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2024六上·路桥期末)如图所示的一组镜片中,具有放大物体图像功能的是(  )。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⑤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具有放大功能的镜片为凸透镜,其特征是中间厚、边缘薄。图中①③④镜片符合该形态,而②⑤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不具放大作用。凸透镜因光的折射原理能使物体成像放大,故正确选项为 B。
2.(2024六上·路桥期末)当小科用制作好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图像很模糊,他应该(  )。
A.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
B.调整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C.旋转凸透镜,改变凸透镜的倾角
【答案】B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简易显微镜通常由多组凸透镜组合而成,图像模糊可能是物镜与目镜的焦距未校准。调整凸透镜间距可改变像距,使物体成像清晰;平面镜无法聚光成像,旋转凸透镜倾角会改变光路方向,而非清晰度,故正确操作是B。
3.(2024六上·路桥期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片叶片时,视野最大的是(  )。
A.用肉眼观察 B.用放大镜观察 C.用显微镜观察
【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视野大小与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成反比。肉眼观察时放大倍数最小,能看到的叶片范围最大;放大镜放大倍数次之,视野小于肉眼;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小。因此,观察同一片叶片时,肉眼的视野范围显著大于放大镜和显微镜。
4.(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小科用显微镜观察的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
B.生命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的
C.图中都只观察到了1个细胞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A正确,不同功能的细胞形态各异,如根尖细胞呈柱状、神经细胞有突起;B正确,除病毒外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C错误,植物根尖细胞和叶表皮细胞图中可见多个细胞排列,人体血红细胞视野中存在大量红细胞,并非仅1个,故C说法错误。
5.(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一种360度全景照相机,观察这个照相机,它可能是人们根据昆虫的(  )发明的。
A.触角 B.翅膀 C.复眼
【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昆虫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能同时感知多个方向的光线,形成广角视野,实现近似 360 度的观察范围。360 度全景照相机通过多镜头组合模拟复眼的视觉特性,而触角主要用于感知气味,翅膀是运动器官,均与全景成像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C。
6.(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列观点,属于“地心说”的是(  )。
①地球是球形 ②地球在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圈 ③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④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⑤太阳不动,处于宇宙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地心说” 认为地球是球形(①),且处于宇宙中心(③),所有天体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④)。②(地球自转)和⑤(太阳为宇宙中心)属于 “日心说” 观点。地心说强调地球的绝对中心地位,天体运动围绕地球展开,故正确组合为 B。
7.(2024六上·路桥期末)观察下图中国部分城市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比路桥先看到日出
B.路桥比乌鲁木齐先看到日出
C.五个城市中,乌鲁木齐是最先迎来黎明的
【答案】B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城市比西边先看到日出。北京与路桥均位于东部,但路桥经度更东,比北京先看到日出;乌鲁木齐位于最西边,五个城市中最晚迎来黎明;路桥经度比乌鲁木齐东,故先看到日出(B 正确)。
8.(2024六上·路桥期末)为了探索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小科提出了三种假设,经过实验验证,其中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假设1 B.假设2 C.假设3
【答案】B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的核心是地球表面受太阳光的周期性照射。假设 1(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和假设 3(地球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中,地球均存在自转,会使地表交替面对太阳,产生昼夜现象;而假设 2(地球不动,太阳自转)中,太阳自转不改变其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地球始终只有一面可能被照射,无法形成昼夜交替,故 B 错误。
9.(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列行为中,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昙花在夜晚开放 B.黑熊冬眠 C.老鼠昼伏夜出
【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四季变化导致气温、食物等环境条件周期性改变,黑熊冬眠是对冬季低温和食物匮乏的适应,属于季节影响。A(昙花夜晚开放)和 C(老鼠昼伏夜出)是生物对昼夜交替的节律性反应,与四季变化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B。
10.(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手摇转笔刀结构图,夹紧铅笔后,转动摇柄就能削铅笔,下列与摇柄原理相同的是(  )。
