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素养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素养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素养试卷
一、读·演课本剧
1.(2025五下·瑞安期末)认真抄写下面的语段,标题和作者写在醒目的位置,注意段落分明。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
(2025五下·瑞安期末)活动导语
读到课文中那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会发出(yóu zhōng)的感叹。为了再现课文精彩,(duàn liàn)同学们的才干,班级决定举行“读·演课本剧”活动。请同学们(chū móu huà cè),提供活动建议,创新活动形式,争取(yíng dé)全校师生的(zàn yù)。
2.根据导语中的拼音,按顺序在下面写出词语。
3.“供”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祭祀祖先;②按揭还贷;③给予物品或条件;④陈述案情
导语中“提供”的“供”应选   (填序号)
4.下面与“提供”的“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供房 B.供认 C.供不应求 D.供品
5.(2025五下·瑞安期末)读好课文中的生字词,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旖(yǐ)旎 精湛(zhàn) 揪(qiū)住 燕(yàn)园
B.俘(fú)虏 山坞(wù) 窈(yǎo)窕 晃(huǎng)眼
C.牛犊(dú) 镌(juān)刻 颧(quán)骨 绰(chuò)起
D.弓弩(nú) 迸(bèng)裂 爱憎(zēng) 监(jiān)生
6.(2025五下·瑞安期末)同学们讨论人物角色时,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赛马场上,孙膑胸有成竹地帮助田忌战胜了齐威王。
B.老谋深算的小嘎子总是喜欢对胖墩儿下冷绊子。
C.武松酒力发作,踉踉跄跄地向树林奔去。
D.曹小三发现师傅裤腿上的白点是一个小洞,心中肃然起敬。
7.(2025五下·瑞安期末)根据以下信息依次判断课本剧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 吴用 黛玉
B.张飞 林冲 黛玉
C.张飞 吴用 宝钗
D.关羽 林冲 宝钗
8.(2025五下·瑞安期末)体会课本剧人物的感受时,下列情感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B.“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诗人对劳动生活的赞美。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表达了诗人被鸟惊扰的厌烦之情。
9.(2025五下·瑞安期末)背诵台词,按课文原句默写填空。
角色类别 人物 台词
儿童 稚子 稚子金盆脱晓冰,   。
牧童    ,短笛无腔信口吹。
童孙 童孙未解供耕织,   。
杨氏子 儿应声答曰:“   。”
英雄 守边战士 黄沙百战穿金甲,   。
方志敏    ,小人喻于利。
智者 楚国路人 或曰:“   ,何如?”
10.(2025五下·瑞安期末)某组要表演《草船借箭》课本剧,请为角色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草船借箭》剧本(片段) 周瑜(暗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微微一笑):只要三天。 周瑜   (填表情):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   (填动作):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二、读·研中国字
(2025五下·瑞安期末)根据图画或谜面,写出谜底。
11.【谜底:   】
12.【谜底:   】
13.需要一半,留下一半。
【谜底:   】
14.有心走不快,有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可就餐。
【谜底:   】
15.(2025五下·瑞安期末)根据谐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默默无(蚊)    领(鲜)   一步
三月的杨柳——分外   (青) 纸糊的琵琶——   (弹)不得
16.(2025五下·瑞安期末)观察下图校标上的汉字设计,连一连。
17.(2025五下·瑞安期末)下列各字通过拆分字形解释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劣:力量少,弱小 B.忌:心里只有自己而憎恨别人
C.愧:心中有鬼而感到难为情 D.逛:在路上疯狂地奔跑
18.(2025五下·瑞安期末)你喜欢汉字吗?为什么?简要写写你的理由。
三、读·品众生相
(2025五下·瑞安期末)诸葛恪(kè)得驴①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②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③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④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⑤驴赐恪。
【注释】①选自《三国志》。②瑾:诸葛瑾,字子瑜,诸葛恪之父。③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建立者。④益:增加。⑤以:将。
19.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恪续其下”的“续”是继续的意思。   
②“权乃以驴赐恪”和“乃呼儿出”中的“乃”意思相同。   
③“恪/父瑾而/长似驴”这句话标出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20.用自己的话写出句子的意思。
举坐欢笑。
21.读了选文,小伙伴们展开讨论,请完成他们的对话。
诸葛亮看到驴的脸上贴了“诸葛子瑜”的纸条时,他便跪下向孙权请求   ,做得太巧妙了!
读者这个故事,我想起了这个学期学过的《杨氏之子》中的杨氏子,他的应答幽默风趣,真是个   的孩子。
(2025五下·瑞安期末)好嘴杨巴
①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杨七;一位细白精明,人称杨八,本名杨巴。杨七杨八,好赛哥俩,其实却无亲无故。杨七手艺高,只管闷头制作;杨巴口才好,专管外场照应,虽然里里外外只这两人,既是老板又是伙计,闹得却比大买卖还红火。
②杨七的手艺好,关键靠两手绝活。
③一般茶汤是把秫米面沏好后,捏一撮芝麻撒在浮头,这样做香味只在表面。杨七自有高招,他先盛半碗秫米面,然后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撒一次芝麻。这样一直喝到了碗底都有香味。他另一手绝活是,芝麻不用整粒的,而是先使铁锅炒过,再拿擀面杖压碎。芝麻必得炒得焦黄不糊,压得粗细正好,这手法儿别人就知道也学不来。
④可是,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是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
⑤那次,李鸿章来天津,地方的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嘛样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高兴?琢磨三天,知府大人便举荐出“杨家茶汤”。
⑥这日下晌,李中堂听过本地小曲莲花落子,饶有兴味,满心欢喜,身爽腹空,要吃点心。知府大人忙叫“杨七杨八”献上茶汤。今儿,两人自打到这世上来,头次里外全新,青裤青褂,白巾白袜,一双手拿碱面洗得赛脱层皮那样干净。他俩双双将茶汤捧到李中堂面前的桌上,然后一并退后五步,垂手而立,说是听候吩附,实是请好请赏。
⑦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蒙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大家都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除了杨巴。
