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2025三下·三门期末)周末,小科去青少年活动中心看画展,活动中心入口位于展览馆的东北方向500米处,小科从入口出发,需要(  ),才能到达目的地。
A.向东北方向走500米
B.向东南方向走500米
C.向西南方向走500米
2.(2025三下·三门期末)去往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路上,小科发现小丽同学骑着自行车经过,车筐里还坐着一只宠物小狗,相对于(  )小狗是运动的。
A.自行车 B.路边的树 C.小丽同学
3.(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发现一些同学在门口玩起了陀螺,陀螺的运动形式是(  )。
A.摆动 B.转动 C.振动
4.(2025三下·三门期末)下列物体运动形式与陀螺相同的是 (  )。
A. B. C.
5.(2025三下·三门期末)看完画展,小科去篮球场投篮,投球时篮球离手后到落到地面的过程中,篮球的运动最不可能的是(  ) 。
A.一直做直线运动
B.先做曲线运动,再做直线运动
C.一直做曲线运动
6.(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与朋友在玩你追我跑的游戏,如何判断速度的快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时间越长,速度越快
B.跑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C.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7.(2025三下·三门期末)在右图的追及跑游戏中,规定时间内小科没有追上小强,这说明(  )。
A.小强的速度比小科快
B.小强的速度比小科慢
C.以上两种都有可能
8.(2025三下·三门期末)百米赛跑比赛结果如下:小科用时15.9秒,小丽用时16.5秒,小刚用时16.9秒,这三名同学站在如右图所示的领奖台,从左往右分别是(  )。
A.小科、小丽、小刚 B.小丽、小科、小刚 C.小刚、小科、小丽
9.(2025三下·三门期末)下列选项中,对蚕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蚕卵不吃食物 B.蚕卵不会动 C.蚕卵呈青白色
10.(2025三下·三门期末)在孵蚕宝宝的盒盖上扎些孔是为了 (  )。
A.提供蚕宝宝呼吸所需的空气
B.镂空的美观
C.供我们观察方便
11.(2025三下·三门期末)蚕蛾头上触角和胸部足的数量分别是 (  )。
A.2对; 4对 B.1对; 3对 C.1对; 4对
12.(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饲养蚕的过程中,用照片记录了蚕宝宝的生长变化。下面照片顺序合理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13.(2025三下·三门期末)如右图所示,青蛙会繁殖产卵,并孵化成蝌蚪,此时应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14.(2025三下·三门期末)下面关于蚕蜕皮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蚕蜕皮前会大量进食
B.蚕蜕皮是从头部开始的
C.蚕蜕皮后身体会发黄
15.(2025三下·三门期末)“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青蛙鸣叫属于繁殖行为中的(  )行为。
A.求偶 B.交配 C.筑巢
16.(2025三下·三门期末)月球比太阳明明要小的多得多,从地球上看起来却差不多大,以下模拟过程能解释其原因的是(  ) 。
A.
B.
C.
17.(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在操场记录短杆影子的变化,他发现影子慢慢从西往北移动,此时可能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18.(2025三下·三门期末)自古以来人类一直都渴望了解月球,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我国的登月工程命名为(  )工程。
A.“飞天” B.“阿波罗” C.“嫦娥”
19.(2025三下·三门期末)“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端午节这一天的月相是(  )。
A. B. C.
20.(2025三下·三门期末)如右图,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下列关于月球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正面比背面有更多的环形山
B.月球正面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于陨石撞击形成的
C.月球正面的黑色部分是海洋,白色部分是陆地
21.(2025三下·三门期末)以下能直接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 (  )。
A.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船顶,然后看到船身
B.电视直播上看到神舟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
C.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起点
22.(2025三下·三门期末)如右图所示,其中应记录在区域①的信息是(  )。
A.有引力 B.有液态水 C.是球体
23.(2025三下·三门期末)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B.地球和月球都有空气
C.地球体积最大,太阳次之,月球最小
24.(2025三下·三门期末)(  )在显微镜下,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注射针,把从单尾鲫鱼的卵细胞中提取出的物质,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创造了“童鱼”。
A.童第周 B.竺可桢 C.钱学森
二、探究题(16+13+7+16, 共52分)
25.(2025三下·三门期末)暑假,小科和同学一起相约积木乐园玩积木。
(1)小科提前到达了积木乐园,为了准确告知同学自己的位置,他可以对同学说(  )。
A.我在一棵树前面
B.我在乐园门口往东的位置
C.我在乐园门口往东100米
(2)搭积木处,小科和同学用积木搭建了两个斜面甲和乙(如右图),然后分别把木块、弹珠和骰子放在两个斜面的上端,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木块在甲斜面可能滑动,在乙斜面可能不动
B.弹珠可能不动,也可能滑动,还可能滚动
C.骰子可能不动,也可能滑动,还可能滚动
(3)小科将六棱柱和八棱柱放在斜面甲顶端后,同时松手让物体自由滚落。经过3秒后,拍得两个物体的运动位置如右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六棱柱运动的速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八棱柱运动的速度。
(4)小科和同学一起,运用上课时学过的知识,用积木搭建起了过山车,关于制作“过山车”模型,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需要设计图,直接制作