A.撬棍 B.剪刀 C.车轮
【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摇柄利用 “轮轴” 原理,通过转动摇柄(轮)带动内部刀轴(轴)旋转,省力且高效。A(撬棍)是杠杆原理,B(剪刀)为杠杆组合,均与轮轴不同;C(车轮)由轮和轴组成,动力作用于轮边缘,与摇柄原理一致,属于轮轴应用,故正确答案为 C。
11.(2024六上·路桥期末)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将赛事信息传送到全世界,最快的方式是(  )。
A.印刷报纸快递 B.手机拍摄电子传送 C.书信
【答案】B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现代信息传播中,电子传送依托电磁波和互联网,速度接近光速,能实时将赛事信息传向全球。A(印刷报纸快递)和 C(书信)依赖物流运输,速度受限于距离和交通条件,无法实现即时传播。手机拍摄后通过网络传输,符合 “最快” 要求,故正确答案为B。
12.(2024六上·路桥期末)如图,小科利用萝卜、竹棍、细线等材料,自制了“萝卜独轮车”进行了研究。在用“萝卜独轮车”搬运重物时,手握最省力的位置是(  )。
A.a点 B.b点 C.c点
【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萝卜独轮车” 可看作杠杆模型,重物为阻力,手握处为动力作用点。根据杠杆省力原理,动力臂越长越省力。c点距离支点(车轮与地面接触点)最远,动力臂最长,施加相同动力时更省力;a、b点离支点较近,动力臂短,用力更大。故手握c点最省力,选C。
13.(2024六上·路桥期末)在做“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中,表格中指南针的指向记录正确的(  )。
指南针原来状态 接通电流指南针指向 断开电流指南针指向
A
B
C
A.A B.B C.C
【答案】B
【知识点】指南针
【解析】【分析】“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实验中,接通电流时,导线周围产生磁场,会使指南针因受磁场作用而偏转;断开电流后,磁场消失,指南针恢复原来指向(指向南北)。B接通后指针方向发生偏转,断开后又恢复原状,B正确。
14.(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中电动汽车正在充电,关于此过程发生的能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转化为机械能 C.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动汽车充电时,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将外接电源的电能储存起来。A 选项符合这一能量转化过程;B(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是车辆行驶时的能量变化,C(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常见于电池放电过程。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正确答案为A。
15.(2024六上·路桥期末)小科同学所在地区每度电电费是0.6元,下图为小科家某种电器的铭牌,该电器连续工作30分钟,电费为(  )。
产品型号:TSHIHW-180 容积:2L 额定功率:2000W 频率:50Hz 额定电压:220V
A.0.3元 B.0.6元 C.1.2元
【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该电器额定功率为 2000W(2kW),工作 30 分钟(0.5 小时),消耗电能为 2×0.5=1kW·h(1 度)。每度电 0.6 元,故电费为 1×0.6=0.6 元。A(0.3 元)计算错误,C(1.2 元)为 1 小时电费,均不符合。正确答案为 B。
16.(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小科用指南针和线圈组成的电流检测器,他用来检测废电池是否还有电,你觉得指南针按图中甲或乙放置进行检测时,检测效果更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甲乙效果相同
【答案】B
【知识点】指南针
【解析】【分析】电流检测器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磁场使指南针偏转的原理。乙图中线圈缠绕方向与指南针平行,通电时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指南针所在平面垂直,对指南针的磁力作用更直接;甲图中线圈与指南针垂直,磁场方向与指南针平行,磁力作用较弱。故乙的检测效果更明显,选 B。
17.(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列电器中,没有用到电动机的是(  )。
A.电饭煲 B.电风扇 C.吹风机
【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风扇通过电动机带动扇叶转动,吹风机靠电动机驱动风扇送风,均用到电动机。而电饭煲的核心部件是发热盘,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来煮饭,未使用电动机。故正确答案为A。
18.(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面可以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方法是(  )。
方法 线圈的缠绕方向 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方法
① 改变 改变
② 改变 不改变
③ 不改变 改变
④ 不改变 不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南北极由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决定。仅改变线圈缠绕方向(②)或仅改变电池正负极连接(即电流方向,③),都会改变南北极;若两者同时改变(①),相当于电流方向与线圈缠绕方向的影响相互抵消,南北极不变;④均不改变时,南北极也不变。故能改变南北极的是②③,选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9.(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该技术的正确排序是   。
【答案】活字印刷术;②④①③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由北宋毕昇发明,流程为:先按文稿捡取所需活字(检字),排列在版上后均匀刷墨(刷墨),再将纸张覆盖在版上用工具按压拓印(拓印),最后将印好的纸张晾干(晾制)。这一技术通过活字重复使用提高印刷效率,是古代印刷技术的重大突破,比雕版印刷更灵活便捷。
20.(2024六上·路桥期末)给上图中的装置通电,你认为这个装置通电后能转动吗?   ,你的理由是   。
【答案】不能;缺少磁铁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图中物品是转子,转子通电后相当于电磁铁,在转子周围放上磁铁,能够让转子转动,由于周围没有磁铁,所以转子不能转动。
