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提高专练: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下册一、单选题1.车贴即贴在车辆的贴纸,诙谐、搞笑又不乏警示。图中车贴属于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提示语是( )A. B. C. D. 2.牛顿第一定律是( )A.凭空想象得出的B.直接从实验得出的C.在实验基础上根据科学推理得出的D.综合生活经验得出的3.如图所示,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进行的“失重”状态下“太空抛物”实验:她将手中的冰墩墩抛向叶光富,冰墩墩离手后几乎匀速直线飞向叶光富,叶光富伸手将冰墩墩接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墩墩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惯性作用B.冰墩墩的质量与在地球上相同C.叶光富伸手接住冰墩墩时,冰墩墩对手没有力的作用D.在“失重”状态下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4.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以3比2力克韩国队夺冠,时隔16年重登亚洲之巅,在足球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B.足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惯性变大C.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守门员飞身扑住了飞向球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5.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助推器的燃料燃烧完后会自动脱离火箭,如图所示,当助推器脱离火箭后,助推器( )A.静止 B.立即下落C.匀速直线运动 D.先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6.已知A、B两个物体的重力相等,用相同的细绳a、b把它们按图所示的方式悬挂,用力猛拉B物体和慢慢拉B物体时,细绳a、b的断开情况是( )A.都是a先断 B.都是b先断C.用力猛拉时a先断,慢慢拉时b先断 D.用力猛拉时b先断,慢慢拉时a先断7.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玩滑板车时发现,脚蹬地的时候运动得比较快,但不瞪地了,最终就会停下来。这一事实说明( )A.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使物体静止的原因C.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D.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9.如图所示,小球和小车先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相机先后拍下了甲、乙两图片,拍照过程中小车可能( )A.向西减速 B.向西加速 C.向东减速 D.向东加速10.图是马恒同学在公园里玩滑板车的情形。他站在滑板车上不断蹬地,使滑板车沿水平方向前进,关于此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断蹬地使滑板车向前,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停止蹬地滑板车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C.运动中的滑板车如果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当滑板车停下来时,它的惯性将会消失11.如图所示,小球静止在弹簧上。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若小球受到的重力突然消失,下列关于小球的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仍保持静止状态B.做匀速直线运动C.先做变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D.一直做变速直线运动二、填空题12.司机发现路前方有障碍物紧急刹车时,坐在车上的人会向 (选填“前”或“后”)倾倒,这是因为人具有 。13.惯性的应用和防止(1)应用惯性: 、拍打身上的灰尘、抖落伞上的雨水等;(2)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或突然碰撞时车内人员由于惯性而被撞伤,驾驶员和乘客必须按规定使用 。14.英国著名物理学家 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实验事实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著名的 ,其内容为:一切物体都保持 状态或 状态,除非有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15.如图甲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由图甲、乙或图丙、丁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 或 (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木块和水具有 的性质。16.小嘉将“运动和力”的关系以概念图的形式做了梳理,请将空缺补充完整。三、实验题17.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分别停在下图所示的位置。(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下滑的目的: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大小 ;(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后可以推测,当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时,小车将保持 状态;(3)通过实验探究,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8.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接触面材料 小车受阻力情况 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cm毛巾 大 23.2棉布 较大 45.3木板 小 97.5(1)实验时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这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从而只探究 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如上表所示。分析表中内容,小车在 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由此可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选填“大”或“小”),运动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3)[实验推论]在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最终都会静止下来,说明力 (选填“是”或“不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19.【探究名称】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小明发现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停止蹬踏后还能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路程,但是不同情况下滑行的距离不相同,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证据】(1)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某一位置由 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2)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上与(1)中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位置滑下,这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3)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直接在木板上滑动,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解释】分析实验现象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滑行时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交流】(4)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 ,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只考虑水平方向上的阻力。(5)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 。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这说明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第二次实验,小车在棉布表面运动,刚好滑到了木板最右端,接下来改在木板上实验,你的改进方法是 。四、科普阅读题20.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汽车安全带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向前飞出车外。为防止撞车时发生类似的伤害,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以便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对人体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在高档轿车上,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着安全气囊系统,一旦发生严重撞击,气囊会自动充气弹出,使人不致撞到车身上。(1)如图甲所示,紧急刹车时,人会向 倾倒,是由于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这个过程中安全带被拉长,安全带受到的拉力变大;防止出现 ;(2)如图乙所示,人体模型与气囊撞击时,模型受到力的作用,同时 也受到作用力,理由是 。(3)紧急制动时,安全带将急速前倾的驾乘人员拉回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B.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C.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D.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保护作用21.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汽车安全带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我国2017年生产各种汽车2300多万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汽车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的装置,尤其在行驶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图甲。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等部分组成。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弹簧,如图乙,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1)当汽车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 而造成伤害;(2)汽车制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B.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C.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D.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4)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C. D.(5)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天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警示牌,请你为警示牌写一句安全标语: 。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8.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提高专练: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1.D【知识点】惯性的利用及危害防止【详解】A.“别滴滴,越滴越慢”属于不文明驾驶行为,与惯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跟车请自觉,关闭远光灯”可以避免过强的光照影响驾驶员视线,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惯性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新手上路,多多关照”是新司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随时紧急刹车或行驶速度较慢,提醒其他汽车驾驶员注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惯性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注意刹车,保持车距”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随时紧急刹车或行驶速度较慢,后面汽车在刹车时由于惯性会有一段刹车距离,所以要保持一定车距,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D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C【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详解】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若物体运动时不受摩擦力,则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得到结论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规律,而不是直接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实验得出的,更不是凭空想象得出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3.【答案】B【知识点】质量的概念及特性、力作用的相互性、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详解】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B.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处的位置无关,因此,“冰墩墩”在地球上和中国空间站中,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B正确;C.