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嘉兴市南湖区2024学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嘉兴市南湖区2024学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嘉兴市南湖区2024学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
1.(2025六上·南湖期末)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中央   边缘   ,具有放大图像的作用。调节右图中两枚放大镜上下之间的距离,图像清晰度   (选填“会改变”或“不会改变”)。
【答案】厚;薄;会改变
【知识点】凸透镜;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的功能。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调节下图中两枚放大镜上下之间的距离,放大倍数会改变。
2.(2025六上·南湖期末)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的交替变化,是因为地球在   ;一年之中有四季,是因为地球在   。
【答案】自转;公转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等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不同季节物体影长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等。
3.(2025六上·南湖期末)通过观察地球模型我们可以知道,按照从外到里,地球是由   、地幔和   组成的。
【答案】地壳;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4.(2025六上·南湖期末)如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剪刀,它运用了   和   的原理。
【答案】斜面;杠杆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
5.(2025六上·南湖期末)如右图,闭合开关K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增大,这说明电磁铁A通电后产生了   ,钉尖为   极,如果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那么弹簧测力计读数将   。
【答案】磁性;S;减小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由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闭合开关K后,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钩码的N极,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增大,此时钉尖为S极。如果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电流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会对调,那么钉尖为N极,同极相斥,使得先前的拉力减小,弹簧测力计读数将减小。
二、选择题
6.(2025六上·南湖期末)用下列仪器观察物体,能将图像放得最大的是(  )。
A.放大镜 B.平面镜 C.光学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放大图像的能力依次增加: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平面镜不具有放大能力,其只能反射图像。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远高于其他仪器,因此能够将图像放得最大。
7.(2025六上·南湖期末)人们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常会加入(  ),使其变得松软多孔。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霉菌 D.醋酸杆菌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酵母菌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促使面团体积膨胀,使制作出来的面食松软可口。
8.(2025六上·南湖期末)将显微镜的镜筒下调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并旋转调节旋钮。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  )。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像对准光源
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坏 D.使物像对准玻片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转动调节旋钮,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该从侧面注视显微镜的物镜,避免将玻片压碎。
9.(2025六上·南湖期末)下列几种水中微生物的图像中,最可能是草履虫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生活在不流动的淡水中,外形像一只草鞋,身体的表面有许多能摆动的纤毛。因此A是草履虫。
10.(2025六上·南湖期末)我们把自制的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可以照射到的窗边,以下四个日期中影子最长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D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圭表是一种用光影长度测量时间和季节的仪器,其原理与日晷相似。影子长度在冬至最为长,因为太阳的高度角最低,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最小,影子拉得最长。
11.(2025六上·南湖期末)在“谁先迎来黎明”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地球公转轨道 D.其他
【答案】B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地球;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红色纸片代表太阳;按某种方向转动代表地球的自转;先看到红色纸片代表迎来黎明。
12.(2025六上·南湖期末)提出日心说的主要人物是(  )。
A.托勒密 B.哥白尼 C.牛顿 D.伽利略
【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提出地球自转,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创立了日心说,他认为:太阳是不动的,它处于宇宙的中心。
13.(2025六上·南湖期末)小明在玩旋转木马的时候,发现周围的景物在自西向东旋转,则旋转木马的转动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当我们在不停旋转的物体上观察周围静止的物体时,看到的景物会呈现一个相对的反方向运动。小明看到周围景物自西向东旋转,这意味着他所在的旋转木马是自东向西旋转的。
14.(2025六上·南湖期末)如图,乐乐和爸爸两人在玩跷跷板。如果想要跷跷板保持平衡,则应该离中间(  )。
A.一样远 B.小明更近 C.爸爸更近 D.都可以
【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跷跷板的平衡条件是两侧的力矩相等。力矩等于力乘以力臂,即重力乘以到支点的距离。一般来说,成人的体重大于小孩,为了使力矩平衡,体重较大的爸爸需要靠近支点一点,即距离中间更近。
15.(2025六上·南湖期末)想把右图中的螺丝钉钉在木板中,下列工具选用最合适的是(  )。
A.螺丝刀 B.榔头 C.镊子 D.老虎钳
【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工具。想把右图中的螺丝钉钉在木板中,最合适的工具是螺丝刀。
16.(2025六上·南湖期末)下列关于印刷术主要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A.检字—拓印—刷墨—晾制 B.检字—晾制—刷墨—拓印
C.检字—刷墨—晾制—拓印 D.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检字是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刷墨是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拓印是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晾制是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17.(2025六上·南湖期末)下图是古人发明的工具,其中和汽车方向盘原理相同的是(  )。
