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1.(2025·惠城模拟)下列科学家中研发了多种催化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是A.范旭东 B.徐寿 C.拉瓦锡 D.闵恩泽【答案】D【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A. 范旭东是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等,主要贡献在化工实业方面,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故不符合题意;B. 徐寿是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翻译了《化学鉴原》等并创造出铝、钾、钠等化学元素汉语名称,故不符合题意;C.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不符合题意;D. 闵恩泽主要贡献是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进行分析。2.(2025·惠城模拟)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A.He:表示氦气B.CuO:表示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C.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3D.Fe2+表示铁离子【答案】A【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A、He表示氦气,故正确;B、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价应表示为:,故错误;C、碳酸钠的化学式:Na2CO3,故错误;D、Fe2+表示亚铁离子,故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A、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B、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前,数(字)后。C、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D、Fe3+表示铁离子。3.(2025·惠城模拟)下列物质与臭氧、红磷、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干冰 B.液氮 C.空气 D.二氧化硫【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臭氧、红磷、铁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A.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B. 液氮是液态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C.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D. 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先分析臭氧、红磷、铁的物质类别,再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4.(2025·惠城模拟)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的探测器支撑结构采用了特种不锈钢材料,以确保在地下700米深处的高压环境下稳定运行。特种不锈钢属于A.天然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特种不锈钢属于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天然材料,故不符合题意;B、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特种不锈钢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C、特种不锈钢属于合金,纯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符合题意;D、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制成的 。例如混凝土,玻璃钢,石棉网等,特种不锈钢属于合金,不属于复合材料,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纯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5.(2025·惠城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打算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不需要标注的实验图标是A.护目镜 B.用电C.排风 D.洗手【答案】B【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解析】【解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A. 该实验中,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在高温下反应,需要佩戴护目镜,从而保护眼睛,故需要,不符合题意;B. 该实验的条件是高温,无需用电,不需要“用电”标志,故不需要,符合题意。C. 该实验中,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中毒需通风,需要“排风”标志,故需要,不符合题意;D. 进行实验后,需要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防止发生危险,故需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反应现象,进行分析。B、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条件,进行分析。C、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D、根据实验室手册,进行分析。6.(2025·惠城模拟)一定条件下,M、N、P、Q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没得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物质 M N P Q反应前的质量/g 8.4 1.2 116.8 0反应后的质量/g 0 a 121.6 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M与Q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7∶4D.P与Q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1∶1【答案】D【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A.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8.4g+1.2g+116.8g=ag+121.6g+4.8g,a=0,故错误;B. 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在化学反应中,M和N质量减少,为反应物,P和Q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两种,则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C. 参加反应的M与生成的Q的质量比=8.4g:4.8g=7:4,但是化学计量数未知,则无法计算M和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错误;D. P与Q质量变化之比=,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进行计算。B、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结合化合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C、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D、P与Q质量变化之比=反应前后P与Q质量变化量之比。7.(2025·惠城模拟)在5G技术开发上使用了氮化镓半导体材料,其性能优良。已知,镓的有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镓的性质与铝相似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C.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氮化镓(GaN)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答案】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解析】【解答】A. 镓原子和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3,镓的性质与铝的性质相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氮化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则氮化镓GaN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性质相似。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元素周期数。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8.(2025·惠城模拟)煤油灯是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灯具,以煤油作为燃料,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煤油是通过石油炼制获得,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B.煤油不充分燃烧时产生大量黑烟,应调小灯罩的进气口C.使用过程中,棉质灯芯很难被点燃,原因可能是煤油汽化吸热,温度降低达不到灯芯的着火点D.使用煤油灯时,要注意通风和防火安全【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解析】【解答】A. 煤油是通过石油炼制获得,石油使用后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合理,不符合题意;B.氧气不足时, 煤油不充分燃烧时产生大量黑烟,应调大灯罩的进气口,故不合理,符合题意;C. 使用过程中,可能是煤油汽化吸热,温度降低,达不到灯芯的着火点,棉质灯芯很难被点燃,故合理,不符合题意;D. 煤油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CO有害气体,需要通风,煤油属于易燃物也要注意防火,故合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煤油是通过石油炼制获得,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分析。B、根据可燃物不充分燃烧时产生大量黑烟,进行分析。C、根据煤油汽化吸热,温度降低,进行分析。D、根据CO气体有毒,煤油属于易燃物,进行分析。9.(2025·惠城模拟)某实践小组同学将纸做的“圣诞树”插在底座上,倒上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溶液在纸树上快速蒸发,一段时间后看到纸树上有晶体生长,仿佛树木开花一样神奇,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磷酸二氢钾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四种元素组成的B.在农业上可以作复合肥C.由25个原子构成D.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2)实验室需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下列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磷酸二氢钾固体质量为12.0g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磷酸二氢钾固体C.溶解:将称量好的磷酸二氢钾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88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残留有水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3)结合图表信息,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4.8 22.6 33.5 50.1 70.4 83.5A.将磷酸二氢钾研碎可增大溶解度B.20℃时饱和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2.6%C.同等操作条件下,冬天比夏天开“花”效果更好D.“纸树开花”过程为蒸发结晶【答案】(1)C(2)D(3)D【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解答】(1)A. 