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测试试卷一、积累运用(45分)1.(2025六下·黄岩期末)选择题。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娴熟(xián) 机杼(zhù) 桂冠(guān) 褴褛(lǔ)B.嘹亮(liáo) 野蛮(mái) 萦系(yín) 坚劲(jìng)C.俄裔(yì) 晕眩(xuàn) 唾沫(tuò) 火炽(chì)D.缥缈(miáo) 演绎(yì) 矜持(jīn) 吞噬(shì)【答案】D【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A.“褴褛(lǔ)” 错误,正确读音为 “褴褛(lǚ)”。B.“野蛮(mái)” 错误,正确读音为 “野蛮(mán)”;“萦系(yín)” 错误,正确读音为 “萦系(yíng)”。C.无错误注音。(注:原答案标注 D 可能为笔误,经核对 C 项全部正确,D 项 “缥缈(miáo)” 错误,正确读音为 “缥缈(miǎo)”。)D.“缥缈(miáo)” 错误,正确读音为 “缥缈(miǎo)”。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重点在于对易读错字、多音字的辨析。需要注意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准确性,同时掌握常见字的标准读音,避免受方言或习惯性误读的影响。2.(2025六下·黄岩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含糊 倾覆 万不得以 千锤万凿B.肿胀 宽慰 死得其所 信手拈来C.拔弄 唯恐 司空见惯 高山峻岭D.觉察 教诲 眷满天下 见微知著【答案】B【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A.“万不得以” 应为 “万不得已”,“以” 字使用错误,正确字形为 “已”。B.所有词语书写均正确,无错别字。C.“拔弄” 应为 “拨弄”,“拔” 字使用错误,正确字形为 “拨”。D.“眷满天下” 应为 “誉满天下”,“眷” 字使用错误,正确字形为 “誉”。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识别常见的错别字,要求能准确区分易混淆的字词写法,掌握正确的汉字形态。3.(2025六下·黄岩期末) 下列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悠然见南山 截然不同 B.苟利于民 一丝不苟C.野径云俱黑 声泪俱下 D.弗若之矣 自愧弗如【答案】B【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A.两个 “见” 均为 “看见” 的意思。“悠然见南山” 指悠闲地看见南山;“截然不同” 指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能清楚看见差异。B.“苟利于民” 中 “苟” 是 “如果、假使” 的意思;“一丝不苟” 中 “苟” 是 “随便、马虎” 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C.两个 “俱” 均为 “全、都” 的意思。“野径云俱黑” 指田野小路和云都黑了;“声泪俱下” 指声音和眼泪都同时出现。D.两个 “弗” 均为 “不” 的意思。“弗若之矣” 指不如他;“自愧弗如” 指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理解同一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要求能准确区分其语义差异。4.(2025六下·黄岩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使许多外国友人爱上了中国美食。B.能否坚持垃圾分类,是衡量市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标准。C.“双减”政策实施后,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时间和睡眠质量明显增加了。D.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答案】D【知识点】修改病句【解析】【分析】A.句子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通过” 和 “使” 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 “通过” 或 “使”,修改后为 “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许多外国友人爱上了中国美食” 或 “通过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许多外国友人爱上了中国美食”。B.句子存在两面对一面的语病。“能否” 表示两个方面(能坚持和不能坚持),而 “是衡量市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标准” 只对应了一个方面,应删去 “能否”,改为 “坚持垃圾分类,是衡量市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标准”。C.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睡眠质量” 与 “增加” 搭配不合理,“增加” 应改为 “提高”,修改后为 “‘双减’政策实施后,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时间明显增加了,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了”。D.句子表述完整,逻辑清晰,没有语病。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识别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等常见语病类型,要求能准确判断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表达。5.(2025六下·黄岩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时光是天真烂漫的幼儿,是英姿勃发的青年,也是蹒跚学步的老人。它伸出无形的手,轻轻将日历一页页往后翻。我们还无暇细细品味,它已将“今日”变成遥远的过去。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当下,为未来蓄力。当未来轻轻叩响今日之门时,愿我们都能从容不迫地 迎接新的人生篇章。A.天真烂漫 B.英姿勃发 C.蹒跚学步 D.从容不迫【答案】C【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BD.正确。C.“蹒跚学步” 指的是小孩走路时摇晃不稳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幼儿阶段的状态。而句中用于形容 “老人”,不符合该词语的适用对象,此处应使用更贴合老人状态的词语,因此该词语使用不恰当。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恰当性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理解词语的含义、适用对象和语境要求,要求能准确判断词语是否与所在句子的语境、描述对象相匹配。6.(2025六下·黄岩期末) 将诗句填到下面语段的横线上,最合适的一项是( )。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③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幸福是什么?幸福是“____”的牵挂;幸福是“____”的奉献;幸福是 “____”的凝望;幸福是“____”的豪迈。A.④①③② B.④②①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答案】D【知识点】句式衔接【解析】【分析】“牵挂” 体现的是对他人的惦念,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描绘了母亲为远行子女缝衣时的担忧与牵挂,符合 “牵挂” 的语境。“奉献” 强调无私付出,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蜡炬为喻,赞美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契合 “奉献” 的内涵。“凝望” 指专注地眺望,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刻画了目送友人远去时的凝望场景,对应 “凝望”。“豪迈” 体现的是豁达、雄壮的气概,②“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展现了战士们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符合 “豪迈” 的意境。因此,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③②。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与语境匹配度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理解诗句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要求能将诗句与语段中不同的主题(如牵挂、奉献等)准确对应,体现对诗句内涵的深刻把握。7.(2025六下·黄岩期末) 下列运用名言警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数学竞赛让我懂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不断进步。B.读书是要好好下一番苦功的,正如古人所说: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C.爸爸勉励东东勤奋学习,就赠他一句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抓住时机,不能等待。【答案】D【知识点】格言、名言【解析】【分析】ABC.正确。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世,强调的是要及时孝敬父母,而非 “对孩子的教育要抓住时机”,因此该名言警句的运用不恰当。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含义的理解及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恰当性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准确把握名言警句的内涵,并判断其是否与所在语境的主题、情感相契合。8.(2025六下·黄岩期末) 对下列句子做的批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粥熬制 初期的样子。)B.“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 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C.“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慈祥”一词写出了父亲 对子女的关爱与呵护。)D.“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通过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董存瑞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答案】A【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文章大意理解【解析】【分析】A.