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年级暑假教教材新课专项重点提升预习练:判断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判断题1.9005读作九千零零五。( )2.小红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 )3.一幢120层的大楼高约350千米。( )4.△+△+△=15,△为5。( )5.三年级数学课本大约厚6毫米。( )6.6+6+6+6=6×4。( )7.王老师围绕学校操场跑1圈大约是400米。( )8.5×4和4×5用同一句口诀。( )9.3个4相加可以写成“3+4”“3×4”或“4×3”。( )10.小红爸爸身高170厘米。( )11.所有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2个乘法算式。( )12.学校教学楼高约14千米。( )13.4×3和3×4读法相同,表示的含义也相同。( )14.3×5+4=27。( )15.1×3可以写成加法算式1+1+1。( )16.4+4+4写成乘法算式是4×3或3×4。( )17.一十一十地数,五百六十后面第四个是六百。( )18.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大。( )19.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传统的计算工具。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 )20.4个8相加是12。( )21.因为2+2=2×2,所以1+1=1×1。( )22.8个3相加可以写成8+3。( )23.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24.6副围棋720元,4副国际象棋424元,围棋的单价更高一些。( )25.在5的乘法口诀里,前一句和后一句的得数相差5。( )26.把5+5+5转化成乘法算式是5×3=15或3×5=15。( )27.与1999相邻的两个数是2000和1998。( )28.5个加数都是4,它们的和是9。( )29.8008读作八千零零八。( )30.6个2相加,写成算式是6+2。( )31.两个乘数都是3,积是6。( )32.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为海拔8848米。( )33.因为3×8和4×6的积相等,所以可以用同一句口诀。( )34.电梯的载重是1450千克,电梯最多可以乘坐21个体重为70千克的人而不超载。( )35.王叔叔的身高是175dm。( )36.教室的黑板长4厘米。( )37.“5+5+5+5+5”写成“5×5”说明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38.“2和3相乘”与“2个3相乘”表示的意义相同。( )39.3×4=4+4+4。( )40.5个6和6个5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年级暑假教教材新课专项重点提升预习练:判断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参考答案1.×【分析】根据整数的读法,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各位上无论有一个“0”或者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详解】9005读作九千零五,原题结论错误。故答案为:×2.√【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一拃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长度,一年级小朋友的一拃大约是10厘米,由此解答。【详解】由分析可知,小红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3.×【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一层楼高大约3米左右,120层就是120个3米,即120×3=360(米);根据1千米=1000米,8千米=8000米,所以楼层高用“千米”作单位是错误的,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解答即可。【详解】一幢120层的大楼高约350米。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4.√【分析】△+△+△=15,表示3个相同的数相加等于15;再根据5+5+5=15,可以知道△为5;据此解决。【详解】由题意分析得:5+5+5=15,所以,当△+△+△=15,△为5。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5.√【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三年级数学课本的厚度应用“毫米”作单位;据此判断即可。【详解】据分析可知:三年级数学课本大约厚6毫米,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6.√【分析】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写成乘法算式时,可用这个加数乘个数或用个数乘这个加数,依此解答。【详解】由分析可知,6+6+6+6写成乘法算式为6×4或4×6,6+6+6+6=6×4。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整数连加的应用及乘法意义的理解。7.√【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二年级学生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所以计量操场1圈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判断。【详解】王老师围绕学校操场跑1圈大约是400米,这句话说法正确。故答案为:√8.√【分析】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是口诀中的前两个数,积是口诀中的后一个数,写算式时两个乘数可互换位置。【详解】5×4和4×5用同一句口诀,都用:四五二十。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9.×【分析】根据加法的意义,3个4相加可以写成加法算式:4+4+4;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3个4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4或者4×3,据此解答即可。【详解】由分析可得,3个4相加可以写成“4+4+4”“3×4”或“4×3”。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0.√【分析】由题意可知,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较合适,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较合适,小红的爸爸身高为170厘米,因为170的数据较大,采用较小的单位即可。【详解】由分析可得:小红爸爸的身高170厘米。故答案为:√【点睛】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选择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1.×【分析】一般的乘法口诀可以写出2个乘法算式,但当乘法口诀中两个乘数相同时,只能写出1个乘法算式;据此解决。【详解】由题意分析得:如:乘法口诀“三三得九”只能写出3×3=9这一道乘法算式,所以,所有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2个乘法算式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12.×【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一层楼约3米高,教学楼一般有几层,所以教学楼一般高约十几米,据此即可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学校教学楼高约14米,原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3.×【分析】据题意,4×3表示4个3的和是多少或3个4的和是多少,读作4乘3;3×4表示3个4的和是多少或4个3的和是多少,读作3乘4,由此可得出判断。【详解】据分析可得:4×3和3×4的读法不同,含义相同,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4.×【分析】计算3×5+4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求出得数看是不是27。【详解】3×5+4=15+4=19得数不是27,原计算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先明确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5.√【分析】1×3表示3个1相加。即1+1+1=3。【详解】根据分析可知,1×3可以写成加法算式1+1+1,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16.√【分析】3个4相加列乘法算式可以是4×3也可以是3×4,据此得出结论即可。