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一、我会判断:(本题有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2024五上·瑞安期末)我们能看到书本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 )【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书本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的光线射入了人的眼睛,并不是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所以此题说法错误。2.(2024五上·瑞安期末)光和声音都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答案】错误【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可以说明声音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光遇到不透明障碍物,会被阻挡了传播。3.(2024五上·瑞安期末)筷子斜插入有水的杯子,从侧面看筷子好像折断了一样。【答案】正确【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筷子斜插入水中,从侧面看上去像断了一样,这就是发生了折射现象。4.(2024五上·瑞安期末)地震带来的危害很多,如山体滑坡、房屋倒塌等。【答案】正确【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地震危害多,会致山体滑坡、房屋倒塌,还可能引发海啸、火灾、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威胁生命财产安全。题目说法正确。5.(2024五上·瑞安期末)地球的内部,越接近地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答案】错误【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越接近地核,温度和压力越高。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温度较低(地表至数百摄氏度),压力较小。地幔:厚度约 2865 千米,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约 500~4000℃),压力增大(约 1.4~130 万个大气压)。地核:内核温度高达 5000~6000℃,压力超 100 万个大气压,是地球内部温度和压力最高的区域。6.(2024五上·瑞安期末)我们在课堂上做的摆,摆动过程中摆动幅度会逐渐变小。【答案】正确【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摆摆动幅度变小是因受空气阻力、摆轴摩擦力等外力作用,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总机械能减少,导致摆动幅度逐渐减小。7.(2024五上·瑞安期末)在制作水钟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测试并改进”的过程。( )【答案】正确【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解析】【分析】制作水钟通常需先设计方案,明确原理和结构;再动手制作实现初步模型;最后通过测试发现问题并改进,符合科学探究的流程。8.(2024五上·瑞安期末)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是独立工作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答案】错误【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解析】【分析】人体各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不是彼此隔绝的,而是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即一种感觉器官接受刺激产生感觉后,还会对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发生影响。9.(2024五上·瑞安期末)体育锻炼无法增强我们的体质,体质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答案】错误【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体育锻炼能有效增强体质,通过锻炼可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等,改善身体机能,后天坚持锻炼能显著提升体质,并非完全由天生决定。题目说法错误。10.(2024五上·瑞安期末)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状态良好。【答案】正确【知识点】情绪管理【解析】【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明确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均处于良好的状态,而非仅指无疾病。题目说法正确。二、我会选择:(本题有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2024五上·瑞安期末)小科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空管,用手电筒照射,其中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 )。A.B.C.【答案】A【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科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空管,用手电筒照射,其中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A图中的空管,B和C由于管子不是直的,不能够让光透过。12.(2024五上·瑞安期末)在进行下图所示实验时,光不能穿过阻挡物继续传播的是( )。A.透明玻璃片 B.一张纸 C.一本书【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线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遇到不透光的物体会被阻挡、反射,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当光照射到透明物质时,能够穿过物质继续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物质时,会形成影子。13.(2024五上·瑞安期末)如图,鱼缸里有一条鱼,调整观察角度后,看上去是两条。对此,你的解释是( )。A.人眼花了B.这是鱼和它的影子C.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发生折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14.(2024五上·瑞安期末) 日食是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遮挡住太阳光的现象。日食现象表明光( ) 。A.发生了反射 B.发生了折射 C.沿直线传播【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解析】【分析】 日食现象表明光沿直线传播 。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导致地球上的一部分或全部太阳光被遮挡,从而发生日食现象 。15.(2024五上·瑞安期末)探索“植物对侵蚀程度的影响”实验中,关于条件的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喷水器的降雨量要一样B.两个小山丘的土质要一样C.有植被的小山丘坡度要大一点【答案】C【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解析】【分析】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要研究植物对侵蚀程度影响,需要改变的量为植物的数量。其余都不变。16.(2024五上·瑞安期末)水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变化,模拟实验后,我们发现( )。A.“河流”流过时,会侵蚀河床和两岸,使河道变宽B.“降雨后”有植被的斜坡和无植被的斜坡受侵蚀程度相同C.“降雨后”黏土和细沙最不容易被“雨水”冲走【答案】A【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的形态,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河流”流过时,会侵蚀河床和两岸,使河道变宽。A符合题意。17.(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列地形示意图,最适合表示丘陵的是( )。A.B.C.【答案】B【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 500 米以下),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顶部浑圆,没有明显的山脉走向。B选项正确。18.