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二单元 第4课认识信息(滇人版)三年级上1核心素养目标3新知讲解5拓展延伸7板书设计2新知导入4课堂练习6课堂总结课后作业801核心素养目标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认识到信息传播的真实性重要性,理解合理使用信息工具如保护云存储隐私的责任。对比古今工具后,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工具,如云存储等获取和处理信息。理解现代信息工具(如计算机、网络)的底层逻辑,学会用逻辑化方式分析信息传递流程。认识到信息获取、传递、存储方式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能主动关注不同时代信息工具的特点及价值。02新知导入第二单元 信息与信息技术我们在出生时,就用一声啼哭给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发布了第一条信息:“我”来了!婴儿时,我们还不会说话,但我们以哭声告诉爸爸妈妈自己肚子饿了、尿布湿了、身体不舒服;以笑容和笑声表达自己的开心;以扭动的身体表示衣服太紧……通过这些信息让爸爸妈妈了解我们的“想法”。图2-1 婴儿以哭声、表情和动作表达信息02新知导入第二单元 信息与信息技术当我们学会说话,学会用手指指点点,信息的表达和沟通就更加方便。随着我们的成长,除了说话、手势、表情,我们学会了更多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比如写字、画画、使用计算机……我们在获取信息、表达信息、传递信息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世界上所有事物中都含有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加工、表示和应用这些信息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在本单元里,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吧!02新知导入02新知导入学习目标知道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方式及其发展变化。02新知导入学习任务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感受无处不在的信息;了解人类获取、传递、存储、加工信息方式的古今变化。02新知导入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03新知讲解一、信息的获取人们可以通过眼、耳、鼻、舌、四肢等感官直接获取信息。图2-2 直接获取信息03新知讲解还可以利用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利用传感器可以获得光感、热感信息。图2-3 利用工具获取信息03新知讲解还有什么获取信息的方法 说一说网络渠道:搜索引擎(百度、谷歌)、新闻 APP(今日头条、澎湃新闻)、社交媒体(微博话题、微信公众号)。文献资料:图书馆书籍、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政府或机构官网(如统计局发布的公开数据)。03新知讲解二、信息的传递烽火狼烟是古时候人们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当边境出现敌方入侵时,遥遥相望的烽火台就会一个接一个地燃起烽火或是狼烟,以接力的方式迅速把报警信息传递到京都,可惜无法传递敌方人数、首领姓名等更多的信息。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手段是不断变化的。03新知讲解1.古人的信息传递古人传递信息的几种方式:图2-4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03新知讲解交流古人传递信息的传说。如:鱼传尺素、黄耳传书、风筝通信等。说一说“鱼传尺素” 讲古人将信藏于鱼腹传情;“黄耳传书” 说晋代陆机让爱犬黄耳从洛阳带信回苏州;风筝通信传楚汉相争时,韩信放风筝送求救信。这些传说藏着古人对远距离传信的智慧与期盼。电报是 19 世纪发明的用电信号传递文字信息的通信工具,通过莫尔斯电码(点、划组合代表字符)将文字转化为电信号,经电线传输后还原为文字。首次实现跨远距离快速传递(如原本需几天的信件,电报几小时可达);推动军事指挥(实时传递军情)、商业贸易(及时互通价格、订单)和新闻传播(异地事件快速报道);为后续电话、无线电通信奠定技术基础,是人类从物理通信迈向电子通信的关键标志。03新知讲解民国时期用什么传递信息?03新知讲解2.现代通信随着人类发现并开始利用“电”,传递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网络可视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等交流工具,让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图2-5 现代信息传递的常用方式03新知讲解请列举从古代到现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说一说古代:烽火台(燃烟传警,如 “烽火戏诸侯”)、驿站(骑马送信,官府专用)、信使(专人步行 / 乘船传递)、信物传信(如鱼腹藏信、锦囊带信)。近代:电报(通过电信号传文字,莫尔斯电码)、电话(有线通话,贝尔发明)、报纸(批量印刷传播新闻)。03新知讲解请列举从古代到现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说一说现代:手机(短信、通话、即时通讯)、互联网(邮件、社交软件、视频通话)、卫星通信(适用于偏远地区,如北斗卫星消息)。03新知讲解三、信息的存储远古时人们需要记住的或是传给后代的事情主要依靠口传心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记住的事情越来越多,怎么办呢 03新知讲解1.古人的信息存储古人是如何存储和记录信息的呢 古人存储和记录信息的几种方法,如图所示。图2-6 古人存储和记录信息的几种方法03新知讲解2.