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百校联考试卷1.(2025五下·望城期末)文文小组通过综合性学习,对汉字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阅读他们整理的相关资 料,完成小题。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了甲骨文每周识字活动,猜一猜:图中是( )字。A.鳐 B.渔 C.鱼 D.2.(2025五下·望城期末) 欣赏书法作品,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幅作品字形丰厚饱满,大气磅礴,是颜真卿的作品。B.第二幅作品笔势豪放,只有线条的表现力,书写技巧最简单。C.第三幅作品字形略长而整齐,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3.(2025五下·望城期末)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篝火(gōu)无垠(yíng)挠痒(ráo)镌刻(juàn)B.秉性(bǐn)旖旎(nǐ)猕猴(mí)踉跄(niàng)C.玷污(diàn)燕园(yān)迸发(bèng)忌讳(huì)D.倭瓜(wěi)澄澈(chéng)血泊(bó)石窍(qiào)(2025五下·望城期末)小潍和小坊来到了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阅读对话,完成小题。国家典籍博物馆是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公共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现开设有九个展厅。藏品时间跨度3000多年。从遥远的“先秦两汉”起,他们挥动①ch ú tou在②sh én shèng不容③ q īn fàn的土地上④zh òu yè gēng yún,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国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泛黄的古籍上记录着不朽的《诗经》,让后人⑤l è xiǎng远古的文明。“孔府珍藏文献展”中,既有孔子后人的书画作品,也有孔府不同时期的祭祀器物等。这让我⑥qíng bú zì jīn 想起《论语》中的“____,____”。此句中所描绘的君子形象,让人⑦sù rán qǐ jìng。古典四大名著《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时期的版本在此不仅有展示,还有其经典故事画作及人物画像的展示,其亲民之举,足以显示国家大馆的担当和用心良苦。4.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5.根据语境将论语中的句子填写到横线上。6.根据语境请在横线上补充古典名著。7.(2025五下·望城期末)常言道,“事不过三”,“三”字哲学在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也有所体现,其中与“三”有 关的故事情节有“ ”“ ”。8.(2025五下·望城期末)请根据情境,在横线上补充对话内容。小潍说:“古典名著读起来有些费劲,阅读时好苦恼!” 小坊说:“遇到这样的困难,我解决的办法是① 。” “名著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你喜欢谁呀?”小潍问。 小坊接着说:“《西游记》中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其中我对② 这一情节中的③ (人物)印象特别深,因为④ 9.(2025五下·望城期末)展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诗词华章,小潍和小坊决定制作一组诗人展板丰富知 识。请你补充完善前四个展板,并补充一位与前四个展板同朝代的诗人及其诗句和 表达的情感,完成展板五。一 二 三 四 五 诗人: ⑤ 诗句: ⑥ 表达了: ⑦ 《鸟鸣涧》一诗中 “① , ” 通过鸟儿鸣叫表现 山林的寂静。 李白一生广交朋 友,一首《② 》 写出了诗人对朋 友的不舍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中“③ , ” 一句 描绘了杜甫喜极 而泣的样子。 我们常用《游子 吟》中的诗句 “④ , 向妈妈表达感恩 之情。10.(2025五下·望城期末)以下关于文人雅士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清照在豆蔻年华写下了一首《如梦令》,名动京城。B.曹植在30岁而立之年,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C.骆宾王年逾期颐,写下了《咏鹅》,并因此诗被誉为“神童”。D.白居易花甲之年写下《耳顺吟寄敦诗梦得》,被称为白居易的六十岁歌。11.(2025五下·望城期末)诗人贺知章86岁写下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经典诗篇,请你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写 一写贺知章回到家乡时的情景。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2025五下·望城期末)展馆中展示了《史记》,请你帮助小潍完成下列题目。其后①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子为师。田忌欲引兵之②赵,孙子曰:“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③,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田忌从 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选文有改动)注释:①后:后来。②之:到。③大梁:魏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市。12.读一读,以下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A.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B.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C.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D.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13.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 其后魏伐赵 ②据其街路 14.田忌和孙膑的作战方法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作答)15.小潍用漫画说明了孙膑的办法,请你将他要表达的意思写下来。16.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还有 、 。(2025五下·望城期末)小勤学完第七单元后,就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秦始皇 陵兵马俑,快跟他一起去看看吧。【资料一】当我的脚步从俑坑边沿轻轻走过,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滚滚的车轮,势不可当,迎面 冲来……浩大!雄浑!壮美!强悍!走近兵马俑,这四个词语立即映入了我的脑海,并打上 了深深的烙印。这真是气势恢宏、势不可当的军队啊。眼前的一幕,不由得不让人瞠目 咂舌,为之惊叹,为之震撼!让人目为之眩,神为之摇,思想感情的潮水为之汹涌澎 湃……走在安静又长长的兵马坑里,密密麻麻、挨挨挤挤,站满了兵马俑。它们惟妙惟肖,真人真马般大小。每一个都是英武逼人却又个性鲜明,特别是他们的眼睛灼灼有神,直 摄心魄。健壮匀称的高大身躯,饱满光洁的额头,棱角厚实的双唇,干练利落的姿态,以 及战袍上的每一条褶皱,眉宇间的每一种表情,都是那样鲜活动人,毫无雷同之感,你甚 至能感觉到他们的呼吸声。他们哪里是冷冰冰的雕塑,分明是一群有血有肉要出征鏖 战的士兵。(选文有删改)【资料二】一、 二、三号坑的名称是按照发现时间的先后顺序命名。1979年10月 1日以兵马 俑一号坑遗址为基础建成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公众开放。1989年9 月27 日三号 坑对外开放,1994年10月14日二号坑遗址对外展出。3座俑坑中近8000件陶俑、陶马 象征着当年保卫秦始皇帝陵园的卫戍部队。一号坑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 230米,南北宽 62米,总面积为 14260平方米,在 3座俑坑中规模最大,比两个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一些。一号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 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三号坑为指挥部将领们在这里谋划作战方案。