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25五上·阳西期末)水的流动受地面颗粒空隙大小的影响。(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
【解析】【分析】雨水在不同地面的流动,在于地面颗粒间的空隙大小。当地面颗粒间空隙较大时,水更容易通过空隙渗入地下,地表径流相对较少;若地面颗粒间空隙小、结构密实(如水泥地),水难以渗透,就更多地在地表流动,形成明显的地表径流。因此,“雨水在不同地面上的流动情况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地面颗粒间的空隙大小影响了水的渗透和流动” 这一说法正确。
2.(2025五上·阳西期末)铁虽然生锈了,但它依然会很结实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对铁锈的观察得出的结论:铁锈呈红褐色,且无光泽;质地较脆、结构有空隙、表面粗糙;不能导电,也不能被磁铁吸引;与铁相比,铁锈的坚固程度大大降低,这也是铁制品生锈后容易损坏的重要原因。这些特征不仅能帮助我们区分铁和铁锈,也揭示了铁生锈后性能的劣化,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好铁制品的防锈保护。
3.(2025五上·阳西期末)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水具有质量,而在地球上,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受到竖直向下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由于重力的存在,水会自然地从地势较高的地方向地势较低的地方流动,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水流现象(如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的根本原因。该说法正确。
4.(2025五上·阳西期末)水泥地面上的雨水全部滞留在地面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传统城市的硬化路面(如水泥、花岗岩地面)渗水差,降雨时大部分雨水滞留地表:部分积聚影响通行,部分排入地下管道;若排水不及时,易引发城市内涝,影响生活生产。
5.(2025五上·阳西期末)蜡烛燃烧后变短了,是有新物质产生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仅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如,蜡烛加热熔化时,只是从固态变为液态,其成分仍是蜡,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如,蜡烛燃烧时,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因此,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物质。
6.(2025五上·阳西期末)氧气是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这三要素。氧气支持燃烧。
7.(2025五上·阳西期末)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要比用小烧杯罩住的蜡烛更快熄灭。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的快慢取决于烧杯内的氧气含量。较大的烧杯内含有更多的氧气,所以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比用小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得更慢。
8.(2025五上·阳西期末)灭火的方法是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一定的温度、氧气。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灭火方法:移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隔绝氧气(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只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燃烧就无法继续,因此题目的说法符合燃烧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9.(2025五上·阳西期末)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与人类生产密切相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它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这一过程涉及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会产生新物质。燃烧和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 既为人类提供能源(如燃料燃烧供暖、驱动机械)、便利(如烹饪),但同时也可能因失控引发火灾,造成危害。
10.(2025五上·阳西期末)植物的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都是从下向上进行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连接和输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二、选择题: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2025五上·阳西期末)下列各种环境中,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生锈速度最慢的是(  )。
A.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B.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呈酸性的潮湿土壤中
