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试卷一、写字(5分)1.(2025三下·宁海期末) 抄写下面句子,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答案】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点】汉字书写【解析】【分析】抄写时需注意:“想” 字左中右结构要紧凑,“相” 的竖笔与 “心” 的卧钩需协调;“象” 字下部 “豕” 的撇捺舒展;“力” 字横折钩的折笔要挺直;“比” 字左右部件等高;“知” 字 “矢” 与 “口” 上下对正;“识” 字 “言” 字旁窄长,“只” 字上宽下窄;“更” 字横画间距均匀;“重” 字竖笔贯穿中轴;“要” 字 “覀” 略宽,“女” 字撇点与横画呼应。整体需保持字距均匀,笔画清晰,无涂改。故答案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点评】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的规范与美观能力,侧重笔画顺序、间架结构和卷面整洁度的训练,要求通过正确书写体现对汉字形态的把握及认真书写的习惯。二、积累、梳理与运用(40分)2.(2025三下·宁海期末)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我国的传统节日就像一个个jīng měi 的宝盒,珍藏着中国人美好的jì yì 和古老的zhì huì 。除夕夜,团圆饭飘着yòu rén 的香气;端午节,龙舟展现出 wēi wǔ 的气势;中秋之夜,月光fǎng fú 温柔的河水,静静liú tǎng 在每 个人的心间……【答案】精美;记忆;智慧;诱人;威武;仿佛;流淌【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jīng měi:“精美” 指精致美好,“精” 注意右部 “青” 的写法,下横略长;“美” 上部 “羊” 的竖不出头,下部 “大” 的撇捺舒展。jì yì:“记忆” 指对事物的印象,“记” 左部 “讠”,右部 “己” 不出头;“忆” 左部 “忄”,右部 “乙” 的弯钩圆润。zhì huì:“智慧” 指聪明才智,“智” 上 “知” 下 “日”,“慧” 中间 “彐” 与 “心” 间距适中,注意下半部分 “心” 的卧钩弧度。yòu rén:“诱人” 指有吸引力,“诱” 左部 “讠”,右部 “秀” 的 “乃” 横折折折钩需连贯;“人” 撇捺舒展。wēi wǔ:“威武” 指威严有力,“威” 半包围结构,“女” 与 “戈” 穿插得当;“武” 注意斜钩带撇,避免多写一撇。fǎng fú:“仿佛” 表示好像,“仿” 左部 “亻”,右部 “方” 的横折钩挺直;“佛” 右部 “弗” 的竖折折钩需规范。liú tǎng:“流淌” 指液体流动,“流” 左部 “氵”,右部 “充” 的点撇对称;“淌” 左部 “氵”,右部 “尚” 的 “口” 与 “冋” 上下对正。故答案为:精美;记忆;智慧;诱人;威武;仿佛;流淌【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能力,侧重对常用词语的字形掌握,要求结合语境准确辨析同音字、形近字,训练汉字笔画顺序与间架结构的规范书写能力。3.(2025三下·宁海期末)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夹袄(jiá)伶俐(líng)瞭望(liào)铁锚(máo)B.匀称(chèn)卵石(luǎn)模型(mó)投掷(zhèng)C.旋风(xuàn)纤细(xiān)档案(dǎng)花骨朵儿(gū)【答案】A【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A.“夹袄” 中 “夹” 读 “jiá”,指双层的衣服,正确;“伶俐” 中 “伶” 读 “líng”,形容机灵,正确;“瞭望” 中 “瞭” 读 “liào”,指登高远望,正确;“铁锚” 中 “锚” 读 “máo”,指船停泊用的工具,正确。B.“投掷” 中 “掷” 应读 “zhì”,而非 “zhèng”,此为翘舌音与后鼻音的混淆,错误。C.“档案” 中 “档” 应读 “dàng”,而非 “dǎng”,属于声调错误,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侧重对多音字(如 “夹”“模”)、易读错字(如 “掷”“档”)的读音掌握,要求通过声母、韵母及声调的准确判断,筛选出读音完全正确的选项。4.(2025三下·宁海期末)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B. C.【答案】C【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 A.应为 “辨认” ,“辨” 侧重于辨别、区分,“辩” 侧重用言辞争论,此处用 “辨” 才表意准确,该选项错误。B.“”修改为“仰望”C.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需准确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在不同语境里的正确写法,以此强化对汉字规范书写的掌握。5.(2025三下·宁海期末)下面哪个糖果标签的写法跟其它两个不同?( )A.B.C.【答案】B【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A.结构为 “色彩特点 + 的 + 水果 + 糖” ,即 “宝石红的 + 西瓜 + 糖” 。B.结构是 “叠词式色彩 / 状态 + 的 + 水果 + 糖” ,也就是 “金灿灿的 + 橘子 + 糖” ,“金灿灿” 是叠词 。C.结构为 “色彩特点 + 的 + 水果 + 糖” ,即 “月光白的 + 椰子 + 糖”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短语结构及语言表达形式差异的辨析能力,需观察标签文字的构词规律,判断不同表述形式,以此提升对语言结构多样性的感知力。6.(2025三下·宁海期末)下列成语在句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小林总是担心天塌下来,真是“杞人忧天”。B.这两道题的难度差距很大,不能相提并论。C.下课时,阳阳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窃窃私语。【答案】C【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B.正确。C.“窃窃私语” 指私下里小声交谈,通常用于两人及以上,阳阳 “一个人” 无法 “窃窃私语”,用法不当。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需结合成语语义、使用对象(如 “窃窃私语” 的互动性)判断是否恰当,训练对成语精准表意及语境适配性的把握。7.(2025三下·宁海期末)“百闻不如一见”是因为( )。A.眼见为实,耳听为虚B.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答案】A【知识点】惯用语、俗语【解析】【分析】A.“百闻不如一见” 强调听到很多次不如亲眼见一次,突出亲眼所见的真实性、可靠性;“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意思是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二者逻辑一致,能解释 “百闻不如一见” 的原因。B.“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办法,与 “百闻不如一见” 的表意无关,无法解释。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侧重强调实践、冒险的重要性,和 “百闻不如一见” 的因果关系不契合,不能解释。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俗语语义关联的理解能力,需分析各选项俗语的含义,判断与 “百闻不如一见” 在逻辑上的因果联系,训练对俗语内涵及相互关联的辨析能力。8.(2025三下·宁海期末)甜甜在日记中记录徐霞客开游节一事时,想把主题“jǐn绣山河,美好旅程”写下来,可 她不知道“jǐn”字怎么写,便查了字典。根据字义,她应该选( )。A.B.C.【答案】C【知识点】汉字查字典【解析】【分析】A. “谨”:字义为慎重、小心等,与 “山河” 搭配无法表意,不符合。B.“槿”:指木槿这种植物,和 “山河” 无关联,不符合。C.“锦”:有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鲜明美丽” 等含义,“锦绣” 能形象展现山河的美好,符合语境。