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年级暑假教教材新课专项重点提升预习练:判断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判断题1.妈妈去北京出差一个星期,她9月31日从北京回来了。( )2.从小明家到少年宫距离为1860米,乘火车去比较合适。( )3.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从上午8时到下午1时,一共行驶了560千米。( )4.图中小松鼠看到的数字是2。( )5.小明的生日是2001年2月29日。( )6.下图中有2个锐角和2个钝角。( )7.街道某处8:00~20:00不允许停车,其他时间可以停车。王叔叔晚上9:00把车停在该位置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8.如果△×12=180,那么(△×5)×(12×5)=1800。( )9.一个因数乘9,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乘9。( )10.225×4的积末尾有1个0。( )11.小华每天开始睡觉的时间是21:30,也就是晚上11:30。( )12.晚上7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19时,14:00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是4时。( )13.一个长方体放在桌上,最多能看到它的六个面。( )14.千米不是质量单位。( )15.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16.8月是大月。( )17.一把尺子大约重5kg。( )18.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19.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我国举办,这一年正好是闰年。( )20.3000千克煤比3吨棉花重。( )21.2500年有365天。( )22.两个整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整数的和。( )23.如果今天是4月30日,那么明天是4月31日。( )24.一幢120层的大楼高约350千米。( )25.所有的钝角都大于90°,所有的锐角都小于90°。( )26.一个三年级小朋友一天吃了1500克食物。( )27.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 )28.同一个物体可能从不同方向上看到的形状相同。( )29.3千克的实心球和3000克的棉花一样重。( )30.笑笑是2010年2月4日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 )31.每年的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2.一个文具盒长约20厘米。( )33.423减去一个数得215,这个数是多少?列式是423-215。( )34.一根钢管,用了,还剩m。( )35.玲玲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整月,共62天,这两个月一定是7月和8月。( )36.两个因数都扩大到原来的4倍,积扩大到原来的16倍。( )37.晚上11:00就是21:00。( )38.5000g铁比5kg木头重。( )39.16个鸡蛋大约重1克。( )40.一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8公顷,已知地宽16米,那么地长5千米。( )41.甲桶比乙桶装的油多千克,也就是乙桶比甲桶装的油少千克。( )42.x+0=x,x-0=x,x×0=x,0÷x=0(x≠0)。( )43.每年的儿童节和国庆节之间相隔的天数总是一样的。( )44.100除以72与68的差,商是多少?列式为100÷(72-68)。( )45.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124,那么被减数是62。( )46.在一个减法算式里,差不变,被减数增加20,减数应该增加20。( )47.16时就是4时。( )48.1吨的钢材比1000千克的棉花重一些。( )49.红红家距外婆家32千米,她最好步行去。( )50.5千克的石头比4千克的棉花重。( )《三年级暑假教教材新课专项重点提升预习练:判断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参考答案1.×【分析】通过月份的日期来判断是否符合实际。【详解】9月份是小月,只有30天,所以日期最多只有9月30日,不可能有9月31日。故答案为:×【点睛】考查了对大小月的认识,需要学生熟记并区分。2.×【分析】乘火车是距离很远的两地,比如城市与城市之间;乘汽车或骑自行车是距离比较近的两地,从小明家到少年宫距离为1860米,比较近,乘汽车或骑自行车比较合适。据此判断。【详解】从小明家到少年宫距离为1860米,比较近,乘汽车或骑自行车去比较合适。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分析】下午1时换算成24时计时法是13时,上午8时换算成24时计时法是8时,先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计算出这辆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乘每小时平均行驶的距离,即可算出这辆车从上午8时到下午1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据此解答。【详解】上午8时=8时下午1时=13时13-8=5(小时)80×5=400(千米)400千米<56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从上午8时到下午1时,一共行驶了400千米。题目说法错误。故答案为:×4.×【分析】根据看到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即可。【详解】由题意得:图中小松鼠看到的数字是5;故原题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结合题意分析即可。5.×【分析】用2001除以4,如果有余数说明是平年,平年2月有28天;没余数就说明是闰年,闰年2月有29天,据此解答。【详解】2001年是平年,2月有28天,所以小明的生日不是2001年2月29日。故答案为:×。【点睛】熟练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并灵活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分析】由题意可知,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观察图中的图形可知,锐角有2个,钝角有2个,据此解答即可。【详解】图中有2个锐角和2个钝角。故答案为:√【点睛】熟练掌握角的初步认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7.√【分析】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去掉时间限制词(如凌晨、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要加上12时。据此将晚上9:00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晚上9:00+12时=21:00即晚上9:00=21:00街道某处8:00~20:00不允许停车,而21:00不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所以王叔叔晚上9:00把车停在该位置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故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8.×【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相同的数;据此解答即可。【详解】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如果△×12=180,那么(△×5)×(12×5)=180×5×5=900×5=450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9.√【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或除以)这个数。据此解答。【详解】例:15×2=3015×(2×9)=15×18=27030×9=270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乘9,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乘9。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0.