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2025三上·平湖期末)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   状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   ℃时,冰就会开始   ,变为   的水。
【答案】液体;0;固态;液态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且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态状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0℃时,冰就会开始熔化,变为液态的水。
2.(2025三上·平湖期末)将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同时倒入两个同样多水的烧杯中,一杯温度高,另一杯温度低,都不用玻璃棒搅拌,我会观察到   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快。
【答案】温度高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将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同时倒入两个同样多水的烧杯中, 一杯温度高,另一杯温度低,都不用玻璃棒搅拌,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要探究物质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生活中我们冲泡药剂时用温度高的水,药剂溶解得快,用温度低的水冲泡药剂,药剂难溶解,说明水的温度高低会影响物质溶解快慢。所以此题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温度高烧杯中实验溶解快。
3.(2025三上·平湖期末)科学课小科认识了一种新物质,地球生命离不开它,无色无味可感知,没有形状能占据空间,可压缩,质量很轻,会流动,形成风。你知道它是什么物质吗?   
【答案】空气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地球生命离不开的东西,人和动物呼吸都需要它。它没有颜色、没有味道,但我们能感觉到 —— 比如风吹过脸颊,就是空气在流动。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装在什么容器里就像什么样子,但它确实占地方。我们可以把空气压进气球里,让气球鼓起来,这说明它能被压缩。空气很轻,所以能在空中流动,流动的时候就形成了风。不管是微风还是大风,都是空气在动。没有空气,地球上就不会有风,生命也无法生存啦。
4.(2025三上·平湖期末)冬季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地传播,这是因为空气会   ,因此下课要通风换气。
【答案】流动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会到处跑。当有流感病毒的人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跑到周围的空气里。因为空气会流动,这些带病毒的空气就会跟着跑,传到教室的各个角落,让更多人接触到病毒。就像我们闻到饭菜香味一样,香味会随着空气流动飘到远处,病毒也会这样跟着空气扩散。所以下课要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来,把带病毒的空气赶出去,这样能减少病毒在教室里的停留,降低大家被传染的机会。空气的流动让病毒容易传播,通风就是利用空气流动的特点,换成干净的空气。
5.(2025三上·平湖期末)“平湖今夜到明天晴转多云,偏西风3~4级,温度2℃到10℃。”这份天气预报中包含的天气信息有   、   、   、气温。下图所示的是10时的气温,此时的气温为   。
【答案】云量;风向;风速;7℃
【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这份天气预报中包含的天气信息有天气状况、风向、风速、气温。其中 “晴转多云” 描述的是天气状况,表明天气将从晴天转变为多云;“偏西风 3~4 级” 给出了风向和风速,说明风从偏西方向吹来,风力等级为 3 到 4 级;“温度 2℃到 10℃” 则告知了气温范围。读图可知,此温度计中每一个分度值是1℃,且在0℃以上,是7℃。
6.(2025三上·平湖期末)测量天气特征用到的工具有   、   、   等。
【答案】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
【知识点】测量气温;测量降水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我们人类自己的观察器官只能获得事物的基本信息,要想获得事物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还需要借助测量工具。通过前面的学习,测量天气特征用到的工具有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
7.(2025三上·平湖期末)他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他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总结了我国现代物候的特征。这位科学家是(  )。
A.竺可桢 B.袁隆平 C.屠呦呦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一辈子都在研究天气、气候和大自然的变化。他坚持观察记录植物开花、动物活动等物候现象,总结出了很多关于季节变化的规律,为我国的气象学和地理学打下了重要基础。袁隆平爷爷是研究杂交水稻的,让我们有更多的粮食吃;屠呦呦奶奶发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救了很多人。所以符合题目描述的是竺可桢。
8.(2025三上·平湖期末)下图使用酒精灯的方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点燃酒精灯时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用嘴吹可能会使火焰沿灯颈进入灯内,引发危险。
9.(2025三上·平湖期末)夏天,探探想喝冰水,她把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拧紧盖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过了一晚上,拿出来发现水结成了冰,瓶子却裂了。这可能是因为(  )。
A.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把瓶子撑裂了
B.瓶子质量不好,被冻裂了
C.瓶子遇冷体积变小,水结冰后体积不变,瓶子被撑裂了
【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个特别的特点,结冰的时候体积会变大。探探把装满水的瓶子放进冰箱冷冻,水慢慢变成冰,体积变大了,但瓶子的大小没变,里面的冰就会把瓶子撑得裂开。就像冬天水管会冻裂,也是因为水管里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把水管撑破了。选项 B 说瓶子质量不好,其实不管瓶子好坏,水结冰体积变大都会撑裂它;选项 C 说瓶子遇冷变小,这不是主要原因,关键是冰的体积比水大,所以选 A。
10.(2025三上·平湖期末)煮饺子时,小科发现锅里的水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  )。
A.水被饺子吸收了 B.水漏到锅外去了 C.水变成水蒸气了
【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煮饺子时,火不断给锅加热,水的温度升高,达到 100℃(标准大气压下)就会沸腾。这时水会从液态变成气态,成为看不见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所以锅里的水看起来越来越少。饺子虽然会吸水,但吸水量很少,不是水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 A);如果锅没有破损,水不会漏到外面(排除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散发掉,才是水减少的真正原因。
11.(2025三上·平湖期末)小智要做一个关于溶解的实险,他从以下实验材料中选择了几种(画图的),他这样选择是为了研究(  )。
A.水温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
B.搅拌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
C.冰糖颗粒大小对其溶解快慢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中,要研究不同的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常采用控制变量法,一次只改变一个变量,要研究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时,研究哪个因素,就只改变那一个因素,其他都不改变。观察圈起来的部分可知,圈起来的水温相同,都搅拌,冰糖质量相同,但是颗粒大小不同,所以研究的是冰糖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C正确。
12.(2025三上·平湖期末)一杯浓盐水充分搅拌后底部还有食盐剩余,能让底部的食盐完全溶解的方式(  )。