(2024五上·瑞安期末)我国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大部分的河流流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答案】B【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分析】我国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由于地势原因,决定了大部分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19.(2024五上·瑞安期末)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 )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A.地震B.岩石的风化C.喜马拉雅山复一年的隆起【答案】B【知识点】风化【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岩石的风化是属于地球外部力量引起的。20.(2024五上·瑞安期末)计时工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计时仪器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是( )。A.水钟→日晷→摆钟→原子钟B.日晷→水钟→摆钟→原子钟C.原子钟→摆钟→水钟→日晷【答案】B【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有日晷、沙漏、圭表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计时工具的不断发展,是人们对计时准确的不断要求。计时仪器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是日晷→水钟→摆钟→原子钟。21.(2024五上·瑞安期末)研究“一柱香”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做实验B.实验中要经常吹一吹香,防止香熄灭C.同一柱香,前四分之一燃烧快,后四分之一燃烧慢【答案】A【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解析】【分析】计时器,是利用特定的原理来测量时间的装置,我们测量时间使用秒表计时,可以精确测量时间。A: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做实验,说法正确; 风会加快空气流动,使香燃烧时周围的氧气供给量增加,从而可能导致燃烧速度加快。B:实验中我们不能吹香,会影响实验效果,说法错误;吹气会改变向周围的空气流动。C:同一柱香,燃烧相同长度的香所用时间大致相同,说法错误。22.(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图是脑的结构图,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 )。A.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B.①小脑;②脑干;③大脑C.①脑干;②小脑;③大脑【答案】A【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不同的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①是大脑,②是小脑,③是脑干。23.(2024五上·瑞安期末)小科第一次玩“接乒乓球”游戏时命中率有点低,适度练习接球后,命中率会( )。A.变化不大 B.逐步提高 C.无限提高【答案】B【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在 “接乒乓球” 游戏中,通过适度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对球路的预判能力会逐步提升,从而提高命中率。虽然练习效果存在上限(如受生理条件、环境等因素限制,无法 “无限提高”),但相比初次尝试,命中率会明显改善。24.(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图的装置可以模拟心脏的工作方式。以下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捏紧洗耳球,水会被吸进B.松开洗耳球,水会被挤出C.捏洗耳球的力度越大,水被挤出的越多【答案】C【知识点】心脏的运动【解析】【分析】该装置中,洗耳球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水管模拟血管。捏洗耳球的力度越大,内部压力越大,单位时间内挤出的水量越多(模拟心脏收缩力越强,泵血量越多)。25.(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每个人的心跳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B.血液能运输营养和氧气C.保证充足的睡眠有益于心脏的健康【答案】A【知识点】心脏的运动【解析】【分析】心跳(心脏跳动次数)和脉搏(动脉搏动次数)在正常情况下数值相同(心脏每跳动一次,动脉随之搏动一次),但严格来说,二者是不同的生理现象。此外,某些特殊情况(如房颤)可能导致脉搏次数少于心跳次数,因此 “心跳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 这一表述不够严谨。A符合题意。三、制造彩虹。26.(2024五上·瑞安期末)小科和同学们打算制造彩虹,以下能成功制造出彩虹的材料是( )。A.手电筒、平面镜、白纸B.太阳、平面镜、墙壁C.手电筒、三棱镜、白纸【答案】C【知识点】棱镜【解析】【分析】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需要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手电筒(白光)+ 三棱镜 + 白纸。三棱镜可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色散),投射到白纸上能形成人工彩虹,是科学课中常见的实验方法。C正确。27.(2024五上·瑞安期末)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 )现象。A.反射 B.折射 C.直射【答案】B【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彩虹的形成源于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水滴时发生 折射 和 反射(主要机制是折射)。太阳光(白光)进入水滴时,因不同颜色光的波长差异,折射角度不同,导致白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色散现象)。四、27.制作潜望镜28.(2024五上·瑞安期末)根据潜望镜的制作要求,外观上我会选择 (填“透明”或“不透明”)塑料盒,我的理由是 。【答案】不透明;避免外界的干扰【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潜望镜的原理是通过两块平面镜反射光线来观察物体,若塑料盒透明,外界光线会进入盒内干扰反射光,导致成像模糊或无法清晰观察。而不透明材料能阻挡外界光线,使光线仅通过平面镜反射传播,保证观察效果的稳定性和清晰度。29.(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面是制作潜望镜的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解析】【分析】制作潜望镜需遵循合理流程。首先应③划线(确定开口和镜面位置),再①沿线剪开(制作主体结构),接着④安装镜子(确保反射光路),最后②开观察窗(完善使用功能)。A、C 选项顺序不符合操作逻辑,B 选项③①④②的排序能保证各步骤衔接合理,故正确。五、28.夜晚坐车的小科突然感受到了一道刺眼的光,通过后视镜发现原来是后面的车开了远光灯。30.(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面是光源的是( )。A.后视镜 B.远光灯 C.后视镜和远光灯【答案】B【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汽车后视镜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远光灯本身发光,属于光源。31.(2024五上·瑞安期末)请你在下图中用直线和箭头标注司机观察后方来车时光的传播路线。【答案】【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在遇到不透明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通过后视镜反射,我们能够看到后面的物体。32.(2024五上·瑞安期末)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大雾天气高速公路要封闭。【答案】大雾是由水珠和尘埃组成,相当于半透明物体,光只能部分透过,使能见度降低,容易造成事故。【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半透明物体时,只有部分能穿过,大雾能够阻挡光线光线传播,并发生光大的折射现象,大气透明度差,视野范围小,车辆不能快速行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大雾天气高速公路要封闭。33.