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一、客观题(25分)
(2025五下·阆中期末)请认真听老师读两遍短文,完成小题。
1.下列表述与短文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新华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曾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B.第20版新华字典可查询汉字的读音、字义,不能借助App收听读音、观看 笔顺。
C.“猪肉定律”表明了《新华字典》与猪肉一样,很难改变哪个中国人的命运。
D.白岩松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道出了《新华字典》对中国人的深远意义。
2.下列是五(1)班同学为《新华字典》设计的几条广告语,不恰当的是(  )
A.从牙牙学语到笔下生花, 《新华字典》是陪你看世界的“汉字引路人”。
B.吃猪肉有什么意义?不如买一本《新华字典》。
C.每个汉字的根, 《新华字典》都帮你扎进中华文明的土壤。
D.探索文字奥秘,解读中华文化密码——《新华字典》,你身边的文字导师。
【答案】1.D
2.B
【知识点】听力阅读
【解析】【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听力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时注意一定要先把每一道题提供的关键信息记住,然后注意听听力内容,根据题目提供信息进行回答即可。
听力材料:《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 经多次修订, 目前印行超过6亿册。2016年《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人们对《新华字典》的定价总结出一条“猪肉定律”, 即一本字典的价格与同时期 500 克猪肉价格基本相当。如 1957 年版《新华字典》定价1元, 1998 年版 11 元, 2020 年上市的第 12版双色本定价32.9元, 几乎都与同期猪肉价格差不多。白岩松为此感慨:很难说1斤猪肉会改变哪个中国人的命运, 但是一本又一本跟它具有同样价格的《新华字典》,却推动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中国人。
1. A.不符合;原文说《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不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
B.不符合;现代字典一般是可以借助App收听读音、观看笔顺的,且题目中未明确说第20版不能借助App。
C.不符合;“猪肉定律”说的是字典价格和猪肉价格相当,而白岩松说的是字典推动中国人成为文化中国人,不是和猪肉一样难改变中国人命运。
D.符合;从资料可知白岩松用关于猪肉和字典价格的感慨幽默地道出了《新华字典》对中国人的深远意义。
故答案为:D
2.A.恰当;该广告语体现了《新华字典》从人们小时候牙牙学语到能书写文章的陪伴作用,把它比作“汉字引路人”。
B.不恰当;将吃猪肉和买字典进行不恰当的比较,表述生硬且不恰当,没有体现字典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C.恰当;突出了《新华字典》在探寻汉字根源,连接中华文明方面的作用。
D.恰当;强调了《新华字典》在探索文字和解读中华文化方面的导师作用。
故答案为:
3.(2025五下·阆中期末)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澄澈(chéng)楷书(kǎi)神机妙算(miào)
B.山涧(jiān)精湛(zàn)肃然起敬 (sù)
C.公爵(jiáo)参谋(méng)养尊处优(zūn)
D.放肆(shì)埃及 (āi)龇牙咧嘴(liè)
【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山涧”的“涧”应读“jiàn”,而不是“jiān”。
C.有误;“公爵”的“爵”应读“jué”,“参谋”的“谋”应读“móu”。
D.有误;“龇牙咧嘴”的“咧”应读“liě”,而不是“liè”。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4.(2025五下·阆中期末)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斩新 脚腕子 一真见血 B.承认 露陷儿 胸有成竹
C.荣幸 明晃晃 风平浪静 D.族拥 下意识 一声不坑
【答案】C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斩新”应写作“崭新”,“一真见血”应写作“一针见血”。
B.有误;“露陷儿”应写作“露馅儿”。
C.正确。
D.有误;“族拥”应写作“簇拥”,“一声不坑”应写作“一声不吭”。
故答案为:C
【点评】要想快速地正确地做好本题,关键是要增加识字量及词汇量,做到厚积薄发。
5.(2025五下·阆中期末)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 坚固 B.弗能应 应答
C.又誉其矛曰 荣誉 D.果有杨梅 水果
【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相同;“吾盾之坚”中的“坚”是形容词,指坚固、坚硬,形容盾牌的质地不容易被穿透。“坚固”这个词中的“坚”同样是表示结实、牢固,不易被破坏的意思。
B.相同;弗能应”中的“应”是动词,意思是回应、应答,说的是不能回答别人的话。“应答”这个词中的“应”也是动词,指对别人的询问、呼唤等做出回应。
C.不相同;“又誉其矛曰”中的“誉”是动词,意为称赞、夸奖,是说这个人又夸赞他的矛。“荣誉”中的“誉”是名词,指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广为流传的名誉和尊荣 。
D.相同; “果有杨梅”中的“果”是名词,指果实。“水果”这个词中的“果”同样是指可以吃的含水分多的果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有些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字义,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反复审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6.(2025五下·阆中期末) 阳阳在“汉字真有趣”的探究中发现像“森”“众”等这类字的字形和意思密 切相关,由此,可推断“淼”的意思是(  )
A.形容水大的样子 B.奔腾
C.急走,跑 D.看不见边
【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晶”是由三个“日”组成,“日”代表太阳,三个“日”更加强化了明亮的感觉;“众”由三个“人”组成,表示很多人。由此规律来看“淼”,它是由三个“水”组成。
A.符合字形与意思的关联;“形容水大的样子”,三个“水”组合在一起,很形象地能让人联想到水势浩大;
B.不符合字形与意思的关联;“奔腾”主要侧重于描述水流动的一种动态状态,仅从“淼”字由三个“水”组成并不能直接得出“奔腾”这个意思;
C.不符合字形与意思的关联;“急走,跑”和“淼”字由三个“水”组成所表达的含义没有直接联系;
D.不符合字形与意思的关联;“看不见边”强调的是范围广阔看不到边际,“淼”字重点更在于体现水的量多、水势大,而不是单纯强调看不到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7.(2025五下·阆中期末) 五月初五,阆中举行了龙舟赛,并且圆满收官,下列描述本次比赛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当运动员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出场时,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
B.岸边的观众看到选手们奋力划桨,他们也跃跃欲试呢!
