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5六上·英德期末)小科把一张纸折成了纸飞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了新物质 B.形状发生了改变 C.没有什么变化
2.(2025六上·英德期末)在饮料瓶里加适量白醋,在气球中加入适量小苏打,然后将气球口套在瓶口,使其密封。将气球倒置使小苏打迅速倒入瓶中,气球变化如图所示。让气球变大的动力来自(  )。
A.小苏打 B.跑进去的空气 C.新生成的气体
3.(2025六上·英德期末)父母有耳垂,小红无耳垂,这种现象称为(  )。
A.遗传 B.变异 C.不可遗传变异
4.(2025六上·英德期末)头部棕白色的狗妈妈生出了黑白色的狗宝宝(如图),从遗传角度分析,要推测狗爸爸的毛色,下列哪项最有可能作为证据(  )。
A.狗宝宝头部的毛色 B.狗妈妈头部的毛色 C.狗宝宝的耳朵形态
5.(2025六上·英德期末)子一代“高产抗倒伏”小麦是由两种亲代小麦杂交产生的,下列三项亲代中不适合用来杂交的一项是(  )。
A.高产倒伏
B.低产抗倒伏
C.低产倒伏
6.(2025六上·英德期末)观察下图所示的恐龙化石模型,其对应的恐龙应该是(  )。
A.三角龙
B.似鸡龙
C.剑龙
7.(2025六上·英德期末)猛犸象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下列现在生活在地球的几种动物,你发现猛犸象与哪种动物最相似(  )。
A.老虎
B.大象
C.河马
8.(2025六上·英德期末)在下图提供的材料中,下列说法不能证明大陆漂移的是(  )。
A.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的轮廓非常相似
B.分别在印度、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南部、南极洲发现了舌羊齿植物群
C.在南美洲存在中龙化石发现地
9.(2025六上·英德期末) 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天体叫做(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10.(2025六上·英德期末)下列包含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11.(2025六上·英德期末)2021年5月,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下图太阳系模型中,火星所处的位置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12.(2025六上·英德期末)天文学家把全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目的是(  )。
A.为了美观 B.为了预测未来 C.为了研究的需要
13.(2025六上·英德期末)标志着信息时代到来的是(  )。
A.指南针的发明 B.互联网的诞生 C.电动机的发明
14.(2025六上·英德期末)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目前还未实现的是(  )。
A.“天宫”空间站
B.航天员登月考察
C.“嫦娥”系列探月卫星
15.(2025六上·英德期末)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时,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悬空打坐 B.食物悬浮在空中 C.呼吸不需要氧气
16.(2025六上·英德期末)科技兴国,追“星”就追“科学星”,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
A.杨利伟 B.费俊龙 C.刘洋
17.(2025六上·英德期末)小科在家里采用一种无土栽培方式进行栽种植物,下列操作恰当的是(  )。
A.配制营养液时,浓度越高越好。
B.根据植物特点保持栽培基质的水分。
C.一定要保证植物吸收大量的光照。
18.(2025六上·英德期末)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借鉴了植物根系在泥土中相互勾连以使泥土坚实的原理,如图所示,其中植物的根系相当于钢筋混凝土中的(  )。
A.水泥 B.石子 C.钢筋
19.(2025六上·英德期末)下列家用电器装有电动机的是(  )。
A.电饭煲 B.电热水壶 C.洗衣机
20.(2025六上·英德期末)小科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个简易电动机,接好线后发现线圈不能转动。下面分析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可能是没有安装开关
B.可能是电池电量不足
C.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
二、作图题(4分)
21.(2025六上·英德期末)在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古人学会了用北斗七星辨别季节,并将其概括为“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如题21图是家住英德的小科在夏天观察到大熊座的星座图,请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通过画线找出北极星的位置并用“●”标示出来。并在括号标上方向(选填“东”“南”“西”或“北”)。
三、实践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2.(2025六上·英德期末)关于“铁生锈的条件和什么有关系”,小科作了如下猜想:①铁和空气接触容易生锈,②铁和水接触容易生锈,③铁与水和空气共同接触容易生锈。并将三枚相同的钉子分别放入A、B、 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了如下实验现象:
时间试管 1天后 5天后 10天后
A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B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C 没有生锈 生锈 锈更多了
(1)要想验证猜想①,应选择(  )。
A.试管A和试管B B.试管B和试管C C.试管A和试管C
(2)要想验证猜想②,应选择(  )。
A.试管A和试管B B.试管B和试管C C.试管A和试管C
(3)编号B的试管,水表面滴上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因此,试管B中铁钉没有生锈的原因是   。
(4)分析表格实验记录可知,铁生锈是   作用的结果。
(5)通过上面的探究,推测下列方法中不能有效防止铁生锈的是(  )。
A.完全浸入食用油中
B.放在潮湿的地下室中
C.粉刷油漆
23.(2025六上·英德期末)祖国一系列的航天行动点燃了无数少年儿童的航天梦,小科用橡皮筋、纸筒、卡纸等材料设计制作了一个迷你“火箭”,如图所示,并进行了飞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厘米) “火箭”发射高度(米)
高度1 高度2 高度3 平均高度
2厘米 1.5 1.6 1.4 1.5
4厘米 2.5 2.4 2.3 2.4
6厘米 3.5 3.6 3.4 3.5
(1)在试飞的过程中,小明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的弹力越   (选填“大”或“小”) 。
(2)在对比纸火箭受到不同拉力下飞行高度时,应该选取哪个高度作为对比依据(  )。
A.高度1 B.高度2 C.高度3 D.平均高度