俑坑面积 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分为南区、北区、中区3个单元。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与秦俑一号坑相比,二号坑的特点是兵种多、组成复杂。二 号坑的平面呈曲尺形,依据不同兵种设计了4个独立方阵:战车方阵、骑兵阵、弩兵阵和 车、步、骑混合方阵。总的来说,二号坑的军阵是一个集当时各兵种联合编组的集团军。这批陶俑的出土让世界震惊,震惊于俑群的恢宏气势以及他们背后所包含的方方 面面的信息,尤其在军事方面。军队在作战或驻守中的队列形式,被称作军阵。秦兵马 俑的排列方式就是秦军的军阵。一号坑军阵有前锋、有后卫,可战、可守,与兵法的布阵 原则相吻合,可以说是一部立体的秦代兵书。考古工作者仅仅在一号坑前面已发掘区 域,就清理出青铜兵器4万余件,其中3万多件是青铜箭镞。它们都是当年的实战兵 器,可分为长兵器、短兵器和远射程兵器。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7.【资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对兵马俑进行了 描写,其表达效果是 18.阅读【资料二】,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兵马俑背后包含着秦代军事、艺术、医学等方面的信息。B.一、二、三号坑对外展出的时间叙述具体。C.一号坑军阵是各兵种联合编组的军阵。19.阅读【资料二】,对照平面图,正确填写A、B、C三处位置的名称。A. B. C. ① 一号坑 ② 二号坑 ③ 三号坑20.结合两则材料,说说【资料一】中画横线的部分作者震惊的原因是什么。(2025五下·望城期末)小军被先烈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鼓舞,他梦想当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这次,他来到红军长征博物馆,听长征的故事,立爱国之志。一顶军帽① 红军长征路过村子时,村里的老人告诉阿柴,红军是给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于是,他整天跟在战士们身后,看着红军带领乡亲们打土豪、分粮食,与乡亲们一起推磨、 割草……他看到红军战士头上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军帽,越看心里越痒痒。一天,阿柴找 到指导员,说:“报告指导员,我要参加红军!”看他一脸倔强的神情,指导员同意了。② 部队走得急,军装来不及发。阿柴对指导员说:“那军帽呢?头上没有军帽,算什 么红军呀!”指导员摸着他的头,说:“别急,以后一定发给你!”阿柴只能一边行军,一边 惦记着那顶神气的军帽。③ 就这样,他跟着部队进了雪山。巍峨壮丽的雪山寒气逼人,泛出刺眼的白光。宣 传队的战士们在队伍中穿梭着,每当走过阿柴身边,他们总是会说:“坚持就是胜利!”听 了宣传队战士的话,阿柴觉得翻过雪山并不困难。④ 进入雪山后没多久,阿柴的鞋子就破得没法穿了。他的双脚很快就被冰雪冻得 麻木了,双腿也慢慢被冻僵。它们开始不听他的指挥,每一步都像灌了铅一样。“扑通” 一声,阿柴倒在了地上。他想要站起来,但是怎么努力都没有用。⑤ 指导员从后面赶过来,大口地喘着粗气,脸冻得发青,看不出一丝血色。他急切 地把阿柴无法动弹的双腿捂在怀里。阿柴摇摇头,目光暗淡地说:“指导员,这路太难走 了,我实在走不动了。”指导员没说话,在干粮袋里摸索了一阵,掏出一小块煮熟的牛皮,用冻得发抖的手哆嗦着递给阿柴。阿柴没有去接,他知道这是指导员舍不得吃节省下 来的口粮。更何况指导员在战斗中受过伤,现在还没恢复呢!指导员硬把牛皮塞到阿 柴手里,说:“快吃,一切行动听指挥。”阿柴颤抖着接过了牛皮。牛皮下肚,阿柴感到身 体暖和了一些。指导员把阿柴扶起来说:“站起来!你可以的。”阿柴慢慢地站了起来,但这时,他发现指导员的脚像是被冻在地上一样,迈不开半步。阿柴拼命帮指导员搓着 双脚,又搬着指导员的脚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指导员终于缓过劲来,又能勉强迈开步 子了。⑥ 指导员拍拍阿柴的肩膀说:“我要跟你打个赌。我们来比一比谁先翻过雪山,你 肯定比不过我。”阿柴说:“那可不一定,我行军速度可快了!”“要是你比我先翻过雪山,我的军帽送给你!”指导员认真地说。阿柴的眼睛亮了,二话不说,拉起木棍,迈开大步 在齐膝深的大雪中走了起来。虽然又冷又饿,可一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军帽,他就觉得 浑身充满了力量!⑦ 指导员看着阿柴,心里想,年轻人是希望,是未来,他们一定要到达胜利的终点。 指导员叫住了阿柴,不紧不慢地说:“阿柴,我看你还不一定能赢得我这顶军帽呢。”阿柴 不服气地说:“指导员,我一定比你快!”对军帽的渴望让阿柴全神贯注,尽管走得吃力,但是迈出的每一步都强而有力。⑧ 指导员渐渐落在后面,他停下了步子,再次叫住阿柴。他庄重地把自己的军帽摘 下来,戴到阿柴头上,又正了正,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说:“阿柴,你赢了。”阿柴拒绝道: “我可不需要你让我,我要靠自己的真本事来赢。”“哈哈,你已经赢啦!比赛到此结束,你看你比我往前多走了一大段呢。”指导员又拍拍阿柴的肩膀,微笑着说,“快走吧,不要 误了下山的时间。”⑨ 阿柴虽然觉得指导员说的话有点怪怪的,但是掩不住戴上军帽的满心欢喜。他 乐呵呵地摸了摸军帽说:“那,那我就戴着吧。”阿柴感觉自己戴上军帽,是一名真正的红 军战士了。⑩ 过了一会儿,阿柴意识到指导员没有跟上来,他回头看去,发现指导员一动不动 地坐在雪地里。他赶紧跑过去,喊着:“指导员!指导员!”谁知,指导员就这么突然倒了 下去,脸上还留着刚才的笑容。阿柴一下子跪倒在指导员身边,大颗大颗的泪珠滴落在 指导员那冰冷的脸上。 苍茫雪山,堆琼积玉,雄伟壮丽,刺眼的白光越发犀利。阿柴的眼神却越发坚定,特别是阿柴军帽上那颗红色五角星,在弥漫的风雪中显得尤为耀眼……(选文有删改)阅读文章并完成下列题目。2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思维导图。22.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是① 、② 描写,从这处描写中,我能体会到指导员当时在想③ ,从中我能看出他是一个④ 的人。2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都描写了雪山,对其作用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处描写表现出雪山的巍峨壮丽与辽阔。B.第二处描写表现出雪山上堆琼积玉的美丽。C.两处描写表现出雪山的美景掩盖了危险。D.两处描写表现雪山上的阳光格外的刺眼。24.苍茫的雪山是如此的寒气逼人,请你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一写雪山的冷。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 黑暗的地方飞出来。25.文章为什么以“一顶军帽”为题?请你谈谈对它的理解。26.(2025五下·望城期末)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让你敬佩的人,让你喜欢的人……请选择一个人写下来,选取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运 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内容具体,能表达真情实感。要求: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和 姓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字形辨析【解析】【分析】结合汉字字形,甲骨文 “渔” 字,像以网捕鱼之形,图中上部似捕鱼工具,结合下部等形态,符合 “渔” 字甲骨文特征 ,所以选 B。故答案为:B【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字形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汉字知识,结合汉字甲骨文字形的特点进行正确作答。2.【答案】A【知识点】书法作品【解析】【分析】结合汉字书法作品相关知识,A项中是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字形丰厚饱满,大气磅礴,这项表述正确;B项是汉字草书作品,笔势豪放,线条具有表现力,对书写技巧有很高的要求,这项表述错误;C项中字形大小不一,这项表述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书法作品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3.【答案】C【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词语,结合汉字的读音;A项“无垠(yíng)” 应为 “无垠(yín)” ,“挠痒(ráo)” 应为 “挠痒(náo)” ,“镌刻(juàn)” 应为 “镌刻(juān)” ;B项“秉性(bǐn)” 应为 “秉性(bǐng)” ,“踉跄(niàng)” 应该读liàng ;D项“倭瓜(wěi)” 应为 “倭瓜(wō)” ,“血泊(bó)” 应为 “血泊(pō)” ;C项读音全部正确,所以选 C 。