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精练一课一练】(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精练一课一练】(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网络构建(P1)
◆课本导学(P1-P14)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二、板块构造学说
三、火山活动
四、地震
◆基础训练(P14-P17)
知识点 1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知识点 2板块构造学说
知识点 3 火山活动
知识点 4 地震
◆强化训练(P17-P22)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1)科学假说——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第 1 页 共 22 页
①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就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
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假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在 18世纪及以前,地质学家普遍认为,大陆的位置是固定不变
的。但是到了 20世纪初,有科学家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各个大陆原先是连在一起的。
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对大陆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
陆是移动的。魏格纳认为,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之后经过分裂、漂移才形成现在的
样子。
【名师讲解】科学思维——假说和学说的区别:假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它的科学性,减少
它的推测性,以达到理论的认识。学说指已经成熟,且众多科学家肯定后的特定说法。
(2)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
魏格纳把各个大陆连在一起形成的超级大陆,叫作泛大陆。泛大陆形成于 3亿年前,经过
漫长岁月,泛大陆分裂成几个大陆,这些大陆缓慢地移动,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①地形证据: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可以拼合在一起。
②岩石证据: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③生物证据: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大陆漂移学说最典型的证据)。海牛
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却分布在两块大陆上。这说明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可能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又有一些
证据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④化石证据:大西洋两岸在生物化石上具有相似性。例如,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适合在温
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是舌羊齿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的岩层中均有
发现(如下“舌羊齿化石的分布”图),而这些地区现在却不具有适合舌羊齿生长的气候条件。
这说明这些地区在很久之前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且处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
◆教材<探索活动>将非洲、南美洲两个轮廓进行拼合,你发现了什么?(见课本第 166页)
第 2 页 共 22 页
将两个轮廓进行拼合,可以看到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吻合。
◆教材<思考与讨论>舌羊齿适合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
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地,这些地区现在并不具有适合舌羊齿生长
的气候条件。这说明什么问题?(见课本第 164 页)
说明这些大陆原先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且处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后来逐渐漂离了
原来的位置。
【名师讲解】大陆漂移的其他证据:(1)古老地层分布的相似性。(2)两块大陆上古生物化
石的相似性。在巴西和南非均找到了恐龙类动物化石,这表明恐龙生活的时代,南美洲和非洲
是连在一起的。(3)根据测量,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4)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收缩。
(5)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以平均每年 5.1cm
的速度在靠近。
【例 1】下列现象中,能够证明大陆漂移的有(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
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
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
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
法确定
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
的植物茂盛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①②⑤都是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
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是人们对大陆漂移学说产生怀疑的主要原因;
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说明大西洋两岸原先没有连在
一起,不能证明大陆漂移学说。
2.海底扩张学说
第 3 页 共 22 页
(1)海底扩张学说提出的背景
由于魏格纳没有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并不接受他的假说。
直到近半个世纪后,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
(2)海底扩张学说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磁学的研究成果支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大
地构造学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等人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越远
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教材<思考与讨论>1.下图为洋中脊形成的示意图,说说洋底岩石 1、2、3中形成较早的
是哪个。
2.海底扩张学说是否支持大陆漂移学说?它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什么问题(见课本第
169 页)
1.洋底岩石 1、2、3中形成较早的是 3,这是因为根据海底扩张学说的内容“越远离大洋
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可推知 3的年龄最老,因此形成较早。
2.“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并且它解决了“大陆漂移说”中动力的来源问
题,即热的熔岩物质不断上涌,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海底扩张学说的内容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中形成了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熔岩物质不断上涌,
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就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
向两边移动。
第 4 页 共 22 页
【例 2】[杭州滨江区二模]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运用科学思维
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海底扩张学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
实是( )
A.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B.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C.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
D.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吻合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支持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不符合题意;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
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属于海底扩张学说建立的依据。
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基础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
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
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
发生碰撞和张裂。
(2)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运
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会挤压地壳,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
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名师讲解】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
又包括海洋。
第 5 页 共 22 页