(3)纸火箭受到的弹力越大,发射后飞行的高度越    (选填“高”或“低”)。
(4)小科在试飞时发现纸火箭最后都会落向地面,这是因为受到   的引力。
(5)由上述实验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神舟飞船想要冲出地球绕地球转必须达到一定的(  )。
A.体积 B.速度 C.重量
四、工程实践题(每空2分,共14分)
24.(2025六上·英德期末)小科和学习小组同学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海模比赛。比赛的具体要求是:用自制的蒸汽小船在80厘米长的巷道中航行,看谁的小船先到达终点。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比赛要求,设计并制作小船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如何提高船的载重 B.如何提高航行速度 C.蒸汽如何产生
(2)当小组内出现多种方案时,可以利用(  )选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A.投票表决 B.评估表评价 C.抽签决定
(3)在设计小船时,小科在纸上画了小船底部大小,如图甲所示,已经知每一个小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则小船底部面积为   平方厘米。
(4)小科将盛有一定量水的玻璃瓶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玻璃瓶进行加热,调整方向使其做直线运动,如题24图乙所示,此时小船的运动方向应该是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小明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船的航行速度较慢,需要加以改进。请写出一个改进方法   。
(5)如下表所示为各小组在比赛时的成绩记录表,小科发现表格中航行的距离漏填了,请帮他将表格中航行距离补充完整   厘米。从表格可以看出第   小组的小船运动最快。
组别 航行距离 到达终点所用时间
第1小组 厘米 20秒
第2小组 10秒
第3小组 16秒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如铁生锈、食物腐烂)。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仅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如冰融化、纸折叠)。纸折成飞机的过程中,只是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2.【答案】C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剧烈并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是新生成的气体。经过科学研究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本身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因此,让气球变大的动力来自新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 C。
3.【答案】B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A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父母的性状传给子女的现象。B变异:指亲子间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子女与父母在性状上存在不同的现象。C不可遗传变异:是指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因此,父母有耳垂,小红无耳垂 这种现象叫变异。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生理等特征上的相似性,是物种延续的基础。在狗的毛色遗传中,子代的性状(如毛色)通常会继承亲代的特征。狗妈妈头部为棕白色,而狗宝宝是黑白色,其中 “黑色” 这一毛色特征与狗妈妈不同,从遗传角度推测,更可能来自狗爸爸的遗传信息。由于头部毛色是较为显著且稳定的遗传特征之一,因此狗宝宝头部的毛色最能作为推测狗爸爸毛色的证据。故选 A。
5.【答案】C
【知识点】人工选择
【解析】【分析】遗传使子代保留亲代的部分特征,变异则导致亲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差异。在农业育种中,常利用遗传和变异原理,通过杂交将不同亲代的优良性状结合。低产抗倒伏小麦和高产倒伏小麦杂交时:亲代的 “抗倒伏” 和 “高产” 性状可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子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同时,可能出现兼具 “高产” 和 “抗倒伏” 的优良变异。因此,子一代高产抗倒伏小麦是由亲代低产抗倒伏小麦和高产倒伏小麦杂交产生的,这一过程体现了遗传与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6.【答案】A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通过化石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其对应的生物种类。图片中的化石具有 “长长的角” 这一显著特征,而在已知的古生物中,三角龙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头部有长长的角和颈盾。这一形态特征与三角龙的化石记录高度吻合。因此,该化石最可能是三角龙的化石,故选 A。
7.【答案】B
【知识点】遗传;化石
【解析】【分析】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往往具有更多相似性。猛犸象虽已灭绝,但从化石研究可知,它与现代大象同属长鼻目动物,二者都具有长鼻子、发达的门齿(象牙)等典型特征,在生理结构和演化历程上联系密切,亲缘关系最近。这种高度的相似性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遗传和演化形成的,因此猛犸象与现代大象最为相似。故选 B。
8.【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化石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地球上的大陆曾经是一个整体(泛大陆),后来逐渐分裂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A 选项: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高度吻合,暗示两大洲曾连为一体,是大陆漂移学说的经典地理证据。B 选项:印度、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南部、南极洲等相隔遥远的大陆均发现舌羊齿植物群。同一植物群无法跨越广阔海洋独立分布,说明这些大陆曾相连并拥有相似的生存环境,有力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C 选项:仅在南美洲发现中龙化石,未体现该生物与其他大陆的关联。化石的单一分布无法证明大陆是否曾经相连,因此不能直接支持或反驳大陆漂移学说。
综上,不能直接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C 选项,故选 C。