故答案为:C【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答案】4.锄头;神圣;侵犯;昼夜耕耘;乐享;情不自禁;肃然起敬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6.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知识点】格言、名言;看拼音写汉字【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4.结合句子表述,“锄头”的“锄”是金字旁,右边是“助”;“神圣”的“神”是示部旁,右边是“申”;“昼夜耕耘”的“耕耘”都是耒字旁,左右结构;“乐享”的“享”下面是“子”;“情不自禁”的“禁”下面是“示”;“肃然起敬”的“肃”中间的竖一笔完成;故答案为:锄头;神圣;侵犯;昼夜耕耘;乐享;情不自禁;肃然起敬5.结合题目中对“君子”的表述,可以用《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进行表述,意思是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充满忧愁。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故答案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6.结合相关知识,四大名著指的是《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四部名著。故答案为: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7.【答案】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解析】【分析】结合四大名著中的经典故事,结合与“三”有关的故事情节,进行表述作答。故答案为: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气周瑜【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四大名著中与“三”有关的故事情节,进行正确作答。8.【答案】查字典、猜读、跳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借助辅助教材来查询、借助影视资料等。;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故事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坚强,具有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知识点】对话交流【解析】【分析】结合名著阅读方法的相关知识,根据情境补充的对话内容,从阅读方法、名著情节人物等角度展开,让对话自然且贴合对古典名著的探讨。结合《西游记》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结合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查字典、猜读、跳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借助辅助教材来查询、借助影视资料等。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故事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坚强,具有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点评】24.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9.【答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人对边关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知识点】古诗词运用;文章主旨理解【解析】【分析】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运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王维《鸟鸣涧》,描绘春夜山间的幽静之美,以月出、鸟鸣衬托山谷的空灵,体现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别友人,借 “烟花三月” 的江南春景,暗含对友人行程的祝福与不舍之情。“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闻平定安史之乱的捷报,诗人喜极而泣,表达对国家收复失地的激动与对和平的期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 “寸草” 比喻子女,“三春晖” 喻母爱,抒发对母亲恩情难以报答的感恩之情;结合对唐代诗人的认知和理解,写出对其诗句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人对边关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10.【答案】C【知识点】词汇运用【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A项句子中“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李清照为女性,且年少时才华初显,符合语境。B项中“而立之年”指三十岁,曹植 30 岁时创作《洛神赋》,年龄表述准确。C项中“年逾期颐”指年龄超过 100 岁,但骆宾王写《咏鹅》时年仅 7 岁,被称为 “神童”。“期颐” 与实际年龄严重不符。 这项中词语运用错误。D项中“花甲之年” 指六十岁,白居易 60 岁时作此诗,符合年龄表述。故答案为:C【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词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表示年龄的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11.【答案】贺知章回到家乡,就像漂泊在外的鸟儿终于归巢。【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解析】【分析】结合对古诗的理解,《回乡偶书》主要描写了贺知章少年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但是已经物是人非,孩子们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外来的客人,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结合句子的表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贺知章回乡的景象,进行作答。故答案为:贺知章回到家乡,就像漂泊在外的鸟儿终于归巢。【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贺知章回乡的景象,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答案】12.C13.讨伐;占据14.田忌欲引兵之赵;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15.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 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16.田忌赛马;草船借箭【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2.“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意思是魏国的军队果然丢下赵国的都城邯郸,撤兵回国,和齐军在桂陵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阅读各项,进行分析:A 选项:“魏果 / 去 / 邯郸” 错误,“魏果” 应拆分为 “魏(主语)+ 果(副词)”,而非连缀。B 选项:“大 / 破梁军” 错误,“大破” 是复合动词,拆分后语义割裂(“大” 为副词,修饰 “破”)。D 选项:“大 / 破梁军” 同 B 选项错误,正确应为 “大破 / 梁军”。故答案为:C13.“其后魏伐赵” 这句意思是魏国 “伐赵” 指军事进攻赵国,“伐”:动词,意为 攻打、讨伐。 “据其街路”意思是指占据关键的交通要道,句子 中 “据” 是动词,意为 占据、控制。故答案为:讨伐;占据14.结合短文内容,针对“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的情况,田忌的方法是欲引兵之②赵;孙膑的方法是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故答案为:田忌欲引兵之赵;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15.