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及字义辨析汉字的能力,需要结合词语表意,从字典释义里筛选适配汉字,以此强化对汉字表意功能及语境运用的掌握。9.(2025三下·宁海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集会结束了,我们连续回到了教室。B.这次春游活动让同学们增长了见识。C.图书角摆放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童话书。【答案】B【知识点】修改病句【解析】【分析】A.连续” 指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常搭配动作、事物等,如 “连续上课” ;此处表达从集会场所回到教室的行为,应用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属于词语搭配不当,有语病。B.句子主谓宾完整,“春游活动” 是主语,“让” 为谓语,“同学们增长见识” 是主谓短语作宾语,语义清晰,无语病。C.“各种各样” 和 “不同” 表意重复,都用于强调种类多,应删去其中一个,属于成分赘余,有语病。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需从词语搭配(如 “连续” 与 “陆续” )、语义重复(如 “各种各样” 与 “不同” )等角度判断句子是否通顺合理,训练规范表达的语感与语法知识运用能力。10.(2025三下·宁海期末)“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 )。A.《邯郸学步》B.《郑人买履(lǚ)》C.《盲人摸象》【答案】B【知识点】郑人买履【解析】【分析】A.《邯郸学步》讲的是模仿别人走路,结果连自己原来的走法都忘了,与 “相信尺码不信脚” 无关。B.《郑人买履》中,郑国人因迷信量好的尺码,买鞋时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符合题干表述。C.《盲人摸象》是说盲人各摸大象一部分就妄加判断,和题干内容不匹配。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寓言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需熟悉各寓言的核心情节,通过关键语句对应故事,强化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认知。(2025三下·宁海期末) 按要求写句子。11.弟弟委屈地说:“我的冰淇淋掉地上了。”(转述别人说的话)12.例:“终于放暑假啦!”小文挥舞着书包,眼睛弯成了月牙。(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 把句子补充完整)“心爱的钢笔丢了!”小凡 ————13.例:我天生胆小,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照样子介绍一下自己)【答案】11.弟弟委屈地说,他的冰淇淋掉地上了。12.耷拉着脑袋,眼眶里泛起了泪花13.我天生爱热闹,爱逛充满烟火气的集市,爱参加欢声笑语不断的派对,还爱听旋律动人的演唱会【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自我介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直述句与转述句的转换能力,需掌握人称、标点的变化规则,训练语言转述的准确性。(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及细节描写能力,要求仿照例句用动作、神态展现情绪,提升语言的画面感与感染力。(3)本题考查排比句式的运用及自我特点的表达,需借助重复结构组织内容,训练语言的节奏感与内容的关联性。11.直述句改转述句,需去掉冒号、引号,将第一人称 “我” 改为第三人称 “他” ,调整后为 “弟弟委屈地说,他的冰淇淋掉地上了” 。故答案为:弟弟委屈地说,他的冰淇淋掉地上了。12.分析例句,“挥舞着书包,眼睛弯成了月牙” 用动作 + 神态描写强化心情。补充时,围绕 “钢笔丢了” 的失落,可写 “耷拉着脑袋,眼眶里泛起了泪花” ,通过动作(耷拉脑袋 )、神态(眼眶泛泪花 )体现心情。故答案为:耷拉着脑袋,眼眶里泛起了泪花13.例句用 “怕…… 怕…… 还怕……” 的排比结构,围绕 “天生胆小” 列举事例。可仿写如 “我生性爱热闹,爱逛集市,爱参加派对,还爱听演唱会” ,用排比突出性格特点与相关行为。故答案为:我天生爱热闹,爱逛充满烟火气的集市,爱参加欢声笑语不断的派对,还爱听旋律动人的演唱会(2025三下·宁海期末) 根据课文内容和“日积月累”填空。14.诗中流水,各有姿态。“竹外桃花三两枝, ”,让人看见江水解冻 的欢快;“春潮带雨晚来急, ”,让人听见河水奔涌的声响;“垂柳 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 ”,让人感受到溪水的宁静柔美。15.燕子飞来,春光灿烂。“ ,沙暖睡鸳鸯”,杜甫眼中的春景多么美 好;“小燕子带了它的 ,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 空, ,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郑振铎笔下的 燕子多么活泼。16.文人雅趣,传承千年。“ ”(文房四宝),书写华夏文明; “ ”(雅人四好),创造美好生活。【答案】14.春江水暖鸭先知;野渡无人舟自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15.泥融飞燕子;剪刀似的尾巴;叽的一声16.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国学常识【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课内古诗及课文内容的积累与记忆,需准确识记描写流水的经典诗句和课文语句,强化对自然景象描写的文学积累。(2)本题考查对古诗中春景描写及课文中动物形象刻画内容的掌握,要求精准记忆相关诗句和文本细节,加深对春日生机的文学感知。(3)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需掌握 “文房四宝”“雅人四好” 等文化概念的具体内容,增强对传统文人雅趣的理解与传承。14.出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是描写春江解冻的经典诗句,故填 “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描绘了春潮带雨、河水奔涌的景象,故填 “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课文《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原文为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体现溪水宁静,故填 “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故答案为:春江水暖鸭先知;野渡无人舟自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15.出自杜甫《绝句二首》,“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是描写春日燕子与鸳鸯的名句,故填 “泥融飞燕子”。出自郑振铎《燕子》,原文为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故依次填 “剪刀似的尾巴”“叽的一声”。故答案为:泥融飞燕子;剪刀似的尾巴;叽的一声16.“文房四宝” 指的是笔、墨、纸、砚,是传统书写工具,故填 “笔墨纸砚”。“雅人四好” 即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的四种爱好,故填 “琴棋书画”。故答案为: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三、阅读与鉴赏(25分)(2025三下·宁海期末)阅读理解筷子① 说起我们中国的筷子,话可就长了。② 筷子的历史悠久。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jiā)”,后来改叫“箸”(zhù),大约过了上 百年后又改为“筷”。③ 用筷子吃饭,作用可大了。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 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 健康。