C.奶奶兴致勃勃地向在外地的姑姑谈起她观龙舟赛的见闻。
D.当冠军队上台领奖时,观众都不动声色地为他们欢呼。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使用恰当;“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运动员步伐铿锵有力,“我”激动鼓掌。
B.使用恰当;“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岸边观众看到选手划桨,也想尝试。
C.使用恰当;“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奶奶兴致高谈观赛见闻,合理。
D.使用不恰当;“不动声色”指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不慌乱、不流露感情,观众欢呼时应是热情激动的,用“不动声色”矛盾。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判断合适的词语进行选择,要求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准确把握文段描述的场景,将词语与文段内容相匹配。
8.(2025五下·阆中期末)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周瑜疑惑起来,说: “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B.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C.曹操随手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D.他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ACD正确;
B有误;“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在这个句子中,“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是并列关系,且它们是在同一层次上的简单并列,并非需要用分号来区分层次,一般用逗号隔开即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9.(2025五下·阆中期末)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清澈的泉水毫不张扬,不声不响地流着。
B.看见鲜花如此努力,树木也不甘落后。
C.远远望去,长江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
D.在微风中,柳树摆动着那迷人的身姿。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A:“毫不张扬,不声不响”将泉水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努力”“不甘落后”把鲜花和树木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把“长江”比作“婀娜多姿的少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摆动着那迷人的身姿”把柳树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作答时要分析每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找出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
10.(2025五下·阆中期末)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场之国》中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只是为了加深读者对荷 兰牧场的印象。
B.《祖父的园子》将情感蕴含在景与事中,表达了“我”对童年园子中生活 的深深怀念。
C.《手指》一文中的中指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人。
D.《两茎灯草》通过写严监生临死时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表现了他对生 的渴望。
【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A.有误;《牧场之国》中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仅是为了加深读者对荷兰牧场的印象,更是从不同方面展现了荷兰牧场的宁静、和谐、自由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的赞美之情。
B.正确;《祖父的园子》确实将情感蕴含在对园中的景物以及和祖父一起发生的事情的描写中,表达了“我”对童年在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C.有误;《手指》一文中的中指象征着生活中那些养尊处优的人,而不是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人。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是大拇指。
D.有误;《两茎灯草》通过写严监生临死时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表现的是他的吝啬,而不是对生的渴望。
故答案为:B
【点评】课文理解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把握,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2025五下·阆中期末)判断题。
11.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选用典型事例,周围人的反应是用不着写的。
12.“三万里河东入海”和“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三”都是虚指。
13.“我的爷爷今年70岁,虽已是古稀之年,但身体、精神都很好。”这个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是恰当的。
14.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应该用缓慢低沉的语调。
15.我们在讲笑话时,首先自己要哈哈大笑。
【答案】11.错误
12.错误
13.正确
14.错误
15.错误
【知识点】字义;成语运用;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1. 写好一个人物,选用典型事例固然重要,但是周围人的反应(也就是侧面描写)能够从不同角度烘托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所以“周围人的反应是用不着写的”这种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2.“三万里河东入海”中的“三万里”是对黄河长度的夸张虚指,形容其很长。而“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三月”是指农历三月,是实指具体的月份。
故答案为:错误
13. 在古代,“古稀之年”就是指人 70 岁。句子中说“爷爷今年 70 岁,虽已是古稀之年,但身体、精神都很好”。
故答案为:正确
1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听闻官军收复失地后的作品,表达了他极度喜悦兴奋的心情。所以朗读这首诗应该用轻快、激昂的语调,而不是缓慢低沉的语调。
故答案为:错误
15.我们在讲笑话时,自己首先哈哈大笑会影响听众对笑话的感受,也不利于笑话效果的发挥。讲笑话时应该保持相对冷静,让听众去感受笑话的有趣之处。
故答案为:错误
二、主观题(75分)
(2025五下·阆中期末)按要求答题。
16.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 地吸着烟。
欢呼雀跃 坚定地前行 垂头丧气
17.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请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 一写。
①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②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坐在车上看风景 旭日东升 乡村的夜晚
1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读了“军魂”这篇课文,使我深受震撼。
【答案】16.“欢呼雀跃”情景:比赛结束的哨声一响,小明立刻跳了起来,双手高高举起,嘴里大声呼喊着,围着场地兴奋地跑了起来。这里通过“跳了起来”“双手高高举起”“大声呼喊”“围着场地跑”等动作,生动地展现出小明获胜后的兴奋与喜悦。
“坚定地前行”情景:面对前方崎岖的山路和未知的挑战,红军战士们挺直了腰板,迈着有力的步伐,目光坚定地向前走去,仿佛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用“挺直腰板”“迈着有力步伐”“目光坚定”等描写,体现出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
“垂头丧气”情景:得知自己考试失利的消息,小刚默默地低下了头,肩膀也耷拉了下来,慢慢地拖着脚步往家走去,手中的试卷被捏得皱巴巴的。从“低下头”“肩膀耷拉”“拖着脚步”等动作,表现出小刚的失落。
17.坐在车上看风景”: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窗外的树木快速地向后退去,像是在和我们赛跑。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偶尔有几只鸟儿从山间飞过,增添了几分生机。这里既描写了树木后退的动态,又描写了山峦的静态。
“旭日东升”:起初,天边只是泛起了一丝鱼肚白。渐渐地,那白色越来越亮,接着,一轮红日从地平线缓缓升起,周围的云彩被染成了橙红色,仿佛是一幅绚丽的画卷。太阳越升越高,光芒也越来越强烈,照耀着大地上的一切,万物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活力。此句描写了旭日升起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
“乡村的夜晚”:夜幕降临,乡村变得格外宁静。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洒下银白的光辉,照在田野上,田野像是盖上了一层薄纱。村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声,打破这夜的寂静,随后又恢复了平静。这里写出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属于静态描写,同时狗叫声又增添了一点动态元素。
18.读了“军魂”这篇课文,我深受震撼。
【知识点】仿写
【解析】【点评】仿写是在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例句,分析出例句的主题是什么,格式是怎样的(注意:这个格式有时会包括修辞),然后进行仿写。
16.结合例句可知是通过“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毛主席内心的沉重与悲痛。“欢呼雀跃”情景: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兴奋与喜悦即可。“坚定地前行”情景:用动作神态描写,体现出坚定的信念即可。“垂头丧气”情景:从动作描写表现出失落即可。。
故答案为:“欢呼雀跃”情景:比赛结束的哨声一响,小明立刻跳了起来,双手高高举起,嘴里大声呼喊着,围着场地兴奋地跑了起来。这里通过“跳了起来”“双手高高举起”“大声呼喊”“围着场地跑”等动作,生动地展现出小明获胜后的兴奋与喜悦。