⑧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轧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
批注:____
⑨李中堂这才明白,刚才茶汤上那些黄渣子不是脏东西,是碎芝麻。明白过后便想,天津卫九河下梢,人情练达,生意场上,心灵嘴巧。这卖茶汤的小子更是机敏过人,居然一眼看出自己错把芝麻当作脏土,而三两句话,既叫自己明白,又给自己面子。这聪明在眼前的府县道台中间是绝没有的,于是对杨巴心生喜欢,便说:“不知者当无罪!虽然我不喜欢吃碎芝麻(他也顺坡下了),但你的茶汤名满津门,也该嘉奖!自此,杨巴在天津城威名大震。那“杨家茶汤”也被人们改称作“杨巴茶汤”了。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22.阅读选文,按顺序在方框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23.读选文第八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李中堂怒摔茶汤时,杨已的脑筋飞快地转,他想出了什么主意?写在批注栏里。
24.“好嘴杨已”中的“好嘴”意思是   ,李中堂认为杨已说的话好在   。
25.选文表现杨已特点的表达方法有(  )(多项选择)
A.选用典型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B.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C.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D.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6.文中说“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写写自己的看法。
四、读·写人间情(35分)
(2025五下·瑞安期末)书籍中个性鲜明的人物,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让我们印象深刻。请选择一个内容完成习作,题目自拟,字迹端正,字数不少于400字。
27.内容一:你读过的哪本书让你印象最深刻?书中的哪个人物让你有所触动?请选择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把你的感想具体、真实地写下来。
28.内容二:请选择一个你身边特点鲜明的人,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选取典型事例,具体地表现出他(她)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时需注意:标题 “读书使人优美” 和作者 “毕淑敏” 需单独成行,位置醒目(通常标题居中或左对齐,作者在标题下方);段落分明,每段话开头空两格,保持卷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避免涂改,如 “毕淑敏” 的 “淑”“敏”、“优美” 的 “优” 等字需注意笔画顺序。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字的规范抄写能力,需注重标题、作者与正文的格式区分,以及段落间距和书写整洁度,体现对文本呈现形式的准确把握。
【答案】2.由衷;锻炼;出谋划策;赢得;赞誉
3.③
4.C
【知识点】字义;字音;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能力。
(2)本题考查对汉字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理解。
(3)本题考查对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含义的辨析能力。
2.需准确识别拼音对应的汉字,注意字词的正确写法,如 “由衷” 的 “衷”、“出谋划策” 的 “谋”“策” 等,避免错别字。
故答案为:由衷;锻炼;出谋划策;赢得;赞誉
3.“提供” 指供给(意见、资料、物资、条件等),其中 “供” 是给予物品或条件的意思,因此选③。
故答案为:③
4.“提供” 的 “供” 意为给予,“供不应求” 指供应不能满足需求,“供” 也是给予的意思,与题干中 “供” 的意思一致;A 项 “供房” 的 “供” 指按揭还贷;B 项 “供认” 的 “供” 指陈述案情;D 项 “供品” 的 “供” 指祭祀祖先,故选 C。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揪(qiū)住” 正确读音应为 “揪(jiū)住”;“燕(yàn)园” 正确读音应为 “燕(yān)园”(“燕” 作地名时读 yān),故 A 项错误。
B.“俘(fú)虏”“山坞(wù)”“窈(yǎo)窕”“晃(huǎng)眼” 的读音均正确,故 B 项正确。
C.“绰(chuò)起” 正确读音应为 “绰(chāo)起”(“绰” 表示 “抓起” 时读 chāo),故 C 项错误。
D.“弓弩(nú)” 正确读音应为 “弓弩(nǔ)”;“监(jiān)生” 正确读音应为 “监(jiàn)生”(“监生” 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称号,读 jiàn),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读音的掌握能力,重点在于多音字、易读错字的读音辨析。需要准确识记不同语境下汉字的正确读音,避免因形近、音近或多音字误读而导致错误。
6.【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CD.正确。
B.“老谋深算”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计划周密,而小嘎子是活泼机灵、争强好胜的形象,用 “老谋深算” 形容不恰当,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恰当性的判断能力。需结合成语的含义和所描述对象的特点,辨析成语使用是否贴合语境。
7.【答案】A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第一幅图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典型外貌描写;第二幅图 “智多星” 是《水浒传》中吴用的绰号;第三幅图《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写,所以依次对应关羽、吴用、黛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绰号、作品关联内容的识记与辨析能力,需熟悉名著里典型人物的特征标识来判断匹配。
8.【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通过描写月光惊动山鸟,鸟儿偶尔在山涧中鸣叫,以动衬静,营造出宁静幽美的氛围,表达的是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与闲适之情,并非被鸟惊扰的厌烦之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典诗词情感内涵的理解与把握能力,需要结合诗句意境、创作背景等,准确辨析诗句所传达的情感。
9.【答案】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也傍桑阴学种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不破楼兰终不还;君子喻于义;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考查对课本中古诗词、文言文经典语句的背诵与默写能力,需准确记忆并书写,注意 “钲”“傍”“禽” 等易错字 。
故答案为: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也傍桑阴学种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不破楼兰终不还;君子喻于义;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本经典诗文语句的识记与准确默写能力,涉及古诗词、文言文内容,需熟悉课本中不同角色相关的经典文本,精准还原语句,同时关注字词书写的正确性。
10.【答案】一脸严肃,目光审视;轻摇羽扇,神色从容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对《草船借箭》中人物性格和情境的把握,通过表情、动作展现周瑜的试探、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