A.继续搅拌 B.加热蒸发 C.加水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加水可以增加溶剂的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溶剂的量会使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这样就可以继续溶解食盐,从而使底部剩余的食盐完全溶解,C选项正确。
13.(2025三上·平湖期末)在做“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对比实验时,我们发现(  )。
A.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多
B.食盐溶解的份数多
C.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份数一样多
【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在相同条件(如水量、水温相同)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实验中,通常能溶解的食盐份数明显多于小苏打。例如,常温下 100 毫升水大约能溶解 36 克食盐,而小苏打仅能溶解约 10 克。这是因为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物质种类有关。因此对比实验中,食盐的溶解份数更多,A 和 C 不符合实际现象,故选 B。
14.(2025三上·平湖期末)将封闭玻璃瓶中的空气抽掉一半,瓶内剩余的空气(  )。
A.会充满瓶内各处空间
B.质量会增加
C.不会充满瓶子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压缩后的空气微粒之间距离变小,向上拉后微粒距离会变大。将封闭玻璃瓶中的空气抽掉一半,瓶内剩余的空气会充满瓶内各处空间,支部会此时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15.(2025三上·平湖期末)小科在一个透明塑料杯的底部扎了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全部压入水中。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位上升并出现气泡
B.没有明显变化
C.水位慢慢下降
【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当杯子竖直压入水中时,杯内原本有空气。水会通过底部的小孔进入杯中,占据空气的空间,导致杯内水位上升。同时,被挤压的空气会从水中溢出,形成气泡。选项 B “没有明显变化” 不符合实际,因为水会进入杯中;选项 C “水位慢慢下降” 错误,压入水中时水是进入杯子而非流出。因此,水位上升和气泡出现是正确现象,选 A。
16.(2025三上·平湖期末)小莉在喝牛奶时,不小心从吸管口往牛奶盒中吹入了一口气,结果牛奶从吸管中流了出来,这是因为空气(  )。
A.有流动性 B.占据空间 C.有一定的质量
【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当小莉往牛奶盒里吹气时,空气进入盒内并占据一定空间。原本牛奶盒内的空间被牛奶和空气占据,吹入的空气增加了盒内压力,挤压牛奶向吸管移动,最终导致牛奶从吸管流出。空气的流动性是指空气能流动,但此现象核心是空气占据空间导致压力变化;空气有质量与牛奶流出无关。因此,空气占据空间是主要原因,选B。
17.(2025三上·平湖期末)如下图从B管往瓶里吹气,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中冒气泡 B.水从A管流出来 C.水从B管流出来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从 B 管往瓶里吹气时,瓶内空气增多,由于瓶子是封闭的,增多的空气会挤压瓶内的水,迫使水沿着 A 管上升并流出。A 选项 “水中冒气泡” 通常是瓶内空气排出的现象,而吹气时是空气进入,不会出现;C 选项中 B 管是吹气的入口,气压会推动水从另一根管(A 管)流出,而非 B 管。因此,正确现象是水从 A 管流出,选 B。
18.(2025三上·平湖期末)元旦晚会布置舞台,小科把吹好的气球捏成各种形状,这利用了空气(  )的特点。
A.没有固定的形状 B.占据空间 C.有质量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气球内的空气本身没有固定形状,会占据气球的空间并随气球形状变化。当捏气球时,空气能适应气球的形变,呈现出各种形状,这正是利用了空气 “没有固定形状” 的特性。选项 B “占据空间” 是空气能使气球鼓起的原因,但题干强调 “捏成各种形状”,核心是形状的可变性;选项 C “有质量” 与形状变化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 A。
19.(2025三上·平湖期末)注射器中装有一定量的空气,如图,然后用橙子皮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橙子皮就会像子弹一样弹出去,其原理(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很轻 C.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当用橙子皮堵住注射器管口并向下压活塞时,管内空气被压缩,体积变小。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会产生向外的弹力。当弹力足够大时,就能推动橙子皮,使其像子弹一样弹出去。空气有质量(A)和空气很轻(B)均与该现象无关,现象的核心是压缩空气释放弹性势能,故选 C。
20.(2025三上·平湖期末)下列活动,需要借助空气的有(  )。
①动物呼吸 ②制作充气玩具 ③植物生长 ④炒菜做饭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①动物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维持生命活动;②制作充气玩具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特性,使玩具膨胀成形;③植物生长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叶片呼吸也需要氧气;④炒菜做饭时,空气助燃(氧气支持燃烧),且热空气流动帮助热量传递。四项活动均依赖空气的不同特性,因此全部需要借助空气,选 C。
21.(2025三上·平湖期末)在我们来做“热气球”实验时,袋子里的空气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松开手。袋子会升空。合理的解释是(  )。
A.周围有空气在流动
B.袋子本身变轻了
C.袋子里的热空气比袋子外的冷空气轻
【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相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质量轻。当袋子里的空气被加热到一定程度时,热空气的密度小于袋子外的冷空气密度,热空气产生的浮力大于袋子和热空气的总重力,从而使袋子获得向上的升力而升空,所以 “袋子里的热空气比袋子外的冷空气轻” 是袋子升空的合理原因,C选项正确。
22.(2025三上·平湖期末)下图是走马灯,点燃蜡烛,纸马开始转动,下列现象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氢气球升空 B.孔明灯升空 C.电风扇转动
【答案】B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走马灯的原理是:蜡烛燃烧时,周围的空气被加热,热空气会向上流动,流动的空气推动纸马转动起来。孔明灯升空也是因为蜡烛燃烧加热了灯内的空气,热空气会向上飘,带着孔明灯一起上升,和走马灯利用 “热空气向上流动” 的原理相同。而氢气球升空是因为氢气比空气 “轻”,和热空气流动无关。所以选 B。
23.(2025三上·平湖期末)平湖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好地方,这描述的是( )、
A.气候 B.气温 C.天气
【答案】A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要素,时间尺度较长,通常是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平湖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好地方”,四季分明体现了平湖在较长时间内(一年)气候的特点,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所以A选项正确。
24.(2025三上·平湖期末)用风旗观测风向,旗帜飘向南方,则当时的风向________。
A.南风 B.北风 C.东风
【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旗旗帜飘向南方,说明风是从北方吹来的,所以当时的风向是北风。故本题选 B。
25.(2025三上·平湖期末)气象台常用最高最低温度计来测量一天中的最高和最低气温,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是(  )。
A.凌晨5时左右 B.上午10时左右 C.午后2时左右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正午 12 时左右最大,此时太阳辐射最强,但地面吸收热量后需要时间传递给空气。正午过后,太阳辐射逐渐减弱,但地面仍在持续放热,空气温度继续升高,直到午后 2 时左右,地面热量收支达到平衡,气温达到最高。凌晨 5 时左右是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段,上午 10 时左右气温仍在上升阶段,均不符合。因此,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是午后 2 时左右,选 C。