“坚定地前行”情景:面对前方崎岖的山路和未知的挑战,红军战士们挺直了腰板,迈着有力的步伐,目光坚定地向前走去,仿佛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用“挺直腰板”“迈着有力步伐”“目光坚定”等描写,体现出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
“垂头丧气”情景:得知自己考试失利的消息,小刚默默地低下了头,肩膀也耷拉了下来,慢慢地拖着脚步往家走去,手中的试卷被捏得皱巴巴的。从“低下头”“肩膀耷拉”“拖着脚步”等动作,表现出小刚的失落。
17.结合例句可知①句通过“呼叫”“冒烟”等词语,写出了榆树在风雨中的动态美;②句通过“水平如镜”“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动”,写出了湖面夜晚的静态美。根据所选择的情景只要按照要求写出符合情景的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坐在车上看风景”: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窗外的树木快速地向后退去,像是在和我们赛跑。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偶尔有几只鸟儿从山间飞过,增添了几分生机。这里既描写了树木后退的动态,又描写了山峦的静态。
“旭日东升”:起初,天边只是泛起了一丝鱼肚白。渐渐地,那白色越来越亮,接着,一轮红日从地平线缓缓升起,周围的云彩被染成了橙红色,仿佛是一幅绚丽的画卷。太阳越升越高,光芒也越来越强烈,照耀着大地上的一切,万物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活力。此句描写了旭日升起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
“乡村的夜晚”:夜幕降临,乡村变得格外宁静。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洒下银白的光辉,照在田野上,田野像是盖上了一层薄纱。村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声,打破这夜的寂静,随后又恢复了平静。这里写出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属于静态描写,同时狗叫声又增添了一点动态元素。
18.成分残缺。“读了……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删去“读了”,让“《军魂》这篇课文”作主语,即“《军魂》这篇课文,使我深受震撼”;也可以删去“使”,让“我”作主语,即“读了《军魂》这篇课文,我深受震撼” 。
故答案为:《军魂》这篇课文,使我深受震撼;读了《军魂》这篇课文,我深受震撼。
(2025五下·阆中期末) 根据情境填空。
19.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紧张繁忙的,“昼出耘田夜绩麻,   ” “乡村四月闲人少,   ”。劳动孕育了古老的文明, 古埃及的   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0.精神铸就伟大。 “   ,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战士们 誓死为国的坚定决心; “剑外忽传收蓟北,   ”是流落 在外游子的悲喜交加;“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一代伟 人博大的家国情怀。
21.思考启迪智慧。 《自相矛盾》中说“   ,不可 同世而立”启迪我们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    ”告诉我们如果经常做不道德、不正义的事情,最终必然 会自取灭亡的道理。
【答案】19.村庄儿女各当家;才了蚕桑又插田;金字塔
20.黄沙百战穿金甲;初闻涕泪满衣裳;青山处处埋忠骨
2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多行不义;必自毙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的默写,需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语境,回忆并填写出对应的诗句。
19.结合题干诗句“ 昼出耘田夜绩麻 ”可知下句是“村庄儿女各当家”;结合题干诗句“ 乡村四月闲人少 ”可知下句是“才了蚕桑又插田”;结合题干信息“ 劳动孕育了古老的文明 , 古埃及 ”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之一。
故答案为:村庄儿女各当家;才了蚕桑又插田;金字塔
20.结合题干诗句“ 不破楼兰终不还 ”可知上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结合题干诗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 ”可知下句是“初闻涕泪满衣裳”;结合题干诗句“ 何须马革裹尸还 ”可知上句是“青山处处埋忠骨”;
故答案为:黄沙百战穿金甲;初闻涕泪满衣裳;青山处处埋忠骨
21.结合题干“ 不可 同世而立 ”可知上句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结合题干提示“ 告诉我们如果经常做不道德、不正义的事情,最终必然 会自取灭亡的道理。 ”可知填入“多行不义,必自毙”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故答案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多行不义,必自毙
22.(2025五下·阆中期末) 语文与生活。
阅读经典,能在生活中试着运用。班级要推选班长,你觉得《西游记》中, 按照师徒四人的性格、品质,谁比较适合当班长?请写下你的选择,并结合书 中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我推选孙悟空当班长。因为孙悟空本领高强,面对班级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他有能力去解决。他的正义感很强,能保证班级里的公平公正,保护同学们的权益。虽然偶尔冲动,但他的能力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知识点】推荐介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有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勇敢无畏且富有正义感,这有利于维护班级秩序、处理棘手问题。但他的冲动和随性可能会在一些情况下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唐僧,他信念坚定,能为班级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其善良慈悲的品质也有助于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然而,他的善恶不辨和实际事务处理能力不足可能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效率。
猪八戒,他能带来欢乐,活跃班级气氛。但他的好吃懒做和缺乏自律性使其难以承担班长的重任。
沙僧,他忠厚老实、认真负责,能踏实地完成各项任务,就像取经途中始终挑着行李一样。而且他性格沉稳,善于协调关系,在团队有矛盾时能从中劝解。只要理由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我推选孙悟空当班长。因为孙悟空本领高强,面对班级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他有能力去解决。他的正义感很强,能保证班级里的公平公正,保护同学们的权益。虽然偶尔冲动,但他的能力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点评】课外书推荐的时候注意理由充分,表达准确。对我们要有启发。
(2025五下·阆中期末)阅读·感悟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①年九岁,尝②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③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④?” 徐曰: “不然⑤。譬(pì)如人眼中有瞳⑥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徐孺子:即徐稚(字孺子),东汉名士。②尝:曾经。③若令:如果让。④邪: 通“耶”,句末疑问词。⑤然:这样。⑥瞳子:瞳孔。
2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甚聪惠   
A.很,非常
B.甚至
②孔君平诣其父   
A. 旨意
B. 拜访
③孔指以示儿曰   
A.示意
B. 给……看
④尝月下戏   
A.戏弄
B. 玩耍
⑤譬如   
A. 比如
B.不如
24.下面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人语之曰 B.杨氏之子
C.诸儿竞走取之 D.誉之曰
25.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君平/诣/其父 B.儿/应声答/曰
C.此/是君/家果 D.无/此必不/明
26.杨氏之子和徐孺子都非常聪明。他们的聪明分别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 章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杨氏之子:   
徐孺子:   
【答案】23.A;B;B;B;A
24.B
25.A
26.借助孔君平的姓氏,以否定的形式委婉地回应孔君平关于杨梅是杨家果的说法,思维敏捷且回答巧妙。;借助人眼中有瞳子这个例子,形象地间接回答关于月中无物是否极明的问题,善于思考和类比。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文高年级对文言文的考查频率较高,不管做文言文有关的哪些题型,都需要读者先了解古文的意思,再理解古文的情感,最后根据古文意思和情感做题。
23.结合所学可知“甚聪惠”意思是非常聪明有智慧,“甚”是“很,非常”的意思。
②“孔君平诣其父”指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诣”是“拜访”的意思。
③“孔指以示儿曰”是说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示”是“给......看”的意思。
④“尝月下戏”是曾经在月下玩耍,“戏”是“玩耍”的意思。
⑤“譬如”就是“比如”的意思。
故答案为:A;B;B;B;A
24.A:“人语之曰”中的“之”是代词,指代徐孺子。
B:“杨氏之子”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C:“诸儿竟走取之”中的“之”是代词,指代李子。
D:“誉之曰”中的“之”是代词,指代人。
故答案为:B
25. A.正确;“孔君平诣其父”,意思是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孔君平”是主语,“诣”是谓语,“其父”是宾语,停顿为“孔君平/诣/其父”。
B.错误;“儿应声答曰”,应是“儿/应声/答曰”。
C.错误;“此是君家果”,应是“此/是/君家果”。
D.错误;“无此必不明”,应是“无此/必不明”。
故答案为:A
26.杨氏之子的聪明体现在:孔君平以杨梅是杨家的果子来逗趣,杨氏之子马上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回应,利用姓氏巧妙反驳,既表现得有礼貌,又机智地回应了孔君平的玩笑 。
徐孺子的聪明体现在:有人问“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他没有直接回答是或否,而是借助“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以类比的方式非常形象地间接回答,表明月中如果没有东西不一定就会极明,展现出他善于思考、能灵活运用生活现象进行推理作答的智慧 。
故答案为:借助孔君平的姓氏,以否定的形式委婉地回应孔君平关于杨梅是杨家果的说法,思维敏捷且回答巧妙;借助人眼中有瞳子这个例子,形象地间接回答关于月中无物是否极明的问题,善于思考和类比。