21.(2024六上·路桥期末)小科制作了水中微生物临时装片并进行了观察,他观察时所用的水来自   (选填“自来水”或“池塘水”),制作时用吸水纸吸水主要是为了   。下图是他观察到的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分别对应图中的   (填“甲乙丙”或“乙甲丙”或“丙甲乙”)。
【答案】池塘水;控制这些生物的运动速度;丙甲乙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池塘水中微生物丰富,适合制作临时装片,自来水经处理微生物少。吸水纸吸水可避免水过多溢出或微生物游动过快,利于稳定观察。草履虫呈草鞋形,变形虫具伪足、形态不规则,衣藻有杯状叶绿体且呈卵形,图中生物分别是变形虫,衣藻和草履虫。
22.(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生活中的三把剪刀,小科想完成以下实验:先用剪刀剪开废旧网线的塑料外皮,然后剪断其中两根导线。要求外皮开口不能太大,只剪断2根导线。甲、乙、丙三把剪刀中,最合适的是   。在完成上述任务中,剪刀的作用是   。小科又想用剪刀甲裁剪布料,应该把布料放在   (填字母)部位更省力。
【答案】乙;杠杆;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乙剪刀刀刃短、手柄长,属于省力杠杆,适合剪开外皮且开口小,剪断导线时精准度高。剪刀利用杠杆原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省力。裁剪布料时,布料放 A 部位(靠近支点),阻力臂更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更小更省力。
23.(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的简易电路图,图中自动控制道闸能控制栏杆抬起和落下是靠   装置实现的,这个装置通电时,栏杆处于   (填“抬起”或“落下”)状态,工作时将电能转换成   能。
【答案】电磁铁;抬起;动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自动控制道闸利用电磁继电器实现电路通断控制。通电时,电磁继电器线圈产生磁性吸下衔铁,带动连杆使栏杆抬起;断电时,衔铁复位,栏杆落下。工作过程中,电能通过电磁继电器和机械结构转化为栏杆运动的机械能,实现自动起落功能。
24.(2024六上·路桥期末)如图所示为我们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成的地球结构模型剖面图,其中最外层表示   ,这一层的橡皮泥厚度   (填“最大”或“最小”)。
【答案】地壳;最小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图中最外层橡皮泥代表地壳,它是地球的固体外壳,厚度约5 - 70千米,相比地幔(约 2865 千米)和地核(约 3400 千米),地壳厚度最小。该模型通过颜色区分圈层,直观呈现地球内部结构的层次差异。
25.(2024六上·路桥期末)小科为了探究影长的四季变化,制作了如上图所示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   。
【答案】圭表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由直立的 “表” 和水平的 “圭” 组成。阳光照射表时,圭上会形成影子,通过测量影子长度可探究四季变化 —— 正午日影夏季最短、冬季最长,春秋居中。该仪器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是研究太阳周年运动的重要工具。
26.(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小科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用图中的方式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你觉得正确的顺序是②①   。
(2)小科在显微镜下做观察洋葱玻片标本的实验。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眼睛应该注视   (填字母)。图甲是他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若要将观察到的视野从图甲调整到图乙,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若要将图丙(模糊)调节到图丁(清晰)的操作方法是   。
(3)小科为了能观察到更大的洋葱表皮细胞,可以选择上图中的镜头________(填写2个字母)组合进行观察。
A. B. C. D.
(4)用显微镜观察写在透明胶片上的“F”,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
【答案】(1)④⑥③⑤
(2)C;右下;调节细准焦螺旋
(3)B;C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所以正确的②①④⑥③⑤。
(2)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C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显微镜成倒像,图甲细胞在右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图乙),玻片需向右下方移动。图丙模糊到图丁清晰,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微调焦距,使物像更清晰。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选项中A和B是目镜,C和D是物镜,B和C的放大倍数相乘后最大。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所以正确的②①④⑥③⑤。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C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损坏物镜或弄破玻片标本。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在视野中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所以欲将物像从甲视野右下方移到乙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在视野中央。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和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3)为了能观察到更大的洋葱表皮细胞,可以选择上图中目镜10X和物镜100X。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27.(2024六上·路桥期末)小科想利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模拟装置来进一步认识地球的运动。
(1)如图甲所示,小科将地球仪按箭头方向沿虚线进行移动,是想模拟地球的   (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2)请在图丙中用阴影画出地球仪上不被照亮的部分。