26.(2025三上·平湖期末)下列天气里所开展室外运动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跑步 B.爬山 C.打羽毛球
【答案】B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雨天跑步存在滑倒风险,且雨水可能影响视线,增加意外概率;大风天打羽毛球会导致球的飞行轨迹失控,难以正常开展运动,还可能被风吹动的杂物误伤。晴天天气晴朗,视野开阔,温度适宜,适合进行爬山等户外活动,能减少天气因素带来的干扰和安全隐患,因此 B 选项是最合适的选择。
27.(2025三上·平湖期末)某天一共下了三场雨,则这天的降雨量是指( )。
A.三场雨一共的降雨量
B.最大那场雨的降雨量
C.平均每场雨的降雨量
【答案】A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
【解析】【分析】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某天的降雨量就是指这一天内所有降雨的总和,即三场雨一共的降雨量,A选项正确。
三、探究题(28题10分,29题12分,30题10分,31小题12分,共44分)
28.(2025三上·平湖期末)科学课上小科小组做“水的沸腾实验”每隔一分钟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时间(分钟) ……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 …… 92 94 97 100 100 100
(1)图中实验器材①可以使烧杯均匀受热,它的名称是(  )。
A.酒精灯 B.石棉网 C.铁架台
(2)该实验中水在   ℃会沸腾,水沸腾后再持续加热5分钟,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
(3)水沸腾时,可以看到烧杯上方不断地冒着“白气”,产生“白气”的原因是(  )。
A.液态水变成了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滴
C.空气中的水变成了水蒸气
(4)实验过程中,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如图中   (选填“甲”或“乙”)烧杯是水沸腾时看到的情况。
【答案】(1)B
(2)100;不变
(3)B
(4)乙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实验中,①的作用是让烧杯均匀受热。酒精灯是提供热量的工具,直接加热烧杯会导致受热不均;石棉网放在烧杯和酒精灯之间,能分散热量,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炸裂;铁架台是固定仪器的支架,不直接参与热量传递。因此,能使烧杯均匀受热的器材是石棉网,选 B。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这是水的沸点。从实验数据看,13分钟后温度稳定在 100℃,说明此时水已沸腾。水沸腾后,即使继续加热,热量会用来让水变成水蒸气,而水的温度不会再升高,会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持续加热5分钟,温度仍为100℃,不会升高。
(3)水沸腾时,烧杯里的水会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气态)向上运动。当这些高温水蒸气遇到杯外的冷空气时,会冷却变成许许多多的小水滴,这些聚集的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 “白气”。A 选项说的是水变成水蒸气,这是沸腾时的汽化现象,但水蒸气本身无色看不见;C 选项中 “空气中的水变成水蒸气” 不符合实际,因为 “白气” 来自沸腾产生的水蒸气。所以产生 “白气” 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选 B。
(4)水沸腾前,底部温度高,上层温度低,气泡上升时遇冷收缩,所以气泡越来越小(对应甲图)。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新水蒸气加入,气泡会越来越大(对应乙图)。
(1)根据题目中的器材可知,实验器材①可以使烧杯均匀受热,它的名称是石棉网。石棉网是用来放置在酒精灯和烧杯之间的,它可以分散热量,使烧杯底部受热更加均匀,防止烧杯因局部过热而破裂。选B。
(2)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水在达到100℃时开始沸腾,并且在沸腾后,即使继续加热,温度也保持在100℃不变。这是因为水在沸腾时,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水分子间的引力,使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而不是用于提高温度。
(3)水沸腾时,可以看到烧杯上方不断地冒着“白气”,产生“白气”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滴。当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上升到较冷的空气中,冷却后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选B。
(4)在实验中,乙图中的情况通常代表水沸腾时的情况,这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增大,因为它们从水中带出了水蒸气,而甲图中的情况代表的是水未沸腾时的情况,这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可能会变小甚至消失,因为它们中的气体又溶解回到了水中。
29.(2025三上·平湖期末)暑假,小科去余姚盐场参观学习,他从盐场带回来一些粗盐,粗盐有许多杂质,他决定自己尝试去除这些杂质。
(1)他先要用   (选填“甲”“乙”或“丙”)装置将盐溶解在水中。
(2)在选用乙装置过滤时,液面要   (选填“高于”“低于”“持平”)滤纸的边缘。
(3)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选填“能”或“不能”)被过滤分离。
(4)接下来要用丙装置分离盐和水,这个过程叫(  )。
A.沉淀 B.过滤 C.蒸发
(5)观察比较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后得到的白色颗粒和原来的粗盐,发现(  )。
A.大小相同、颜色相近
B.大小相同、颜色不同
C.大小不同、颜色相近
(6)在蒸发食盐水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C.食盐水沸腾了就熄灭酒精灯
【答案】(1)甲
(2)低于
(3)不能
(4)C
(5)C
(6)B
【知识点】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1)溶解粗盐时,需要将粗盐放入水中并搅拌以加速溶解。甲装置是烧杯搭配玻璃棒,适合进行溶解操作 —— 将粗盐放入烧杯的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溶解速度,乙装置通常用于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丙装置可能是蒸发(分离溶质和溶剂)。因此,用于溶解盐的装置是甲。
(2)过滤操作中,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可能未经过滤纸过滤,直接从滤纸与漏斗的间隙流下,导致杂质混入滤液,失去过滤效果。保持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才能确保液体全部通过滤纸,有效分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因此,正确操作是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3)过滤的原理是分离液体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利用滤纸的孔隙让液体通过,而固体颗粒因无法通过孔隙被截留。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如食盐)会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这些微小粒子能透过滤纸孔隙,无法被滤纸截留。因此,过滤无法分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只能分离不溶性杂质。所以答案是不能。
(4)丙装置为蒸发装置,其作用是通过加热使水分蒸发,从而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A 选项沉淀是让杂质沉降,B 选项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均不涉及分离盐和水。而蒸发通过加热去除溶剂(水),得到溶质(盐),符合丙装置的作用。因此该过程叫蒸发,选 C。
(5)粗盐含杂质,颗粒较大且可能有灰褐色等杂色;蒸发后得到的白色颗粒是较纯净的盐,杂质被去除,颜色更洁白(与粗盐本色相近,均以白色为基调)。同时,粗盐颗粒较粗,而蒸发得到的盐结晶颗粒更细小,因此两者大小不同。综上,符合的选项是 C。
(6)蒸发食盐水时,若等水完全蒸发后再熄灭酒精灯,残留的盐可能因持续高温而飞溅,且蒸发皿温度过高易损坏。食盐水沸腾就熄灭则水分未充分蒸发,无法得到较多盐晶体。正确做法是水未完全蒸发前(仍有少量水时)熄灭酒精灯,利用蒸发皿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既能避免盐飞溅,又能充分得到晶体。因此选 B。
