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紫茶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紫茶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紫茶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听读部分。(10分)
1.(2025五下·江门期末) 听读音,写词语。(每个读两遍,注意把字写在格中间。)




(2025五下·江门期末) 听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读两遍)
2.根据听到的内容作出判断。
① 曹操的大儿子曹植抱负远大,志向宏伟,很有才干。   
② 曹植不来为曹操吊丧守孝,曹丕派人把他抓来临淄。   
③ 曹丕最终决定不杀曹植,只是将他贬为安乡侯。   
3.根据听到的内容填写。
曹植作的《七步诗》最后两句是: “本自同根生,   ?”这首诗巧妙 地用釜下燃烧的的萁和釜中被煮的豆比喻   。
二、积累运用(27分)
(2025五下·江门期末) 看拼音,写词语。
演讲比赛即将开始,选手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李青首先上场,他xiōng yǒu chéng zhú____, 侃侃而谈,观点鲜明, xián jiě____自然。观众们 yóu zhōng____地赞叹:“真棒!”最后,李青获得第一名,在小伙伴的cù yōng____下走上舞台领奖。
4.看拼音,写词语。
5.以上文段中的“摩”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在“摩拳擦掌” 里的意思应选   。(A.摩擦 B.抚摸)请你再写一个与“摩拳擦掌”形式相同的 词语 。
6.(2025五下·江门期末) 下列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哗笑 喧哗 B.供应 供奉 C.血泊 湖泊 D.恐吓威吓
7.(2025五下·江门期末) 画线部分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货郎放下担子,箩筐里面都是些小东西,针线、口哨、小玩意……
B.你有画笔,没有颜料,真是梁山泊的军师——无用。
C.丽丽在辩论会上一针见血,指出了对方的错误。
D.小刚弟弟十三四岁,正值豆蔻年华,却意外去世了。
(2025五下·江门期末)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9.孙膑对田忌说: “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改为转述句)
10.平时待人温柔有礼的她,今天却为了这支笔跟赵亮吵得面如土色。(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1.选择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校园的清晨 水中的月影
(2025五下·江门期末) 根据课文内容积累填空
12.在古诗诵读活动中,同学们从“   ,   。”体会 到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豪情壮志;从“   ,   。”感受到 谪仙诗人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在雷震“   ,   。” 中看到放牛娃的悠闲自在。
13.《鸟鸣涧》中通过鸟儿鸣叫表现山林寂静的诗句是“   ,    。”
三、阅读·鉴赏(30分)
(2025五下·江门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③之其坐。至之④市,而忘操⑤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⑥,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鞋子。②度:测量。③置:放,搁在。④至之:等去到。⑤操:拿⑥罢:散了。
14.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
誉:   或:    持:    
15.“自相矛盾”中“矛”是象形字,金文的字形就像古兵器长矛的形状。此字始见于西 周,关于“矛”的演变,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②③ 矛 ④。
A.②④①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6.《自相矛盾》的卖矛与盾者和《郑人买履》的买鞋人都很可笑, 卖矛与盾者的可笑 之处在      ;买鞋人的可笑之处在    。
17.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选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2025五下·江门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 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主要包括宣文馆、徽文馆、博文馆等主体建筑和汉字公园,是一个 主题鲜明、功能完备、风格独特的现代化文字文化中心园区。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 一级文物305件。
【材料二】
3月29日下午,中国文字博物馆“我爱甲骨文”汉字科普活动走进浙江省杭州市第 十中学。在活动中,社教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三千年前甲骨文字里的奥秘。同学们 学习了“人”“美”“好”等甲骨文字的字形演变和造字本义,并且用肢体模仿甲骨文 字,真正让甲骨文“舞动”了起来。
【材料三】
中国文字博物馆前面的字坊是一个大大的金色 “字”字,字体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
18.请阅读材料一和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中国文字博物馆是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艺术研究于一体的博物馆。   
②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一级文物有305件。   
③博物馆前面的字坊的设计是一个大的甲骨文“金”字。   
19.请阅读材料二,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活动丰富多彩,请你也以“我爱甲骨文” 为主题,设计一次博物馆走进校园的活动。
(2025五下·江门期末)阅读课外短文,回答小题。
天空与梦想(节选)
秦桂芳是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第一位女机长,第一位前往抗美援朝前线执行战备任务的杰出女飞行员,被称为“新中国女飞行员一号”。
195.1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当时在广州执信中学读书的秦桂芳经过重重选拔,如愿以偿收到录取通知书。她在航校勤学苦练,表现突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1952年3月8日,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起飞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14名女飞行员驾机编队整齐地飞过天安门,接受中央首长的检阅。当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女飞行员走下飞机后,立刻被潮水般涌来的群众围住了,人们激动地欢呼着。
1952年9月下旬的一天,秦桂芳接到紧急任务,飞往石家庄送救冷气瓶。这是秦桂芳,也是我国女飞行员第一次单独执行飞行任务。她圆满地完成了自己飞行生涯中的首飞任务。
不久后,秦桂芳再次接到一项重要任务——送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到丹东大东港前线机场。飞行中,地面突然通知空中有敌情,要求他们紧急降落。情况万分危急,秦桂芳____要保证不被敌机发现、安全降落,____不能影响地面的战斗机正常起飞。她从容镇定地分析局势,迅速下降飞行高度,在大孤山机场北边的两个山腰中间低高度钻过去,然后左转弯,落地并马上离开跑道,把飞机停了下来。秦桂芳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60年5月9日下午,山西大同煤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瓦斯大爆炸,近千名工人被封在井下。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立即派飞机前往大同运送抢险人员和物资。然而,棘手的是,大同是个风口,那几天刮的大风达到六七级,阵风甚至超过八级。而且当时的大同机场还没有正规的航行设备,没有夜航灯,只有一条长度仅800米的土跑道,从来没有飞过大飞机。____在这种情况下降落,____要冒极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先派一架飞机去试航。谁来执行这个任务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秦桂芳。
情况紧急,秦桂芳毅然接受任务,带机组做了简单的准备就起飞了。由于,是夜间飞行,在漆黑一片、狂风呼啸的大地上,秦桂芳忽然看到了两排灯光,她立刻意识到那就是机场跑道!原来,大同市将全市的公共汽车都开到了跑道两侧,车头对着跑道,同时打开车灯来代替跑道灯!秦桂芳沉着冷静地驾驶着飞机,修正大侧风对飞机的影响。为了缩短飞机着陆后的滑跑距离,她用小下滑角带着油门下滑,同时使用无灯着陆的方法,将飞机准确地落在由两排汽车大灯照亮的跑道中间。
试航成功了!