B.仅使用三角尺就可以测量轨道的长度
C.先设计轨道,再制作,最后测试调整
(5)如右图所示的“过山车”模型是根据设计图(  )搭建的。
A. B. C.
(6)要保证物体在“过山车”上运动的快慢有变化,设计时需要(  )。
A.轨道都设计成曲线 B.轨道上坡度有变化 C.轨道设计得更稳定
(7)小科在测试搭建的“过山车”时,需要(  )实验器材。
A.秒表、软尺、细绳、小球
B.秒表、三角尺、细绳、小球
C.秒表、软尺、细绳、小方块
(8)小科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物体经常停在轨道的某个位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   。
26.(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发现环境中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对蚕的生长有影响,于是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取三个大小相同的纸盒,分别贴上标签甲、乙、丙,放在某个因素不同、其他环境条件相同的地方,喂食同样的桑叶。
(1)由上图可以得知,小科探究的是(  )对蚕生长的影响。
A.温度 B.空气 C.阳光
(2)小科查阅资料后,得知蚕在25℃左右的温度下生长发育最快。一段时间后,小科测量得知三个盒子里蚕的平均长度分别为4厘米、5厘米、6厘米。实验乙的蚕平均长度为(  )。
A.6厘米 B.5厘米 C.4厘米
(3)要让蚕宝宝吃饱吃好,应该给它们喂养(  )的桑叶。
A.消过毒 B.湿 C.新鲜干燥
(4)在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时,不建议(  )。
A.用画图的方法录观察到的蚕蛹的样子
B.用小木棒触碰蚕蛹观察蚕蛹的反应
C.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蛹的特征
(5)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图1属于蚕的   阶段,图2属于   阶段,蚕羽化前的阶段名称叫作   。
(6)养蚕之余,小科还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并给它们进行了分类:①和③一类,②和④一类,小科这样分类的标准是(  )。
A.是否生活在土壤里 B.是否爬行 C.是否为昆虫
27.(2025三下·三门期末)观察不同动物的卵,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1)鱼卵、鸡卵、龟卵、蛙卵,有硬壳的卵是   和   。
(2)写出右图A、B、C、D四部分结构的名称。
A   B   C    D 卵壳
(3)根据各部分的作用的描述,分别填写与其对应部分的字母。
①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的是    -。
④为胚胎发育孵化提供营养物质的是   。
28.(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做了关于影子的研究,请你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短杆的影子时,我们要选择(  )。
A.晴天 B.多云 C.阴天
(2)这是小科小组每隔半小时测量短杆影子长度的数据,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时间(小时) 0 0.5 1 1.5 2 2.5 3 3.5 4
影长(厘米) 10.0 7.5 6.4 5.3 5.0 5.4   7.7 11.2
从表中获知一天当中(  )时影子长度最短。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3)表中“3小时”的数据是小组忘记记录的,根据规律估计当时的影长约是(  )厘米。
A.5.2厘米 B.7.0厘米 C.9.8厘米
(4)经过一天的探究与分析,小科得知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    。
(5)如右图,根据一天当中影子变化的规律,下午5 时短杆的影子最有可能的是   (填序号)。
(6)学完“影子的秘密”后,小科准备在“六一”儿童节上表演皮影游戏。
①产生皮影的条件是   、屏和   。
②小科把皮影人偶靠近屏,其它条件不变,会看到影子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③表演过程中需要改变人偶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小科可以怎么做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解析】【分析】已知活动中心入口位于展览馆的东北方向 500 米处,这意味着展览馆在入口的相对方向。根据方向的相对性,东北的相反方向是西南。因此,小科从入口出发,需要向西南方向走 500 米才能到达展览馆。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先确定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
A:小狗坐在自行车车筐里,相对于自行车,小狗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小狗是静止的。
B:路边的树是固定不动的,小狗随着自行车移动,相对于路边的树,小狗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小狗是运动的。
C:小丽同学骑着自行车,与小狗一起运动,相对于小丽同学,小狗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小狗是静止的。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 A :“摆动” 是指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点来回运动,如钟摆的运动;
B :“转动” 是指物体围绕自身的中心轴做圆周运动,陀螺在旋转时,就是围绕自身中心轴转动;
C :“振动” 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如琴弦的颤动。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A “钟摆” 和选项 B “秋千” 的运动形式是摆动,围绕自身中心轴做圆周运动。C “旋转的风扇” 是围绕中心轴做圆周运动,属于转动,与陀螺的运动形式相同。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篮球离手后受重力和空气阻力。投出时一般有水平初速度,会因重力形成曲线运动。即使接近垂直投出,受阻力或偏差影响,也难完全直线运动,仅垂直上抛时轨迹接近直线但仍有微小弯曲,且这种情况极特殊。因此,全程直线运动(A)最不可能,B(先曲后直)和 C(全程曲线)均有可能。故选 A。
6.【答案】C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越长,速度越快;则反之。
A:仅通过 “运动时间越长” 无法判断速度快慢;
B:仅通过 “跑的距离越长” 也无法判断速度快慢;
C:“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越长”,在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则速度越快。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如右图,追及结果不仅取决于速度,还与初始距离、规定时间有关。若小强速度快,小科自然追不上;若小强速度慢,但初始距离远或规定时间短,小科也可能追不上。因此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距离与时间