磷酸二氢钾由钾、磷、氢、氧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磷酸二氢钾含有钾、磷元素,在农业上可以作复合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磷酸二氢钾由磷酸二氢钾分子构成,一个磷酸二氢钾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1+2+1+4=8,故错误,符合题意;D. 磷酸二氢钾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4)=1∶3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A. 配制该溶液所需磷酸二氢钾固体质量=100g×12%=12.0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用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磷酸二氢钾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需要水的质量=100g-12.0g=88g,将称量好的磷酸二氢钾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加入88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干燥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A. 将磷酸二氢钾研碎,增大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可加快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故错误;B. 20℃时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为22.6g,则20℃时饱和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8.4%,故错误;C. 由溶解度表可知,随着温度升高,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也变大,所以同等操作条件下,夏天比冬天开“花”效果更好,故错误;D. 溶液在纸树上能够快速蒸发,使饱和溶液中过剩的溶质变为晶体析出,所以“纸树开花”过程为蒸发结晶,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A、 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B、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含有两种的化肥是复合肥。C、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2)A、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B、根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进行分析。C、需要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D、根据将配制好的溶液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分析。(3)A、 研碎固体药品,可加快溶解速率。B、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根据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分析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D、根据溶液在纸树上会快速蒸发,进行分析。(1)A. 磷酸二氢钾由钾、磷、氢、氧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磷酸二氢钾含有钾、磷元素,在农业上可以作复合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磷酸二氢钾由磷酸二氢钾分子构成,一个磷酸二氢钾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1+2+1+4=8,故错误,符合题意;D. 磷酸二氢钾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4)=1∶3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A. 配制该溶液所需磷酸二氢钾固体质量=100g×12%=12.0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用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磷酸二氢钾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需要水的质量=100g-12.0g=88g,将称量好的磷酸二氢钾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加入88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干燥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A. 将磷酸二氢钾研碎,增大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可加快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故错误;B. 20℃时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为22.6g,则20℃时饱和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8.4%,故错误;C. 由溶解度表可知,随着温度升高,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也变大,所以同等操作条件下,夏天比冬天开“花”效果更好,故错误;D. 溶液在纸树上能够快速蒸发,使饱和溶液中过剩的溶质变为晶体析出,所以“纸树开花”过程为蒸发结晶,故正确。故答案为:D。10.(2025·惠城模拟)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里,蕴含着诸多化学知识。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A 用竹炭包净化室内空气 竹炭包具有吸附性B 在野外点燃树枝生火 树枝燃烧属于放热反应C 用炉具清洁剂清洁厨房餐具 NaOH能溶解油脂D 用白醋去除衣物铁锈渍 醋酸可与铁锈发生反应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 竹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净化室内空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树枝燃烧会放热,在野外点燃树枝生火可以取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炉具清洁剂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NaOH能与油脂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可用炉具清洁剂清洁厨房餐具,故错误,符合题意;D. 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显酸性,可与铁锈发生反应,故可用白醋去除衣物铁锈渍,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物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B、根据物质燃烧会放热,进行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D、根据醋酸显酸性,醋酸的性质分析。11.(2025·惠城模拟)催化剂可以促进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分子总数减少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有变化D.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7【答案】B【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结合微观示意图,反应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再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A.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错误;B. 该反应为:2CO+2NON2+2CO2,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反应前分子数为4,反应后分子数为3,分子总数减少,故正确;C. 反应前碳元素、氮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错误;D. 生成物氮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28:(2×44)=7:22,故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B、根据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分子的个数的变化情况。C、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方程式,在此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乘积之比。12.(2025·惠城模拟)鉴别、检验、除杂与分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取样,灼烧闻气味B 除杂: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木炭C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D 分离:CaO和的混合物 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除杂、净化【解析】【解答】A. 羊毛等动物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棉线等植物纤维灼烧有烧纸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可以灼烧闻气味区分,故正确,符合题意;B. 碳和氧气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除去氧气但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不符合题意;C. 二氧化碳、氮气都能使木条熄灭,该方法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故错误,不符合题意;D. 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滤后无法得到氧化钙,故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B、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氮气、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分析。D、根据氧化钙、碳酸钙的性质分析。13.(2025·惠城模拟)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A.探究铁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B.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氧气” C.探究对分解的催化作用 D.探究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 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铁钉能生锈;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能探究铁的锈蚀是否需要氧气,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 图中实验,大烧杯中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可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左边试管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右边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对比说明燃烧条件之一为与氧气接触,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故符合题意;C. 