在秦桂芳的飞行生涯中,执行过许多重要任务。她热爱飞行事业,在怀孕七个多月的时候还在飞行。
继第一批女飞行员之后,我国又相继培养出了多批女飞行员。一批批女飞行员勇敢地飞向蓝天,报效祖国,她们以翱翔的航迹,在万里长空书写下了青春与梦想的隽永篇章。
20.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1.请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2.从上面的思维导图中,我知道短文是按照   顺序写了秦桂芳飞行生涯中的几件事,其中重点写了   这件事,这样写的好处是   。
23.结合短文,发挥你的想象,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内心。
秦桂芳如愿以偿收到录取通知书
24.秦桂芳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请你替《中国飞行员》节目组为秦桂芳写一段颁奖词。
四、表达·交流(33分)
25.(2025五下·江门期末) 口语交际。
“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本学期同学们阅读了许多古典名著,请你结合自 己的读书经历,分享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6.(2025五下·江门期末) 习作。
翻开中华榜样谱,聪慧幽默的杨氏之子,让我们佩服;第一位登入空间站 的中国女性王亚平,让我们引以为傲;经典名著中心怀慈悲的李逵,让我们为 之动容。同学们,你的身边一定也有一些让你佩服的“榜样”人物,大家来写 一写吧。
请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选择典型的事例,写出那一个让你佩服的 “榜样”的特点。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班 级和校名。
五、发展题(10分)根据提示语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27.(2025五下·江门期末)“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A.焦大 B.薛蟠 C.凤姐 D.鸳鸯
28.(2025五下·江门期末)下面四大古典名著中,情节与人物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张飞大闹长坂桥 B.贾宝玉神游太虚观
C.林冲火烧草料场 D.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29.(2025五下·江门期末)以下成语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 B.步步为营 C.乐不思蜀 D.口出狂言
30.(2025五下·江门期末)《中庸》的核心思想是(  )。
A.达道 B.中和 C.中立 D.修道
31.(2025五下·江门期末)践其 ,行其 ,奏其 ,敬其所 ,爱其所亲。(  )
A.礼 乐 位 尊 B.位 礼 乐 尊
C.尊 乐 礼 位 D.位 尊 乐 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略
【知识点】听力阅读
【答案】2.错误;错误;正确
3.相煎何太急;曹丕和曹植兄弟二人
【知识点】听力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听读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能力,需准确捕捉短文中的人物关系、事件细节等信息。
(2)本题考查对听读内容中古诗名句及比喻义的掌握,需结合短文语境理解诗句的象征意义。
2.曹操的大儿子是曹丕,曹植是小儿子,故①错误;
曹植未及时吊丧,曹丕派人将其抓到洛阳而非临淄,故②错误;
曹丕因曹植作《七步诗》触动,未杀他,贬为安乡侯,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
3.《七步诗》最后两句为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 “萁”(豆茎)和 “豆” 比喻同根而生的兄弟,此处即指曹丕和曹植。
故答案为:相煎何太急;曹丕和曹植兄弟二人
【答案】4.胸有成竹;衔接;由衷;簇拥
5.广;11;A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汉字查字典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准确书写词语的能力,需结合语境和词汇积累,正确写出对应的汉字。
(2)本题考查汉字的部首查字法、字义理解及成语结构的掌握,需熟悉查字步骤,结合语境理解字义,并能举一反三写出同类成语。
4.据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可知对应 “胸有成竹”,形容做事有把握;“xián jiě” 为 “衔接”,指事物相连接;“yóu zhōng” 是 “由衷”,指发自内心;“cù yōng” 即 “簇拥”,指许多人紧紧围着。书写时注意 “胸”“衔”“衷”“簇” 等字的正确字形。
故答案为:胸有成竹;衔接;由衷;簇拥
5.“摩” 字部首为 “广”,除去部首后剩余部分为 “磨”,共 11 画;“摩拳擦掌” 中 “摩” 指摩擦,通过摩擦拳头、手掌表现急切的样子,故选 A;“摩拳擦掌” 是并列结构的成语(“摩拳” 与 “擦掌” 并列),类似的有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 等。
故答案为:广;11;A;示例:摇头晃脑
6.【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CD.正确。
B.“供应” 中的 “供” 读 “gōng”,意思是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奉” 中的 “供” 读 “gòng”,意思是敬奉、祭祀。二者读音不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多音字读音的掌握。需要考生平时积累常见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结合词语含义来准确判断,通过辨析每个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找出读音不同的一项。
7.【答案】D
【知识点】词语搭配;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BC.正确。
D.“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小刚弟弟是男性,该词使用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含歇后语 )在语境中的正确运用,需掌握词语的含义、适用对象等,判断其与语境是否契合。
【答案】8.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每一个地方都挺脱。
9.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
10.用替换符号把 “面如土色” 改为 “面红耳赤” 。
11.校园的清晨,静悄悄的。教学楼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个沉默的巨人。跑道旁的柳树垂着枝条,叶子上的露珠凝着光,一动不动。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划破寂静,鸟儿从枝头跃起,翅膀带起晨风,露珠簌簌滚落。接着,陆续有学生的脚步声、谈笑声响起,校园慢慢苏醒,热闹起来,可那晨雾里的静谧,仍藏在角落,和喧闹交融成独特的晨景 。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遣词造句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句式转换,需掌握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规则,保持句意一致。
(2)本题考查直述句改转述句,要依据人称转换、标点变化的规则准确改写。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需结合语境辨析词语搭配是否恰当,选择合适修改符号订正。
(4)本题考查情景描写中动静之美的呈现,需把握情景特点,合理安排静态与动态描写,营造画面感。
8.原句是双重否定句,“没有一个地方不” 表肯定,改为肯定句 “每一个地方都” ,意思不变。
故答案为: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每一个地方都挺脱。
9.改转述句,把第一人称 “我” 改为第三人称 “他” ,第二人称 “您” 改为 “田忌” ,去掉冒号、引号 。
故答案为: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
10.“面如土色” 形容极端惊恐,与 “吵架” 情境不符;“面红耳赤” 形容因激动、争执而脸色发红,更合适 。
故答案为:用替换符号把 “面如土色” 改为 “面红耳赤” 。
11.先写静态(教学楼、柳树、露珠 ),再写动态(鸟鸣、鸟儿飞、学生活动 ),通过动静结合展现校园清晨之美 。
故答案为:校园的清晨,静悄悄的。教学楼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个沉默的巨人。跑道旁的柳树垂着枝条,叶子上的露珠凝着光,一动不动。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划破寂静,鸟儿从枝头跃起,翅膀带起晨风,露珠簌簌滚落。接着,陆续有学生的脚步声、谈笑声响起,校园慢慢苏醒,热闹起来,可那晨雾里的静谧,仍藏在角落,和喧闹交融成独特的晨景 。
