。
(3)该地居民打算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使热水器有最好的集热效果,使正午太阳光线
直射
集热板(如图丙),集热排管与地面的夹角 a(见图丙)应调大。
10.如图为地球自转的示意图。
(1)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是____________(选填“夏季”或“冬季”)。
(2)图中 A、B、C、D四点中处在深夜的是____________。
(3)图中地球一半处于白昼,一半处于黑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冬季
(2)B
(3)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西向东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一半被太阳照亮,一般背对
太阳,因此地球一般是昼半球,一半是夜半球
【解析】图中所示指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是 6月 22日。
(1)结合图示,图中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应该处于夏季。
(2)AC为晨昏线中的晨线上,处于黎明时分,B处于深夜。
(3)图中地球一半处于白昼,一半处于黑夜,其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西向东
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一半被太阳照亮,一般背对太阳,因此地球一般是昼半球,一半是夜半球。
故答案为:(1)冬季;(2)B;(3)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西向东不停的进行自转
运动,一半被太阳照亮,一般背对太阳,因此地球一般是昼半球,一半是夜半球。
1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 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第 25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1)地球从春分(北半球)运行至夏至(北半球)的这段时间,在图中用字母__________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A
(2)A;D
(3)C;D
【解析】二分二至,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合称,它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的节气。每
年 3月 21后,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向北回归线移动时为春分;每年 9月 23后,当太阳直射赤道并
向南回归线移动时为秋分;每年 6月 22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每年 12月 22后,当
太阳到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
(1)太阳的左边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日,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运动,所以太阳的上
面是春分,因此地球从春分(北半球)运行至夏至(北半球)的这段时间,在图中用字母 A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从冬至到春分,春分到夏至,所以为 D、。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指太阳折射点在南半球,即从秋分到冬至,再从冬至到春分的过程,
所以为时间段为 C;D;
故答案为:(1)A(2)A;D(3)C;D
12.第 19届亚运会在 2023年 9月 23日至 10月 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1)9月 23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位于如图地球绕日公转中的_____位置。
第 26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2)亚运期间,9月 29日(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们传统佳节“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
是____________(选填“新月”、“上弦月”、“满月”或“下弦月”)。10月 1日又是我国的
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选填“北半球”、“南半球”或“赤道”)。
【答案】(1)D
(2)满月;南半球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
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
3月 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 9月 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
日(日期是 6月 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 12月 22日
前后)。
(1)读图可知,9月 23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图中的 D
位置,直射赤道。
(2)亚运期间,9月 29日(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们传统佳节“中秋节”,此时地球处于太阳
和月球之间,能看到月球的整个反光面,这一天的月相是满月;10月 1日地球运行在秋分(北半
球的秋分日,日期为 9月 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和冬至(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 12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13.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2)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位置示意图。今天是 6月 27日,地球处于图中的____________位置
附近(用字母表示)。
(3)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有____________。
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一年中正午时分杆影长短变化
第 27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答案】(1)自西向东
(2)B
(3)A;D
【解析】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
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读图可知,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进行公转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2)6月 27日地球运行在夏至和秋分之间,接近夏至(6月 22日前后),处于图中的 B位置附
近。
(3)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一年中正午时分杆影长短变化,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
星辰东升西落,故 A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
14.如图甲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 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
(1)太阳直射点在 ac之间来回移动的原因是地球在____________(选填“自转”或“公转”)。
(2)当太阳直射点在①位置时,我国正处于____________节气。这一天的正午时分,你所在学
校旗杆的影子与图乙中____________(填字母)图最相似。
【答案】(1)公转
(2)夏至;B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
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
3月 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 9月 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
日(日期是 6月 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 12月 22日
前后)。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之间做回归运动。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夏至日太阳直
射点在北回归线,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造成直射点在 ac
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2)当太阳直射点在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我国正处于夏至节气。这一天的正午时
分,太阳高度角最大,学校旗杆的影子为一年中最短,与图乙中 B图最相似。
15.如图,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第 28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1)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2)实验演示的是____________(填“太阳高度变化”、“昼夜交替”或“昼夜”)现象。
(3)A地正处于____________(填“清晨”或“黄昏”)。
【答案】(1)自西向东
(2)昼夜交替
(3)黄昏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
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1)图中所示的是地球自转运动,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地球不停地自转,是昼夜半球不停交替,因此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实验演示的是昼夜交替现
象。
(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是昏线,A地正处于黄昏,该点位于昏线上。
16.图甲是小明测绘得到的我市某学校旗杆影子长度(分别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测量)。
(1)B图是在____________测绘的。(选填“夏至”或“冬至”)
(2)为保证后排房屋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最小楼间距(图乙)。按这一理
论设计,高纬度地区的最小楼间距应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中纬度
地区的最小楼间距。
(3)下列四幅图中,可能是小明在早上 10点到下午 2点间测绘得到的旗杆杆顶影子轨迹的是
____________。
第 29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2 地球的转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答案】(1)夏至
(2)大于
(3)A