现代信息的存储计算机发明之后,人类存储信息的方式又大大地丰富了。光盘、U盘、移动硬盘、云盘等信息存储设备(如图2-7所示),是以数字的形式保存信息,借助计算机复制这样的数字信息,信息储存非常方便,保存时间也较长。图2-7 现代常用信息存储设备03新知讲解你还能举出哪些能够存储信息的设备吗 说一说古代比如绢帛、纸张(如古籍、书信)。现代除了能触摸到的实物硬盘之外还包括云存储(百度云、阿里云盘)等。03新知讲解四、信息的加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为了加工信息,人们一直在创造和改进各种信息加工工具。在生产、生活中,计算是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电子计算机最初的主要功能是“计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从中体会信息加工工具的发展变化吧!03新知讲解1.古代计算工具计算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进行,人类最初的计算工具就是人类的双手,掰指头算数就是最早的计算方法。结绳计数、算筹、算盘是古人发明的计算工具。图2-8 古代的计算工具03新知讲解同学们都知道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吧!古时,人们认为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微提出“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圆周率为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数值越精确。知识链接03新知讲解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他经过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设想他按刘微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祖冲之用于计算的工具是什么呢 就是“算筹”。知识链接03新知讲解2.现代信息加工工具——计算机从古人使用的算筹到当今我们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从只能进行数字计算到能够处理大量的多媒体任务,信息加工工具的变化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人们发明了这些工具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信息获取得更准确、存储得更多、传播得更远、处理的速度更快……图2-9 现代信息加工工具--计算机03新知讲解在六七十年代,我国科学家在进行“两弹一星”等重大项目研究时,所有数据和图纸依靠算盘、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来进行人工计算,仅一项研究的数据文件和图纸就装满了几间房子,为得出一个结果,有时需要几年的时间计算……….知识链接03新知讲解2016年6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成为世界上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如图2-10所示………(详细内容见p29—30)知识链接图2-10“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03新知讲解计算机之父“计算机之父” 通常指艾伦 图灵和约翰 冯 诺依曼。图灵提出 “图灵机” 理论,奠定现代计算机逻辑架构基础,其设计的 “炸弹机” 在二战中破解德军密码;冯 诺依曼确立 “存储程序” 原理,提出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等组成的架构,成为现代计算机设计的标准。04课堂练习1. “印刷术” 对信息获取有何影响?印刷术突破手工抄写的局限,实现书籍、报纸批量生产,降低信息获取成本,让知识从少数人垄断走向大众传播,推动信息获取效率和普及度提升。04课堂练习2. “古代烽火台” 和 “现代手机” 在信息传递上有何差异?烽火台传递信息单一(仅预警信号)、速度慢(依赖视觉传播)、距离有限;手机可传递文字、语音、视频等多元信息,速度达秒级,支持全球范围内实时沟通。05拓展延伸从古到今,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整体程序哪些变化趋势?获取:从 “被动接收”(如等待信使、看报纸)变为 “主动搜索 + 实时推送”(如刷短视频、用搜索引擎),效率从 “以天 / 月计” 提升到 “秒级”。05拓展延伸从古到今,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整体程序哪些变化趋势?传递:从 “物理载体运输”(竹简、信件)变为 “无线信号传输”(电磁波、网络),距离从 “短途为主” 扩展到 “全球即时互通”。存储:从 “体积大、容量小”(竹简占空间,存字少)变为 “体积小、容量大”(如 U 盘存万份文档),且从 “实体存储” 新增 “云端存储”(无需携带设备)。05拓展延伸认识信息的特点载体依附性:需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载体存在。传递性:可通过各种方式扩散。共享性:多人可同时获取。时效性:部分信息随时间失效。真伪性:存在虚假信息,需辨别核实。06课堂总结1学习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认识信息2学习信息的存储3认识信息的加工4完成课堂练习5进行相关知识拓展1234507板书设计认识信息1、学习信息的获取和传递2、学习信息的存储3、认识信息的加工4、完成课堂练习5、进行知识拓展课后作业。1、未来计算机绘画设计。08课后作业想象一下未来的计算机,并画出来。课后作业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滇人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认识信息》.pptx 引入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