叶光富伸手接住冰墩墩时,冰墩墩对手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D.飞船内环境属于完全失重,无法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故D错误。故选B。4.【答案】D【知识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详解】A.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足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惯性是不变的,故B错误;C.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D.守门员飞身扑住了飞向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守门员对足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D。5.D【知识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重力的方向【详解】火箭在升空的过程中在推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当火箭助推器燃料燃烧完后脱离火箭,助推器由于惯性继续上升,在重力作用下,最后下落,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6.D【知识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详解】当慢慢拉B物体时,由于细绳a在上端,所受到的拉力始终比b要大,所以a先断;当猛拉物体B时,由于物体A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在A还没有来得及改变原有的静止状态时,绳子b就已经断了,所以b先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C【知识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详解】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可能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形状发生改变,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故A错误;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属于平衡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即力的作用效果已经出现,则说明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确;D.物体静止时,根据牛顿一定律可能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8.D【知识点】总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结论【详解】脚蹬地时,脚受到地面对脚向前的摩擦力,使滑板车运动速度变快,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不蹬地后,滑板车受地面对它向后的摩擦力,使滑板车慢慢减速,最终会停下来,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上述分析过程中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C【知识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详解】由图知,以灯泡为参照物,甲、乙两图比较,小车是靠近灯泡的,所以小车向东运动;甲图中小球位于小车的左侧,乙图中小球位于小车的右侧,已知小车向东运动,而小球一段时间内从小车左侧运动到了小车右侧,可能原因是小车突然减速,小球由于惯性仍然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造成的。综合分析可知,小车可能向东做减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知识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详解】A.不断蹬地说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错误;B.停止蹬地滑板车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阻力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C.运动中的车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其运动状态不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当滑板车停下来时,仍具有惯性,故D错误。故选C。11.C【知识点】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从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变化【详解】小球突然失去重力,此时只受弹簧的弹力作用,马上做变速运动,当离开弹簧后将不受任何力,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球先做变速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12. 前 惯性【知识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详解】[1][2]紧急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一起速度减小而停止,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身体要向前倾倒。13.(1)助跑跳远(2)安全带【知识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及危害防止【详解】(1)应用惯性是由于惯性带来了好处,例如:助跑跳远、拍打身上的灰尘、抖落伞上的雨水、泼水等等。(2)前排司机和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和前排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因此驾驶员和乘客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带。14. 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详解】[1][2][3][4]由文字记载得,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实验事实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为:一切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15. 向右减速运动 向左加速运动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知识点】惯性的概念、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详解】[1][2][3]最初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做减速运动时,木块下端受摩擦力作用随着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当小车向左做加速运动时,木块下端受摩擦力作用随着车加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最初烧杯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时,烧杯受摩擦力作用随着车减速,烧杯内的水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当小车向左加速时,烧杯受摩擦力作用随着车加速,烧杯内的水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由上述实验可知,木块和水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16.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力 发生【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详解】[1][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物体受平衡力时相当于不受外力作用,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17.(1)相同(2) 远 匀速直线运动(3)改变【知识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总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结论【详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只改变接触面的材料,其他条件要保持不变,所以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的目的: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相同。(2)[1]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通过的距离最远,所以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摩擦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2]对上述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当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小车的速度不会变小,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3)经推理可知,物体不受力时仍能保持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阻力让小车停了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8.(1)阻力(2) 木板 小(3) 是 匀速直线 不需要【知识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总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结论【详解】(1)竖直方向上二力平衡,其作用相互抵消,在水平方向上只受阻力作用,从而只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1][2]由表可知97.5最大,所以小车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对应阻力小,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3)[1]小车受到阻力最终都会停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3]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19.(1)静止(2) 相同 速度(3) 小 慢(4)平衡(5) 惯性 摩擦力 改变(6)增加木板的长度【知识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总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结论、惯性的概念、控制变量法【详解】(1)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2)[1][2]实验中,为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应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即相同位置由静止滑下。(3)[1][2]由上述实验分析可得,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 运动得越远;速度减小越慢,假如表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不受摩擦阻力作用,小车将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4)[1][2]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则重力和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相当于竖直方向上不受力。(5)一切物体均具有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即使小车滑出了木板,也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若要改进则可以增加木板的长度。20.(1) 前 二次伤害(2) 气囊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运动状态(4)C【知识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力作用的相互性【详解】(1)[1]人与车高速行驶,紧急刹车时,由于人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人会向前倾倒。[2]人向前倾倒时,将安全带拉长,安全带弹性形变变大,受到的拉力变大,安全带对人体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2)[1][2]人体模型与气囊撞击时,模型对气囊有作用力,同时气囊对模型也有作用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模型对气囊的力以及气囊对模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3)紧急制动时,安全带将急速前倾的驾乘人员拉回来,人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A.为了起到安全作用,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不能自由伸缩,故A错误;B.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紧一些,故B错误;C.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会被锁住不能被拉动,故C正确;D.汽车突然刹车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不能对人起保护作用。故D错误。故选C。21. 惯性 运动状态 C B 雨天路滑,减速慢行【知识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及危害防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详解】(1)[1]当汽车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人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2)[2]汽车制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3]A.为了起到安全作用,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不能自由伸缩,故A错误;B.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紧一些,故B错误;C.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会被锁住不能被拉动,故C正确;D.汽车突然启动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后仰,是头枕对人起到保护作用,故D错误;故选C。(4)[4]发生碰撞前安全带对人的拉力较小,发生碰撞时,汽车突然停止运动,由于惯性人会向前运动,安全带的拉力增大,当汽车停止运动后,安全带对人的拉力又会减小。故选B。(5)[5]安全标语:雨天路滑,减速慢行。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