(2024五上·瑞安期末)地球表面的变化材料一:雅丹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河湖像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因起风的夜晚总能听到鬼哭狼嚎的声音而得名的“新疆魔鬼城”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材料二:黄河每年将12亿吨的泥沙携带入渤海,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淤积,形成了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黄河三角洲(1)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A.被风卷起来的沙子B.沙漠中的狂风C.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2)在做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 。(3)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看到 现象,说明风对岩石有侵蚀的作用。(4)黄河从陡峭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渤海口时,其携带泥沙的能力逐渐 (填“变强”、“不变”或“变弱”)。黄河三角洲是由 的作用形成的。(5)雅丹地貌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地震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相比较( )。A.更迅速 B.更缓慢 C.相同(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你有哪些好建议?(至少写出两点)【答案】(1)A(2)平行方向(3)产生很多细小的沙和土(4)变弱;泥沙沉积(5)B(6)减少木材使用量;植树造林;建造护坡工程【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风化【解析】【分析】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1)在 “风对岩石的影响” 模拟实验中,核心原理是模拟 风力搬运沙子撞击岩石表面,造成磨蚀作用。砂纸表面的砂粒模拟的是 “被风卷起来的沙子”,通过手动摩擦岩石(如砖块),模拟沙子在风中高速运动时对岩石的撞击和磨蚀。(2)岩石变化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的结果,例如温度变化、水结冰、植物、酸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平行方向。(3)岩石表面变得 粗糙不平,甚至有 细小颗粒脱落,或能观察到明显的 摩擦痕迹,均证明 “风力携沙” 对岩石产生了侵蚀作用。(4)一般情况下,上游以冲刷为主,中游兼有冲刷和沉积,下游以沉积为主。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就会首先沉积下来。地球上大部分河流最后会流入湖泊或海洋中,河水流入湖或海的地方称为河口。河水在接近河口处,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下来,有的地方逐渐就形成一个像三角形的平原,这就是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由泥沙沉积的作用形成的。(5)雅丹地貌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均依赖长期的外力堆积或侵蚀作用,相比地震的瞬间改变,进程更为缓慢,故选 B。(6)主观性问题,具有可操作性,符合题意即可,如减少木材使用量,开发新材料,这样就能减少砍树量,进而减少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建造护坡工程;宣传环保知识,人人环保才能从根源杜绝河水污染。(1)风力作用是塑造地形地貌的重要外力作用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显著。大风携带沙粒不断侵蚀岩石,大风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被风卷起来的沙子。(2)岩石变化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的结果,例如温度变化、水结冰、植物、酸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平行方向。(3)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先观察了实验中用到的几块岩石,然后用砂纸进行打磨,打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细小的沙和土。说明大风卷起的沙子能使大块岩石表面破碎,形成沙和土。(4)一般情况下,上游以冲刷为主,中游兼有冲刷和沉积,下游以沉积为主。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就会首先沉积下来。地球上大部分河流最后会流入湖泊或海洋中,河水流入湖或海的地方称为河口。河水在接近河口处,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下来,有的地方逐渐就形成一个像三角形的平原,这就是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由泥沙沉积的作用形成的。(5)大部分的地表形态的变化确实是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但有时候地壳变动引发的地震和火山爆发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也能改变地表形态。雅丹地貌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地震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相比较更缓慢。(6)主观性问题,具有可操作性,符合题意即可,如减少木材使用量,开发新材料,这样就能减少砍树量,进而减少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建造护坡工程;宣传环保知识,人人环保才能从根源杜绝河水污染。六、公元前2357—2258年的尧帝时期是有据可查的太阳钟诞生的时间。日月更替,斗转星移,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在时间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时间见证了这一切变化,而日益先进的人类文明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去感知时间,发明越来越精确的计时工具。在这个单元,我们一起探索时间计量工具的变迁,请你完成下列问题:34.(2024五上·瑞安期末)同学们找来三支形状不同的蜡烛,最适合用来制作蜡烛钟的是 (填下图序号),你的理由是 。A. B. C.【答案】A;上下一样粗细【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从古至今,我们选择的计时工具都有一个特性,即等时性。蜡烛钟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器,它的原理是利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计算时间的流逝。 蜡烛钟的燃烧速度基本相同,在蜡烛上刻上刻度便可简单计算时间间隔。最适合用来制作蜡烛钟的是上下一样粗细的蜡烛,所以A符合题意。35.(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图装置1和装置2分别是小科和小明同学制作的水钟。(1)观察装置1和装置2,两个水钟都是 (填“泄水型”或“受水型”)水钟。(2)比较装置1和装置2,计时更加准确的是装置 (填“1”或“2”),原因是 。(3)装置1和装置2起始水位相同,孔的大小一致,装置1用5分钟将受水容器中水量积聚到100毫升,那么装置2所需的时间( )5分钟。A.大于 B.等于 C.小于【答案】(1)受水型(2)2;装置2上面的水量是固定的,水的流速均匀。(3)C【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解析】【分析】古代水钟分为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前者根据水位的降低计量时间,后者根据水位的增加计量时间。泄水型水钟:通过容器内的水 向外缓慢流出 的水量或时间刻度来计时,主体为 “带泄水孔的排水容器”。受水型水钟:通过 接收其他容器流出的水,根据水位上升的高度或时间刻度来计时,主体为 “带刻度的接水容器”。(1)通过观察题目中的两个装置,这两个水中刻度都设置在下面,根据水位的增加计量时间,故都属于受水型水钟。(2)比较装置1和装置2,计时更加准确的是装置2,观察发现装置2水钟上设计有一个特殊构件——泄水孔,用来保持水位,从而控制水流速度。(3)装置1和装置2起始水位相同,孔的大小一致,但装置2多了一个泄水孔,水的流速是均匀的。装置1没有泄水孔,水流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当装置1用5分钟将受水容器中水量积聚到100毫升,那么装置2所需的时间小于5分钟。(1)通过观察题目中的两个装置,这两个水中刻度都设置在下面,根据水位的增加计量时间,故都属于受水型水钟。(2)比较装置1和装置2,计时更加准确的是装置2,观察发现装置2水钟上设计有一个特殊构件——泄水孔,用来保持水位,从而控制水流速度。(3)装置1和装置2起始水位相同,孔的大小一致,但装置2多了一个泄水孔,水的流速是均匀的。装置1没有泄水孔,水流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当装置1用5分钟将受水容器中水量积聚到100毫升,那么装置2所需的时间小于5分钟。