(1)将盐溶解在水中的话,需要用烧杯和玻璃棒即可,即图甲。
(2)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体直接进入烧杯。
(3)过滤只能分离不可以溶解的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被过滤分离,溶解的物质分离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
(4)溶解的物质分离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因为食盐可以溶于水,所以要采用蒸发的方法来分离盐和水。
(5)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后得到的食盐颗粒与原来的食盐相比颗粒更小,呈粉末状。
(6)在蒸发食盐时,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利用余温将水分完全蒸发掉,这样操作比较安全,防止食盐颗粒受高温发生爆裂。
30.(2025三上·平湖期末)学习了“空气是否有质量”后,小科准备利用以下材料测出100筒空气的质量。
(1)小科先将   调至平衡状态。
在简易天平的左边放上未充气的皮球,右边放入若干绿豆后,天平平衡。
(2)用打气筒给小皮球充20筒空气,简易天平的左边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
(3)在简易天平右边增加7颗绿豆后,天平恢复平衡。则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   颗绿豆的质量。
(4)由此可以推测出100筒空气的质量约等于   颗绿豆的质量。
(5)关于空气,除了教材中研究的现象和内容外,你还有什么想研究的吗?请把问题写下来:   。
【答案】天平;下降;7;35;空气中的不同成分(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对物体燃烧的影响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1)要测量100筒空气的质量,需先让测量工具处于平衡状态。实验中使用的是简易天平,左侧放未充气的皮球,右侧放绿豆使天平平衡,这一步是为了排除皮球本身质量对后续测量的干扰。后续向皮球充入100筒空气后,天平左侧会因空气有质量而下沉,通过添加绿豆使天平再次平衡,新增绿豆的质量即为100筒空气的质量。因此,第一步需将简易天平调至平衡。
(2)空气具有质量。未充气时,皮球与右侧绿豆质量相等,天平平衡。充入20筒空气后,皮球总质量增加(原质量 + 空气质量),左侧总质量大于右侧绿豆质量。根据天平平衡原理,质量大的一侧会下沉,因此简易天平的左边会下降。
(3)实验中,未充气时皮球与右侧绿豆质量平衡。充入 20 筒空气后,左侧质量增加(空气有质量),天平左侧下沉。此时在右侧增加 7 颗绿豆后天平恢复平衡,说明新增的 7 颗绿豆质量恰好等于 20 筒空气的质量。因此 20 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 7 颗绿豆的质量。
(4)由前可知,20 筒空气质量相当于 7 颗绿豆。100 筒是 20 筒的 5 倍(100÷20=5),根据比例关系,其质量也应为 7 颗的 5 倍。计算可得:7×5=35(颗)。因此,100 筒空气的质量约等于 35 颗绿豆的质量。
(5)(回答合理即可)教材中多研究空气的基本特性(如占据空间、有质量等),可以提出空气成分、空气对人们的影响等问题。
31.(2025三上·平湖期末)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下图是酒泉当天的天气情况,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2024-10-30星期三 0℃~13℃ 东风1级
(1)从表中可以看出,酒泉当天的天气状况是   (填“晴”或“多云”“阴”),当天最低气温是   ℃。
(2)下面温度中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的是(  )。
A.室内空气温度
B.手心温度
C.室外树荫下通风处的空气温度
(3)以下描述符合酒泉当天风力情况的是(  )。
A.轻烟随风偏 B.叶动红旗展 C.举伞步行艰
(4)在这一天,酒泉很多群众给宇航员送行,不适合他们穿的衣服是(  )。
A.棉衣 B.短袖T恤 C.羽绒服
(5)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又将一种会飞的生物送入太空,它有许多基因与人类基因相似,对其研究可以获得对人类遗传病的认识,为研究人类自身在太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它是哪一种生物?(  )
A.果蝇 B.斑马鱼 C.生菜
【答案】(1)多云;0
(2)C
(3)A
(4)B
(5)A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信息 “2024-10-30 星期三,0℃~13℃,东风 1 级”,图中天气符号是表示多云。同时,从 “0℃~13℃” 能明确看出,当天最低气温是 0℃。
(2)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A 选项室内空气温度受建筑物遮挡、取暖或制冷设备影响,不能反映当地自然气温;B 选项手心温度是人体温度,与环境气温差异大;C 选项室外树荫下通风处避免了阳光直射和局部气流干扰,能准确代表当地的自然气温。因此,只有 C 符合气温测量的标准条件。
(3)根据题目可知酒泉当天风力为东风 1 级。由风力歌 “0 级烟柱直冲天,1 级青烟随风偏,2 级轻风吹脸面,3 级叶动红旗展,6 级举伞步行艰” 可知,1 级风的表现是轻烟随风偏,所以 A 选项符合。B 选项 “叶动红旗展” 是 3 级风的特征。C 选项 “举伞步行艰” 对应的是 6 级风的情况。故本题应选 A。
(4)根据已知信息,酒泉当天气温为 0℃~13℃,且有东风 1 级。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天气较为寒冷,需要穿着保暖衣物。棉衣和羽绒服都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能,适合在这种天气下穿着。而短袖 T 恤较为单薄,主要适合在温暖或炎热的天气穿着,在 0℃~13℃的环境中穿着短袖 T 恤会让人感觉寒冷,容易受凉感冒,不适合当天的天气状况。所以不适合群众穿的衣服是短袖 T 恤,应选B。
(5)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 2024 年 10 月 30 日发射时,将果蝇作为重要实验生物送入太空。果蝇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 75%-80%,且已知 75% 的人类致病基因在果蝇中存在同源基因,这使其成为研究人类遗传病的理想模型。此次实验聚焦于 “空间亚磁果蝇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旨在探究微重力、亚磁复合环境对果蝇生长发育、行为模式的影响。例如,通过观察果蝇在类似月球(无磁场)或火星(弱磁场)环境下的生物学反应,可揭示太空环境对基因表达、生理功能的作用机制,为人类长期太空驻留提供关键数据。此外,果蝇繁殖周期短、代际清晰,便于在轨开展多代培养实验,这是斑马鱼(神舟十八号搭载)或生菜(太空菜园项目)无法替代的优势。
(1)从表中可以天气符号看出,酒泉当天的天气状况是多云。当天最低气温是0℃。
(2)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阴凉通风的室外大树下最适合可以反应当地气温。
(3)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陆上很少见。根据《风力歌》可知,酒泉当地的风力是一级,轻烟随风偏可以表示酒泉当地的风力情况。
(4)酒泉这一天的气温是0℃-13℃,应该穿棉衣和羽绒服,不适合穿短袖T恤。
(5)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伟表示,在神十九任务期间将执行开展包括生命科学、流体、燃烧、材料等特别是生命科学实验,这次将要上果蝇,这是国内首次把果蝇这种动物带上太空。 果蝇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体型较小、繁殖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后代,便于进行遗传学实验。 此外,果蝇的许多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相似性,其研究可以获得对人类遗传疾病的认识,为研究人类自身在太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
1 / 1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2025三上·平湖期末)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   状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   ℃时,冰就会开始   ,变为   的水。
2.(2025三上·平湖期末)将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同时倒入两个同样多水的烧杯中,一杯温度高,另一杯温度低,都不用玻璃棒搅拌,我会观察到   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快。
3.(2025三上·平湖期末)科学课小科认识了一种新物质,地球生命离不开它,无色无味可感知,没有形状能占据空间,可压缩,质量很轻,会流动,形成风。你知道它是什么物质吗?   