【例 3】某班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课桌上有一本
书和一张纸。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地球上共有__________大板块,图甲实验反
映了板块的__________ (填“碰撞”或“张裂”)运动。
(2)图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运动在地球上会________________ (填“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
新的海洋”)现象。
答案:(1)六 碰撞 (2)形成新的海洋
解析:(1)地球上共有六大板块,图甲实验中力的方向是相对的,且书本隆起,反映了板
块的碰撞运动。
(2)图乙实验中力的方向是相反的,纸撕裂开了,反映了板块的张裂运动,板块张裂会形
成新的海洋。
3.板块的移动速度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某一个板块上,由于地球板块运动非常缓慢,有一些大的板块每年仅移
动几毫米,因此我们无法感觉到它的运动。若测出某一板块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路程,我们就
能计算出它的移动速度,也能对地表未来的变化做出预测。
【名师讲解】科学假说是对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或规律性的假定性解释。如魏格纳的“大
陆漂移学说”需要实践的检验,在新的证据被不断发现时,原有的假说将会被修正,形成新的
假说,进一步发展成“板块构造学说”。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的现象
第 6 页 共 22 页
【例 4】[杭州中考]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
形成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 B.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答案:B
解析:板块张裂易形成裂谷与海洋,板块碰撞易形成山脉。因此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碰撞
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教材<探索活动>如图为海洋底部洋中脊和海沟分布图。根据赫斯的海底扩张学说,大西
洋的面积将如何变化?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将远离,还是靠拢?(见课本第 170 页)
根据赫斯的“海底扩张说”,大西洋的面积将会不断地扩大,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将远离。
【例 5】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
第 7 页 共 22 页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 1915年正式确立了“大
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
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
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
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__________是引起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 (双选)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原因: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
正。
解析:(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且在慢
慢移动着,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运动,从而引起了地壳运动。
(2)火山和地震是板块运动形成的。宇宙的起源与板块运动没有关系。长江三角洲平原主
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运动导致海洋变为陆地的结果。
(3)板块运动的规律是非常复杂的,板块构造学说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
正。
【例 6】[绍兴嵊州市一模]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2年,德国地球
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海
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
“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是:大洋两岸__________ (填数码)的相似。
①气候类型 ②古老地层分布 ③生物分布 ④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大洋中部的熔岩物质从地壳裂缝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
岩石向两边推开。“海底扩张说”__________ (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
答案:(1)① (2)支持
解析:(1)大洋两岸古老地层分布、生物分布、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
地曾经连在一起,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气候类型的相似性与“大陆漂移说”无关。
(2)“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
步发展。“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问题。
三、火山活动
1.喷发原因
由于地球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和张裂,产生了火山活动。
第 8 页 共 22 页
2.火山喷发的情景
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无论是直冲云霄的滚滚火山灰,还是奔腾而出的熔岩流,
火山喷发的情景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名师讲解】火山的外部形态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有火山锥,有的没有,如日本的富士山
是一座外形呈圆锥状的火山,而冰岛等地许多正在喷发的火山却没有明显的火山锥。
3.火山喷发的后果
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有时会把城市掩埋,炽热的熔岩流会使大地变成一片焦土。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示意图
4.火山组成
典型的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名师讲解】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非常肥沃,有利于发展农
业生产。火山活动期间,当地地下水被加热,储存了大量的地热资源。其中有些以温泉形式出
现,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5.火山喷发物
状态 物质
气态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液态 熔岩流
固态 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
6.火山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
休眠火山三类。
【名师讲解】火山分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休眠火山实际上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
在将来的某个时候重新喷发,那就是活火山;二是从此再也不喷发,那就是死火山。
7.火山的数量与分布
目前,全世界已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 2500余座。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
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第 9 页 共 22 页
【例 7】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出的物质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
B.我国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火山是活火山,少部分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可引起地震,污染环境
D.火山活动也可给人类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及硫黄等有用矿物
答案:B
解析:我国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火山是死火山,少部分是活火山。
四、地震
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
1.产生原因
当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或错位时,就会导致地壳变形,从而引起地震。
【名师讲解】我国发生的破坏力极强、人员伤亡严重的地震有 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等。
2.发生频率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只有借助
灵敏的地震仪才能探测到。其中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 20次。
◆教材<探索活动>(见课本第 173 页)
考查动手能力,体会一下即可。双手可感觉到竹筷折断时的震动。
3.组成要素
(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 0~300km处。
第 10 页 共 22 页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震中距:地表某地到震中的距离。
(4)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
(5)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名师讲解】(1)我们把震源位于地表以下 0-60km 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 的称
为中源地震,300 千米以下的称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 720km。
(2)在表示某次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时,通常用烈度来表示。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
大,释放的能量就越多,地震所造成的破坏也越大,烈度也越大。