A.磨盘 B.铁锹
C.扁担 D.杆秤
【答案】A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轴和一个轮组成的装置叫轮轴。磨盘和汽车方向盘原理相同,都是轮轴原理,铁楸、扁担和秤杆都是杠杆原理。
18.(2025六上·南湖期末)能量转化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电风扇转动 电能→机械能 B.超声波清洗器 声能→光能
C.光合作用 光能→化学能 D.钻木取火 机械能→热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 电风扇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叶片转动的机械能,正确;
B. 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使污垢脱离物体表面,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而非光能,此选项错误;
C. 光合作用中,植物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储存起来,正确;
D. 钻木取火通过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温度升高,正确。
因此,只有 B 的能量转化分析不正确。
19.(2025六上·南湖期末)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能源的是(  )。
A.夏天空调温度调的很低 B.随手关灯
C.骑自行车出行 D.及时关闭水龙头
【答案】A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节约能源的做法是减少不必要的能耗。选项A中,夏天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意味着空调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来维持低温环境,这显然是不利于节约能源的做法。而选项B、C、D都是常见的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的措施。
20.(2025六上·南湖期末)小明同学学习了电和磁的知识后,尝试了一个新实验。他将磁针放置在一根直尺的顶端,让通电线圈从10厘米远逐渐接近磁针,观察磁针偏转角度的变化情况。小明这个实验适合研究的问题是(  )。
A.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距离远近有关系吗
B.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系吗
C.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电流的强弱有关系吗
D.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大小有关系吗
【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线圈的距离远近,所以研究的是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距离远近有关系吗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5六上·南湖期末)显微镜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后来随着观察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细胞了。
(1)图中A为   、C为   
(2)当显微镜视野中物像不是十分清晰时,可调节(  )。
A.反光镜 B.调节旋钮 C.物镜 D.其他
(3)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酒精 B.滴管 C.载玻片 D.镊子
(4)下列生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
A.叶肉细胞
B.人体神经细胞
C.人体血液红细胞
(5)几位同学在进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实验后进行了讨论,认为他们观察到的物体有的是生物,有的不是,并对生物具有的特征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对生活环境有一定要求 B.会繁殖
C.单细胞生物不需要排泄 D.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6)观察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目的是(  )。
A.增加水的营养 B.没有任何用途
C.使微生物运动减缓 D.不确定
【答案】(1)目镜;物镜
(2)B
(3)A
(4)A
(5)C
(6)C
【知识点】生物细胞;微生物;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上的镜头分为目镜和物镜,目镜接近眼睛,物镜接近样本,它们都是显微镜重要的部件。
(2)显微镜由目镜、镜筒、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当物像不清晰时,调节旋钮能使镜片距离调整,从而使图像聚焦清晰。
(3)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实验需要用滴管、载玻片、镊子,不需要酒精。
(4)一般只有植物细胞才含有叶绿体,因此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而人体细胞如神经细胞和红细胞则不含叶绿体。
(5)单细胞生物也属于生物,因此也需要进行排泄,这是一种生物基本特征。
(6)在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可以帮助减缓微生物运动,从而便于观察。
22.(2025六上·南湖期末)某同学在研究地球的运动时,如下图进行操作,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打开台灯并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这个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现象(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变化”)。
(2)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东部的浙江省比西部的四川省先受到光照,请推断出地球仪绕地轴转动的方向是   。这个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对比”或“模拟”)。
(3)当地球公转到如图乙所示位置时,A、B、C、D、E五地中,正值中午的是   ,即将迎来黎明的是   。
(4)当地球公转到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生活在嘉兴的小朋友,大概处于哪个季节(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在图乙中,北极地区的E会出现(  )现象。
A.极昼 B.极夜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6)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昙花在晚上开花
B.蝴蝶和飞蛾都在白天活动
C.青蛙冬眠
D.北极狐夏季和冬季有不同颜色的毛
【答案】(1)昼夜交替
(2)自西向东;模拟
(3)D;B
(4)B
(5)A
(6)B
【知识点】昼夜交替;四季成因;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实验中用台灯模拟太阳光,地球仪模拟地球,因此可以来演示昼夜交替现象。
(2)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东部的浙江省比西部的四川省先受到光照,表明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此实验是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来观察其效应。
(3)地球公转到某一特定位时,D地正好在光照范围内,正值中午;B地即将进入光照范围,即将迎来黎明。
(4)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图中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是夏季,因此位于北半球嘉兴的小朋友处于夏季。
(5)根据题干可知,图乙中,E地在北极地区,正好处于极昼现象。
(6)通常飞蛾在晚上活动,而蝴蝶在白天活动,因此蝴蝶和飞蛾都在白天活动的说法不合理。其他选项都符合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征。
23.(2025六上·南湖期末)下面有5中不同的工具,按要求回答问题。
(1)①卷笔刀应用的是轮轴,卷笔刀上   带动   (填字母)运动时削铅笔更省力。
(2)利用②手机观看视频与看书上的文字相比,手机的信息传播速度更   。
(3)③独轮车有了车轮可以   (选填“省力”或“不省力”)