【解析】【分析】百米赛跑中,用时越短跑得越快。小科(15.9 秒)最快,小丽(16.5 秒)次之,小刚(16.9 秒)最慢。领奖台从左到右通常按名次(快慢)排列,即小科、小丽、小刚。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蚕卵
【解析】【分析】蚕卵的特点是:不吃食物(A 正确),自身不会动(B 正确),刚产下时通常是黄色或淡黄色,经一段时间会变为紫黑色,并非青白色(C 错误)。
10.【答案】A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 蚕宝宝的生存需要空气,盒盖上扎孔是为了让空气流通,满足其呼吸需求(A 正确)。美观和方便观察并非主要目的(B、C 错误)。
11.【答案】B
【知识点】蚕蛾;昆虫
【解析】【分析】 蚕蛾属于昆虫,头部有 1 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符合昆虫的典型特征(A、C 数量错误)。
12.【答案】A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的生长发育顺序是:先由蚕卵(①)孵化出幼虫,幼虫生长成熟后变成蚕蛹(②),最后由蚕蛹羽化为成虫(③),即①→②→③,故正确答案为 C。
13.【答案】A
【知识点】认识动物的卵
【解析】【分析】青蛙通常在春季繁殖,此时温度适宜,利于卵的孵化和蝌蚪生长(B 夏季、C 秋季不符合青蛙繁殖的季节规律)。
14.【答案】B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蜕皮时,通常从头部开始(B 正确)。蜕皮前蚕会停止进食(A 错误);蜕皮后身体颜色较浅,并非发黄(C 错误)。
15.【答案】A
【知识点】卵生;胎生
【解析】【分析】青蛙鸣叫是雄蛙吸引雌蛙的方式,目的是获得交配机会,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A 正确)。鸣叫并非直接的交配或筑巢行为(B、C 错误)。
16.【答案】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月球看似和太阳差不多大,是因月球离地球近、太阳离地球远,距离差异抵消了大小差异。选项C中月球离地球更近(离太阳相对近,即离地球近),能模拟这种视觉效果,A、B 的位置关系无法解释。
17.【答案】A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上午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投向西方,随着太阳升高向南方移动,影子会从西往北(偏北)移动,符合 A 的情况。中午影子短且偏北,下午影子向东移动,故 B、C 不符合。
18.【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我国登月工程命名为 “嫦娥” 工程(C 正确)。“飞天” 并非登月工程名;“阿波罗” 是美国的登月计划(A、B 错误)。
19.【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此时月相为上弦月(C 正确)。满月在农历十五前后,下弦月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左右(A、B 错误)。
20.【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A:错误。实际上,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数量比正面更多。由于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潮汐锁定),人类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而背面因长期遭受陨石撞击,环形山更为密集。
B:正确。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是由太阳系小天体(如陨石、小行星)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正面的环形山也不例外,这是目前科学界公认的主要成因。
C:错误。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不存在 “海洋”。正面的黑色部分被称为 “月海”,其实是月球早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熔岩平原,因颜色较暗而得名;白色部分则是地势较高的月陆。
21.【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远方船只先见船顶后见船身,因地球曲面使视线先接触高处,证明球体。神舟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直接呈现球形外观,是直观证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回到起点,说明地球无边缘且可循环绕行,印证球体形状。
22.【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 区域①是地球独有的特征。A “有引力”、C “是球体” 是地球和月球共有的(②的内容);B “有液态水” 仅地球具备,故属于①。
23.【答案】A
【知识点】地球仪;地球主题海报
【解析】【分析】 A: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其中,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陆地面积约占 29%。显然,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该选项正确。
B: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包含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而月球由于质量小、引力弱,无法束缚住气体,其表面几乎没有空气,属于真空环境。因此该选项错误。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体积非常巨大,地球的体积远小于太阳,月球的体积又远小于地球。三者体积从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太阳>地球>月球,该选项错误。
故选A。
24.【答案】A
【知识点】认识动物的卵
【解析】【分析】童第周是中国著名生物学家,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鲫鱼卵细胞物质注入金鱼受精卵,培育出 “童鱼”,该成就与选项中其他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不符。
25.【答案】(1)C
(2)C
(3)小于
(4)C
(5)B
(6)B
(7)A
(8)释放高度不够高、轨道坡度太小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搭建过山车;测试过山车;描述物体的位置
【解析】【分析】(1) 准确描述位置需明确参照物、方向和距离,C 项包含乐园门口(参照物)、往东(方向)、100 米(距离),最精准。
(2) 骰子是立方体,在斜面上可能因坡度小而不动,坡度适中时滑动,坡度大或受力不均时滚动;木块多滑动少滚动,弹珠多滚动少滑动,故选 C 。