【答案】1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与记忆,需熟悉经典古诗,准确匹配诗人、情感与诗句。
(2)本题考查对古诗以动衬静手法及诗句的掌握,需理解诗句营造意境的技巧,准确背诵默写。
12.王昌龄《从军行》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展现边塞征战的豪情;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借景抒情,表不舍;雷震《村晚》中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描绘牧童自在画面。
故答案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3.《鸟鸣涧》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升起惊动山鸟,鸟儿偶尔鸣叫,以动衬静,突出山林寂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答案】14.夸耀;有的人;拿
15.D
16.夸大其词;前后说法矛盾,无法自圆其说;迷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不知灵活变通
17.宋国有个农夫,田里有树桩,兔子撞桩而死,他便放下农具守株,盼再获兔子,最后田地荒芜,被人嘲笑 。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需结合文言文语境和常见文言词义积累,准确解释字词。
(2)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知识,需了解象形字 “矛”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字形变化特点,进行正确排序。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寓意及人物形象的理解,需分析人物行为、言论的不合理之处,把握故事讽刺的内容。
(4)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积累与概括能力,需选取熟悉的成语故事,抓住关键情节,用简洁语言表述。
14.“誉之曰” 中 “誉” 是夸耀自己的盾;“或曰” 即有的人说;“吾忘持度” 指忘记拿尺码,“持” 为拿的意思 。
故答案为:夸耀;有的人;拿
15.“矛” 字的演变是从甲骨文(像长矛形状 )到金文、篆文等逐步规范,④是较早的形态,接着是② 、① ,最后演变为③ 现代的 “矛” 字,所以排序为④②①③ ,选 D 。
故答案为:D
16.卖矛与盾者既说盾坚不可破,又说矛无坚不摧,言论矛盾;买鞋人不相信自己的脚,非要回去拿尺码,不知灵活应对,显得可笑 。
故答案为:夸大其词;前后说法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迷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不知灵活变通
17.选择 “守株待兔” 成语故事,简洁概括农夫因偶然事件产生侥幸心理,放弃劳作守株的情节 。
故答案为:宋国有个农夫,田里有树桩,兔子撞桩而死,他便放下农具守株,盼再获兔子,最后田地荒芜,被人嘲笑 。
【答案】18.错误;正确;错误
19.“我爱甲骨文” 主题活动可设计:①“甲骨文拼图大挑战”:将甲骨文拆解成部件,让学生分组拼出完整甲骨文字,了解字形结构;②“甲骨文故事创编”:选取简单甲骨文字,如 “日”“月”“山” 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创编包含这些字的故事,理解造字本义;③“甲骨文书签制作”:学生用彩笔在书签上书写喜欢的甲骨文字(可配上释义 ),制作专属甲骨文书签,留存纪念 。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多则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需准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判断说法正误。
(2)本题考查基于材料的活动设计能力,需紧扣主题,结合甲骨文特点,设计出新颖、可操作的校园活动,体现对甲骨文的推广与学习。
18.①材料一明确是 “科学研究”,不是 “艺术研究”,所以错误。
②材料一提到 “入藏文物 4123 件,其中一级文物 305 件”,说法正确。
③材料三表明字坊是金色 “字” 字,取甲骨文、金文中 “字” 之形,不是 “金” 字,错误。
故答案为: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
19.围绕 “我爱甲骨文” 主题,从互动体验(拼图 )、创意表达(故事创编 )、实践制作(书签 )等角度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甲骨文。
故答案为:“我爱甲骨文” 主题活动可设计:①“甲骨文拼图大挑战”:将甲骨文拆解成部件,让学生分组拼出完整甲骨文字,了解字形结构;②“甲骨文故事创编”:选取简单甲骨文字,如 “日”“月”“山” 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创编包含这些字的故事,理解造字本义;③“甲骨文书签制作”:学生用彩笔在书签上书写喜欢的甲骨文字(可配上释义 ),制作专属甲骨文书签,留存纪念 。
【答案】20.既…… 又……;如果…… 就……
21.1951 年:入选航校,勤学苦练毕业;1952 年 9 月:首飞单独执行送救气瓶任务;不久后:送刘震赴前线,遇敌情紧急降落;1960 年 5 月 9 日:大同试航,克服困难成功 。
22.时间;1960 年 5 月 9 日大同试航;突出重点事件,展现秦桂芳面对极大风险时的勇敢、沉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文章详略得当
23.秦桂芳双手颤抖着接过录取通知书,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她猛地站起身,把通知书紧紧捂在胸口,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真的考上了!终于可以飞了……” 。
24.她是新中国女飞行员的先驱,秦桂芳!从入选航校的青春热忱,到首飞任务的从容担当;从遇敌情时的冷静突围,到风口试航的无畏逆行。怀孕七月仍翱翔天际,风险面前总毅然前行。她以机翼为笔,以长空为卷,书写女飞行员的使命与荣光,用一生诠释对飞行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是蓝天永远的骄傲!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需分析句子间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需抓住时间节点和关键事件,提炼信息完成思维导图。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详略安排及作用的理解,需把握时间线,分析重点事件对表现人物、服务主题的作用。
(4)本题考查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能力,需结合语境,选取恰当的动作、神态词,准确传达人物内心。
(5)本题考查颁奖词的创作,需结合人物事迹与精神,运用抒情、议论语言,概括人物贡献,彰显其价值。
20.第一处,“要保证不被敌机发现、安全降落” 与 “不能影响地面的战斗机正常起飞” 是并列关系,用 “既…… 又……” ;第二处,“在这种情况下降落” 是假设,“要冒极大的风险” 是结果,用 “如果…… 就……” 。
故答案为:既…… 又……;如果…… 就……
21.根据短文时间线索,提取各时间段秦桂芳的主要飞行事件,梳理内容填空。
故答案为:1951 年:入选航校,勤学苦练毕业;1952 年 9 月:首飞单独执行送救气瓶任务;不久后:送刘震赴前线,遇敌情紧急降落;1960 年 5 月 9 日:大同试航,克服困难成功 。
22.短文按时间顺序叙述,大同试航的过程描写详细,通过突出该事件,凸显秦桂芳的精神品质,让文章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故答案为:时间;1960 年 5 月 9 日大同试航;突出重点事件,展现秦桂芳面对极大风险时的勇敢、沉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文章详略得当 。
23.通过 “双手颤抖”“眼睛亮”“嘴角上扬”“捂在胸口”“来回踱步” 等动作、神态,表现她收到通知书时的激动、喜悦与对飞行的期待。
故答案为:秦桂芳双手颤抖着接过录取通知书,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她猛地站起身,把通知书紧紧捂在胸口,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真的考上了!终于可以飞了……” 。
24.回顾秦桂芳飞行生涯的关键事件,突出她的勇敢、担当、热爱等品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撰写颁奖词。
故答案为:她是新中国女飞行员的先驱,秦桂芳!从入选航校的青春热忱,到首飞任务的从容担当;从遇敌情时的冷静突围,到风口试航的无畏逆行。怀孕七月仍翱翔天际,风险面前总毅然前行。她以机翼为笔,以长空为卷,书写女飞行员的使命与荣光,用一生诠释对飞行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是蓝天永远的骄傲!