(4)下列工具中与⑤斧头应用了不同技术的是(  )。
A. B.
C. D.
(5)斜面的研究:
斜面作用实验记录表
  提升不同质量的物体
① ② ③ ④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 0.4 0.8 1.0 1.5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0.3 0.5 0.6 0.9
上表是在研究斜面的作用时,一位同学的实验记录表,该实验是在测量不同    的物体在同一斜面上的用力大小。分析表中数据,我们能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答案】(1)A;B
(2)快
(3)省力
(4)D
(5)质量;在同一个斜面上,拉动不同质量的物体都能省力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斜面;轮轴
【解析】【分析】(1)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轴和一个轮组成的装置叫轮轴。卷笔刀的设计通常采用轮轴原理,其中轮(A)固定不动,轴(B)随铅笔转动。当通过轮(A)施加力时,这个力通过轮轴结构传递到轴(B)。
(2)相较于传统的纸质书籍,手机观看视频的信息传播速度显然更快。视频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几乎瞬间可达,而阅读书籍则需要手动翻页,速度相对较慢。
(3)独轮车有了车轮则利用了轮轴原理,车轮减少了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推动重物时所需的力减小,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
(4)斧头主要应用了斜面原理,盘山公路、楼梯和拉锁都是应用了斜面原理。而起钉锤应用了杠杆原理。
(5)实验记录表中列出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直接提升和沿斜面提升时所需的力。因此,该实验是在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斜面上的用力大小。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沿斜面提升物体所需的力总是小于直接提升物体所需的力,这说明在同一个斜面上,拉动不同质量的物体都能省力。
24.(2025六上·南湖期末)如图所示,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磁铁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磁铁。接通电源,电磁铁就把钢铁物品牢牢吸引住。吊运到目的地后,切断电源,磁性消失,钢铁物品就被放下来了。
为了研究影响电磁起重机磁性强弱的原因,某研究小组设计安装了以下四个实验装置:
(1)探究一:选择实验装置   和   ,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极方向与线圈绕线方向之间的关系。
(2)探究二:选择实验装置   和   ,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池数量之间的关系。
(3)探究三:实验装置 A、B、D三个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见下表:
实验装置 A B D
吸引大头针数量 5个 5个 8个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结论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   有关,线圈   ,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结论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   无关。
(4)以上几个实验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哪些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 )(多选)
A.线圈圈数 B.线圈绕线方向 C.线圈粗细
D.铁芯长短 E.电池数量
【答案】(1)A;B
(2)B;C
(3)匝数(圈数);匝数(圈数)越多;缠绕方向
(4)A;B;E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极方向与线圈绕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线圈绕线方向,所以应该选择实验装置A和B进行对比研究。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池数量之间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电池数量,所以应该选择实验装置C和B进行对比研究。
(3)A和B吸引的大头针数量相同,说明线圈绕线方向对磁性无影响。D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最多,且D的线圈匝数最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4)根据题干可知,以上几个实验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的是线圈圈数、电池数量和线圈绕线方向,而线圈粗细和铁芯长短未在上述实验中进行对比研究。
1 / 1浙江嘉兴市南湖区2024学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
1.(2025六上·南湖期末)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中央   边缘   ,具有放大图像的作用。调节右图中两枚放大镜上下之间的距离,图像清晰度   (选填“会改变”或“不会改变”)。
2.(2025六上·南湖期末)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的交替变化,是因为地球在   ;一年之中有四季,是因为地球在   。
3.(2025六上·南湖期末)通过观察地球模型我们可以知道,按照从外到里,地球是由   、地幔和   组成的。
4.(2025六上·南湖期末)如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剪刀,它运用了   和   的原理。
5.(2025六上·南湖期末)如右图,闭合开关K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增大,这说明电磁铁A通电后产生了   ,钉尖为   极,如果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那么弹簧测力计读数将   。
二、选择题
6.(2025六上·南湖期末)用下列仪器观察物体,能将图像放得最大的是(  )。
A.放大镜 B.平面镜 C.光学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7.(2025六上·南湖期末)人们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常会加入(  ),使其变得松软多孔。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霉菌 D.醋酸杆菌
8.(2025六上·南湖期末)将显微镜的镜筒下调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并旋转调节旋钮。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  )。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像对准光源
