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片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一、选择题(60分)1.(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选项中,不是蚂蚁身体的组成部分的是( )。A.头 B.胸 C.尾2.(2024四上·李沧期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A.轻 B.重 C.一样重3.(2024四上·李沧期中)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是( )。A.早上 B.中午 C.傍晚4.(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A.B.C.5.(2024四上·李沧期中)温度计是利用了( )热胀冷缩原理。A.固体 B.液体 C.气体6.(2024四上·李沧期中)根据右图天气预报,我们应该( )。A.晒衣服 B.穿棉服 C.外出带伞7.(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动物属于鸟类的是( )。A.蝴蝶 B.鸡 C.蝙蝠8.(2024四上·李沧期中)温度计读数时,要( )液柱顶端。A.仰视 B.俯视 C.平视9.(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不属于天气的是( )A.台风 B.暴雨 C.地震10.(2024四上·李沧期中)被蚊虫叮咬后,处理不当的是( )。A.涂抹肥皂水 B.涂抹风油精 C.用盐水洗11.(2024四上·李沧期中)冬天室内空调的出风口应该朝( )吹。A.上 B.下 C.无所谓12.(2024四上·李沧期中)当我们看到蚂蚁搬家蜻蜓低飞时,有可能( )。A.天气变冷 B.马上晴天 C.将要下大雨13.(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面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蛇 B.兔子 C.青蛙14.(2024四上·李沧期中)测量水的温度,应该用的测量工具是( )。A.气温计 B.水温计 C.体温计15.(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选项中,描述气候的是( )。A.济南明天下雪 B.杭州今天东风4级 C.昆明四季如春16.(2024四上·李沧期中)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挤出,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 )。A.绿水从鱼的鳃部吸入从嘴部流出B.绿水从鱼的嘴部吸入从鳃部流出C.绿水从鱼的嘴部吸入从眼睛流出17.(2024四上·李沧期中)水泥马路相隔一段距离会有一条缝隙,是( )。A.防止水泥受热膨胀而导致路面拱起B.为了美观C.为了方便行人18.(2024四上·李沧期中)小王在操场上看到国旗向东方飘,这时刮( )。A.东风 B.南风 C.西风19.(2024四上·李沧期中)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A.袋鼠 B.鹦鹉 C.大熊猫20.(2024四上·李沧期中)做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时,容器应该是( )的。A.敞开 B.密封 C.随意21.(2024四上·李沧期中)“举伞步行艰”说的是( )级风。A.4 B.6 C.822.(2024四上·李沧期中)鸡和蝙蝠分别是( )。A.鸟类 鸟类B.鸟类 哺乳动物C.哺乳动物 鸟类23.(2024四上·李沧期中)夏天,架设室外电线时,应该( )。A.松一些 B.紧一些 C.随意24.(2024四上·李沧期中)用雨量器收集一天的降水,若高度是15毫米,体积是50毫升,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该记录为( )。A.15毫米 B.50毫升 C.39毫米25.(2024四上·李沧期中)鱼在水中主要靠( )来运动。A.鳍 B.头 C.鳃26.(2024四上·李沧期中)萌小牛怎么都打不开刚买来的罐头,我们可以建议他( )。A.用力拧 B.用工具砸 C.用热水烫一下27.(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进行飞行的是( )。A.飞机 B.孔明灯 C.氢气球28.(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属于生活在南极洲的鸟类是( )。A.大雁 B.老鹰 C.企鹅29.(2024四上·李沧期中)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A.不太明显 B.更明显 C.看不见30.(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不属于降水的是( )。A.寒潮 B.雨 C.雪二、连线题(20分)31.(2024四上·李沧期中)将动物的种类与他们的主要特征用线连起来。鱼类 有羽毛生活在水中鸟类 用乳汁喂养幼崽用腮呼吸哺乳动物 用肺呼吸32.(2024四上·李沧期中)连一连,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电线杆上的电线夏天易下垂踩扁的乒乓拿热水烫烫就鼓起来了 热胀温度计液柱下降自行车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裂 冷缩把刚煮熟的蛋立即放在冷水中蛋壳容易裂开三、实验探究33.(2024四上·李沧期中)在做风的模拟实验时我们进行了观察分析,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1,不点燃蜡烛,把纸条放在上面的洞口,看到纸条 。(填“飘动”或“不飘动”)(2)如图2,点燃蜡烛,把纸条放在上面的洞口,看到纸条 。(填“飘动”或“不飘动”)(3)如图,点燃蜡烛后,纸筒外和纸筒内的空气相比,( )。A.纸筒外的空气热B.纸筒内的空气热C.纸筒内外的空气温度一样(4)根据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知道风的形成与_________有关。A.纸条 B.蜡烛 C.热空气(5)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发现:点燃蜡烛后,纸筒内的空气受热,体积 , ,质量变轻上升。(6)本实验中,根据_________我们能够判断风的方向。A.烟的方向 B.旗杆的方向 C.人行走的方向34.(2024四上·李沧期中)根据下面简单的天气信息,完成题目。时间 气温 降水量 风力2023.12.03 1℃—4℃ 2毫米 二级(1)从上面的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天的最高温度是 ℃。