4.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一带。
【例 8】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的突然震动
B.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也越大
第 11 页 共 22 页
C.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
D.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答案:C
解析:世界各地每年发生地震多达 500 万余次,其中大部分地震我们都不能感知到。
【例 9】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及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这两个地带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
(2)台湾处在哪个火山地震带 台湾处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在不断上升,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板块与板块的交界
(2)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地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的碰
撞使喜马拉雅山脉海拔不断升高。
解析:(1)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及地中海一喜
马拉雅山一带,这两个地带都处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2)台湾位于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的碰
撞使喜马拉雅山脉海拔不断升高。
5.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不同强度的地震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地球上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几
次大的地震,并常常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等灾难。因此,掌握必要的地震防范措施非常重
要。
(1)地震的防范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迅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①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要有序地快速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
事故;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就地躲避。
②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秒钟)。
③高楼: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来不及逃离时,可根据所在的位置迅速作
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
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等缓冲物放在头顶等。
④室外: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
【名师讲解】地震发生时,要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避免无
谓的牺牲。
第 12 页 共 22 页
◆教材<思考与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呢?(见课本第 173
页)
加强地震预警研究;建设防震建筑;增强国民自救能力;提高灾后救灾能力等。
(1)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慌。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需要 10 秒钟,在
这短短的时间内我们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所在的位置是底楼,那么
我们可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如果身处楼层较高,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
电源,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
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
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宽阔街心一
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
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
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2)地震的预报和预防
①地震的预兆: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
②借助仪器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3)目前,通过地震观测仪,能准确地监测世界上任何地区正在发生的地震,并进一步探
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4)建筑师通过设计一些抗震建筑物来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
◆教材<探索活动>(见课本第 174 页)对照中国地震分布图,看看我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
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第 13 页 共 22 页
我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
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例 10】下列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有( )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
③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
④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
⑤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可迅速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
⑥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可乘坐电梯迅速逃离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在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在室内要迅速钻到桌下;
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在操场或室外时,注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
地震发生时,可能导致电路故障,故不能乘坐电梯逃生。
◆知识点 1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2024浙江绍兴调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
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下图为甲、乙两个大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示意图,不能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有力证据
的是( )
第 14 页 共 22 页
A.两大洲古生物化石具有相似性 B.两大洲的轮廓相吻合
C.两大洲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 D.两大洲都有黑色人种
【答案】D【解析】图中能够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两大洲古生物化石具有相
似性、两大洲的轮廓相吻合、两大洲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等,A、B、C不符合题意;人类可
以迁移,且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类的迁移变得越来越简单,因此两大洲都有黑色人种不是
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证据,D符合题意。故选 D。
◆知识点 2板块构造学说
2.[2023浙江宁波质检]2023年 2月 7日,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 4.3级地震,震源深
度 20千米,关于其成因,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
【答案】D【解析】台湾省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故选 D.
3.[2023浙江温州期中]2021年 6月 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如果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瞭望地球,可能观察到的是( )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上面有无数根经线和纬线
B.地球上有山脉,有海沟,地球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C.地球上有火山喷发,地球内部有地幔和地核
D.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答案】D【解析】经纬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人们为了便于 A研究地球而假设的,A错
误;地球被人为划定分割成六大板块,这是在 B地球表面观察不到的,B错误;地球内部有地
幔和地核,在地球表面观察 C不到,C错误;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三 D分
陆地、七分海洋,该现象可以观测到,D正确。
◆知识点 3火山活动
4.[2023浙江嘉兴期末]2021年 9月 19日,位于地中海附近的西班牙拉帕尔马岛发生火山
喷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内地核
B.火山喷发物有液态的和固态,也有气态的
C.该火山是一座死火山
第 15 页 共 22 页
D.西班牙拉帕尔马岛属于不容易发生地震地区
【答案】B【解析】A.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故 A