25.【答案】阅读古典名著,可采用这些方法:一是 梳理人物关系 ,像《三国演义》人物众多,画思维导图理清刘备、曹操等人物关联,能更好理解情节;二是 关注细节与伏笔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等细节,暗示人物命运;三是 结合时代背景 ,读《水浒传》了解北宋社会矛盾,明白梁山好汉起义根源;四是 阅读辅助资料 ,借助名家点评、文史知识读本,加深对名著内涵的理解 。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从人物、情节、背景、辅助工具等角度,结合具体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 ),阐述实用的阅读方法,让分享有针对性、可操作。
故答案为:阅读古典名著,可采用这些方法:一是 梳理人物关系 ,像《三国演义》人物众多,画思维导图理清刘备、曹操等人物关联,能更好理解情节;二是 关注细节与伏笔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等细节,暗示人物命运;三是 结合时代背景 ,读《水浒传》了解北宋社会矛盾,明白梁山好汉起义根源;四是 阅读辅助资料 ,借助名家点评、文史知识读本,加深对名著内涵的理解 。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阅读方法的总结与分享能力,需结合阅读经验,从不同维度提炼方法,且结合实例说明,让方法更易理解。
26.【答案】例文:
我的 “全能” 同桌
在我的身边,有个让我打心眼里佩服的榜样 —— 我的同桌林小宇。他就像个 “宝藏男孩”,身上的闪光点数不清,是我成长路上的 “小太阳”。
小宇的 “全能”,首先体现在学习上。一次数学考试前,最后一道几何证明题像 “拦路虎”,我盯着题目急得抓耳挠腮。小宇察觉到我的窘迫,轻轻推推我的胳膊:“别急,我教你。” 他拿出草稿纸,先画好图形,然后用红笔标出已知条件,眼睛亮晶晶的,语速不紧不慢:“你看,这里可以连接辅助线,把三角形转化成……” 他的手指在纸上快速移动,每一步推导都清晰明了,我听得入神,跟着他的思路,难题居然迎刃而解。
除了学习厉害,小宇还是班级的 “热心担当”。学校运动会前,班级接力赛选手小明意外扭伤脚。小宇知道后,主动找到老师:“我能代替小明跑接力!” 训练时,他认真琢磨交接棒技巧,反复和队友练习。比赛那天,发令枪响,小宇像离弦的箭冲出去,跑到我面前时,额前的碎发被风吹起,眼神里满是坚定。他顺利完成交接,助力班级拿到第三名。下场后,他累得大口喘气,却笑着说:“能为班级出力,值!”
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的 “坚持”。为了参加学校朗诵比赛,他每天早起半小时练习。有次我路过他家楼下,听到他清晰的朗诵声:“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声音里满是深情。遇到生僻字的发音,他就查字典、找老师请教,从未喊过累。最终,他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那闪闪发光的证书,是他坚持的成果。
小宇用行动告诉我,榜样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努力发光,就能照亮身边人。我愿跟着他的脚步,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是命题作文创作,主题围绕 “身边的榜样人物”,需运用描写人物方法,通过典型事例展现榜样特点,体裁为记叙文。
【题干分析】材料意义及关键词:关键词:“身边榜样”“描写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典型事例”“特点(让人佩服的地方 )” 。“身边榜样” 限定人物是身边熟悉的人,如同学、邻居、家人等;“描写人物方法” 要求作文中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典型事例” 需选取能体现榜样特点的具体事件;“特点” 要突出人物让人佩服之处,如热心、勤奋、勇敢等 。
写作思路:是什么:开篇点明身边的榜样是谁,简单介绍其身份,如 “我的邻居李叔叔,是我心中的‘热心肠’榜样,他总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 。为什么:说明他成为榜样的原因,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比如写他热心帮助邻居:有次邻居老奶奶生病,子女不在家,李叔叔发现后,二话不说背起老奶奶送医,跑前跑后挂号、拿药,还陪床照顾,用动作(“背起”“跑前跑后” )、语言(安慰老奶奶的话 )、神态(“着急又坚定的神情” )等描写,突出他热心、善良的特点 。怎么做:结尾总结从榜样身上学到的品质,表达向他学习的决心,如 “李叔叔的热心肠,让我懂得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也要成为这样温暖的人” 。
开头写法:可场景式开头,“清晨,小区的垃圾桶旁,一个身影正弯腰清理垃圾,那是我的榜样 —— 环保志愿者张阿姨” ;或直述式,“在我的身边,有个让我佩服的榜样,他是我的同学小林,靠坚持和努力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 。结尾写法:总结感悟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他 / 她用行动教会我…… 我愿追随这份光,成为更好的自己” ;或呼应开头式,“这就是我身边的榜样,那个总在…… 的人,他 / 她的精神,如同一束光,照亮我成长的路” 。
【立意提取】1.我的 “热心肠” 邻居:写邻居热心帮助他人的事例,展现热心榜样 。
2.班级里的 “学霸榜样”:聚焦同学勤奋学习、乐于分享的特点,体现榜样力量。
【点评】人物刻画立体:运用多种描写人物方法,如语言描写(教数学题时的讲解 )、动作描写(画图形、标条件 )、神态描写(“眼睛亮晶晶的”“眼神里满是坚定” ),让林小宇的 “全能” 特点鲜活起来,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他的优秀 。事例典型多样:选取学习帮助同学、运动会替跑、坚持朗诵比赛三个事例,分别从学习、热心、坚持三个角度,全面展现 “全能” 榜样的特点,事例丰富且典型,支撑起 “榜样” 形象 。情感真挚自然:以第一人称叙述,从自身视角出发,写出对同桌的佩服与向他学习的决心,情感真实,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让 “榜样” 的感染力更强 。
27.【答案】C
【知识点】《红楼梦》
【解析】【分析】在《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凤姐对尤二姐说 “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展现其性格中泼辣、果敢且有野心的一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红楼梦》经典语句及人物的对应掌握,需熟悉名著情节、人物语言特点来准确判断。
28.【答案】B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ACD.正确。
B.“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不是 “太虚观” ,该情节出自《红楼梦》,展现宝玉对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初窥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四大古典名著中人物与情节的对应,需准确记忆名著关键情节及人物,判断搭配正误。
29.【答案】D
【知识点】《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ABC.正确。
D.并非出自《三国演义》,该成语更偏向于通用词汇,形容人说话狂妄自大,在多部文学作品中都有使用,但并非《三国演义》的专属典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三国演义》中成语典故的积累与辨析,需准确掌握成语的出处及相关背景,区分专属典故与通用词汇。
30.【答案】B
【知识点】国学常识
【解析】【分析】《中庸》开篇即提出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明确将 “中和” 视为核心思想。“中和” 强调事物的平衡与适度,既不过分也无不及,是儒家追求的理想状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庸》核心思想的理解与把握,需结合经典原文,准确区分核心概念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31.【答案】B
【知识点】国学常识
【解析】【分析】此句出自《中庸》,原文为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意思是身处其位,就践行相应的礼仪,演奏相应的乐章,尊敬所应尊敬的人,爱护所应亲近的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庸》经典语句的记忆与理解,需准确掌握原文字词顺序,理解其体现的儒家 “正位、行礼、乐和、敬尊、爱亲” 的伦理思想。
1 / 1广东省江门市紫茶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听读部分。(10分)
1.(2025五下·江门期末) 听读音,写词语。(每个读两遍,注意把字写在格中间。)




【答案】略
【知识点】听力阅读
(2025五下·江门期末) 听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读两遍)
2.根据听到的内容作出判断。
① 曹操的大儿子曹植抱负远大,志向宏伟,很有才干。   
② 曹植不来为曹操吊丧守孝,曹丕派人把他抓来临淄。   
③ 曹丕最终决定不杀曹植,只是将他贬为安乡侯。   
3.根据听到的内容填写。
曹植作的《七步诗》最后两句是: “本自同根生,   ?”这首诗巧妙 地用釜下燃烧的的萁和釜中被煮的豆比喻   。
【答案】2.错误;错误;正确
3.相煎何太急;曹丕和曹植兄弟二人
【知识点】听力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听读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能力,需准确捕捉短文中的人物关系、事件细节等信息。