这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④ 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最为出名的有杭州天竺(zhú)筷,这种筷子是用佛教名山天 竺山的细白竹做成;令人爱不释手的有花纹清晰、浓淡相映的福州漆(qī)筷,这种筷子下圆 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玉石雕刻而成的各类 高档筷。⑤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 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17.文章开头的“话可就长了”指的是( )。A.筷子的长度很长B.筷子的历史悠久C.关于筷子可介绍的内容很多18.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最早的名称叫“箸”。B.杭州天竺筷是用细白竹做成的,非常有名。C.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都要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19.仔细阅读第④段,填一填。20.小明同学到了二年级还不肯使用筷子,你会怎样劝说他呢?至少写出两点理由。【答案】17.C18.B19.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杭州天竺筷;福州漆筷20.小明呀,用筷子吃饭好处可多啦!一是用筷子能让手指更灵活,还能锻炼脑力,对我们学习有帮助;二是咱们中国筷子有好多有意思的文化,用筷子吃饭也是传承文化呀,快试试用筷子吧!【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中特定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语句表达的实际意思。(2)本题考查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准确理解和辨析能力,要求能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判断各选项表述的正误。(3)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概括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找出段落的中心句以及相关的具体事例。(4)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语言表达和劝说的能力,要求能运用文中知识,组织合理的语言进行有效的劝说。17.“话可就长了” 在文中是一种形象的表述,结合后文对筷子多方面信息的介绍,如历史、作用、样式等,可知其意思是关于筷子有很多内容可以讲述,并非指筷子的实际长度,也非单纯强调历史长。故答案为:C18.A.原文表明早在商代筷子称为 “挟”,后来才改叫 “箸”,所以 “箸” 不是最早的名称,A 选项错误。B.文中提到 “用筷子吃饭,使手指运动灵活,头脑聪明”,说明使用筷子对健康有益,B 选项正确。C.文中说 “许多到中国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看到中国人民使用筷子,也乐意学一学”,并非所有外国客人都要学习使用筷子,C 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答案为:B19.第 4 自然段开头点明 “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这是该段的中心句,后面分别列举了杭州天竺筷和福州漆筷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筷子。故答案为: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杭州天竺筷;福州漆筷20.劝说小明使用筷子,要结合文中提到的使用筷子的好处,如对健康有益(使手指灵活、头脑聪明)以及筷子蕴含的文化等方面进行表述,以理服人,让小明更愿意接受。故答案为:小明呀,用筷子吃饭好处可多啦!一是用筷子能让手指更灵活,还能锻炼脑力,对我们学习有帮助;二是咱们中国筷子有好多有意思的文化,用筷子吃饭也是传承文化呀,快试试用筷子吧!(2025三下·宁海期末)阅读理解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① 三月,大地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放风筝的时节到了。② 我们先找来绿皮的竹篾(miè),且要有韧(rèn)性的,放在火上烤(kǎo)。再把竹 篾弯成弓似的和车轮似的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用绳子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 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又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画 图案,便给它们穿上了五彩的衣衫。最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 儿缠在一个线轴上,便大功告成了。③ 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哈!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 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连绵的大道旁,潋滟的池塘边徐徐升起——— 被底下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④ 风筝也有“赌(dǔ)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小伙伴们总是小 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重新调整。随着欢呼声,风筝又飘然升起。放到得意处,猛 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仰着头……⑤ 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2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第④段中“赌气”是指风筝 。22.文章围绕风筝写了 和 两件事。23.制作风筝的顺序是怎样的?请按先后顺序排一排。(填序号)① 放火上烤 ②勾画图案 ③找来竹篾④ 糊桑皮纸 ⑤做风筝骨架 ⑥系风筝线③→ → → → →⑥24.读第②段的画线句,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么叽叽喳喳商量。 25.读第③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们的头被风筝勾住了,所以酸了。B.从四个连续的“!”中,可以读出风筝很多,孩子们很快乐、很激动。C.孩子们放风筝的地方很多。26.结尾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因为“我”放风筝时是早春,大地泛着鹅黄的绿意,充满生机。B.因为“我”小时候最喜欢用鹅黄色画风筝,看它悠悠飞向天空。C.因为“我”的童年像春天一样美好,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答案】21.任人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22.做风筝;放风筝23.①;⑤;④;②24.我们在风筝上画什么图案好呢?;要不画朵大红花,再画几只小鸟吧!25.A26.B【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准确把握词语的特殊含义。(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能够梳理文章的段落结构,提炼出主要事件。(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制作风筝的步骤信息。(4)本题考查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能够根据文章情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表述。