错误;B.火山喷发物有气态的水蒸气、二氧化硫等,也有液态的熔岩流和固态的火山尘、火山
灰、火山弹等,故 B正确;C.该火山是一座活火山,故 C错误;D.西班牙拉帕尔马岛发生火
山喷发,说明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地震,故错误。
5.[2023浙江金华期末]印度尼西亚有很多火山,很多农民在火山口附近居住、种地的主要
原因是( )
A.火山口附近有肥沃的土壤 B.火山口附近有许多温泉
C.火山口附近有清新的空气 D.火山口附近有充足的热量
【答案】A【解析】火山喷发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地质活动,但是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
能形成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故选 A。
◆知识点 4地震
6.下图是地震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震源,B是震中 B.AB是震源深度
C.BC和 BD都是震中距 D.地震对 D的影响大于对 B的影响
【答案】D【解析】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一般震中受地震影响最大,因此可
判断 D错误。故选 D。
7.[2024浙江衢州期末]2023年 2月 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 7.8级地震,地震后我国多方
救援力量立即开赴当地开展救灾工作。有关地震和逃生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
A.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内部
B.地震是由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
C.在室外遇到地震时,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D.被埋压在废墟中,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答案】D【解析】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A错误;地震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
B错误;在室外遇到地震时,最好去空旷地带,C错误;被埋压在废墟中,不要急躁,想办法
维持生命、寻求救援,D正确。故选 D。
8.[2024陕西西安期末]2023年 8月暑假,我国西藏墨脱县的安小兴(以下称“我”)沿着板
块交界线作地质旅游,重点考察了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红海三地。下列是安小兴记
录的部分地理现象,但他未作出解释。请你参考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和阿尔卑斯山岩石褶皱景
观图,完成笔记内容的解释。
第 16 页 共 22 页
(1)“我”的家乡墨脱县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它位于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海拔地区,“我”发现了当地有远古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此可推断
这里曾经是__________ (填“海洋”或“陆地”)。
(3)在阿尔卑斯山脉考察时,“我”发现此山脉的岩石有很多被挤压而成的褶皱(如图 2),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
(4)在红海,“我”运用现代科技测量了红海的宽度,并与 100年前的数据做了比较。请你
推测红海面积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并用板块构造学说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29.3°N,95.3°E) 地中海——喜马拉雅 (2)海洋 (3)非洲 亚欧 (4)
红海面积扩大了。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在两个板块的张裂拉伸作用下面
积不断扩大。
1.[2024浙江宁波期末]下图表示大西洋形成过程,它所支持的观点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C.海底的扩张使大陆分离 D.海水冲积是大西洋扩张的原因
【答案】C【解析】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
块相对移动产生的张裂而形成,大西洋的洋中脊地幔物质从裂谷处涌出凝结成海岭,地幔物质
不断地从海岭顶部的开裂处涌出凝结,形成洋壳,并向海岭两边推移扩张,使裂谷逐渐发展成
大洋,因此大西洋形成的原因是海底的扩张使大陆分离,C正确。地球是个球体、地球由六大
板块构成与大西洋形成关系不大,排除 A、B;海水冲积的力量有限,不是大西洋扩张的原因,
排除 D。故选 C。
2.2024浙江温州调研]下图示意世界板块局部及三次地震震中位置。图中三次地震都涉及
的板块是( )
第 17 页 共 22 页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
【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三次地震均发生在亚洲,图中三次地震都涉及的板块
是亚欧板块。故选 A。
3.[2023浙江嘉兴调研]2022年 1月 15日,太平洋岛国汤加的一座海底火山喷发,并引发
了海啸。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小秀同学利用土
豆泥、番茄酱、酒精灯来模拟火山爆发,如图,番茄酱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太平洋 岩浆
【解析】番茄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据图分析,番茄酱模拟的是岩浆。
2022年 1月 15日,汤加火山喷发后,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观测到汤加出现了 0.8米
高海啸。图 1为板块构造示意图,图 2为汤加火山爆发前后当地岛屿面积对比图。读图,完成
4~5题。
图 1 图 2
4.汤加的火山喷发非常频繁,这是因为( )
A.汤加主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很活跃
B.汤加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张裂运动导致
第 18 页 共 22 页
C.汤加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挤压运动导致
D.汤加主要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
【答案】C【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汤加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交界处,主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两大板块相互挤压,导致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故选 C。
5.汤加火山爆发致使当地( )
①发生了海啸 ②海洋面积变大 ③陆地面积变大 ④海陆发生变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解析】汤加火山爆发后,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观测到汤加出现了 0.8米
高海啸,且通过汤加火山爆发前后当地岛屿面积对比图可知陆地面积变小,海洋面积变大,海
陆发生变迁,故选项 B符合题意。
6.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
陆漂移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
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
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一板块构造学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是大洋两岸__________ (填序号)的相似。
①气候类型 ②古老地层分布 ③生物分布 ④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说”__________ (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决“大陆
漂移说”中的问题。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__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板块构造
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是____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的,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2)支持 动力来源 (3)运动 错误 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
善和修正
【解析】(1)大洋两岸古老地层、生物分布、古生物化石等的相似性可以说明大洋两岸的
陆地曾经连在一起,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气候类型的相似性与证明“大陆漂移说”
无关。
(2)“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假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
步发展。“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问题。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它会引起地表的变化;板
块构造学说能解决很多地壳运动的问题,但仍有部分问题无法用现在的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所
以说这不是完美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7.某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读图回答问题。探究尝试:
第 19 页 共 22 页
(1)图中甲实验,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 (填“隆起”或“凹
陷”)。
(2)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全球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图中甲实验反映的运
动在地球上会_____________ (填“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3)图中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__ (填“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运动,这种运动
在地球上会__________ (填“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4)一般来说,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__________ (填“稳定”或“活跃”),所以