图中实验,左边试管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右边试管加入二氧化锰,且两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也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 图中实验,除了水的温度不同外,第一个烧杯还使用了玻璃棒进行搅拌,第二个烧杯没有搅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实验,再结合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B、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实验,进行分析。C、D、根据控制变量法,变量是唯一的,进行分析。14.(2025·惠城模拟)文物考古领域,化学知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Ⅰ.科技赋能文物发掘(1)在文物年代测定工作中,会用到一种特殊的碳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已知碳原子的质子数固定为6,那么该碳原子的中子数为 。Ⅱ.重现璀璨文明(2)“百炼钢,绕指柔”这句古语描述了金属材料性质的奇妙转变。生铁在炽热状态下,经过反复捶打处理,最终脱胎成为具有良好韧性的钢。在这一“百炼成钢”的过程中,金属材料的韧性 (填“增强”或“减弱”)。(3)古代典籍记载:“炼锡之时,需用大型熔炉,投入数百斤锡砂,同时堆积数百斤木炭,通过鼓风设备鼓入空气,促使其熔化。”①在炼锡的关键环节“点铅勾锡”中,加入铅后锡更容易熔化流出,这是因为形成了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 (填“高”或“低”)。②以锡砂(主要成分是)和木炭为原料炼锡,在高温环境下,二者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锡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古代人们常用锡器来盛装酒水和茶水,但很少用其盛放酸性物质,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Ⅲ.文物的修复与守护(4)发掘出的一些珍贵文物,会被放置在充满氮气的保护箱中妥善保存。这是利用了氮气 的化学性质。【答案】8;增强;低;;锡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化学性质稳定【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碳原子的质子数固定为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那么该碳原子的中子数=14-6=8。(2)“百炼成钢”得到具有良好韧性的钢,说明“百炼成钢”的过程中,金属材料的韧性增强。(3)①合金的熔点小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的熔点,故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②锡砂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锡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③锡器很少用其盛放酸性物质,可能原因是锡能与酸性物质反应。(4)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分析】(1)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根据“百炼成钢”得到具有良好韧性的钢,进行分析。(3)①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②锡砂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锡和一氧化碳。③根据“锡器很少用其盛放酸性物质”,进行分析。(4)根据氮气的性质、用途分析。15.(2025·惠城模拟)去除系统是空间站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再生系统,目前主要包括LiOH去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LiOH去除利用了LiOH与反应生成和水来去除,由于LiOH不可生,该方法目前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固态胺能大量吸附,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研究发现,分压和温度对吸附量有影响,如图1所示。水会影响沸石的吸附性能,通常需对沸石进行干燥处理。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对不同种类沸石吸附量的影响如图2。科学家们会依据任务持续时间、成员人数及对应的消耗品、设备质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去除技术,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1)目前航天器中的去除技术有 (写一种),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写出LiOH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分析图1,可得出结论的结论是 。分析图2可知,同一温度下,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的吸附量 沸石B的吸附量(填“<”或“>”)。(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由于LiOH不可再生,因此不能用于载人航天任务B.固态胺能大量吸附,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C.分子筛对的吸附能力弱,且不可循环利用,多用于长期航天任务【答案】(1)LiOH去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3)相同温度下,在0~2.0kPa范围内,CO2分压越大CO2吸附量越大;>(4)B【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结合资料,目前航天器中的去除技术目前主要包括LiOH去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由图1可知,相同温度下,在0~2.0kPa范围内,CO2分压越大CO2吸附量越大;由图2可知,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的CO2吸附量>沸石B的CO2吸附量。(4)A、由文章内容可知,由于LiOH不可再生,则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故错误;B、由文章内容可知,固态胺能吸附CO2和水蒸气,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故正确;C、由文章内容可知,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故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根据给出的资料,找出目前航天器中的的方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3)根据图1,图2中曲线变化,进行分析。(4)根据文章内容,找出各个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1)目前航天器中的去除技术目前主要包括LiOH去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由图1可知,相同温度下,在0~2.0kPa范围内,CO2分压越大CO2吸附量越大;由图2可知,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的CO2吸附量>沸石B的CO2吸附量;(4)A、由文章内容可知,由于LiOH不可再生,则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文章内容可知,固态胺能吸附CO2和水蒸气,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文章内容可知,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6.(2025·惠城模拟)2024年4月,我国首次在神舟十八号问天舱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 供鱼呼吸,鱼呼出的二氧化碳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1)的制取及性质ⅰ.制取小华欲制备氧气,实验桌上有下列仪器和胶皮管、棉花、火柴以及实验所需药品。若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还缺少一种仪器 (填仪器名称):补全仪器后,小华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仪器a、b、c、d、 、k(填标号)。ⅱ.收集一瓶并进行性质检验操作 现象 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 (填字母) a.剧烈燃烧 b.生成黑色固体 c.火星四射 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 有关(2)化学助力太空养鱼太空鱼缸水环境的二氧化碳相对匮乏不利金鱼藻生长和光合作用,小华为太空鱼缸设计了二氧化碳补给器。ⅰ.二氧化碳补给器采用溶液和稀硫酸反应,通过观察 确定气体的流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ⅱ.小华测得鱼缸内溶液酸性增强(pH下降),原因是 。ⅲ.下表是设计评价量表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评价指标 反应安全,可控,气体能直接排出 气体能直接排出,但不可控制气流速率 气体无法排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根据设计评价量表,你对小华设计的二氧化碳补给器评价是 。【答案】氧气;酒精灯;eg;abc;氧气浓度;多孔玻璃泡气泡流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优秀【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呼吸,故填:氧气。(1)ⅰ.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需要加热,还缺少酒精灯,补全仪器后,小华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选择的仪器是固体加热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选择排水法,a、b、c、d、e、g、k。ⅱ.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火星四射,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2)ⅰ.二氧化碳补给器采用溶液和稀硫酸反应,通过观察多孔玻璃泡气泡流速确定气体的流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ⅱ.小华测得鱼缸内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pH会下降,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ⅲ.小华设计的二氧化碳补给器反应安全,可以控制添加药品速度,控制反应速度,故评级是优秀。【分析】根据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选择仪器,进行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进行分析。(2)ⅰ.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ⅱ.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ⅲ.根据设计评价量表,进行分析。17.(2025·惠城模拟)“盐光互补”是一种将光伏发电与盐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复合产业模式。兴趣小组开展了与“盐光互补”模式相关的探究活动。(1)原理:在盐池区域上架设光伏板如图所示,卤水在 的照射下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可额外提高发电效益,光伏组件的热效应能显著提高盐池温度,加快卤水蒸发,实现发电与制盐的共赢。(2)产盐:光伏组件的热效应,使产盐过程无需经过蒸发池,大大提高了产盐效率,结晶池中剩余溶液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探究:某盐池的主要成分是NaCl,还可能有、中的一种或两种。教师提供模拟结晶池中的晶体。【提出问题】晶体中的成分还有什么?【作出猜想】想1: 猜想2: 猜想3: 【实验探究】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试管A、B中: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1 向A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硫酸 含2 向B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分析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2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补充实验】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3 向实验2反应后的B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猜想3成立(4)交流:与单一产业相比,“盐光互补”产业模式的优点有 (多选,填字母)。