故答案为:一脸严肃,目光审视;轻摇羽扇,神色从容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性格及对话情境的理解,需结合周瑜的猜忌、诸葛亮的智慧沉稳,用贴合角色的表情、动作补充,增强课本剧表演的生动性与人物塑造的准确性。
【答案】11.灭
12.采
13.雷
14.曼
【知识点】谜语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结构的观察与联想能力,通过图形拆解、组合来推导谜底 。
(2)本题考查依据图形元素及表意,对汉字会意结构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
(3)本题考查对汉字拆分、重组的灵活运用能力,通过对谜面文字的拆解来构建谜底 。
(4)本题考查对汉字加偏旁组新字及表意关联的综合分析能力,依据不同偏旁赋予的含义推导谜底 。
11.图中是 “一” 和 “火” 的组合,“一” 在 “火” 上,组成 “灭” 字。
故答案为:灭
12.图中是 “手”(“爫” )和 “木” 的组合,手在木上,是 “采” 字的表意体现,即采摘的意思。
故答案为:采
13.“需要一半” 取 “需” 字的一半(“雨” ),“留下一半” 取 “留” 字的一半(“田” ),“雨” 和 “田” 组成 “雷” 字。
故答案为:雷
14.“有心走不快” 是 “慢”(走不快 ),“有水装不完” 是 “漫”(水满溢出装不完 ),“长草难收拾” 是 “蔓”(草蔓延难收拾 ),“遇食可就餐” 是 “馒”(可吃 ),这些字都包含 “曼”,所以谜底是 “曼”。
故答案为:曼
15.【答案】闻;先;亲;谈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考查对谐音字的理解与运用,利用字词读音相同或相近,结合语境替换原字,如 “默默无蚊” 取 “闻” 与 “蚊” 谐音,契合 “默默没有名声” 表意 。
故答案为:闻;先;亲;谈
【点评】本题考查对谐音这种语言现象的掌握,需结合词语、俗语的语境及表意,找出与原字读音相同、能使语义通顺合理的汉字,体现谐音在语言创意表达中的运用。
16.【答案】左侧校标(“北大” 字样 ):北京大学;中间校标(“人大” 字样 ):中国人民大学;右侧校标(“苏大” 相关元素 ):苏州大学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对知名高校校标及对应学校的识别、记忆能力,需熟悉各高校校标特征来正确匹配 。
故答案为:左侧校标(“北大” 字样 ):北京大学;中间校标(“人大” 字样 ):中国人民大学;右侧校标(“苏大” 相关元素 ):苏州大学
【点评】本题考查对高校校标这一文化标识的认知,以及学校名称与对应校标图形的关联记忆,体现对校园文化符号的识别掌握程度。
17.【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CD.正确。
B.“忌” 是由 “己” 和 “心” 组成,意思是心里妒忌、害怕等,并非 “心里只有自己而憎恨别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拆分及字义理解的能力,需准确剖析汉字各部件组合所传达的表意,判断字义解读是否合理。
18.【答案】我喜欢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里藏着故事,比如 “休” 字,由 “人” 和 “木” 组成,仿佛能看见人靠在树上休息的画面 ;汉字读音多样,平仄搭配能造出优美诗词,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起来韵味悠长;它还承载着历史文化,从甲骨文到楷书,每一笔都是传承,所以我喜欢汉字。
【知识点】畅谈想法
【解析】【分析】考查对汉字文化内涵、特点的理解与个人观点表达能力,需从汉字的表意性、音韵美、文化传承等角度,结合实例阐述喜爱理由,体现对汉字独特价值的认知。
故答案为:我喜欢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里藏着故事,比如 “休” 字,由 “人” 和 “木” 组成,仿佛能看见人靠在树上休息的画面 ;汉字读音多样,平仄搭配能造出优美诗词,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起来韵味悠长;它还承载着历史文化,从甲骨文到楷书,每一笔都是传承,所以我喜欢汉字。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的认知感悟及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挖掘汉字在字形表意、音韵节奏、文化承载等方面的独特魅力,用简洁语言阐述喜爱缘由,展现对汉字文化价值的理解。
【答案】19.错误;正确;错误
20.全场的人都欢笑起来。
21.乞请笔在 “诸葛子瑜” 后面增加 “之驴” 两字;聪慧、机敏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多义字、虚词 )理解及朗读停顿划分,需结合语境、语法知识辨析,精准把握文言字词用法与句子结构 。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聚焦关键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的理解,确保语义通顺准确 。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梳理与人物形象关联,需提取情节关键信息,并联想到学过的同类文本人物特点,综合概括作答 。
19.①错误。“恪续其下” 的 “续” 是 “续写、接着写” 的意思,并非 “继续” 。②正确。“权乃以驴赐恪” 中 “乃” 是 “于是、就”;“乃呼儿出”(出自《杨氏之子》 )中 “乃” 也是 “于是、就”,意思相同 。③错误。正确停顿应为 “恪父瑾 / 面长似驴”,“恪父瑾” 是主语,需断开 。
故答案为:错误;正确;错误
20.“举坐欢笑” 中,“举” 是 “全、整个” 的意思(如 “举国上下” ),“坐” 通 “座”,指在座的人。直译即 “整个座上的人都欢笑起来”,意译需通顺,所以译为 “全场的人都欢笑起来” 。翻译时抓住关键词 “举坐”(通假字、古今异义 ),就能准确表意。
故答案为:全场的人都欢笑起来。
21.从文中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 可知,诸葛恪看到 “诸葛子瑜” 的纸条后,请求用笔添加 “之驴” 二字,巧妙化解尴尬,所以填 “乞请笔在‘诸葛子瑜’后面增加‘之驴’两字” 。需梳理情节,提取核心行为。《杨氏之子》中杨氏子面对孔君平 “此是君家果” 的调侃,以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回应,既机智又不失礼貌,体现 “聪慧、机敏” 特点。关联两篇文言文人物的 “机智应对” 共性,概括人物形象。
故答案为:乞请笔在 “诸葛子瑜” 后面增加 “之驴” 两字;聪慧、机敏
【答案】22.①杨七手艺高,杨八口才好,生意红火;②李鸿章发怒摔茶汤;③杨巴巧言化解危机,获李中堂嘉奖,威名大震
23.杨巴想:中堂大人定是把碎芝麻当成了脏东西,才会发怒。我得赶紧认错,说是自己不知道大人不爱吃碎芝麻,既让大人明白真相,又给足他面子,不能让他难堪。
24.口才好,能言善辩,机智过人;既让自己明白茶汤上的是碎芝麻而非脏东西,又给自己留了面子
25.A
26.不同意。虽然良好的口才在生意场上能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但手艺和产品质量才是根本。杨巴的成功固然有口才的功劳,但前提是杨七的茶汤本身品质优良,若没有好的手艺作基础,再巧的嘴也难以长久立足。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能力,需按事件发展顺序,提炼各阶段核心内容。
(2)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推断能力,需结合情境和人物性格,分析杨巴应对策略的思考过程。
(3)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及人物评价的理解能力,需结合具体事件分析词语内涵和人物态度。
(4)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能力,需识别文中运用的典型事例、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手法。
(5)本题考查对文中观点的思考与评价能力,需结合文本内容,辩证分析口才与实力的关系,表达合理看法。
22.本题需梳理文章情节,按发展顺序提取关键内容。①对应第①-④段,介绍杨七杨八的特点及生意状况;②对应第⑦段,描述李鸿章发怒的场景;③对应第⑧-⑨段,写杨巴化解危机及后续影响。
故答案为:①杨七手艺高,杨八口才好,生意红火;②李鸿章发怒摔茶汤;③杨巴巧言化解危机,获李中堂嘉奖,威名大震