经常出现火山和地震,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__________火山
地震带。
【答案】(1)隆起 (2)形成山脉 (3)张裂拉伸 形成新的海洋 (4)活跃 环太平洋
【解析】(1)图中甲实验用手挤压书本,书本会隆起。(2)全球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图中甲
实验反映的运动在地球上会形成山脉。(3)图中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张裂拉伸运动,这种运动
在地球上会形成新的海洋。(4)一般来说,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经常出
现火山和地震,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8.[2024安徽模拟]【小探究,大发现】资料一:①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
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②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址和古河道,③欧洲荷
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 1 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通过填海造陆,国土面积在过去
4
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资料二: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22年 9月 5日 12时 52分四川甘孜发生 6.8级地震;
2023年 5月 2日 23时 27分云南保山隆阳区发生 5.2级地震。
资料三:下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第 20 页 共 22 页
(1)①说明太行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__,②说明我国台湾海峡海底在地质时期曾经
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__________和海平面的升降。③荷
兰土地面积的增加说明也__________可以引起海陆变化。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__________,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其中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是
__________板块。
(3)现代测量表明,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间的红海(甲处)面积在不断__________ (填“扩
大”或“缩小”)。
(4)乙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它是由于__________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互相碰撞
挤压形成的。
(5)关于四川甘孜和云南保山隆阳区,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单选)
A.两地地震都是因为板块张裂
B.两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C.两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两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6)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有__________ (单选)
①躲在课桌旁并蹲下 ②靠墙角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 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 ⑤跳楼
逃生 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7)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请在
图中画出这两个火山地震带。
【答案】(1)海洋 陆地 地壳的变动 人类活动
(2)六 太平洋 (3)扩大 (4)亚欧 (5)D (6)C (7)画图略
【解析】(1)资料一中的①说明太行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②说明我国台湾海峡海底
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由此可知,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
第 21 页 共 22 页
升降。③荷兰土地面积的增加说明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变化。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
(3)现代测量表明,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间的红海(甲处)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
张裂处,面积在不断扩大。
(4)图中乙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它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互相碰撞
挤压形成的。
(5)四川甘孜和云南保山隆阳区多地震发生是因为两地均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
处附近,地壳活跃,故选 D。
(6)当地震发生时,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或靠
墙角蹲下;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或躲到洗手间里。但不能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不能乘电
梯逃生或跳楼逃生。故选 C。
(7)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在图
中标注即可。
第 22 页 共 22 页◆网络构建(P1)
◆课本导学(P1-P12)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二、板块构造学说
三、火山活动
四、地震
◆基础训练(P13-P15)
知识点 1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知识点 2板块构造学说
知识点 3 火山活动
知识点 4 地震
◆强化训练(P15-P18)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1)科学假说——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第 1 页 共 18 页
①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就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
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假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在 18世纪及以前,地质学家普遍认为,大陆的位置是固定不变
的。但是到了 20世纪初,有科学家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各个大陆原先是连在一起的。
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对大陆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
陆是移动的。魏格纳认为,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之后经过分裂、漂移才形成现在的
样子。
【名师讲解】科学思维——假说和学说的区别:假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它的科学性,减少
它的推测性,以达到理论的认识。学说指已经成熟,且众多科学家肯定后的特定说法。
(2)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
魏格纳把各个大陆连在一起形成的超级大陆,叫作泛大陆。泛大陆形成于 3亿年前,经过
漫长岁月,泛大陆分裂成几个大陆,这些大陆缓慢地移动,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①地形证据: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可以拼合在一起。
②岩石证据: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③生物证据: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大陆漂移学说最典型的证据)。海牛
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却分布在两块大陆上。这说明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可能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又有一些
证据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④化石证据:大西洋两岸在生物化石上具有相似性。例如,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适合在温
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是舌羊齿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的岩层中均有
发现(如下“舌羊齿化石的分布”图),而这些地区现在却不具有适合舌羊齿生长的气候条件。
这说明这些地区在很久之前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且处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
◆教材<探索活动>将非洲、南美洲两个轮廓进行拼合,你发现了什么?(见课本第 166页)
第 2 页 共 18 页
将两个轮廓进行拼合,可以看到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吻合。
◆教材<思考与讨论>舌羊齿适合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
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地,这些地区现在并不具有适合舌羊齿生长
的气候条件。这说明什么问题?(见课本第 164 页)
说明这些大陆原先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且处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后来逐渐漂离了
原来的位置。