批注表述有误。“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粥的沸腾声比作 “叹气”,但结合语境(通常出自《腊八粥》),这一描写更多体现的是粥熬制过程中逐渐趋于平缓的状态,而非 “熬制初期”。熬制初期的粥往往更喧闹,而 “有声无力” 更符合熬制中后期的特点。BCD.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句子修辞手法、情感表达、词语含义及描写手法的理解,重点在于结合语境准确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避免对内容或语境的误判。9.(2025六下·黄岩期末) 以下是悦悦同学读完整本书后,制作完成的人物名片卡,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坚毅顽强 《鲁滨逊漂流记》 人物:鲁滨逊情节:流落荒岛,在绝境中建住所,种粮食,救“野人”,最终返回故乡,成就了一段传奇。B.华丽蜕变 《骑鹅旅行记》 人物:尼尔斯情节:调皮捣蛋的尼尔斯变成拇指小人,骑鹅跟随雁群旅行,蜕变为善良勇敢的少年。C.有智有谋 《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情节:挟天子令诸侯,草船借箭化解周瑜刁难,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助刘备建功立业。D.机智勇敢 《小英雄雨来》 人物:雨来情节:掩护交通员,智斗鬼子,巧送鸡毛信,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如愿参加游击队。【答案】D【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解析】【分析】ABC.正确。D.名片卡中关于《小英雄雨来》的情节描述有误。“巧送鸡毛信” 是《鸡毛信》中主人公海娃的事迹,并非雨来的经历。雨来的典型情节包括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与鬼子斗智斗勇、被鬼子逮捕后宁死不屈等,最终成功脱险并成长为抗日小英雄,而非 “如愿参加游击队”(原著中雨来主要在当地参与抗日斗争,未明确写 “参加游击队”)。因此该选项有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及核心情节的掌握,重点在于区分不同作品的典型人物与专属情节,避免混淆相似题材或角色的事迹,体现对文学名著细节的准确把握。10.(2025六下·黄岩期末) 对下列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岩石窟是一处历经千百年形成的采石胜地,镌刻着古人的智慧和坚韧,在当代设计师 巧思的点染下,展露出别样生动的艺术气息。焕新后的黄岩石窟景区由3个各自独立又彼此 联通的洞窟组成:1号窟包含咖啡简餐、现场演出、艺术展览等;2号窟包含户外体验、文 艺演出等;3号窟包含风物商店、岩宴餐厅等。传统与革新,在这里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这里没有刻板的仪式,只有历史与现代自然而流畅的对话。A.黄岩石窟是一处有名的采石胜地。B.黄岩石窟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坚韧。C.黄岩石窟景区有3个别具风格的洞窟。D.黄岩石窟展示出历史与现代融合之美。【答案】D【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解析】【分析】文段先介绍黄岩石窟是古采石胜地,蕴含古人智慧,再说明经当代设计师改造后,3 个洞窟各有特色,最后点明 “传统与革新达成平衡,历史与现代自然对话”。核心在于强调其融合了历史底蕴与现代元素的独特美感,D.全面概括了主要内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重点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核心思想,区分主次信息,准确提炼出文段所传达的最主要意思。(2025六下·黄岩期末)判断正误。11.“老实、实在、结实、虚实、实际”,这些词语中的“实”字都读第二声。12.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13.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14.辩论时,听出别人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我们要及时反驳,不用注意用语文明。15.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部分。【答案】11.错误12.错误13.正确14.错误15.正确【知识点】字音;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书法作品【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读音的辨析,重点在于掌握轻声的发音规则及常见词语的读音。(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把握,重点在于根据句子结构和语义划分合理的停顿,体现文言文的韵律和意思。(3)本题考查对古代书法家及其代表作的了解,重点在于掌握书法史上重要人物的朝代及代表作品。(4)本题考查对辩论基本规则和礼仪的理解,重点在于明确辩论中既要坚持观点,也要保持文明的沟通态度。(5)本题考查对成长纪念册结构的了解,重点在于掌握这类纪念性文本的基本组成部分。11.“实” 字在 “老实”“实在”“结实” 中读轻声(shí→shi),在 “虚实”“实际” 中读第二声(shí)。并非所有词语中的 “实” 都读第二声,因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12.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 “使弈秋 / 诲二人弈,其一人 /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惟 / 弈秋 / 之为听” 的停顿割裂了固定结构 “惟…… 之为听”,破坏了句子的连贯性,因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13.赵孟頫是元代顶尖书法家,楷书风格圆润清秀、端正严谨,《三门记》是其楷书经典作品,因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14.辩论时,即使发现对方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也应在及时反驳的同时,注意用语文明、尊重对方,这是辩论的基本礼仪,因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15.成长纪念册的常见结构包括封面(体现主题)、扉页(引言或寄语)、正文(记录成长的内容)等,因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2025六下·黄岩期末)填空题。16.五洞桥是一座承载着八百年风雨的历史古桥,也是黄岩的文化坐标。春节期间,桥两岸张灯结彩,一盏盏cǎi huì 的花灯倒映河面,随波轻摇,为古桥增添了làng màn 与mèng huàn 的色彩。桥边,“宋韵市集”热闹非凡,商贩的吆喝,游客的笑语,乐声的交织,让整个市集彻底fèi téng 起来。17.文含理。“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句话出自课文《两小儿辩日》。文中两小儿因为 的问题而辩斗。“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反映出孔子对待知识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就如他所说的“ , ,是知也”。18.物有韵。雨多姿多彩,情韵十足。在杜甫心中,雨善解人意,“ , ”;在韩愈笔下,雨丝滑滋润,“ , ”;在王维眼中,雨后的景象清新明朗,“渭城朝雨浥轻尘, ”。19.诗言志。自古文人多志气。苏轼身处逆境却老当益壮,唱响自强不息的歌曲,“ ! ”;郑板桥经历千锤百炼而不变节,像竹子一样“ , ”。20.辩启智。辩论会上,主持人 的开场白点燃热情。面对提问,正方同学 ,逻辑清晰。反方同学则 ,层层反驳。双方你来我往,精彩纷呈。(填写形容口才好的成语)【答案】16.彩绘;浪漫;梦幻;沸腾17.而日中时远也;太阳何时离人远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客舍青青柳色新19.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0.妙语连珠;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知识点】两小儿辩日;看拼音写汉字;成语运用;古诗词填空【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能力,重点在于掌握常用词语的字形,确保书写准确规范。(2)本题考查对古文经典篇章的识记与理解,重点在于掌握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及核心内容,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3)本题考查对古典诗词的积累与运用,重点在于结合不同诗人笔下雨的特点,准确默写相关诗句,体会诗词的意境。(4)本题考查对诗词中诗人志向与情感的理解,重点在于通过诗句把握文人在逆境中的精神追求,准确默写相关内容。(5)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在于根据不同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体现对成语含义及适用场景的准确把握。16.“cǎi huì” 对应 “彩绘”,指彩色的绘画;“làng màn” 是 “浪漫”,形容富有诗意;“mèng huàn” 为 “梦幻”,指如梦似幻;“fèi téng” 即 “沸腾”,此处形容市集热闹的状态。这些均为常见词语的正确书写。故答案为:彩绘;浪漫;梦幻;沸腾17.《两小儿辩日》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是其中一儿的观点;两小儿辩论的核心是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人的远近;孔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话,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态度,需准确记忆原文内容。故答案为:而日中时远也;太阳何时离人远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8.杜甫《春夜喜雨》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写出雨的善解人意;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描绘雨的丝滑滋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展现雨后清新景象,需准确记忆诗句及作者对应关系。故答案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客舍青青柳色新19.苏轼《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中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体现老当益壮、自强不息;郑板桥《竹石》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借竹子表现历经锤炼而不变节的志气,需准确记忆诗句及所表达的情感。