【解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1、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异,划分出五带:北寒、北温、热带、南
温、南寒;2、根据获得热量多少的时间差异,划分出四季:春、夏、秋、冬;3、昼夜长短的变化
现象;4、天象位置的变化,生物生长规律现象。
(1)小明所在地区是北半球,所以冬至日,太阳在南半球距离我们更远,竿影更长,所以 B图是
在夏至测绘的;
(2)高纬度的地区,太阳距离其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更长,所以为保证后排房屋的采光,
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最小楼间距(图乙)。按这一理论设计,高纬度地区的最小楼间距
应大于中纬度地区的最小楼间距。
(3)该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一天中太阳始终在该地区的南面,所以影子始终朝北,早
上 10点太阳在东南方向,影子在西北方向,下午 2点太阳在西南方向,影子在东北方向,所以 A
正确;
故答案为:(1)夏至(2)大于(3)A
第 30 页 共 30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基础过关练
1.第 19届亚运会于 2023年 9月 23日至 10月 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开幕式这一天地球所处的位置恰好在甲处
B.从 9月 23日到 10月 8日,杭州的昼变短、夜变长
C.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D.随着亚运会的进行,杭州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2.2024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为 6月 22至 23日,这时地球接近公转轨道面的位置
( )
A.A B.B C.C D.D
3.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B.季节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昼夜更替
4.如图,在桌子中间放一盏电灯代表太阳,以电灯为圆心在桌面上画虚线圆圈代表地球运行轨道,
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沿虚线平移。地球仪平移到图中甲位置时,可模拟我国的(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5.以下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光学知识的是( )
A.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 B.高速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
C.成语“一叶障目” D.成语“刻舟求剑”
6.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度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
应该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第 1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7.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这主要是因为( )
A.月球发出古铜色的光 B.月面反射太阳光
C.地球大气折射的太阳光 D.月球表层的岩石呈古铜色
8.下列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图都表示日食的成因
B.两图都表示月食的成因
C.甲图表示月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日食的成因
D.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
9.2021年11月 19 日,宁波上空上演21 世纪最长月偏食。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天是农历的初一
C.其原因是月球发出的光线被地球挡住 D.其原因是太阳发出的光线被地球挡住
能力提升练
1.若在某地垂直水平地面立起一根长为 1m的直竿,并将该地在正午时竿影长度一年的变化情况
记录于图。据图判断,该地一年中受到太阳直射的次数以及发生的月份是( )
A.一年直射一次,该次发生在 6月份
B.一年直射一次,该次发生在 12月份
C.一年直射两次,该次发生在 1月份和 12月份
D.一年中,该地不会受到太阳直射
2.地球在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地球表面有规律的南北移动。能表示 2024年夏至日(6月
21日)太阳光(图中用箭头表示)照射情况的是( )
A. B. C. D.
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__________,月球的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称为___________。
一个朔望月=___________天。
第 2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4.如图所示,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钻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另一端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
半透明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
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是______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当蜡烛靠近小孔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会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
“变小”)。
5.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涂黑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初一到三十,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当日地月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其月相为新月或____________;
(3)2021年 5月 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的“乌
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_______一样,本质上都
是陨石坑。
6.第 19届亚运会在 2023年 9月 23日至 10月 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1)9月 23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位于如图地球绕日公转中的_____位置。
(2)亚运期间,9月 29日(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们传统佳节“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
是____________(选填“新月”、“上弦月”、“满月”或“下弦月”)。10月 1日又是我国的
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选填“北半球”、“南半球”或“赤道”)。
第 3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7.如图所示是易拉罐制成的“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
小孔所成的像。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_______传播的。
(2)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小孔足够小),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______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
(3)为了使观察到的像变大,应将蜡烛_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小孔。
8.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
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纸,制成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
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若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将会看到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
(3)将蜡烛远离小孔,可观察到像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拓展培优练
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小可在易拉罐底部开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若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屏上的像会变小
B.在圆筒 B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
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在半透明薄纸上可以看到三角形的光斑
2.月全食形成的条件包括( )
①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成一条直线
第 4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②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③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④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中
⑤地球被月球本影扫过
⑥地球和月球皆不发光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3.如图所示,这是从月球上拍摄的“日食”照片。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农历正月初一拍摄的
C.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D.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
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4.2022 年 11月 8 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观测到全食阶段的“红月亮”。此次月全食发生时,
还出现了“月掩天王星”的天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初一 B.当晚月球运行在太阳与地球之间
C.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发生 D.月食初亏于月面西缘
5.钱塘江大潮是我国最著名的海潮,钱塘江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
(1)钱塘江潮水奔涌而来时所发出的雷鸣般声音是以____________的方式传入人耳。