(3)下列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
A. B. C.
(4)关于四季形成的原因,下列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
A.与日地距离有关 B.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C.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5)地球处于图甲中的位置A时,若要在图乙中表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应将手电筒移至图乙中的位置   (填字母),此时影长在圭表上的刻度   (填序号)处。
【答案】(1)公转
(2)
(3)A
(4)B
(5)a;③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指地球绕太阳的周期性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图甲中地球仪按箭头方向沿虚线移动,模拟的是地球围绕 “太阳”(假设中心为太阳)的圆周运动轨迹,这与地球公转的运行方式一致;而自转是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与图中运动轨迹不同,故该操作模拟的是公转。
(2)当太阳光照射地球时,地球被光照射一面是白昼,背光一面是黑夜,用阴影表示不被照亮部分时,我们要先确定光源方向,再在相反一面画上阴影即可。(3)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这是地球的基本运动特征,由此产生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
(4)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性移动。公转过程中,同一地区不同时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直射时为夏季,斜射时为冬春季。日地距离变化对四季影响极小(如北半球冬季时地球距太阳更近),而自转主要产生昼夜交替,与四季形成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 B。
(5)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应将手电筒移至图乙中的位置a点,此时影长在圭表上的刻度③。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小科将地球仪按箭头方向沿虚线进行移动,是想模拟地球的公转。
(2)<>地球背面不被太阳照亮的地方是黑夜。
(3)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倾斜,故选A。
(4)四季形成的原因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5)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应将手电筒移至图乙中的位置a点,此时影长在圭表上的刻度③。
28.(2024六上·路桥期末)如图所示,小科用图甲杠杆装置撬动大石块来研究杠杆的实验装置,他用图乙装置来研究斜面的作用。
(1)小科用图甲装置撬动大石块,如果在A或B或D点放小石块,他把小石块放在   点最容易撬动大石块。
(2)上题中,当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后,小石块放置位置不动,若长方体木块仍在C点,要使大石块滚动更远,可以怎么调整木块?   。
(3)实验中,小科发现小石块和大石块是相反运动的,说明杠杆可以________。
A.扩展力的作用范围 B.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C.增大力的作用效果
(4)小科用图乙的装置研究斜面的作用,通过实验他将发现测力计读数较大的是实验   (填“①”或“②”)。
(5)如果小科要使实验①拉同一重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A
(2)向右移
(3)B
(4)②
(5)加大斜面的坡度,使斜面更平缓。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要更省力需增大动力臂。图甲中,以小石块为支点,在 A、B、D 三点中,A点离大石块(阻力作用点)最远,即动力臂最长。将小石块放在A点时,施加相同动力可产生更大力矩,因此最容易撬动大石块。
(2)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小石块向左移,增大了动力臂,同时又减小了阻力臂.在动力和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才会大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才会使大石块滚动更远。
(3)杠杆的作用包括省力、改变力的方向或扩展力的作用范围等。实验中,小石块作为支点,当向下压杠杆一端时,大石块向上运动,两者运动方向相反,说明杠杆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 “扩展力的作用范围” 指力的作用距离延伸,“增大力的作用效果” 与省力或增大力矩相关,均与运动方向改变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B。
(4)斜面的省力程度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拉力越大。且斜面能够省力,比直接拉动省力。所以读数较大的事②。
(5)斜面的省力原理是坡度越小,拉力越小。实验①中测力计示数大是因为斜面倾角大。要减小拉力,需降低斜面坡度:通过增大斜面长度(如延长木板)或降低斜面高度,使倾角变小,这样物体沿斜面上升时克服重力分力所需的拉力就会减小,从而让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1)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读图可知,他把小石块放在A点最容易撬动大石块。
(2)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小石块向左移,增大了动力臂,同时又减小了阻力臂.在动力和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才会大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才会使大石块滚动更远。
(3)小科发现小石块和大石块是相反运动的,是因为杠杆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选项B符合题意。
(4)图①在斜面上拉物品省力; 图②是直接用力费力,因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所以图②测力计读数较大。
(5)要想使实验①拉同一重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斜面的坡度,使斜面更平缓。
29.(2024六上·路桥期末)小科为了研究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他用相同的铁钉、导线、电池、测力计和小铁块进行电磁铁磁性强弱研究。
(1)他想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_进行实验。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2)小科选择甲和乙进行了电磁铁磁性强弱的研究,得到了如下数据。表格中有一个异常数据,请将表格中有问题的数据“圈”起来。
  铁块自重 甲 乙
第一次 0.1牛 0.3牛 0.16牛
第二次 0.29牛 0.16牛
第三次 0.18牛 0.16牛
(3)根据上表数据,小科用丙装置做实验时,测力计的读数可能是________。
A.0.1牛 B.0.25牛 C.0.5牛
(4)根据上表数据,如果小科将图乙中小铁块换成同样重量的小磁铁,接通电流后,测力计的读数为0.25牛,你认为钉尖是   极,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1)B
(2)
(3)C
(4)N;小磁铁上方的测力计数值增加,吸力变强。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需控制线圈匝数相同,改变电流大小。甲和丙中,铁钉上线圈匝数相同(均为缠绕若干圈),甲用 1 节电池,丙用 2 节电池,电池数量不同导致电流不同。而乙和丙的线圈匝数不同(乙匝数更多),甲和乙的电流与匝数均不同,无法单一控制变量。故应选甲和丙对比实验。
(2)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表格中有一个异常数据,这个数据是0.18牛,与前两次的数据差异较大,可能的原因是:电池电量减少了。
