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目录:
一、作者背景
二、自学探究
三、合作思考
四、总结拓展
学习目标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
3.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一、了解作者——郭沫若(1892-1978)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
决心弃医从文。
诗歌:《天上的街市》《天狗》《凤凰涅槃》《炉中煤》
诗集:《女神》(第一本新诗集)
戏剧:《屈原》《王昭君》《蔡文姬》《虎符》
一、创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形式主要有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五四运动”中诞生了“五四精神”,其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二、自学探究
1.听朗读,初步感知。
感情澎湃炽热、豪放宏朗,具有鲜明的“五四”色彩,体现诗人对理想和力的赞美。
二、自学探究
2.齐声朗读
3.思考以下问题
①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边上”在哪儿?
②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哪些特点?
③试梳理诗歌的内容,分层次概括。
二、自学探究
1. 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边上在哪儿?
“我”——歌号者、巨人
看得到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地球边缘
二、自学探究
2.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哪些特点?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
白云:无数,在空中怒涌
北冰洋:壮丽、晴景
太平洋:无限、把地球推倒
总特点
雄伟壮丽
二、自学探究
3.试梳理诗歌的内容,分层次概括。
第一、二行——展现了海洋宏伟壮丽的图景
第三、四行——抒写了对眼前景观的强烈主观感受
第五、六、七行——对力的讴歌和赞美
三、合作思考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1. 怎么理解“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句话?
2.“滚滚洪涛”以及“力”有什么深刻含义?
3.这首诗树立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思考
1.你怎么理解“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句话?
违背常理→寓意/象征、时代背景
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大,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
太平洋推倒地球:推翻、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
诗人描写大自然,是把整个大自然当作“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当作生命的化身,所以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歌颂,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自然景观与诗人的主观世界达到交融一体的境界。
三、合作思考
2. “滚滚洪涛”以及“力”有什么深刻含义?
滚滚洪涛: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量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三、合作思考
2. “滚滚洪涛”以及“力”有什么深刻含义?
力:
破坏力:“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破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
创造力:“五四运动”同时也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着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
三、合作思考
3. 这首诗树立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巨人形象: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呐喊、歌号,歌颂力的形态(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声响(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和力的韵律(力的律吕),同时也歌唱了时代精神。
思想感情:
自然景观:雄伟、壮阔、宏远
自然形象→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三、合作思考
3. 这首诗树立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四、总结拓展
此诗以澎湃的激情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力,强烈体现了诗人破坏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勇猛革命精神。
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神奇的想象、壮丽的场景同诗中表现的进取、乐观精神,及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构成了诗歌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本诗句式自由,节奏鲜明。作为一首自由体的新诗,诗人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使得诗作显得自由奔放。本诗还运用排比句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通过《天狗》再次感受郭沫若诗歌中澎湃的激情、爆发的力量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