9.【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身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身不能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10.【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包含了人类已知和未知的一切天体及天体系统,是最大的范畴。银河系是宇宙中众多星系之一,由大量恒星、行星、星云等组成,其范围远大于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的系统,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因此,三者的包含关系为:宇宙包含银河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即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包含关系正确的是 B。
11.【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天文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其从近到远的排列顺序具有固定性:水星(最近)、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远)。若图中按照这一顺序依次标注行星位置,那么排在第四位的即为火星。结合题目中对 “乙” 位置的描述,其对应顺序符合火星的位置特征。因此,图中乙是火星,故选 B。
12.【答案】C
【知识点】星座;光年
【解析】【分析】星座是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识别天空中的星星,将其按区域划分并赋予名称的天体组合。其划分依据主要是星星的分布形态,人们通过想象将其与人物、动物或其他物体关联并命名。在历史上,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星座的划分存在差异。为了规范天文学研究,1928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统一将全天星空划分为 88 个正式星座,这一划分标准沿用至今。因此,关于星座的描述中,符合事实的是选项 C。
13.【答案】B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1946 年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开启了计算机时代;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小型化和高速化,是硬件技术的重要突破;而互联网的诞生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的信息共享与交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标志着信息时代的正式到来。因此,标志着信息时代到来的是 “互联网的诞生”,故选 B。
14.【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中,不同国家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中国的航天成就包括:“神舟” 系列载人飞船、“天宫” 空间站、“嫦娥” 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 月球车、“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等,这些都是中国自主研发并实施的太空探索项目。美国的重要太空探索成果中,宇航员登月考察是典型代表(如阿波罗计划),这是美国在载人登月领域的标志性成就。因此,题干中明确属于美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是 “宇航员登月考察”,故选 B。
15.【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会导致物体悬浮、航天员可悬空等特殊现象,但这并不改变人类生存的基本生理需求。呼吸需要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核心条件之一,无论处于地球表面还是太空环境,这一需求始终存在。航天员在太空中必须依靠航天器或宇航服提供的氧气供应系统来维持呼吸。
16.【答案】A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载人航天是重要组成部分。2003 年 10 月 15 日,杨利伟乘坐 “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 14 圈,历时 21 小时 23 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一壮举使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因此,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故选 A。
17.【答案】B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选项 A: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失水,引发 “烧根”,故不符合题意。选项 B:不同植物的需水量差异显著(如耐旱植物与喜湿植物),在无土栽培中,根据植物特点调控栽培基质的水分,是满足其生长需求的关键,符合题意。
选项 C:光照并非越强越好,许多植物在强光下会出现生长受阻或灼伤,需根据植物喜光程度调整;故不符合题意。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18.【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植物根系的网状结构稳固泥土,类似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 通过勾连增强结构稳定性。因此,植物根系相当于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选 C。
19.【答案】C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A:电饭煲主要功能是加热食物,核心部件是电热丝,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电动机。
B:电热水壶依靠电热元件加热水,电能转化为热能,不包含电动机。
C:洗衣机需要通过内筒的转动来洗涤和甩干衣物,这一过程由电动机驱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装有电动机。
故选C。
20.【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通电后不转,通常是由于电路不通或受力不足导致,有如下情况:导线接触不良会导致电路断路,无电流通过,电动机无法转动;线圈两端未刮漆会阻碍电流导通,同样造成电路不通;支架太高使磁铁离线圈太远,磁场力不足,难以驱动线圈转动。而电池电量充足能保证供电,无开关时只要电路接通也可运转,这两者都不会导致电动机不转。因此,可能的原因选 A。
21.【答案】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大熊座的显著标志是北斗七星,其斗柄指向随季节变化而不同:春季指东、夏季指南、秋季指西、冬季指北。由于小科在夏天观察大熊座,因此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南。