×【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从个位起按顺序乘,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上;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算出225×4的积,然后数数末尾有几个零,即可判断对错。【详解】由分析得:225×4=900225×4的积末尾有2个0。故答案为:×11.×【分析】24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时法:加上时间限制词(如凌晨、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数字大于12的要减去12时。【详解】小华每天开始睡觉的时间是21:30,也就是晚上9:30,原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互化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分析】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去掉时间限制词(如凌晨、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要加上12时;据此将晚上7时化为24时计时法计时,然后再进行判断即可。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的方法:12时以前的,直接添上限制词(如:“凌晨”、“早上”、“上午”等),12时以后的,添上限制词(如:“下午”、“晚上”等),“整时”减去12,据此将14:00化为普通计时法计时,然后再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晚上7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19时,14:00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是下午2时。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3.×【分析】观察一个长方体,从一个面看时,只能看到一个面,从一条棱看时,能看到两个面,从一个顶点看时,能看到三个面,且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据此即可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一个长方体放在桌上,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原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4.√【分析】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正确判断并区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据此解答。【详解】千米是长度单位而不是质量单位。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对千米的认识,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15.√【分析】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详解】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熟练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方法是解题关键。16.√【分析】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2月是特殊月,有28天或者29天。【详解】由分析得:8月是大月。故答案为:√【点睛】熟记大月、小月的月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把尺子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详解】一把尺子大约重5g,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18.√【分析】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比如正方体,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都是一个正方形。【详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这句话正确。故答案为:√19.×【分析】根据年份数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否则是平年。据此解答。【详解】2022÷4=505……2所以这一年不是闰年。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闰年的判断方法,用年份除以4(整百年份除以400),看是否有余数即可。20.×【分析】根据1吨=1000千克,把3吨换算成用千克作单位再与3000千克比较大小。【详解】3吨=3000千克,所以3000千克煤和3吨千克棉花一样重。故答案为:×21.√【分析】用2500除以400,有余数就是平年,没有余数就是闰年,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得:2500÷400=6……100,有余数,是平年,所以2500年有365天,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2.×【分析】假设这两个数分别是1和9,求出这两个数的积,以及它们的和,再比较积与和的大小,据此判断即可。【详解】1×9=91+9=109<10,积小于和。两个整数的积不一定大于这两个整数的和。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3.×【分析】1、3、5、7、8、10、12月,每月31天;4、6、9、11月,每月30天;4月只有30天,4月30日的下一天是5月1日;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如果今天是4月30日,那么明天是5月1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4.×【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一层楼高大约3米左右,120层就是120个3米,即120×3=360(米);根据1千米=1000米,8千米=8000米,所以楼层高用“千米”作单位是错误的,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解答即可。【详解】一幢120层的大楼高约350米。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5.√【分析】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锐角小于90°,据此来判断解答。【详解】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锐角大于0°小于90°,所以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根据所学锐角、钝角的定义来解答。26.√【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个三年级小朋友一天吃食物的重量用“克”作单位。【详解】一个三年级小朋友一天吃了1500克食物。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27.√【分析】在平面中,连接两点可以有多种线,比如曲线、折线和线段等。曲线是一种弯曲的线,形状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圆就是一种特殊的曲线。折线是由多条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线,它有多个折角。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的。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是最短的。【详解】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8.√【分析】根据题意,同一个物体可能从不同方向上看到的形状相同,但也有可能不同,据此解答即可。【详解】由分析可得:同一个物体可能从不同方向上看到的形状相同。故答案为:√【点睛】熟练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9.√【分析】1千克=1000克,据此把3千克换算成用克作单位再与3000克比较大小。