23.结合上下文,李鸿章因误将碎芝麻当作脏东西而发怒,杨巴需在不冒犯大人的前提下解释清楚,其主意的核心是巧妙认错,既点明真相又维护大人颜面。
故答案为:杨巴想:中堂大人定是把碎芝麻当成了脏东西,才会发怒。我得赶紧认错,说是自己不知道大人不爱吃碎芝麻,既让大人明白真相,又给足他面子,不能让他难堪。
24.“好嘴” 指杨巴的口才特点,结合其化解危机的表现,可知是机智善辩;李中堂认可的是杨巴的话既澄清了误会,又照顾了他的体面。
故答案为:①口才好,能言善辩,机智过人;②既让自己明白茶汤上的是碎芝麻而非脏东西,又给自己留了面子
25.A 项,文章通过李鸿章发怒这一典型事例表现杨巴特点,正确;B 项,第⑧段对杨巴的动作、语言描写展现其机智,正确;C 项,通过众官员 “吓蒙了” 与杨巴的从容应对对比,间接突出杨巴,正确;D 项,文中未用夸张手法,错误。
故答案为:ABC
26.本题需明确观点,结合文中 “杨七手艺高” 是基础,杨巴口才是辅助的内容,阐述手艺与口才的关系,强调根本在于品质。
故答案为:不同意。虽然良好的口才在生意场上能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但手艺和产品质量才是根本。杨巴的成功固然有口才的功劳,但前提是杨七的茶汤本身品质优良,若没有好的手艺作基础,再巧的嘴也难以长久立足。
【答案】27.那抹雪中的橘色
小区楼下的垃圾桶旁,总停着一辆半旧的三轮车,车斗里装着扫帚、铁锨,还有件叠得整齐的橘色工作服。穿它的是张阿姨,负责这一片的保洁,脸上总沾着点灰尘,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像盛着阳光。
去年冬天的一个清晨,我拎着垃圾袋下楼,看见张阿姨正蹲在雪地里,双手捧着什么。走近了才发现,是只冻得瑟瑟发抖的流浪猫,她把自己的保温杯凑到猫嘴边,蒸汽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这小家伙昨晚躲在垃圾桶后面,” 她抬头冲我笑,“刚给它喂了点热粥,总算缓过来了。” 她的手套沾着泥雪,指尖冻得通红,说话时呼出的白气,和猫身上的热气缠在一起。
那天放学,雪下得更大了。我看见张阿姨站在单元门口,正把一块纸板塞进门缝 —— 原来单元门的密封条坏了,寒风直往里灌。她踩着积雪来回搬石块,把纸板压实,橘色的身影在白雪里格外显眼。有住户经过说 “谢谢”,她摆摆手:“没事,你们暖和了,我也舒坦。”
后来我发现,她总把居民乱扔的快递盒拆开叠好,送给收废品的大爷;会记得谁家养了宠物,打扫时特意避开宠物粪便;甚至在三轮车的把手上,绑着个装着创可贴、针线的小布袋,谁需要都能拿去用。
如今每次看到那抹橘色,我总想起她蹲在雪地里喂猫的样子。原来善良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递出的热粥里,塞进门缝的纸板中,像冬日的阳光,细碎却温暖。
28.“戏精” 表妹
表妹朵朵刚上三年级,梳着两个羊角辫,眼睛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一转就冒出个鬼主意。她最大的本事,是把日常小事演成 “连续剧”,家里人都叫她 “小戏精”。
上周六在姥姥家吃饭,朵朵夹菜时不小心把一块排骨掉在了地上。她眼睛一瞪,随即捂住嘴,肩膀微微耸动,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抽噎着说:“这排骨肯定疼坏了,它本来想让我尝尝香,结果…… 呜…… 我对不起它……” 逗得姥姥直抹笑出来的眼泪,赶紧说:“没事没事,姥姥再给你夹一块,让它的‘兄弟姐妹’来陪你。” 朵朵立刻收住眼泪,拿起新排骨啃得香,嘴角还沾着酱汁,刚才的 “悲伤” 像从没发生过。
还有一次,我教她做手工。她剪坏了彩纸,突然往沙发上一躺,双腿蹬得老高,喊着:“我太笨了!连张纸都剪不好,以后肯定什么都学不会了!” 我正想安慰,却见她偷偷从指缝里看我,发现我在笑,“噗嗤” 一声坐起来,挠挠头:“姐,我演得像不像?电视里的小演员都是这么哭的。”
这 “戏精” 表妹,用她的奇思妙想给家里添了不少乐子。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都像颗小糖豆,甜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读后感与观后感
【解析】【点评】(1)选材贴近生活,细节生动:以小区保洁张阿姨为描写对象,选取 “雪中喂猫”“堵塞门缝” 等平凡小事,通过 “沾着泥雪的手套”“冻红的指尖”“橘色身影在白雪中” 等细节,让人物形象可触可感,避免了空洞的赞美。情感真挚自然,以小见大: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张阿姨的日常举动(帮收废品、记挂住户需求、准备便民小物件),层层展现其善良特质,结尾 “善良是藏在细节里的温暖” 的感悟,由事及理,水到渠成。结构清晰,线索明确:以 “橘色工作服” 为线索,串联起不同场景,从初识到深入了解,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让 “印象深刻” 的理由具体可依。
(2)特点突出,事例典型:紧扣 “戏精” 这一特点,选取表妹掉排骨后假装悲伤、剪坏彩纸时模仿电视演员哭闹两个事例,生动展现了她爱表演的个性,事例与特点高度契合。描写生动,方法多样:开头的外貌描写 “梳着两个羊角辫,眼睛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 鲜活可爱;“眼睛一瞪,随即捂住嘴,肩膀微微耸动” 等动作、神态描写,以及表妹的语言,如 “这排骨肯定疼坏了”,让 “戏精” 形象跃然纸上,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详略得当,情感真挚:对两个典型事例的描写具体细致,突出了表妹爱表演的特点,结尾表达对表妹的喜爱之情,自然真挚,升华了主题。
27.【分析】材料要求围绕 “印象深刻的人” 进行习作,可选择书籍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或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400 字,需展现人物特点及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因。
【题干分析】写作对象可分为两类:一是书籍中的人物,需结合具体作品,选取有鲜明个性、能引发触动的角色;二是生活中的人,可从家人、朋友、陌生人等群体中选择,聚焦其独特的性格、行为或故事。核心要求是 “印象深刻”,需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避免泛泛而谈。如写书籍人物,要引用原著中的经典情节、语言、动作等细节;写生活中的人,要描写真实场景中的互动、事件经过,突出人物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
开头可采用开门见山法(如 “《三国演义》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关羽,他的忠义如星辰般耀眼……”)或场景引入法(如 “巷口的修车铺前,那个总戴着蓝色袖套的老人,至今让我记挂……”);事例素材需选取能体现人物核心特质的典型事件(如关羽 “温酒斩华雄” 展现勇猛,老人冒雨修车展现善良);结尾需升华主题,点明人物对自己的影响(如 “他让我明白,坚守初心的人最可敬”“从他身上,我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立意提取】1.那个雨中送伞的陌生人:描写雨天陌生人主动帮忙送伞的经历,通过动作、语言细节展现其善良与热心,表达对平凡人善意的感动。
2.我眼中的 “智多星” 吴用:结合《水浒传》中吴用 “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 等情节,分析其智慧与谋略,阐述对 “智慧需用于正道” 的感悟。
28.【分析】材料要求选择身边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来具体表现其特点,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400 字。核心在于通过具体描写展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题干分析】“身边特点鲜明的人” 指的是生活中与自己有一定接触的,在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突出、独特之处的人,比如幽默风趣的同学、技艺精湛的手艺人、执着认真的家人等。“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典型事例” 是指最能体现人物核心特点的具体事件,而非零散、无关的日常片段。