【答案】A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铸铁生锈需同时接触氧气和水,酸性、碱性、盐溶液会加速生锈。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缺氧气和水,铸铁管道不易生锈,故选 A。
12.(2025五上·阳西期末)科学小组要使浮在海面上的潜水艇下沉,正确的方法是(  )。
A.从潜水艇的水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质量
B.往潜水艇的水舱注水,以增大潜水艇的质量
C.把潜水艇的水舱抛弃,以减小潜水艇的体积
【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A:排水减轻质量,潜水艇变轻,更易上浮,不符合题意。B:注水增加总重,若超过排水重(浮力),则会下沉,符合题意。
C:抛弃水舱减小体积,同时减轻重量,更易上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2025五上·阳西期末)植物在茎的每个节上着生三片或以上的叶,叶之间为(  )。
A.对生排列 B.轮生排列 C.互生排列
【答案】B
【知识点】茎的作用;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每个节上着生三片或以上的叶,叶以圆形或多边形顺序排列叫轮生排列。植物的茎每个节上仅两片叶,且相对而生叫对生排列。
植物的茎每个节上仅一片叶,且与上下节的叶不在同一平面叫互生排列。
符合题意是 B。
14.(2025五上·阳西期末)夏天,当我们刚从游泳池游泳后上岸时,风一吹身上会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  )
A.人身上的水蒸发时吸收了皮肤表面的热量
B.人运动后身体的热量被消耗掉了
C.池水的温度比空气的温度高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夏天游泳后上岸,风吹时身上凉爽,是因为风加快水分蒸发,蒸发时吸收热量使体表温度下降。故选 A。
15.(2025五上·阳西期末)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时是浮的,放入乙水槽时是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B.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
C.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油,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同一物体沉浮取决于液体性质。甲中上浮、乙中下沉,说明甲液体密度大(如盐水),乙可能是清水。食用油密度比水小,不可能。故选 B。
16.(2025五上·阳西期末)在加入一定量的白砂糖溶液中,鸡蛋可以浮起来,除此之外,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鸡蛋也可以在水中浮起来。
A.食用盐 B.沙子 C.洗衣粉
【答案】A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加盐能增大水的密度,当水的密度超过鸡蛋密度时,鸡蛋就会浮起。沙子不溶于水,无法改变水的密度;洗衣粉虽可溶解,但通常也难以让水的密度达到使鸡蛋浮起的程度。故选 A
17.(2025五上·阳西期末)将番茄放入(  )中,番茄会沉下去。
A.含有一定量食盐的溶液
B.含有一定量白砂糖的溶液
C.纯净水
【答案】C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A:食盐水密度大于纯净水,番茄可能上浮,不符合题意。B:含白砂糖的溶液密度高于纯净水,番茄可能上浮,不符合题意。
C:纯净水密度低于番茄,番茄会下沉,符合题意。
18.(2025五上·阳西期末)大小、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
A.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B.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
C.沉浮情况一样
【答案】A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大小相同则体积相同,浸没水中时浮力相等;轻重不同即重力不同。根据浮沉条件:浮力>重力时上浮,浮力 = 重力时悬浮,浮力<重力时下沉。故选 A。
19.(2025五上·阳西期末)在阳光强烈照射下,金鱼藻的叶片(  )。
A.持续释放许多气泡
B.持续释放较少气泡
C.释放很少甚至不释放气泡)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照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阳光强烈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加快,产生的氧气量增多。
因此,在阳光强烈照射下,金鱼藻的叶片会因光合作用增强而持续释放许多气泡;这些气泡主要是氧气。故选A。
20.(2025五上·阳西期末)把生长着金鱼藻和金鱼的鱼缸放在阳光下照射,我们发现强光照射下的金鱼藻冒出的气泡较多,弱光照射下的金鱼藻冒出的气泡较少,金鱼藻冒出气泡的多少与(  )有关。
A.缸内金鱼的大小 B.缸内水温的高低 C.照射阳光的强弱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金鱼藻冒出气泡的多少与光照强弱有关。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旺盛,产生氧气越多,气泡越多;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气泡越少。而金鱼大小、水温高低不直接影响气泡多少。故选 C。