a.卤水液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提高了光伏发电量b.增加盐池吸收的太阳辐射,提高产盐量c.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改善生态环境d.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答案】(1)太阳光(2)饱和(3)Na2CO3和Na2SO4;有气泡产生;;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4)ad【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卤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2)结晶池中有未溶解的氯化钠,说明剩余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3)作出猜想:根据还可能有、中的一种或两种,结合已给猜想,猜想3为Na2CO3和Na2SO4。实验探究: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分析评价: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那么实验2结论不够严谨。补充实验:盐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但硫酸钡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3成立。(4)a、卤水液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可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提高了光伏发电量,故符合题意;b、光伏板会遮挡阳光,从而减少盐池吸收的太阳辐射,不利于产盐,故不符合题意;c、“盐光互补”保留了盐地,没有改变土地类型,故不符合题意;d、“盐光互补”能产盐又能利用土地进行光伏发电,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分析】(1)由图可知,卤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可额外提高发电效益,光伏组件的热效应能显著提高盐池温度,加快卤水蒸发,实现发电与制盐的共赢。(2)结晶池中有未溶解的氯化钠,故剩余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3)作出猜想:根据还可能有、中的一种或两种,结合已给猜想,猜想3为Na2CO3和Na2SO4。实验探究: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加入硫酸后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分析评价: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实验2结论不够严谨。补充实验:盐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硫酸钡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3成立。(4)a、根据卤水液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可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进行分析。b、根据光伏板会遮挡阳光,进行分析。c、根据依然盐地,没有改变土地类型,进行分析。d、根据“盐光互补”能产盐又能利用土地进行光伏发电,进行分析。(1)由图可知,卤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可额外提高发电效益,光伏组件的热效应能显著提高盐池温度,加快卤水蒸发,实现发电与制盐的共赢;(2)结晶池中有未溶解的氯化钠,故剩余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3)作出猜想:根据还可能有、中的一种或两种,结合已给猜想,猜想3为Na2CO3和Na2SO4;实验探究: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加入硫酸后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分析评价: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实验2结论不够严谨;补充实验:盐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硫酸钡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3成立;(4)a、卤水液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可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提高了光伏发电量,a符合题意;b、光伏板会遮挡阳光,从而减少盐池吸收的太阳辐射,不利于产盐,b不符合题意;c、“盐光互补”保留了盐地,没有改变土地类型,c不符合题意;d、“盐光互补”能产盐又能利用土地进行光伏发电,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d符合题意。故选ad。18.(2025·惠城模拟)一种利用赤泥(主要含)和煤矸石(主要含、及C)协同还原焙烧回收Fe、Al等元素的工艺环节如图所示。(1)赤泥和煤矸石焙烧前进行粉碎的原因是 。(2)“高温焙烧”中,C还原生成Fe的反应,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通的目的是 。(3)“磁选分离”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4)赤泥-煤矸石质量比对还原焙烧产物中铁精矿产率以及铁品位值的影响如图所示。若煤矸石比例过高(如质量比2∶8),铁品位小幅下降,但铁精矿产率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5)“酸浸室”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操作1”的名称为 。(6)该工艺的优点有 (写一点)。【答案】(1)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充分(2)置换反应;保护气,防止铁高温氧化(3)物理(4)煤矸石比例过高时,过量碳和杂质导致铁颗粒被包裹反应不彻底(5)Al2O3+6HCl=2AlCl3+3H2O;过滤(6)废渣利用资源高效回收【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赤泥和煤矸石焙烧前进行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进而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充分。(2)C与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和二氧化碳,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的目的是保护气,防止铁高温氧化。(3)“磁选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4)若煤矸石比例过高(如质量比2∶8),铁品位小幅下降,但铁精矿产率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煤矸石比例过高时,过量碳和杂质导致铁颗粒被包裹反应不彻底。(5)加入稀盐酸后,Al2O3转化为含铝化合物的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操作1”固液分离,名称为过滤。(6)该工艺的优点有废渣利用资源高效回收。【分析】(1)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会加快反应速度,进行分析。(2)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分析保护气,防止铁高温氧化。(3)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根据图像,煤矸石比例过高时,过量碳和杂质导致铁颗粒被包裹,进行分析。(5)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6)根据该工艺 ,说明废渣可以高效回收利用分析。(1)赤泥和煤矸石焙烧前进行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进而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充分,故填:<>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充分。(2)C还原生成Fe的反应,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通的目的是保护气,防止铁高温氧化,故填:置换反应;保护气,防止铁高温氧化。(3)“磁选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4)若煤矸石比例过高(如质量比2∶8),铁品位小幅下降,但铁精矿产率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煤矸石比例过高时,过量碳和杂质导致铁颗粒被包裹反应不彻底,故填:煤矸石比例过高时,过量碳和杂质导致铁颗粒被包裹反应不彻底。(5)加入稀硫酸后,Al2O3转化为含铝化合物的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操作1”固液分离,名称为过滤,故填:Al2O3+6HCl=2AlCl3+3H2O;过滤。(6)该工艺的优点有废渣利用资源高效回收,故填:废渣利用资源高效回收。19.(2025·惠城模拟)2025蛇年除夕,小明一家打算在户外聚餐吃火锅,小明决定自制户外火锅燃料。(1)选择燃料(表格中所用燃料的质量均相等)木柴 木炭 固体酒精点燃难易 中 难 易燃烧持续性 短 较长 长燃烧产物 、、 、 、综上信息,选择 作为户外燃料较好。(2)自制固体酒精并使用燃料ⅰ.加色素的目的是 。ⅱ.固体酒精属于 (填“混合”或“纯净”)物。ⅲ.使用固体酒精代替液体酒精的优点有 (写一条)。ⅳ.假设小明自制的固体酒精中酒精含量为50%,46g固体酒精中酒精完全燃烧理论上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3)将一定质量的酒精与8.8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完全耗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8g,同时生成水。则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需要 g氧气。【答案】(1)固体酒精(2)易于识别;混合物;便于携带;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二氧化碳质量=(3)0.8【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固体酒精,易点燃,燃烧时间长,适合作为户外燃料较好。(2)ⅰ.加色素的目的是易于和其他物质识别,方便观察实验现象。ⅱ.固体酒精属于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ⅲ.使用固体酒精代替液体酒精的优点便于携带。ⅳ.见答案。(3)设:酒精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水的质量=,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设酒精完全燃烧需要氧气质量为y,还需要氧气质量=。【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分析。(2)ⅰ. 根据加色素,方便观察现象分析。ⅱ.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ⅲ. 根据固体酒精便于携带分析。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进行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进行计算。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酒精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1)固体酒精,易点燃,燃烧时间长,较好,故填:固体酒精。(2)ⅰ.加色素的目的是易于和其他物质识别,故填:易于识别。ⅱ.固体酒精属于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ⅲ.使用固体酒精代替液体酒精的优点便于携带,故填:便于携带。ⅳ.见答案。(3)设:酒精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生成水的质量=,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设酒精完全燃烧需要氧气质量为y,还需要氧气质量:,故填:0.8。1 / 1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1.(2025·惠城模拟)下列科学家中研发了多种催化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是A.