写作思路上,首先要确定描写对象及其最突出的特点,比如 “爱唠叨的妈妈”“幽默的同桌” 等。然后围绕这一特点选取 1-2 个典型事例,在叙述事例的过程中,融入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让人物形象立体可感。
开头可以用简洁的外貌描写引出人物,或直接点出人物的突出特点;事例素材应聚焦能集中展现人物特点的场景,比如写 “爱干净的奶奶”,可选取她反复擦拭家具、整理物品的场景;结尾可以总结人物特点,或表达对人物的情感、看法,升华主题。
【立意提取】1.“活字典” 王老师:通过描写王老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解答学生各种疑难问题的事例,结合她的语言、神态描写,展现其知识渊博的特点。
2.“热心肠” 的邻居张奶奶:选取张奶奶帮助邻居照看小孩、调解邻里矛盾等典型事例,用动作、语言描写体现她乐于助人的品质。
1 / 1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素养试卷
一、读·演课本剧
1.(2025五下·瑞安期末)认真抄写下面的语段,标题和作者写在醒目的位置,注意段落分明。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
【答案】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时需注意:标题 “读书使人优美” 和作者 “毕淑敏” 需单独成行,位置醒目(通常标题居中或左对齐,作者在标题下方);段落分明,每段话开头空两格,保持卷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避免涂改,如 “毕淑敏” 的 “淑”“敏”、“优美” 的 “优” 等字需注意笔画顺序。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字的规范抄写能力,需注重标题、作者与正文的格式区分,以及段落间距和书写整洁度,体现对文本呈现形式的准确把握。
(2025五下·瑞安期末)活动导语
读到课文中那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会发出(yóu zhōng)的感叹。为了再现课文精彩,(duàn liàn)同学们的才干,班级决定举行“读·演课本剧”活动。请同学们(chū móu huà cè),提供活动建议,创新活动形式,争取(yíng dé)全校师生的(zàn yù)。
2.根据导语中的拼音,按顺序在下面写出词语。
3.“供”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祭祀祖先;②按揭还贷;③给予物品或条件;④陈述案情
导语中“提供”的“供”应选   (填序号)
4.下面与“提供”的“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供房 B.供认 C.供不应求 D.供品
【答案】2.由衷;锻炼;出谋划策;赢得;赞誉
3.③
4.C
【知识点】字义;字音;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能力。
(2)本题考查对汉字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理解。
(3)本题考查对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含义的辨析能力。
2.需准确识别拼音对应的汉字,注意字词的正确写法,如 “由衷” 的 “衷”、“出谋划策” 的 “谋”“策” 等,避免错别字。
故答案为:由衷;锻炼;出谋划策;赢得;赞誉
3.“提供” 指供给(意见、资料、物资、条件等),其中 “供” 是给予物品或条件的意思,因此选③。
故答案为:③
4.“提供” 的 “供” 意为给予,“供不应求” 指供应不能满足需求,“供” 也是给予的意思,与题干中 “供” 的意思一致;A 项 “供房” 的 “供” 指按揭还贷;B 项 “供认” 的 “供” 指陈述案情;D 项 “供品” 的 “供” 指祭祀祖先,故选 C。
故答案为:C
5.(2025五下·瑞安期末)读好课文中的生字词,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旖(yǐ)旎 精湛(zhàn) 揪(qiū)住 燕(yàn)园
B.俘(fú)虏 山坞(wù) 窈(yǎo)窕 晃(huǎng)眼
C.牛犊(dú) 镌(juān)刻 颧(quán)骨 绰(chuò)起
D.弓弩(nú) 迸(bèng)裂 爱憎(zēng) 监(jiān)生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揪(qiū)住” 正确读音应为 “揪(jiū)住”;“燕(yàn)园” 正确读音应为 “燕(yān)园”(“燕” 作地名时读 yān),故 A 项错误。
B.“俘(fú)虏”“山坞(wù)”“窈(yǎo)窕”“晃(huǎng)眼” 的读音均正确,故 B 项正确。
C.“绰(chuò)起” 正确读音应为 “绰(chāo)起”(“绰” 表示 “抓起” 时读 chāo),故 C 项错误。
D.“弓弩(nú)” 正确读音应为 “弓弩(nǔ)”;“监(jiān)生” 正确读音应为 “监(jiàn)生”(“监生” 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称号,读 jiàn),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读音的掌握能力,重点在于多音字、易读错字的读音辨析。需要准确识记不同语境下汉字的正确读音,避免因形近、音近或多音字误读而导致错误。
6.(2025五下·瑞安期末)同学们讨论人物角色时,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赛马场上,孙膑胸有成竹地帮助田忌战胜了齐威王。
B.老谋深算的小嘎子总是喜欢对胖墩儿下冷绊子。
C.武松酒力发作,踉踉跄跄地向树林奔去。
D.曹小三发现师傅裤腿上的白点是一个小洞,心中肃然起敬。
【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CD.正确。
B.“老谋深算”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计划周密,而小嘎子是活泼机灵、争强好胜的形象,用 “老谋深算” 形容不恰当,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恰当性的判断能力。需结合成语的含义和所描述对象的特点,辨析成语使用是否贴合语境。
7.(2025五下·瑞安期末)根据以下信息依次判断课本剧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 吴用 黛玉
B.张飞 林冲 黛玉
C.张飞 吴用 宝钗
D.关羽 林冲 宝钗
【答案】A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第一幅图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典型外貌描写;第二幅图 “智多星” 是《水浒传》中吴用的绰号;第三幅图《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写,所以依次对应关羽、吴用、黛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绰号、作品关联内容的识记与辨析能力,需熟悉名著里典型人物的特征标识来判断匹配。
8.(2025五下·瑞安期末)体会课本剧人物的感受时,下列情感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B.“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诗人对劳动生活的赞美。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表达了诗人被鸟惊扰的厌烦之情。
【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通过描写月光惊动山鸟,鸟儿偶尔在山涧中鸣叫,以动衬静,营造出宁静幽美的氛围,表达的是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与闲适之情,并非被鸟惊扰的厌烦之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典诗词情感内涵的理解与把握能力,需要结合诗句意境、创作背景等,准确辨析诗句所传达的情感。
9.(2025五下·瑞安期末)背诵台词,按课文原句默写填空。
角色类别 人物 台词
儿童 稚子 稚子金盆脱晓冰,   。
牧童    ,短笛无腔信口吹。
童孙 童孙未解供耕织,   。
杨氏子 儿应声答曰:“   。”
英雄 守边战士 黄沙百战穿金甲,   。
方志敏    ,小人喻于利。
智者 楚国路人 或曰:“   ,何如?”