(3) 相同时间(3 秒)内,六棱柱滚动距离比八棱柱短,故速度更小。
(4) 制作模型应先设计再制作,最后测试调整,A 缺乏规划,B 仅用三角尺难以测量复杂轨道长度,故选C 。
(5) 根据过山车模型的轨道形状、高低起伏等特征,与设计图 B 匹配。
(6) 轨道坡度变化会影响物体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坡度大时速度快,坡度小时速度慢,从而产生快慢变化;A、C 与速度变化无关,故选B。
(7) 测试过山车需用小球模拟运动物体,秒表测时间,软尺和细绳测轨道长度(细绳贴合轨道再用软尺量),三角尺不适合测长轨道,小方块不易滚动,故选 A。
(8) 物体停下通常因动力不足,可能是释放时高度低(重力势能小),或轨道坡度小(动力不足),无法克服摩擦继续运动。
26.【答案】(1)A
(2)A
(3)C
(4)B
(5)幼虫;成虫;蛹
(6)C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蚕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1) 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探究的是温度对蚕生长的影响。
(2) 蚕在 25℃左右生长最快,对应的蚕平均长度最长(6 厘米),故实验乙(该温度条件)的蚕平均长度为 6 厘米。
(3) 新鲜干燥的桑叶能为蚕提供充足营养,且不易滋生细菌;湿桑叶易导致蚕生病,消毒桑叶可能残留有害物质,故选 C。
(4) 用小木棒触碰蚕蛹可能损伤蛹体,影响其发育;画图记录和放大镜观察是安全合理的观察方式。
(5) 蚕的一生阶段中,图 1 是吃桑叶的幼虫,图 2 是有翅膀的成虫,羽化前的阶段是蛹。
(6) 蝴蝶(①)和蚂蚁(③):它们都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 3 对足和 2 对翅(蚂蚁的翅在繁殖期出现)。蜘蛛(②)和蜈蚣(④):蜘蛛属于蛛形纲,有 8 条腿;蜈蚣属于多足纲,足的数量更多,远超 6 条。
A错误:是否生活在土壤里:蝴蝶通常不生活在土壤中,蚂蚁可能生活在土壤里,蜘蛛和蜈蚣的栖息地也不局限于土壤。
B错误:是否爬行:四种动物都能爬行,无法以此区分两类。
C正确:是否为昆虫:蝴蝶和蚂蚁是昆虫,蜘蛛和蜈蚣不是昆虫。
27.【答案】(1)鸡卵;龟卵
(2)气室;卵白;卵黄
(3)A;C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
【解析】【分析】(1) 鱼卵、蛙卵无硬壳,鸡卵(鸡蛋)和龟卵有硬壳保护。
(2) 鸡蛋结构中,A 是气室(储存空气),B 是卵白(提供水分和营养),C 是卵黄(主要营养部分),D 是卵壳(保护作用)。
(3) 气室(A)提供氧气;卵黄(C)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28.【答案】(1)A
(2)B
(3)B
(4)长短长 (从长到短再到长)
(5)③
(6)光源;遮挡物 (可调换顺序);变小;光源不变,改变遮挡物的方向;遮挡物不变,改变光源方向;同时改变光源和遮挡物方向 (合理即可)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1)A:晴天,天空晴朗太阳光线强烈且稳定,能形成清晰、明确的影子,适合测量。
B:多云,云层会遮挡部分阳光,导致光线分散、不稳定,影子可能模糊或时有时无,不利于准确测量。
C:阴天:几乎没有直射阳光,光线昏暗,短杆难以形成明显的影子,无法进行有效测量。
(2)表格中记录了从某一时刻开始,每隔半小时的影子长度变化:从时间 0 到 2 小时,影子长度逐渐缩短(10.0 厘米→5.0 厘米);从 2 小时到 4 小时,影子长度逐渐变长(5.0 厘米→11.2 厘米)。影子长度最短的时刻出现在2 小时时,影长为 5.0 厘米。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中午时最大,此时物体的影子最短;上午太阳逐渐升高,影子逐渐变短;下午太阳逐渐西斜,影子逐渐变长。表格中影子先变短后变长的规律,与 “上午→中午→下午” 的太阳变化一致,其中最短的影子对应中午。
(3)影子先变短后变长,2.5 小时影长 5.4 厘米,3.5 小时 7.7 厘米,3 小时应介于两者间,约 7.0 厘米。
(4)经过小科小组每隔半小时测量短杆影子长度的数据得出一天中的影长的变化规律:一天中,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最短,呈 “长 — 短 — 长” 变化。
(5) 从右图,根据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 :一天中,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最短,呈 “长 — 短 — 长” 变化。因此,下午 5 时属于傍晚时段,此时太阳位置偏西且高度角较小,影子应指向东方,且长度较长。
(6)①皮影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被不透明皮影遮挡,在屏上形成影子,需满足光源、遮挡物、屏三个条件。
②光源固定时,遮挡物与屏的距离影响影子大小:离屏越近,影子越小;离屏越远,影子越大(如人偶靠近屏,影子变小)。
③影子的长度和方向由光源与遮挡物的相对位置决定:改变方向:移动光源位置,或转动人偶朝向;
改变长度:调整光源与人偶距离(光源越近,影子越长),或调整人偶与屏距离(人偶离屏越近,影子越短)。
1 / 1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2025三下·三门期末)周末,小科去青少年活动中心看画展,活动中心入口位于展览馆的东北方向500米处,小科从入口出发,需要(  ),才能到达目的地。
A.向东北方向走500米
B.向东南方向走500米
C.向西南方向走500米
【答案】C
【知识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解析】【分析】已知活动中心入口位于展览馆的东北方向 500 米处,这意味着展览馆在入口的相对方向。根据方向的相对性,东北的相反方向是西南。因此,小科从入口出发,需要向西南方向走 500 米才能到达展览馆。故选C。
2.(2025三下·三门期末)去往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路上,小科发现小丽同学骑着自行车经过,车筐里还坐着一只宠物小狗,相对于(  )小狗是运动的。
A.自行车 B.路边的树 C.小丽同学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先确定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
A:小狗坐在自行车车筐里,相对于自行车,小狗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小狗是静止的。
B:路边的树是固定不动的,小狗随着自行车移动,相对于路边的树,小狗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小狗是运动的。
C:小丽同学骑着自行车,与小狗一起运动,相对于小丽同学,小狗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小狗是静止的。
故选B。
3.(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发现一些同学在门口玩起了陀螺,陀螺的运动形式是(  )。
A.摆动 B.转动 C.振动
【答案】B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 A :“摆动” 是指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点来回运动,如钟摆的运动;