结合短文内容,结合图中表述,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 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这就是“围魏救赵”的计策。故答案为: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 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16.结合历史上的谋略故事,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田忌赛马》等,进行作答。故答案为:田忌赛马;草船借箭【答案】17.肖像;突出兵马俑生动、逼真。18.B19.①;③;②20.被兵马俑之“大”“多”所震惊。“大”,首先是场面大,占地面积大;其次是个体高大。“多”, 是指发掘可出土陶俑、陶马数量多。【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7.“每一个都是英武逼人却又个性鲜明,特别是他们的眼睛灼灼有神,直 摄心魄。健壮匀称的高大身躯,饱满光洁的额头,棱角厚实的双唇,干练利落的姿态,以 及战袍上的每一条褶皱,眉宇间的每一种表情,都是那样鲜活动人,毫无雷同之感,你甚 至能感觉到他们的呼吸声。”这句是对兵马俑的外貌描写,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兵马俑生动、逼真的特点;故答案为:肖像;突出兵马俑生动、逼真。18.结合材料内容,兵马俑背后包含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A项表述错误;资料二中详细介绍了一、二、三号坑对外展示的时间,B项表述正确;一号坑军阵有前锋、有后卫,可战、可守,与兵法的布阵 原则相吻合,可以说是一部立体的秦代兵书,C项表述正确;故答案为:B19.结合“一号坑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 230米,南北宽 62米,总面积为 14260平方米,在 3座俑坑中规模最大,比两个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一些。一号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 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的表述,A是①号坑;B项为③号坑;C项为②号坑;故答案为:①③②20.结合材料内容,材料一描写兵马俑惟妙惟肖,真人真马般大小,英武逼人却又个性鲜明;材料二写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军事史学研究价值;因此作者觉得眼前的一幕,不由得不让人瞠目 咂舌,为之惊叹,为之震撼!结合文中描写,进行理解作答。故答案为:被兵马俑之“大”“多”所震惊。“大”,首先是场面大,占地面积大;其次是个体高大。“多”, 是指发掘可出土陶俑、陶马数量多。【答案】21.阿柴想参军;打赌激前进;阿柴“赢”军帽;泄气,重拾信心;满心欢喜;难 过、坚定22.语言;动作;用善意的谎言把军帽送给阿柴;激励他前进;关爱战士、无私奉献23.C24.雪山寒气逼人,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冷得空气似乎都凝固了,连飞鸟都不敢在空中 翱翔。25.本文主要讲了在翻越雪山的过程中,指导员用“一顶军帽”不断地激励阿柴,使阿柴最终能 够鼓起勇气,继续前行的故事。文中多次出现“一顶军帽”作为串联阿柴成长经历的线索,具有 深刻的意义。它不仅仅代表了一件物品,更是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传承和一种期 望。这种期望不仅仅是对于阿柴个人的,更是对于整个战士群体的,革命前辈希望年轻战士们 能够继承和发扬军人的荣誉与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而努力奋斗。【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21.结和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阿柴想要参军,阿柴跟着部队走进雪山,阿柴走不动,指导员打赌激励阿柴前进,阿柴重拾信心;阿柴赢得军帽,满心欢喜;指导员牺牲了,阿柴感到难过,更加坚定革命信念;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阿柴想参军;打赌激前进;阿柴“赢”军帽;泄气,重拾信心;满心欢喜;难 过、坚定22.他庄重地把自己的军帽摘 下来,戴到阿柴头上,又正了正,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说:“阿柴,你赢了。”这句是对指导员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可以想象到指导员把军帽故意输给阿柴,激励阿柴继续勇敢前进;表现了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和爱护。故答案为:语言;动作;用善意的谎言把军帽送给阿柴,激励他前进;关爱战士、无私奉献23.结合文中描写,文中两次写到雪山,运用了环境描写,从美景的描写中投射出雪山的危险,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意志。阅读各项,应该选择C项。故答案为:C24."巍峨壮丽的雪山寒气逼人,泛出刺眼的白光。"这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雪山,结合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展开想象描写雪山的冷,进行表述作答。故答案为:山寒气逼人,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冷得空气似乎都凝固了,连飞鸟都不敢在空中 翱翔。25.结合短文内容,“一顶军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讲述了指导员用“军帽”激励阿柴战胜雪山,奋勇前进;“军帽”更代表了革命战士勇往无前、不怕困难的精神。故答案为:本文主要讲了在翻越雪山的过程中,指导员用“一顶军帽”不断地激励阿柴,使阿柴最终能 够鼓起勇气,继续前行的故事。文中多次出现“一顶军帽”作为串联阿柴成长经历的线索,具有 深刻的意义。它不仅仅代表了一件物品,更是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传承和一种期 望。这种期望不仅仅是对于阿柴个人的,更是对于整个战士群体的,革命前辈希望年轻战士们 能够继承和发扬军人的荣誉与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而努力奋斗。26.【答案】爆米花爷爷 巷口的爆米花爷爷总穿着靛蓝色围裙,围裙上烫着细密的油星,像撒在夜空的碎钻。他蹲在锈迹斑斑的爆米花机前,布满老茧的手正转动着黑铁锅,那动作像极了老钟表匠调试零件。 记得第一次见他时,我被那惊雷般的爆米花香吓退三步。爷爷却哈哈笑起来,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丫头别怕,这是谷子在唱歌呢。" 他掀开沉重的锅盖,白雾腾地升起,混着焦糖香扑在我脸上。他抓了把热乎的爆米花塞进我手心,玉米粒在阳光下闪着金黄的光,咬下去时酥脆声在齿间炸开,甜味里竟藏着淡淡的焦香。 后来我常蹲在他的煤炉旁看他工作。他总在黎明前支起摊子,先把煤块码成金字塔形,用废报纸引火时,火光会映亮他眼角深如沟壑的皱纹。最神奇的是摇锅的动作,左手握着手柄匀速旋转,右手时不时往炉子里添煤,蓝紫色的火苗舔着锅底,把他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像幅会动的皮影戏。有次我问他:"爷爷,摇这么久不累吗?" 他停下动作,用袖子擦汗,胳膊上暴起的青筋像盘曲的老树根:"不累,你看这锅转起来,时间就过得快咯。" 去年冬天突降大雪,我以为爷爷不会出摊了,却远远看见雪地里那顶熟悉的毡帽。他正给一个冻得缩脖子的环卫工递热乎的爆米花,白色的蒸汽从纸袋里冒出来,在两人之间织成朦胧的纱。"这天儿吃点热乎的,身子骨才暖和。" 爷爷的声音在风雪里有些发颤,却像炉火般熨帖。环卫工接过袋子时,我看见他通红的眼眶里闪着光。 现在每次路过巷口,我都会买包爆米花。看爷爷摇锅时,忽然懂了他说的 "时间过得快"—— 原来当一个人把心铺在热爱的事情上,时光就会化作香甜的颗粒,藏在每道皱纹里,留在每个被温暖过的清晨。【知识点】写人类作文【解析】【分析】结合题目要求,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人,要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对人物的认知和理解,进行作答。【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爆米花爷爷”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爆米花的老爷爷善良慈祥、勤劳的美好品质,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1 / 1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百校联考试卷1.