【答案】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也傍桑阴学种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不破楼兰终不还;君子喻于义;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考查对课本中古诗词、文言文经典语句的背诵与默写能力,需准确记忆并书写,注意 “钲”“傍”“禽” 等易错字 。
故答案为: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也傍桑阴学种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不破楼兰终不还;君子喻于义;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本经典诗文语句的识记与准确默写能力,涉及古诗词、文言文内容,需熟悉课本中不同角色相关的经典文本,精准还原语句,同时关注字词书写的正确性。
10.(2025五下·瑞安期末)某组要表演《草船借箭》课本剧,请为角色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草船借箭》剧本(片段) 周瑜(暗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微微一笑):只要三天。 周瑜   (填表情):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   (填动作):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答案】一脸严肃,目光审视;轻摇羽扇,神色从容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对《草船借箭》中人物性格和情境的把握,通过表情、动作展现周瑜的试探、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
故答案为:一脸严肃,目光审视;轻摇羽扇,神色从容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性格及对话情境的理解,需结合周瑜的猜忌、诸葛亮的智慧沉稳,用贴合角色的表情、动作补充,增强课本剧表演的生动性与人物塑造的准确性。
二、读·研中国字
(2025五下·瑞安期末)根据图画或谜面,写出谜底。
11.【谜底:   】
12.【谜底:   】
13.需要一半,留下一半。
【谜底:   】
14.有心走不快,有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可就餐。
【谜底:   】
【答案】11.灭
12.采
13.雷
14.曼
【知识点】谜语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结构的观察与联想能力,通过图形拆解、组合来推导谜底 。
(2)本题考查依据图形元素及表意,对汉字会意结构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
(3)本题考查对汉字拆分、重组的灵活运用能力,通过对谜面文字的拆解来构建谜底 。
(4)本题考查对汉字加偏旁组新字及表意关联的综合分析能力,依据不同偏旁赋予的含义推导谜底 。
11.图中是 “一” 和 “火” 的组合,“一” 在 “火” 上,组成 “灭” 字。
故答案为:灭
12.图中是 “手”(“爫” )和 “木” 的组合,手在木上,是 “采” 字的表意体现,即采摘的意思。
故答案为:采
13.“需要一半” 取 “需” 字的一半(“雨” ),“留下一半” 取 “留” 字的一半(“田” ),“雨” 和 “田” 组成 “雷” 字。
故答案为:雷
14.“有心走不快” 是 “慢”(走不快 ),“有水装不完” 是 “漫”(水满溢出装不完 ),“长草难收拾” 是 “蔓”(草蔓延难收拾 ),“遇食可就餐” 是 “馒”(可吃 ),这些字都包含 “曼”,所以谜底是 “曼”。
故答案为:曼
15.(2025五下·瑞安期末)根据谐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默默无(蚊)    领(鲜)   一步
三月的杨柳——分外   (青) 纸糊的琵琶——   (弹)不得
【答案】闻;先;亲;谈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考查对谐音字的理解与运用,利用字词读音相同或相近,结合语境替换原字,如 “默默无蚊” 取 “闻” 与 “蚊” 谐音,契合 “默默没有名声” 表意 。
故答案为:闻;先;亲;谈
【点评】本题考查对谐音这种语言现象的掌握,需结合词语、俗语的语境及表意,找出与原字读音相同、能使语义通顺合理的汉字,体现谐音在语言创意表达中的运用。
16.(2025五下·瑞安期末)观察下图校标上的汉字设计,连一连。
【答案】左侧校标(“北大” 字样 ):北京大学;中间校标(“人大” 字样 ):中国人民大学;右侧校标(“苏大” 相关元素 ):苏州大学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对知名高校校标及对应学校的识别、记忆能力,需熟悉各高校校标特征来正确匹配 。
故答案为:左侧校标(“北大” 字样 ):北京大学;中间校标(“人大” 字样 ):中国人民大学;右侧校标(“苏大” 相关元素 ):苏州大学
【点评】本题考查对高校校标这一文化标识的认知,以及学校名称与对应校标图形的关联记忆,体现对校园文化符号的识别掌握程度。
17.(2025五下·瑞安期末)下列各字通过拆分字形解释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劣:力量少,弱小 B.忌:心里只有自己而憎恨别人
C.愧:心中有鬼而感到难为情 D.逛:在路上疯狂地奔跑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CD.正确。
B.“忌” 是由 “己” 和 “心” 组成,意思是心里妒忌、害怕等,并非 “心里只有自己而憎恨别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拆分及字义理解的能力,需准确剖析汉字各部件组合所传达的表意,判断字义解读是否合理。
18.(2025五下·瑞安期末)你喜欢汉字吗?为什么?简要写写你的理由。
【答案】我喜欢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里藏着故事,比如 “休” 字,由 “人” 和 “木” 组成,仿佛能看见人靠在树上休息的画面 ;汉字读音多样,平仄搭配能造出优美诗词,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起来韵味悠长;它还承载着历史文化,从甲骨文到楷书,每一笔都是传承,所以我喜欢汉字。
【知识点】畅谈想法
【解析】【分析】考查对汉字文化内涵、特点的理解与个人观点表达能力,需从汉字的表意性、音韵美、文化传承等角度,结合实例阐述喜爱理由,体现对汉字独特价值的认知。
故答案为:我喜欢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里藏着故事,比如 “休” 字,由 “人” 和 “木” 组成,仿佛能看见人靠在树上休息的画面 ;汉字读音多样,平仄搭配能造出优美诗词,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起来韵味悠长;它还承载着历史文化,从甲骨文到楷书,每一笔都是传承,所以我喜欢汉字。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的认知感悟及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挖掘汉字在字形表意、音韵节奏、文化承载等方面的独特魅力,用简洁语言阐述喜爱缘由,展现对汉字文化价值的理解。
三、读·品众生相
(2025五下·瑞安期末)诸葛恪(kè)得驴①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②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③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④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⑤驴赐恪。
【注释】①选自《三国志》。②瑾:诸葛瑾,字子瑜,诸葛恪之父。③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建立者。④益:增加。⑤以:将。
19.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恪续其下”的“续”是继续的意思。   
②“权乃以驴赐恪”和“乃呼儿出”中的“乃”意思相同。   
③“恪/父瑾而/长似驴”这句话标出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20.用自己的话写出句子的意思。
举坐欢笑。
21.读了选文,小伙伴们展开讨论,请完成他们的对话。
诸葛亮看到驴的脸上贴了“诸葛子瑜”的纸条时,他便跪下向孙权请求   ,做得太巧妙了!