B :“转动” 是指物体围绕自身的中心轴做圆周运动,陀螺在旋转时,就是围绕自身中心轴转动;
C :“振动” 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如琴弦的颤动。
故选B。
4.(2025三下·三门期末)下列物体运动形式与陀螺相同的是 (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A “钟摆” 和选项 B “秋千” 的运动形式是摆动,围绕自身中心轴做圆周运动。C “旋转的风扇” 是围绕中心轴做圆周运动,属于转动,与陀螺的运动形式相同。故选C。
5.(2025三下·三门期末)看完画展,小科去篮球场投篮,投球时篮球离手后到落到地面的过程中,篮球的运动最不可能的是(  ) 。
A.一直做直线运动
B.先做曲线运动,再做直线运动
C.一直做曲线运动
【答案】A
【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篮球离手后受重力和空气阻力。投出时一般有水平初速度,会因重力形成曲线运动。即使接近垂直投出,受阻力或偏差影响,也难完全直线运动,仅垂直上抛时轨迹接近直线但仍有微小弯曲,且这种情况极特殊。因此,全程直线运动(A)最不可能,B(先曲后直)和 C(全程曲线)均有可能。故选 A。
6.(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与朋友在玩你追我跑的游戏,如何判断速度的快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时间越长,速度越快
B.跑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C.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答案】C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越长,速度越快;则反之。
A:仅通过 “运动时间越长” 无法判断速度快慢;
B:仅通过 “跑的距离越长” 也无法判断速度快慢;
C:“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越长”,在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则速度越快。
故选C。
7.(2025三下·三门期末)在右图的追及跑游戏中,规定时间内小科没有追上小强,这说明(  )。
A.小强的速度比小科快
B.小强的速度比小科慢
C.以上两种都有可能
【答案】C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如右图,追及结果不仅取决于速度,还与初始距离、规定时间有关。若小强速度快,小科自然追不上;若小强速度慢,但初始距离远或规定时间短,小科也可能追不上。因此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故选C。
8.(2025三下·三门期末)百米赛跑比赛结果如下:小科用时15.9秒,小丽用时16.5秒,小刚用时16.9秒,这三名同学站在如右图所示的领奖台,从左往右分别是(  )。
A.小科、小丽、小刚 B.小丽、小科、小刚 C.小刚、小科、小丽
【答案】B
【知识点】距离与时间
【解析】【分析】百米赛跑中,用时越短跑得越快。小科(15.9 秒)最快,小丽(16.5 秒)次之,小刚(16.9 秒)最慢。领奖台从左到右通常按名次(快慢)排列,即小科、小丽、小刚。故选B。
9.(2025三下·三门期末)下列选项中,对蚕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蚕卵不吃食物 B.蚕卵不会动 C.蚕卵呈青白色
【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蚕卵
【解析】【分析】蚕卵的特点是:不吃食物(A 正确),自身不会动(B 正确),刚产下时通常是黄色或淡黄色,经一段时间会变为紫黑色,并非青白色(C 错误)。
10.(2025三下·三门期末)在孵蚕宝宝的盒盖上扎些孔是为了 (  )。
A.提供蚕宝宝呼吸所需的空气
B.镂空的美观
C.供我们观察方便
【答案】A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 蚕宝宝的生存需要空气,盒盖上扎孔是为了让空气流通,满足其呼吸需求(A 正确)。美观和方便观察并非主要目的(B、C 错误)。
11.(2025三下·三门期末)蚕蛾头上触角和胸部足的数量分别是 (  )。
A.2对; 4对 B.1对; 3对 C.1对; 4对
【答案】B
【知识点】蚕蛾;昆虫
【解析】【分析】 蚕蛾属于昆虫,头部有 1 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符合昆虫的典型特征(A、C 数量错误)。
12.(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饲养蚕的过程中,用照片记录了蚕宝宝的生长变化。下面照片顺序合理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的生长发育顺序是:先由蚕卵(①)孵化出幼虫,幼虫生长成熟后变成蚕蛹(②),最后由蚕蛹羽化为成虫(③),即①→②→③,故正确答案为 C。
13.(2025三下·三门期末)如右图所示,青蛙会繁殖产卵,并孵化成蝌蚪,此时应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动物的卵
【解析】【分析】青蛙通常在春季繁殖,此时温度适宜,利于卵的孵化和蝌蚪生长(B 夏季、C 秋季不符合青蛙繁殖的季节规律)。
14.(2025三下·三门期末)下面关于蚕蜕皮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蚕蜕皮前会大量进食
B.蚕蜕皮是从头部开始的
C.蚕蜕皮后身体会发黄
【答案】B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蜕皮时,通常从头部开始(B 正确)。蜕皮前蚕会停止进食(A 错误);蜕皮后身体颜色较浅,并非发黄(C 错误)。
15.(2025三下·三门期末)“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青蛙鸣叫属于繁殖行为中的(  )行为。
A.求偶 B.交配 C.筑巢
【答案】A
【知识点】卵生;胎生
【解析】【分析】青蛙鸣叫是雄蛙吸引雌蛙的方式,目的是获得交配机会,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A 正确)。鸣叫并非直接的交配或筑巢行为(B、C 错误)。
16.(2025三下·三门期末)月球比太阳明明要小的多得多,从地球上看起来却差不多大,以下模拟过程能解释其原因的是(  )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月球看似和太阳差不多大,是因月球离地球近、太阳离地球远,距离差异抵消了大小差异。选项C中月球离地球更近(离太阳相对近,即离地球近),能模拟这种视觉效果,A、B 的位置关系无法解释。
17.(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在操场记录短杆影子的变化,他发现影子慢慢从西往北移动,此时可能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答案】A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上午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投向西方,随着太阳升高向南方移动,影子会从西往北(偏北)移动,符合 A 的情况。中午影子短且偏北,下午影子向东移动,故 B、C 不符合。