22.【答案】(1)B
(2)C
(3)防止空气进入水中;缺少空气
(4)水和空气
(5)B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1)验证铁与空气接触是否易生锈,需控制 “有无空气” 这一变量。试管 B(铁钉浸水中且隔空气)与 C(铁钉接触水和空气)符合对比条件,选 B。
(2)验证铁与水接触是否易生锈,需控制 “有无水” 这一变量。试管 A(铁钉只接触干燥空气)与 C(接触水和空气)符合对比条件,选 C。
(3)试管 B 中植物油隔绝空气,铁钉仅接触水,不满足生锈条件(需水和空气),故不生锈。
(4)实验表明,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仅 C 试管铁钉生锈)。
(5)潮湿地下室提供水和空气,会加速生锈;浸入食用油、刷油漆可隔绝水和空气,能防锈。故选 B。
(1)要想验证猜想①,即铁和空气接触是否容易生锈,需要对比铁在有无空气这一个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的生锈情况。
观察实验设计,试管A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试管B中的铁钉浸没在水中且水表面滴有一层植物油,隔绝了空气;C试管既有空气又有水,B与C试管相比只改变了有无空气这一个因素,因此,要想验证猜想①,应选择试管B和试管C。故选B。
(2)要想验证猜想②,即铁和水接触是否容易生锈,需要对比铁在有无水这一个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的生锈情况。
观察实验设计,试管A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无水;试管B中的铁钉浸没在水中但水表面滴有一层植物油,隔绝了空气,只有水;C试管既有空气又有水,A与C试管相比只改变了有无水这一个因素,因此,要想验证猜想②,应选择试管A和试管C。故选C。
(3)水表面滴上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水中的空气与铁钉接触,从而单独考察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因此,试管B中铁钉没有生锈的原因是铁钉只与水接触而隔绝了空气,不满足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水和空气共同接触)。
(4)分析表格实验记录可知,铁生锈是铁与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当铁钉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时(如试管C中的情况),才会发生生锈现象。
(5)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可以推测出以下方法中不能有效防止铁生锈的是:放在潮湿的地下室中。因为潮湿的地下室提供了铁生锈所需的条件——水和空气。而完全浸入食用油中可以隔绝水和空气,粉刷油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水和空气(尤其是氧气),从而防止铁生锈。故选B。
23.【答案】(1)大
(2)D
(3)高
(4)地球
(5)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橡皮筋具有弹性,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形状改变;当它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种试图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被称为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在一定限度内即不超过橡皮筋的弹性限度,否则会被拉断或无法恢复原状,橡皮筋的形变越大,被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1)在限度内,橡皮筋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多,释放时弹力越大。
(2)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可减少偶然误差,选 D。
(3)橡皮筋拉伸越长,弹力越大,火箭发射高度越高。
(4)纸火箭落向地面是因受地球引力。
(5)飞船绕地球运转需克服引力,需达到第一宇宙速度,选 B。
(1)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被拉伸得越长,其储存的弹性势能就越多,释放时的弹力也就越大。
(2)为了减少偶然误差,通常我们会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对比依据。故选D。
(3)根据实验数据,橡皮筋拉伸长度增加,弹力增大,火箭的发射高度也增加。
(4)地球表面的所有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纸火箭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地球的引力作用。
(5)要使飞船绕地球转,必须克服地球的引力,这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故选B。
24.【答案】(1)A
(2)B
(3)28
(4)左;方法一:设计弯头喷嘴,使喷嘴口对向水面。方法二:增加蜡烛,使水沸腾得更快。方法三:在船底和水的接触面刷油,减小摩擦力。方法四:使船首更尖一些。方法五:加一个玻璃瓶,增加蒸汽动力
(5)80;2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1)比赛核心是小船航行速度,载重能力与比赛要求无关,无需考虑。故选 A。
(2)评估表能依据具体标准客观评价方案,比投票或抽签更科学合理。故选 B。
(3)由图可知,小船底部由 28 个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组成,面积为 28 平方厘米。
(4)加热产生的水蒸气从喷嘴喷出,反作用力使小船向左运动。加速方法:增加蜡烛数量以加快水沸腾;将船首设计得更尖以减小水的阻力;在船底刷油减小摩擦力等。
(5)航行距离为 80 厘米(巷道长度)。第 2 小组小船最快,因其到达终点用时最短(10 秒)。
(1)根据比赛要求,设计并制作小船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如何提高船的载重。因为比赛关注的是小船在巷道中航行的速度,而不是载重能力。故选A。
(2)投票表决和抽签决定都不如评估表评价科学和合理,因为评估表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价标准来选出最好的设计方案。故选B。
(3)在设计小船时,小科在纸上画了小船底部大小,已知每一个小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图甲中显示的小船底部面积为28平方厘米。
(4)小科将盛有一定量水的玻璃瓶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玻璃瓶进行加热,调整方向使其做直线运动,此时小船的运动方向应该是向左运动。因为加热产生的水蒸气会从喷嘴喷出,反作用力会使小船向左运动。航行速度较慢,加速的方法有:方法一:设计弯头喷嘴,使喷嘴口对向水面。方法二:增加蜡烛,使水沸腾得更快。方法三:在船底和水的接触面刷油,减小摩擦力。方法四:使船首更尖一些。方法五:加一个玻璃瓶,增加蒸汽动力