(3)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正相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吸引铁块的力越大,测力计读数越大。观察可知,丙的电磁铁磁性更大,所以测力计读数可能是0.5N。
(4)测力计读数0.25牛大于乙装置原读数 0.16牛,说明电磁铁与小磁铁间存在吸引力,根据图中可知,磁铁下端为S,钉尖为N端。
1 / 1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2024六上·路桥期末)如图所示的一组镜片中,具有放大物体图像功能的是(  )。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⑤
2.(2024六上·路桥期末)当小科用制作好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图像很模糊,他应该(  )。
A.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
B.调整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C.旋转凸透镜,改变凸透镜的倾角
3.(2024六上·路桥期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片叶片时,视野最大的是(  )。
A.用肉眼观察 B.用放大镜观察 C.用显微镜观察
4.(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小科用显微镜观察的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
B.生命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的
C.图中都只观察到了1个细胞
5.(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一种360度全景照相机,观察这个照相机,它可能是人们根据昆虫的(  )发明的。
A.触角 B.翅膀 C.复眼
6.(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列观点,属于“地心说”的是(  )。
①地球是球形 ②地球在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圈 ③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④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⑤太阳不动,处于宇宙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7.(2024六上·路桥期末)观察下图中国部分城市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比路桥先看到日出
B.路桥比乌鲁木齐先看到日出
C.五个城市中,乌鲁木齐是最先迎来黎明的
8.(2024六上·路桥期末)为了探索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小科提出了三种假设,经过实验验证,其中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假设1 B.假设2 C.假设3
9.(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列行为中,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昙花在夜晚开放 B.黑熊冬眠 C.老鼠昼伏夜出
10.(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手摇转笔刀结构图,夹紧铅笔后,转动摇柄就能削铅笔,下列与摇柄原理相同的是(  )。
A.撬棍 B.剪刀 C.车轮
11.(2024六上·路桥期末)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将赛事信息传送到全世界,最快的方式是(  )。
A.印刷报纸快递 B.手机拍摄电子传送 C.书信
12.(2024六上·路桥期末)如图,小科利用萝卜、竹棍、细线等材料,自制了“萝卜独轮车”进行了研究。在用“萝卜独轮车”搬运重物时,手握最省力的位置是(  )。
A.a点 B.b点 C.c点
13.(2024六上·路桥期末)在做“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中,表格中指南针的指向记录正确的(  )。
指南针原来状态 接通电流指南针指向 断开电流指南针指向
A
B
C
A.A B.B C.C
14.(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中电动汽车正在充电,关于此过程发生的能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转化为机械能 C.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5.(2024六上·路桥期末)小科同学所在地区每度电电费是0.6元,下图为小科家某种电器的铭牌,该电器连续工作30分钟,电费为(  )。
产品型号:TSHIHW-180 容积:2L 额定功率:2000W 频率:50Hz 额定电压:220V
A.0.3元 B.0.6元 C.1.2元
16.(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小科用指南针和线圈组成的电流检测器,他用来检测废电池是否还有电,你觉得指南针按图中甲或乙放置进行检测时,检测效果更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甲乙效果相同
17.(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列电器中,没有用到电动机的是(  )。
A.电饭煲 B.电风扇 C.吹风机
18.(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面可以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方法是(  )。
方法 线圈的缠绕方向 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方法
① 改变 改变
② 改变 不改变
③ 不改变 改变
④ 不改变 不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9.(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该技术的正确排序是   。
20.(2024六上·路桥期末)给上图中的装置通电,你认为这个装置通电后能转动吗?   ,你的理由是   。
21.(2024六上·路桥期末)小科制作了水中微生物临时装片并进行了观察,他观察时所用的水来自   (选填“自来水”或“池塘水”),制作时用吸水纸吸水主要是为了   。下图是他观察到的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分别对应图中的   (填“甲乙丙”或“乙甲丙”或“丙甲乙”)。
22.(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生活中的三把剪刀,小科想完成以下实验:先用剪刀剪开废旧网线的塑料外皮,然后剪断其中两根导线。要求外皮开口不能太大,只剪断2根导线。甲、乙、丙三把剪刀中,最合适的是   。在完成上述任务中,剪刀的作用是   。小科又想用剪刀甲裁剪布料,应该把布料放在   (填字母)部位更省力。
23.(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的简易电路图,图中自动控制道闸能控制栏杆抬起和落下是靠   装置实现的,这个装置通电时,栏杆处于   (填“抬起”或“落下”)状态,工作时将电能转换成   能。
24.(2024六上·路桥期末)如图所示为我们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成的地球结构模型剖面图,其中最外层表示   ,这一层的橡皮泥厚度   (填“最大”或“最小”)。
25.(2024六上·路桥期末)小科为了探究影长的四季变化,制作了如上图所示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   。
26.(2024六上·路桥期末)下图是小科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用图中的方式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你觉得正确的顺序是②①   。
(2)小科在显微镜下做观察洋葱玻片标本的实验。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眼睛应该注视   (填字母)。图甲是他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若要将观察到的视野从图甲调整到图乙,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若要将图丙(模糊)调节到图丁(清晰)的操作方法是   。