【详解】根据分析知:4+4+4写成乘法算式是4×3或3×4,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7.√【分析】一十一十地数,五百六十,五百七十,五百八十,五百九十,六百;也就是五百六十后面第四个是六百。数数时,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详解】由题意分析得:一十一十地数,五百六十后面第四个是六百;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数1000以内的数,要熟练掌握方法。18.×【分析】根据乘数×乘数=积,加数+加数=和,代入数据进行举例论证即可。【详解】若两个数分别为1和3。1×3=3;1+3=4;3<4;若两个数分别为2和3。2×3=6;2+3=5;6>5;若两个数分别为2和2。2×2=4;2+2=4;4=4。所以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不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大。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9.√【分析】早在十四世纪,中国就发明了计算工具算盘,算盘上方的每颗珠子代表5,下珠每颗代表1,据此判断即可。【详解】由分析可知,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算盘的历史,学会使用算盘,明确算盘中一个上珠代表5,一个下珠代表1。20.×【分析】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写成加数与个数相乘的形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是口诀中的前两个数,积是口诀中的后一个数,写算式时两个乘数可互换位置。【详解】4×8=324个8相加是32。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1.×【分析】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写成加数与个数相乘的形式,写算式时两个乘数可互换位置。【详解】1+1中相同加数是1,有2个,所以1+1=1×2,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2.×【分析】8个3相加可以写成3+3+3+3+3+3+3+3或者3×8或者8×3,据此得出结论即可。【详解】根据分析知:8个3相加不可以写成8+3。原题结论错误。故答案为:×23.×【分析】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据此换算后解答即可。【详解】1米=100厘米,则1米长的绳子比100厘米长的铁丝是同样长的。故答案位:×【点睛】不同单位的数比较大小时,要先换算成同一单位的,再进行比较。熟练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24.√【分析】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分别用围棋、象棋的总价除以它们的数量,分别求出它们的单价,再比较即可解题。【详解】720÷6=120(元)424÷4=106(元)120>106所以,围棋的单价更高一些。故答案为:√【点睛】正确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分析】5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乘数依次增加1,因此得数相差一个5。例如:1×5=5,下一句2×5=10 → 10 5=52×5=10,下一句3×5=15 → 15 10=5……以此类推,所有相邻两句的得数均相差5。【详解】据分析可得:在5的乘法口诀里,前一句和后一句的得数相差5。题干表述正确。故答案为:√26.√【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计算时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即可。【详解】5+5+5=15=5×3=3×5由分析可得: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7.√【分析】与1999相邻的数,也就是一个一个地数,在1999前边的一个数,即1998,和它后边的一个数,即2000;据此判断。【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与1999相邻的两个数是2000和1998。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8.×【分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列成加法算式时,用加号连接相同加数,列乘法算式时,用相同加数×个数或个数×相同加数,由此解答。【详解】4+4+4+4+4=20或5×4=205个加数都是4,它们的和是20,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9.×【分析】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从高位读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由此解答。【详解】由分析可知,8008读作八千零八,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6个2相加根据几个相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列式为:2×6。【详解】由分析可得:6个2相加写成算式是2×6=12,则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1.×【分析】乘数×乘数=积,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是口诀中的前两个数,积是口诀中的后一个数。【详解】3×3=9两个乘数都是3,积是9。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2.√【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用“米”作单位。【详解】由分析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为海拔8848米,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33.×【分析】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是口诀中的前两个数,积是口诀中的后一个数,写算式时两个乘数可互换位置。【详解】3×8用口诀“三八二十四”;4×6用口诀“四六二十四”,不是用同一句口诀。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4.×【分析】先用70乘21求出21个人的体重,再与电梯的载重量进行比较,即可求得。【详解】70×21=1470(千克)1470>1450所以乘坐21个体重为70千克的人超载了,原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5.×【分析】根据1m=10dm可知,175dm=170dm+5dm=17m5dm,一个成人的身高一般不超过2m,17m5dm比三层楼还要高,据此即可判断。【详解】175dm=17m5dm,比三层楼还要高。所以王叔叔的身高是175dm,这句话是错的。故答案为:×36.×【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关于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可以知道,计量教室的黑板长度应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解答即可。【详解】由分析可得:教室的黑板长应为4米。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注意要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要灵活的选择。37.√【分析】5+5+5+5+5表示5个5相加的和,5×5表示5个5相加的和,表示的意义相同,乘法比加法计算简便,由此解答。【详解】由分析可知5+5+5+5+5和5×5表示的意义相同,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乘法与加法的计算及应用。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解答即可。38.×【分析】2和3相乘列式是2×3,可以表示2个3的和;2个3相乘列式是3×3,表示3个3的和,据此解答。【详解】由分析可知,“2和3相乘”与“2个3相乘”表示的意义不相同。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9.√【分析】由题意可知,3×4=12,4+4+4=12,所以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据此解答即可。【详解】由分析可得:3×4=124+4+4=12所以3×4=4+4+4。故答案为:√【点睛】熟练掌握4的乘法口诀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0.√【分析】乘法口诀“五六三十”表示的乘法算式是5×6=30,既可以表示5个6相加,也可以表示6个5相加。【详解】5个6可以列式为:5×6=30,6个5可以列式为:5×6=30,所以5个6和6个5的结果是一样的。故答案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