21.(2025五上·阳西期末)阳光下,植物的叶片在制造营养物质的过程中,会释放出(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一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在阳光下,叶片利用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一系列反应制造出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释放氧气。叶片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储存于淀粉等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及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同时释放的氧气也维持了大气中氧气的平衡。
22.(2025五上·阳西期末)下列地面渗水性能最好的是(  )。
A.水泥地面 B.花岗岩地面 C.草地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雨水的渗入或流淌,主要取决于地面颗粒空隙大小。草地土壤颗粒空隙大,渗水性好,雨水易渗入地下;水泥、花岗岩地面颗粒空隙小,渗水性差,雨水多在地面流淌。
23.(2025五上·阳西期末)在做模拟雨水流动的实验时,不会用到的工具是(  )。
A.喷壶 B.电磁炉 C.塑料盘
【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
【解析】【分析】在模拟 “雨水降落到不同地面时的流动情况” 实验中:喷壶(模拟降雨)、小瓷砖(模拟硬化地面)、带草的小土块(模拟草地)、沙石(模拟砂石地面)、塑料盘(承接水流)。实验通过对比不同 “地面” 上雨水的渗透速度和流淌状态,分析地面材质对水流的影响。而电磁炉用于加热,与该实验的模拟降雨、观察水流的核心目的无关,因此不会用到。
24.(2025五上·阳西期末)雨水降落到地面后,无论是顺着山脉流动,还是顺着地面流走,大部分在地(  )处汇集。
A.较高 B.较低 C.中部
【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
【解析】【分析】A:较高处地势高的地方水流会向低处流动,不会成为汇集的主要区域。
B:较低处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是水流汇集的主要地方。
C:中部地势若高于周围低处,水流仍会向更低处流动,不会大量汇集。
故选B。
25.(2025五上·阳西期末)潜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潜的呢?(  )
A.关闭阀门水舱充水,潜艇下潜;打开阀门水舱充气,潜艇上浮
B.打开阀门水舱充水,潜艇下潜;关闭阀门水舱充气,潜艇上浮
C.打开阀门水舱充气,潜艇上浮;关闭阀门水舱充水,潜艇上浮下潜
【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浮力: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潜艇的浮沉原理:通过改变自身重量实现上升和下潜。下潜:打开阀门,让水舱充水,自身重量增加,重力大于浮力,潜艇下沉;上浮:关闭阀门,向水舱内充气排出水,自身重量减小,浮力大于重力,潜艇上浮。
26.(2025五上·阳西期末)下列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  )
A.粉末状颗粒 B.立方体颗粒 C.白色大颗粒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小苏打特点:呈白色,且通常为细小的粉末或小颗粒,不会以较大颗粒形式存在。因此,符合这一特征的选项为 A。
27.(2025五上·阳西期末)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很多气泡的是(  )。
A.水和白糖 B.小苏打和柠檬汁 C.盐水和大豆
【答案】B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与白糖混合仅发生溶解,无气泡;小苏打与柠檬汁因酸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出现大量气泡;盐水与大豆混合仅为大豆吸水,无气泡。因此,正确答案是 B,即小苏打和柠檬汁混合后会产生很多气泡。
28.(2025五上·阳西期末)观察液体是不是白醋时,用(  )来观察。
A.眼睛 B.鼻子 C.手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
【解析】【分析】识别白醋时,用鼻子闻气味(有明显酸味)是有效方法;用眼睛观察(白醋透明,与其他液体难区分)和用手触摸(不安全且无效)均不可取。故选 B。
29.(2025五上·阳西期末)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答案】C
【解析】【解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碳酸氢钠,在水中是一种新的液体。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30.(2025五上·阳西期末)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答案】A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汽水中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是在高压条件下被压入水中的。当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低,原本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就会以气泡的形式逸出。因此,冒出的气泡是二氧化碳,选 A。
三、实验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025五上·阳西期末)用牛奶做钥匙扣。
我们可以将250毫升热的牛奶与10毫升的白醋混合后,可以制成小熊钥匙扣。
31.在煮沸的牛奶中加入白醋,搅拌后会产生(  )
A.沉淀物 B.气泡 C.变成蓝色
32.这个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过滤 ②挤干 ③搅拌 ④煮沸 ⑤定型
A.④①②③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③②⑤
33.要使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更多的气泡,可以(  )
A.增加小苏打的量
B.增加白醋的量
C.增加白醋和小苏打的量
34.下列物质与白醋混合后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是(  )。