36.(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面表格是小科在研究摆的运动规律时做的观察记录,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钟摆10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实验序号 摆锤重量 摆绳长短 摆幅大小 摆动次数① 50g 50cm 20° 7② 100g 50cm 20° 7③ 50g 50cm 15° 7④ 50g 20cm 15° 11(1)第①次实验10秒摆动了7次,可推测出这个摆在第2个10秒内摆动 次。(2)根据上述记录表,从实验 和 (填实验序号)可以分析出,摆锤轻重 (填“影响”或“不影响”)摆的快慢。(3)小科测试后发现钟摆一分钟摆动了59次,他应该怎么调整比较合适?(4)小科经过调试,发现10秒内摆动10次的摆绳长度为24cm,对此,小科做法正确的是( )。A.可以直接记录一分钟摆动60次的绳长为24cmB.应重复3次再测试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确定为60次后再记录绳长C.为了节约时间,测试1分钟摆动次数时,可以只做一次(5)我们可以用蜡烛、摆、水等来计时,根本的原因是它们( )。A.计时很精准B.取材方便C.变化或运动具有规律【答案】(1)7(2)①;②;不影响(3)缩短摆绳长度,微调即可。(4)B(5)C【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解析】【分析】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即在摆绳长度、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摆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第①次实验中,摆的摆绳长度、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均未改变,因此其在每个 10 秒内的摆动次数相同,均为 7 次。(2)实验①和②中,摆绳长短均为 50cm,摆幅大小均为 20°(控制变量),仅 摆锤重量 不同(50g→100g)。两次实验的 摆动次数均为 7 次(10 秒内),说明摆锤重量改变时,摆的快慢(摆动次数)未发生变化。(3)从以上实验可知,摆绳长度越短,摆动周期越短,摆动次数越多。若测试后发现钟摆一分钟摆动了59次,调整一分钟摆动60次,需要缩短摆绳长度,缩短摆绳1厘米更合适,误差更小。(4)第二小组经过调试,发现10秒内摆动10次的摆绳长度为24cm,应该重复3次测试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确定为60次后再记录绳长,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实验数据更合理。(5)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古时计时工具中比如用 摆、水、太阳等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1)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证明单摆具有等时性。钟摆第①次实验10秒摆动了7次,可推测出这个摆在第2个10秒内也摆动7次。(2)分析记录表,实验①和②中的数据,改变了摆锤的重量,其他条件都一样。通过摆动的次数,可以分析出,摆锤轻重不影响摆的快慢。(3)从以上实验可知,摆绳长度越短,摆动周期越短,摆动次数越多。若测试后发现钟摆一分钟摆动了59次,调整一分钟摆动60次,需要缩短摆绳长度,缩短摆绳1厘米更合适,误差更小。(4)第二小组经过调试,发现10秒内摆动10次的摆绳长度为24cm,应该重复3次测试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确定为60次后再记录绳长,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实验数据更合理。(5)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古时计时工具中比如用 摆、水、太阳等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2024五上·瑞安期末)小科是一名五年级男生,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体质健康检测,项目包括肺活量、心跳、50米跑、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等。37.小科身高150厘米,体重63千克,那他的体重指数为28。[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小科属于( )。A.正常(体重指数:14.4—21.4)B.超重(体重指数:21.5—24.1)C.肥胖(体重指数:≧24.2)38.关于一分钟跳绳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绳只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参与,不需要其他系统参与B.一分钟跳绳后马上测量心跳,发现心跳次数不会上升C.一分钟跳绳会使人的呼吸加快【答案】37.C38.C【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呼吸次数【解析】生命在于运动,多锻炼身体,有助于新沉代谢的促进,以及能够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存,有利于健康。37.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小科身高150厘米,体重63千克,那他的体重指数为28。体重指数:≧24.2,属于肥胖。故选C。38.运动时肌肉消耗氧气增多,为满足需求, 呼吸会加快加深,以吸入更多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一分钟跳绳作为有氧运动,会明显使呼吸频率加快。C正确。39.(2024五上·瑞安期末)为了模拟小科在体质测试时手臂的工作情况,小科准备了如图所示的材料。(1)最适合用来模拟骨骼的材料是 ,②合页与 结构相似。③气球可以用来模拟手臂上附着的 。(2)如图所示,当我们屈臂举重物时a肌肉 (填“收缩”或“舒张”);此时,提供动力的是 ,填“骨骼”“关节”或“肌肉”),提供支撑的是 。(填“骨骼”“关节”或“肌肉”)【答案】木条;关节;肌肉;收缩;肌肉;骨骼【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解析】【分析】骨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有支撑人的身体,支持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作用。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关节运动而实现的。(1)最适合用来模拟骨骼的材料是木条。②合页与与关节的结构是相似的。③气球可以用来模拟手臂上附着的肌肉。(2)当我们屈臂举重物时,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的是肌肉;提供支撑的是骨骼。40.(2024五上·瑞安期末)跳绳时,哨声响起小科会快速做出相应的反应。从听到哨声到停止跳绳,经历了许多复杂的加工过程。下列神经传递过程正确的是( )。A.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停止跳绳→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接受哨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停止跳绳C.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停止跳绳【答案】C【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我们人体的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所以传递过程为接收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在跳绳比赛时,哨声响起同学们会快速做出相应的反应。C 正确:完全符合反射弧的传导顺序:接受哨声(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停止跳绳(效应器)。41.(2024五上·瑞安期末)小科的体测没有达标,一连几天闷闷不乐。请你说说管理控制自己情绪的积极行为(至少2条)。【答案】在生活中,如果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与周围的成年人交流、寻求帮助,通过看书、听音乐,运动等方式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知识点】情绪管理【解析】【分析】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管理和控制情绪的积极行为可以帮助小科调整心态,以更积极的方式面对体测未达标的情况。情绪管理的核心是 “接纳感受 + 积极行动”。小科可以先接纳自己的失落情绪,再通过具体的行动(如倾诉、计划、运动)逐步调整状态,重新建立信心。相信通过努力,他不仅能改善体测成绩,也能学会更从容地应对挑战!1 / 1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一、我会判断:(本题有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2024五上·瑞安期末)我们能看到书本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 )2.