(5)航行距离应该是80厘米,因为比赛要求是在80厘米长的巷道中航行,第2小组的小船运动最快。因为第2小组到达终点所用时间最短,为10秒。
1 / 1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5六上·英德期末)小科把一张纸折成了纸飞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了新物质 B.形状发生了改变 C.没有什么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如铁生锈、食物腐烂)。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仅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如冰融化、纸折叠)。纸折成飞机的过程中,只是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2.(2025六上·英德期末)在饮料瓶里加适量白醋,在气球中加入适量小苏打,然后将气球口套在瓶口,使其密封。将气球倒置使小苏打迅速倒入瓶中,气球变化如图所示。让气球变大的动力来自(  )。
A.小苏打 B.跑进去的空气 C.新生成的气体
【答案】C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剧烈并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是新生成的气体。经过科学研究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本身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因此,让气球变大的动力来自新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 C。
3.(2025六上·英德期末)父母有耳垂,小红无耳垂,这种现象称为(  )。
A.遗传 B.变异 C.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B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A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父母的性状传给子女的现象。B变异:指亲子间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子女与父母在性状上存在不同的现象。C不可遗传变异:是指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因此,父母有耳垂,小红无耳垂 这种现象叫变异。故选B。
4.(2025六上·英德期末)头部棕白色的狗妈妈生出了黑白色的狗宝宝(如图),从遗传角度分析,要推测狗爸爸的毛色,下列哪项最有可能作为证据(  )。
A.狗宝宝头部的毛色 B.狗妈妈头部的毛色 C.狗宝宝的耳朵形态
【答案】A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生理等特征上的相似性,是物种延续的基础。在狗的毛色遗传中,子代的性状(如毛色)通常会继承亲代的特征。狗妈妈头部为棕白色,而狗宝宝是黑白色,其中 “黑色” 这一毛色特征与狗妈妈不同,从遗传角度推测,更可能来自狗爸爸的遗传信息。由于头部毛色是较为显著且稳定的遗传特征之一,因此狗宝宝头部的毛色最能作为推测狗爸爸毛色的证据。故选 A。
5.(2025六上·英德期末)子一代“高产抗倒伏”小麦是由两种亲代小麦杂交产生的,下列三项亲代中不适合用来杂交的一项是(  )。
A.高产倒伏
B.低产抗倒伏
C.低产倒伏
【答案】C
【知识点】人工选择
【解析】【分析】遗传使子代保留亲代的部分特征,变异则导致亲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差异。在农业育种中,常利用遗传和变异原理,通过杂交将不同亲代的优良性状结合。低产抗倒伏小麦和高产倒伏小麦杂交时:亲代的 “抗倒伏” 和 “高产” 性状可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子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同时,可能出现兼具 “高产” 和 “抗倒伏” 的优良变异。因此,子一代高产抗倒伏小麦是由亲代低产抗倒伏小麦和高产倒伏小麦杂交产生的,这一过程体现了遗传与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6.(2025六上·英德期末)观察下图所示的恐龙化石模型,其对应的恐龙应该是(  )。
A.三角龙
B.似鸡龙
C.剑龙
【答案】A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通过化石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其对应的生物种类。图片中的化石具有 “长长的角” 这一显著特征,而在已知的古生物中,三角龙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头部有长长的角和颈盾。这一形态特征与三角龙的化石记录高度吻合。因此,该化石最可能是三角龙的化石,故选 A。
7.(2025六上·英德期末)猛犸象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下列现在生活在地球的几种动物,你发现猛犸象与哪种动物最相似(  )。
A.老虎
B.大象
C.河马
【答案】B
【知识点】遗传;化石
【解析】【分析】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往往具有更多相似性。猛犸象虽已灭绝,但从化石研究可知,它与现代大象同属长鼻目动物,二者都具有长鼻子、发达的门齿(象牙)等典型特征,在生理结构和演化历程上联系密切,亲缘关系最近。这种高度的相似性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遗传和演化形成的,因此猛犸象与现代大象最为相似。故选 B。
8.(2025六上·英德期末)在下图提供的材料中,下列说法不能证明大陆漂移的是(  )。
A.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的轮廓非常相似
B.分别在印度、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南部、南极洲发现了舌羊齿植物群
C.在南美洲存在中龙化石发现地
【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化石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地球上的大陆曾经是一个整体(泛大陆),后来逐渐分裂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A 选项: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高度吻合,暗示两大洲曾连为一体,是大陆漂移学说的经典地理证据。B 选项:印度、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南部、南极洲等相隔遥远的大陆均发现舌羊齿植物群。同一植物群无法跨越广阔海洋独立分布,说明这些大陆曾相连并拥有相似的生存环境,有力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C 选项:仅在南美洲发现中龙化石,未体现该生物与其他大陆的关联。化石的单一分布无法证明大陆是否曾经相连,因此不能直接支持或反驳大陆漂移学说。
综上,不能直接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C 选项,故选 C。