(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辨析选项的正误。(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和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要能够结合文章整体内容来分析作者赋予 “鹅黄色的童年” 的含义。21.联系上文 “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 以及下文 “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可以知道 “赌气” 在这里指的就是风筝不听使唤,总是往地上栽的这种状态。故答案为:任人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22.文章第②段详细描述了制作风筝的过程,包括找竹篾、烤竹篾、做骨架、画图案等步骤;第③ - ④段则主要写了放风筝时的情景,如风筝升起、风筝 “赌气” 等情况。所以文章围绕风筝写了做风筝和放风筝两件事。故答案为:做风筝;放风筝。23.根据文章第②段内容 “我们先找来绿皮的竹篾(miè),且要有韧(rèn)性的,放在火上烤(kǎo)。再把竹篾弯成弓似的和车轮似的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用绳子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又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画图案,便给它们穿上了五彩的衣衫。最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轴上”,可以得出制作风筝的顺序是先找来竹篾(③),然后放火上烤(①),接着做风筝骨架(⑤),再糊桑皮纸(④),之后勾画图案(②),最后系风筝线(⑥)。故答案为:①;⑤;④;②;24.孩子们叽叽喳喳商量的内容应该是围绕在风筝上画什么图案展开的,只要想象合理,符合孩子们的身份和思维即可。故答案为:我们在风筝上画什么图案好呢? 要不画朵大红花,再画几只小鸟吧!25.A 选项错误,文中 “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 是说做风筝时一直低着头,头酸了,并不是头被风筝勾住了;B 选项,四个连续的 “!” 增强了语气,能读出风筝很多,孩子们很快乐、很激动;C 选项,“从辽阔的麦田里,连绵的大道旁,潋滟的池塘边徐徐升起” 表明孩子们放风筝的地方很多。故答案为:A26.A 选项,文中开头提到 “三月,大地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放风筝的时节到了”,早春大地的鹅黄绿意与童年相关联;C 选项,“鹅黄色” 代表着春天般的美好,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B 选项在文中没有依据,文中并没有说 “我” 小时候最喜欢用鹅黄色画风筝。故答案为:B四、表达与交流(30分)27.(2025三下·宁海期末) 在童话王国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请你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展开想象,编一个有趣 的童话故事。题目一:《爱美的小刺猬》 题目二:《鸭子天空环游记》题目三:《我变成了哪吒》 题目四:《一朵不想开花的花》【答案】一朵不想开花的花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百花争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都努力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然而,在花园的一角,有一朵小花却与众不同,它不想开花。 这朵小花看着周围的花朵们为了开花,拼命地吸收养分,努力地伸展枝叶,它觉得这样太累了。而且,它还害怕开花后会被人采摘,害怕花朵凋零时的痛苦。所以,它总是默默地躲在一旁,拒绝绽放。 一天,一只蝴蝶飞过来,看到了这朵小花。蝴蝶好奇地问:“小花呀,你为什么不开花呢?开花以后可漂亮啦,还能吸引好多小伙伴呢!” 小花摇摇头说:“我不想那么累,而且开花后说不定会有危险。” 蝴蝶无奈地飞走了。 过了几天,一只蜜蜂也飞过来,它对小花说:“小花,开花吧,开花以后就能结出甜甜的花蜜,那可是大家都喜欢的呢。” 小花还是不为所动:“我不想冒这个险,我就想这样平平淡淡地待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花园里的其他花朵开得越来越绚烂,它们的美丽引来了更多的游客。小花看着那些游客们对着花朵们赞不绝口,心里也有了一丝动摇。但它还是很犹豫,害怕自己真的开花后会遭遇不好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一场暴风雨来临。狂风呼啸,大雨倾盆。那些盛开的花朵被吹打得东倒西歪,花瓣纷纷飘落。小花看到这一幕,更加坚定了自己不想开花的想法,它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可是,暴风雨过后,它却发现,那些曾经被吹打得狼狈不堪的花朵们,并没有放弃。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又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地修复自己的花瓣,准备再次绽放。 小花被它们的坚强所感动,它开始反思自己。它想,也许开花的过程会有痛苦,但也会有美丽和快乐。于是,小花决定不再害怕,它开始努力地吸收养分,伸展枝叶。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花绽放出了一朵娇艳的花朵。它的花瓣洁白如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游客们看到这朵新开放的小花,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发出阵阵赞叹。小花也明白了,只有勇敢地绽放,才能拥抱真正的美好。【知识点】童话类作文【解析】【分析】本题以 “一朵不想开花的花” 为核心话题,属于童话体裁创作。童话往往借助丰富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此题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故事起点。【题干分析】材料意义及关键词解释:关键词 “一朵不想开花的花”,“花” 是故事的主角,通常花的生长过程是努力绽放花朵,但这朵花却不想开花,这就产生了冲突点。“不想开花” 可能是因为花自身的各种担忧、想法或经历,这是故事展开的关键线索。写作思路:是什么:需要明确这是一朵具有独特想法的花,它不想开花这一行为与普通花形成对比。为什么:深入挖掘这朵花不想开花的原因,比如它可能害怕开花后被人采摘、害怕凋零的痛苦、觉得开花过程太累等。这部分是故事的核心内容,要详细阐述。怎么做:可以描述周围的环境、其他花朵或动物对它不想开花这一想法的反应,以及它如何面对外界的影响,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最终改变了想法。事例素材:可以选取其他花朵劝说它开花的对话、小动物对它的看法等。比如一只蝴蝶告诉它开花后能吸引更多伙伴,一只蜜蜂分享开花后的甜蜜等。结尾写法:可以是花最终改变想法,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从中获得成长和感悟;也可以是它坚持自己的想法,但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一些道理,有了新的收获。【立意提取】1.尊重自我,绽放别样精彩:强调花可以坚持自己不想开花的想法,尊重自己的选择也能有独特的成长和意义。2.勇敢绽放,拥抱美好:鼓励花克服内心恐惧,勇敢开花,寓意着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才能拥抱美好。【点评】情节丰富:通过蝴蝶、蜜蜂的劝说,暴风雨的考验等情节,使故事内容丰富多样,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主题明确:围绕小花不想开花到最终开花的转变,传达了要勇敢面对挑战、绽放自我的主题,富有教育意义。心理描写细腻:详细描写了小花不想开花的原因和内心的挣扎,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小花的想法。1 / 1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试卷一、写字(5分)1.