18.(2025三下·三门期末)自古以来人类一直都渴望了解月球,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我国的登月工程命名为(  )工程。
A.“飞天” B.“阿波罗” C.“嫦娥”
【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我国登月工程命名为 “嫦娥” 工程(C 正确)。“飞天” 并非登月工程名;“阿波罗” 是美国的登月计划(A、B 错误)。
19.(2025三下·三门期末)“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端午节这一天的月相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此时月相为上弦月(C 正确)。满月在农历十五前后,下弦月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左右(A、B 错误)。
20.(2025三下·三门期末)如右图,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下列关于月球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正面比背面有更多的环形山
B.月球正面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于陨石撞击形成的
C.月球正面的黑色部分是海洋,白色部分是陆地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A:错误。实际上,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数量比正面更多。由于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潮汐锁定),人类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而背面因长期遭受陨石撞击,环形山更为密集。
B:正确。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是由太阳系小天体(如陨石、小行星)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正面的环形山也不例外,这是目前科学界公认的主要成因。
C:错误。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不存在 “海洋”。正面的黑色部分被称为 “月海”,其实是月球早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熔岩平原,因颜色较暗而得名;白色部分则是地势较高的月陆。
21.(2025三下·三门期末)以下能直接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 (  )。
A.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船顶,然后看到船身
B.电视直播上看到神舟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
C.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起点
【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远方船只先见船顶后见船身,因地球曲面使视线先接触高处,证明球体。神舟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直接呈现球形外观,是直观证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回到起点,说明地球无边缘且可循环绕行,印证球体形状。
22.(2025三下·三门期末)如右图所示,其中应记录在区域①的信息是(  )。
A.有引力 B.有液态水 C.是球体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 区域①是地球独有的特征。A “有引力”、C “是球体” 是地球和月球共有的(②的内容);B “有液态水” 仅地球具备,故属于①。
23.(2025三下·三门期末)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B.地球和月球都有空气
C.地球体积最大,太阳次之,月球最小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仪;地球主题海报
【解析】【分析】 A: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其中,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陆地面积约占 29%。显然,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该选项正确。
B: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包含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而月球由于质量小、引力弱,无法束缚住气体,其表面几乎没有空气,属于真空环境。因此该选项错误。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体积非常巨大,地球的体积远小于太阳,月球的体积又远小于地球。三者体积从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太阳>地球>月球,该选项错误。
故选A。
24.(2025三下·三门期末)(  )在显微镜下,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注射针,把从单尾鲫鱼的卵细胞中提取出的物质,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创造了“童鱼”。
A.童第周 B.竺可桢 C.钱学森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动物的卵
【解析】【分析】童第周是中国著名生物学家,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鲫鱼卵细胞物质注入金鱼受精卵,培育出 “童鱼”,该成就与选项中其他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不符。
二、探究题(16+13+7+16, 共52分)
25.(2025三下·三门期末)暑假,小科和同学一起相约积木乐园玩积木。
(1)小科提前到达了积木乐园,为了准确告知同学自己的位置,他可以对同学说(  )。
A.我在一棵树前面
B.我在乐园门口往东的位置
C.我在乐园门口往东100米
(2)搭积木处,小科和同学用积木搭建了两个斜面甲和乙(如右图),然后分别把木块、弹珠和骰子放在两个斜面的上端,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木块在甲斜面可能滑动,在乙斜面可能不动
B.弹珠可能不动,也可能滑动,还可能滚动
C.骰子可能不动,也可能滑动,还可能滚动
(3)小科将六棱柱和八棱柱放在斜面甲顶端后,同时松手让物体自由滚落。经过3秒后,拍得两个物体的运动位置如右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六棱柱运动的速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八棱柱运动的速度。
(4)小科和同学一起,运用上课时学过的知识,用积木搭建起了过山车,关于制作“过山车”模型,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需要设计图,直接制作