9.(2025六上·英德期末) 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天体叫做(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身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身不能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10.(2025六上·英德期末)下列包含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包含了人类已知和未知的一切天体及天体系统,是最大的范畴。银河系是宇宙中众多星系之一,由大量恒星、行星、星云等组成,其范围远大于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的系统,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因此,三者的包含关系为:宇宙包含银河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即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包含关系正确的是 B。
11.(2025六上·英德期末)2021年5月,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下图太阳系模型中,火星所处的位置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天文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其从近到远的排列顺序具有固定性:水星(最近)、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远)。若图中按照这一顺序依次标注行星位置,那么排在第四位的即为火星。结合题目中对 “乙” 位置的描述,其对应顺序符合火星的位置特征。因此,图中乙是火星,故选 B。
12.(2025六上·英德期末)天文学家把全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目的是(  )。
A.为了美观 B.为了预测未来 C.为了研究的需要
【答案】C
【知识点】星座;光年
【解析】【分析】星座是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识别天空中的星星,将其按区域划分并赋予名称的天体组合。其划分依据主要是星星的分布形态,人们通过想象将其与人物、动物或其他物体关联并命名。在历史上,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星座的划分存在差异。为了规范天文学研究,1928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统一将全天星空划分为 88 个正式星座,这一划分标准沿用至今。因此,关于星座的描述中,符合事实的是选项 C。
13.(2025六上·英德期末)标志着信息时代到来的是(  )。
A.指南针的发明 B.互联网的诞生 C.电动机的发明
【答案】B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1946 年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开启了计算机时代;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小型化和高速化,是硬件技术的重要突破;而互联网的诞生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的信息共享与交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标志着信息时代的正式到来。因此,标志着信息时代到来的是 “互联网的诞生”,故选 B。
14.(2025六上·英德期末)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目前还未实现的是(  )。
A.“天宫”空间站
B.航天员登月考察
C.“嫦娥”系列探月卫星
【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中,不同国家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中国的航天成就包括:“神舟” 系列载人飞船、“天宫” 空间站、“嫦娥” 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 月球车、“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等,这些都是中国自主研发并实施的太空探索项目。美国的重要太空探索成果中,宇航员登月考察是典型代表(如阿波罗计划),这是美国在载人登月领域的标志性成就。因此,题干中明确属于美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是 “宇航员登月考察”,故选 B。
15.(2025六上·英德期末)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时,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悬空打坐 B.食物悬浮在空中 C.呼吸不需要氧气
【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会导致物体悬浮、航天员可悬空等特殊现象,但这并不改变人类生存的基本生理需求。呼吸需要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核心条件之一,无论处于地球表面还是太空环境,这一需求始终存在。航天员在太空中必须依靠航天器或宇航服提供的氧气供应系统来维持呼吸。
16.(2025六上·英德期末)科技兴国,追“星”就追“科学星”,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
A.杨利伟 B.费俊龙 C.刘洋
【答案】A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载人航天是重要组成部分。2003 年 10 月 15 日,杨利伟乘坐 “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 14 圈,历时 21 小时 23 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一壮举使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因此,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故选 A。
17.(2025六上·英德期末)小科在家里采用一种无土栽培方式进行栽种植物,下列操作恰当的是(  )。
A.配制营养液时,浓度越高越好。
B.根据植物特点保持栽培基质的水分。
C.一定要保证植物吸收大量的光照。
【答案】B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选项 A: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失水,引发 “烧根”,故不符合题意。选项 B:不同植物的需水量差异显著(如耐旱植物与喜湿植物),在无土栽培中,根据植物特点调控栽培基质的水分,是满足其生长需求的关键,符合题意。
选项 C:光照并非越强越好,许多植物在强光下会出现生长受阻或灼伤,需根据植物喜光程度调整;故不符合题意。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18.(2025六上·英德期末)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借鉴了植物根系在泥土中相互勾连以使泥土坚实的原理,如图所示,其中植物的根系相当于钢筋混凝土中的(  )。