4.(2025三上·平湖期末)冬季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地传播,这是因为空气会   ,因此下课要通风换气。
5.(2025三上·平湖期末)“平湖今夜到明天晴转多云,偏西风3~4级,温度2℃到10℃。”这份天气预报中包含的天气信息有   、   、   、气温。下图所示的是10时的气温,此时的气温为   。
6.(2025三上·平湖期末)测量天气特征用到的工具有   、   、   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
7.(2025三上·平湖期末)他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他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总结了我国现代物候的特征。这位科学家是(  )。
A.竺可桢 B.袁隆平 C.屠呦呦
8.(2025三上·平湖期末)下图使用酒精灯的方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9.(2025三上·平湖期末)夏天,探探想喝冰水,她把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拧紧盖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过了一晚上,拿出来发现水结成了冰,瓶子却裂了。这可能是因为(  )。
A.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把瓶子撑裂了
B.瓶子质量不好,被冻裂了
C.瓶子遇冷体积变小,水结冰后体积不变,瓶子被撑裂了
10.(2025三上·平湖期末)煮饺子时,小科发现锅里的水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  )。
A.水被饺子吸收了 B.水漏到锅外去了 C.水变成水蒸气了
11.(2025三上·平湖期末)小智要做一个关于溶解的实险,他从以下实验材料中选择了几种(画图的),他这样选择是为了研究(  )。
A.水温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
B.搅拌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
C.冰糖颗粒大小对其溶解快慢的影响
12.(2025三上·平湖期末)一杯浓盐水充分搅拌后底部还有食盐剩余,能让底部的食盐完全溶解的方式(  )。
A.继续搅拌 B.加热蒸发 C.加水
13.(2025三上·平湖期末)在做“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对比实验时,我们发现(  )。
A.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多
B.食盐溶解的份数多
C.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份数一样多
14.(2025三上·平湖期末)将封闭玻璃瓶中的空气抽掉一半,瓶内剩余的空气(  )。
A.会充满瓶内各处空间
B.质量会增加
C.不会充满瓶子
15.(2025三上·平湖期末)小科在一个透明塑料杯的底部扎了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全部压入水中。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位上升并出现气泡
B.没有明显变化
C.水位慢慢下降
16.(2025三上·平湖期末)小莉在喝牛奶时,不小心从吸管口往牛奶盒中吹入了一口气,结果牛奶从吸管中流了出来,这是因为空气(  )。
A.有流动性 B.占据空间 C.有一定的质量
17.(2025三上·平湖期末)如下图从B管往瓶里吹气,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中冒气泡 B.水从A管流出来 C.水从B管流出来
18.(2025三上·平湖期末)元旦晚会布置舞台,小科把吹好的气球捏成各种形状,这利用了空气(  )的特点。
A.没有固定的形状 B.占据空间 C.有质量
19.(2025三上·平湖期末)注射器中装有一定量的空气,如图,然后用橙子皮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橙子皮就会像子弹一样弹出去,其原理(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很轻 C.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0.(2025三上·平湖期末)下列活动,需要借助空气的有(  )。
①动物呼吸 ②制作充气玩具 ③植物生长 ④炒菜做饭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21.(2025三上·平湖期末)在我们来做“热气球”实验时,袋子里的空气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松开手。袋子会升空。合理的解释是(  )。
A.周围有空气在流动
B.袋子本身变轻了
C.袋子里的热空气比袋子外的冷空气轻
22.(2025三上·平湖期末)下图是走马灯,点燃蜡烛,纸马开始转动,下列现象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氢气球升空 B.孔明灯升空 C.电风扇转动
23.(2025三上·平湖期末)平湖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好地方,这描述的是( )、
A.气候 B.气温 C.天气
24.(2025三上·平湖期末)用风旗观测风向,旗帜飘向南方,则当时的风向________。
A.南风 B.北风 C.东风
25.(2025三上·平湖期末)气象台常用最高最低温度计来测量一天中的最高和最低气温,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是(  )。
A.凌晨5时左右 B.上午10时左右 C.午后2时左右
26.(2025三上·平湖期末)下列天气里所开展室外运动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跑步 B.爬山 C.打羽毛球
27.(2025三上·平湖期末)某天一共下了三场雨,则这天的降雨量是指( )。
A.三场雨一共的降雨量
B.最大那场雨的降雨量
C.平均每场雨的降雨量
三、探究题(28题10分,29题12分,30题10分,31小题12分,共44分)
28.(2025三上·平湖期末)科学课上小科小组做“水的沸腾实验”每隔一分钟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时间(分钟) ……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 …… 92 94 97 100 100 100
(1)图中实验器材①可以使烧杯均匀受热,它的名称是(  )。
A.酒精灯 B.石棉网 C.铁架台
(2)该实验中水在   ℃会沸腾,水沸腾后再持续加热5分钟,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
(3)水沸腾时,可以看到烧杯上方不断地冒着“白气”,产生“白气”的原因是(  )。
A.液态水变成了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滴
C.空气中的水变成了水蒸气
(4)实验过程中,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如图中   (选填“甲”或“乙”)烧杯是水沸腾时看到的情况。
29.(2025三上·平湖期末)暑假,小科去余姚盐场参观学习,他从盐场带回来一些粗盐,粗盐有许多杂质,他决定自己尝试去除这些杂质。
(1)他先要用   (选填“甲”“乙”或“丙”)装置将盐溶解在水中。
(2)在选用乙装置过滤时,液面要   (选填“高于”“低于”“持平”)滤纸的边缘。
(3)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选填“能”或“不能”)被过滤分离。
(4)接下来要用丙装置分离盐和水,这个过程叫(  )。
A.沉淀 B.过滤 C.蒸发
(5)观察比较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后得到的白色颗粒和原来的粗盐,发现(  )。
A.大小相同、颜色相近
B.大小相同、颜色不同
C.大小不同、颜色相近
(6)在蒸发食盐水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C.食盐水沸腾了就熄灭酒精灯
30.(2025三上·平湖期末)学习了“空气是否有质量”后,小科准备利用以下材料测出100筒空气的质量。
(1)小科先将   调至平衡状态。
在简易天平的左边放上未充气的皮球,右边放入若干绿豆后,天平平衡。
(2)用打气筒给小皮球充20筒空气,简易天平的左边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
(3)在简易天平右边增加7颗绿豆后,天平恢复平衡。则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   颗绿豆的质量。
(4)由此可以推测出100筒空气的质量约等于   颗绿豆的质量。
(5)关于空气,除了教材中研究的现象和内容外,你还有什么想研究的吗?请把问题写下来:   。
31.(2025三上·平湖期末)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下图是酒泉当天的天气情况,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2024-10-30星期三 0℃~13℃ 东风1级