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坏 D.使物像对准玻片
9.(2025六上·南湖期末)下列几种水中微生物的图像中,最可能是草履虫的是(  )。
A. B.
C. D.
10.(2025六上·南湖期末)我们把自制的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可以照射到的窗边,以下四个日期中影子最长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1.(2025六上·南湖期末)在“谁先迎来黎明”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地球公转轨道 D.其他
12.(2025六上·南湖期末)提出日心说的主要人物是(  )。
A.托勒密 B.哥白尼 C.牛顿 D.伽利略
13.(2025六上·南湖期末)小明在玩旋转木马的时候,发现周围的景物在自西向东旋转,则旋转木马的转动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4.(2025六上·南湖期末)如图,乐乐和爸爸两人在玩跷跷板。如果想要跷跷板保持平衡,则应该离中间(  )。
A.一样远 B.小明更近 C.爸爸更近 D.都可以
15.(2025六上·南湖期末)想把右图中的螺丝钉钉在木板中,下列工具选用最合适的是(  )。
A.螺丝刀 B.榔头 C.镊子 D.老虎钳
16.(2025六上·南湖期末)下列关于印刷术主要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A.检字—拓印—刷墨—晾制 B.检字—晾制—刷墨—拓印
C.检字—刷墨—晾制—拓印 D.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17.(2025六上·南湖期末)下图是古人发明的工具,其中和汽车方向盘原理相同的是(  )。
A.磨盘 B.铁锹
C.扁担 D.杆秤
18.(2025六上·南湖期末)能量转化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电风扇转动 电能→机械能 B.超声波清洗器 声能→光能
C.光合作用 光能→化学能 D.钻木取火 机械能→热能
19.(2025六上·南湖期末)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能源的是(  )。
A.夏天空调温度调的很低 B.随手关灯
C.骑自行车出行 D.及时关闭水龙头
20.(2025六上·南湖期末)小明同学学习了电和磁的知识后,尝试了一个新实验。他将磁针放置在一根直尺的顶端,让通电线圈从10厘米远逐渐接近磁针,观察磁针偏转角度的变化情况。小明这个实验适合研究的问题是(  )。
A.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距离远近有关系吗
B.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系吗
C.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电流的强弱有关系吗
D.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大小有关系吗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5六上·南湖期末)显微镜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后来随着观察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细胞了。
(1)图中A为   、C为   
(2)当显微镜视野中物像不是十分清晰时,可调节(  )。
A.反光镜 B.调节旋钮 C.物镜 D.其他
(3)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酒精 B.滴管 C.载玻片 D.镊子
(4)下列生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
A.叶肉细胞
B.人体神经细胞
C.人体血液红细胞
(5)几位同学在进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实验后进行了讨论,认为他们观察到的物体有的是生物,有的不是,并对生物具有的特征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对生活环境有一定要求 B.会繁殖
C.单细胞生物不需要排泄 D.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6)观察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目的是(  )。
A.增加水的营养 B.没有任何用途
C.使微生物运动减缓 D.不确定
22.(2025六上·南湖期末)某同学在研究地球的运动时,如下图进行操作,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打开台灯并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这个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现象(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变化”)。
(2)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东部的浙江省比西部的四川省先受到光照,请推断出地球仪绕地轴转动的方向是   。这个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对比”或“模拟”)。
(3)当地球公转到如图乙所示位置时,A、B、C、D、E五地中,正值中午的是   ,即将迎来黎明的是   。
(4)当地球公转到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生活在嘉兴的小朋友,大概处于哪个季节(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在图乙中,北极地区的E会出现(  )现象。
A.极昼 B.极夜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6)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昙花在晚上开花
B.蝴蝶和飞蛾都在白天活动
C.青蛙冬眠
D.北极狐夏季和冬季有不同颜色的毛
23.(2025六上·南湖期末)下面有5中不同的工具,按要求回答问题。
(1)①卷笔刀应用的是轮轴,卷笔刀上   带动   (填字母)运动时削铅笔更省力。
(2)利用②手机观看视频与看书上的文字相比,手机的信息传播速度更   。
(3)③独轮车有了车轮可以   (选填“省力”或“不省力”)