范旭东 B.徐寿 C.拉瓦锡 D.闵恩泽2.(2025·惠城模拟)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A.He:表示氦气B.CuO:表示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C.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3D.Fe2+表示铁离子3.(2025·惠城模拟)下列物质与臭氧、红磷、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干冰 B.液氮 C.空气 D.二氧化硫4.(2025·惠城模拟)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的探测器支撑结构采用了特种不锈钢材料,以确保在地下700米深处的高压环境下稳定运行。特种不锈钢属于A.天然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5.(2025·惠城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打算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不需要标注的实验图标是A.护目镜 B.用电C.排风 D.洗手6.(2025·惠城模拟)一定条件下,M、N、P、Q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没得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物质 M N P Q反应前的质量/g 8.4 1.2 116.8 0反应后的质量/g 0 a 121.6 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M与Q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7∶4D.P与Q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1∶17.(2025·惠城模拟)在5G技术开发上使用了氮化镓半导体材料,其性能优良。已知,镓的有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镓的性质与铝相似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C.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氮化镓(GaN)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8.(2025·惠城模拟)煤油灯是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灯具,以煤油作为燃料,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煤油是通过石油炼制获得,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B.煤油不充分燃烧时产生大量黑烟,应调小灯罩的进气口C.使用过程中,棉质灯芯很难被点燃,原因可能是煤油汽化吸热,温度降低达不到灯芯的着火点D.使用煤油灯时,要注意通风和防火安全9.(2025·惠城模拟)某实践小组同学将纸做的“圣诞树”插在底座上,倒上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溶液在纸树上快速蒸发,一段时间后看到纸树上有晶体生长,仿佛树木开花一样神奇,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磷酸二氢钾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四种元素组成的B.在农业上可以作复合肥C.由25个原子构成D.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2)实验室需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下列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磷酸二氢钾固体质量为12.0g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磷酸二氢钾固体C.溶解:将称量好的磷酸二氢钾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88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残留有水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3)结合图表信息,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4.8 22.6 33.5 50.1 70.4 83.5A.将磷酸二氢钾研碎可增大溶解度B.20℃时饱和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2.6%C.同等操作条件下,冬天比夏天开“花”效果更好D.“纸树开花”过程为蒸发结晶10.(2025·惠城模拟)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里,蕴含着诸多化学知识。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A 用竹炭包净化室内空气 竹炭包具有吸附性B 在野外点燃树枝生火 树枝燃烧属于放热反应C 用炉具清洁剂清洁厨房餐具 NaOH能溶解油脂D 用白醋去除衣物铁锈渍 醋酸可与铁锈发生反应A.A B.B C.C D.D11.(2025·惠城模拟)催化剂可以促进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分子总数减少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有变化D.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712.(2025·惠城模拟)鉴别、检验、除杂与分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取样,灼烧闻气味B 除杂: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木炭C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D 分离:CaO和的混合物 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A.A B.B C.C D.D13.(2025·惠城模拟)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A.探究铁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B.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氧气” C.探究对分解的催化作用 D.探究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A.A B.B C.C D.D14.(2025·惠城模拟)文物考古领域,化学知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Ⅰ.科技赋能文物发掘(1)在文物年代测定工作中,会用到一种特殊的碳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已知碳原子的质子数固定为6,那么该碳原子的中子数为 。Ⅱ.重现璀璨文明(2)“百炼钢,绕指柔”这句古语描述了金属材料性质的奇妙转变。生铁在炽热状态下,经过反复捶打处理,最终脱胎成为具有良好韧性的钢。在这一“百炼成钢”的过程中,金属材料的韧性 (填“增强”或“减弱”)。(3)古代典籍记载:“炼锡之时,需用大型熔炉,投入数百斤锡砂,同时堆积数百斤木炭,通过鼓风设备鼓入空气,促使其熔化。”①在炼锡的关键环节“点铅勾锡”中,加入铅后锡更容易熔化流出,这是因为形成了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 (填“高”或“低”)。②以锡砂(主要成分是)和木炭为原料炼锡,在高温环境下,二者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锡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古代人们常用锡器来盛装酒水和茶水,但很少用其盛放酸性物质,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Ⅲ.文物的修复与守护(4)发掘出的一些珍贵文物,会被放置在充满氮气的保护箱中妥善保存。这是利用了氮气 的化学性质。15.(2025·惠城模拟)去除系统是空间站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再生系统,目前主要包括LiOH去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LiOH去除利用了LiOH与反应生成和水来去除,由于LiOH不可生,该方法目前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固态胺能大量吸附,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研究发现,分压和温度对吸附量有影响,如图1所示。水会影响沸石的吸附性能,通常需对沸石进行干燥处理。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对不同种类沸石吸附量的影响如图2。科学家们会依据任务持续时间、成员人数及对应的消耗品、设备质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去除技术,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1)目前航天器中的去除技术有 (写一种),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写出LiOH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分析图1,可得出结论的结论是 。分析图2可知,同一温度下,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的吸附量 沸石B的吸附量(填“<”或“>”)。(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由于LiOH不可再生,因此不能用于载人航天任务B.固态胺能大量吸附,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C.分子筛对的吸附能力弱,且不可循环利用,多用于长期航天任务16.(2025·惠城模拟)2024年4月,我国首次在神舟十八号问天舱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 供鱼呼吸,鱼呼出的二氧化碳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1)的制取及性质ⅰ.制取小华欲制备氧气,实验桌上有下列仪器和胶皮管、棉花、火柴以及实验所需药品。若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还缺少一种仪器 (填仪器名称):补全仪器后,小华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仪器a、b、c、d、 、k(填标号)。ⅱ.收集一瓶并进行性质检验操作 现象 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 (填字母) a.剧烈燃烧 b.生成黑色固体 c.火星四射 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 有关(2)化学助力太空养鱼太空鱼缸水环境的二氧化碳相对匮乏不利金鱼藻生长和光合作用,小华为太空鱼缸设计了二氧化碳补给器。ⅰ.二氧化碳补给器采用溶液和稀硫酸反应,通过观察 确定气体的流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ⅱ.小华测得鱼缸内溶液酸性增强(pH下降),原因是 。ⅲ.下表是设计评价量表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评价指标 反应安全,可控,气体能直接排出 气体能直接排出,但不可控制气流速率 气体无法排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根据设计评价量表,你对小华设计的二氧化碳补给器评价是 。17.(2025·惠城模拟)“盐光互补”是一种将光伏发电与盐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复合产业模式。兴趣小组开展了与“盐光互补”模式相关的探究活动。(1)原理:在盐池区域上架设光伏板如图所示,卤水在 的照射下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可额外提高发电效益,光伏组件的热效应能显著提高盐池温度,加快卤水蒸发,实现发电与制盐的共赢。(2)产盐:光伏组件的热效应,使产盐过程无需经过蒸发池,大大提高了产盐效率,结晶池中剩余溶液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探究:某盐池的主要成分是NaCl,还可能有、中的一种或两种。教师提供模拟结晶池中的晶体。【提出问题】晶体中的成分还有什么?