(2)本题考查对听读内容中古诗名句及比喻义的掌握,需结合短文语境理解诗句的象征意义。
2.曹操的大儿子是曹丕,曹植是小儿子,故①错误;
曹植未及时吊丧,曹丕派人将其抓到洛阳而非临淄,故②错误;
曹丕因曹植作《七步诗》触动,未杀他,贬为安乡侯,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
3.《七步诗》最后两句为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 “萁”(豆茎)和 “豆” 比喻同根而生的兄弟,此处即指曹丕和曹植。
故答案为:相煎何太急;曹丕和曹植兄弟二人
二、积累运用(27分)
(2025五下·江门期末) 看拼音,写词语。
演讲比赛即将开始,选手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李青首先上场,他xiōng yǒu chéng zhú____, 侃侃而谈,观点鲜明, xián jiě____自然。观众们 yóu zhōng____地赞叹:“真棒!”最后,李青获得第一名,在小伙伴的cù yōng____下走上舞台领奖。
4.看拼音,写词语。
5.以上文段中的“摩”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在“摩拳擦掌” 里的意思应选   。(A.摩擦 B.抚摸)请你再写一个与“摩拳擦掌”形式相同的 词语 。
【答案】4.胸有成竹;衔接;由衷;簇拥
5.广;11;A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汉字查字典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准确书写词语的能力,需结合语境和词汇积累,正确写出对应的汉字。
(2)本题考查汉字的部首查字法、字义理解及成语结构的掌握,需熟悉查字步骤,结合语境理解字义,并能举一反三写出同类成语。
4.据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可知对应 “胸有成竹”,形容做事有把握;“xián jiě” 为 “衔接”,指事物相连接;“yóu zhōng” 是 “由衷”,指发自内心;“cù yōng” 即 “簇拥”,指许多人紧紧围着。书写时注意 “胸”“衔”“衷”“簇” 等字的正确字形。
故答案为:胸有成竹;衔接;由衷;簇拥
5.“摩” 字部首为 “广”,除去部首后剩余部分为 “磨”,共 11 画;“摩拳擦掌” 中 “摩” 指摩擦,通过摩擦拳头、手掌表现急切的样子,故选 A;“摩拳擦掌” 是并列结构的成语(“摩拳” 与 “擦掌” 并列),类似的有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 等。
故答案为:广;11;A;示例:摇头晃脑
6.(2025五下·江门期末) 下列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哗笑 喧哗 B.供应 供奉 C.血泊 湖泊 D.恐吓威吓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CD.正确。
B.“供应” 中的 “供” 读 “gōng”,意思是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奉” 中的 “供” 读 “gòng”,意思是敬奉、祭祀。二者读音不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多音字读音的掌握。需要考生平时积累常见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结合词语含义来准确判断,通过辨析每个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找出读音不同的一项。
7.(2025五下·江门期末) 画线部分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货郎放下担子,箩筐里面都是些小东西,针线、口哨、小玩意……
B.你有画笔,没有颜料,真是梁山泊的军师——无用。
C.丽丽在辩论会上一针见血,指出了对方的错误。
D.小刚弟弟十三四岁,正值豆蔻年华,却意外去世了。
【答案】D
【知识点】词语搭配;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BC.正确。
D.“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小刚弟弟是男性,该词使用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含歇后语 )在语境中的正确运用,需掌握词语的含义、适用对象等,判断其与语境是否契合。
(2025五下·江门期末)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9.孙膑对田忌说: “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改为转述句)
10.平时待人温柔有礼的她,今天却为了这支笔跟赵亮吵得面如土色。(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1.选择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校园的清晨 水中的月影
【答案】8.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每一个地方都挺脱。
9.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
10.用替换符号把 “面如土色” 改为 “面红耳赤” 。
11.校园的清晨,静悄悄的。教学楼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个沉默的巨人。跑道旁的柳树垂着枝条,叶子上的露珠凝着光,一动不动。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划破寂静,鸟儿从枝头跃起,翅膀带起晨风,露珠簌簌滚落。接着,陆续有学生的脚步声、谈笑声响起,校园慢慢苏醒,热闹起来,可那晨雾里的静谧,仍藏在角落,和喧闹交融成独特的晨景 。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遣词造句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句式转换,需掌握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规则,保持句意一致。
(2)本题考查直述句改转述句,要依据人称转换、标点变化的规则准确改写。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需结合语境辨析词语搭配是否恰当,选择合适修改符号订正。
(4)本题考查情景描写中动静之美的呈现,需把握情景特点,合理安排静态与动态描写,营造画面感。
8.原句是双重否定句,“没有一个地方不” 表肯定,改为肯定句 “每一个地方都” ,意思不变。
故答案为: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每一个地方都挺脱。
9.改转述句,把第一人称 “我” 改为第三人称 “他” ,第二人称 “您” 改为 “田忌” ,去掉冒号、引号 。
故答案为: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
10.“面如土色” 形容极端惊恐,与 “吵架” 情境不符;“面红耳赤” 形容因激动、争执而脸色发红,更合适 。
故答案为:用替换符号把 “面如土色” 改为 “面红耳赤” 。
11.先写静态(教学楼、柳树、露珠 ),再写动态(鸟鸣、鸟儿飞、学生活动 ),通过动静结合展现校园清晨之美 。
故答案为:校园的清晨,静悄悄的。教学楼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个沉默的巨人。跑道旁的柳树垂着枝条,叶子上的露珠凝着光,一动不动。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划破寂静,鸟儿从枝头跃起,翅膀带起晨风,露珠簌簌滚落。接着,陆续有学生的脚步声、谈笑声响起,校园慢慢苏醒,热闹起来,可那晨雾里的静谧,仍藏在角落,和喧闹交融成独特的晨景 。
(2025五下·江门期末) 根据课文内容积累填空
12.在古诗诵读活动中,同学们从“   ,   。”体会 到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豪情壮志;从“   ,   。”感受到 谪仙诗人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在雷震“   ,   。” 中看到放牛娃的悠闲自在。
13.《鸟鸣涧》中通过鸟儿鸣叫表现山林寂静的诗句是“   ,    。”
【答案】1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与记忆,需熟悉经典古诗,准确匹配诗人、情感与诗句。
(2)本题考查对古诗以动衬静手法及诗句的掌握,需理解诗句营造意境的技巧,准确背诵默写。
12.王昌龄《从军行》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展现边塞征战的豪情;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借景抒情,表不舍;雷震《村晚》中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描绘牧童自在画面。
故答案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3.《鸟鸣涧》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升起惊动山鸟,鸟儿偶尔鸣叫,以动衬静,突出山林寂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阅读·鉴赏(30分)
(2025五下·江门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③之其坐。至之④市,而忘操⑤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⑥,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鞋子。②度:测量。③置:放,搁在。④至之:等去到。⑤操:拿⑥罢:散了。