(2024五上·瑞安期末)光和声音都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3.(2024五上·瑞安期末)筷子斜插入有水的杯子,从侧面看筷子好像折断了一样。4.(2024五上·瑞安期末)地震带来的危害很多,如山体滑坡、房屋倒塌等。5.(2024五上·瑞安期末)地球的内部,越接近地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6.(2024五上·瑞安期末)我们在课堂上做的摆,摆动过程中摆动幅度会逐渐变小。7.(2024五上·瑞安期末)在制作水钟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测试并改进”的过程。( )8.(2024五上·瑞安期末)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是独立工作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9.(2024五上·瑞安期末)体育锻炼无法增强我们的体质,体质是天生的无法改变。10.(2024五上·瑞安期末)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状态良好。二、我会选择:(本题有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2024五上·瑞安期末)小科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空管,用手电筒照射,其中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 )。A.B.C.12.(2024五上·瑞安期末)在进行下图所示实验时,光不能穿过阻挡物继续传播的是( )。A.透明玻璃片 B.一张纸 C.一本书13.(2024五上·瑞安期末)如图,鱼缸里有一条鱼,调整观察角度后,看上去是两条。对此,你的解释是( )。A.人眼花了B.这是鱼和它的影子C.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14.(2024五上·瑞安期末) 日食是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遮挡住太阳光的现象。日食现象表明光( ) 。A.发生了反射 B.发生了折射 C.沿直线传播15.(2024五上·瑞安期末)探索“植物对侵蚀程度的影响”实验中,关于条件的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喷水器的降雨量要一样B.两个小山丘的土质要一样C.有植被的小山丘坡度要大一点16.(2024五上·瑞安期末)水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变化,模拟实验后,我们发现( )。A.“河流”流过时,会侵蚀河床和两岸,使河道变宽B.“降雨后”有植被的斜坡和无植被的斜坡受侵蚀程度相同C.“降雨后”黏土和细沙最不容易被“雨水”冲走17.(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列地形示意图,最适合表示丘陵的是( )。A.B.C.18.(2024五上·瑞安期末)我国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大部分的河流流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19.(2024五上·瑞安期末)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 )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A.地震B.岩石的风化C.喜马拉雅山复一年的隆起20.(2024五上·瑞安期末)计时工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计时仪器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是( )。A.水钟→日晷→摆钟→原子钟B.日晷→水钟→摆钟→原子钟C.原子钟→摆钟→水钟→日晷21.(2024五上·瑞安期末)研究“一柱香”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做实验B.实验中要经常吹一吹香,防止香熄灭C.同一柱香,前四分之一燃烧快,后四分之一燃烧慢22.(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图是脑的结构图,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 )。A.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B.①小脑;②脑干;③大脑C.①脑干;②小脑;③大脑23.(2024五上·瑞安期末)小科第一次玩“接乒乓球”游戏时命中率有点低,适度练习接球后,命中率会( )。A.变化不大 B.逐步提高 C.无限提高24.(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图的装置可以模拟心脏的工作方式。以下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捏紧洗耳球,水会被吸进B.松开洗耳球,水会被挤出C.捏洗耳球的力度越大,水被挤出的越多25.(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每个人的心跳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B.血液能运输营养和氧气C.保证充足的睡眠有益于心脏的健康三、制造彩虹。26.(2024五上·瑞安期末)小科和同学们打算制造彩虹,以下能成功制造出彩虹的材料是( )。A.手电筒、平面镜、白纸B.太阳、平面镜、墙壁C.手电筒、三棱镜、白纸27.(2024五上·瑞安期末)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 )现象。A.反射 B.折射 C.直射四、27.制作潜望镜28.(2024五上·瑞安期末)根据潜望镜的制作要求,外观上我会选择 (填“透明”或“不透明”)塑料盒,我的理由是 。29.(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面是制作潜望镜的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五、28.夜晚坐车的小科突然感受到了一道刺眼的光,通过后视镜发现原来是后面的车开了远光灯。30.(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面是光源的是( )。A.后视镜 B.远光灯 C.后视镜和远光灯31.(2024五上·瑞安期末)请你在下图中用直线和箭头标注司机观察后方来车时光的传播路线。32.(2024五上·瑞安期末)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大雾天气高速公路要封闭。33.(2024五上·瑞安期末)地球表面的变化材料一:雅丹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河湖像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因起风的夜晚总能听到鬼哭狼嚎的声音而得名的“新疆魔鬼城”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材料二:黄河每年将12亿吨的泥沙携带入渤海,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淤积,形成了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黄河三角洲(1)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A.被风卷起来的沙子B.沙漠中的狂风C.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2)在做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 。(3)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看到 现象,说明风对岩石有侵蚀的作用。(4)黄河从陡峭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渤海口时,其携带泥沙的能力逐渐 (填“变强”、“不变”或“变弱”)。黄河三角洲是由 的作用形成的。(5)雅丹地貌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地震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相比较( )。A.更迅速 B.更缓慢 C.相同(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你有哪些好建议?(至少写出两点)六、公元前2357—2258年的尧帝时期是有据可查的太阳钟诞生的时间。日月更替,斗转星移,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在时间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时间见证了这一切变化,而日益先进的人类文明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去感知时间,发明越来越精确的计时工具。在这个单元,我们一起探索时间计量工具的变迁,请你完成下列问题:34.