(2025五下·阆中期末)阅读理解
瓶盖上的童年
① 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不但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强大 的整个过程,而且亲身感受了社会的巨大变迁。
② 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根本就不指望父母会花钱买玩具。但爱玩是 孩子的天性,任凭物质再缺乏也抹杀不了孩子的天真和童趣。
③ 有一年暑假,永然的叔叔从城里回家小住,带回来一副中国象棋。永然的 叔叔有时也带我们玩几盘,小孩子学得快,我们很快就知道了“马走日字象飞 田,炮打过去一溜烟”等基本走法。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永然家,瞅准机会就拿出象棋“杀几盘”。可好景不长,永然的叔叔回城了,带走了他 那副可爱的象棋。
④ 自此我们好像“丢了魂”,玩什么都感到没意思,于是四处琢磨谁家有象棋。 但是找不着……记不清是谁提出了自己制作象棋的想法。主意一出,全体响应。
⑤ 用什么做棋子呢?32颗棋子,不但形状一样,还得分成两种颜色,一下 子凑这么多不容易。我们先用硬纸片,太薄,拿着不顺手;用小木块,找不到那 么多……最后,想到了瓶盖。当时在农村,夏天流行“格瓦斯”—————一种麦芽汁发酵饮料,两角钱一瓶,大人干一天活都爱买上两三瓶消暑解渴,所以瓶盖很 好找,而且每个瓶盖里都有一个白色的皮垫,上面可以用圆珠笔写字。不到两天 的时间,我们找了50多个瓶盖,从中又挑出来32个新瓶盖。永然从他当老师的 父亲那里找来蓝色圆珠笔、红色圆珠笔,我们在瓶盖里面的皮垫上写上“将”“车” “马” “炮”等字,就做好了棋子。
⑥ 用什么做棋盘呢?我家的草棚里有一个盛石灰的牛皮袋,我从上面剪了一 大块牛皮纸,裁成大长方形,用蓝色圆珠笔画出“楚河汉界”。棋盘也做好了。
⑦ 由于人多,大家都想玩,我们就先后用瓶盖做了三副象棋。从此在整个暑 假,我们一有时间就凑到一起,在树底下、在____、在____…… 肆无忌惮、____地玩着我们的象棋。痛痛快快玩了一段时间,不知从什 么时候起,大家不再慌着下棋了,兴趣又转到别的方面了。童年的时光就这样在 如斯的欢乐中悄然流逝。
⑧ 回想过去,尽管贫寒的日子曾带来许多遗憾和沮丧,但“少年不识愁滋味”, 我们的童年也不乏快乐。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是不圆满的,快乐要靠 自己去找。
27.按照提示将短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① 永然的叔叔带回象棋→②   →③永然的叔 叔回城带走象棋→④   →⑤和小伙伴们下象棋
28.从⑤⑥自然段中找到“我们”自制象棋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从 “我们”自制象棋的行为中,我感受到文中的“我们”   
29.拥有了自己做的象棋,“我们”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下棋了。联系上下 文,结合提示,发挥想象,将第⑦自然段“   ”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30.作者为什么以“瓶盖上的童年”为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因为这一题目制造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因为“瓶盖”做成的象棋是作者童年的玩具,题目体现了瓶盖的重要性。
C.“瓶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D.透露了本文的感情主旨,表达了作者童年时期虽然贫穷,但生活充满快 乐的情感。
31.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往事,发出了“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是 不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找”的感慨,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27.和永然的叔叔下象棋;找瓶盖自制象棋
28.聪明机智、动手能力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能够积极想办法创造乐趣,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9.“我们找了一处阴凉的大树底下,摆好棋盘,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对弈。你走一步马,我出一招炮,大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每走一步棋,都伴随着热烈的讨论声和欢快的笑声,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小小的棋盘之中。”
30.B
31.它告诉我们,快乐并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寻找快乐的能力。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童心,勇于尝试和创新,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7.“永然的叔叔带回象棋”在文章的第②自然段,“和永然的叔叔下象棋”在文章的第③自然段,“永然的叔叔带走象棋”也在文章的第③自然段,“和小伙伴们下象棋”在文章的第⑦自然段,而“找瓶盖自制象棋”在文章的第⑥自然段。
故答案为:和永然的叔叔下象棋;找瓶盖自制象棋
28.结合第⑤⑥自然段中找“我们”自制象棋的语句。从《瓶盖上的童年》中可知:“我们先用硬纸片,太薄,拿着不顺手;用小木块,找不到那么多……最后,想到了瓶盖。当时在农村,夏天流行‘格瓦斯’——一种饮料,两角钱一瓶,大人干一天活都爱买上两三瓶消暑解渴,所以瓶盖很好找,而且每个瓶盖里都有一个白色的皮垫,上面可以用圆珠笔写字。不到两天的时间,我们找了50多个瓶盖,从中又挑出来32个新瓶盖,再在瓶盖里面的皮垫上写上‘将’‘车’‘马’‘炮’等字,就做好了棋子。”“我家的草棚里有一个盛石灰的牛皮袋,我从上面剪了一大块牛皮纸,裁成大长方形,用蓝色圆珠笔画出‘楚河汉界’。棋盘也做好了。”从“我们”自制象棋的行为中,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我们”聪明机智、动手能力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能够积极想办法创造乐趣,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故答案为:聪明机智、动手能力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能够积极想办法创造乐趣,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9.这是一道发挥想象补充内容的题目。联系上下文,“我们”自制了象棋,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下棋了。可以想象下棋的场景,补充的内容要围绕“我们”下棋时快乐的场景、动作、语言等方面展开,体现出“痛痛快快”下棋的氛围即可。
故答案为:“我们找了一处阴凉的大树底下,摆好棋盘,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对弈。你走一步马,我出一招炮,大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每走一步棋,都伴随着热烈的讨论声和欢快的笑声,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小小的棋盘之中。”
30.A.恰当;“瓶盖上的童年”这个题目,“瓶盖”和“童年”的组合比较新奇,会让读者好奇瓶盖上怎么会有童年,从而制造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不恰当;文中虽然瓶盖做成了象棋是作者童年玩具,但题目重点并非体现瓶盖本身的重要性,而是通过“瓶盖上的童年”来回忆童年生活,表达童年情感等。
C.恰当;文章围绕用瓶盖制作象棋等与瓶盖相关的童年经历展开叙述,“瓶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了文章关于童年的主要内容。
D.恰当;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童年虽穷,但通过用瓶盖做象棋等活动充满快乐,题目“瓶盖上的童年”透露了这种感情主旨,表达了作者童年时期虽然贫穷,但生活充满快乐的情感。
故答案为:B
31.结合第⑦自然段句子“回想过去,尽管贫寒的日子曾带来许多失落和遗憾,但“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的童年也不乏快乐。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不是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找。”可知本段深入到了作者的情感层面,通过回顾童年时光,强调了即使在贫寒的日子里,孩子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它告诉我们,快乐并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寻找快乐的能力。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童心,勇于尝试和创新,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故答案为:它告诉我们,快乐并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寻找快乐的能力。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童心,勇于尝试和创新,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三、说写·表达(30分,含书写5分)
32.(2025五下·阆中期末) 习作。
冰心说“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 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正如在《瓶盖上的童年》里,作者童年时期虽 然贫穷,但生活却充满快乐。在你的童年记忆中,一定也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 或欢喜,或悲伤,或后悔……请选择其中一件事把它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把经过写清楚,将自己印象深刻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表达 真情实感。
【答案】例文:
难忘的童年趣事
我的童年趣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至今回想起来,还是让我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记得有一次,我想学骑自行车。终于到了星期天,我和妈妈推着自行车来到了我家门口的一片空地上。我先跨上自行车,把脚踩在踏板上,结果,才骑了两下,就把握不好自行车了,我赶忙把脚撑在地上,幸好没下去。
我心想:我叫妈妈把我的车扶稳,不就能平稳地骑起来了
于是,我立刻对妈妈说:“你把我车后面扶住,我再骑。”妈妈说:“好吧,只要你掌握好平衡,就能骑了。”我又跨上了自行车。“这次可比刚才平稳多了!"我心想。骑了一会儿,我得意洋洋地对妈妈说:“你可以松手了。”“你真的确保你能骑得起来吗 ”妈妈说。我骄傲地“那是当然!说:“可是不料妈妈一松手,我的自行车就歪到一边去了。我使劲想把龙头拨正,可是却怎么也拨不正。眼看我的。自行车就要倒下去了,我连地面都不敢看,闭着眼睛等着自行车倒下去。只听“嘭”的一声,我摔了个狗啃泥。我一爬起来,发现身上到处都是泥,我自己不禁笑得捂住了肚子。我忍不住想:唉,学自行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笑容仍挂在我脸上。是啊!