(3)小科为了能观察到更大的洋葱表皮细胞,可以选择上图中的镜头________(填写2个字母)组合进行观察。
A. B. C. D.
(4)用显微镜观察写在透明胶片上的“F”,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
27.(2024六上·路桥期末)小科想利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模拟装置来进一步认识地球的运动。
(1)如图甲所示,小科将地球仪按箭头方向沿虚线进行移动,是想模拟地球的   (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2)请在图丙中用阴影画出地球仪上不被照亮的部分。
(3)下列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
A. B. C.
(4)关于四季形成的原因,下列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
A.与日地距离有关 B.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C.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5)地球处于图甲中的位置A时,若要在图乙中表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应将手电筒移至图乙中的位置   (填字母),此时影长在圭表上的刻度   (填序号)处。
28.(2024六上·路桥期末)如图所示,小科用图甲杠杆装置撬动大石块来研究杠杆的实验装置,他用图乙装置来研究斜面的作用。
(1)小科用图甲装置撬动大石块,如果在A或B或D点放小石块,他把小石块放在   点最容易撬动大石块。
(2)上题中,当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后,小石块放置位置不动,若长方体木块仍在C点,要使大石块滚动更远,可以怎么调整木块?   。
(3)实验中,小科发现小石块和大石块是相反运动的,说明杠杆可以________。
A.扩展力的作用范围 B.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C.增大力的作用效果
(4)小科用图乙的装置研究斜面的作用,通过实验他将发现测力计读数较大的是实验   (填“①”或“②”)。
(5)如果小科要使实验①拉同一重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29.(2024六上·路桥期末)小科为了研究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他用相同的铁钉、导线、电池、测力计和小铁块进行电磁铁磁性强弱研究。
(1)他想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_进行实验。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2)小科选择甲和乙进行了电磁铁磁性强弱的研究,得到了如下数据。表格中有一个异常数据,请将表格中有问题的数据“圈”起来。
  铁块自重 甲 乙
第一次 0.1牛 0.3牛 0.16牛
第二次 0.29牛 0.16牛
第三次 0.18牛 0.16牛
(3)根据上表数据,小科用丙装置做实验时,测力计的读数可能是________。
A.0.1牛 B.0.25牛 C.0.5牛
(4)根据上表数据,如果小科将图乙中小铁块换成同样重量的小磁铁,接通电流后,测力计的读数为0.25牛,你认为钉尖是   极,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具有放大功能的镜片为凸透镜,其特征是中间厚、边缘薄。图中①③④镜片符合该形态,而②⑤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不具放大作用。凸透镜因光的折射原理能使物体成像放大,故正确选项为 B。
2.【答案】B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简易显微镜通常由多组凸透镜组合而成,图像模糊可能是物镜与目镜的焦距未校准。调整凸透镜间距可改变像距,使物体成像清晰;平面镜无法聚光成像,旋转凸透镜倾角会改变光路方向,而非清晰度,故正确操作是B。
3.【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视野大小与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成反比。肉眼观察时放大倍数最小,能看到的叶片范围最大;放大镜放大倍数次之,视野小于肉眼;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小。因此,观察同一片叶片时,肉眼的视野范围显著大于放大镜和显微镜。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A正确,不同功能的细胞形态各异,如根尖细胞呈柱状、神经细胞有突起;B正确,除病毒外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C错误,植物根尖细胞和叶表皮细胞图中可见多个细胞排列,人体血红细胞视野中存在大量红细胞,并非仅1个,故C说法错误。
5.【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昆虫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能同时感知多个方向的光线,形成广角视野,实现近似 360 度的观察范围。360 度全景照相机通过多镜头组合模拟复眼的视觉特性,而触角主要用于感知气味,翅膀是运动器官,均与全景成像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C。
6.【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地心说” 认为地球是球形(①),且处于宇宙中心(③),所有天体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④)。②(地球自转)和⑤(太阳为宇宙中心)属于 “日心说” 观点。地心说强调地球的绝对中心地位,天体运动围绕地球展开,故正确组合为 B。
7.【答案】B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城市比西边先看到日出。北京与路桥均位于东部,但路桥经度更东,比北京先看到日出;乌鲁木齐位于最西边,五个城市中最晚迎来黎明;路桥经度比乌鲁木齐东,故先看到日出(B 正确)。
8.【答案】B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的核心是地球表面受太阳光的周期性照射。假设 1(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和假设 3(地球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中,地球均存在自转,会使地表交替面对太阳,产生昼夜现象;而假设 2(地球不动,太阳自转)中,太阳自转不改变其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地球始终只有一面可能被照射,无法形成昼夜交替,故 B 错误。
9.【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四季变化导致气温、食物等环境条件周期性改变,黑熊冬眠是对冬季低温和食物匮乏的适应,属于季节影响。A(昙花夜晚开放)和 C(老鼠昼伏夜出)是生物对昼夜交替的节律性反应,与四季变化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B。