【名师讲解】大陆漂移的其他证据:(1)古老地层分布的相似性。(2)两块大陆上古生物化
石的相似性。在巴西和南非均找到了恐龙类动物化石,这表明恐龙生活的时代,南美洲和非洲
是连在一起的。(3)根据测量,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4)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收缩。
(5)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以平均每年 5.1cm
的速度在靠近。
【例 1】下列现象中,能够证明大陆漂移的有(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
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
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
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
法确定
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
的植物茂盛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⑤
2.海底扩张学说
(1)海底扩张学说提出的背景
由于魏格纳没有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并不接受他的假说。
直到近半个世纪后,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
(2)海底扩张学说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磁学的研究成果支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大
第 3 页 共 18 页
地构造学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等人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越远
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教材<思考与讨论>1.下图为洋中脊形成的示意图,说说洋底岩石 1、2、3中形成较早的
是哪个。
2.海底扩张学说是否支持大陆漂移学说?它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什么问题(见课本第
169 页)
1.洋底岩石 1、2、3中形成较早的是 3,这是因为根据海底扩张学说的内容“越远离大洋
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可推知 3的年龄最老,因此形成较早。
2.“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并且它解决了“大陆漂移说”中动力的来源问
题,即热的熔岩物质不断上涌,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海底扩张学说的内容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中形成了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熔岩物质不断上涌,
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就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
向两边移动。
【例 2】[杭州滨江区二模]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运用科学思维
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海底扩张学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
实是( )
A.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B.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第 4 页 共 18 页
C.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
D.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吻合
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基础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
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
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
发生碰撞和张裂。
(2)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运
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会挤压地壳,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
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名师讲解】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
又包括海洋。
【例 3】某班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课桌上有一本
书和一张纸。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5 页 共 18 页
(1)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地球上共有__________大板块,图甲实验反
映了板块的__________ (填“碰撞”或“张裂”)运动。
(2)图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运动在地球上会________________ (填“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
新的海洋”)现象。
3.板块的移动速度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某一个板块上,由于地球板块运动非常缓慢,有一些大的板块每年仅移
动几毫米,因此我们无法感觉到它的运动。若测出某一板块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路程,我们就
能计算出它的移动速度,也能对地表未来的变化做出预测。
【名师讲解】科学假说是对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或规律性的假定性解释。如魏格纳的“大
陆漂移学说”需要实践的检验,在新的证据被不断发现时,原有的假说将会被修正,形成新的
假说,进一步发展成“板块构造学说”。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的现象
【例 4】[杭州中考]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
形成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 B.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教材<探索活动>如图为海洋底部洋中脊和海沟分布图。根据赫斯的海底扩张学说,大西
洋的面积将如何变化?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将远离,还是靠拢?(见课本第 170 页)
第 6 页 共 18 页
根据赫斯的“海底扩张说”,大西洋的面积将会不断地扩大,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将远离。
【例 5】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 1915年正式确立了“大
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
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
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
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__________是引起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 (双选)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6】[绍兴嵊州市一模]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2年,德国地球
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海
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
“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是:大洋两岸__________ (填数码)的相似。
①气候类型 ②古老地层分布 ③生物分布 ④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大洋中部的熔岩物质从地壳裂缝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
岩石向两边推开。“海底扩张说”__________ (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
三、火山活动
第 7 页 共 18 页
1.喷发原因
由于地球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和张裂,产生了火山活动。
2.火山喷发的情景
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无论是直冲云霄的滚滚火山灰,还是奔腾而出的熔岩流,
火山喷发的情景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名师讲解】火山的外部形态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有火山锥,有的没有,如日本的富士山
是一座外形呈圆锥状的火山,而冰岛等地许多正在喷发的火山却没有明显的火山锥。
3.火山喷发的后果
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有时会把城市掩埋,炽热的熔岩流会使大地变成一片焦土。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示意图
4.火山组成
典型的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名师讲解】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非常肥沃,有利于发展农
业生产。火山活动期间,当地地下水被加热,储存了大量的地热资源。其中有些以温泉形式出
现,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5.火山喷发物
状态 物质
气态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液态 熔岩流
固态 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
6.火山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
休眠火山三类。