B.仅使用三角尺就可以测量轨道的长度
C.先设计轨道,再制作,最后测试调整
(5)如右图所示的“过山车”模型是根据设计图(  )搭建的。
A. B. C.
(6)要保证物体在“过山车”上运动的快慢有变化,设计时需要(  )。
A.轨道都设计成曲线 B.轨道上坡度有变化 C.轨道设计得更稳定
(7)小科在测试搭建的“过山车”时,需要(  )实验器材。
A.秒表、软尺、细绳、小球
B.秒表、三角尺、细绳、小球
C.秒表、软尺、细绳、小方块
(8)小科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物体经常停在轨道的某个位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   。
【答案】(1)C
(2)C
(3)小于
(4)C
(5)B
(6)B
(7)A
(8)释放高度不够高、轨道坡度太小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搭建过山车;测试过山车;描述物体的位置
【解析】【分析】(1) 准确描述位置需明确参照物、方向和距离,C 项包含乐园门口(参照物)、往东(方向)、100 米(距离),最精准。
(2) 骰子是立方体,在斜面上可能因坡度小而不动,坡度适中时滑动,坡度大或受力不均时滚动;木块多滑动少滚动,弹珠多滚动少滑动,故选 C 。
(3) 相同时间(3 秒)内,六棱柱滚动距离比八棱柱短,故速度更小。
(4) 制作模型应先设计再制作,最后测试调整,A 缺乏规划,B 仅用三角尺难以测量复杂轨道长度,故选C 。
(5) 根据过山车模型的轨道形状、高低起伏等特征,与设计图 B 匹配。
(6) 轨道坡度变化会影响物体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坡度大时速度快,坡度小时速度慢,从而产生快慢变化;A、C 与速度变化无关,故选B。
(7) 测试过山车需用小球模拟运动物体,秒表测时间,软尺和细绳测轨道长度(细绳贴合轨道再用软尺量),三角尺不适合测长轨道,小方块不易滚动,故选 A。
(8) 物体停下通常因动力不足,可能是释放时高度低(重力势能小),或轨道坡度小(动力不足),无法克服摩擦继续运动。
26.(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发现环境中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对蚕的生长有影响,于是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取三个大小相同的纸盒,分别贴上标签甲、乙、丙,放在某个因素不同、其他环境条件相同的地方,喂食同样的桑叶。
(1)由上图可以得知,小科探究的是(  )对蚕生长的影响。
A.温度 B.空气 C.阳光
(2)小科查阅资料后,得知蚕在25℃左右的温度下生长发育最快。一段时间后,小科测量得知三个盒子里蚕的平均长度分别为4厘米、5厘米、6厘米。实验乙的蚕平均长度为(  )。
A.6厘米 B.5厘米 C.4厘米
(3)要让蚕宝宝吃饱吃好,应该给它们喂养(  )的桑叶。
A.消过毒 B.湿 C.新鲜干燥
(4)在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时,不建议(  )。
A.用画图的方法录观察到的蚕蛹的样子
B.用小木棒触碰蚕蛹观察蚕蛹的反应
C.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蛹的特征
(5)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图1属于蚕的   阶段,图2属于   阶段,蚕羽化前的阶段名称叫作   。
(6)养蚕之余,小科还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并给它们进行了分类:①和③一类,②和④一类,小科这样分类的标准是(  )。
A.是否生活在土壤里 B.是否爬行 C.是否为昆虫
【答案】(1)A
(2)A
(3)C
(4)B
(5)幼虫;成虫;蛹
(6)C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蚕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1) 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探究的是温度对蚕生长的影响。
(2) 蚕在 25℃左右生长最快,对应的蚕平均长度最长(6 厘米),故实验乙(该温度条件)的蚕平均长度为 6 厘米。
(3) 新鲜干燥的桑叶能为蚕提供充足营养,且不易滋生细菌;湿桑叶易导致蚕生病,消毒桑叶可能残留有害物质,故选 C。
(4) 用小木棒触碰蚕蛹可能损伤蛹体,影响其发育;画图记录和放大镜观察是安全合理的观察方式。
(5) 蚕的一生阶段中,图 1 是吃桑叶的幼虫,图 2 是有翅膀的成虫,羽化前的阶段是蛹。
(6) 蝴蝶(①)和蚂蚁(③):它们都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 3 对足和 2 对翅(蚂蚁的翅在繁殖期出现)。蜘蛛(②)和蜈蚣(④):蜘蛛属于蛛形纲,有 8 条腿;蜈蚣属于多足纲,足的数量更多,远超 6 条。
A错误:是否生活在土壤里:蝴蝶通常不生活在土壤中,蚂蚁可能生活在土壤里,蜘蛛和蜈蚣的栖息地也不局限于土壤。
B错误:是否爬行:四种动物都能爬行,无法以此区分两类。
C正确:是否为昆虫:蝴蝶和蚂蚁是昆虫,蜘蛛和蜈蚣不是昆虫。