读者这个故事,我想起了这个学期学过的《杨氏之子》中的杨氏子,他的应答幽默风趣,真是个   的孩子。
【答案】19.错误;正确;错误
20.全场的人都欢笑起来。
21.乞请笔在 “诸葛子瑜” 后面增加 “之驴” 两字;聪慧、机敏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多义字、虚词 )理解及朗读停顿划分,需结合语境、语法知识辨析,精准把握文言字词用法与句子结构 。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聚焦关键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的理解,确保语义通顺准确 。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梳理与人物形象关联,需提取情节关键信息,并联想到学过的同类文本人物特点,综合概括作答 。
19.①错误。“恪续其下” 的 “续” 是 “续写、接着写” 的意思,并非 “继续” 。②正确。“权乃以驴赐恪” 中 “乃” 是 “于是、就”;“乃呼儿出”(出自《杨氏之子》 )中 “乃” 也是 “于是、就”,意思相同 。③错误。正确停顿应为 “恪父瑾 / 面长似驴”,“恪父瑾” 是主语,需断开 。
故答案为:错误;正确;错误
20.“举坐欢笑” 中,“举” 是 “全、整个” 的意思(如 “举国上下” ),“坐” 通 “座”,指在座的人。直译即 “整个座上的人都欢笑起来”,意译需通顺,所以译为 “全场的人都欢笑起来” 。翻译时抓住关键词 “举坐”(通假字、古今异义 ),就能准确表意。
故答案为:全场的人都欢笑起来。
21.从文中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 可知,诸葛恪看到 “诸葛子瑜” 的纸条后,请求用笔添加 “之驴” 二字,巧妙化解尴尬,所以填 “乞请笔在‘诸葛子瑜’后面增加‘之驴’两字” 。需梳理情节,提取核心行为。《杨氏之子》中杨氏子面对孔君平 “此是君家果” 的调侃,以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回应,既机智又不失礼貌,体现 “聪慧、机敏” 特点。关联两篇文言文人物的 “机智应对” 共性,概括人物形象。
故答案为:乞请笔在 “诸葛子瑜” 后面增加 “之驴” 两字;聪慧、机敏
(2025五下·瑞安期末)好嘴杨巴
①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杨七;一位细白精明,人称杨八,本名杨巴。杨七杨八,好赛哥俩,其实却无亲无故。杨七手艺高,只管闷头制作;杨巴口才好,专管外场照应,虽然里里外外只这两人,既是老板又是伙计,闹得却比大买卖还红火。
②杨七的手艺好,关键靠两手绝活。
③一般茶汤是把秫米面沏好后,捏一撮芝麻撒在浮头,这样做香味只在表面。杨七自有高招,他先盛半碗秫米面,然后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撒一次芝麻。这样一直喝到了碗底都有香味。他另一手绝活是,芝麻不用整粒的,而是先使铁锅炒过,再拿擀面杖压碎。芝麻必得炒得焦黄不糊,压得粗细正好,这手法儿别人就知道也学不来。
④可是,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是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
⑤那次,李鸿章来天津,地方的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嘛样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高兴?琢磨三天,知府大人便举荐出“杨家茶汤”。
⑥这日下晌,李中堂听过本地小曲莲花落子,饶有兴味,满心欢喜,身爽腹空,要吃点心。知府大人忙叫“杨七杨八”献上茶汤。今儿,两人自打到这世上来,头次里外全新,青裤青褂,白巾白袜,一双手拿碱面洗得赛脱层皮那样干净。他俩双双将茶汤捧到李中堂面前的桌上,然后一并退后五步,垂手而立,说是听候吩附,实是请好请赏。
⑦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蒙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大家都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除了杨巴。
⑧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轧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
批注:____
⑨李中堂这才明白,刚才茶汤上那些黄渣子不是脏东西,是碎芝麻。明白过后便想,天津卫九河下梢,人情练达,生意场上,心灵嘴巧。这卖茶汤的小子更是机敏过人,居然一眼看出自己错把芝麻当作脏土,而三两句话,既叫自己明白,又给自己面子。这聪明在眼前的府县道台中间是绝没有的,于是对杨巴心生喜欢,便说:“不知者当无罪!虽然我不喜欢吃碎芝麻(他也顺坡下了),但你的茶汤名满津门,也该嘉奖!自此,杨巴在天津城威名大震。那“杨家茶汤”也被人们改称作“杨巴茶汤”了。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22.阅读选文,按顺序在方框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23.读选文第八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李中堂怒摔茶汤时,杨已的脑筋飞快地转,他想出了什么主意?写在批注栏里。
24.“好嘴杨已”中的“好嘴”意思是   ,李中堂认为杨已说的话好在   。
25.选文表现杨已特点的表达方法有(  )(多项选择)
A.选用典型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B.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C.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D.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6.文中说“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写写自己的看法。
【答案】22.①杨七手艺高,杨八口才好,生意红火;②李鸿章发怒摔茶汤;③杨巴巧言化解危机,获李中堂嘉奖,威名大震
23.杨巴想:中堂大人定是把碎芝麻当成了脏东西,才会发怒。我得赶紧认错,说是自己不知道大人不爱吃碎芝麻,既让大人明白真相,又给足他面子,不能让他难堪。
24.口才好,能言善辩,机智过人;既让自己明白茶汤上的是碎芝麻而非脏东西,又给自己留了面子
25.A
26.不同意。虽然良好的口才在生意场上能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但手艺和产品质量才是根本。杨巴的成功固然有口才的功劳,但前提是杨七的茶汤本身品质优良,若没有好的手艺作基础,再巧的嘴也难以长久立足。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能力,需按事件发展顺序,提炼各阶段核心内容。
(2)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推断能力,需结合情境和人物性格,分析杨巴应对策略的思考过程。
(3)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及人物评价的理解能力,需结合具体事件分析词语内涵和人物态度。
(4)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能力,需识别文中运用的典型事例、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手法。
(5)本题考查对文中观点的思考与评价能力,需结合文本内容,辩证分析口才与实力的关系,表达合理看法。
22.本题需梳理文章情节,按发展顺序提取关键内容。①对应第①-④段,介绍杨七杨八的特点及生意状况;②对应第⑦段,描述李鸿章发怒的场景;③对应第⑧-⑨段,写杨巴化解危机及后续影响。
故答案为:①杨七手艺高,杨八口才好,生意红火;②李鸿章发怒摔茶汤;③杨巴巧言化解危机,获李中堂嘉奖,威名大震
23.结合上下文,李鸿章因误将碎芝麻当作脏东西而发怒,杨巴需在不冒犯大人的前提下解释清楚,其主意的核心是巧妙认错,既点明真相又维护大人颜面。
故答案为:杨巴想:中堂大人定是把碎芝麻当成了脏东西,才会发怒。我得赶紧认错,说是自己不知道大人不爱吃碎芝麻,既让大人明白真相,又给足他面子,不能让他难堪。
24.“好嘴” 指杨巴的口才特点,结合其化解危机的表现,可知是机智善辩;李中堂认可的是杨巴的话既澄清了误会,又照顾了他的体面。
故答案为:①口才好,能言善辩,机智过人;②既让自己明白茶汤上的是碎芝麻而非脏东西,又给自己留了面子
25.A 项,文章通过李鸿章发怒这一典型事例表现杨巴特点,正确;B 项,第⑧段对杨巴的动作、语言描写展现其机智,正确;C 项,通过众官员 “吓蒙了” 与杨巴的从容应对对比,间接突出杨巴,正确;D 项,文中未用夸张手法,错误。
故答案为:ABC
26.本题需明确观点,结合文中 “杨七手艺高” 是基础,杨巴口才是辅助的内容,阐述手艺与口才的关系,强调根本在于品质。