【作出猜想】想1: 猜想2: 猜想3: 【实验探究】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试管A、B中: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1 向A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硫酸 含2 向B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分析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2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补充实验】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3 向实验2反应后的B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猜想3成立(4)交流:与单一产业相比,“盐光互补”产业模式的优点有 (多选,填字母)。a.卤水液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提高了光伏发电量b.增加盐池吸收的太阳辐射,提高产盐量c.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改善生态环境d.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18.(2025·惠城模拟)一种利用赤泥(主要含)和煤矸石(主要含、及C)协同还原焙烧回收Fe、Al等元素的工艺环节如图所示。(1)赤泥和煤矸石焙烧前进行粉碎的原因是 。(2)“高温焙烧”中,C还原生成Fe的反应,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通的目的是 。(3)“磁选分离”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4)赤泥-煤矸石质量比对还原焙烧产物中铁精矿产率以及铁品位值的影响如图所示。若煤矸石比例过高(如质量比2∶8),铁品位小幅下降,但铁精矿产率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5)“酸浸室”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操作1”的名称为 。(6)该工艺的优点有 (写一点)。19.(2025·惠城模拟)2025蛇年除夕,小明一家打算在户外聚餐吃火锅,小明决定自制户外火锅燃料。(1)选择燃料(表格中所用燃料的质量均相等)木柴 木炭 固体酒精点燃难易 中 难 易燃烧持续性 短 较长 长燃烧产物 、、 、 、综上信息,选择 作为户外燃料较好。(2)自制固体酒精并使用燃料ⅰ.加色素的目的是 。ⅱ.固体酒精属于 (填“混合”或“纯净”)物。ⅲ.使用固体酒精代替液体酒精的优点有 (写一条)。ⅳ.假设小明自制的固体酒精中酒精含量为50%,46g固体酒精中酒精完全燃烧理论上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3)将一定质量的酒精与8.8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完全耗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8g,同时生成水。则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需要 g氧气。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A. 范旭东是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等,主要贡献在化工实业方面,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故不符合题意;B. 徐寿是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翻译了《化学鉴原》等并创造出铝、钾、钠等化学元素汉语名称,故不符合题意;C.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不符合题意;D. 闵恩泽主要贡献是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进行分析。2.【答案】A【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A、He表示氦气,故正确;B、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价应表示为:,故错误;C、碳酸钠的化学式:Na2CO3,故错误;D、Fe2+表示亚铁离子,故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A、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B、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前,数(字)后。C、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D、Fe3+表示铁离子。3.【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臭氧、红磷、铁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A.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B. 液氮是液态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C.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D. 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先分析臭氧、红磷、铁的物质类别,再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4.【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特种不锈钢属于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天然材料,故不符合题意;B、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特种不锈钢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C、特种不锈钢属于合金,纯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符合题意;D、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制成的 。例如混凝土,玻璃钢,石棉网等,特种不锈钢属于合金,不属于复合材料,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纯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5.【答案】B【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解析】【解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A. 该实验中,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在高温下反应,需要佩戴护目镜,从而保护眼睛,故需要,不符合题意;B. 该实验的条件是高温,无需用电,不需要“用电”标志,故不需要,符合题意。C. 该实验中,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中毒需通风,需要“排风”标志,故需要,不符合题意;D. 进行实验后,需要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防止发生危险,故需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反应现象,进行分析。B、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条件,进行分析。C、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D、根据实验室手册,进行分析。6.【答案】D【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A.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8.4g+1.2g+116.8g=ag+121.6g+4.8g,a=0,故错误;B. 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在化学反应中,M和N质量减少,为反应物,P和Q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两种,则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C. 参加反应的M与生成的Q的质量比=8.4g:4.8g=7:4,但是化学计量数未知,则无法计算M和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错误;D. P与Q质量变化之比=,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进行计算。B、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结合化合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C、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D、P与Q质量变化之比=反应前后P与Q质量变化量之比。7.【答案】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解析】【解答】A. 镓原子和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3,镓的性质与铝的性质相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氮化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则氮化镓GaN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性质相似。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元素周期数。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8.【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解析】【解答】A. 煤油是通过石油炼制获得,石油使用后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合理,不符合题意;B.氧气不足时, 煤油不充分燃烧时产生大量黑烟,应调大灯罩的进气口,故不合理,符合题意;C. 使用过程中,可能是煤油汽化吸热,温度降低,达不到灯芯的着火点,棉质灯芯很难被点燃,故合理,不符合题意;D. 煤油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CO有害气体,需要通风,煤油属于易燃物也要注意防火,故合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煤油是通过石油炼制获得,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分析。B、根据可燃物不充分燃烧时产生大量黑烟,进行分析。C、根据煤油汽化吸热,温度降低,进行分析。D、根据CO气体有毒,煤油属于易燃物,进行分析。9.【答案】(1)C(2)D(3)D【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解答】(1)A. 磷酸二氢钾由钾、磷、氢、氧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磷酸二氢钾含有钾、磷元素,在农业上可以作复合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磷酸二氢钾由磷酸二氢钾分子构成,一个磷酸二氢钾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1+2+1+4=8,故错误,符合题意;D. 磷酸二氢钾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4)=1∶3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A. 配制该溶液所需磷酸二氢钾固体质量=100g×12%=12.0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用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磷酸二氢钾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需要水的质量=100g-12.0g=88g,将称量好的磷酸二氢钾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加入88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干燥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A. 将磷酸二氢钾研碎,增大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可加快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故错误;B. 20℃时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为22.6g,则20℃时饱和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8.4%,故错误;C. 由溶解度表可知,随着温度升高,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也变大,所以同等操作条件下,夏天比冬天开“花”效果更好,故错误;D. 