童年就是这么快乐!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自命题作文。
要求选择一件令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写下来。回顾童年时光,想想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选择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无论写什么事,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童年的快乐或忧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写完后还要多读多修改。
开头:排比的修辞表达留恋,引出下文。
中间部分:写清楚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童年的快乐或忧愁。
结尾:首尾呼应,再次表达你的对童年的感情。
【点评】文章开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童年趣事比作天上的星星,突出童年趣事数量之多,同时引发读者对趣事内容的好奇,富有吸引力。
1 / 1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一、客观题(25分)
(2025五下·阆中期末)请认真听老师读两遍短文,完成小题。
1.下列表述与短文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新华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曾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B.第20版新华字典可查询汉字的读音、字义,不能借助App收听读音、观看 笔顺。
C.“猪肉定律”表明了《新华字典》与猪肉一样,很难改变哪个中国人的命运。
D.白岩松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道出了《新华字典》对中国人的深远意义。
2.下列是五(1)班同学为《新华字典》设计的几条广告语,不恰当的是(  )
A.从牙牙学语到笔下生花, 《新华字典》是陪你看世界的“汉字引路人”。
B.吃猪肉有什么意义?不如买一本《新华字典》。
C.每个汉字的根, 《新华字典》都帮你扎进中华文明的土壤。
D.探索文字奥秘,解读中华文化密码——《新华字典》,你身边的文字导师。
3.(2025五下·阆中期末)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澄澈(chéng)楷书(kǎi)神机妙算(miào)
B.山涧(jiān)精湛(zàn)肃然起敬 (sù)
C.公爵(jiáo)参谋(méng)养尊处优(zūn)
D.放肆(shì)埃及 (āi)龇牙咧嘴(liè)
4.(2025五下·阆中期末)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斩新 脚腕子 一真见血 B.承认 露陷儿 胸有成竹
C.荣幸 明晃晃 风平浪静 D.族拥 下意识 一声不坑
5.(2025五下·阆中期末)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 坚固 B.弗能应 应答
C.又誉其矛曰 荣誉 D.果有杨梅 水果
6.(2025五下·阆中期末) 阳阳在“汉字真有趣”的探究中发现像“森”“众”等这类字的字形和意思密 切相关,由此,可推断“淼”的意思是(  )
A.形容水大的样子 B.奔腾
C.急走,跑 D.看不见边
7.(2025五下·阆中期末) 五月初五,阆中举行了龙舟赛,并且圆满收官,下列描述本次比赛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当运动员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出场时,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
B.岸边的观众看到选手们奋力划桨,他们也跃跃欲试呢!
C.奶奶兴致勃勃地向在外地的姑姑谈起她观龙舟赛的见闻。
D.当冠军队上台领奖时,观众都不动声色地为他们欢呼。
8.(2025五下·阆中期末)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周瑜疑惑起来,说: “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B.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C.曹操随手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D.他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9.(2025五下·阆中期末)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清澈的泉水毫不张扬,不声不响地流着。
B.看见鲜花如此努力,树木也不甘落后。
C.远远望去,长江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
D.在微风中,柳树摆动着那迷人的身姿。
10.(2025五下·阆中期末)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场之国》中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只是为了加深读者对荷 兰牧场的印象。
B.《祖父的园子》将情感蕴含在景与事中,表达了“我”对童年园子中生活 的深深怀念。
C.《手指》一文中的中指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人。
D.《两茎灯草》通过写严监生临死时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表现了他对生 的渴望。
(2025五下·阆中期末)判断题。
11.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选用典型事例,周围人的反应是用不着写的。
12.“三万里河东入海”和“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三”都是虚指。
13.“我的爷爷今年70岁,虽已是古稀之年,但身体、精神都很好。”这个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是恰当的。
14.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应该用缓慢低沉的语调。
15.我们在讲笑话时,首先自己要哈哈大笑。
二、主观题(75分)
(2025五下·阆中期末)按要求答题。
16.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 地吸着烟。
欢呼雀跃 坚定地前行 垂头丧气
17.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请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 一写。
①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②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坐在车上看风景 旭日东升 乡村的夜晚
1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读了“军魂”这篇课文,使我深受震撼。
(2025五下·阆中期末) 根据情境填空。
19.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紧张繁忙的,“昼出耘田夜绩麻,   ” “乡村四月闲人少,   ”。劳动孕育了古老的文明, 古埃及的   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0.精神铸就伟大。 “   ,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战士们 誓死为国的坚定决心; “剑外忽传收蓟北,   ”是流落 在外游子的悲喜交加;“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一代伟 人博大的家国情怀。
21.思考启迪智慧。 《自相矛盾》中说“   ,不可 同世而立”启迪我们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    ”告诉我们如果经常做不道德、不正义的事情,最终必然 会自取灭亡的道理。
22.(2025五下·阆中期末) 语文与生活。
阅读经典,能在生活中试着运用。班级要推选班长,你觉得《西游记》中, 按照师徒四人的性格、品质,谁比较适合当班长?请写下你的选择,并结合书 中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2025五下·阆中期末)阅读·感悟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①年九岁,尝②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③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④?” 徐曰: “不然⑤。譬(pì)如人眼中有瞳⑥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徐孺子:即徐稚(字孺子),东汉名士。②尝:曾经。③若令:如果让。④邪: 通“耶”,句末疑问词。⑤然:这样。⑥瞳子:瞳孔。
2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甚聪惠   
A.很,非常
B.甚至
②孔君平诣其父   
A. 旨意
B. 拜访
③孔指以示儿曰   
A.示意
B. 给……看
④尝月下戏   
A.戏弄
B. 玩耍
⑤譬如   
A. 比如
B.不如
24.下面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人语之曰 B.杨氏之子
C.诸儿竞走取之 D.誉之曰
25.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君平/诣/其父 B.儿/应声答/曰
C.此/是君/家果 D.无/此必不/明
26.杨氏之子和徐孺子都非常聪明。他们的聪明分别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 章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杨氏之子:   
徐孺子:   
(2025五下·阆中期末)阅读理解
瓶盖上的童年
① 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不但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强大 的整个过程,而且亲身感受了社会的巨大变迁。
② 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根本就不指望父母会花钱买玩具。但爱玩是 孩子的天性,任凭物质再缺乏也抹杀不了孩子的天真和童趣。
③ 有一年暑假,永然的叔叔从城里回家小住,带回来一副中国象棋。永然的 叔叔有时也带我们玩几盘,小孩子学得快,我们很快就知道了“马走日字象飞 田,炮打过去一溜烟”等基本走法。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永然家,瞅准机会就拿出象棋“杀几盘”。可好景不长,永然的叔叔回城了,带走了他 那副可爱的象棋。
④ 自此我们好像“丢了魂”,玩什么都感到没意思,于是四处琢磨谁家有象棋。 但是找不着……记不清是谁提出了自己制作象棋的想法。主意一出,全体响应。