A.食盐 B.牛奶 C.小苏打
35.在该实验中,纱布的作用是(  )。
A.清洁 B.擦拭 C.过滤
【答案】31.A
32.B
33.C
34.A
35.C
【知识点】物理变化;蛋白质的检验;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牛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以胶体形式分散在水中。当向煮沸的热牛奶中加入白醋时,白醋中的醋酸会破坏蛋白质胶体的稳定性,使蛋白质分子凝聚、沉淀,形成凝固状的牛奶凝块。这一过程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1.煮沸的牛奶中加入白醋,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白醋中的醋酸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凝固物),不会产生气泡或变蓝。故选A。
32.实验需先将牛奶煮沸,加入白醋后搅拌使反应充分,再用纱布过滤出沉淀物,挤干水分后定型。步骤为:④煮沸→③搅拌→①过滤→②挤干→⑤定型。故选B。
33.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只增加一种物质,另一种耗尽后反应停止。同时增加两者的量,可让反应更充分,产生更多气泡。故选C。
34.牛奶与白醋反应生成沉淀物,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均产生新物质;食盐与白醋混合无化学反应,不产生新物质。故选A。
35.实验中用纱布分离牛奶中的沉淀物和液体,利用的是纱布的过滤作用。故选C。
36.(2025五上·阳西期末)探究如何利用瓶子的浮力把“沉船”打捞起来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1)   →(2)   →(3)   →(4)   →(5)   。
A、将两个装满水的瓶子分别绑在“沉船”的两侧。
B、推动注射器注入空气。
C、利用Y形管将两个瓶子的入气孔连接起来。
D、将两个装满水的瓶子放入水底。
E、观察“沉船”的沉浮状态。
【答案】D;A;C;B;E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首先需将两个装满水的瓶子放入水底(D),模拟沉船周围的环境;接着把瓶子绑在 “沉船” 两侧(A),为打捞提供浮力支撑;用 Y 形管连接两个瓶子的入气孔(C),便于统一注入空气;通过注射器注入空气(B),空气会排出瓶内的水,使瓶子浮力增大;最后观察 “沉船” 是否上浮(E),验证打捞效果。这一过程利用了 “排水增浮” 的原理:瓶子内水被空气排出后,自身重力减小,浮力增大,从而带动 “沉船” 上浮。
1 / 1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25五上·阳西期末)水的流动受地面颗粒空隙大小的影响。(  )
2.(2025五上·阳西期末)铁虽然生锈了,但它依然会很结实的。(  )
3.(2025五上·阳西期末)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  )
4.(2025五上·阳西期末)水泥地面上的雨水全部滞留在地面了。(  )
5.(2025五上·阳西期末)蜡烛燃烧后变短了,是有新物质产生了。(  )
6.(2025五上·阳西期末)氧气是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  )
7.(2025五上·阳西期末)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要比用小烧杯罩住的蜡烛更快熄灭。 (  )
8.(2025五上·阳西期末)灭火的方法是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  )
9.(2025五上·阳西期末)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与人类生产密切相关。(  )
10.(2025五上·阳西期末)植物的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都是从下向上进行的。(  )
二、选择题: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2025五上·阳西期末)下列各种环境中,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生锈速度最慢的是(  )。
A.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B.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呈酸性的潮湿土壤中
12.(2025五上·阳西期末)科学小组要使浮在海面上的潜水艇下沉,正确的方法是(  )。
A.从潜水艇的水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质量
B.往潜水艇的水舱注水,以增大潜水艇的质量
C.把潜水艇的水舱抛弃,以减小潜水艇的体积
13.(2025五上·阳西期末)植物在茎的每个节上着生三片或以上的叶,叶之间为(  )。
A.对生排列 B.轮生排列 C.互生排列
14.(2025五上·阳西期末)夏天,当我们刚从游泳池游泳后上岸时,风一吹身上会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  )
A.人身上的水蒸发时吸收了皮肤表面的热量
B.人运动后身体的热量被消耗掉了
C.池水的温度比空气的温度高
15.(2025五上·阳西期末)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时是浮的,放入乙水槽时是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B.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
C.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油,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16.(2025五上·阳西期末)在加入一定量的白砂糖溶液中,鸡蛋可以浮起来,除此之外,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鸡蛋也可以在水中浮起来。