(2024五上·瑞安期末)同学们找来三支形状不同的蜡烛,最适合用来制作蜡烛钟的是 (填下图序号),你的理由是 。A. B. C.35.(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图装置1和装置2分别是小科和小明同学制作的水钟。(1)观察装置1和装置2,两个水钟都是 (填“泄水型”或“受水型”)水钟。(2)比较装置1和装置2,计时更加准确的是装置 (填“1”或“2”),原因是 。(3)装置1和装置2起始水位相同,孔的大小一致,装置1用5分钟将受水容器中水量积聚到100毫升,那么装置2所需的时间( )5分钟。A.大于 B.等于 C.小于36.(2024五上·瑞安期末)下面表格是小科在研究摆的运动规律时做的观察记录,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钟摆10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实验序号 摆锤重量 摆绳长短 摆幅大小 摆动次数① 50g 50cm 20° 7② 100g 50cm 20° 7③ 50g 50cm 15° 7④ 50g 20cm 15° 11(1)第①次实验10秒摆动了7次,可推测出这个摆在第2个10秒内摆动 次。(2)根据上述记录表,从实验 和 (填实验序号)可以分析出,摆锤轻重 (填“影响”或“不影响”)摆的快慢。(3)小科测试后发现钟摆一分钟摆动了59次,他应该怎么调整比较合适?(4)小科经过调试,发现10秒内摆动10次的摆绳长度为24cm,对此,小科做法正确的是( )。A.可以直接记录一分钟摆动60次的绳长为24cmB.应重复3次再测试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确定为60次后再记录绳长C.为了节约时间,测试1分钟摆动次数时,可以只做一次(5)我们可以用蜡烛、摆、水等来计时,根本的原因是它们( )。A.计时很精准B.取材方便C.变化或运动具有规律(2024五上·瑞安期末)小科是一名五年级男生,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体质健康检测,项目包括肺活量、心跳、50米跑、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等。37.小科身高150厘米,体重63千克,那他的体重指数为28。[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小科属于( )。A.正常(体重指数:14.4—21.4)B.超重(体重指数:21.5—24.1)C.肥胖(体重指数:≧24.2)38.关于一分钟跳绳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绳只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参与,不需要其他系统参与B.一分钟跳绳后马上测量心跳,发现心跳次数不会上升C.一分钟跳绳会使人的呼吸加快39.(2024五上·瑞安期末)为了模拟小科在体质测试时手臂的工作情况,小科准备了如图所示的材料。(1)最适合用来模拟骨骼的材料是 ,②合页与 结构相似。③气球可以用来模拟手臂上附着的 。(2)如图所示,当我们屈臂举重物时a肌肉 (填“收缩”或“舒张”);此时,提供动力的是 ,填“骨骼”“关节”或“肌肉”),提供支撑的是 。(填“骨骼”“关节”或“肌肉”)40.(2024五上·瑞安期末)跳绳时,哨声响起小科会快速做出相应的反应。从听到哨声到停止跳绳,经历了许多复杂的加工过程。下列神经传递过程正确的是( )。A.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停止跳绳→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接受哨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停止跳绳C.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停止跳绳41.(2024五上·瑞安期末)小科的体测没有达标,一连几天闷闷不乐。请你说说管理控制自己情绪的积极行为(至少2条)。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书本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的光线射入了人的眼睛,并不是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所以此题说法错误。2.【答案】错误【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可以说明声音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光遇到不透明障碍物,会被阻挡了传播。3.【答案】正确【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筷子斜插入水中,从侧面看上去像断了一样,这就是发生了折射现象。4.【答案】正确【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地震危害多,会致山体滑坡、房屋倒塌,还可能引发海啸、火灾、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威胁生命财产安全。题目说法正确。5.【答案】错误【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越接近地核,温度和压力越高。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温度较低(地表至数百摄氏度),压力较小。地幔:厚度约 2865 千米,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约 500~4000℃),压力增大(约 1.4~130 万个大气压)。地核:内核温度高达 5000~6000℃,压力超 100 万个大气压,是地球内部温度和压力最高的区域。6.【答案】正确【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摆摆动幅度变小是因受空气阻力、摆轴摩擦力等外力作用,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总机械能减少,导致摆动幅度逐渐减小。7.【答案】正确【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解析】【分析】制作水钟通常需先设计方案,明确原理和结构;再动手制作实现初步模型;最后通过测试发现问题并改进,符合科学探究的流程。8.【答案】错误【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解析】【分析】人体各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不是彼此隔绝的,而是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即一种感觉器官接受刺激产生感觉后,还会对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发生影响。9.【答案】错误【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体育锻炼能有效增强体质,通过锻炼可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等,改善身体机能,后天坚持锻炼能显著提升体质,并非完全由天生决定。题目说法错误。10.【答案】正确【知识点】情绪管理【解析】【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明确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均处于良好的状态,而非仅指无疾病。题目说法正确。11.【答案】A【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科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空管,用手电筒照射,其中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A图中的空管,B和C由于管子不是直的,不能够让光透过。12.【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线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遇到不透光的物体会被阻挡、反射,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当光照射到透明物质时,能够穿过物质继续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物质时,会形成影子。13.【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发生折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14.【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解析】【分析】 日食现象表明光沿直线传播 。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导致地球上的一部分或全部太阳光被遮挡,从而发生日食现象 。15.【答案】C【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解析】【分析】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要研究植物对侵蚀程度影响,需要改变的量为植物的数量。其余都不变。16.