(1)从表中可以看出,酒泉当天的天气状况是   (填“晴”或“多云”“阴”),当天最低气温是   ℃。
(2)下面温度中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的是(  )。
A.室内空气温度
B.手心温度
C.室外树荫下通风处的空气温度
(3)以下描述符合酒泉当天风力情况的是(  )。
A.轻烟随风偏 B.叶动红旗展 C.举伞步行艰
(4)在这一天,酒泉很多群众给宇航员送行,不适合他们穿的衣服是(  )。
A.棉衣 B.短袖T恤 C.羽绒服
(5)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又将一种会飞的生物送入太空,它有许多基因与人类基因相似,对其研究可以获得对人类遗传病的认识,为研究人类自身在太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它是哪一种生物?(  )
A.果蝇 B.斑马鱼 C.生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液体;0;固态;液态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且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态状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0℃时,冰就会开始熔化,变为液态的水。
2.【答案】温度高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将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同时倒入两个同样多水的烧杯中, 一杯温度高,另一杯温度低,都不用玻璃棒搅拌,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要探究物质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生活中我们冲泡药剂时用温度高的水,药剂溶解得快,用温度低的水冲泡药剂,药剂难溶解,说明水的温度高低会影响物质溶解快慢。所以此题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温度高烧杯中实验溶解快。
3.【答案】空气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地球生命离不开的东西,人和动物呼吸都需要它。它没有颜色、没有味道,但我们能感觉到 —— 比如风吹过脸颊,就是空气在流动。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装在什么容器里就像什么样子,但它确实占地方。我们可以把空气压进气球里,让气球鼓起来,这说明它能被压缩。空气很轻,所以能在空中流动,流动的时候就形成了风。不管是微风还是大风,都是空气在动。没有空气,地球上就不会有风,生命也无法生存啦。
4.【答案】流动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会到处跑。当有流感病毒的人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跑到周围的空气里。因为空气会流动,这些带病毒的空气就会跟着跑,传到教室的各个角落,让更多人接触到病毒。就像我们闻到饭菜香味一样,香味会随着空气流动飘到远处,病毒也会这样跟着空气扩散。所以下课要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来,把带病毒的空气赶出去,这样能减少病毒在教室里的停留,降低大家被传染的机会。空气的流动让病毒容易传播,通风就是利用空气流动的特点,换成干净的空气。
5.【答案】云量;风向;风速;7℃
【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这份天气预报中包含的天气信息有天气状况、风向、风速、气温。其中 “晴转多云” 描述的是天气状况,表明天气将从晴天转变为多云;“偏西风 3~4 级” 给出了风向和风速,说明风从偏西方向吹来,风力等级为 3 到 4 级;“温度 2℃到 10℃” 则告知了气温范围。读图可知,此温度计中每一个分度值是1℃,且在0℃以上,是7℃。
6.【答案】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
【知识点】测量气温;测量降水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我们人类自己的观察器官只能获得事物的基本信息,要想获得事物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还需要借助测量工具。通过前面的学习,测量天气特征用到的工具有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等。
7.【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一辈子都在研究天气、气候和大自然的变化。他坚持观察记录植物开花、动物活动等物候现象,总结出了很多关于季节变化的规律,为我国的气象学和地理学打下了重要基础。袁隆平爷爷是研究杂交水稻的,让我们有更多的粮食吃;屠呦呦奶奶发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救了很多人。所以符合题目描述的是竺可桢。
8.【答案】B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点燃酒精灯时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用嘴吹可能会使火焰沿灯颈进入灯内,引发危险。
9.【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个特别的特点,结冰的时候体积会变大。探探把装满水的瓶子放进冰箱冷冻,水慢慢变成冰,体积变大了,但瓶子的大小没变,里面的冰就会把瓶子撑得裂开。就像冬天水管会冻裂,也是因为水管里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把水管撑破了。选项 B 说瓶子质量不好,其实不管瓶子好坏,水结冰体积变大都会撑裂它;选项 C 说瓶子遇冷变小,这不是主要原因,关键是冰的体积比水大,所以选 A。
10.【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煮饺子时,火不断给锅加热,水的温度升高,达到 100℃(标准大气压下)就会沸腾。这时水会从液态变成气态,成为看不见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所以锅里的水看起来越来越少。饺子虽然会吸水,但吸水量很少,不是水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 A);如果锅没有破损,水不会漏到外面(排除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散发掉,才是水减少的真正原因。
11.【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中,要研究不同的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常采用控制变量法,一次只改变一个变量,要研究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时,研究哪个因素,就只改变那一个因素,其他都不改变。观察圈起来的部分可知,圈起来的水温相同,都搅拌,冰糖质量相同,但是颗粒大小不同,所以研究的是冰糖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C正确。
12.【答案】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加水可以增加溶剂的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溶剂的量会使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这样就可以继续溶解食盐,从而使底部剩余的食盐完全溶解,C选项正确。
13.【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在相同条件(如水量、水温相同)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实验中,通常能溶解的食盐份数明显多于小苏打。例如,常温下 100 毫升水大约能溶解 36 克食盐,而小苏打仅能溶解约 10 克。这是因为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物质种类有关。因此对比实验中,食盐的溶解份数更多,A 和 C 不符合实际现象,故选 B。
14.【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压缩后的空气微粒之间距离变小,向上拉后微粒距离会变大。将封闭玻璃瓶中的空气抽掉一半,瓶内剩余的空气会充满瓶内各处空间,支部会此时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15.【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当杯子竖直压入水中时,杯内原本有空气。水会通过底部的小孔进入杯中,占据空气的空间,导致杯内水位上升。同时,被挤压的空气会从水中溢出,形成气泡。选项 B “没有明显变化” 不符合实际,因为水会进入杯中;选项 C “水位慢慢下降” 错误,压入水中时水是进入杯子而非流出。因此,水位上升和气泡出现是正确现象,选 A。