(2025三下·宁海期末) 抄写下面句子,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二、积累、梳理与运用(40分)2.(2025三下·宁海期末)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我国的传统节日就像一个个jīng měi 的宝盒,珍藏着中国人美好的jì yì 和古老的zhì huì 。除夕夜,团圆饭飘着yòu rén 的香气;端午节,龙舟展现出 wēi wǔ 的气势;中秋之夜,月光fǎng fú 温柔的河水,静静liú tǎng 在每 个人的心间……3.(2025三下·宁海期末)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夹袄(jiá)伶俐(líng)瞭望(liào)铁锚(máo)B.匀称(chèn)卵石(luǎn)模型(mó)投掷(zhèng)C.旋风(xuàn)纤细(xiān)档案(dǎng)花骨朵儿(gū)4.(2025三下·宁海期末)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B. C.5.(2025三下·宁海期末)下面哪个糖果标签的写法跟其它两个不同?( )A.B.C.6.(2025三下·宁海期末)下列成语在句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小林总是担心天塌下来,真是“杞人忧天”。B.这两道题的难度差距很大,不能相提并论。C.下课时,阳阳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窃窃私语。7.(2025三下·宁海期末)“百闻不如一见”是因为( )。A.眼见为实,耳听为虚B.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8.(2025三下·宁海期末)甜甜在日记中记录徐霞客开游节一事时,想把主题“jǐn绣山河,美好旅程”写下来,可 她不知道“jǐn”字怎么写,便查了字典。根据字义,她应该选( )。A.B.C.9.(2025三下·宁海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集会结束了,我们连续回到了教室。B.这次春游活动让同学们增长了见识。C.图书角摆放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童话书。10.(2025三下·宁海期末)“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 )。A.《邯郸学步》B.《郑人买履(lǚ)》C.《盲人摸象》(2025三下·宁海期末) 按要求写句子。11.弟弟委屈地说:“我的冰淇淋掉地上了。”(转述别人说的话)12.例:“终于放暑假啦!”小文挥舞着书包,眼睛弯成了月牙。(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 把句子补充完整)“心爱的钢笔丢了!”小凡 ————13.例:我天生胆小,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照样子介绍一下自己)(2025三下·宁海期末) 根据课文内容和“日积月累”填空。14.诗中流水,各有姿态。“竹外桃花三两枝, ”,让人看见江水解冻 的欢快;“春潮带雨晚来急, ”,让人听见河水奔涌的声响;“垂柳 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 ”,让人感受到溪水的宁静柔美。15.燕子飞来,春光灿烂。“ ,沙暖睡鸳鸯”,杜甫眼中的春景多么美 好;“小燕子带了它的 ,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 空, ,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郑振铎笔下的 燕子多么活泼。16.文人雅趣,传承千年。“ ”(文房四宝),书写华夏文明; “ ”(雅人四好),创造美好生活。三、阅读与鉴赏(25分)(2025三下·宁海期末)阅读理解筷子① 说起我们中国的筷子,话可就长了。② 筷子的历史悠久。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jiā)”,后来改叫“箸”(zhù),大约过了上 百年后又改为“筷”。③ 用筷子吃饭,作用可大了。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 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 健康。这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④ 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最为出名的有杭州天竺(zhú)筷,这种筷子是用佛教名山天 竺山的细白竹做成;令人爱不释手的有花纹清晰、浓淡相映的福州漆(qī)筷,这种筷子下圆 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玉石雕刻而成的各类 高档筷。⑤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 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17.文章开头的“话可就长了”指的是( )。A.筷子的长度很长B.筷子的历史悠久C.关于筷子可介绍的内容很多18.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最早的名称叫“箸”。B.杭州天竺筷是用细白竹做成的,非常有名。C.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都要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19.仔细阅读第④段,填一填。20.小明同学到了二年级还不肯使用筷子,你会怎样劝说他呢?至少写出两点理由。(2025三下·宁海期末)阅读理解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① 三月,大地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放风筝的时节到了。② 我们先找来绿皮的竹篾(miè),且要有韧(rèn)性的,放在火上烤(kǎo)。再把竹 篾弯成弓似的和车轮似的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用绳子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 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又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画 图案,便给它们穿上了五彩的衣衫。最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 儿缠在一个线轴上,便大功告成了。③ 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哈!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 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连绵的大道旁,潋滟的池塘边徐徐升起——— 被底下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④ 风筝也有“赌(dǔ)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小伙伴们总是小 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重新调整。随着欢呼声,风筝又飘然升起。放到得意处,猛 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仰着头……⑤ 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2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第④段中“赌气”是指风筝 。22.文章围绕风筝写了 和 两件事。23.制作风筝的顺序是怎样的?请按先后顺序排一排。(填序号)① 放火上烤 ②勾画图案 ③找来竹篾④ 糊桑皮纸 ⑤做风筝骨架 ⑥系风筝线③→ → → → →⑥24.读第②段的画线句,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么叽叽喳喳商量。 