【答案】A【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的形态,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河流”流过时,会侵蚀河床和两岸,使河道变宽。A符合题意。17.【答案】B【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 500 米以下),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顶部浑圆,没有明显的山脉走向。B选项正确。18.【答案】B【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分析】我国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由于地势原因,决定了大部分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19.【答案】B【知识点】风化【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岩石的风化是属于地球外部力量引起的。20.【答案】B【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有日晷、沙漏、圭表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计时工具的不断发展,是人们对计时准确的不断要求。计时仪器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是日晷→水钟→摆钟→原子钟。21.【答案】A【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解析】【分析】计时器,是利用特定的原理来测量时间的装置,我们测量时间使用秒表计时,可以精确测量时间。A: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做实验,说法正确; 风会加快空气流动,使香燃烧时周围的氧气供给量增加,从而可能导致燃烧速度加快。B:实验中我们不能吹香,会影响实验效果,说法错误;吹气会改变向周围的空气流动。C:同一柱香,燃烧相同长度的香所用时间大致相同,说法错误。22.【答案】A【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不同的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①是大脑,②是小脑,③是脑干。23.【答案】B【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在 “接乒乓球” 游戏中,通过适度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对球路的预判能力会逐步提升,从而提高命中率。虽然练习效果存在上限(如受生理条件、环境等因素限制,无法 “无限提高”),但相比初次尝试,命中率会明显改善。24.【答案】C【知识点】心脏的运动【解析】【分析】该装置中,洗耳球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水管模拟血管。捏洗耳球的力度越大,内部压力越大,单位时间内挤出的水量越多(模拟心脏收缩力越强,泵血量越多)。25.【答案】A【知识点】心脏的运动【解析】【分析】心跳(心脏跳动次数)和脉搏(动脉搏动次数)在正常情况下数值相同(心脏每跳动一次,动脉随之搏动一次),但严格来说,二者是不同的生理现象。此外,某些特殊情况(如房颤)可能导致脉搏次数少于心跳次数,因此 “心跳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 这一表述不够严谨。A符合题意。26.【答案】C【知识点】棱镜【解析】【分析】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需要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手电筒(白光)+ 三棱镜 + 白纸。三棱镜可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色散),投射到白纸上能形成人工彩虹,是科学课中常见的实验方法。C正确。27.【答案】B【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彩虹的形成源于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水滴时发生 折射 和 反射(主要机制是折射)。太阳光(白光)进入水滴时,因不同颜色光的波长差异,折射角度不同,导致白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色散现象)。28.【答案】不透明;避免外界的干扰【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潜望镜的原理是通过两块平面镜反射光线来观察物体,若塑料盒透明,外界光线会进入盒内干扰反射光,导致成像模糊或无法清晰观察。而不透明材料能阻挡外界光线,使光线仅通过平面镜反射传播,保证观察效果的稳定性和清晰度。29.【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解析】【分析】制作潜望镜需遵循合理流程。首先应③划线(确定开口和镜面位置),再①沿线剪开(制作主体结构),接着④安装镜子(确保反射光路),最后②开观察窗(完善使用功能)。A、C 选项顺序不符合操作逻辑,B 选项③①④②的排序能保证各步骤衔接合理,故正确。30.【答案】B【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汽车后视镜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远光灯本身发光,属于光源。31.【答案】【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在遇到不透明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通过后视镜反射,我们能够看到后面的物体。32.【答案】大雾是由水珠和尘埃组成,相当于半透明物体,光只能部分透过,使能见度降低,容易造成事故。【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半透明物体时,只有部分能穿过,大雾能够阻挡光线光线传播,并发生光大的折射现象,大气透明度差,视野范围小,车辆不能快速行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大雾天气高速公路要封闭。33.【答案】(1)A(2)平行方向(3)产生很多细小的沙和土(4)变弱;泥沙沉积(5)B(6)减少木材使用量;植树造林;建造护坡工程【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风化【解析】【分析】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1)在 “风对岩石的影响” 模拟实验中,核心原理是模拟 风力搬运沙子撞击岩石表面,造成磨蚀作用。砂纸表面的砂粒模拟的是 “被风卷起来的沙子”,通过手动摩擦岩石(如砖块),模拟沙子在风中高速运动时对岩石的撞击和磨蚀。(2)岩石变化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的结果,例如温度变化、水结冰、植物、酸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平行方向。(3)岩石表面变得 粗糙不平,甚至有 细小颗粒脱落,或能观察到明显的 摩擦痕迹,均证明 “风力携沙” 对岩石产生了侵蚀作用。(4)一般情况下,上游以冲刷为主,中游兼有冲刷和沉积,下游以沉积为主。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就会首先沉积下来。地球上大部分河流最后会流入湖泊或海洋中,河水流入湖或海的地方称为河口。河水在接近河口处,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下来,有的地方逐渐就形成一个像三角形的平原,这就是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由泥沙沉积的作用形成的。(5)雅丹地貌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均依赖长期的外力堆积或侵蚀作用,相比地震的瞬间改变,进程更为缓慢,故选 B。(6)主观性问题,具有可操作性,符合题意即可,如减少木材使用量,开发新材料,这样就能减少砍树量,进而减少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建造护坡工程;宣传环保知识,人人环保才能从根源杜绝河水污染。(1)风力作用是塑造地形地貌的重要外力作用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显著。大风携带沙粒不断侵蚀岩石,大风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被风卷起来的沙子。(2)岩石变化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的结果,例如温度变化、水结冰、植物、酸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平行方向。(3)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先观察了实验中用到的几块岩石,然后用砂纸进行打磨,打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细小的沙和土。说明大风卷起的沙子能使大块岩石表面破碎,形成沙和土。(4)一般情况下,上游以冲刷为主,中游兼有冲刷和沉积,下游以沉积为主。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就会首先沉积下来。