故答案为:不同意。虽然良好的口才在生意场上能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但手艺和产品质量才是根本。杨巴的成功固然有口才的功劳,但前提是杨七的茶汤本身品质优良,若没有好的手艺作基础,再巧的嘴也难以长久立足。
四、读·写人间情(35分)
(2025五下·瑞安期末)书籍中个性鲜明的人物,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让我们印象深刻。请选择一个内容完成习作,题目自拟,字迹端正,字数不少于400字。
27.内容一:你读过的哪本书让你印象最深刻?书中的哪个人物让你有所触动?请选择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把你的感想具体、真实地写下来。
28.内容二:请选择一个你身边特点鲜明的人,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选取典型事例,具体地表现出他(她)的特点。
【答案】27.那抹雪中的橘色
小区楼下的垃圾桶旁,总停着一辆半旧的三轮车,车斗里装着扫帚、铁锨,还有件叠得整齐的橘色工作服。穿它的是张阿姨,负责这一片的保洁,脸上总沾着点灰尘,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像盛着阳光。
去年冬天的一个清晨,我拎着垃圾袋下楼,看见张阿姨正蹲在雪地里,双手捧着什么。走近了才发现,是只冻得瑟瑟发抖的流浪猫,她把自己的保温杯凑到猫嘴边,蒸汽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这小家伙昨晚躲在垃圾桶后面,” 她抬头冲我笑,“刚给它喂了点热粥,总算缓过来了。” 她的手套沾着泥雪,指尖冻得通红,说话时呼出的白气,和猫身上的热气缠在一起。
那天放学,雪下得更大了。我看见张阿姨站在单元门口,正把一块纸板塞进门缝 —— 原来单元门的密封条坏了,寒风直往里灌。她踩着积雪来回搬石块,把纸板压实,橘色的身影在白雪里格外显眼。有住户经过说 “谢谢”,她摆摆手:“没事,你们暖和了,我也舒坦。”
后来我发现,她总把居民乱扔的快递盒拆开叠好,送给收废品的大爷;会记得谁家养了宠物,打扫时特意避开宠物粪便;甚至在三轮车的把手上,绑着个装着创可贴、针线的小布袋,谁需要都能拿去用。
如今每次看到那抹橘色,我总想起她蹲在雪地里喂猫的样子。原来善良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递出的热粥里,塞进门缝的纸板中,像冬日的阳光,细碎却温暖。
28.“戏精” 表妹
表妹朵朵刚上三年级,梳着两个羊角辫,眼睛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一转就冒出个鬼主意。她最大的本事,是把日常小事演成 “连续剧”,家里人都叫她 “小戏精”。
上周六在姥姥家吃饭,朵朵夹菜时不小心把一块排骨掉在了地上。她眼睛一瞪,随即捂住嘴,肩膀微微耸动,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抽噎着说:“这排骨肯定疼坏了,它本来想让我尝尝香,结果…… 呜…… 我对不起它……” 逗得姥姥直抹笑出来的眼泪,赶紧说:“没事没事,姥姥再给你夹一块,让它的‘兄弟姐妹’来陪你。” 朵朵立刻收住眼泪,拿起新排骨啃得香,嘴角还沾着酱汁,刚才的 “悲伤” 像从没发生过。
还有一次,我教她做手工。她剪坏了彩纸,突然往沙发上一躺,双腿蹬得老高,喊着:“我太笨了!连张纸都剪不好,以后肯定什么都学不会了!” 我正想安慰,却见她偷偷从指缝里看我,发现我在笑,“噗嗤” 一声坐起来,挠挠头:“姐,我演得像不像?电视里的小演员都是这么哭的。”
这 “戏精” 表妹,用她的奇思妙想给家里添了不少乐子。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都像颗小糖豆,甜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读后感与观后感
【解析】【点评】(1)选材贴近生活,细节生动:以小区保洁张阿姨为描写对象,选取 “雪中喂猫”“堵塞门缝” 等平凡小事,通过 “沾着泥雪的手套”“冻红的指尖”“橘色身影在白雪中” 等细节,让人物形象可触可感,避免了空洞的赞美。情感真挚自然,以小见大: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张阿姨的日常举动(帮收废品、记挂住户需求、准备便民小物件),层层展现其善良特质,结尾 “善良是藏在细节里的温暖” 的感悟,由事及理,水到渠成。结构清晰,线索明确:以 “橘色工作服” 为线索,串联起不同场景,从初识到深入了解,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让 “印象深刻” 的理由具体可依。
(2)特点突出,事例典型:紧扣 “戏精” 这一特点,选取表妹掉排骨后假装悲伤、剪坏彩纸时模仿电视演员哭闹两个事例,生动展现了她爱表演的个性,事例与特点高度契合。描写生动,方法多样:开头的外貌描写 “梳着两个羊角辫,眼睛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 鲜活可爱;“眼睛一瞪,随即捂住嘴,肩膀微微耸动” 等动作、神态描写,以及表妹的语言,如 “这排骨肯定疼坏了”,让 “戏精” 形象跃然纸上,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详略得当,情感真挚:对两个典型事例的描写具体细致,突出了表妹爱表演的特点,结尾表达对表妹的喜爱之情,自然真挚,升华了主题。
27.【分析】材料要求围绕 “印象深刻的人” 进行习作,可选择书籍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或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400 字,需展现人物特点及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因。
【题干分析】写作对象可分为两类:一是书籍中的人物,需结合具体作品,选取有鲜明个性、能引发触动的角色;二是生活中的人,可从家人、朋友、陌生人等群体中选择,聚焦其独特的性格、行为或故事。核心要求是 “印象深刻”,需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避免泛泛而谈。如写书籍人物,要引用原著中的经典情节、语言、动作等细节;写生活中的人,要描写真实场景中的互动、事件经过,突出人物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
开头可采用开门见山法(如 “《三国演义》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关羽,他的忠义如星辰般耀眼……”)或场景引入法(如 “巷口的修车铺前,那个总戴着蓝色袖套的老人,至今让我记挂……”);事例素材需选取能体现人物核心特质的典型事件(如关羽 “温酒斩华雄” 展现勇猛,老人冒雨修车展现善良);结尾需升华主题,点明人物对自己的影响(如 “他让我明白,坚守初心的人最可敬”“从他身上,我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立意提取】1.那个雨中送伞的陌生人:描写雨天陌生人主动帮忙送伞的经历,通过动作、语言细节展现其善良与热心,表达对平凡人善意的感动。
2.我眼中的 “智多星” 吴用:结合《水浒传》中吴用 “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 等情节,分析其智慧与谋略,阐述对 “智慧需用于正道” 的感悟。
28.【分析】材料要求选择身边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来具体表现其特点,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400 字。核心在于通过具体描写展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题干分析】“身边特点鲜明的人” 指的是生活中与自己有一定接触的,在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突出、独特之处的人,比如幽默风趣的同学、技艺精湛的手艺人、执着认真的家人等。“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典型事例” 是指最能体现人物核心特点的具体事件,而非零散、无关的日常片段。
写作思路上,首先要确定描写对象及其最突出的特点,比如 “爱唠叨的妈妈”“幽默的同桌” 等。然后围绕这一特点选取 1-2 个典型事例,在叙述事例的过程中,融入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让人物形象立体可感。
开头可以用简洁的外貌描写引出人物,或直接点出人物的突出特点;事例素材应聚焦能集中展现人物特点的场景,比如写 “爱干净的奶奶”,可选取她反复擦拭家具、整理物品的场景;结尾可以总结人物特点,或表达对人物的情感、看法,升华主题。
【立意提取】1.“活字典” 王老师:通过描写王老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解答学生各种疑难问题的事例,结合她的语言、神态描写,展现其知识渊博的特点。
2.“热心肠” 的邻居张奶奶:选取张奶奶帮助邻居照看小孩、调解邻里矛盾等典型事例,用动作、语言描写体现她乐于助人的品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