(2025五下·望城期末)文文小组通过综合性学习,对汉字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阅读他们整理的相关资 料,完成小题。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了甲骨文每周识字活动,猜一猜:图中是( )字。A.鳐 B.渔 C.鱼 D.【答案】B【知识点】字形辨析【解析】【分析】结合汉字字形,甲骨文 “渔” 字,像以网捕鱼之形,图中上部似捕鱼工具,结合下部等形态,符合 “渔” 字甲骨文特征 ,所以选 B。故答案为:B【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字形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汉字知识,结合汉字甲骨文字形的特点进行正确作答。2.(2025五下·望城期末) 欣赏书法作品,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幅作品字形丰厚饱满,大气磅礴,是颜真卿的作品。B.第二幅作品笔势豪放,只有线条的表现力,书写技巧最简单。C.第三幅作品字形略长而整齐,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答案】A【知识点】书法作品【解析】【分析】结合汉字书法作品相关知识,A项中是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字形丰厚饱满,大气磅礴,这项表述正确;B项是汉字草书作品,笔势豪放,线条具有表现力,对书写技巧有很高的要求,这项表述错误;C项中字形大小不一,这项表述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书法作品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3.(2025五下·望城期末)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篝火(gōu)无垠(yíng)挠痒(ráo)镌刻(juàn)B.秉性(bǐn)旖旎(nǐ)猕猴(mí)踉跄(niàng)C.玷污(diàn)燕园(yān)迸发(bèng)忌讳(huì)D.倭瓜(wěi)澄澈(chéng)血泊(bó)石窍(qiào)【答案】C【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词语,结合汉字的读音;A项“无垠(yíng)” 应为 “无垠(yín)” ,“挠痒(ráo)” 应为 “挠痒(náo)” ,“镌刻(juàn)” 应为 “镌刻(juān)” ;B项“秉性(bǐn)” 应为 “秉性(bǐng)” ,“踉跄(niàng)” 应该读liàng ;D项“倭瓜(wěi)” 应为 “倭瓜(wō)” ,“血泊(bó)” 应为 “血泊(pō)” ;C项读音全部正确,所以选 C 。故答案为:C【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2025五下·望城期末)小潍和小坊来到了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阅读对话,完成小题。国家典籍博物馆是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公共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现开设有九个展厅。藏品时间跨度3000多年。从遥远的“先秦两汉”起,他们挥动①ch ú tou在②sh én shèng不容③ q īn fàn的土地上④zh òu yè gēng yún,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国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泛黄的古籍上记录着不朽的《诗经》,让后人⑤l è xiǎng远古的文明。“孔府珍藏文献展”中,既有孔子后人的书画作品,也有孔府不同时期的祭祀器物等。这让我⑥qíng bú zì jīn 想起《论语》中的“____,____”。此句中所描绘的君子形象,让人⑦sù rán qǐ jìng。古典四大名著《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时期的版本在此不仅有展示,还有其经典故事画作及人物画像的展示,其亲民之举,足以显示国家大馆的担当和用心良苦。4.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5.根据语境将论语中的句子填写到横线上。6.根据语境请在横线上补充古典名著。【答案】4.锄头;神圣;侵犯;昼夜耕耘;乐享;情不自禁;肃然起敬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6.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知识点】格言、名言;看拼音写汉字【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4.结合句子表述,“锄头”的“锄”是金字旁,右边是“助”;“神圣”的“神”是示部旁,右边是“申”;“昼夜耕耘”的“耕耘”都是耒字旁,左右结构;“乐享”的“享”下面是“子”;“情不自禁”的“禁”下面是“示”;“肃然起敬”的“肃”中间的竖一笔完成;故答案为:锄头;神圣;侵犯;昼夜耕耘;乐享;情不自禁;肃然起敬5.结合题目中对“君子”的表述,可以用《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进行表述,意思是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充满忧愁。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故答案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6.结合相关知识,四大名著指的是《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四部名著。故答案为: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7.(2025五下·望城期末)常言道,“事不过三”,“三”字哲学在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也有所体现,其中与“三”有 关的故事情节有“ ”“ ”。【答案】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解析】【分析】结合四大名著中的经典故事,结合与“三”有关的故事情节,进行表述作答。故答案为: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气周瑜【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四大名著中与“三”有关的故事情节,进行正确作答。8.(2025五下·望城期末)请根据情境,在横线上补充对话内容。小潍说:“古典名著读起来有些费劲,阅读时好苦恼!” 小坊说:“遇到这样的困难,我解决的办法是① 。” “名著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你喜欢谁呀?”小潍问。 小坊接着说:“《西游记》中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其中我对② 这一情节中的③ (人物)印象特别深,因为④ 【答案】查字典、猜读、跳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借助辅助教材来查询、借助影视资料等。;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故事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坚强,具有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知识点】对话交流【解析】【分析】结合名著阅读方法的相关知识,根据情境补充的对话内容,从阅读方法、名著情节人物等角度展开,让对话自然且贴合对古典名著的探讨。结合《西游记》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结合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查字典、猜读、跳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借助辅助教材来查询、借助影视资料等。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故事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坚强,具有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点评】24.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9.(2025五下·望城期末)展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诗词华章,小潍和小坊决定制作一组诗人展板丰富知 识。