地球上大部分河流最后会流入湖泊或海洋中,河水流入湖或海的地方称为河口。河水在接近河口处,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下来,有的地方逐渐就形成一个像三角形的平原,这就是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由泥沙沉积的作用形成的。(5)大部分的地表形态的变化确实是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但有时候地壳变动引发的地震和火山爆发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也能改变地表形态。雅丹地貌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地震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相比较更缓慢。(6)主观性问题,具有可操作性,符合题意即可,如减少木材使用量,开发新材料,这样就能减少砍树量,进而减少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建造护坡工程;宣传环保知识,人人环保才能从根源杜绝河水污染。34.【答案】A;上下一样粗细【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从古至今,我们选择的计时工具都有一个特性,即等时性。蜡烛钟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器,它的原理是利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计算时间的流逝。 蜡烛钟的燃烧速度基本相同,在蜡烛上刻上刻度便可简单计算时间间隔。最适合用来制作蜡烛钟的是上下一样粗细的蜡烛,所以A符合题意。35.【答案】(1)受水型(2)2;装置2上面的水量是固定的,水的流速均匀。(3)C【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解析】【分析】古代水钟分为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前者根据水位的降低计量时间,后者根据水位的增加计量时间。泄水型水钟:通过容器内的水 向外缓慢流出 的水量或时间刻度来计时,主体为 “带泄水孔的排水容器”。受水型水钟:通过 接收其他容器流出的水,根据水位上升的高度或时间刻度来计时,主体为 “带刻度的接水容器”。(1)通过观察题目中的两个装置,这两个水中刻度都设置在下面,根据水位的增加计量时间,故都属于受水型水钟。(2)比较装置1和装置2,计时更加准确的是装置2,观察发现装置2水钟上设计有一个特殊构件——泄水孔,用来保持水位,从而控制水流速度。(3)装置1和装置2起始水位相同,孔的大小一致,但装置2多了一个泄水孔,水的流速是均匀的。装置1没有泄水孔,水流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当装置1用5分钟将受水容器中水量积聚到100毫升,那么装置2所需的时间小于5分钟。(1)通过观察题目中的两个装置,这两个水中刻度都设置在下面,根据水位的增加计量时间,故都属于受水型水钟。(2)比较装置1和装置2,计时更加准确的是装置2,观察发现装置2水钟上设计有一个特殊构件——泄水孔,用来保持水位,从而控制水流速度。(3)装置1和装置2起始水位相同,孔的大小一致,但装置2多了一个泄水孔,水的流速是均匀的。装置1没有泄水孔,水流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当装置1用5分钟将受水容器中水量积聚到100毫升,那么装置2所需的时间小于5分钟。36.【答案】(1)7(2)①;②;不影响(3)缩短摆绳长度,微调即可。(4)B(5)C【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解析】【分析】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即在摆绳长度、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摆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第①次实验中,摆的摆绳长度、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均未改变,因此其在每个 10 秒内的摆动次数相同,均为 7 次。(2)实验①和②中,摆绳长短均为 50cm,摆幅大小均为 20°(控制变量),仅 摆锤重量 不同(50g→100g)。两次实验的 摆动次数均为 7 次(10 秒内),说明摆锤重量改变时,摆的快慢(摆动次数)未发生变化。(3)从以上实验可知,摆绳长度越短,摆动周期越短,摆动次数越多。若测试后发现钟摆一分钟摆动了59次,调整一分钟摆动60次,需要缩短摆绳长度,缩短摆绳1厘米更合适,误差更小。(4)第二小组经过调试,发现10秒内摆动10次的摆绳长度为24cm,应该重复3次测试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确定为60次后再记录绳长,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实验数据更合理。(5)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古时计时工具中比如用 摆、水、太阳等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1)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证明单摆具有等时性。钟摆第①次实验10秒摆动了7次,可推测出这个摆在第2个10秒内也摆动7次。(2)分析记录表,实验①和②中的数据,改变了摆锤的重量,其他条件都一样。通过摆动的次数,可以分析出,摆锤轻重不影响摆的快慢。(3)从以上实验可知,摆绳长度越短,摆动周期越短,摆动次数越多。若测试后发现钟摆一分钟摆动了59次,调整一分钟摆动60次,需要缩短摆绳长度,缩短摆绳1厘米更合适,误差更小。(4)第二小组经过调试,发现10秒内摆动10次的摆绳长度为24cm,应该重复3次测试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确定为60次后再记录绳长,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实验数据更合理。(5)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古时计时工具中比如用 摆、水、太阳等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答案】37.C38.C【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呼吸次数【解析】生命在于运动,多锻炼身体,有助于新沉代谢的促进,以及能够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存,有利于健康。37.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小科身高150厘米,体重63千克,那他的体重指数为28。体重指数:≧24.2,属于肥胖。故选C。38.运动时肌肉消耗氧气增多,为满足需求, 呼吸会加快加深,以吸入更多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一分钟跳绳作为有氧运动,会明显使呼吸频率加快。C正确。39.【答案】木条;关节;肌肉;收缩;肌肉;骨骼【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解析】【分析】骨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有支撑人的身体,支持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作用。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关节运动而实现的。(1)最适合用来模拟骨骼的材料是木条。②合页与与关节的结构是相似的。③气球可以用来模拟手臂上附着的肌肉。(2)当我们屈臂举重物时,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的是肌肉;提供支撑的是骨骼。40.【答案】C【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我们人体的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所以传递过程为接收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在跳绳比赛时,哨声响起同学们会快速做出相应的反应。C 正确:完全符合反射弧的传导顺序:接受哨声(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停止跳绳(效应器)。41.【答案】在生活中,如果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与周围的成年人交流、寻求帮助,通过看书、听音乐,运动等方式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知识点】情绪管理【解析】【分析】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管理和控制情绪的积极行为可以帮助小科调整心态,以更积极的方式面对体测未达标的情况。情绪管理的核心是 “接纳感受 + 积极行动”。小科可以先接纳自己的失落情绪,再通过具体的行动(如倾诉、计划、运动)逐步调整状态,重新建立信心。相信通过努力,他不仅能改善体测成绩,也能学会更从容地应对挑战!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