A.食用盐 B.沙子 C.洗衣粉
17.(2025五上·阳西期末)将番茄放入(  )中,番茄会沉下去。
A.含有一定量食盐的溶液
B.含有一定量白砂糖的溶液
C.纯净水
18.(2025五上·阳西期末)大小、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
A.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B.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
C.沉浮情况一样
19.(2025五上·阳西期末)在阳光强烈照射下,金鱼藻的叶片(  )。
A.持续释放许多气泡
B.持续释放较少气泡
C.释放很少甚至不释放气泡)
20.(2025五上·阳西期末)把生长着金鱼藻和金鱼的鱼缸放在阳光下照射,我们发现强光照射下的金鱼藻冒出的气泡较多,弱光照射下的金鱼藻冒出的气泡较少,金鱼藻冒出气泡的多少与(  )有关。
A.缸内金鱼的大小 B.缸内水温的高低 C.照射阳光的强弱
21.(2025五上·阳西期末)阳光下,植物的叶片在制造营养物质的过程中,会释放出(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一氧化碳
22.(2025五上·阳西期末)下列地面渗水性能最好的是(  )。
A.水泥地面 B.花岗岩地面 C.草地
23.(2025五上·阳西期末)在做模拟雨水流动的实验时,不会用到的工具是(  )。
A.喷壶 B.电磁炉 C.塑料盘
24.(2025五上·阳西期末)雨水降落到地面后,无论是顺着山脉流动,还是顺着地面流走,大部分在地(  )处汇集。
A.较高 B.较低 C.中部
25.(2025五上·阳西期末)潜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潜的呢?(  )
A.关闭阀门水舱充水,潜艇下潜;打开阀门水舱充气,潜艇上浮
B.打开阀门水舱充水,潜艇下潜;关闭阀门水舱充气,潜艇上浮
C.打开阀门水舱充气,潜艇上浮;关闭阀门水舱充水,潜艇上浮下潜
26.(2025五上·阳西期末)下列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  )
A.粉末状颗粒 B.立方体颗粒 C.白色大颗粒
27.(2025五上·阳西期末)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很多气泡的是(  )。
A.水和白糖 B.小苏打和柠檬汁 C.盐水和大豆
28.(2025五上·阳西期末)观察液体是不是白醋时,用(  )来观察。
A.眼睛 B.鼻子 C.手
29.(2025五上·阳西期末)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30.(2025五上·阳西期末)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三、实验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025五上·阳西期末)用牛奶做钥匙扣。
我们可以将250毫升热的牛奶与10毫升的白醋混合后,可以制成小熊钥匙扣。
31.在煮沸的牛奶中加入白醋,搅拌后会产生(  )
A.沉淀物 B.气泡 C.变成蓝色
32.这个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过滤 ②挤干 ③搅拌 ④煮沸 ⑤定型
A.④①②③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③②⑤
33.要使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更多的气泡,可以(  )
A.增加小苏打的量
B.增加白醋的量
C.增加白醋和小苏打的量
34.下列物质与白醋混合后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是(  )。
A.食盐 B.牛奶 C.小苏打
35.在该实验中,纱布的作用是(  )。
A.清洁 B.擦拭 C.过滤
36.(2025五上·阳西期末)探究如何利用瓶子的浮力把“沉船”打捞起来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1)   →(2)   →(3)   →(4)   →(5)   。
A、将两个装满水的瓶子分别绑在“沉船”的两侧。
B、推动注射器注入空气。
C、利用Y形管将两个瓶子的入气孔连接起来。
D、将两个装满水的瓶子放入水底。
E、观察“沉船”的沉浮状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
【解析】【分析】雨水在不同地面的流动,在于地面颗粒间的空隙大小。当地面颗粒间空隙较大时,水更容易通过空隙渗入地下,地表径流相对较少;若地面颗粒间空隙小、结构密实(如水泥地),水难以渗透,就更多地在地表流动,形成明显的地表径流。因此,“雨水在不同地面上的流动情况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地面颗粒间的空隙大小影响了水的渗透和流动” 这一说法正确。
2.【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对铁锈的观察得出的结论:铁锈呈红褐色,且无光泽;质地较脆、结构有空隙、表面粗糙;不能导电,也不能被磁铁吸引;与铁相比,铁锈的坚固程度大大降低,这也是铁制品生锈后容易损坏的重要原因。这些特征不仅能帮助我们区分铁和铁锈,也揭示了铁生锈后性能的劣化,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好铁制品的防锈保护。
3.【答案】正确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水具有质量,而在地球上,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受到竖直向下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由于重力的存在,水会自然地从地势较高的地方向地势较低的地方流动,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水流现象(如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的根本原因。该说法正确。
4.【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传统城市的硬化路面(如水泥、花岗岩地面)渗水差,降雨时大部分雨水滞留地表:部分积聚影响通行,部分排入地下管道;若排水不及时,易引发城市内涝,影响生活生产。