请你补充完善前四个展板,并补充一位与前四个展板同朝代的诗人及其诗句和 表达的情感,完成展板五。一 二 三 四 五 诗人: ⑤ 诗句: ⑥ 表达了: ⑦ 《鸟鸣涧》一诗中 “① , ” 通过鸟儿鸣叫表现 山林的寂静。 李白一生广交朋 友,一首《② 》 写出了诗人对朋 友的不舍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中“③ , ” 一句 描绘了杜甫喜极 而泣的样子。 我们常用《游子 吟》中的诗句 “④ , 向妈妈表达感恩 之情。【答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人对边关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知识点】古诗词运用;文章主旨理解【解析】【分析】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运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王维《鸟鸣涧》,描绘春夜山间的幽静之美,以月出、鸟鸣衬托山谷的空灵,体现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别友人,借 “烟花三月” 的江南春景,暗含对友人行程的祝福与不舍之情。“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闻平定安史之乱的捷报,诗人喜极而泣,表达对国家收复失地的激动与对和平的期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 “寸草” 比喻子女,“三春晖” 喻母爱,抒发对母亲恩情难以报答的感恩之情;结合对唐代诗人的认知和理解,写出对其诗句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人对边关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10.(2025五下·望城期末)以下关于文人雅士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清照在豆蔻年华写下了一首《如梦令》,名动京城。B.曹植在30岁而立之年,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C.骆宾王年逾期颐,写下了《咏鹅》,并因此诗被誉为“神童”。D.白居易花甲之年写下《耳顺吟寄敦诗梦得》,被称为白居易的六十岁歌。【答案】C【知识点】词汇运用【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A项句子中“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李清照为女性,且年少时才华初显,符合语境。B项中“而立之年”指三十岁,曹植 30 岁时创作《洛神赋》,年龄表述准确。C项中“年逾期颐”指年龄超过 100 岁,但骆宾王写《咏鹅》时年仅 7 岁,被称为 “神童”。“期颐” 与实际年龄严重不符。 这项中词语运用错误。D项中“花甲之年” 指六十岁,白居易 60 岁时作此诗,符合年龄表述。故答案为:C【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词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表示年龄的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11.(2025五下·望城期末)诗人贺知章86岁写下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经典诗篇,请你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写 一写贺知章回到家乡时的情景。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答案】贺知章回到家乡,就像漂泊在外的鸟儿终于归巢。【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解析】【分析】结合对古诗的理解,《回乡偶书》主要描写了贺知章少年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但是已经物是人非,孩子们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外来的客人,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结合句子的表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贺知章回乡的景象,进行作答。故答案为:贺知章回到家乡,就像漂泊在外的鸟儿终于归巢。【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贺知章回乡的景象,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2025五下·望城期末)展馆中展示了《史记》,请你帮助小潍完成下列题目。其后①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子为师。田忌欲引兵之②赵,孙子曰:“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③,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田忌从 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选文有改动)注释:①后:后来。②之:到。③大梁:魏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市。12.读一读,以下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A.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B.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C.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D.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13.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 其后魏伐赵 ②据其街路 14.田忌和孙膑的作战方法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作答)15.小潍用漫画说明了孙膑的办法,请你将他要表达的意思写下来。16.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还有 、 。【答案】12.C13.讨伐;占据14.田忌欲引兵之赵;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15.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 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16.田忌赛马;草船借箭【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2.“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意思是魏国的军队果然丢下赵国的都城邯郸,撤兵回国,和齐军在桂陵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阅读各项,进行分析:A 选项:“魏果 / 去 / 邯郸” 错误,“魏果” 应拆分为 “魏(主语)+ 果(副词)”,而非连缀。B 选项:“大 / 破梁军” 错误,“大破” 是复合动词,拆分后语义割裂(“大” 为副词,修饰 “破”)。D 选项:“大 / 破梁军” 同 B 选项错误,正确应为 “大破 / 梁军”。故答案为:C13.“其后魏伐赵” 这句意思是魏国 “伐赵” 指军事进攻赵国,“伐”:动词,意为 攻打、讨伐。 “据其街路”意思是指占据关键的交通要道,句子 中 “据” 是动词,意为 占据、控制。故答案为:讨伐;占据14.结合短文内容,针对“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的情况,田忌的方法是欲引兵之②赵;孙膑的方法是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故答案为:田忌欲引兵之赵;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15.结合短文内容,结合图中表述,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 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这就是“围魏救赵”的计策。故答案为: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 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16.结合历史上的谋略故事,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田忌赛马》等,进行作答。