⑤ 用什么做棋子呢?32颗棋子,不但形状一样,还得分成两种颜色,一下 子凑这么多不容易。我们先用硬纸片,太薄,拿着不顺手;用小木块,找不到那 么多……最后,想到了瓶盖。当时在农村,夏天流行“格瓦斯”—————一种麦芽汁发酵饮料,两角钱一瓶,大人干一天活都爱买上两三瓶消暑解渴,所以瓶盖很 好找,而且每个瓶盖里都有一个白色的皮垫,上面可以用圆珠笔写字。不到两天 的时间,我们找了50多个瓶盖,从中又挑出来32个新瓶盖。永然从他当老师的 父亲那里找来蓝色圆珠笔、红色圆珠笔,我们在瓶盖里面的皮垫上写上“将”“车” “马” “炮”等字,就做好了棋子。
⑥ 用什么做棋盘呢?我家的草棚里有一个盛石灰的牛皮袋,我从上面剪了一 大块牛皮纸,裁成大长方形,用蓝色圆珠笔画出“楚河汉界”。棋盘也做好了。
⑦ 由于人多,大家都想玩,我们就先后用瓶盖做了三副象棋。从此在整个暑 假,我们一有时间就凑到一起,在树底下、在____、在____…… 肆无忌惮、____地玩着我们的象棋。痛痛快快玩了一段时间,不知从什 么时候起,大家不再慌着下棋了,兴趣又转到别的方面了。童年的时光就这样在 如斯的欢乐中悄然流逝。
⑧ 回想过去,尽管贫寒的日子曾带来许多遗憾和沮丧,但“少年不识愁滋味”, 我们的童年也不乏快乐。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是不圆满的,快乐要靠 自己去找。
27.按照提示将短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① 永然的叔叔带回象棋→②   →③永然的叔 叔回城带走象棋→④   →⑤和小伙伴们下象棋
28.从⑤⑥自然段中找到“我们”自制象棋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从 “我们”自制象棋的行为中,我感受到文中的“我们”   
29.拥有了自己做的象棋,“我们”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下棋了。联系上下 文,结合提示,发挥想象,将第⑦自然段“   ”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30.作者为什么以“瓶盖上的童年”为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因为这一题目制造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因为“瓶盖”做成的象棋是作者童年的玩具,题目体现了瓶盖的重要性。
C.“瓶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D.透露了本文的感情主旨,表达了作者童年时期虽然贫穷,但生活充满快 乐的情感。
31.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往事,发出了“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是 不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找”的感慨,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说写·表达(30分,含书写5分)
32.(2025五下·阆中期末) 习作。
冰心说“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 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正如在《瓶盖上的童年》里,作者童年时期虽 然贫穷,但生活却充满快乐。在你的童年记忆中,一定也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 或欢喜,或悲伤,或后悔……请选择其中一件事把它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把经过写清楚,将自己印象深刻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表达 真情实感。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听力阅读
【解析】【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听力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时注意一定要先把每一道题提供的关键信息记住,然后注意听听力内容,根据题目提供信息进行回答即可。
听力材料:《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 经多次修订, 目前印行超过6亿册。2016年《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人们对《新华字典》的定价总结出一条“猪肉定律”, 即一本字典的价格与同时期 500 克猪肉价格基本相当。如 1957 年版《新华字典》定价1元, 1998 年版 11 元, 2020 年上市的第 12版双色本定价32.9元, 几乎都与同期猪肉价格差不多。白岩松为此感慨:很难说1斤猪肉会改变哪个中国人的命运, 但是一本又一本跟它具有同样价格的《新华字典》,却推动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中国人。
1. A.不符合;原文说《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不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
B.不符合;现代字典一般是可以借助App收听读音、观看笔顺的,且题目中未明确说第20版不能借助App。
C.不符合;“猪肉定律”说的是字典价格和猪肉价格相当,而白岩松说的是字典推动中国人成为文化中国人,不是和猪肉一样难改变中国人命运。
D.符合;从资料可知白岩松用关于猪肉和字典价格的感慨幽默地道出了《新华字典》对中国人的深远意义。
故答案为:D
2.A.恰当;该广告语体现了《新华字典》从人们小时候牙牙学语到能书写文章的陪伴作用,把它比作“汉字引路人”。
B.不恰当;将吃猪肉和买字典进行不恰当的比较,表述生硬且不恰当,没有体现字典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C.恰当;突出了《新华字典》在探寻汉字根源,连接中华文明方面的作用。
D.恰当;强调了《新华字典》在探索文字和解读中华文化方面的导师作用。
故答案为:
3.【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山涧”的“涧”应读“jiàn”,而不是“jiān”。
C.有误;“公爵”的“爵”应读“jué”,“参谋”的“谋”应读“móu”。
D.有误;“龇牙咧嘴”的“咧”应读“liě”,而不是“liè”。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4.【答案】C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斩新”应写作“崭新”,“一真见血”应写作“一针见血”。
B.有误;“露陷儿”应写作“露馅儿”。
C.正确。
D.有误;“族拥”应写作“簇拥”,“一声不坑”应写作“一声不吭”。
故答案为:C
【点评】要想快速地正确地做好本题,关键是要增加识字量及词汇量,做到厚积薄发。
5.【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相同;“吾盾之坚”中的“坚”是形容词,指坚固、坚硬,形容盾牌的质地不容易被穿透。“坚固”这个词中的“坚”同样是表示结实、牢固,不易被破坏的意思。
B.相同;弗能应”中的“应”是动词,意思是回应、应答,说的是不能回答别人的话。“应答”这个词中的“应”也是动词,指对别人的询问、呼唤等做出回应。
C.不相同;“又誉其矛曰”中的“誉”是动词,意为称赞、夸奖,是说这个人又夸赞他的矛。“荣誉”中的“誉”是名词,指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广为流传的名誉和尊荣 。
D.相同; “果有杨梅”中的“果”是名词,指果实。“水果”这个词中的“果”同样是指可以吃的含水分多的果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有些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字义,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反复审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6.【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晶”是由三个“日”组成,“日”代表太阳,三个“日”更加强化了明亮的感觉;“众”由三个“人”组成,表示很多人。由此规律来看“淼”,它是由三个“水”组成。
A.符合字形与意思的关联;“形容水大的样子”,三个“水”组合在一起,很形象地能让人联想到水势浩大;
B.不符合字形与意思的关联;“奔腾”主要侧重于描述水流动的一种动态状态,仅从“淼”字由三个“水”组成并不能直接得出“奔腾”这个意思;
C.不符合字形与意思的关联;“急走,跑”和“淼”字由三个“水”组成所表达的含义没有直接联系;
D.不符合字形与意思的关联;“看不见边”强调的是范围广阔看不到边际,“淼”字重点更在于体现水的量多、水势大,而不是单纯强调看不到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7.【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使用恰当;“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运动员步伐铿锵有力,“我”激动鼓掌。
B.使用恰当;“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岸边观众看到选手划桨,也想尝试。
C.使用恰当;“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奶奶兴致高谈观赛见闻,合理。
D.使用不恰当;“不动声色”指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不慌乱、不流露感情,观众欢呼时应是热情激动的,用“不动声色”矛盾。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判断合适的词语进行选择,要求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准确把握文段描述的场景,将词语与文段内容相匹配。
8.【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ACD正确;
B有误;“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在这个句子中,“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是并列关系,且它们是在同一层次上的简单并列,并非需要用分号来区分层次,一般用逗号隔开即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9.【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A:“毫不张扬,不声不响”将泉水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努力”“不甘落后”把鲜花和树木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把“长江”比作“婀娜多姿的少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摆动着那迷人的身姿”把柳树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作答时要分析每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找出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