16.【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当小莉往牛奶盒里吹气时,空气进入盒内并占据一定空间。原本牛奶盒内的空间被牛奶和空气占据,吹入的空气增加了盒内压力,挤压牛奶向吸管移动,最终导致牛奶从吸管流出。空气的流动性是指空气能流动,但此现象核心是空气占据空间导致压力变化;空气有质量与牛奶流出无关。因此,空气占据空间是主要原因,选B。
17.【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从 B 管往瓶里吹气时,瓶内空气增多,由于瓶子是封闭的,增多的空气会挤压瓶内的水,迫使水沿着 A 管上升并流出。A 选项 “水中冒气泡” 通常是瓶内空气排出的现象,而吹气时是空气进入,不会出现;C 选项中 B 管是吹气的入口,气压会推动水从另一根管(A 管)流出,而非 B 管。因此,正确现象是水从 A 管流出,选 B。
18.【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气球内的空气本身没有固定形状,会占据气球的空间并随气球形状变化。当捏气球时,空气能适应气球的形变,呈现出各种形状,这正是利用了空气 “没有固定形状” 的特性。选项 B “占据空间” 是空气能使气球鼓起的原因,但题干强调 “捏成各种形状”,核心是形状的可变性;选项 C “有质量” 与形状变化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 A。
19.【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当用橙子皮堵住注射器管口并向下压活塞时,管内空气被压缩,体积变小。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会产生向外的弹力。当弹力足够大时,就能推动橙子皮,使其像子弹一样弹出去。空气有质量(A)和空气很轻(B)均与该现象无关,现象的核心是压缩空气释放弹性势能,故选 C。
20.【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①动物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维持生命活动;②制作充气玩具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特性,使玩具膨胀成形;③植物生长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叶片呼吸也需要氧气;④炒菜做饭时,空气助燃(氧气支持燃烧),且热空气流动帮助热量传递。四项活动均依赖空气的不同特性,因此全部需要借助空气,选 C。
21.【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相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质量轻。当袋子里的空气被加热到一定程度时,热空气的密度小于袋子外的冷空气密度,热空气产生的浮力大于袋子和热空气的总重力,从而使袋子获得向上的升力而升空,所以 “袋子里的热空气比袋子外的冷空气轻” 是袋子升空的合理原因,C选项正确。
22.【答案】B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走马灯的原理是:蜡烛燃烧时,周围的空气被加热,热空气会向上流动,流动的空气推动纸马转动起来。孔明灯升空也是因为蜡烛燃烧加热了灯内的空气,热空气会向上飘,带着孔明灯一起上升,和走马灯利用 “热空气向上流动” 的原理相同。而氢气球升空是因为氢气比空气 “轻”,和热空气流动无关。所以选 B。
23.【答案】A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要素,时间尺度较长,通常是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平湖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好地方”,四季分明体现了平湖在较长时间内(一年)气候的特点,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所以A选项正确。
24.【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旗旗帜飘向南方,说明风是从北方吹来的,所以当时的风向是北风。故本题选 B。
25.【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正午 12 时左右最大,此时太阳辐射最强,但地面吸收热量后需要时间传递给空气。正午过后,太阳辐射逐渐减弱,但地面仍在持续放热,空气温度继续升高,直到午后 2 时左右,地面热量收支达到平衡,气温达到最高。凌晨 5 时左右是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段,上午 10 时左右气温仍在上升阶段,均不符合。因此,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是午后 2 时左右,选 C。
26.【答案】B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雨天跑步存在滑倒风险,且雨水可能影响视线,增加意外概率;大风天打羽毛球会导致球的飞行轨迹失控,难以正常开展运动,还可能被风吹动的杂物误伤。晴天天气晴朗,视野开阔,温度适宜,适合进行爬山等户外活动,能减少天气因素带来的干扰和安全隐患,因此 B 选项是最合适的选择。
27.【答案】A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
【解析】【分析】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某天的降雨量就是指这一天内所有降雨的总和,即三场雨一共的降雨量,A选项正确。
28.【答案】(1)B
(2)100;不变
(3)B
(4)乙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实验中,①的作用是让烧杯均匀受热。酒精灯是提供热量的工具,直接加热烧杯会导致受热不均;石棉网放在烧杯和酒精灯之间,能分散热量,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炸裂;铁架台是固定仪器的支架,不直接参与热量传递。因此,能使烧杯均匀受热的器材是石棉网,选 B。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这是水的沸点。从实验数据看,13分钟后温度稳定在 100℃,说明此时水已沸腾。水沸腾后,即使继续加热,热量会用来让水变成水蒸气,而水的温度不会再升高,会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持续加热5分钟,温度仍为100℃,不会升高。
(3)水沸腾时,烧杯里的水会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气态)向上运动。当这些高温水蒸气遇到杯外的冷空气时,会冷却变成许许多多的小水滴,这些聚集的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 “白气”。A 选项说的是水变成水蒸气,这是沸腾时的汽化现象,但水蒸气本身无色看不见;C 选项中 “空气中的水变成水蒸气” 不符合实际,因为 “白气” 来自沸腾产生的水蒸气。所以产生 “白气” 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选 B。
(4)水沸腾前,底部温度高,上层温度低,气泡上升时遇冷收缩,所以气泡越来越小(对应甲图)。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新水蒸气加入,气泡会越来越大(对应乙图)。
(1)根据题目中的器材可知,实验器材①可以使烧杯均匀受热,它的名称是石棉网。石棉网是用来放置在酒精灯和烧杯之间的,它可以分散热量,使烧杯底部受热更加均匀,防止烧杯因局部过热而破裂。选B。
(2)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水在达到100℃时开始沸腾,并且在沸腾后,即使继续加热,温度也保持在100℃不变。这是因为水在沸腾时,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水分子间的引力,使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而不是用于提高温度。
(3)水沸腾时,可以看到烧杯上方不断地冒着“白气”,产生“白气”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滴。当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上升到较冷的空气中,冷却后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选B。
(4)在实验中,乙图中的情况通常代表水沸腾时的情况,这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增大,因为它们从水中带出了水蒸气,而甲图中的情况代表的是水未沸腾时的情况,这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可能会变小甚至消失,因为它们中的气体又溶解回到了水中。
29.【答案】(1)甲
(2)低于
(3)不能
(4)C
(5)C
(6)B