故答案为:田忌赛马;草船借箭(2025五下·望城期末)小勤学完第七单元后,就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秦始皇 陵兵马俑,快跟他一起去看看吧。【资料一】当我的脚步从俑坑边沿轻轻走过,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滚滚的车轮,势不可当,迎面 冲来……浩大!雄浑!壮美!强悍!走近兵马俑,这四个词语立即映入了我的脑海,并打上 了深深的烙印。这真是气势恢宏、势不可当的军队啊。眼前的一幕,不由得不让人瞠目 咂舌,为之惊叹,为之震撼!让人目为之眩,神为之摇,思想感情的潮水为之汹涌澎 湃……走在安静又长长的兵马坑里,密密麻麻、挨挨挤挤,站满了兵马俑。它们惟妙惟肖,真人真马般大小。每一个都是英武逼人却又个性鲜明,特别是他们的眼睛灼灼有神,直 摄心魄。健壮匀称的高大身躯,饱满光洁的额头,棱角厚实的双唇,干练利落的姿态,以 及战袍上的每一条褶皱,眉宇间的每一种表情,都是那样鲜活动人,毫无雷同之感,你甚 至能感觉到他们的呼吸声。他们哪里是冷冰冰的雕塑,分明是一群有血有肉要出征鏖 战的士兵。(选文有删改)【资料二】一、 二、三号坑的名称是按照发现时间的先后顺序命名。1979年10月 1日以兵马 俑一号坑遗址为基础建成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公众开放。1989年9 月27 日三号 坑对外开放,1994年10月14日二号坑遗址对外展出。3座俑坑中近8000件陶俑、陶马 象征着当年保卫秦始皇帝陵园的卫戍部队。一号坑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 230米,南北宽 62米,总面积为 14260平方米,在 3座俑坑中规模最大,比两个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一些。一号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 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三号坑为指挥部将领们在这里谋划作战方案。俑坑面积 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分为南区、北区、中区3个单元。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与秦俑一号坑相比,二号坑的特点是兵种多、组成复杂。二 号坑的平面呈曲尺形,依据不同兵种设计了4个独立方阵:战车方阵、骑兵阵、弩兵阵和 车、步、骑混合方阵。总的来说,二号坑的军阵是一个集当时各兵种联合编组的集团军。这批陶俑的出土让世界震惊,震惊于俑群的恢宏气势以及他们背后所包含的方方 面面的信息,尤其在军事方面。军队在作战或驻守中的队列形式,被称作军阵。秦兵马 俑的排列方式就是秦军的军阵。一号坑军阵有前锋、有后卫,可战、可守,与兵法的布阵 原则相吻合,可以说是一部立体的秦代兵书。考古工作者仅仅在一号坑前面已发掘区 域,就清理出青铜兵器4万余件,其中3万多件是青铜箭镞。它们都是当年的实战兵 器,可分为长兵器、短兵器和远射程兵器。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7.【资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对兵马俑进行了 描写,其表达效果是 18.阅读【资料二】,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兵马俑背后包含着秦代军事、艺术、医学等方面的信息。B.一、二、三号坑对外展出的时间叙述具体。C.一号坑军阵是各兵种联合编组的军阵。19.阅读【资料二】,对照平面图,正确填写A、B、C三处位置的名称。A. B. C. ① 一号坑 ② 二号坑 ③ 三号坑20.结合两则材料,说说【资料一】中画横线的部分作者震惊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7.肖像;突出兵马俑生动、逼真。18.B19.①;③;②20.被兵马俑之“大”“多”所震惊。“大”,首先是场面大,占地面积大;其次是个体高大。“多”, 是指发掘可出土陶俑、陶马数量多。【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7.“每一个都是英武逼人却又个性鲜明,特别是他们的眼睛灼灼有神,直 摄心魄。健壮匀称的高大身躯,饱满光洁的额头,棱角厚实的双唇,干练利落的姿态,以 及战袍上的每一条褶皱,眉宇间的每一种表情,都是那样鲜活动人,毫无雷同之感,你甚 至能感觉到他们的呼吸声。”这句是对兵马俑的外貌描写,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兵马俑生动、逼真的特点;故答案为:肖像;突出兵马俑生动、逼真。18.结合材料内容,兵马俑背后包含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A项表述错误;资料二中详细介绍了一、二、三号坑对外展示的时间,B项表述正确;一号坑军阵有前锋、有后卫,可战、可守,与兵法的布阵 原则相吻合,可以说是一部立体的秦代兵书,C项表述正确;故答案为:B19.结合“一号坑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 230米,南北宽 62米,总面积为 14260平方米,在 3座俑坑中规模最大,比两个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一些。一号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 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的表述,A是①号坑;B项为③号坑;C项为②号坑;故答案为:①③②20.结合材料内容,材料一描写兵马俑惟妙惟肖,真人真马般大小,英武逼人却又个性鲜明;材料二写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军事史学研究价值;因此作者觉得眼前的一幕,不由得不让人瞠目 咂舌,为之惊叹,为之震撼!结合文中描写,进行理解作答。故答案为:被兵马俑之“大”“多”所震惊。“大”,首先是场面大,占地面积大;其次是个体高大。“多”, 是指发掘可出土陶俑、陶马数量多。(2025五下·望城期末)小军被先烈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鼓舞,他梦想当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这次,他来到红军长征博物馆,听长征的故事,立爱国之志。一顶军帽① 红军长征路过村子时,村里的老人告诉阿柴,红军是给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于是,他整天跟在战士们身后,看着红军带领乡亲们打土豪、分粮食,与乡亲们一起推磨、 割草……他看到红军战士头上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军帽,越看心里越痒痒。一天,阿柴找 到指导员,说:“报告指导员,我要参加红军!”看他一脸倔强的神情,指导员同意了。② 部队走得急,军装来不及发。阿柴对指导员说:“那军帽呢?头上没有军帽,算什 么红军呀!”指导员摸着他的头,说:“别急,以后一定发给你!”阿柴只能一边行军,一边 惦记着那顶神气的军帽。③ 就这样,他跟着部队进了雪山。巍峨壮丽的雪山寒气逼人,泛出刺眼的白光。宣 传队的战士们在队伍中穿梭着,每当走过阿柴身边,他们总是会说:“坚持就是胜利!”听 了宣传队战士的话,阿柴觉得翻过雪山并不困难。④ 进入雪山后没多久,阿柴的鞋子就破得没法穿了。他的双脚很快就被冰雪冻得 麻木了,双腿也慢慢被冻僵。它们开始不听他的指挥,每一步都像灌了铅一样。“扑通” 一声,阿柴倒在了地上。他想要站起来,但是怎么努力都没有用。⑤ 指导员从后面赶过来,大口地喘着粗气,脸冻得发青,看不出一丝血色。他急切 地把阿柴无法动弹的双腿捂在怀里。阿柴摇摇头,目光暗淡地说:“指导员,这路太难走 了,我实在走不动了。”指导员没说话,在干粮袋里摸索了一阵,掏出一小块煮熟的牛皮,用冻得发抖的手哆嗦着递给阿柴。阿柴没有去接,他知道这是指导员舍不得吃节省下 来的口粮。更何况指导员在战斗中受过伤,现在还没恢复呢!指导员硬把牛皮塞到阿 柴手里,说:“快吃,一切行动听指挥。”阿柴颤抖着接过了牛皮。牛皮下肚,阿柴感到身 体暖和了一些。指导员把阿柴扶起来说:“站起来!你可以的。”阿柴慢慢地站了起来,但这时,他发现指导员的脚像是被冻在地上一样,迈不开半步。阿柴拼命帮指导员搓着 双脚,又搬着指导员的脚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指导员终于缓过劲来,又能勉强迈开步 子了。⑥ 指导员拍拍阿柴的肩膀说:“我要跟你打个赌。我们来比一比谁先翻过雪山,你 肯定比不过我。”阿柴说:“那可不一定,我行军速度可快了!”“要是你比我先翻过雪山,我的军帽送给你!”指导员认真地说。阿柴的眼睛亮了,二话不说,拉起木棍,迈开大步 在齐膝深的大雪中走了起来。虽然又冷又饿,可一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军帽,他就觉得 浑身充满了力量!⑦ 指导员看着阿柴,心里想,年轻人是希望,是未来,他们一定要到达胜利的终点。 指导员叫住了阿柴,不紧不慢地说:“阿柴,我看你还不一定能赢得我这顶军帽呢。”阿柴 不服气地说:“指导员,我一定比你快!”