A.水泥 B.石子 C.钢筋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植物根系的网状结构稳固泥土,类似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 通过勾连增强结构稳定性。因此,植物根系相当于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选 C。
19.(2025六上·英德期末)下列家用电器装有电动机的是(  )。
A.电饭煲 B.电热水壶 C.洗衣机
【答案】C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A:电饭煲主要功能是加热食物,核心部件是电热丝,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电动机。
B:电热水壶依靠电热元件加热水,电能转化为热能,不包含电动机。
C:洗衣机需要通过内筒的转动来洗涤和甩干衣物,这一过程由电动机驱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装有电动机。
故选C。
20.(2025六上·英德期末)小科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个简易电动机,接好线后发现线圈不能转动。下面分析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可能是没有安装开关
B.可能是电池电量不足
C.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
【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通电后不转,通常是由于电路不通或受力不足导致,有如下情况:导线接触不良会导致电路断路,无电流通过,电动机无法转动;线圈两端未刮漆会阻碍电流导通,同样造成电路不通;支架太高使磁铁离线圈太远,磁场力不足,难以驱动线圈转动。而电池电量充足能保证供电,无开关时只要电路接通也可运转,这两者都不会导致电动机不转。因此,可能的原因选 A。
二、作图题(4分)
21.(2025六上·英德期末)在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古人学会了用北斗七星辨别季节,并将其概括为“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如题21图是家住英德的小科在夏天观察到大熊座的星座图,请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通过画线找出北极星的位置并用“●”标示出来。并在括号标上方向(选填“东”“南”“西”或“北”)。
【答案】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大熊座的显著标志是北斗七星,其斗柄指向随季节变化而不同:春季指东、夏季指南、秋季指西、冬季指北。由于小科在夏天观察大熊座,因此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南。
三、实践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2.(2025六上·英德期末)关于“铁生锈的条件和什么有关系”,小科作了如下猜想:①铁和空气接触容易生锈,②铁和水接触容易生锈,③铁与水和空气共同接触容易生锈。并将三枚相同的钉子分别放入A、B、 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了如下实验现象:
时间试管 1天后 5天后 10天后
A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B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C 没有生锈 生锈 锈更多了
(1)要想验证猜想①,应选择(  )。
A.试管A和试管B B.试管B和试管C C.试管A和试管C
(2)要想验证猜想②,应选择(  )。
A.试管A和试管B B.试管B和试管C C.试管A和试管C
(3)编号B的试管,水表面滴上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因此,试管B中铁钉没有生锈的原因是   。
(4)分析表格实验记录可知,铁生锈是   作用的结果。
(5)通过上面的探究,推测下列方法中不能有效防止铁生锈的是(  )。
A.完全浸入食用油中
B.放在潮湿的地下室中
C.粉刷油漆
【答案】(1)B
(2)C
(3)防止空气进入水中;缺少空气
(4)水和空气
(5)B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1)验证铁与空气接触是否易生锈,需控制 “有无空气” 这一变量。试管 B(铁钉浸水中且隔空气)与 C(铁钉接触水和空气)符合对比条件,选 B。
(2)验证铁与水接触是否易生锈,需控制 “有无水” 这一变量。试管 A(铁钉只接触干燥空气)与 C(接触水和空气)符合对比条件,选 C。
(3)试管 B 中植物油隔绝空气,铁钉仅接触水,不满足生锈条件(需水和空气),故不生锈。
(4)实验表明,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仅 C 试管铁钉生锈)。
(5)潮湿地下室提供水和空气,会加速生锈;浸入食用油、刷油漆可隔绝水和空气,能防锈。故选 B。
(1)要想验证猜想①,即铁和空气接触是否容易生锈,需要对比铁在有无空气这一个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的生锈情况。
观察实验设计,试管A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试管B中的铁钉浸没在水中且水表面滴有一层植物油,隔绝了空气;C试管既有空气又有水,B与C试管相比只改变了有无空气这一个因素,因此,要想验证猜想①,应选择试管B和试管C。故选B。
(2)要想验证猜想②,即铁和水接触是否容易生锈,需要对比铁在有无水这一个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的生锈情况。
观察实验设计,试管A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无水;试管B中的铁钉浸没在水中但水表面滴有一层植物油,隔绝了空气,只有水;C试管既有空气又有水,A与C试管相比只改变了有无水这一个因素,因此,要想验证猜想②,应选择试管A和试管C。故选C。
(3)水表面滴上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水中的空气与铁钉接触,从而单独考察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因此,试管B中铁钉没有生锈的原因是铁钉只与水接触而隔绝了空气,不满足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水和空气共同接触)。
(4)分析表格实验记录可知,铁生锈是铁与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当铁钉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时(如试管C中的情况),才会发生生锈现象。
(5)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可以推测出以下方法中不能有效防止铁生锈的是:放在潮湿的地下室中。因为潮湿的地下室提供了铁生锈所需的条件——水和空气。而完全浸入食用油中可以隔绝水和空气,粉刷油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水和空气(尤其是氧气),从而防止铁生锈。故选B。