溶液在纸树上能够快速蒸发,使饱和溶液中过剩的溶质变为晶体析出,所以“纸树开花”过程为蒸发结晶,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A、 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B、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含有两种的化肥是复合肥。C、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2)A、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B、根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进行分析。C、需要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D、根据将配制好的溶液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分析。(3)A、 研碎固体药品,可加快溶解速率。B、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根据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分析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D、根据溶液在纸树上会快速蒸发,进行分析。(1)A. 磷酸二氢钾由钾、磷、氢、氧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磷酸二氢钾含有钾、磷元素,在农业上可以作复合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磷酸二氢钾由磷酸二氢钾分子构成,一个磷酸二氢钾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1+2+1+4=8,故错误,符合题意;D. 磷酸二氢钾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4)=1∶3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A. 配制该溶液所需磷酸二氢钾固体质量=100g×12%=12.0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用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磷酸二氢钾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需要水的质量=100g-12.0g=88g,将称量好的磷酸二氢钾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加入88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干燥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A. 将磷酸二氢钾研碎,增大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可加快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故错误;B. 20℃时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为22.6g,则20℃时饱和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8.4%,故错误;C. 由溶解度表可知,随着温度升高,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也变大,所以同等操作条件下,夏天比冬天开“花”效果更好,故错误;D. 溶液在纸树上能够快速蒸发,使饱和溶液中过剩的溶质变为晶体析出,所以“纸树开花”过程为蒸发结晶,故正确。故答案为:D。10.【答案】C【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 竹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净化室内空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树枝燃烧会放热,在野外点燃树枝生火可以取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炉具清洁剂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NaOH能与油脂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可用炉具清洁剂清洁厨房餐具,故错误,符合题意;D. 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显酸性,可与铁锈发生反应,故可用白醋去除衣物铁锈渍,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物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B、根据物质燃烧会放热,进行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D、根据醋酸显酸性,醋酸的性质分析。11.【答案】B【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结合微观示意图,反应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再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A.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错误;B. 该反应为:2CO+2NON2+2CO2,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反应前分子数为4,反应后分子数为3,分子总数减少,故正确;C. 反应前碳元素、氮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错误;D. 生成物氮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28:(2×44)=7:22,故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B、根据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分子的个数的变化情况。C、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方程式,在此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乘积之比。12.【答案】A【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除杂、净化【解析】【解答】A. 羊毛等动物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棉线等植物纤维灼烧有烧纸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可以灼烧闻气味区分,故正确,符合题意;B. 碳和氧气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除去氧气但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不符合题意;C. 二氧化碳、氮气都能使木条熄灭,该方法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故错误,不符合题意;D. 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滤后无法得到氧化钙,故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B、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氮气、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分析。D、根据氧化钙、碳酸钙的性质分析。13.【答案】B【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 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铁钉能生锈;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能探究铁的锈蚀是否需要氧气,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 图中实验,大烧杯中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可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左边试管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右边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对比说明燃烧条件之一为与氧气接触,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故符合题意;C. 图中实验,左边试管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右边试管加入二氧化锰,且两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也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 图中实验,除了水的温度不同外,第一个烧杯还使用了玻璃棒进行搅拌,第二个烧杯没有搅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实验,再结合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B、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实验,进行分析。C、D、根据控制变量法,变量是唯一的,进行分析。14.【答案】8;增强;低;;锡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化学性质稳定【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碳原子的质子数固定为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那么该碳原子的中子数=14-6=8。(2)“百炼成钢”得到具有良好韧性的钢,说明“百炼成钢”的过程中,金属材料的韧性增强。(3)①合金的熔点小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的熔点,故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②锡砂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锡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③锡器很少用其盛放酸性物质,可能原因是锡能与酸性物质反应。(4)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分析】(1)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根据“百炼成钢”得到具有良好韧性的钢,进行分析。(3)①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②锡砂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锡和一氧化碳。③根据“锡器很少用其盛放酸性物质”,进行分析。(4)根据氮气的性质、用途分析。15.【答案】(1)LiOH去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3)相同温度下,在0~2.0kPa范围内,CO2分压越大CO2吸附量越大;>(4)B【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结合资料,目前航天器中的去除技术目前主要包括LiOH去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由图1可知,相同温度下,在0~2.0kPa范围内,CO2分压越大CO2吸附量越大;由图2可知,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的CO2吸附量>沸石B的CO2吸附量。(4)A、由文章内容可知,由于LiOH不可再生,则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故错误;B、由文章内容可知,固态胺能吸附CO2和水蒸气,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故正确;C、由文章内容可知,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故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根据给出的资料,找出目前航天器中的的方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3)根据图1,图2中曲线变化,进行分析。