对军帽的渴望让阿柴全神贯注,尽管走得吃力,但是迈出的每一步都强而有力。⑧ 指导员渐渐落在后面,他停下了步子,再次叫住阿柴。他庄重地把自己的军帽摘 下来,戴到阿柴头上,又正了正,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说:“阿柴,你赢了。”阿柴拒绝道: “我可不需要你让我,我要靠自己的真本事来赢。”“哈哈,你已经赢啦!比赛到此结束,你看你比我往前多走了一大段呢。”指导员又拍拍阿柴的肩膀,微笑着说,“快走吧,不要 误了下山的时间。”⑨ 阿柴虽然觉得指导员说的话有点怪怪的,但是掩不住戴上军帽的满心欢喜。他 乐呵呵地摸了摸军帽说:“那,那我就戴着吧。”阿柴感觉自己戴上军帽,是一名真正的红 军战士了。⑩ 过了一会儿,阿柴意识到指导员没有跟上来,他回头看去,发现指导员一动不动 地坐在雪地里。他赶紧跑过去,喊着:“指导员!指导员!”谁知,指导员就这么突然倒了 下去,脸上还留着刚才的笑容。阿柴一下子跪倒在指导员身边,大颗大颗的泪珠滴落在 指导员那冰冷的脸上。 苍茫雪山,堆琼积玉,雄伟壮丽,刺眼的白光越发犀利。阿柴的眼神却越发坚定,特别是阿柴军帽上那颗红色五角星,在弥漫的风雪中显得尤为耀眼……(选文有删改)阅读文章并完成下列题目。2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思维导图。22.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是① 、② 描写,从这处描写中,我能体会到指导员当时在想③ ,从中我能看出他是一个④ 的人。2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都描写了雪山,对其作用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处描写表现出雪山的巍峨壮丽与辽阔。B.第二处描写表现出雪山上堆琼积玉的美丽。C.两处描写表现出雪山的美景掩盖了危险。D.两处描写表现雪山上的阳光格外的刺眼。24.苍茫的雪山是如此的寒气逼人,请你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一写雪山的冷。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 黑暗的地方飞出来。25.文章为什么以“一顶军帽”为题?请你谈谈对它的理解。【答案】21.阿柴想参军;打赌激前进;阿柴“赢”军帽;泄气,重拾信心;满心欢喜;难 过、坚定22.语言;动作;用善意的谎言把军帽送给阿柴;激励他前进;关爱战士、无私奉献23.C24.雪山寒气逼人,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冷得空气似乎都凝固了,连飞鸟都不敢在空中 翱翔。25.本文主要讲了在翻越雪山的过程中,指导员用“一顶军帽”不断地激励阿柴,使阿柴最终能 够鼓起勇气,继续前行的故事。文中多次出现“一顶军帽”作为串联阿柴成长经历的线索,具有 深刻的意义。它不仅仅代表了一件物品,更是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传承和一种期 望。这种期望不仅仅是对于阿柴个人的,更是对于整个战士群体的,革命前辈希望年轻战士们 能够继承和发扬军人的荣誉与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而努力奋斗。【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21.结和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阿柴想要参军,阿柴跟着部队走进雪山,阿柴走不动,指导员打赌激励阿柴前进,阿柴重拾信心;阿柴赢得军帽,满心欢喜;指导员牺牲了,阿柴感到难过,更加坚定革命信念;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阿柴想参军;打赌激前进;阿柴“赢”军帽;泄气,重拾信心;满心欢喜;难 过、坚定22.他庄重地把自己的军帽摘 下来,戴到阿柴头上,又正了正,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说:“阿柴,你赢了。”这句是对指导员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可以想象到指导员把军帽故意输给阿柴,激励阿柴继续勇敢前进;表现了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和爱护。故答案为:语言;动作;用善意的谎言把军帽送给阿柴,激励他前进;关爱战士、无私奉献23.结合文中描写,文中两次写到雪山,运用了环境描写,从美景的描写中投射出雪山的危险,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意志。阅读各项,应该选择C项。故答案为:C24."巍峨壮丽的雪山寒气逼人,泛出刺眼的白光。"这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雪山,结合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展开想象描写雪山的冷,进行表述作答。故答案为:山寒气逼人,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冷得空气似乎都凝固了,连飞鸟都不敢在空中 翱翔。25.结合短文内容,“一顶军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讲述了指导员用“军帽”激励阿柴战胜雪山,奋勇前进;“军帽”更代表了革命战士勇往无前、不怕困难的精神。故答案为:本文主要讲了在翻越雪山的过程中,指导员用“一顶军帽”不断地激励阿柴,使阿柴最终能 够鼓起勇气,继续前行的故事。文中多次出现“一顶军帽”作为串联阿柴成长经历的线索,具有 深刻的意义。它不仅仅代表了一件物品,更是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传承和一种期 望。这种期望不仅仅是对于阿柴个人的,更是对于整个战士群体的,革命前辈希望年轻战士们 能够继承和发扬军人的荣誉与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而努力奋斗。26.(2025五下·望城期末)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让你敬佩的人,让你喜欢的人……请选择一个人写下来,选取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运 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内容具体,能表达真情实感。要求: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和 姓名。【答案】爆米花爷爷 巷口的爆米花爷爷总穿着靛蓝色围裙,围裙上烫着细密的油星,像撒在夜空的碎钻。他蹲在锈迹斑斑的爆米花机前,布满老茧的手正转动着黑铁锅,那动作像极了老钟表匠调试零件。 记得第一次见他时,我被那惊雷般的爆米花香吓退三步。爷爷却哈哈笑起来,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丫头别怕,这是谷子在唱歌呢。" 他掀开沉重的锅盖,白雾腾地升起,混着焦糖香扑在我脸上。他抓了把热乎的爆米花塞进我手心,玉米粒在阳光下闪着金黄的光,咬下去时酥脆声在齿间炸开,甜味里竟藏着淡淡的焦香。 后来我常蹲在他的煤炉旁看他工作。他总在黎明前支起摊子,先把煤块码成金字塔形,用废报纸引火时,火光会映亮他眼角深如沟壑的皱纹。最神奇的是摇锅的动作,左手握着手柄匀速旋转,右手时不时往炉子里添煤,蓝紫色的火苗舔着锅底,把他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像幅会动的皮影戏。有次我问他:"爷爷,摇这么久不累吗?" 他停下动作,用袖子擦汗,胳膊上暴起的青筋像盘曲的老树根:"不累,你看这锅转起来,时间就过得快咯。" 去年冬天突降大雪,我以为爷爷不会出摊了,却远远看见雪地里那顶熟悉的毡帽。他正给一个冻得缩脖子的环卫工递热乎的爆米花,白色的蒸汽从纸袋里冒出来,在两人之间织成朦胧的纱。"这天儿吃点热乎的,身子骨才暖和。" 爷爷的声音在风雪里有些发颤,却像炉火般熨帖。环卫工接过袋子时,我看见他通红的眼眶里闪着光。 现在每次路过巷口,我都会买包爆米花。看爷爷摇锅时,忽然懂了他说的 "时间过得快"—— 原来当一个人把心铺在热爱的事情上,时光就会化作香甜的颗粒,藏在每道皱纹里,留在每个被温暖过的清晨。【知识点】写人类作文【解析】【分析】结合题目要求,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人,要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对人物的认知和理解,进行作答。【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爆米花爷爷”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爆米花的老爷爷善良慈祥、勤劳的美好品质,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百校联考试卷(学生版).docx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百校联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