23.(2025六上·英德期末)祖国一系列的航天行动点燃了无数少年儿童的航天梦,小科用橡皮筋、纸筒、卡纸等材料设计制作了一个迷你“火箭”,如图所示,并进行了飞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厘米) “火箭”发射高度(米)
高度1 高度2 高度3 平均高度
2厘米 1.5 1.6 1.4 1.5
4厘米 2.5 2.4 2.3 2.4
6厘米 3.5 3.6 3.4 3.5
(1)在试飞的过程中,小明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的弹力越   (选填“大”或“小”) 。
(2)在对比纸火箭受到不同拉力下飞行高度时,应该选取哪个高度作为对比依据(  )。
A.高度1 B.高度2 C.高度3 D.平均高度
(3)纸火箭受到的弹力越大,发射后飞行的高度越    (选填“高”或“低”)。
(4)小科在试飞时发现纸火箭最后都会落向地面,这是因为受到   的引力。
(5)由上述实验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神舟飞船想要冲出地球绕地球转必须达到一定的(  )。
A.体积 B.速度 C.重量
【答案】(1)大
(2)D
(3)高
(4)地球
(5)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橡皮筋具有弹性,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形状改变;当它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种试图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被称为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在一定限度内即不超过橡皮筋的弹性限度,否则会被拉断或无法恢复原状,橡皮筋的形变越大,被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1)在限度内,橡皮筋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多,释放时弹力越大。
(2)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可减少偶然误差,选 D。
(3)橡皮筋拉伸越长,弹力越大,火箭发射高度越高。
(4)纸火箭落向地面是因受地球引力。
(5)飞船绕地球运转需克服引力,需达到第一宇宙速度,选 B。
(1)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被拉伸得越长,其储存的弹性势能就越多,释放时的弹力也就越大。
(2)为了减少偶然误差,通常我们会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对比依据。故选D。
(3)根据实验数据,橡皮筋拉伸长度增加,弹力增大,火箭的发射高度也增加。
(4)地球表面的所有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纸火箭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地球的引力作用。
(5)要使飞船绕地球转,必须克服地球的引力,这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故选B。
四、工程实践题(每空2分,共14分)
24.(2025六上·英德期末)小科和学习小组同学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海模比赛。比赛的具体要求是:用自制的蒸汽小船在80厘米长的巷道中航行,看谁的小船先到达终点。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比赛要求,设计并制作小船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如何提高船的载重 B.如何提高航行速度 C.蒸汽如何产生
(2)当小组内出现多种方案时,可以利用(  )选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A.投票表决 B.评估表评价 C.抽签决定
(3)在设计小船时,小科在纸上画了小船底部大小,如图甲所示,已经知每一个小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则小船底部面积为   平方厘米。
(4)小科将盛有一定量水的玻璃瓶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玻璃瓶进行加热,调整方向使其做直线运动,如题24图乙所示,此时小船的运动方向应该是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小明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船的航行速度较慢,需要加以改进。请写出一个改进方法   。
(5)如下表所示为各小组在比赛时的成绩记录表,小科发现表格中航行的距离漏填了,请帮他将表格中航行距离补充完整   厘米。从表格可以看出第   小组的小船运动最快。
组别 航行距离 到达终点所用时间
第1小组 厘米 20秒
第2小组 10秒
第3小组 16秒
【答案】(1)A
(2)B
(3)28
(4)左;方法一:设计弯头喷嘴,使喷嘴口对向水面。方法二:增加蜡烛,使水沸腾得更快。方法三:在船底和水的接触面刷油,减小摩擦力。方法四:使船首更尖一些。方法五:加一个玻璃瓶,增加蒸汽动力
(5)80;2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1)比赛核心是小船航行速度,载重能力与比赛要求无关,无需考虑。故选 A。
(2)评估表能依据具体标准客观评价方案,比投票或抽签更科学合理。故选 B。
(3)由图可知,小船底部由 28 个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组成,面积为 28 平方厘米。
(4)加热产生的水蒸气从喷嘴喷出,反作用力使小船向左运动。加速方法:增加蜡烛数量以加快水沸腾;将船首设计得更尖以减小水的阻力;在船底刷油减小摩擦力等。
(5)航行距离为 80 厘米(巷道长度)。第 2 小组小船最快,因其到达终点用时最短(10 秒)。
(1)根据比赛要求,设计并制作小船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如何提高船的载重。因为比赛关注的是小船在巷道中航行的速度,而不是载重能力。故选A。
(2)投票表决和抽签决定都不如评估表评价科学和合理,因为评估表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价标准来选出最好的设计方案。故选B。
(3)在设计小船时,小科在纸上画了小船底部大小,已知每一个小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图甲中显示的小船底部面积为28平方厘米。
(4)小科将盛有一定量水的玻璃瓶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玻璃瓶进行加热,调整方向使其做直线运动,此时小船的运动方向应该是向左运动。因为加热产生的水蒸气会从喷嘴喷出,反作用力会使小船向左运动。航行速度较慢,加速的方法有:方法一:设计弯头喷嘴,使喷嘴口对向水面。方法二:增加蜡烛,使水沸腾得更快。方法三:在船底和水的接触面刷油,减小摩擦力。方法四:使船首更尖一些。方法五:加一个玻璃瓶,增加蒸汽动力
(5)航行距离应该是80厘米,因为比赛要求是在80厘米长的巷道中航行,第2小组的小船运动最快。因为第2小组到达终点所用时间最短,为10秒。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