【详解】3千克=3000克,3千克的实心球和3000克的棉花一样重。故答案为:√【点睛】熟记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解题关键。30.√【分析】闰年的判断方法:当年份不是整百年时,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据此解答。【详解】2010÷4=502……2所以2010年是平年,原题描述正确。故答案为:√31.√【分析】每一年都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有7个大月,4、6、9、11月是小月,有4个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又不是小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据此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分析得,每年的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年、月、日的认识及其关系。32.√【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文具盒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即可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一个文具盒长约20厘米,原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33.√【分析】被减数-减数=差,由题意知423减去一个数得215,423是被减数,215是差,求减数用被减数减去差即423-215。【详解】由分析可知,423减去一个数得215,这个数是多少?列式是423-215。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34.×【分析】把这根钢管的全长看作单位“1”,用了,那么还剩下全长的1-=,注意不带单位。【详解】1-=一根钢管,用了,还剩。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5.×【分析】一年有12个月,其中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每个月有31天;小月有4月、6月、9月和11月,每个月有30天。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据此可知,连续的两个大月可能是12月和1月,也可能是7月和8月。据此判断。【详解】玲玲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整月,共62天,那么这两个月都是大月。这两个月可能是12月和1月,也可能是7月和8月。原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6.√【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两个因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详解】根据分析可知:4×4=16,两个因数都扩大到原来的4倍,积扩大到原来的16倍,说法正确。故答案为:√37.×【分析】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中午12时以前的,直接去掉限制词。中午12点以后的,去掉限制词,“整时”加上12。据此解答即可。【详解】11+12=23时晚上11:00就是23时。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8.×【分析】1kg=1000g,据此先把铁和木头的单位换算统一后再进行比较即可。【详解】1kg=1000g5kg=5000g所以5000g铁和5kg木头一样重。故答案为:×39.×【分析】1千克=1000克,1个鸡蛋大约50~60克,10个鸡蛋大约500~600克,由此可以估算出16个鸡蛋大约重1000克,即1千克;据此判断。【详解】由题意分析得: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40.√【分析】1公顷=10000平方米,把长方形地的面积换算成平方米,再除以地宽等于地长,再把长度换算成千米即可解答。【详解】8公顷=80000平方米80000÷16=5000(米)=5千米,地长5千米,原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面积、长度单位的换算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及灵活运用。41.√【分析】假设乙桶装油1千克,由题意可知,甲桶装油(千克),求乙桶比甲桶装的油少多少千克,用减法计算,再判断。【详解】假设乙桶装油1千克则甲:(千克)(千克)甲桶比乙桶装的油多千克,也就是乙桶比甲桶装的油少千克。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42.×【分析】任何数加0等于原来的数,任何数减0等于原来的数,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据此解答。【详解】x+0=x,x-0=x,x×0=0,0÷x=0(x≠0)。故答案为:×43.√【分析】儿童节是每年的6月1日,国庆节是每年的10月1日。从6月1日到10月1日,我们需要计算6月剩余的天数,7月、8月和9月的天数,以及10月1日。6月剩余的天数是30天,7月和8月都是31天,9月是30天,10月1日是1天;据此解答。【详解】30+31+31+30=61+31+30=92+30=122(天)每年的儿童节和国庆节之间相隔的天数总是一样的,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44.√【分析】根据题意,100除以72与68的差,商是多少,被除数是100,除数是72与68的差,是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据此判断。【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列式为100÷(72-68),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45.√【分析】根据题意,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为: 被减数-减数=差,即 被减数=减数+差。题目中三者之和为124,也就是用124除以2,求出被减数,以此判断即可。【详解】根据分析可知:124÷2=62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124,那么被减数是62。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46.√【分析】根据“被减数-减数=差”,举例说明,利用赋值法进行解答即可。【详解】6-5=1(6+20)-(5+20)=26-25=1所以,在一个减法算式里,差不变,被减数增加20,减数应该增加20。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赋值法进行解答即可。47.×【分析】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的方法:时刻没有超过12时的,直接加上限制词(凌晨、早上、上午、中午),超过12时的,不仅需要减12,还要加上限制词(下午、黄昏、晚上、深夜),据此判断即可。【详解】16时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为下午4时,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48.×【分析】因为1吨=1000千克,那么钢材和棉花的重量都是1吨,就说明1吨钢材和1吨棉花一样重,由此做出判断即可。【详解】1吨的钢材和1000千克的棉花一样重,所以原题干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熟练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49.×【分析】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1千米大约是跑道长度的2圈半,1米大约是家里餐桌的高度,1分米大约是一个成年人手掌的宽度,1厘米大约是1个指甲盖面的长度,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所以红红家距外婆家32千米,距离太远,应乘坐汽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详解】由分析可知,红红家距外婆家32千米,她最好乘车去,原说法错误。故答案为:×50.√【分析】比较质量大小时,不用考虑是什么物质,只比较质量大小即可。【详解】5千克大于4千克,所以5千克的石头比4千克的棉花重,原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