27.(2025三下·三门期末)观察不同动物的卵,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1)鱼卵、鸡卵、龟卵、蛙卵,有硬壳的卵是   和   。
(2)写出右图A、B、C、D四部分结构的名称。
A   B   C    D 卵壳
(3)根据各部分的作用的描述,分别填写与其对应部分的字母。
①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的是    -。
④为胚胎发育孵化提供营养物质的是   。
【答案】(1)鸡卵;龟卵
(2)气室;卵白;卵黄
(3)A;C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
【解析】【分析】(1) 鱼卵、蛙卵无硬壳,鸡卵(鸡蛋)和龟卵有硬壳保护。
(2) 鸡蛋结构中,A 是气室(储存空气),B 是卵白(提供水分和营养),C 是卵黄(主要营养部分),D 是卵壳(保护作用)。
(3) 气室(A)提供氧气;卵黄(C)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28.(2025三下·三门期末)小科做了关于影子的研究,请你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短杆的影子时,我们要选择(  )。
A.晴天 B.多云 C.阴天
(2)这是小科小组每隔半小时测量短杆影子长度的数据,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时间(小时) 0 0.5 1 1.5 2 2.5 3 3.5 4
影长(厘米) 10.0 7.5 6.4 5.3 5.0 5.4   7.7 11.2
从表中获知一天当中(  )时影子长度最短。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3)表中“3小时”的数据是小组忘记记录的,根据规律估计当时的影长约是(  )厘米。
A.5.2厘米 B.7.0厘米 C.9.8厘米
(4)经过一天的探究与分析,小科得知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    。
(5)如右图,根据一天当中影子变化的规律,下午5 时短杆的影子最有可能的是   (填序号)。
(6)学完“影子的秘密”后,小科准备在“六一”儿童节上表演皮影游戏。
①产生皮影的条件是   、屏和   。
②小科把皮影人偶靠近屏,其它条件不变,会看到影子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③表演过程中需要改变人偶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小科可以怎么做
   。
【答案】(1)A
(2)B
(3)B
(4)长短长 (从长到短再到长)
(5)③
(6)光源;遮挡物 (可调换顺序);变小;光源不变,改变遮挡物的方向;遮挡物不变,改变光源方向;同时改变光源和遮挡物方向 (合理即可)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1)A:晴天,天空晴朗太阳光线强烈且稳定,能形成清晰、明确的影子,适合测量。
B:多云,云层会遮挡部分阳光,导致光线分散、不稳定,影子可能模糊或时有时无,不利于准确测量。
C:阴天:几乎没有直射阳光,光线昏暗,短杆难以形成明显的影子,无法进行有效测量。
(2)表格中记录了从某一时刻开始,每隔半小时的影子长度变化:从时间 0 到 2 小时,影子长度逐渐缩短(10.0 厘米→5.0 厘米);从 2 小时到 4 小时,影子长度逐渐变长(5.0 厘米→11.2 厘米)。影子长度最短的时刻出现在2 小时时,影长为 5.0 厘米。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中午时最大,此时物体的影子最短;上午太阳逐渐升高,影子逐渐变短;下午太阳逐渐西斜,影子逐渐变长。表格中影子先变短后变长的规律,与 “上午→中午→下午” 的太阳变化一致,其中最短的影子对应中午。
(3)影子先变短后变长,2.5 小时影长 5.4 厘米,3.5 小时 7.7 厘米,3 小时应介于两者间,约 7.0 厘米。
(4)经过小科小组每隔半小时测量短杆影子长度的数据得出一天中的影长的变化规律:一天中,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最短,呈 “长 — 短 — 长” 变化。
(5) 从右图,根据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 :一天中,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最短,呈 “长 — 短 — 长” 变化。因此,下午 5 时属于傍晚时段,此时太阳位置偏西且高度角较小,影子应指向东方,且长度较长。
(6)①皮影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被不透明皮影遮挡,在屏上形成影子,需满足光源、遮挡物、屏三个条件。
②光源固定时,遮挡物与屏的距离影响影子大小:离屏越近,影子越小;离屏越远,影子越大(如人偶靠近屏,影子变小)。
③影子的长度和方向由光源与遮挡物的相对位置决定:改变方向:移动光源位置,或转动人偶朝向;
改变长度:调整光源与人偶距离(光源越近,影子越长),或调整人偶与屏距离(人偶离屏越近,影子越短)。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