(4)下列工具中与⑤斧头应用了不同技术的是(  )。
A. B.
C. D.
(5)斜面的研究:
斜面作用实验记录表
  提升不同质量的物体
① ② ③ ④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 0.4 0.8 1.0 1.5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0.3 0.5 0.6 0.9
上表是在研究斜面的作用时,一位同学的实验记录表,该实验是在测量不同    的物体在同一斜面上的用力大小。分析表中数据,我们能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24.(2025六上·南湖期末)如图所示,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磁铁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磁铁。接通电源,电磁铁就把钢铁物品牢牢吸引住。吊运到目的地后,切断电源,磁性消失,钢铁物品就被放下来了。
为了研究影响电磁起重机磁性强弱的原因,某研究小组设计安装了以下四个实验装置:
(1)探究一:选择实验装置   和   ,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极方向与线圈绕线方向之间的关系。
(2)探究二:选择实验装置   和   ,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池数量之间的关系。
(3)探究三:实验装置 A、B、D三个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见下表:
实验装置 A B D
吸引大头针数量 5个 5个 8个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结论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   有关,线圈   ,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结论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   无关。
(4)以上几个实验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哪些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 )(多选)
A.线圈圈数 B.线圈绕线方向 C.线圈粗细
D.铁芯长短 E.电池数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厚;薄;会改变
【知识点】凸透镜;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的功能。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调节下图中两枚放大镜上下之间的距离,放大倍数会改变。
2.【答案】自转;公转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等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不同季节物体影长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等。
3.【答案】地壳;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4.【答案】斜面;杠杆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
5.【答案】磁性;S;减小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由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闭合开关K后,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钩码的N极,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增大,此时钉尖为S极。如果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电流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会对调,那么钉尖为N极,同极相斥,使得先前的拉力减小,弹簧测力计读数将减小。
6.【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放大图像的能力依次增加: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平面镜不具有放大能力,其只能反射图像。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远高于其他仪器,因此能够将图像放得最大。
7.【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酵母菌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促使面团体积膨胀,使制作出来的面食松软可口。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转动调节旋钮,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该从侧面注视显微镜的物镜,避免将玻片压碎。
9.【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生活在不流动的淡水中,外形像一只草鞋,身体的表面有许多能摆动的纤毛。因此A是草履虫。
10.【答案】D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圭表是一种用光影长度测量时间和季节的仪器,其原理与日晷相似。影子长度在冬至最为长,因为太阳的高度角最低,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最小,影子拉得最长。
11.【答案】B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地球;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红色纸片代表太阳;按某种方向转动代表地球的自转;先看到红色纸片代表迎来黎明。
12.【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提出地球自转,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创立了日心说,他认为:太阳是不动的,它处于宇宙的中心。
13.【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当我们在不停旋转的物体上观察周围静止的物体时,看到的景物会呈现一个相对的反方向运动。小明看到周围景物自西向东旋转,这意味着他所在的旋转木马是自东向西旋转的。
14.【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跷跷板的平衡条件是两侧的力矩相等。力矩等于力乘以力臂,即重力乘以到支点的距离。一般来说,成人的体重大于小孩,为了使力矩平衡,体重较大的爸爸需要靠近支点一点,即距离中间更近。
15.【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工具。想把右图中的螺丝钉钉在木板中,最合适的工具是螺丝刀。