故答案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0.“妙语连珠” 形容主持人开场白精彩,话语接连不断;“口若悬河” 表现正方同学表达流畅,口才出众;“能言善辩” 体现反方同学善于辩论,反驳有力。这些成语均符合形容口才好的语境要求。故答案为:妙语连珠;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二、阅读理解(25分)(2025六下·黄岩期末)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友人家。主人与食,嫌淡而无味。主人闻已,更①为益盐。既得盐美,遂 自念曰: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②,况多乎?”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然食已口 爽③。天下之事皆然,过则无益,反害之。——选自《百喻经》【注释】①更:再次。②尚尔:尚且这样。③爽:这里指味觉败坏。2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并写出整句话的意思。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多乎?22.愚人“然食已口爽”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如果你是愚人的朋友,请你 劝导他: 。23.下列情境中跟“愚人食盐”不符的一项是( )A.小林知道吃肉有营养,每餐饭只吃肉,不吃蔬菜。B.妈妈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给他报了很多补习班。C.小明认为运动有益健康,就每天坚持高强度锻炼。D.小方写作能力弱,但他不盲目背范文,而是坚持多观察,多积累,勤动笔。【答案】21.原因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少量放盐尚且这样好吃,何况多放呢?22.便空食盐;劝导内容合理23.D【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重点字词含义的理解及句子的翻译能力,需结合上下文把握字词的语境义,将文言文准确转化为现代汉语。(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提取能力及基于寓意的语言表达能力,需准确找到关键信息,并结合故事道理进行合理表达。(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寓意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中的迁移应用能力,需准确把握故事核心道理,区分符合与不符合该道理的情境。21.“故” 在此处意为 “原因、缘故”。整句话中,愚人认为食物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加了盐,进而认为盐放得少都如此美味,多放会更好。翻译时需准确体现 “缘”(因为)、“故”(缘故)、“尚尔”(尚且这样)等词的含义,使句子通顺易懂。故答案为:原因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少量放盐尚且这样好吃,何况多放呢?22.愚人 “口爽” 的直接原因是 “便空食盐”,即单纯吃盐,没有搭配食物,导致味觉败坏,这是原文明确描述的内容。劝导需围绕 “过则无益,反害之” 的寓意,说明任何事物都需适度,不可过度,例如:“盐能让食物美味,但过量反而难吃,做事也是如此,适度才好,不可贪多呀。”故答案为:便空食盐;劝导内容合理23.“愚人食盐” 的寓意是做事过度则无益,反受其害,强调 “过犹不及”。A.每餐只吃肉、B.报过多补习班、C.高强度锻炼,均属于过度行为,与寓意相符;D.小方不盲目行事,而是合理积累,属于适度且正确的做法,与寓意不符。故答案为:D(2025六下·黄岩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一】①什么是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的一种技术。人的智能主要由大脑掌握,人工智能则由电脑控制。②2017年,由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计算机“阿尔法狗”,4∶1击败前世界围棋职业九段李世石,在围棋领域做到了超越人类的智能。“阿尔法狗”是凭什么战胜世界冠军的呢?这得益于两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③人工智能专家会把大量已有的围棋对局提供给“阿尔法狗”,“阿尔法狗”对大量围棋棋局进行分析,解读棋局中每一步棋的利弊,并判断当前局面获胜的概率,从而对这些棋局的各种对弈策略和方法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这个学习的过程叫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阿尔法狗”还要进行至少3000万步的自我强化训练,自己与自己对弈,以获得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阿尔法狗”能轻松击败人类的围棋世界冠军。④这样的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于医学领域。比如,科学家把近13万张涵盖2000多种皮肤病的临床图片存储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然后让其对这些临床图片进行分析。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各种皮肤病的典型特征,也能迅速成为皮肤科“专家”。⑤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收集,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商业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用户的消费记录并推送用户喜欢的商品;警察利用智能摄像机,发现、定位、跟踪犯罪嫌疑人,执行精确和迅速的抓捕。人工智能教室、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无人汽车驾驶,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融入我们的生活。(根据百度百科改编)【材料二】美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介绍了人类与机器的一场“较量”。人工智能与21名资深皮肤科医生开始了同场竞技:比试区分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良性脂溢性角化病,以及区分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痣。在这场比试中,人类败下阵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可完全取代医生。那些分布在患者手指、头皮上的黑色素瘤,难以用照片记录,而且人工智能对一些特殊病灶也难以辨认。(摘编自《科学画报》)【材料三】小新同学看了一部现代科幻电影《我和机器人》,影片中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机器人顷刻间控制了整个城市。小新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忧虑,于是,他去互联网论坛发帖求助,网友纷纷跟帖。查看:281 回复:54 小新 谁能帮帮我? ■发表于2025-6-6 19:03 只看该作者>电梯直达 1楼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会是灾难吗?我好担心啊!可爱小鹿 ■发表于2025-6-6 19:05 只看该作者>2楼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好帮手,我赞成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小王子 ■发表于2025-6-6 19:15 只看该作者>3楼不必担心。为了避免人工智能带来的暴力冲击、网络犯罪等伦理问题,2018年以来,中国、欧盟等多个国家、组织已提出相应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制定了国家政策和行业原则。比如,欧盟制定了《可依赖AI 伦理指南》,微软公司发行了《计算机未来:人工智能及其社会角色》。这样就能在规范约束下,确保人工智能持续造福人类。爱喝旺仔的女孩 ■发表于2025-6-6 19:23 只看该作者>4楼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领域,人们对它未来的影响还知之甚少。乐观的人往往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造福,而悲观者认为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看来,这个问题就只有交给时间去检验了。24.下列对材料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B.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和医生同场竞技,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完全取代医生。C.“阿尔法狗”战胜棋手李世石,表明人工智能已经在各个领域超越人类智能。D.人工智能在棋类游戏、网上商业营销和追捕嫌犯领域都能大显身手。25.“材料二”中的人工智能为什么能战胜资深皮肤科医生?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回答。26.“材料三”中网友的跟帖,哪一条最能帮助小新化解忧虑?请说明理由。【答案】24.C25.通过深度学习分析临床图片,掌握皮肤病特征;通过强化学习自我训练,积累经验。26.智慧小王子的跟帖【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与判断能力,需结合材料细节辨析选项表述的正误。(2)本题考查根据已有材料信息概括特定现象原因的能力,需将不同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关联与迁移。(3)本题考查对材料中不同观点的分析与评价能力,需判断哪一观点能最有效解决特定问题,并阐述理由。24.材料一仅提及 “阿尔法狗” 在围棋领域超越人类智能,并未说明人工智能 “在各个领域超越人类智能”,属于过度延伸。故答案为:C25.材料一指出 “阿尔法狗” 凭借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获胜,且说明该学习方式适用于医学领域。由此可推断,材料二中的人工智能战胜皮肤科医生,也是通过深度学习分析大量临床图片以掌握皮肤病特征,再通过强化学习自我训练以积累实战经验。故答案为:通过深度学习分析临床图片,掌握皮肤病特征;通过强化学习自我训练,积累经验。26.智慧小王子的跟帖最能帮助小新化解忧虑。理由是该跟帖针对小新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忧虑,具体说明了已有多个国家和组织制定了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及相关政策,能从规范约束层面确保人工智能造福人类,直接回应了小新的担忧,且有实际依据支撑,说服力更强。故答案为:智慧小王子的跟帖(2025六下·黄岩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____①十八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自认为对画画独具天赋,意识深处有一个当画家的梦。