25.读第③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们的头被风筝勾住了,所以酸了。B.从四个连续的“!”中,可以读出风筝很多,孩子们很快乐、很激动。C.孩子们放风筝的地方很多。26.结尾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因为“我”放风筝时是早春,大地泛着鹅黄的绿意,充满生机。B.因为“我”小时候最喜欢用鹅黄色画风筝,看它悠悠飞向天空。C.因为“我”的童年像春天一样美好,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四、表达与交流(30分)27.(2025三下·宁海期末) 在童话王国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请你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展开想象,编一个有趣 的童话故事。题目一:《爱美的小刺猬》 题目二:《鸭子天空环游记》题目三:《我变成了哪吒》 题目四:《一朵不想开花的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点】汉字书写【解析】【分析】抄写时需注意:“想” 字左中右结构要紧凑,“相” 的竖笔与 “心” 的卧钩需协调;“象” 字下部 “豕” 的撇捺舒展;“力” 字横折钩的折笔要挺直;“比” 字左右部件等高;“知” 字 “矢” 与 “口” 上下对正;“识” 字 “言” 字旁窄长,“只” 字上宽下窄;“更” 字横画间距均匀;“重” 字竖笔贯穿中轴;“要” 字 “覀” 略宽,“女” 字撇点与横画呼应。整体需保持字距均匀,笔画清晰,无涂改。故答案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点评】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的规范与美观能力,侧重笔画顺序、间架结构和卷面整洁度的训练,要求通过正确书写体现对汉字形态的把握及认真书写的习惯。2.【答案】精美;记忆;智慧;诱人;威武;仿佛;流淌【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jīng měi:“精美” 指精致美好,“精” 注意右部 “青” 的写法,下横略长;“美” 上部 “羊” 的竖不出头,下部 “大” 的撇捺舒展。jì yì:“记忆” 指对事物的印象,“记” 左部 “讠”,右部 “己” 不出头;“忆” 左部 “忄”,右部 “乙” 的弯钩圆润。zhì huì:“智慧” 指聪明才智,“智” 上 “知” 下 “日”,“慧” 中间 “彐” 与 “心” 间距适中,注意下半部分 “心” 的卧钩弧度。yòu rén:“诱人” 指有吸引力,“诱” 左部 “讠”,右部 “秀” 的 “乃” 横折折折钩需连贯;“人” 撇捺舒展。wēi wǔ:“威武” 指威严有力,“威” 半包围结构,“女” 与 “戈” 穿插得当;“武” 注意斜钩带撇,避免多写一撇。fǎng fú:“仿佛” 表示好像,“仿” 左部 “亻”,右部 “方” 的横折钩挺直;“佛” 右部 “弗” 的竖折折钩需规范。liú tǎng:“流淌” 指液体流动,“流” 左部 “氵”,右部 “充” 的点撇对称;“淌” 左部 “氵”,右部 “尚” 的 “口” 与 “冋” 上下对正。故答案为:精美;记忆;智慧;诱人;威武;仿佛;流淌【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能力,侧重对常用词语的字形掌握,要求结合语境准确辨析同音字、形近字,训练汉字笔画顺序与间架结构的规范书写能力。3.【答案】A【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A.“夹袄” 中 “夹” 读 “jiá”,指双层的衣服,正确;“伶俐” 中 “伶” 读 “líng”,形容机灵,正确;“瞭望” 中 “瞭” 读 “liào”,指登高远望,正确;“铁锚” 中 “锚” 读 “máo”,指船停泊用的工具,正确。B.“投掷” 中 “掷” 应读 “zhì”,而非 “zhèng”,此为翘舌音与后鼻音的混淆,错误。C.“档案” 中 “档” 应读 “dàng”,而非 “dǎng”,属于声调错误,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侧重对多音字(如 “夹”“模”)、易读错字(如 “掷”“档”)的读音掌握,要求通过声母、韵母及声调的准确判断,筛选出读音完全正确的选项。4.【答案】C【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 A.应为 “辨认” ,“辨” 侧重于辨别、区分,“辩” 侧重用言辞争论,此处用 “辨” 才表意准确,该选项错误。B.“”修改为“仰望”C.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需准确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在不同语境里的正确写法,以此强化对汉字规范书写的掌握。5.【答案】B【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A.结构为 “色彩特点 + 的 + 水果 + 糖” ,即 “宝石红的 + 西瓜 + 糖” 。B.结构是 “叠词式色彩 / 状态 + 的 + 水果 + 糖” ,也就是 “金灿灿的 + 橘子 + 糖” ,“金灿灿” 是叠词 。C.结构为 “色彩特点 + 的 + 水果 + 糖” ,即 “月光白的 + 椰子 + 糖”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短语结构及语言表达形式差异的辨析能力,需观察标签文字的构词规律,判断不同表述形式,以此提升对语言结构多样性的感知力。6.【答案】C【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B.正确。C.“窃窃私语” 指私下里小声交谈,通常用于两人及以上,阳阳 “一个人” 无法 “窃窃私语”,用法不当。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需结合成语语义、使用对象(如 “窃窃私语” 的互动性)判断是否恰当,训练对成语精准表意及语境适配性的把握。7.【答案】A【知识点】惯用语、俗语【解析】【分析】A.“百闻不如一见” 强调听到很多次不如亲眼见一次,突出亲眼所见的真实性、可靠性;“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意思是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二者逻辑一致,能解释 “百闻不如一见” 的原因。B.“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办法,与 “百闻不如一见” 的表意无关,无法解释。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侧重强调实践、冒险的重要性,和 “百闻不如一见” 的因果关系不契合,不能解释。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俗语语义关联的理解能力,需分析各选项俗语的含义,判断与 “百闻不如一见” 在逻辑上的因果联系,训练对俗语内涵及相互关联的辨析能力。8.【答案】C【知识点】汉字查字典【解析】【分析】A. “谨”:字义为慎重、小心等,与 “山河” 搭配无法表意,不符合。B.“槿”:指木槿这种植物,和 “山河” 无关联,不符合。C.“锦”:有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鲜明美丽” 等含义,“锦绣” 能形象展现山河的美好,符合语境。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及字义辨析汉字的能力,需要结合词语表意,从字典释义里筛选适配汉字,以此强化对汉字表意功能及语境运用的掌握。9.【答案】B【知识点】修改病句【解析】【分析】A.连续” 指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常搭配动作、事物等,如 “连续上课” ;此处表达从集会场所回到教室的行为,应用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属于词语搭配不当,有语病。B.句子主谓宾完整,“春游活动” 是主语,“让” 为谓语,“同学们增长见识” 是主谓短语作宾语,语义清晰,无语病。C.“各种各样” 和 “不同” 表意重复,都用于强调种类多,应删去其中一个,属于成分赘余,有语病。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需从词语搭配(如 “连续” 与 “陆续” )、语义重复(如 “各种各样” 与 “不同” )等角度判断句子是否通顺合理,训练规范表达的语感与语法知识运用能力。