【名师讲解】火山分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休眠火山实际上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
在将来的某个时候重新喷发,那就是活火山;二是从此再也不喷发,那就是死火山。
7.火山的数量与分布
目前,全世界已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 2500余座。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
第 8 页 共 18 页
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例 7】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出的物质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
B.我国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火山是活火山,少部分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可引起地震,污染环境
D.火山活动也可给人类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及硫黄等有用矿物
四、地震
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
1.产生原因
当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或错位时,就会导致地壳变形,从而引起地震。
【名师讲解】我国发生的破坏力极强、人员伤亡严重的地震有 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等。
2.发生频率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只有借助
灵敏的地震仪才能探测到。其中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 20次。
◆教材<探索活动>(见课本第 173 页)
考查动手能力,体会一下即可。双手可感觉到竹筷折断时的震动。
3.组成要素
(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 0~300km处。
第 9 页 共 18 页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震中距:地表某地到震中的距离。
(4)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
(5)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名师讲解】(1)我们把震源位于地表以下 0-60km 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 的称
为中源地震,300 千米以下的称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 720km。
(2)在表示某次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时,通常用烈度来表示。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
大,释放的能量就越多,地震所造成的破坏也越大,烈度也越大。
4.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一带。
【例 8】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的突然震动
B.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也越大
第 10 页 共 18 页
C.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
D.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例 9】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及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这两个地带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
(2)台湾处在哪个火山地震带 台湾处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在不断上升,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不同强度的地震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地球上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几
次大的地震,并常常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等灾难。因此,掌握必要的地震防范措施非常重
要。
(1)地震的防范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迅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①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要有序地快速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
事故;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就地躲避。
②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 10秒钟)。
③高楼: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来不及逃离时,可根据所在的位置迅速作
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
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等缓冲物放在头顶等。
④室外: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
【名师讲解】地震发生时,要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避免无
谓的牺牲。
◆教材<思考与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呢?(见课本第 173
页)
加强地震预警研究;建设防震建筑;增强国民自救能力;提高灾后救灾能力等。
(1)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慌。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需要 10 秒钟,在
这短短的时间内我们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所在的位置是底楼,那么
我们可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如果身处楼层较高,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
电源,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
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
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宽阔街心一
第 11 页 共 18 页
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
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
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2)地震的预报和预防
①地震的预兆: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
②借助仪器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3)目前,通过地震观测仪,能准确地监测世界上任何地区正在发生的地震,并进一步探
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4)建筑师通过设计一些抗震建筑物来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
◆教材<探索活动>(见课本第 174 页)对照中国地震分布图,看看我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
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我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
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例 10】下列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有( )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
③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
④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
⑤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可迅速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
⑥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可乘坐电梯迅速逃离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
第 12 页 共 18 页
◆知识点 1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2024浙江绍兴调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
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下图为甲、乙两个大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示意图,不能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有力证据
的是( )
A.两大洲古生物化石具有相似性 B.两大洲的轮廓相吻合
C.两大洲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 D.两大洲都有黑色人种
◆知识点 2板块构造学说
2.[2023浙江宁波质检]2023年 2月 7日,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 4.3级地震,震源深
度 20千米,关于其成因,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
3.[2023浙江温州期中]2021年 6月 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如果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瞭望地球,可能观察到的是( )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上面有无数根经线和纬线