10.【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A.有误;《牧场之国》中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仅是为了加深读者对荷兰牧场的印象,更是从不同方面展现了荷兰牧场的宁静、和谐、自由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的赞美之情。
B.正确;《祖父的园子》确实将情感蕴含在对园中的景物以及和祖父一起发生的事情的描写中,表达了“我”对童年在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C.有误;《手指》一文中的中指象征着生活中那些养尊处优的人,而不是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人。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是大拇指。
D.有误;《两茎灯草》通过写严监生临死时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表现的是他的吝啬,而不是对生的渴望。
故答案为:B
【点评】课文理解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把握,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答案】11.错误
12.错误
13.正确
14.错误
15.错误
【知识点】字义;成语运用;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1. 写好一个人物,选用典型事例固然重要,但是周围人的反应(也就是侧面描写)能够从不同角度烘托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所以“周围人的反应是用不着写的”这种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2.“三万里河东入海”中的“三万里”是对黄河长度的夸张虚指,形容其很长。而“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三月”是指农历三月,是实指具体的月份。
故答案为:错误
13. 在古代,“古稀之年”就是指人 70 岁。句子中说“爷爷今年 70 岁,虽已是古稀之年,但身体、精神都很好”。
故答案为:正确
1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听闻官军收复失地后的作品,表达了他极度喜悦兴奋的心情。所以朗读这首诗应该用轻快、激昂的语调,而不是缓慢低沉的语调。
故答案为:错误
15.我们在讲笑话时,自己首先哈哈大笑会影响听众对笑话的感受,也不利于笑话效果的发挥。讲笑话时应该保持相对冷静,让听众去感受笑话的有趣之处。
故答案为:错误
【答案】16.“欢呼雀跃”情景:比赛结束的哨声一响,小明立刻跳了起来,双手高高举起,嘴里大声呼喊着,围着场地兴奋地跑了起来。这里通过“跳了起来”“双手高高举起”“大声呼喊”“围着场地跑”等动作,生动地展现出小明获胜后的兴奋与喜悦。
“坚定地前行”情景:面对前方崎岖的山路和未知的挑战,红军战士们挺直了腰板,迈着有力的步伐,目光坚定地向前走去,仿佛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用“挺直腰板”“迈着有力步伐”“目光坚定”等描写,体现出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
“垂头丧气”情景:得知自己考试失利的消息,小刚默默地低下了头,肩膀也耷拉了下来,慢慢地拖着脚步往家走去,手中的试卷被捏得皱巴巴的。从“低下头”“肩膀耷拉”“拖着脚步”等动作,表现出小刚的失落。
17.坐在车上看风景”: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窗外的树木快速地向后退去,像是在和我们赛跑。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偶尔有几只鸟儿从山间飞过,增添了几分生机。这里既描写了树木后退的动态,又描写了山峦的静态。
“旭日东升”:起初,天边只是泛起了一丝鱼肚白。渐渐地,那白色越来越亮,接着,一轮红日从地平线缓缓升起,周围的云彩被染成了橙红色,仿佛是一幅绚丽的画卷。太阳越升越高,光芒也越来越强烈,照耀着大地上的一切,万物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活力。此句描写了旭日升起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
“乡村的夜晚”:夜幕降临,乡村变得格外宁静。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洒下银白的光辉,照在田野上,田野像是盖上了一层薄纱。村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声,打破这夜的寂静,随后又恢复了平静。这里写出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属于静态描写,同时狗叫声又增添了一点动态元素。
18.读了“军魂”这篇课文,我深受震撼。
【知识点】仿写
【解析】【点评】仿写是在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例句,分析出例句的主题是什么,格式是怎样的(注意:这个格式有时会包括修辞),然后进行仿写。
16.结合例句可知是通过“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毛主席内心的沉重与悲痛。“欢呼雀跃”情景: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兴奋与喜悦即可。“坚定地前行”情景:用动作神态描写,体现出坚定的信念即可。“垂头丧气”情景:从动作描写表现出失落即可。。
故答案为:“欢呼雀跃”情景:比赛结束的哨声一响,小明立刻跳了起来,双手高高举起,嘴里大声呼喊着,围着场地兴奋地跑了起来。这里通过“跳了起来”“双手高高举起”“大声呼喊”“围着场地跑”等动作,生动地展现出小明获胜后的兴奋与喜悦。
“坚定地前行”情景:面对前方崎岖的山路和未知的挑战,红军战士们挺直了腰板,迈着有力的步伐,目光坚定地向前走去,仿佛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用“挺直腰板”“迈着有力步伐”“目光坚定”等描写,体现出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
“垂头丧气”情景:得知自己考试失利的消息,小刚默默地低下了头,肩膀也耷拉了下来,慢慢地拖着脚步往家走去,手中的试卷被捏得皱巴巴的。从“低下头”“肩膀耷拉”“拖着脚步”等动作,表现出小刚的失落。
17.结合例句可知①句通过“呼叫”“冒烟”等词语,写出了榆树在风雨中的动态美;②句通过“水平如镜”“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动”,写出了湖面夜晚的静态美。根据所选择的情景只要按照要求写出符合情景的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坐在车上看风景”: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窗外的树木快速地向后退去,像是在和我们赛跑。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偶尔有几只鸟儿从山间飞过,增添了几分生机。这里既描写了树木后退的动态,又描写了山峦的静态。
“旭日东升”:起初,天边只是泛起了一丝鱼肚白。渐渐地,那白色越来越亮,接着,一轮红日从地平线缓缓升起,周围的云彩被染成了橙红色,仿佛是一幅绚丽的画卷。太阳越升越高,光芒也越来越强烈,照耀着大地上的一切,万物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活力。此句描写了旭日升起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
“乡村的夜晚”:夜幕降临,乡村变得格外宁静。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洒下银白的光辉,照在田野上,田野像是盖上了一层薄纱。村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声,打破这夜的寂静,随后又恢复了平静。这里写出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属于静态描写,同时狗叫声又增添了一点动态元素。
18.成分残缺。“读了……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删去“读了”,让“《军魂》这篇课文”作主语,即“《军魂》这篇课文,使我深受震撼”;也可以删去“使”,让“我”作主语,即“读了《军魂》这篇课文,我深受震撼” 。
故答案为:《军魂》这篇课文,使我深受震撼;读了《军魂》这篇课文,我深受震撼。
【答案】19.村庄儿女各当家;才了蚕桑又插田;金字塔
20.黄沙百战穿金甲;初闻涕泪满衣裳;青山处处埋忠骨
2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多行不义;必自毙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的默写,需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语境,回忆并填写出对应的诗句。
19.结合题干诗句“ 昼出耘田夜绩麻 ”可知下句是“村庄儿女各当家”;结合题干诗句“ 乡村四月闲人少 ”可知下句是“才了蚕桑又插田”;结合题干信息“ 劳动孕育了古老的文明 , 古埃及 ”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之一。
故答案为:村庄儿女各当家;才了蚕桑又插田;金字塔
20.结合题干诗句“ 不破楼兰终不还 ”可知上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结合题干诗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 ”可知下句是“初闻涕泪满衣裳”;结合题干诗句“ 何须马革裹尸还 ”可知上句是“青山处处埋忠骨”;
故答案为:黄沙百战穿金甲;初闻涕泪满衣裳;青山处处埋忠骨
21.结合题干“ 不可 同世而立 ”可知上句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结合题干提示“ 告诉我们如果经常做不道德、不正义的事情,最终必然 会自取灭亡的道理。 ”可知填入“多行不义,必自毙”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故答案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多行不义,必自毙
22.【答案】我推选孙悟空当班长。因为孙悟空本领高强,面对班级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他有能力去解决。他的正义感很强,能保证班级里的公平公正,保护同学们的权益。虽然偶尔冲动,但他的能力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知识点】推荐介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有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勇敢无畏且富有正义感,这有利于维护班级秩序、处理棘手问题。但他的冲动和随性可能会在一些情况下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唐僧,他信念坚定,能为班级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其善良慈悲的品质也有助于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然而,他的善恶不辨和实际事务处理能力不足可能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效率。
猪八戒,他能带来欢乐,活跃班级气氛。但他的好吃懒做和缺乏自律性使其难以承担班长的重任。