16.【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检字是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刷墨是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拓印是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晾制是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17.【答案】A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轴和一个轮组成的装置叫轮轴。磨盘和汽车方向盘原理相同,都是轮轴原理,铁楸、扁担和秤杆都是杠杆原理。
18.【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 电风扇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叶片转动的机械能,正确;
B. 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使污垢脱离物体表面,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而非光能,此选项错误;
C. 光合作用中,植物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储存起来,正确;
D. 钻木取火通过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温度升高,正确。
因此,只有 B 的能量转化分析不正确。
19.【答案】A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节约能源的做法是减少不必要的能耗。选项A中,夏天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意味着空调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来维持低温环境,这显然是不利于节约能源的做法。而选项B、C、D都是常见的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的措施。
20.【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线圈的距离远近,所以研究的是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距离远近有关系吗
21.【答案】(1)目镜;物镜
(2)B
(3)A
(4)A
(5)C
(6)C
【知识点】生物细胞;微生物;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上的镜头分为目镜和物镜,目镜接近眼睛,物镜接近样本,它们都是显微镜重要的部件。
(2)显微镜由目镜、镜筒、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当物像不清晰时,调节旋钮能使镜片距离调整,从而使图像聚焦清晰。
(3)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实验需要用滴管、载玻片、镊子,不需要酒精。
(4)一般只有植物细胞才含有叶绿体,因此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而人体细胞如神经细胞和红细胞则不含叶绿体。
(5)单细胞生物也属于生物,因此也需要进行排泄,这是一种生物基本特征。
(6)在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可以帮助减缓微生物运动,从而便于观察。
22.【答案】(1)昼夜交替
(2)自西向东;模拟
(3)D;B
(4)B
(5)A
(6)B
【知识点】昼夜交替;四季成因;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实验中用台灯模拟太阳光,地球仪模拟地球,因此可以来演示昼夜交替现象。
(2)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东部的浙江省比西部的四川省先受到光照,表明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此实验是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来观察其效应。
(3)地球公转到某一特定位时,D地正好在光照范围内,正值中午;B地即将进入光照范围,即将迎来黎明。
(4)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图中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是夏季,因此位于北半球嘉兴的小朋友处于夏季。
(5)根据题干可知,图乙中,E地在北极地区,正好处于极昼现象。
(6)通常飞蛾在晚上活动,而蝴蝶在白天活动,因此蝴蝶和飞蛾都在白天活动的说法不合理。其他选项都符合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征。
23.【答案】(1)A;B
(2)快
(3)省力
(4)D
(5)质量;在同一个斜面上,拉动不同质量的物体都能省力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斜面;轮轴
【解析】【分析】(1)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轴和一个轮组成的装置叫轮轴。卷笔刀的设计通常采用轮轴原理,其中轮(A)固定不动,轴(B)随铅笔转动。当通过轮(A)施加力时,这个力通过轮轴结构传递到轴(B)。
(2)相较于传统的纸质书籍,手机观看视频的信息传播速度显然更快。视频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几乎瞬间可达,而阅读书籍则需要手动翻页,速度相对较慢。
(3)独轮车有了车轮则利用了轮轴原理,车轮减少了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推动重物时所需的力减小,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
(4)斧头主要应用了斜面原理,盘山公路、楼梯和拉锁都是应用了斜面原理。而起钉锤应用了杠杆原理。
(5)实验记录表中列出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直接提升和沿斜面提升时所需的力。因此,该实验是在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斜面上的用力大小。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沿斜面提升物体所需的力总是小于直接提升物体所需的力,这说明在同一个斜面上,拉动不同质量的物体都能省力。
24.【答案】(1)A;B
(2)B;C
(3)匝数(圈数);匝数(圈数)越多;缠绕方向
(4)A;B;E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极方向与线圈绕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线圈绕线方向,所以应该选择实验装置A和B进行对比研究。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池数量之间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电池数量,所以应该选择实验装置C和B进行对比研究。
(3)A和B吸引的大头针数量相同,说明线圈绕线方向对磁性无影响。D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最多,且D的线圈匝数最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4)根据题干可知,以上几个实验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的是线圈圈数、电池数量和线圈绕线方向,而线圈粗细和铁芯长短未在上述实验中进行对比研究。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