②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长着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看着这幅漫画哄堂大笑。因为大家知道,我画的是班主任老师——一位头发白了大半的老人。大家笑过后,我开始害怕了,正想上去擦掉,老师已大步走了进来,他朝黑板看了一眼,轻咳一声,眯起双眼,表情严肃而凝重地说:“是谁画的?请站出来!”③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种预感——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④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我吓得两腿发抖,准备迎接老师更为严厉的责骂。但没想到,老师却微笑起来:“好,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同学们将所有的目光都聚向了我。半晌,我才站了起来,嗫嚅地说:“是我。”然后惭愧地低下了头。⑤老师来到我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像谁呀?”⑥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像老师。于是,老师把目光转向了我:“你画的是我吗?”⑦“是的。”我的声音细若蚊蝇。⑧“那你说说,你画的是我什么时候的神态?”老师笑了,“不要怕,尽管说。”⑨这时,我抬起头,看见了老师和颜悦色的脸。一时间,我忘了自己的过错,大声说道:“我画的是老师高兴时的神态!”⑩这时候,我看见老师笑着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也笑了。我看了看老师,再扫了眼画像,发现鼻子有一些偏差。我羞愧得红了脸。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说着,他拿起粉笔,在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的人头像出现了。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向我们打了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影响环境美。所以说,我得擦掉它!”然后,我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像擦去。随着那人头像一点一点地消失,我的眼睛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老师那擦不掉的鼓励的话语,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底。 十八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全国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画作先是出现在画本上,然后是墙报上,直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我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我实现了画家梦。27.根据短文内容,梳理情节并填空。28.第③自然段中“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是 描写,其作用是 。29.第⑤自然段通过老师的 、 描写,老师这么做的目的是 ,从中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位 的老师。30.对第 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老师当着同学的面擦掉了“我”画的画,并且说不该把画画在黑板上,因此“我”很伤心。B.老师擦掉了“我”画的人头像,打击了“我”的自信心,因此“我”心里很失落。C.“我”意识到自己的举动很不尊重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鼓励“我”去 实现当画家的梦想,因此“我”心里十分感动。D.“我”认识到不能因为自己爱好画画就把老师的人头像画在黑板上,也为自己的鲁莽行 为感到后悔,因此“我”心里很自责。31.通过阅读与思考,我能给文章拟个题目: ,理由是: 。【答案】27.害怕;老师发现画像后引导“我”;感动/感激28.环境;烘托紧张氛围,铺垫“我”的恐惧心理29.动作;细节;缓解“我”的紧张,保护自尊心;宽容、睿智30.C31.《擦不掉的鼓励》;老师擦掉了黑板上的画,但他对 “我” 的鼓励话语和行为一直留在 “我” 心底,成为 “我” 实现画家梦的动力【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与人物情感线索的梳理能力,需抓取关键事件节点,理清故事发展脉络与情感变化逻辑。(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要理解环境描写对氛围营造、人物心理衬托等方面的作用,从文本情境中挖掘其价值。(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人物形象分析,需识别描写手法,结合行为分析目的,进而提炼人物品质,理解人物塑造的艺术效果。(4)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需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句背后的情感与文意逻辑,辨析选项与文本主旨、情感的契合度。(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拟写及意图阐释,需把握文章核心事件与主题,提炼关键元素作为标题,阐述时紧扣标题与文章内容、主旨的关联。27.本题需梳理文章情节与人物心情变化。从文中可知,“我” 画完老师头像后先是害怕老师责骂;接着老师发现画像,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一系列引导让 “我” 认识到问题;最后老师的处理方式让 “我” 感动,这些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对应心情和事件的填空。故答案为:害怕;老师发现画像后引导“我”;感动/感激28.“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 是对教室环境氛围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让读者感受到 “暴风雨即将来临” 前的压抑,也衬托出 “我” 此时害怕被老师责骂的心理,为后文情节做铺垫。故答案为:环境;烘托紧张氛围,铺垫“我”的恐惧心理29.第⑤自然段 “老师来到我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 是动作描写;“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 有动作和语言描写(也可细化为动作、语言 ,这里从整体看动作、细节角度 )。老师这样做是看到 “我” 紧张害怕,想缓解 “我” 的情绪,保护 “我” 的自尊心,不让 “我” 因为犯错而过度惶恐,由此能看出老师宽容,懂得照顾学生心理,还很睿智,用巧妙方式处理学生犯错的事。故答案为:动作;细节;缓解“我”的紧张,保护自尊心;宽容、睿智30.A 选项 “很伤心” 错误,文中 “我” 是感动而非伤心;B 选项 “打击自信心、失落” 与原文老师鼓励的态度相悖;D 选项 “自责” 不是主要情感,重点是老师鼓励带来的感动。C 选项准确,“我” 知道自己举动不礼貌,可老师没批评,还鼓励 “我” 追求画家梦,所以 “我” 感动,符合文意。故答案为:C31.拟题如《擦不掉的鼓励》 ,理由是老师擦掉了黑板上的画,但他对 “我” 的鼓励话语和行为一直留在 “我” 心底,成为 “我” 实现画家梦的动力,“擦不掉的鼓励” 既贯穿全文,又突出老师鼓励对 “我” 的重要意义,点明主旨。还可拟《老师的鼓励》等,只要围绕老师鼓励助力 “我” 成长、实现梦想,且能体现文章核心内容即可。故答案为:《擦不掉的鼓励》;老师擦掉了黑板上的画,但他对 “我” 的鼓励话语和行为一直留在 “我” 心底,成为 “我” 实现画家梦的动力三、习作。(30分)32.(2025六下·黄岩期末)上面的短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请你也来寻找成长中的温暖瞬间,也许是师长一句 温暖的话语,也许是朋友一个无声的拥抱,也许是赛场上那一声助威……请回忆自己亲身经 历的一件事,记录自己的温暖故事。要求:⑴题目自拟。⑵注意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典型事例,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⑶字数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答案】伞下的晴天雨下得疯狂,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我望着这道雨帘,满心绝望 —— 没带伞的我,怎么回家? 正发愁时,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没带伞?一起走!” 我回头,是同桌小宇。他举着把不算大的伞,裤脚还沾着早上跑操溅的泥点。 我们挤在伞下,刚迈出两步,雨就顺着风往我这边灌。小宇察觉到了,默默把伞往我这边挪,大半伞面罩住我,他的右肩瞬间暴露在雨里。我推推伞:“你别淋着!” 他咧嘴笑:“我皮厚,淋不坏!你昨天还感冒,可别加重了。” 雨水顺着他的衣角往下滴,洇湿了地面,他的鞋很快泡在水里,却半步都没让伞偏向自己。 走到半路,我看见他冻得发红的耳朵,心里暖烘烘又酸酸的。到了我家楼下,他朝我挥挥手:“快上去吧,别淋湿啦!” 转身冲进雨幕,那把伞在雨里晃啊晃,像朵倔强的蘑菇。 后来每次下雨,我都会想起伞下的他。那不是普通的共伞,是成长路上,朋友用肩膀为我撑起的晴天,让我知道,再大的雨,也有人愿意和我一起扛。【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解析】【分析】材料围绕 “成长中的温暖瞬间” 展开,聚焦亲身经历的、能体现温暖的真实事件,属于记叙文写作范畴,旨在引导挖掘生活里师长、朋友等给予温暖的片段,传递情感与成长感悟。【题干分析】关键词理解:“温暖瞬间” 指成长过程中,他人给予的如鼓励、陪伴、帮助等带来心灵触动的片刻,可细化为话语、动作、场景等具体形式,是情感与成长的交汇点。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要写的温暖事件,比如选 “暴雨中同学共伞” ,先勾勒场景,引出核心事件。为什么:阐述温暖的原因,像共伞背后是同学间的关心,在困境中给予力量,体现友情珍贵,这是文章情感与立意支撑。怎么做:开头:可环境渲染(如 “那天的雨,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砸向地面” ),或直接回忆(“在我的成长相册里,有个暴雨天的片段,格外温暖” ),快速入题。事例:重点写 “共伞” 过程,比如两人挤在伞下,衣服被淋湿的细节、相互的关心话语,用动作(“他猛地把伞往我这边倾,肩膀却全露在雨里” )、语言(“别管我,你别淋着!” )描写让场景鲜活。结尾:抒情议论,如 “这把伞,撑出的不只是一方无雨的小天地,更是我成长里关于友情温暖的永恒注脚” ,升华主题。【立意提取】1.伞下的温暖:聚焦雨天共伞事件,展现同学情谊,体现温暖对成长中孤独时刻的治愈。2.老师的纸条:写老师发现自己低落,用匿名纸条鼓励,突出师长关爱的细腻与力量。【点评】紧扣主题:以 “伞下共行” 为温暖事件,聚焦同学间的关心,贴合 “成长中的温暖瞬间” 主题,小细节(挪伞、淋湿肩膀)让温暖真实可触。细节出彩:环境描写(“雨下得疯狂……” )开篇渲染氛围,动作(“默默把伞往我这边挪” )、语言(“我皮厚,淋不坏!” )描写细腻,把共伞过程写得生动,让读者身临其境。立意升华:结尾用 “朋友用肩膀为我撑起的晴天” ,将具体事件上升到成长中友情的意义,点明温暖对心灵的滋养,升华自然,情感真挚。