5.【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仅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如,蜡烛加热熔化时,只是从固态变为液态,其成分仍是蜡,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如,蜡烛燃烧时,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因此,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物质。
6.【答案】正确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这三要素。氧气支持燃烧。
7.【答案】错误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的快慢取决于烧杯内的氧气含量。较大的烧杯内含有更多的氧气,所以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比用小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得更慢。
8.【答案】正确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一定的温度、氧气。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灭火方法:移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隔绝氧气(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只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燃烧就无法继续,因此题目的说法符合燃烧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它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这一过程涉及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会产生新物质。燃烧和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 既为人类提供能源(如燃料燃烧供暖、驱动机械)、便利(如烹饪),但同时也可能因失控引发火灾,造成危害。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连接和输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答案】A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铸铁生锈需同时接触氧气和水,酸性、碱性、盐溶液会加速生锈。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缺氧气和水,铸铁管道不易生锈,故选 A。
12.【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A:排水减轻质量,潜水艇变轻,更易上浮,不符合题意。B:注水增加总重,若超过排水重(浮力),则会下沉,符合题意。
C:抛弃水舱减小体积,同时减轻重量,更易上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答案】B
【知识点】茎的作用;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每个节上着生三片或以上的叶,叶以圆形或多边形顺序排列叫轮生排列。植物的茎每个节上仅两片叶,且相对而生叫对生排列。
植物的茎每个节上仅一片叶,且与上下节的叶不在同一平面叫互生排列。
符合题意是 B。
14.【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夏天游泳后上岸,风吹时身上凉爽,是因为风加快水分蒸发,蒸发时吸收热量使体表温度下降。故选 A。
15.【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同一物体沉浮取决于液体性质。甲中上浮、乙中下沉,说明甲液体密度大(如盐水),乙可能是清水。食用油密度比水小,不可能。故选 B。
16.【答案】A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加盐能增大水的密度,当水的密度超过鸡蛋密度时,鸡蛋就会浮起。沙子不溶于水,无法改变水的密度;洗衣粉虽可溶解,但通常也难以让水的密度达到使鸡蛋浮起的程度。故选 A
17.【答案】C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A:食盐水密度大于纯净水,番茄可能上浮,不符合题意。B:含白砂糖的溶液密度高于纯净水,番茄可能上浮,不符合题意。
C:纯净水密度低于番茄,番茄会下沉,符合题意。
18.【答案】A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大小相同则体积相同,浸没水中时浮力相等;轻重不同即重力不同。根据浮沉条件:浮力>重力时上浮,浮力 = 重力时悬浮,浮力<重力时下沉。故选 A。
19.【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照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阳光强烈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加快,产生的氧气量增多。
因此,在阳光强烈照射下,金鱼藻的叶片会因光合作用增强而持续释放许多气泡;这些气泡主要是氧气。故选A。
20.【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金鱼藻冒出气泡的多少与光照强弱有关。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旺盛,产生氧气越多,气泡越多;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气泡越少。而金鱼大小、水温高低不直接影响气泡多少。故选 C。