(2)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引起潮水大小的变化,会出现大潮和小潮,当三者位置成直角时
形成小潮。下列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实验如下:
第 5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学生版)
(1)如图 a,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
种开有不同形状大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
水平移动乙,观察适当距离的地面上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2)如图 b所示,通过三个不透明白板 A、B、C的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
的条件是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要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____________(选填“是”
或“不是”)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
(3)人眼在图 b所示位置直接看火焰,其形状如图 c所示的①,此时想看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
人眼应直接看白板________(选填“A”、“B”或“C”),所看到的像为图 c中的________(选
填序号)
7.科学兴趣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时,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
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 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 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猜想 1时,应固定____________和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
孔,同时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变化情况。
(3)验证猜想 2时,固定“↑”状发光体、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
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6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基础过关练
1.第 19届亚运会于 2023年 9月 23日至 10月 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开幕式这一天地球所处的位置恰好在甲处
B.从 9月 23日到 10月 8日,杭州的昼变短、夜变长
C.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D.随着亚运会的进行,杭州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答案】B
【解析】A.2023年 9月 23日第 19届亚运会开幕式这一天,地球运行在丙秋分(9月 23日前后)
处,故 A错误。B.从 9月 23日到 10月 8日,杭州的昼变短、夜变长,故 B正确;C.昼夜更替、
太阳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故 C错误;D.随着亚运会的进行,杭州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
逐渐变小,故 D错误。故答案为:B。
2.2024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为 6月 22至 23日,这时地球接近公转轨道面的位置
(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由题目可知,2024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为 6月 22至 23日,此时地球接近公
转轨道面的 A处即夏至日(6月 22日前后)故答案为:A。
3.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B.季节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昼夜更替
【答案】D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和时间差异。四季交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故答案为:D。
4.如图,在桌子中间放一盏电灯代表太阳,以电灯为圆心在桌面上画虚线圆圈代表地球运行轨道,
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沿虚线平移。地球仪平移到图中甲位置时,可模拟我国的( )
第 7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A.冬至日 B.夏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答案】A
【解析】读图可得,甲位置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我国位于北半球,是冬至日。
故选:A。
5.以下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光学知识的是( )
A.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 B.高速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
C.成语“一叶障目” D.成语“刻舟求剑”
【答案】C
6.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度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
应该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答案】D
7.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这主要是因为( )
A.月球发出古铜色的光 B.月面反射太阳光
C.地球大气折射的太阳光 D.月球表层的岩石呈古铜色
【答案】C
8.下列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图都表示日食的成因
B.两图都表示月食的成因
C.甲图表示月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日食的成因
D.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
【答案】D
9.2021年11月 19 日,宁波上空上演21 世纪最长月偏食。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第 8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天是农历的初一
C.其原因是月球发出的光线被地球挡住 D.其原因是太阳发出的光线被地球挡住
【答案】D
能力提升练
1.若在某地垂直水平地面立起一根长为 1m的直竿,并将该地在正午时竿影长度一年的变化情况
记录于图。据图判断,该地一年中受到太阳直射的次数以及发生的月份是( )
A.一年直射一次,该次发生在 6月份
B.一年直射一次,该次发生在 12月份
C.一年直射两次,该次发生在 1月份和 12月份
D.一年中,该地不会受到太阳直射
【答案】D
【解析】据图可得,正午时竿影长度没有是 0的时候,该地一年中不会受到太阳直射。
故选:D。
2.地球在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地球表面有规律的南北移动。能表示 2024年夏至日(6月
21日)太阳光(图中用箭头表示)照射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A符合题意;
BCD、图中直射点不在北回归线上,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A。
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__________,月球的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称为___________。
一个朔望月=___________天。
【答案】卫星;环形山;29.5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
坑,称为环形山。一个朔望月=29.5天。
第 9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4.如图所示,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钻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另一端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
半透明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
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是______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当蜡烛靠近小孔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会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
“变小”)。
【答案】(1)实像
(2)D
(3)大
【解析】(1)塑料薄膜相当于光屏,则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是实像。
(2)小孔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形状有关,则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塑料薄
膜上看到的是烛焰的倒立像,故选 D。
(3)当蜡烛靠近小孔时,物距减小,则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变大,那么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
会变大。
5.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涂黑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初一到三十,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当日地月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其月相为新月或____________;
(3)2021年 5月 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的“乌
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_______一样,本质上都
是陨石坑。
【答案】(1)CBDA
(2)满月
(3)环形山
第 10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解析】(1)从初一到三十,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故答案为:CBDA。
(2)当日地月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其月相为新月或满月,地球在中间为满月,月球在中间为新月;
(3)月球上环形山大多数是陨石撞击导致,少部分是火山爆发形成。
6.第 19届亚运会在 2023年 9月 23日至 10月 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1)9月 23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位于如图地球绕日公转中的_____位置。