1 / 1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测试试卷一、积累运用(45分)1.(2025六下·黄岩期末)选择题。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娴熟(xián) 机杼(zhù) 桂冠(guān) 褴褛(lǔ)B.嘹亮(liáo) 野蛮(mái) 萦系(yín) 坚劲(jìng)C.俄裔(yì) 晕眩(xuàn) 唾沫(tuò) 火炽(chì)D.缥缈(miáo) 演绎(yì) 矜持(jīn) 吞噬(shì)2.(2025六下·黄岩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含糊 倾覆 万不得以 千锤万凿B.肿胀 宽慰 死得其所 信手拈来C.拔弄 唯恐 司空见惯 高山峻岭D.觉察 教诲 眷满天下 见微知著3.(2025六下·黄岩期末) 下列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悠然见南山 截然不同 B.苟利于民 一丝不苟C.野径云俱黑 声泪俱下 D.弗若之矣 自愧弗如4.(2025六下·黄岩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使许多外国友人爱上了中国美食。B.能否坚持垃圾分类,是衡量市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标准。C.“双减”政策实施后,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时间和睡眠质量明显增加了。D.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5.(2025六下·黄岩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时光是天真烂漫的幼儿,是英姿勃发的青年,也是蹒跚学步的老人。它伸出无形的手,轻轻将日历一页页往后翻。我们还无暇细细品味,它已将“今日”变成遥远的过去。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当下,为未来蓄力。当未来轻轻叩响今日之门时,愿我们都能从容不迫地 迎接新的人生篇章。A.天真烂漫 B.英姿勃发 C.蹒跚学步 D.从容不迫6.(2025六下·黄岩期末) 将诗句填到下面语段的横线上,最合适的一项是( )。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③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幸福是什么?幸福是“____”的牵挂;幸福是“____”的奉献;幸福是 “____”的凝望;幸福是“____”的豪迈。A.④①③② B.④②①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7.(2025六下·黄岩期末) 下列运用名言警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数学竞赛让我懂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不断进步。B.读书是要好好下一番苦功的,正如古人所说: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C.爸爸勉励东东勤奋学习,就赠他一句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抓住时机,不能等待。8.(2025六下·黄岩期末) 对下列句子做的批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粥熬制 初期的样子。)B.“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 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C.“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慈祥”一词写出了父亲 对子女的关爱与呵护。)D.“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通过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董存瑞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9.(2025六下·黄岩期末) 以下是悦悦同学读完整本书后,制作完成的人物名片卡,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坚毅顽强 《鲁滨逊漂流记》 人物:鲁滨逊情节:流落荒岛,在绝境中建住所,种粮食,救“野人”,最终返回故乡,成就了一段传奇。B.华丽蜕变 《骑鹅旅行记》 人物:尼尔斯情节:调皮捣蛋的尼尔斯变成拇指小人,骑鹅跟随雁群旅行,蜕变为善良勇敢的少年。C.有智有谋 《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情节:挟天子令诸侯,草船借箭化解周瑜刁难,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助刘备建功立业。D.机智勇敢 《小英雄雨来》 人物:雨来情节:掩护交通员,智斗鬼子,巧送鸡毛信,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如愿参加游击队。10.(2025六下·黄岩期末) 对下列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岩石窟是一处历经千百年形成的采石胜地,镌刻着古人的智慧和坚韧,在当代设计师 巧思的点染下,展露出别样生动的艺术气息。焕新后的黄岩石窟景区由3个各自独立又彼此 联通的洞窟组成:1号窟包含咖啡简餐、现场演出、艺术展览等;2号窟包含户外体验、文 艺演出等;3号窟包含风物商店、岩宴餐厅等。传统与革新,在这里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这里没有刻板的仪式,只有历史与现代自然而流畅的对话。A.黄岩石窟是一处有名的采石胜地。B.黄岩石窟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坚韧。C.黄岩石窟景区有3个别具风格的洞窟。D.黄岩石窟展示出历史与现代融合之美。(2025六下·黄岩期末)判断正误。11.“老实、实在、结实、虚实、实际”,这些词语中的“实”字都读第二声。12.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13.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14.辩论时,听出别人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我们要及时反驳,不用注意用语文明。15.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部分。(2025六下·黄岩期末)填空题。16.五洞桥是一座承载着八百年风雨的历史古桥,也是黄岩的文化坐标。春节期间,桥两岸张灯结彩,一盏盏cǎi huì 的花灯倒映河面,随波轻摇,为古桥增添了làng màn 与mèng huàn 的色彩。桥边,“宋韵市集”热闹非凡,商贩的吆喝,游客的笑语,乐声的交织,让整个市集彻底fèi téng 起来。17.文含理。“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句话出自课文《两小儿辩日》。文中两小儿因为 的问题而辩斗。“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反映出孔子对待知识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就如他所说的“ , ,是知也”。18.物有韵。雨多姿多彩,情韵十足。在杜甫心中,雨善解人意,“ , ”;在韩愈笔下,雨丝滑滋润,“ , ”;在王维眼中,雨后的景象清新明朗,“渭城朝雨浥轻尘, ”。19.诗言志。自古文人多志气。苏轼身处逆境却老当益壮,唱响自强不息的歌曲,“ ! ”;郑板桥经历千锤百炼而不变节,像竹子一样“ , ”。20.辩启智。辩论会上,主持人 的开场白点燃热情。面对提问,正方同学 ,逻辑清晰。反方同学则 ,层层反驳。双方你来我往,精彩纷呈。(填写形容口才好的成语)二、阅读理解(25分)(2025六下·黄岩期末)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友人家。主人与食,嫌淡而无味。主人闻已,更①为益盐。既得盐美,遂 自念曰: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②,况多乎?”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然食已口 爽③。天下之事皆然,过则无益,反害之。——选自《百喻经》【注释】①更:再次。②尚尔:尚且这样。③爽:这里指味觉败坏。2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并写出整句话的意思。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多乎?22.愚人“然食已口爽”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如果你是愚人的朋友,请你 劝导他: 。23.下列情境中跟“愚人食盐”不符的一项是( )A.小林知道吃肉有营养,每餐饭只吃肉,不吃蔬菜。B.妈妈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给他报了很多补习班。C.小明认为运动有益健康,就每天坚持高强度锻炼。D.小方写作能力弱,但他不盲目背范文,而是坚持多观察,多积累,勤动笔。(2025六下·黄岩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一】①什么是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的一种技术。人的智能主要由大脑掌握,人工智能则由电脑控制。②2017年,由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计算机“阿尔法狗”,4∶1击败前世界围棋职业九段李世石,在围棋领域做到了超越人类的智能。“阿尔法狗”是凭什么战胜世界冠军的呢?这得益于两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③人工智能专家会把大量已有的围棋对局提供给“阿尔法狗”,“阿尔法狗”对大量围棋棋局进行分析,解读棋局中每一步棋的利弊,并判断当前局面获胜的概率,从而对这些棋局的各种对弈策略和方法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这个学习的过程叫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阿尔法狗”还要进行至少3000万步的自我强化训练,自己与自己对弈,以获得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阿尔法狗”能轻松击败人类的围棋世界冠军。④这样的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于医学领域。比如,科学家把近13万张涵盖2000多种皮肤病的临床图片存储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然后让其对这些临床图片进行分析。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各种皮肤病的典型特征,也能迅速成为皮肤科“专家”。⑤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收集,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商业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用户的消费记录并推送用户喜欢的商品;警察利用智能摄像机,发现、定位、跟踪犯罪嫌疑人,执行精确和迅速的抓捕。