【知识点】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1)溶解粗盐时,需要将粗盐放入水中并搅拌以加速溶解。甲装置是烧杯搭配玻璃棒,适合进行溶解操作 —— 将粗盐放入烧杯的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溶解速度,乙装置通常用于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丙装置可能是蒸发(分离溶质和溶剂)。因此,用于溶解盐的装置是甲。
(2)过滤操作中,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可能未经过滤纸过滤,直接从滤纸与漏斗的间隙流下,导致杂质混入滤液,失去过滤效果。保持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才能确保液体全部通过滤纸,有效分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因此,正确操作是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3)过滤的原理是分离液体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利用滤纸的孔隙让液体通过,而固体颗粒因无法通过孔隙被截留。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如食盐)会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这些微小粒子能透过滤纸孔隙,无法被滤纸截留。因此,过滤无法分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只能分离不溶性杂质。所以答案是不能。
(4)丙装置为蒸发装置,其作用是通过加热使水分蒸发,从而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A 选项沉淀是让杂质沉降,B 选项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均不涉及分离盐和水。而蒸发通过加热去除溶剂(水),得到溶质(盐),符合丙装置的作用。因此该过程叫蒸发,选 C。
(5)粗盐含杂质,颗粒较大且可能有灰褐色等杂色;蒸发后得到的白色颗粒是较纯净的盐,杂质被去除,颜色更洁白(与粗盐本色相近,均以白色为基调)。同时,粗盐颗粒较粗,而蒸发得到的盐结晶颗粒更细小,因此两者大小不同。综上,符合的选项是 C。
(6)蒸发食盐水时,若等水完全蒸发后再熄灭酒精灯,残留的盐可能因持续高温而飞溅,且蒸发皿温度过高易损坏。食盐水沸腾就熄灭则水分未充分蒸发,无法得到较多盐晶体。正确做法是水未完全蒸发前(仍有少量水时)熄灭酒精灯,利用蒸发皿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既能避免盐飞溅,又能充分得到晶体。因此选 B。
(1)将盐溶解在水中的话,需要用烧杯和玻璃棒即可,即图甲。
(2)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体直接进入烧杯。
(3)过滤只能分离不可以溶解的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被过滤分离,溶解的物质分离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
(4)溶解的物质分离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因为食盐可以溶于水,所以要采用蒸发的方法来分离盐和水。
(5)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后得到的食盐颗粒与原来的食盐相比颗粒更小,呈粉末状。
(6)在蒸发食盐时,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利用余温将水分完全蒸发掉,这样操作比较安全,防止食盐颗粒受高温发生爆裂。
30.【答案】天平;下降;7;35;空气中的不同成分(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对物体燃烧的影响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1)要测量100筒空气的质量,需先让测量工具处于平衡状态。实验中使用的是简易天平,左侧放未充气的皮球,右侧放绿豆使天平平衡,这一步是为了排除皮球本身质量对后续测量的干扰。后续向皮球充入100筒空气后,天平左侧会因空气有质量而下沉,通过添加绿豆使天平再次平衡,新增绿豆的质量即为100筒空气的质量。因此,第一步需将简易天平调至平衡。
(2)空气具有质量。未充气时,皮球与右侧绿豆质量相等,天平平衡。充入20筒空气后,皮球总质量增加(原质量 + 空气质量),左侧总质量大于右侧绿豆质量。根据天平平衡原理,质量大的一侧会下沉,因此简易天平的左边会下降。
(3)实验中,未充气时皮球与右侧绿豆质量平衡。充入 20 筒空气后,左侧质量增加(空气有质量),天平左侧下沉。此时在右侧增加 7 颗绿豆后天平恢复平衡,说明新增的 7 颗绿豆质量恰好等于 20 筒空气的质量。因此 20 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 7 颗绿豆的质量。
(4)由前可知,20 筒空气质量相当于 7 颗绿豆。100 筒是 20 筒的 5 倍(100÷20=5),根据比例关系,其质量也应为 7 颗的 5 倍。计算可得:7×5=35(颗)。因此,100 筒空气的质量约等于 35 颗绿豆的质量。
(5)(回答合理即可)教材中多研究空气的基本特性(如占据空间、有质量等),可以提出空气成分、空气对人们的影响等问题。
31.【答案】(1)多云;0
(2)C
(3)A
(4)B
(5)A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信息 “2024-10-30 星期三,0℃~13℃,东风 1 级”,图中天气符号是表示多云。同时,从 “0℃~13℃” 能明确看出,当天最低气温是 0℃。
(2)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A 选项室内空气温度受建筑物遮挡、取暖或制冷设备影响,不能反映当地自然气温;B 选项手心温度是人体温度,与环境气温差异大;C 选项室外树荫下通风处避免了阳光直射和局部气流干扰,能准确代表当地的自然气温。因此,只有 C 符合气温测量的标准条件。
(3)根据题目可知酒泉当天风力为东风 1 级。由风力歌 “0 级烟柱直冲天,1 级青烟随风偏,2 级轻风吹脸面,3 级叶动红旗展,6 级举伞步行艰” 可知,1 级风的表现是轻烟随风偏,所以 A 选项符合。B 选项 “叶动红旗展” 是 3 级风的特征。C 选项 “举伞步行艰” 对应的是 6 级风的情况。故本题应选 A。
(4)根据已知信息,酒泉当天气温为 0℃~13℃,且有东风 1 级。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天气较为寒冷,需要穿着保暖衣物。棉衣和羽绒服都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能,适合在这种天气下穿着。而短袖 T 恤较为单薄,主要适合在温暖或炎热的天气穿着,在 0℃~13℃的环境中穿着短袖 T 恤会让人感觉寒冷,容易受凉感冒,不适合当天的天气状况。所以不适合群众穿的衣服是短袖 T 恤,应选B。
(5)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 2024 年 10 月 30 日发射时,将果蝇作为重要实验生物送入太空。果蝇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 75%-80%,且已知 75% 的人类致病基因在果蝇中存在同源基因,这使其成为研究人类遗传病的理想模型。此次实验聚焦于 “空间亚磁果蝇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旨在探究微重力、亚磁复合环境对果蝇生长发育、行为模式的影响。例如,通过观察果蝇在类似月球(无磁场)或火星(弱磁场)环境下的生物学反应,可揭示太空环境对基因表达、生理功能的作用机制,为人类长期太空驻留提供关键数据。此外,果蝇繁殖周期短、代际清晰,便于在轨开展多代培养实验,这是斑马鱼(神舟十八号搭载)或生菜(太空菜园项目)无法替代的优势。
(1)从表中可以天气符号看出,酒泉当天的天气状况是多云。当天最低气温是0℃。
(2)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阴凉通风的室外大树下最适合可以反应当地气温。
(3)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陆上很少见。根据《风力歌》可知,酒泉当地的风力是一级,轻烟随风偏可以表示酒泉当地的风力情况。
(4)酒泉这一天的气温是0℃-13℃,应该穿棉衣和羽绒服,不适合穿短袖T恤。
(5)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伟表示,在神十九任务期间将执行开展包括生命科学、流体、燃烧、材料等特别是生命科学实验,这次将要上果蝇,这是国内首次把果蝇这种动物带上太空。 果蝇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体型较小、繁殖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后代,便于进行遗传学实验。 此外,果蝇的许多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相似性,其研究可以获得对人类遗传疾病的认识,为研究人类自身在太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