(2)亚运期间,9月 29日(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们传统佳节“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
是____________(选填“新月”、“上弦月”、“满月”或“下弦月”)。10月 1日又是我国的
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选填“北半球”、“南半球”或“赤道”)。
【答案】(1)D
(2)满月;南半球
【解析】(1)读图可知,9月 23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
图中的 D位置,直射赤道。
(2)亚运期间,9月 29日(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们传统佳节“中秋节”,此时地球处于太阳
和月球之间,能看到月球的整个反光面,这一天的月相是满月;10月 1日地球运行在秋分(北半
球的秋分日,日期为 9月 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和冬至(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 12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7.如图所示是易拉罐制成的“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
小孔所成的像。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_______传播的。
(2)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小孔足够小),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____________。
第 11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
(3)为了使观察到的像变大,应将蜡烛_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小孔。
【答案】(1)直线
(2)D
(3)靠近
【解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
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选 D;
(3)由题意可知用易拉罐制成的针孔照相机的原理就是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小孔成的
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蜡烛靠近小孔或光屏远离小孔,所成的像将变
大,但图中光屏无法远离小孔。
8.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
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纸,制成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
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若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将会看到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
(3)将蜡烛远离小孔,可观察到像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D
(3)变小
【解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若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将会看到 的是蜡烛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 D。
(3)将蜡烛远离小孔,则物距减小,那么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减小,则可观察到像变小。
拓展培优练
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小可在易拉罐底部开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第 12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A.若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屏上的像会变小
B.在圆筒 B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
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在半透明薄纸上可以看到三角形的光斑
【答案】C
2.月全食形成的条件包括( )
①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成一条直线
②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③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④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中
⑤地球被月球本影扫过
⑥地球和月球皆不发光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答案】D
3.如图所示,这是从月球上拍摄的“日食”照片。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农历正月初一拍摄的
C.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D.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
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答案】D
4.2022 年 11月 8 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观测到全食阶段的“红月亮”。此次月全食发生时,
还出现了“月掩天王星”的天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初一 B.当晚月球运行在太阳与地球之间
C.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发生 D.月食初亏于月面西缘
【答案】C
5.钱塘江大潮是我国最著名的海潮,钱塘江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
第 13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1)钱塘江潮水奔涌而来时所发出的雷鸣般声音是以____________的方式传入人耳。
(2)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引起潮水大小的变化,会出现大潮和小潮,当三者位置成直角时
形成小潮。下列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介质
(2)AB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就是声音传播的一种重要介质。当钱塘江潮水奔涌而
来时,它所发出的雷鸣般声音就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入人耳的。
(2)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变化会影响潮水的大小,从而形成大潮和小潮。当三者几乎在一条直
线上时,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叠加,会形成大潮;而当三者位置成直角时,月球和太阳的引力部
分相互抵消,形成小潮。图中 AB符合条件。
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实验如下:
(1)如图 a,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
种开有不同形状大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
水平移动乙,观察适当距离的地面上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2)如图 b所示,通过三个不透明白板 A、B、C的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
的条件是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要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____________(选填“是”
或“不是”)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
第 14 页 共 1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4.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分层练习(解析版)
(3)人眼在图 b所示位置直接看火焰,其形状如图 c所示的①,此时想看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
人眼应直接看白板________(选填“A”、“B”或“C”),所看到的像为图 c中的________(选
填序号)
【答案】(1)D
(2)不是
(3)B;③
【解析】【解答】(1)因为要研究的是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所以要控制实验过程中孔的形状
不变,D符合要求。
(2)通过小孔直接观察得到的不是烛烟通过小孔成的像。
(3)烛焰发出的光通过 A板的小孔落在了 B板上,即通过小孔成的像在 B板上,所看到的是倒
像,即图 c中的③。
7.科学兴趣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时,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
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 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 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猜想 1时,应固定____________和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
孔,同时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变化情况。
(3)验证猜想 2时,固定“↑”状发光体、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
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
【答案】(1)光沿直线传播
(2)发光体
(3)没有控制三个小孔的大小相同
【解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2)验证猜想 1时,即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的关系时,应固定发光体和小孔的位置,
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同时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变化情况。
(3)验证猜想 2时,固定“↑”状发光体、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
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没有控制三个小孔的大小相同。
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