人工智能教室、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无人汽车驾驶,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融入我们的生活。(根据百度百科改编)【材料二】美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介绍了人类与机器的一场“较量”。人工智能与21名资深皮肤科医生开始了同场竞技:比试区分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良性脂溢性角化病,以及区分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痣。在这场比试中,人类败下阵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可完全取代医生。那些分布在患者手指、头皮上的黑色素瘤,难以用照片记录,而且人工智能对一些特殊病灶也难以辨认。(摘编自《科学画报》)【材料三】小新同学看了一部现代科幻电影《我和机器人》,影片中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机器人顷刻间控制了整个城市。小新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忧虑,于是,他去互联网论坛发帖求助,网友纷纷跟帖。查看:281 回复:54 小新 谁能帮帮我? ■发表于2025-6-6 19:03 只看该作者>电梯直达 1楼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会是灾难吗?我好担心啊!可爱小鹿 ■发表于2025-6-6 19:05 只看该作者>2楼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好帮手,我赞成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小王子 ■发表于2025-6-6 19:15 只看该作者>3楼不必担心。为了避免人工智能带来的暴力冲击、网络犯罪等伦理问题,2018年以来,中国、欧盟等多个国家、组织已提出相应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制定了国家政策和行业原则。比如,欧盟制定了《可依赖AI 伦理指南》,微软公司发行了《计算机未来:人工智能及其社会角色》。这样就能在规范约束下,确保人工智能持续造福人类。爱喝旺仔的女孩 ■发表于2025-6-6 19:23 只看该作者>4楼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领域,人们对它未来的影响还知之甚少。乐观的人往往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造福,而悲观者认为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看来,这个问题就只有交给时间去检验了。24.下列对材料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B.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和医生同场竞技,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完全取代医生。C.“阿尔法狗”战胜棋手李世石,表明人工智能已经在各个领域超越人类智能。D.人工智能在棋类游戏、网上商业营销和追捕嫌犯领域都能大显身手。25.“材料二”中的人工智能为什么能战胜资深皮肤科医生?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回答。26.“材料三”中网友的跟帖,哪一条最能帮助小新化解忧虑?请说明理由。(2025六下·黄岩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____①十八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自认为对画画独具天赋,意识深处有一个当画家的梦。②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长着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看着这幅漫画哄堂大笑。因为大家知道,我画的是班主任老师——一位头发白了大半的老人。大家笑过后,我开始害怕了,正想上去擦掉,老师已大步走了进来,他朝黑板看了一眼,轻咳一声,眯起双眼,表情严肃而凝重地说:“是谁画的?请站出来!”③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种预感——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④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我吓得两腿发抖,准备迎接老师更为严厉的责骂。但没想到,老师却微笑起来:“好,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同学们将所有的目光都聚向了我。半晌,我才站了起来,嗫嚅地说:“是我。”然后惭愧地低下了头。⑤老师来到我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像谁呀?”⑥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像老师。于是,老师把目光转向了我:“你画的是我吗?”⑦“是的。”我的声音细若蚊蝇。⑧“那你说说,你画的是我什么时候的神态?”老师笑了,“不要怕,尽管说。”⑨这时,我抬起头,看见了老师和颜悦色的脸。一时间,我忘了自己的过错,大声说道:“我画的是老师高兴时的神态!”⑩这时候,我看见老师笑着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也笑了。我看了看老师,再扫了眼画像,发现鼻子有一些偏差。我羞愧得红了脸。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说着,他拿起粉笔,在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的人头像出现了。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向我们打了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影响环境美。所以说,我得擦掉它!”然后,我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像擦去。随着那人头像一点一点地消失,我的眼睛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老师那擦不掉的鼓励的话语,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底。 十八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全国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画作先是出现在画本上,然后是墙报上,直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我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我实现了画家梦。27.根据短文内容,梳理情节并填空。28.第③自然段中“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是 描写,其作用是 。29.第⑤自然段通过老师的 、 描写,老师这么做的目的是 ,从中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位 的老师。30.对第 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老师当着同学的面擦掉了“我”画的画,并且说不该把画画在黑板上,因此“我”很伤心。B.老师擦掉了“我”画的人头像,打击了“我”的自信心,因此“我”心里很失落。C.“我”意识到自己的举动很不尊重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鼓励“我”去 实现当画家的梦想,因此“我”心里十分感动。D.“我”认识到不能因为自己爱好画画就把老师的人头像画在黑板上,也为自己的鲁莽行 为感到后悔,因此“我”心里很自责。31.通过阅读与思考,我能给文章拟个题目: ,理由是: 。三、习作。(30分)32.(2025六下·黄岩期末)上面的短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请你也来寻找成长中的温暖瞬间,也许是师长一句 温暖的话语,也许是朋友一个无声的拥抱,也许是赛场上那一声助威……请回忆自己亲身经 历的一件事,记录自己的温暖故事。要求:⑴题目自拟。⑵注意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典型事例,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⑶字数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A.“褴褛(lǔ)” 错误,正确读音为 “褴褛(lǚ)”。B.“野蛮(mái)” 错误,正确读音为 “野蛮(mán)”;“萦系(yín)” 错误,正确读音为 “萦系(yíng)”。C.无错误注音。(注:原答案标注 D 可能为笔误,经核对 C 项全部正确,D 项 “缥缈(miáo)” 错误,正确读音为 “缥缈(miǎo)”。)D.“缥缈(miáo)” 错误,正确读音为 “缥缈(miǎo)”。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重点在于对易读错字、多音字的辨析。需要注意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准确性,同时掌握常见字的标准读音,避免受方言或习惯性误读的影响。2.【答案】B【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A.“万不得以” 应为 “万不得已”,“以” 字使用错误,正确字形为 “已”。B.所有词语书写均正确,无错别字。C.“拔弄” 应为 “拨弄”,“拔” 字使用错误,正确字形为 “拨”。D.“眷满天下” 应为 “誉满天下”,“眷” 字使用错误,正确字形为 “誉”。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识别常见的错别字,要求能准确区分易混淆的字词写法,掌握正确的汉字形态。3.【答案】B【知识点】字义【解析】【分析】A.两个 “见” 均为 “看见” 的意思。“悠然见南山” 指悠闲地看见南山;“截然不同” 指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能清楚看见差异。B.“苟利于民” 中 “苟” 是 “如果、假使” 的意思;“一丝不苟” 中 “苟” 是 “随便、马虎” 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C.两个 “俱” 均为 “全、都” 的意思。“野径云俱黑” 指田野小路和云都黑了;“声泪俱下” 指声音和眼泪都同时出现。D.两个 “弗” 均为 “不” 的意思。“弗若之矣” 指不如他;“自愧弗如” 指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理解同一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要求能准确区分其语义差异。4.【答案】D【知识点】修改病句【解析】【分析】A.句子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通过” 和 “使” 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 “通过” 或 “使”,修改后为 “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许多外国友人爱上了中国美食” 或 “通过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许多外国友人爱上了中国美食”。