21.【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在阳光下,叶片利用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一系列反应制造出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释放氧气。叶片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储存于淀粉等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及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同时释放的氧气也维持了大气中氧气的平衡。
22.【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雨水的渗入或流淌,主要取决于地面颗粒空隙大小。草地土壤颗粒空隙大,渗水性好,雨水易渗入地下;水泥、花岗岩地面颗粒空隙小,渗水性差,雨水多在地面流淌。
23.【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
【解析】【分析】在模拟 “雨水降落到不同地面时的流动情况” 实验中:喷壶(模拟降雨)、小瓷砖(模拟硬化地面)、带草的小土块(模拟草地)、沙石(模拟砂石地面)、塑料盘(承接水流)。实验通过对比不同 “地面” 上雨水的渗透速度和流淌状态,分析地面材质对水流的影响。而电磁炉用于加热,与该实验的模拟降雨、观察水流的核心目的无关,因此不会用到。
24.【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
【解析】【分析】A:较高处地势高的地方水流会向低处流动,不会成为汇集的主要区域。
B:较低处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是水流汇集的主要地方。
C:中部地势若高于周围低处,水流仍会向更低处流动,不会大量汇集。
故选B。
25.【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浮力: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潜艇的浮沉原理:通过改变自身重量实现上升和下潜。下潜:打开阀门,让水舱充水,自身重量增加,重力大于浮力,潜艇下沉;上浮:关闭阀门,向水舱内充气排出水,自身重量减小,浮力大于重力,潜艇上浮。
26.【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小苏打特点:呈白色,且通常为细小的粉末或小颗粒,不会以较大颗粒形式存在。因此,符合这一特征的选项为 A。
27.【答案】B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与白糖混合仅发生溶解,无气泡;小苏打与柠檬汁因酸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出现大量气泡;盐水与大豆混合仅为大豆吸水,无气泡。因此,正确答案是 B,即小苏打和柠檬汁混合后会产生很多气泡。
28.【答案】B
【知识点】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
【解析】【分析】识别白醋时,用鼻子闻气味(有明显酸味)是有效方法;用眼睛观察(白醋透明,与其他液体难区分)和用手触摸(不安全且无效)均不可取。故选 B。
29.【答案】C
【解析】【解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碳酸氢钠,在水中是一种新的液体。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30.【答案】A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汽水中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是在高压条件下被压入水中的。当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低,原本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就会以气泡的形式逸出。因此,冒出的气泡是二氧化碳,选 A。
【答案】31.A
32.B
33.C
34.A
35.C
【知识点】物理变化;蛋白质的检验;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牛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以胶体形式分散在水中。当向煮沸的热牛奶中加入白醋时,白醋中的醋酸会破坏蛋白质胶体的稳定性,使蛋白质分子凝聚、沉淀,形成凝固状的牛奶凝块。这一过程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1.煮沸的牛奶中加入白醋,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白醋中的醋酸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凝固物),不会产生气泡或变蓝。故选A。
32.实验需先将牛奶煮沸,加入白醋后搅拌使反应充分,再用纱布过滤出沉淀物,挤干水分后定型。步骤为:④煮沸→③搅拌→①过滤→②挤干→⑤定型。故选B。
33.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只增加一种物质,另一种耗尽后反应停止。同时增加两者的量,可让反应更充分,产生更多气泡。故选C。
34.牛奶与白醋反应生成沉淀物,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均产生新物质;食盐与白醋混合无化学反应,不产生新物质。故选A。
35.实验中用纱布分离牛奶中的沉淀物和液体,利用的是纱布的过滤作用。故选C。
36.【答案】D;A;C;B;E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首先需将两个装满水的瓶子放入水底(D),模拟沉船周围的环境;接着把瓶子绑在 “沉船” 两侧(A),为打捞提供浮力支撑;用 Y 形管连接两个瓶子的入气孔(C),便于统一注入空气;通过注射器注入空气(B),空气会排出瓶内的水,使瓶子浮力增大;最后观察 “沉船” 是否上浮(E),验证打捞效果。这一过程利用了 “排水增浮” 的原理:瓶子内水被空气排出后,自身重力减小,浮力增大,从而带动 “沉船” 上浮。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