10.【答案】B【知识点】郑人买履【解析】【分析】A.《邯郸学步》讲的是模仿别人走路,结果连自己原来的走法都忘了,与 “相信尺码不信脚” 无关。B.《郑人买履》中,郑国人因迷信量好的尺码,买鞋时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符合题干表述。C.《盲人摸象》是说盲人各摸大象一部分就妄加判断,和题干内容不匹配。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寓言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需熟悉各寓言的核心情节,通过关键语句对应故事,强化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认知。【答案】11.弟弟委屈地说,他的冰淇淋掉地上了。12.耷拉着脑袋,眼眶里泛起了泪花13.我天生爱热闹,爱逛充满烟火气的集市,爱参加欢声笑语不断的派对,还爱听旋律动人的演唱会【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自我介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直述句与转述句的转换能力,需掌握人称、标点的变化规则,训练语言转述的准确性。(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及细节描写能力,要求仿照例句用动作、神态展现情绪,提升语言的画面感与感染力。(3)本题考查排比句式的运用及自我特点的表达,需借助重复结构组织内容,训练语言的节奏感与内容的关联性。11.直述句改转述句,需去掉冒号、引号,将第一人称 “我” 改为第三人称 “他” ,调整后为 “弟弟委屈地说,他的冰淇淋掉地上了” 。故答案为:弟弟委屈地说,他的冰淇淋掉地上了。12.分析例句,“挥舞着书包,眼睛弯成了月牙” 用动作 + 神态描写强化心情。补充时,围绕 “钢笔丢了” 的失落,可写 “耷拉着脑袋,眼眶里泛起了泪花” ,通过动作(耷拉脑袋 )、神态(眼眶泛泪花 )体现心情。故答案为:耷拉着脑袋,眼眶里泛起了泪花13.例句用 “怕…… 怕…… 还怕……” 的排比结构,围绕 “天生胆小” 列举事例。可仿写如 “我生性爱热闹,爱逛集市,爱参加派对,还爱听演唱会” ,用排比突出性格特点与相关行为。故答案为:我天生爱热闹,爱逛充满烟火气的集市,爱参加欢声笑语不断的派对,还爱听旋律动人的演唱会【答案】14.春江水暖鸭先知;野渡无人舟自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15.泥融飞燕子;剪刀似的尾巴;叽的一声16.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国学常识【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课内古诗及课文内容的积累与记忆,需准确识记描写流水的经典诗句和课文语句,强化对自然景象描写的文学积累。(2)本题考查对古诗中春景描写及课文中动物形象刻画内容的掌握,要求精准记忆相关诗句和文本细节,加深对春日生机的文学感知。(3)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需掌握 “文房四宝”“雅人四好” 等文化概念的具体内容,增强对传统文人雅趣的理解与传承。14.出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是描写春江解冻的经典诗句,故填 “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描绘了春潮带雨、河水奔涌的景象,故填 “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课文《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原文为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体现溪水宁静,故填 “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故答案为:春江水暖鸭先知;野渡无人舟自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15.出自杜甫《绝句二首》,“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是描写春日燕子与鸳鸯的名句,故填 “泥融飞燕子”。出自郑振铎《燕子》,原文为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故依次填 “剪刀似的尾巴”“叽的一声”。故答案为:泥融飞燕子;剪刀似的尾巴;叽的一声16.“文房四宝” 指的是笔、墨、纸、砚,是传统书写工具,故填 “笔墨纸砚”。“雅人四好” 即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的四种爱好,故填 “琴棋书画”。故答案为: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答案】17.C18.B19.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杭州天竺筷;福州漆筷20.小明呀,用筷子吃饭好处可多啦!一是用筷子能让手指更灵活,还能锻炼脑力,对我们学习有帮助;二是咱们中国筷子有好多有意思的文化,用筷子吃饭也是传承文化呀,快试试用筷子吧!【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中特定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语句表达的实际意思。(2)本题考查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准确理解和辨析能力,要求能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判断各选项表述的正误。(3)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概括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找出段落的中心句以及相关的具体事例。(4)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语言表达和劝说的能力,要求能运用文中知识,组织合理的语言进行有效的劝说。17.“话可就长了” 在文中是一种形象的表述,结合后文对筷子多方面信息的介绍,如历史、作用、样式等,可知其意思是关于筷子有很多内容可以讲述,并非指筷子的实际长度,也非单纯强调历史长。故答案为:C18.A.原文表明早在商代筷子称为 “挟”,后来才改叫 “箸”,所以 “箸” 不是最早的名称,A 选项错误。B.文中提到 “用筷子吃饭,使手指运动灵活,头脑聪明”,说明使用筷子对健康有益,B 选项正确。C.文中说 “许多到中国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看到中国人民使用筷子,也乐意学一学”,并非所有外国客人都要学习使用筷子,C 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答案为:B19.第 4 自然段开头点明 “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这是该段的中心句,后面分别列举了杭州天竺筷和福州漆筷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筷子。故答案为: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杭州天竺筷;福州漆筷20.劝说小明使用筷子,要结合文中提到的使用筷子的好处,如对健康有益(使手指灵活、头脑聪明)以及筷子蕴含的文化等方面进行表述,以理服人,让小明更愿意接受。故答案为:小明呀,用筷子吃饭好处可多啦!一是用筷子能让手指更灵活,还能锻炼脑力,对我们学习有帮助;二是咱们中国筷子有好多有意思的文化,用筷子吃饭也是传承文化呀,快试试用筷子吧!【答案】21.任人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22.做风筝;放风筝23.①;⑤;④;②24.我们在风筝上画什么图案好呢?;要不画朵大红花,再画几只小鸟吧!25.A26.B【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准确把握词语的特殊含义。(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能够梳理文章的段落结构,提炼出主要事件。