(4)根据文章内容,找出各个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1)目前航天器中的去除技术目前主要包括LiOH去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由图1可知,相同温度下,在0~2.0kPa范围内,CO2分压越大CO2吸附量越大;由图2可知,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的CO2吸附量>沸石B的CO2吸附量;(4)A、由文章内容可知,由于LiOH不可再生,则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文章内容可知,固态胺能吸附CO2和水蒸气,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文章内容可知,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6.【答案】氧气;酒精灯;eg;abc;氧气浓度;多孔玻璃泡气泡流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优秀【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呼吸,故填:氧气。(1)ⅰ.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需要加热,还缺少酒精灯,补全仪器后,小华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选择的仪器是固体加热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选择排水法,a、b、c、d、e、g、k。ⅱ.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火星四射,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2)ⅰ.二氧化碳补给器采用溶液和稀硫酸反应,通过观察多孔玻璃泡气泡流速确定气体的流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ⅱ.小华测得鱼缸内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pH会下降,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ⅲ.小华设计的二氧化碳补给器反应安全,可以控制添加药品速度,控制反应速度,故评级是优秀。【分析】根据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选择仪器,进行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进行分析。(2)ⅰ.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ⅱ.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ⅲ.根据设计评价量表,进行分析。17.【答案】(1)太阳光(2)饱和(3)Na2CO3和Na2SO4;有气泡产生;;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4)ad【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卤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2)结晶池中有未溶解的氯化钠,说明剩余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3)作出猜想:根据还可能有、中的一种或两种,结合已给猜想,猜想3为Na2CO3和Na2SO4。实验探究: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分析评价: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那么实验2结论不够严谨。补充实验:盐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但硫酸钡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3成立。(4)a、卤水液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可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提高了光伏发电量,故符合题意;b、光伏板会遮挡阳光,从而减少盐池吸收的太阳辐射,不利于产盐,故不符合题意;c、“盐光互补”保留了盐地,没有改变土地类型,故不符合题意;d、“盐光互补”能产盐又能利用土地进行光伏发电,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分析】(1)由图可知,卤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可额外提高发电效益,光伏组件的热效应能显著提高盐池温度,加快卤水蒸发,实现发电与制盐的共赢。(2)结晶池中有未溶解的氯化钠,故剩余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3)作出猜想:根据还可能有、中的一种或两种,结合已给猜想,猜想3为Na2CO3和Na2SO4。实验探究: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加入硫酸后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分析评价: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实验2结论不够严谨。补充实验:盐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硫酸钡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3成立。(4)a、根据卤水液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可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进行分析。b、根据光伏板会遮挡阳光,进行分析。c、根据依然盐地,没有改变土地类型,进行分析。d、根据“盐光互补”能产盐又能利用土地进行光伏发电,进行分析。(1)由图可知,卤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可额外提高发电效益,光伏组件的热效应能显著提高盐池温度,加快卤水蒸发,实现发电与制盐的共赢;(2)结晶池中有未溶解的氯化钠,故剩余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3)作出猜想:根据还可能有、中的一种或两种,结合已给猜想,猜想3为Na2CO3和Na2SO4;实验探究: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加入硫酸后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分析评价: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实验2结论不够严谨;补充实验:盐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硫酸钡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3成立;(4)a、卤水液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可反射光线至组件背面,提高了光伏发电量,a符合题意;b、光伏板会遮挡阳光,从而减少盐池吸收的太阳辐射,不利于产盐,b不符合题意;c、“盐光互补”保留了盐地,没有改变土地类型,c不符合题意;d、“盐光互补”能产盐又能利用土地进行光伏发电,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d符合题意。故选ad。18.【答案】(1)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充分(2)置换反应;保护气,防止铁高温氧化(3)物理(4)煤矸石比例过高时,过量碳和杂质导致铁颗粒被包裹反应不彻底(5)Al2O3+6HCl=2AlCl3+3H2O;过滤(6)废渣利用资源高效回收【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赤泥和煤矸石焙烧前进行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进而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充分。(2)C与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和二氧化碳,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的目的是保护气,防止铁高温氧化。(3)“磁选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4)若煤矸石比例过高(如质量比2∶8),铁品位小幅下降,但铁精矿产率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煤矸石比例过高时,过量碳和杂质导致铁颗粒被包裹反应不彻底。(5)加入稀盐酸后,Al2O3转化为含铝化合物的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操作1”固液分离,名称为过滤。(6)该工艺的优点有废渣利用资源高效回收。【分析】(1)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会加快反应速度,进行分析。(2)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分析保护气,防止铁高温氧化。(3)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根据图像,煤矸石比例过高时,过量碳和杂质导致铁颗粒被包裹,进行分析。(5)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6)根据该工艺 ,说明废渣可以高效回收利用分析。(1)赤泥和煤矸石焙烧前进行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进而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充分,故填:<>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充分。(2)C还原生成Fe的反应,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通的目的是保护气,防止铁高温氧化,故填:置换反应;保护气,防止铁高温氧化。(3)“磁选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4)若煤矸石比例过高(如质量比2∶8),铁品位小幅下降,但铁精矿产率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煤矸石比例过高时,过量碳和杂质导致铁颗粒被包裹反应不彻底,故填:煤矸石比例过高时,过量碳和杂质导致铁颗粒被包裹反应不彻底。(5)加入稀硫酸后,Al2O3转化为含铝化合物的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操作1”固液分离,名称为过滤,故填:Al2O3+6HCl=2AlCl3+3H2O;过滤。(6)该工艺的优点有废渣利用资源高效回收,故填:废渣利用资源高效回收。19.【答案】(1)固体酒精(2)易于识别;混合物;便于携带;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二氧化碳质量=(3)0.8【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1)固体酒精,易点燃,燃烧时间长,适合作为户外燃料较好。(2)ⅰ.加色素的目的是易于和其他物质识别,方便观察实验现象。ⅱ.固体酒精属于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ⅲ.使用固体酒精代替液体酒精的优点便于携带。ⅳ.见答案。(3)设:酒精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水的质量=,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设酒精完全燃烧需要氧气质量为y,还需要氧气质量=。【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分析。(2)ⅰ. 根据加色素,方便观察现象分析。ⅱ.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ⅲ. 根据固体酒精便于携带分析。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进行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进行计算。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酒精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1)固体酒精,易点燃,燃烧时间长,较好,故填:固体酒精。(2)ⅰ.加色素的目的是易于和其他物质识别,故填:易于识别。ⅱ.固体酒精属于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ⅲ.使用固体酒精代替液体酒精的优点便于携带,故填:便于携带。ⅳ.见答案。(3)设:酒精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生成水的质量=,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设酒精完全燃烧需要氧气质量为y,还需要氧气质量:,故填:0.8。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