14.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
誉:   或:    持:    
15.“自相矛盾”中“矛”是象形字,金文的字形就像古兵器长矛的形状。此字始见于西 周,关于“矛”的演变,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②③ 矛 ④。
A.②④①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6.《自相矛盾》的卖矛与盾者和《郑人买履》的买鞋人都很可笑, 卖矛与盾者的可笑 之处在      ;买鞋人的可笑之处在    。
17.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选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答案】14.夸耀;有的人;拿
15.D
16.夸大其词;前后说法矛盾,无法自圆其说;迷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不知灵活变通
17.宋国有个农夫,田里有树桩,兔子撞桩而死,他便放下农具守株,盼再获兔子,最后田地荒芜,被人嘲笑 。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需结合文言文语境和常见文言词义积累,准确解释字词。
(2)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知识,需了解象形字 “矛”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字形变化特点,进行正确排序。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寓意及人物形象的理解,需分析人物行为、言论的不合理之处,把握故事讽刺的内容。
(4)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积累与概括能力,需选取熟悉的成语故事,抓住关键情节,用简洁语言表述。
14.“誉之曰” 中 “誉” 是夸耀自己的盾;“或曰” 即有的人说;“吾忘持度” 指忘记拿尺码,“持” 为拿的意思 。
故答案为:夸耀;有的人;拿
15.“矛” 字的演变是从甲骨文(像长矛形状 )到金文、篆文等逐步规范,④是较早的形态,接着是② 、① ,最后演变为③ 现代的 “矛” 字,所以排序为④②①③ ,选 D 。
故答案为:D
16.卖矛与盾者既说盾坚不可破,又说矛无坚不摧,言论矛盾;买鞋人不相信自己的脚,非要回去拿尺码,不知灵活应对,显得可笑 。
故答案为:夸大其词;前后说法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迷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不知灵活变通
17.选择 “守株待兔” 成语故事,简洁概括农夫因偶然事件产生侥幸心理,放弃劳作守株的情节 。
故答案为:宋国有个农夫,田里有树桩,兔子撞桩而死,他便放下农具守株,盼再获兔子,最后田地荒芜,被人嘲笑 。
(2025五下·江门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 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主要包括宣文馆、徽文馆、博文馆等主体建筑和汉字公园,是一个 主题鲜明、功能完备、风格独特的现代化文字文化中心园区。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 一级文物305件。
【材料二】
3月29日下午,中国文字博物馆“我爱甲骨文”汉字科普活动走进浙江省杭州市第 十中学。在活动中,社教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三千年前甲骨文字里的奥秘。同学们 学习了“人”“美”“好”等甲骨文字的字形演变和造字本义,并且用肢体模仿甲骨文 字,真正让甲骨文“舞动”了起来。
【材料三】
中国文字博物馆前面的字坊是一个大大的金色 “字”字,字体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
18.请阅读材料一和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中国文字博物馆是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艺术研究于一体的博物馆。   
②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一级文物有305件。   
③博物馆前面的字坊的设计是一个大的甲骨文“金”字。   
19.请阅读材料二,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活动丰富多彩,请你也以“我爱甲骨文” 为主题,设计一次博物馆走进校园的活动。
【答案】18.错误;正确;错误
19.“我爱甲骨文” 主题活动可设计:①“甲骨文拼图大挑战”:将甲骨文拆解成部件,让学生分组拼出完整甲骨文字,了解字形结构;②“甲骨文故事创编”:选取简单甲骨文字,如 “日”“月”“山” 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创编包含这些字的故事,理解造字本义;③“甲骨文书签制作”:学生用彩笔在书签上书写喜欢的甲骨文字(可配上释义 ),制作专属甲骨文书签,留存纪念 。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多则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需准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判断说法正误。
(2)本题考查基于材料的活动设计能力,需紧扣主题,结合甲骨文特点,设计出新颖、可操作的校园活动,体现对甲骨文的推广与学习。
18.①材料一明确是 “科学研究”,不是 “艺术研究”,所以错误。
②材料一提到 “入藏文物 4123 件,其中一级文物 305 件”,说法正确。
③材料三表明字坊是金色 “字” 字,取甲骨文、金文中 “字” 之形,不是 “金” 字,错误。
故答案为: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
19.围绕 “我爱甲骨文” 主题,从互动体验(拼图 )、创意表达(故事创编 )、实践制作(书签 )等角度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甲骨文。
故答案为:“我爱甲骨文” 主题活动可设计:①“甲骨文拼图大挑战”:将甲骨文拆解成部件,让学生分组拼出完整甲骨文字,了解字形结构;②“甲骨文故事创编”:选取简单甲骨文字,如 “日”“月”“山” 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创编包含这些字的故事,理解造字本义;③“甲骨文书签制作”:学生用彩笔在书签上书写喜欢的甲骨文字(可配上释义 ),制作专属甲骨文书签,留存纪念 。
(2025五下·江门期末)阅读课外短文,回答小题。
天空与梦想(节选)
秦桂芳是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第一位女机长,第一位前往抗美援朝前线执行战备任务的杰出女飞行员,被称为“新中国女飞行员一号”。
195.1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当时在广州执信中学读书的秦桂芳经过重重选拔,如愿以偿收到录取通知书。她在航校勤学苦练,表现突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1952年3月8日,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起飞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14名女飞行员驾机编队整齐地飞过天安门,接受中央首长的检阅。当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女飞行员走下飞机后,立刻被潮水般涌来的群众围住了,人们激动地欢呼着。
1952年9月下旬的一天,秦桂芳接到紧急任务,飞往石家庄送救冷气瓶。这是秦桂芳,也是我国女飞行员第一次单独执行飞行任务。她圆满地完成了自己飞行生涯中的首飞任务。
不久后,秦桂芳再次接到一项重要任务——送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到丹东大东港前线机场。飞行中,地面突然通知空中有敌情,要求他们紧急降落。情况万分危急,秦桂芳____要保证不被敌机发现、安全降落,____不能影响地面的战斗机正常起飞。她从容镇定地分析局势,迅速下降飞行高度,在大孤山机场北边的两个山腰中间低高度钻过去,然后左转弯,落地并马上离开跑道,把飞机停了下来。秦桂芳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60年5月9日下午,山西大同煤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瓦斯大爆炸,近千名工人被封在井下。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立即派飞机前往大同运送抢险人员和物资。然而,棘手的是,大同是个风口,那几天刮的大风达到六七级,阵风甚至超过八级。而且当时的大同机场还没有正规的航行设备,没有夜航灯,只有一条长度仅800米的土跑道,从来没有飞过大飞机。____在这种情况下降落,____要冒极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先派一架飞机去试航。谁来执行这个任务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秦桂芳。
情况紧急,秦桂芳毅然接受任务,带机组做了简单的准备就起飞了。由于,是夜间飞行,在漆黑一片、狂风呼啸的大地上,秦桂芳忽然看到了两排灯光,她立刻意识到那就是机场跑道!原来,大同市将全市的公共汽车都开到了跑道两侧,车头对着跑道,同时打开车灯来代替跑道灯!秦桂芳沉着冷静地驾驶着飞机,修正大侧风对飞机的影响。为了缩短飞机着陆后的滑跑距离,她用小下滑角带着油门下滑,同时使用无灯着陆的方法,将飞机准确地落在由两排汽车大灯照亮的跑道中间。
试航成功了!