10.【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摇柄利用 “轮轴” 原理,通过转动摇柄(轮)带动内部刀轴(轴)旋转,省力且高效。A(撬棍)是杠杆原理,B(剪刀)为杠杆组合,均与轮轴不同;C(车轮)由轮和轴组成,动力作用于轮边缘,与摇柄原理一致,属于轮轴应用,故正确答案为 C。
11.【答案】B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现代信息传播中,电子传送依托电磁波和互联网,速度接近光速,能实时将赛事信息传向全球。A(印刷报纸快递)和 C(书信)依赖物流运输,速度受限于距离和交通条件,无法实现即时传播。手机拍摄后通过网络传输,符合 “最快” 要求,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萝卜独轮车” 可看作杠杆模型,重物为阻力,手握处为动力作用点。根据杠杆省力原理,动力臂越长越省力。c点距离支点(车轮与地面接触点)最远,动力臂最长,施加相同动力时更省力;a、b点离支点较近,动力臂短,用力更大。故手握c点最省力,选C。
13.【答案】B
【知识点】指南针
【解析】【分析】“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实验中,接通电流时,导线周围产生磁场,会使指南针因受磁场作用而偏转;断开电流后,磁场消失,指南针恢复原来指向(指向南北)。B接通后指针方向发生偏转,断开后又恢复原状,B正确。
14.【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动汽车充电时,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将外接电源的电能储存起来。A 选项符合这一能量转化过程;B(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是车辆行驶时的能量变化,C(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常见于电池放电过程。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该电器额定功率为 2000W(2kW),工作 30 分钟(0.5 小时),消耗电能为 2×0.5=1kW·h(1 度)。每度电 0.6 元,故电费为 1×0.6=0.6 元。A(0.3 元)计算错误,C(1.2 元)为 1 小时电费,均不符合。正确答案为 B。
16.【答案】B
【知识点】指南针
【解析】【分析】电流检测器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磁场使指南针偏转的原理。乙图中线圈缠绕方向与指南针平行,通电时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指南针所在平面垂直,对指南针的磁力作用更直接;甲图中线圈与指南针垂直,磁场方向与指南针平行,磁力作用较弱。故乙的检测效果更明显,选 B。
17.【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风扇通过电动机带动扇叶转动,吹风机靠电动机驱动风扇送风,均用到电动机。而电饭煲的核心部件是发热盘,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来煮饭,未使用电动机。故正确答案为A。
18.【答案】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南北极由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决定。仅改变线圈缠绕方向(②)或仅改变电池正负极连接(即电流方向,③),都会改变南北极;若两者同时改变(①),相当于电流方向与线圈缠绕方向的影响相互抵消,南北极不变;④均不改变时,南北极也不变。故能改变南北极的是②③,选 B。
19.【答案】活字印刷术;②④①③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由北宋毕昇发明,流程为:先按文稿捡取所需活字(检字),排列在版上后均匀刷墨(刷墨),再将纸张覆盖在版上用工具按压拓印(拓印),最后将印好的纸张晾干(晾制)。这一技术通过活字重复使用提高印刷效率,是古代印刷技术的重大突破,比雕版印刷更灵活便捷。
20.【答案】不能;缺少磁铁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图中物品是转子,转子通电后相当于电磁铁,在转子周围放上磁铁,能够让转子转动,由于周围没有磁铁,所以转子不能转动。
21.【答案】池塘水;控制这些生物的运动速度;丙甲乙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池塘水中微生物丰富,适合制作临时装片,自来水经处理微生物少。吸水纸吸水可避免水过多溢出或微生物游动过快,利于稳定观察。草履虫呈草鞋形,变形虫具伪足、形态不规则,衣藻有杯状叶绿体且呈卵形,图中生物分别是变形虫,衣藻和草履虫。
22.【答案】乙;杠杆;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乙剪刀刀刃短、手柄长,属于省力杠杆,适合剪开外皮且开口小,剪断导线时精准度高。剪刀利用杠杆原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省力。裁剪布料时,布料放 A 部位(靠近支点),阻力臂更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更小更省力。
23.【答案】电磁铁;抬起;动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自动控制道闸利用电磁继电器实现电路通断控制。通电时,电磁继电器线圈产生磁性吸下衔铁,带动连杆使栏杆抬起;断电时,衔铁复位,栏杆落下。工作过程中,电能通过电磁继电器和机械结构转化为栏杆运动的机械能,实现自动起落功能。
24.【答案】地壳;最小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图中最外层橡皮泥代表地壳,它是地球的固体外壳,厚度约5 - 70千米,相比地幔(约 2865 千米)和地核(约 3400 千米),地壳厚度最小。该模型通过颜色区分圈层,直观呈现地球内部结构的层次差异。
25.【答案】圭表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由直立的 “表” 和水平的 “圭” 组成。阳光照射表时,圭上会形成影子,通过测量影子长度可探究四季变化 —— 正午日影夏季最短、冬季最长,春秋居中。该仪器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是研究太阳周年运动的重要工具。
26.【答案】(1)④⑥③⑤
(2)C;右下;调节细准焦螺旋
(3)B;C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所以正确的②①④⑥③⑤。