B.地球上有山脉,有海沟,地球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C.地球上有火山喷发,地球内部有地幔和地核
D.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知识点 3火山活动
4.[2023浙江嘉兴期末]2021年 9月 19日,位于地中海附近的西班牙拉帕尔马岛发生火山
喷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内地核
B.火山喷发物有液态的和固态,也有气态的
C.该火山是一座死火山
D.西班牙拉帕尔马岛属于不容易发生地震地区
第 13 页 共 18 页
5.[2023浙江金华期末]印度尼西亚有很多火山,很多农民在火山口附近居住、种地的主要
原因是( )
A.火山口附近有肥沃的土壤 B.火山口附近有许多温泉
C.火山口附近有清新的空气 D.火山口附近有充足的热量
◆知识点 4地震
6.下图是地震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震源,B是震中 B.AB是震源深度
C.BC和 BD都是震中距 D.地震对 D的影响大于对 B的影响
7.[2024浙江衢州期末]2023年 2月 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 7.8级地震,地震后我国多方
救援力量立即开赴当地开展救灾工作。有关地震和逃生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
A.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内部
B.地震是由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
C.在室外遇到地震时,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D.被埋压在废墟中,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8.[2024陕西西安期末]2023年 8月暑假,我国西藏墨脱县的安小兴(以下称“我”)沿着板
块交界线作地质旅游,重点考察了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红海三地。下列是安小兴记
录的部分地理现象,但他未作出解释。请你参考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和阿尔卑斯山岩石褶皱景
观图,完成笔记内容的解释。
(1)“我”的家乡墨脱县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它位于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海拔地区,“我”发现了当地有远古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此可推断
这里曾经是__________ (填“海洋”或“陆地”)。
(3)在阿尔卑斯山脉考察时,“我”发现此山脉的岩石有很多被挤压而成的褶皱(如图 2),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
(4)在红海,“我”运用现代科技测量了红海的宽度,并与 100年前的数据做了比较。请你
第 14 页 共 18 页
推测红海面积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并用板块构造学说做出合理解释。
1.[2024浙江宁波期末]下图表示大西洋形成过程,它所支持的观点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C.海底的扩张使大陆分离 D.海水冲积是大西洋扩张的原因
2.2024浙江温州调研]下图示意世界板块局部及三次地震震中位置。图中三次地震都涉及
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
3.[2023浙江嘉兴调研]2022年 1月 15日,太平洋岛国汤加的一座海底火山喷发,并引发
了海啸。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小秀同学利用土
豆泥、番茄酱、酒精灯来模拟火山爆发,如图,番茄酱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
2022年 1月 15日,汤加火山喷发后,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观测到汤加出现了 0.8米
高海啸。图 1为板块构造示意图,图 2为汤加火山爆发前后当地岛屿面积对比图。读图,完成
4~5题。
第 15 页 共 18 页
图 1 图 2
4.汤加的火山喷发非常频繁,这是因为( )
A.汤加主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很活跃
B.汤加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张裂运动导致
C.汤加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挤压运动导致
D.汤加主要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
5.汤加火山爆发致使当地( )
①发生了海啸 ②海洋面积变大 ③陆地面积变大 ④海陆发生变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
陆漂移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
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
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一板块构造学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是大洋两岸__________ (填序号)的相似。
①气候类型 ②古老地层分布 ③生物分布 ④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说”__________ (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决“大陆
漂移说”中的问题。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__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板块构造
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是____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的,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读图回答问题。探究尝试:
(1)图中甲实验,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 (填“隆起”或“凹
陷”)。
第 16 页 共 18 页
(2)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全球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图中甲实验反映的运
动在地球上会_____________ (填“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3)图中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__ (填“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运动,这种运动
在地球上会__________ (填“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4)一般来说,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__________ (填“稳定”或“活跃”),所以
经常出现火山和地震,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__________火山
地震带。
8.[2024安徽模拟]【小探究,大发现】资料一:①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
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②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址和古河道,③欧洲荷
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 1 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通过填海造陆,国土面积在过去
4
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资料二: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22年 9月 5日 12时 52分四川甘孜发生 6.8级地震;
2023年 5月 2日 23时 27分云南保山隆阳区发生 5.2级地震。
资料三:下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1)①说明太行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__,②说明我国台湾海峡海底在地质时期曾经
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__________和海平面的升降。③荷
兰土地面积的增加说明也__________可以引起海陆变化。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__________,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其中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是
__________板块。
(3)现代测量表明,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间的红海(甲处)面积在不断__________ (填“扩
大”或“缩小”)。
(4)乙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它是由于__________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互相碰撞
挤压形成的。
(5)关于四川甘孜和云南保山隆阳区,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单选)
第 17 页 共 18 页
A.两地地震都是因为板块张裂
B.两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C.两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两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6)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有__________ (单选)
①躲在课桌旁并蹲下 ②靠墙角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 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 ⑤跳楼
逃生 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7)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请在
图中画出这两个火山地震带。
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