在秦桂芳的飞行生涯中,执行过许多重要任务。她热爱飞行事业,在怀孕七个多月的时候还在飞行。
继第一批女飞行员之后,我国又相继培养出了多批女飞行员。一批批女飞行员勇敢地飞向蓝天,报效祖国,她们以翱翔的航迹,在万里长空书写下了青春与梦想的隽永篇章。
20.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1.请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2.从上面的思维导图中,我知道短文是按照   顺序写了秦桂芳飞行生涯中的几件事,其中重点写了   这件事,这样写的好处是   。
23.结合短文,发挥你的想象,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内心。
秦桂芳如愿以偿收到录取通知书
24.秦桂芳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请你替《中国飞行员》节目组为秦桂芳写一段颁奖词。
【答案】20.既…… 又……;如果…… 就……
21.1951 年:入选航校,勤学苦练毕业;1952 年 9 月:首飞单独执行送救气瓶任务;不久后:送刘震赴前线,遇敌情紧急降落;1960 年 5 月 9 日:大同试航,克服困难成功 。
22.时间;1960 年 5 月 9 日大同试航;突出重点事件,展现秦桂芳面对极大风险时的勇敢、沉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文章详略得当
23.秦桂芳双手颤抖着接过录取通知书,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她猛地站起身,把通知书紧紧捂在胸口,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真的考上了!终于可以飞了……” 。
24.她是新中国女飞行员的先驱,秦桂芳!从入选航校的青春热忱,到首飞任务的从容担当;从遇敌情时的冷静突围,到风口试航的无畏逆行。怀孕七月仍翱翔天际,风险面前总毅然前行。她以机翼为笔,以长空为卷,书写女飞行员的使命与荣光,用一生诠释对飞行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是蓝天永远的骄傲!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需分析句子间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需抓住时间节点和关键事件,提炼信息完成思维导图。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详略安排及作用的理解,需把握时间线,分析重点事件对表现人物、服务主题的作用。
(4)本题考查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能力,需结合语境,选取恰当的动作、神态词,准确传达人物内心。
(5)本题考查颁奖词的创作,需结合人物事迹与精神,运用抒情、议论语言,概括人物贡献,彰显其价值。
20.第一处,“要保证不被敌机发现、安全降落” 与 “不能影响地面的战斗机正常起飞” 是并列关系,用 “既…… 又……” ;第二处,“在这种情况下降落” 是假设,“要冒极大的风险” 是结果,用 “如果…… 就……” 。
故答案为:既…… 又……;如果…… 就……
21.根据短文时间线索,提取各时间段秦桂芳的主要飞行事件,梳理内容填空。
故答案为:1951 年:入选航校,勤学苦练毕业;1952 年 9 月:首飞单独执行送救气瓶任务;不久后:送刘震赴前线,遇敌情紧急降落;1960 年 5 月 9 日:大同试航,克服困难成功 。
22.短文按时间顺序叙述,大同试航的过程描写详细,通过突出该事件,凸显秦桂芳的精神品质,让文章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故答案为:时间;1960 年 5 月 9 日大同试航;突出重点事件,展现秦桂芳面对极大风险时的勇敢、沉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文章详略得当 。
23.通过 “双手颤抖”“眼睛亮”“嘴角上扬”“捂在胸口”“来回踱步” 等动作、神态,表现她收到通知书时的激动、喜悦与对飞行的期待。
故答案为:秦桂芳双手颤抖着接过录取通知书,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她猛地站起身,把通知书紧紧捂在胸口,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真的考上了!终于可以飞了……” 。
24.回顾秦桂芳飞行生涯的关键事件,突出她的勇敢、担当、热爱等品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撰写颁奖词。
故答案为:她是新中国女飞行员的先驱,秦桂芳!从入选航校的青春热忱,到首飞任务的从容担当;从遇敌情时的冷静突围,到风口试航的无畏逆行。怀孕七月仍翱翔天际,风险面前总毅然前行。她以机翼为笔,以长空为卷,书写女飞行员的使命与荣光,用一生诠释对飞行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是蓝天永远的骄傲!
四、表达·交流(33分)
25.(2025五下·江门期末) 口语交际。
“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本学期同学们阅读了许多古典名著,请你结合自 己的读书经历,分享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答案】阅读古典名著,可采用这些方法:一是 梳理人物关系 ,像《三国演义》人物众多,画思维导图理清刘备、曹操等人物关联,能更好理解情节;二是 关注细节与伏笔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等细节,暗示人物命运;三是 结合时代背景 ,读《水浒传》了解北宋社会矛盾,明白梁山好汉起义根源;四是 阅读辅助资料 ,借助名家点评、文史知识读本,加深对名著内涵的理解 。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从人物、情节、背景、辅助工具等角度,结合具体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 ),阐述实用的阅读方法,让分享有针对性、可操作。
故答案为:阅读古典名著,可采用这些方法:一是 梳理人物关系 ,像《三国演义》人物众多,画思维导图理清刘备、曹操等人物关联,能更好理解情节;二是 关注细节与伏笔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等细节,暗示人物命运;三是 结合时代背景 ,读《水浒传》了解北宋社会矛盾,明白梁山好汉起义根源;四是 阅读辅助资料 ,借助名家点评、文史知识读本,加深对名著内涵的理解 。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阅读方法的总结与分享能力,需结合阅读经验,从不同维度提炼方法,且结合实例说明,让方法更易理解。
26.(2025五下·江门期末) 习作。
翻开中华榜样谱,聪慧幽默的杨氏之子,让我们佩服;第一位登入空间站 的中国女性王亚平,让我们引以为傲;经典名著中心怀慈悲的李逵,让我们为 之动容。同学们,你的身边一定也有一些让你佩服的“榜样”人物,大家来写 一写吧。
请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选择典型的事例,写出那一个让你佩服的 “榜样”的特点。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班 级和校名。
【答案】例文:
我的 “全能” 同桌
在我的身边,有个让我打心眼里佩服的榜样 —— 我的同桌林小宇。他就像个 “宝藏男孩”,身上的闪光点数不清,是我成长路上的 “小太阳”。
小宇的 “全能”,首先体现在学习上。一次数学考试前,最后一道几何证明题像 “拦路虎”,我盯着题目急得抓耳挠腮。小宇察觉到我的窘迫,轻轻推推我的胳膊:“别急,我教你。” 他拿出草稿纸,先画好图形,然后用红笔标出已知条件,眼睛亮晶晶的,语速不紧不慢:“你看,这里可以连接辅助线,把三角形转化成……” 他的手指在纸上快速移动,每一步推导都清晰明了,我听得入神,跟着他的思路,难题居然迎刃而解。
除了学习厉害,小宇还是班级的 “热心担当”。学校运动会前,班级接力赛选手小明意外扭伤脚。小宇知道后,主动找到老师:“我能代替小明跑接力!” 训练时,他认真琢磨交接棒技巧,反复和队友练习。比赛那天,发令枪响,小宇像离弦的箭冲出去,跑到我面前时,额前的碎发被风吹起,眼神里满是坚定。他顺利完成交接,助力班级拿到第三名。下场后,他累得大口喘气,却笑着说:“能为班级出力,值!”