(2)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C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显微镜成倒像,图甲细胞在右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图乙),玻片需向右下方移动。图丙模糊到图丁清晰,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微调焦距,使物像更清晰。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选项中A和B是目镜,C和D是物镜,B和C的放大倍数相乘后最大。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所以正确的②①④⑥③⑤。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C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损坏物镜或弄破玻片标本。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在视野中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所以欲将物像从甲视野右下方移到乙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在视野中央。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和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3)为了能观察到更大的洋葱表皮细胞,可以选择上图中目镜10X和物镜100X。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27.【答案】(1)公转
(2)
(3)A
(4)B
(5)a;③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指地球绕太阳的周期性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图甲中地球仪按箭头方向沿虚线移动,模拟的是地球围绕 “太阳”(假设中心为太阳)的圆周运动轨迹,这与地球公转的运行方式一致;而自转是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与图中运动轨迹不同,故该操作模拟的是公转。
(2)当太阳光照射地球时,地球被光照射一面是白昼,背光一面是黑夜,用阴影表示不被照亮部分时,我们要先确定光源方向,再在相反一面画上阴影即可。(3)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这是地球的基本运动特征,由此产生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
(4)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性移动。公转过程中,同一地区不同时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直射时为夏季,斜射时为冬春季。日地距离变化对四季影响极小(如北半球冬季时地球距太阳更近),而自转主要产生昼夜交替,与四季形成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 B。
(5)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应将手电筒移至图乙中的位置a点,此时影长在圭表上的刻度③。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小科将地球仪按箭头方向沿虚线进行移动,是想模拟地球的公转。
(2)<>地球背面不被太阳照亮的地方是黑夜。
(3)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倾斜,故选A。
(4)四季形成的原因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5)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应将手电筒移至图乙中的位置a点,此时影长在圭表上的刻度③。
28.【答案】(1)A
(2)向右移
(3)B
(4)②
(5)加大斜面的坡度,使斜面更平缓。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要更省力需增大动力臂。图甲中,以小石块为支点,在 A、B、D 三点中,A点离大石块(阻力作用点)最远,即动力臂最长。将小石块放在A点时,施加相同动力可产生更大力矩,因此最容易撬动大石块。
(2)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小石块向左移,增大了动力臂,同时又减小了阻力臂.在动力和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才会大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才会使大石块滚动更远。
(3)杠杆的作用包括省力、改变力的方向或扩展力的作用范围等。实验中,小石块作为支点,当向下压杠杆一端时,大石块向上运动,两者运动方向相反,说明杠杆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 “扩展力的作用范围” 指力的作用距离延伸,“增大力的作用效果” 与省力或增大力矩相关,均与运动方向改变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B。
(4)斜面的省力程度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拉力越大。且斜面能够省力,比直接拉动省力。所以读数较大的事②。
(5)斜面的省力原理是坡度越小,拉力越小。实验①中测力计示数大是因为斜面倾角大。要减小拉力,需降低斜面坡度:通过增大斜面长度(如延长木板)或降低斜面高度,使倾角变小,这样物体沿斜面上升时克服重力分力所需的拉力就会减小,从而让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1)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读图可知,他把小石块放在A点最容易撬动大石块。
(2)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小石块向左移,增大了动力臂,同时又减小了阻力臂.在动力和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才会大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才会使大石块滚动更远。
(3)小科发现小石块和大石块是相反运动的,是因为杠杆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选项B符合题意。
(4)图①在斜面上拉物品省力; 图②是直接用力费力,因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所以图②测力计读数较大。
(5)要想使实验①拉同一重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斜面的坡度,使斜面更平缓。
29.【答案】(1)B
(2)
(3)C
(4)N;小磁铁上方的测力计数值增加,吸力变强。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需控制线圈匝数相同,改变电流大小。甲和丙中,铁钉上线圈匝数相同(均为缠绕若干圈),甲用 1 节电池,丙用 2 节电池,电池数量不同导致电流不同。而乙和丙的线圈匝数不同(乙匝数更多),甲和乙的电流与匝数均不同,无法单一控制变量。故应选甲和丙对比实验。
(2)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表格中有一个异常数据,这个数据是0.18牛,与前两次的数据差异较大,可能的原因是:电池电量减少了。
(3)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正相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吸引铁块的力越大,测力计读数越大。观察可知,丙的电磁铁磁性更大,所以测力计读数可能是0.5N。
(4)测力计读数0.25牛大于乙装置原读数 0.16牛,说明电磁铁与小磁铁间存在吸引力,根据图中可知,磁铁下端为S,钉尖为N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