B.句子存在两面对一面的语病。“能否” 表示两个方面(能坚持和不能坚持),而 “是衡量市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标准” 只对应了一个方面,应删去 “能否”,改为 “坚持垃圾分类,是衡量市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标准”。C.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睡眠质量” 与 “增加” 搭配不合理,“增加” 应改为 “提高”,修改后为 “‘双减’政策实施后,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时间明显增加了,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了”。D.句子表述完整,逻辑清晰,没有语病。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识别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等常见语病类型,要求能准确判断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表达。5.【答案】C【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BD.正确。C.“蹒跚学步” 指的是小孩走路时摇晃不稳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幼儿阶段的状态。而句中用于形容 “老人”,不符合该词语的适用对象,此处应使用更贴合老人状态的词语,因此该词语使用不恰当。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恰当性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理解词语的含义、适用对象和语境要求,要求能准确判断词语是否与所在句子的语境、描述对象相匹配。6.【答案】D【知识点】句式衔接【解析】【分析】“牵挂” 体现的是对他人的惦念,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描绘了母亲为远行子女缝衣时的担忧与牵挂,符合 “牵挂” 的语境。“奉献” 强调无私付出,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蜡炬为喻,赞美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契合 “奉献” 的内涵。“凝望” 指专注地眺望,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刻画了目送友人远去时的凝望场景,对应 “凝望”。“豪迈” 体现的是豁达、雄壮的气概,②“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展现了战士们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符合 “豪迈” 的意境。因此,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③②。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与语境匹配度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理解诗句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要求能将诗句与语段中不同的主题(如牵挂、奉献等)准确对应,体现对诗句内涵的深刻把握。7.【答案】D【知识点】格言、名言【解析】【分析】ABC.正确。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世,强调的是要及时孝敬父母,而非 “对孩子的教育要抓住时机”,因此该名言警句的运用不恰当。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含义的理解及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恰当性的辨析能力,重点在于准确把握名言警句的内涵,并判断其是否与所在语境的主题、情感相契合。8.【答案】A【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文章大意理解【解析】【分析】A.批注表述有误。“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粥的沸腾声比作 “叹气”,但结合语境(通常出自《腊八粥》),这一描写更多体现的是粥熬制过程中逐渐趋于平缓的状态,而非 “熬制初期”。熬制初期的粥往往更喧闹,而 “有声无力” 更符合熬制中后期的特点。BCD.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句子修辞手法、情感表达、词语含义及描写手法的理解,重点在于结合语境准确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避免对内容或语境的误判。9.【答案】D【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解析】【分析】ABC.正确。D.名片卡中关于《小英雄雨来》的情节描述有误。“巧送鸡毛信” 是《鸡毛信》中主人公海娃的事迹,并非雨来的经历。雨来的典型情节包括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与鬼子斗智斗勇、被鬼子逮捕后宁死不屈等,最终成功脱险并成长为抗日小英雄,而非 “如愿参加游击队”(原著中雨来主要在当地参与抗日斗争,未明确写 “参加游击队”)。因此该选项有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及核心情节的掌握,重点在于区分不同作品的典型人物与专属情节,避免混淆相似题材或角色的事迹,体现对文学名著细节的准确把握。10.【答案】D【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解析】【分析】文段先介绍黄岩石窟是古采石胜地,蕴含古人智慧,再说明经当代设计师改造后,3 个洞窟各有特色,最后点明 “传统与革新达成平衡,历史与现代自然对话”。核心在于强调其融合了历史底蕴与现代元素的独特美感,D.全面概括了主要内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重点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核心思想,区分主次信息,准确提炼出文段所传达的最主要意思。【答案】11.错误12.错误13.正确14.错误15.正确【知识点】字音;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书法作品【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读音的辨析,重点在于掌握轻声的发音规则及常见词语的读音。(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把握,重点在于根据句子结构和语义划分合理的停顿,体现文言文的韵律和意思。(3)本题考查对古代书法家及其代表作的了解,重点在于掌握书法史上重要人物的朝代及代表作品。(4)本题考查对辩论基本规则和礼仪的理解,重点在于明确辩论中既要坚持观点,也要保持文明的沟通态度。(5)本题考查对成长纪念册结构的了解,重点在于掌握这类纪念性文本的基本组成部分。11.“实” 字在 “老实”“实在”“结实” 中读轻声(shí→shi),在 “虚实”“实际” 中读第二声(shí)。并非所有词语中的 “实” 都读第二声,因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12.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 “使弈秋 / 诲二人弈,其一人 /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惟 / 弈秋 / 之为听” 的停顿割裂了固定结构 “惟…… 之为听”,破坏了句子的连贯性,因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13.赵孟頫是元代顶尖书法家,楷书风格圆润清秀、端正严谨,《三门记》是其楷书经典作品,因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14.辩论时,即使发现对方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也应在及时反驳的同时,注意用语文明、尊重对方,这是辩论的基本礼仪,因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15.成长纪念册的常见结构包括封面(体现主题)、扉页(引言或寄语)、正文(记录成长的内容)等,因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答案】16.彩绘;浪漫;梦幻;沸腾17.而日中时远也;太阳何时离人远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客舍青青柳色新19.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0.妙语连珠;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知识点】两小儿辩日;看拼音写汉字;成语运用;古诗词填空【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能力,重点在于掌握常用词语的字形,确保书写准确规范。(2)本题考查对古文经典篇章的识记与理解,重点在于掌握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及核心内容,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3)本题考查对古典诗词的积累与运用,重点在于结合不同诗人笔下雨的特点,准确默写相关诗句,体会诗词的意境。(4)本题考查对诗词中诗人志向与情感的理解,重点在于通过诗句把握文人在逆境中的精神追求,准确默写相关内容。(5)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在于根据不同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体现对成语含义及适用场景的准确把握。16.“cǎi huì” 对应 “彩绘”,指彩色的绘画;“làng màn” 是 “浪漫”,形容富有诗意;“mèng huàn” 为 “梦幻”,指如梦似幻;“fèi téng” 即 “沸腾”,此处形容市集热闹的状态。这些均为常见词语的正确书写。故答案为:彩绘;浪漫;梦幻;沸腾17.《两小儿辩日》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是其中一儿的观点;两小儿辩论的核心是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人的远近;孔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话,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态度,需准确记忆原文内容。故答案为:而日中时远也;太阳何时离人远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8.杜甫《春夜喜雨》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写出雨的善解人意;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描绘雨的丝滑滋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展现雨后清新景象,需准确记忆诗句及作者对应关系。