沙僧,他忠厚老实、认真负责,能踏实地完成各项任务,就像取经途中始终挑着行李一样。而且他性格沉稳,善于协调关系,在团队有矛盾时能从中劝解。只要理由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我推选孙悟空当班长。因为孙悟空本领高强,面对班级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他有能力去解决。他的正义感很强,能保证班级里的公平公正,保护同学们的权益。虽然偶尔冲动,但他的能力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点评】课外书推荐的时候注意理由充分,表达准确。对我们要有启发。
【答案】23.A;B;B;B;A
24.B
25.A
26.借助孔君平的姓氏,以否定的形式委婉地回应孔君平关于杨梅是杨家果的说法,思维敏捷且回答巧妙。;借助人眼中有瞳子这个例子,形象地间接回答关于月中无物是否极明的问题,善于思考和类比。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文高年级对文言文的考查频率较高,不管做文言文有关的哪些题型,都需要读者先了解古文的意思,再理解古文的情感,最后根据古文意思和情感做题。
23.结合所学可知“甚聪惠”意思是非常聪明有智慧,“甚”是“很,非常”的意思。
②“孔君平诣其父”指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诣”是“拜访”的意思。
③“孔指以示儿曰”是说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示”是“给......看”的意思。
④“尝月下戏”是曾经在月下玩耍,“戏”是“玩耍”的意思。
⑤“譬如”就是“比如”的意思。
故答案为:A;B;B;B;A
24.A:“人语之曰”中的“之”是代词,指代徐孺子。
B:“杨氏之子”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C:“诸儿竟走取之”中的“之”是代词,指代李子。
D:“誉之曰”中的“之”是代词,指代人。
故答案为:B
25. A.正确;“孔君平诣其父”,意思是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孔君平”是主语,“诣”是谓语,“其父”是宾语,停顿为“孔君平/诣/其父”。
B.错误;“儿应声答曰”,应是“儿/应声/答曰”。
C.错误;“此是君家果”,应是“此/是/君家果”。
D.错误;“无此必不明”,应是“无此/必不明”。
故答案为:A
26.杨氏之子的聪明体现在:孔君平以杨梅是杨家的果子来逗趣,杨氏之子马上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回应,利用姓氏巧妙反驳,既表现得有礼貌,又机智地回应了孔君平的玩笑 。
徐孺子的聪明体现在:有人问“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他没有直接回答是或否,而是借助“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以类比的方式非常形象地间接回答,表明月中如果没有东西不一定就会极明,展现出他善于思考、能灵活运用生活现象进行推理作答的智慧 。
故答案为:借助孔君平的姓氏,以否定的形式委婉地回应孔君平关于杨梅是杨家果的说法,思维敏捷且回答巧妙;借助人眼中有瞳子这个例子,形象地间接回答关于月中无物是否极明的问题,善于思考和类比。
【答案】27.和永然的叔叔下象棋;找瓶盖自制象棋
28.聪明机智、动手能力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能够积极想办法创造乐趣,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9.“我们找了一处阴凉的大树底下,摆好棋盘,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对弈。你走一步马,我出一招炮,大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每走一步棋,都伴随着热烈的讨论声和欢快的笑声,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小小的棋盘之中。”
30.B
31.它告诉我们,快乐并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寻找快乐的能力。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童心,勇于尝试和创新,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7.“永然的叔叔带回象棋”在文章的第②自然段,“和永然的叔叔下象棋”在文章的第③自然段,“永然的叔叔带走象棋”也在文章的第③自然段,“和小伙伴们下象棋”在文章的第⑦自然段,而“找瓶盖自制象棋”在文章的第⑥自然段。
故答案为:和永然的叔叔下象棋;找瓶盖自制象棋
28.结合第⑤⑥自然段中找“我们”自制象棋的语句。从《瓶盖上的童年》中可知:“我们先用硬纸片,太薄,拿着不顺手;用小木块,找不到那么多……最后,想到了瓶盖。当时在农村,夏天流行‘格瓦斯’——一种饮料,两角钱一瓶,大人干一天活都爱买上两三瓶消暑解渴,所以瓶盖很好找,而且每个瓶盖里都有一个白色的皮垫,上面可以用圆珠笔写字。不到两天的时间,我们找了50多个瓶盖,从中又挑出来32个新瓶盖,再在瓶盖里面的皮垫上写上‘将’‘车’‘马’‘炮’等字,就做好了棋子。”“我家的草棚里有一个盛石灰的牛皮袋,我从上面剪了一大块牛皮纸,裁成大长方形,用蓝色圆珠笔画出‘楚河汉界’。棋盘也做好了。”从“我们”自制象棋的行为中,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我们”聪明机智、动手能力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能够积极想办法创造乐趣,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故答案为:聪明机智、动手能力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能够积极想办法创造乐趣,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9.这是一道发挥想象补充内容的题目。联系上下文,“我们”自制了象棋,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下棋了。可以想象下棋的场景,补充的内容要围绕“我们”下棋时快乐的场景、动作、语言等方面展开,体现出“痛痛快快”下棋的氛围即可。
故答案为:“我们找了一处阴凉的大树底下,摆好棋盘,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对弈。你走一步马,我出一招炮,大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每走一步棋,都伴随着热烈的讨论声和欢快的笑声,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小小的棋盘之中。”
30.A.恰当;“瓶盖上的童年”这个题目,“瓶盖”和“童年”的组合比较新奇,会让读者好奇瓶盖上怎么会有童年,从而制造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不恰当;文中虽然瓶盖做成了象棋是作者童年玩具,但题目重点并非体现瓶盖本身的重要性,而是通过“瓶盖上的童年”来回忆童年生活,表达童年情感等。
C.恰当;文章围绕用瓶盖制作象棋等与瓶盖相关的童年经历展开叙述,“瓶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了文章关于童年的主要内容。
D.恰当;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童年虽穷,但通过用瓶盖做象棋等活动充满快乐,题目“瓶盖上的童年”透露了这种感情主旨,表达了作者童年时期虽然贫穷,但生活充满快乐的情感。
故答案为:B
31.结合第⑦自然段句子“回想过去,尽管贫寒的日子曾带来许多失落和遗憾,但“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的童年也不乏快乐。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不是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找。”可知本段深入到了作者的情感层面,通过回顾童年时光,强调了即使在贫寒的日子里,孩子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它告诉我们,快乐并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寻找快乐的能力。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童心,勇于尝试和创新,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故答案为:它告诉我们,快乐并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寻找快乐的能力。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童心,勇于尝试和创新,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32.【答案】例文:
难忘的童年趣事
我的童年趣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至今回想起来,还是让我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记得有一次,我想学骑自行车。终于到了星期天,我和妈妈推着自行车来到了我家门口的一片空地上。我先跨上自行车,把脚踩在踏板上,结果,才骑了两下,就把握不好自行车了,我赶忙把脚撑在地上,幸好没下去。
我心想:我叫妈妈把我的车扶稳,不就能平稳地骑起来了
于是,我立刻对妈妈说:“你把我车后面扶住,我再骑。”妈妈说:“好吧,只要你掌握好平衡,就能骑了。”我又跨上了自行车。“这次可比刚才平稳多了!"我心想。骑了一会儿,我得意洋洋地对妈妈说:“你可以松手了。”“你真的确保你能骑得起来吗 ”妈妈说。我骄傲地“那是当然!说:“可是不料妈妈一松手,我的自行车就歪到一边去了。我使劲想把龙头拨正,可是却怎么也拨不正。眼看我的。自行车就要倒下去了,我连地面都不敢看,闭着眼睛等着自行车倒下去。只听“嘭”的一声,我摔了个狗啃泥。我一爬起来,发现身上到处都是泥,我自己不禁笑得捂住了肚子。我忍不住想:唉,学自行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笑容仍挂在我脸上。是啊!
童年就是这么快乐!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自命题作文。
要求选择一件令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写下来。回顾童年时光,想想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选择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无论写什么事,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童年的快乐或忧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写完后还要多读多修改。
开头:排比的修辞表达留恋,引出下文。
中间部分:写清楚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童年的快乐或忧愁。
结尾:首尾呼应,再次表达你的对童年的感情。
【点评】文章开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童年趣事比作天上的星星,突出童年趣事数量之多,同时引发读者对趣事内容的好奇,富有吸引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