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的 “坚持”。为了参加学校朗诵比赛,他每天早起半小时练习。有次我路过他家楼下,听到他清晰的朗诵声:“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声音里满是深情。遇到生僻字的发音,他就查字典、找老师请教,从未喊过累。最终,他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那闪闪发光的证书,是他坚持的成果。
小宇用行动告诉我,榜样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努力发光,就能照亮身边人。我愿跟着他的脚步,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是命题作文创作,主题围绕 “身边的榜样人物”,需运用描写人物方法,通过典型事例展现榜样特点,体裁为记叙文。
【题干分析】材料意义及关键词:关键词:“身边榜样”“描写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典型事例”“特点(让人佩服的地方 )” 。“身边榜样” 限定人物是身边熟悉的人,如同学、邻居、家人等;“描写人物方法” 要求作文中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典型事例” 需选取能体现榜样特点的具体事件;“特点” 要突出人物让人佩服之处,如热心、勤奋、勇敢等 。
写作思路:是什么:开篇点明身边的榜样是谁,简单介绍其身份,如 “我的邻居李叔叔,是我心中的‘热心肠’榜样,他总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 。为什么:说明他成为榜样的原因,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比如写他热心帮助邻居:有次邻居老奶奶生病,子女不在家,李叔叔发现后,二话不说背起老奶奶送医,跑前跑后挂号、拿药,还陪床照顾,用动作(“背起”“跑前跑后” )、语言(安慰老奶奶的话 )、神态(“着急又坚定的神情” )等描写,突出他热心、善良的特点 。怎么做:结尾总结从榜样身上学到的品质,表达向他学习的决心,如 “李叔叔的热心肠,让我懂得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也要成为这样温暖的人” 。
开头写法:可场景式开头,“清晨,小区的垃圾桶旁,一个身影正弯腰清理垃圾,那是我的榜样 —— 环保志愿者张阿姨” ;或直述式,“在我的身边,有个让我佩服的榜样,他是我的同学小林,靠坚持和努力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 。结尾写法:总结感悟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他 / 她用行动教会我…… 我愿追随这份光,成为更好的自己” ;或呼应开头式,“这就是我身边的榜样,那个总在…… 的人,他 / 她的精神,如同一束光,照亮我成长的路” 。
【立意提取】1.我的 “热心肠” 邻居:写邻居热心帮助他人的事例,展现热心榜样 。
2.班级里的 “学霸榜样”:聚焦同学勤奋学习、乐于分享的特点,体现榜样力量。
【点评】人物刻画立体:运用多种描写人物方法,如语言描写(教数学题时的讲解 )、动作描写(画图形、标条件 )、神态描写(“眼睛亮晶晶的”“眼神里满是坚定” ),让林小宇的 “全能” 特点鲜活起来,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他的优秀 。事例典型多样:选取学习帮助同学、运动会替跑、坚持朗诵比赛三个事例,分别从学习、热心、坚持三个角度,全面展现 “全能” 榜样的特点,事例丰富且典型,支撑起 “榜样” 形象 。情感真挚自然:以第一人称叙述,从自身视角出发,写出对同桌的佩服与向他学习的决心,情感真实,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让 “榜样” 的感染力更强 。
五、发展题(10分)根据提示语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27.(2025五下·江门期末)“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A.焦大 B.薛蟠 C.凤姐 D.鸳鸯
【答案】C
【知识点】《红楼梦》
【解析】【分析】在《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凤姐对尤二姐说 “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展现其性格中泼辣、果敢且有野心的一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红楼梦》经典语句及人物的对应掌握,需熟悉名著情节、人物语言特点来准确判断。
28.(2025五下·江门期末)下面四大古典名著中,情节与人物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张飞大闹长坂桥 B.贾宝玉神游太虚观
C.林冲火烧草料场 D.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答案】B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ACD.正确。
B.“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不是 “太虚观” ,该情节出自《红楼梦》,展现宝玉对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初窥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四大古典名著中人物与情节的对应,需准确记忆名著关键情节及人物,判断搭配正误。
29.(2025五下·江门期末)以下成语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 B.步步为营 C.乐不思蜀 D.口出狂言
【答案】D
【知识点】《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ABC.正确。
D.并非出自《三国演义》,该成语更偏向于通用词汇,形容人说话狂妄自大,在多部文学作品中都有使用,但并非《三国演义》的专属典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三国演义》中成语典故的积累与辨析,需准确掌握成语的出处及相关背景,区分专属典故与通用词汇。
30.(2025五下·江门期末)《中庸》的核心思想是(  )。
A.达道 B.中和 C.中立 D.修道
【答案】B
【知识点】国学常识
【解析】【分析】《中庸》开篇即提出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明确将 “中和” 视为核心思想。“中和” 强调事物的平衡与适度,既不过分也无不及,是儒家追求的理想状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庸》核心思想的理解与把握,需结合经典原文,准确区分核心概念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31.(2025五下·江门期末)践其 ,行其 ,奏其 ,敬其所 ,爱其所亲。(  )
A.礼 乐 位 尊 B.位 礼 乐 尊
C.尊 乐 礼 位 D.位 尊 乐 礼
【答案】B
【知识点】国学常识
【解析】【分析】此句出自《中庸》,原文为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意思是身处其位,就践行相应的礼仪,演奏相应的乐章,尊敬所应尊敬的人,爱护所应亲近的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庸》经典语句的记忆与理解,需准确掌握原文字词顺序,理解其体现的儒家 “正位、行礼、乐和、敬尊、爱亲” 的伦理思想。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