(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制作风筝的步骤信息。(4)本题考查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能够根据文章情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表述。(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辨析选项的正误。(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和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要能够结合文章整体内容来分析作者赋予 “鹅黄色的童年” 的含义。21.联系上文 “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 以及下文 “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可以知道 “赌气” 在这里指的就是风筝不听使唤,总是往地上栽的这种状态。故答案为:任人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22.文章第②段详细描述了制作风筝的过程,包括找竹篾、烤竹篾、做骨架、画图案等步骤;第③ - ④段则主要写了放风筝时的情景,如风筝升起、风筝 “赌气” 等情况。所以文章围绕风筝写了做风筝和放风筝两件事。故答案为:做风筝;放风筝。23.根据文章第②段内容 “我们先找来绿皮的竹篾(miè),且要有韧(rèn)性的,放在火上烤(kǎo)。再把竹篾弯成弓似的和车轮似的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用绳子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又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画图案,便给它们穿上了五彩的衣衫。最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轴上”,可以得出制作风筝的顺序是先找来竹篾(③),然后放火上烤(①),接着做风筝骨架(⑤),再糊桑皮纸(④),之后勾画图案(②),最后系风筝线(⑥)。故答案为:①;⑤;④;②;24.孩子们叽叽喳喳商量的内容应该是围绕在风筝上画什么图案展开的,只要想象合理,符合孩子们的身份和思维即可。故答案为:我们在风筝上画什么图案好呢? 要不画朵大红花,再画几只小鸟吧!25.A 选项错误,文中 “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 是说做风筝时一直低着头,头酸了,并不是头被风筝勾住了;B 选项,四个连续的 “!” 增强了语气,能读出风筝很多,孩子们很快乐、很激动;C 选项,“从辽阔的麦田里,连绵的大道旁,潋滟的池塘边徐徐升起” 表明孩子们放风筝的地方很多。故答案为:A26.A 选项,文中开头提到 “三月,大地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放风筝的时节到了”,早春大地的鹅黄绿意与童年相关联;C 选项,“鹅黄色” 代表着春天般的美好,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B 选项在文中没有依据,文中并没有说 “我” 小时候最喜欢用鹅黄色画风筝。故答案为:B27.【答案】一朵不想开花的花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百花争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都努力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然而,在花园的一角,有一朵小花却与众不同,它不想开花。 这朵小花看着周围的花朵们为了开花,拼命地吸收养分,努力地伸展枝叶,它觉得这样太累了。而且,它还害怕开花后会被人采摘,害怕花朵凋零时的痛苦。所以,它总是默默地躲在一旁,拒绝绽放。 一天,一只蝴蝶飞过来,看到了这朵小花。蝴蝶好奇地问:“小花呀,你为什么不开花呢?开花以后可漂亮啦,还能吸引好多小伙伴呢!” 小花摇摇头说:“我不想那么累,而且开花后说不定会有危险。” 蝴蝶无奈地飞走了。 过了几天,一只蜜蜂也飞过来,它对小花说:“小花,开花吧,开花以后就能结出甜甜的花蜜,那可是大家都喜欢的呢。” 小花还是不为所动:“我不想冒这个险,我就想这样平平淡淡地待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花园里的其他花朵开得越来越绚烂,它们的美丽引来了更多的游客。小花看着那些游客们对着花朵们赞不绝口,心里也有了一丝动摇。但它还是很犹豫,害怕自己真的开花后会遭遇不好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一场暴风雨来临。狂风呼啸,大雨倾盆。那些盛开的花朵被吹打得东倒西歪,花瓣纷纷飘落。小花看到这一幕,更加坚定了自己不想开花的想法,它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可是,暴风雨过后,它却发现,那些曾经被吹打得狼狈不堪的花朵们,并没有放弃。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又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地修复自己的花瓣,准备再次绽放。 小花被它们的坚强所感动,它开始反思自己。它想,也许开花的过程会有痛苦,但也会有美丽和快乐。于是,小花决定不再害怕,它开始努力地吸收养分,伸展枝叶。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花绽放出了一朵娇艳的花朵。它的花瓣洁白如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游客们看到这朵新开放的小花,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发出阵阵赞叹。小花也明白了,只有勇敢地绽放,才能拥抱真正的美好。【知识点】童话类作文【解析】【分析】本题以 “一朵不想开花的花” 为核心话题,属于童话体裁创作。童话往往借助丰富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此题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故事起点。【题干分析】材料意义及关键词解释:关键词 “一朵不想开花的花”,“花” 是故事的主角,通常花的生长过程是努力绽放花朵,但这朵花却不想开花,这就产生了冲突点。“不想开花” 可能是因为花自身的各种担忧、想法或经历,这是故事展开的关键线索。写作思路:是什么:需要明确这是一朵具有独特想法的花,它不想开花这一行为与普通花形成对比。为什么:深入挖掘这朵花不想开花的原因,比如它可能害怕开花后被人采摘、害怕凋零的痛苦、觉得开花过程太累等。这部分是故事的核心内容,要详细阐述。怎么做:可以描述周围的环境、其他花朵或动物对它不想开花这一想法的反应,以及它如何面对外界的影响,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最终改变了想法。事例素材:可以选取其他花朵劝说它开花的对话、小动物对它的看法等。比如一只蝴蝶告诉它开花后能吸引更多伙伴,一只蜜蜂分享开花后的甜蜜等。结尾写法:可以是花最终改变想法,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从中获得成长和感悟;也可以是它坚持自己的想法,但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一些道理,有了新的收获。【立意提取】1.尊重自我,绽放别样精彩:强调花可以坚持自己不想开花的想法,尊重自己的选择也能有独特的成长和意义。2.勇敢绽放,拥抱美好:鼓励花克服内心恐惧,勇敢开花,寓意着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才能拥抱美好。【点评】情节丰富:通过蝴蝶、蜜蜂的劝说,暴风雨的考验等情节,使故事内容丰富多样,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主题明确:围绕小花不想开花到最终开花的转变,传达了要勇敢面对挑战、绽放自我的主题,富有教育意义。心理描写细腻:详细描写了小花不想开花的原因和内心的挣扎,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小花的想法。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