故答案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客舍青青柳色新19.苏轼《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中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体现老当益壮、自强不息;郑板桥《竹石》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借竹子表现历经锤炼而不变节的志气,需准确记忆诗句及所表达的情感。故答案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0.“妙语连珠” 形容主持人开场白精彩,话语接连不断;“口若悬河” 表现正方同学表达流畅,口才出众;“能言善辩” 体现反方同学善于辩论,反驳有力。这些成语均符合形容口才好的语境要求。故答案为:妙语连珠;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答案】21.原因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少量放盐尚且这样好吃,何况多放呢?22.便空食盐;劝导内容合理23.D【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重点字词含义的理解及句子的翻译能力,需结合上下文把握字词的语境义,将文言文准确转化为现代汉语。(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提取能力及基于寓意的语言表达能力,需准确找到关键信息,并结合故事道理进行合理表达。(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寓意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中的迁移应用能力,需准确把握故事核心道理,区分符合与不符合该道理的情境。21.“故” 在此处意为 “原因、缘故”。整句话中,愚人认为食物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加了盐,进而认为盐放得少都如此美味,多放会更好。翻译时需准确体现 “缘”(因为)、“故”(缘故)、“尚尔”(尚且这样)等词的含义,使句子通顺易懂。故答案为:原因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少量放盐尚且这样好吃,何况多放呢?22.愚人 “口爽” 的直接原因是 “便空食盐”,即单纯吃盐,没有搭配食物,导致味觉败坏,这是原文明确描述的内容。劝导需围绕 “过则无益,反害之” 的寓意,说明任何事物都需适度,不可过度,例如:“盐能让食物美味,但过量反而难吃,做事也是如此,适度才好,不可贪多呀。”故答案为:便空食盐;劝导内容合理23.“愚人食盐” 的寓意是做事过度则无益,反受其害,强调 “过犹不及”。A.每餐只吃肉、B.报过多补习班、C.高强度锻炼,均属于过度行为,与寓意相符;D.小方不盲目行事,而是合理积累,属于适度且正确的做法,与寓意不符。故答案为:D【答案】24.C25.通过深度学习分析临床图片,掌握皮肤病特征;通过强化学习自我训练,积累经验。26.智慧小王子的跟帖【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与判断能力,需结合材料细节辨析选项表述的正误。(2)本题考查根据已有材料信息概括特定现象原因的能力,需将不同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关联与迁移。(3)本题考查对材料中不同观点的分析与评价能力,需判断哪一观点能最有效解决特定问题,并阐述理由。24.材料一仅提及 “阿尔法狗” 在围棋领域超越人类智能,并未说明人工智能 “在各个领域超越人类智能”,属于过度延伸。故答案为:C25.材料一指出 “阿尔法狗” 凭借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获胜,且说明该学习方式适用于医学领域。由此可推断,材料二中的人工智能战胜皮肤科医生,也是通过深度学习分析大量临床图片以掌握皮肤病特征,再通过强化学习自我训练以积累实战经验。故答案为:通过深度学习分析临床图片,掌握皮肤病特征;通过强化学习自我训练,积累经验。26.智慧小王子的跟帖最能帮助小新化解忧虑。理由是该跟帖针对小新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忧虑,具体说明了已有多个国家和组织制定了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及相关政策,能从规范约束层面确保人工智能造福人类,直接回应了小新的担忧,且有实际依据支撑,说服力更强。故答案为:智慧小王子的跟帖【答案】27.害怕;老师发现画像后引导“我”;感动/感激28.环境;烘托紧张氛围,铺垫“我”的恐惧心理29.动作;细节;缓解“我”的紧张,保护自尊心;宽容、睿智30.C31.《擦不掉的鼓励》;老师擦掉了黑板上的画,但他对 “我” 的鼓励话语和行为一直留在 “我” 心底,成为 “我” 实现画家梦的动力【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与人物情感线索的梳理能力,需抓取关键事件节点,理清故事发展脉络与情感变化逻辑。(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要理解环境描写对氛围营造、人物心理衬托等方面的作用,从文本情境中挖掘其价值。(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人物形象分析,需识别描写手法,结合行为分析目的,进而提炼人物品质,理解人物塑造的艺术效果。(4)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需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句背后的情感与文意逻辑,辨析选项与文本主旨、情感的契合度。(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拟写及意图阐释,需把握文章核心事件与主题,提炼关键元素作为标题,阐述时紧扣标题与文章内容、主旨的关联。27.本题需梳理文章情节与人物心情变化。从文中可知,“我” 画完老师头像后先是害怕老师责骂;接着老师发现画像,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一系列引导让 “我” 认识到问题;最后老师的处理方式让 “我” 感动,这些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对应心情和事件的填空。故答案为:害怕;老师发现画像后引导“我”;感动/感激28.“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 是对教室环境氛围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让读者感受到 “暴风雨即将来临” 前的压抑,也衬托出 “我” 此时害怕被老师责骂的心理,为后文情节做铺垫。故答案为:环境;烘托紧张氛围,铺垫“我”的恐惧心理29.第⑤自然段 “老师来到我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 是动作描写;“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 有动作和语言描写(也可细化为动作、语言 ,这里从整体看动作、细节角度 )。老师这样做是看到 “我” 紧张害怕,想缓解 “我” 的情绪,保护 “我” 的自尊心,不让 “我” 因为犯错而过度惶恐,由此能看出老师宽容,懂得照顾学生心理,还很睿智,用巧妙方式处理学生犯错的事。故答案为:动作;细节;缓解“我”的紧张,保护自尊心;宽容、睿智30.A 选项 “很伤心” 错误,文中 “我” 是感动而非伤心;B 选项 “打击自信心、失落” 与原文老师鼓励的态度相悖;D 选项 “自责” 不是主要情感,重点是老师鼓励带来的感动。C 选项准确,“我” 知道自己举动不礼貌,可老师没批评,还鼓励 “我” 追求画家梦,所以 “我” 感动,符合文意。故答案为:C31.拟题如《擦不掉的鼓励》 ,理由是老师擦掉了黑板上的画,但他对 “我” 的鼓励话语和行为一直留在 “我” 心底,成为 “我” 实现画家梦的动力,“擦不掉的鼓励” 既贯穿全文,又突出老师鼓励对 “我” 的重要意义,点明主旨。还可拟《老师的鼓励》等,只要围绕老师鼓励助力 “我” 成长、实现梦想,且能体现文章核心内容即可。故答案为:《擦不掉的鼓励》;老师擦掉了黑板上的画,但他对 “我” 的鼓励话语和行为一直留在 “我” 心底,成为 “我” 实现画家梦的动力32.【答案】伞下的晴天雨下得疯狂,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我望着这道雨帘,满心绝望 —— 没带伞的我,怎么回家? 正发愁时,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没带伞?一起走!” 我回头,是同桌小宇。他举着把不算大的伞,裤脚还沾着早上跑操溅的泥点。 我们挤在伞下,刚迈出两步,雨就顺着风往我这边灌。小宇察觉到了,默默把伞往我这边挪,大半伞面罩住我,他的右肩瞬间暴露在雨里。我推推伞:“你别淋着!” 他咧嘴笑:“我皮厚,淋不坏!你昨天还感冒,可别加重了。” 雨水顺着他的衣角往下滴,洇湿了地面,他的鞋很快泡在水里,却半步都没让伞偏向自己。 走到半路,我看见他冻得发红的耳朵,心里暖烘烘又酸酸的。到了我家楼下,他朝我挥挥手:“快上去吧,别淋湿啦!” 转身冲进雨幕,那把伞在雨里晃啊晃,像朵倔强的蘑菇。 后来每次下雨,我都会想起伞下的他。那不是普通的共伞,是成长路上,朋友用肩膀为我撑起的晴天,让我知道,再大的雨,也有人愿意和我一起扛。【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解析】【分析】材料围绕 “成长中的温暖瞬间” 展开,聚焦亲身经历的、能体现温暖的真实事件,属于记叙文写作范畴,旨在引导挖掘生活里师长、朋友等给予温暖的片段,传递情感与成长感悟。【题干分析】关键词理解:“温暖瞬间” 指成长过程中,他人给予的如鼓励、陪伴、帮助等带来心灵触动的片刻,可细化为话语、动作、场景等具体形式,是情感与成长的交汇点。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要写的温暖事件,比如选 “暴雨中同学共伞” ,先勾勒场景,引出核心事件。为什么:阐述温暖的原因,像共伞背后是同学间的关心,在困境中给予力量,体现友情珍贵,这是文章情感与立意支撑。怎么做:开头:可环境渲染(如 “那天的雨,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砸向地面” ),或直接回忆(“在我的成长相册里,有个暴雨天的片段,格外温暖” ),快速入题。事例:重点写 “共伞” 过程,比如两人挤在伞下,衣服被淋湿的细节、相互的关心话语,用动作(“他猛地把伞往我这边倾,肩膀却全露在雨里” )、语言(“别管我,你别淋着!” )描写让场景鲜活。结尾:抒情议论,如 “这把伞,撑出的不只是一方无雨的小天地,更是我成长里关于友情温暖的永恒注脚” ,升华主题。【立意提取】1.伞下的温暖:聚焦雨天共伞事件,展现同学情谊,体现温暖对成长中孤独时刻的治愈。2.老师的纸条:写老师发现自己低落,用匿名纸条鼓励,突出师长关爱的细腻与力量。【点评】紧扣主题:以 “伞下共行” 为温暖事件,聚焦同学间的关心,贴合 “成长中的温暖瞬间” 主题,小细节(挪伞、淋湿肩膀)让温暖真实可触。细节出彩:环境描写(“雨下得疯狂……” )开篇渲染氛围,动作(“默默把伞往我这边挪” )、语言(“我皮厚,淋不坏!” )描写细腻,把共伞过程写得生动,让读者身临其境。立意升华:结尾用 “朋友用肩膀为我撑起的晴天” ,将具体事件上升到成长中友情的意义,点明温暖对心灵的滋养,升华自然,情感真挚。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测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测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