(2)当天的降水雨量属于 雨。(3)用来测量雨量的仪器叫 。(4)我们看见当天国旗向东南方向飘扬,由此可以知道风向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35.(2024四上·李沧期中)同学们,科学来源于生活,气象小组在一次研究活动中记录了学校某一天不同时间的气温情况,具体测量结果如下表。时间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7时气温 14℃ 16℃ 18℃ 19℃ 22℃ 18℃ _______(1)气象小组在17时测量的气温,可能为 ℃。(2)如图,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3)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 ℃,出现在 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A.气温一直升高 B.气温先升高再降低 C.气温一会儿升高,一会儿降低(4)气象小组早上观察到国旗向南方飘动,可以推断,那时吹的是 风。(5)测量学校的气温,放置气温计的最佳地点是( )。A.教室内B.停放在校园的车内C.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百叶箱内(6)测量气温时,正确的做法是每天( )。A.不固定地点测量 B.不固定时间测量 C.定时、定点测量(7)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 、 、 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昆虫【解析】【分析】蚂蚁属于昆虫,昆虫的典型身体结构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感官和口器,胸部有足和翅(部分昆虫),腹部包含内脏器官。选项中 “尾” 并非蚂蚁的身体组成部分,因此选 C。这体现了昆虫纲生物的共同结构特征。2.【答案】A【知识点】对流【解析】【分析】热空气的粒子间距大,与相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空气粒子数量要少,所以质量要轻。3.【答案】B【知识点】测量气温【解析】【分析】考查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一天中最高温度一般会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因为晴朗无云、微风、没有温度平流的条件下近地面空气的日最高温度出现于太阳高度角最大之后1一2小时 。4.【答案】C【知识点】昆虫【解析】【分析】昆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 3 对足、2 对翅(部分退化)。蚂蚁和蜜蜂均符合这些特征,属于昆虫。而螃蟹属于甲壳类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 5 对足,且无翅,不符合昆虫的特征,因此不属于昆虫。这体现了不同节肢动物类群的结构差异。5.【答案】B【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常见的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如水银、酒精)受热膨胀,液柱上升;温度降低时,液体遇冷收缩,液柱下降,从而显示温度变化。固体和气体也有热胀冷缩性质,但通常不用于普通温度计,因此选 B。这体现了物质受热后体积变化的物理特性。6.【答案】C【知识点】天气现象【解析】【分析】天气对人们影响很大。高温可能导致中暑,低温易引发感冒,高湿度会让人感觉闷热,大风可能带来沙尘。此外,天气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出行安全以及人们的心情等。天气预报显示降雨(雨天符号),外出需带伞以防淋湿,对应选项C。7.【答案】B【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鸟类的特征是体表覆羽、有喙无齿、前肢成翼、用肺呼吸且卵生。鸡符合这些特征,属于鸟类。蝴蝶是昆虫,蝙蝠虽会飞但属于哺乳动物。B正确。8.【答案】C【知识点】温度计【解析】【分析】读数时平视液柱顶端才能准确获取温度值。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俯视则偏大,均不准确。平视是基本测量规范,体现了科学观察的严谨性,确保数据可靠。9.【答案】C【知识点】天气现象【解析】【分析】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不是天气。10.【答案】C【知识点】安全常识【解析】【分析】蚊虫叮咬时会释放酸性毒液,引发瘙痒红肿。肥皂水呈碱性,可中和酸性物质;风油精含薄荷脑等成分,能清凉止痒。 盐水并不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反而可能刺激皮肤,加重不适。 C符合题意。11.【答案】B【知识点】对流【解析】【分析】冬天空调制热时,吹出的是热空气。根据热空气质量轻、会向上流动的特性,将出风口朝下可让暖风直接接触地面并逐渐上升,形成自然对流,使房间更快升温。若出风口朝上,热空气会聚集在房间顶部,导致下半部分空间温度较低,影响制热效率。12.【答案】C【知识点】天气现象【解析】【分析】蚂蚁搬家是因下雨前土壤潮湿,蚂蚁需搬到高处避水;蜻蜓低飞是由于空气中湿度大,小飞虫翅膀沾水汽飞不高,蜻蜓随之低飞捕食。这两种现象都是自然界对降雨前环境变化的反应,故预示将要下大雨。A、B 选项与这些现象无直接关联,不符合自然规律。13.【答案】B【知识点】哺乳动物【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核心特征是胎生、哺乳,体表通常有毛。兔子符合这些特征,属于哺乳动物。蛇是爬行动物(卵生、体表覆鳞,A 错);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水生、成体水陆两栖,卵生,C 错)。此题考查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区分,依据生殖方式和形态特征可准确判断。14.【答案】B【知识点】温度计【解析】【分析】水温计是专为测量水的温度设计的工具,量程和精度适合水体温度范围。气温计用于测量空气温度(A 错);体温计量程窄(通常 35-42℃),专为人体设计,不适合测水温(C 错)。不同温度计的设计适配不同测量对象,选对工具是准确测量的基础。15.【答案】C【知识点】气候【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稳定的天气特征。昆明 “四季如春” 描述的是多年平均的天气状况,属于气候。A “明天下雪”、B “今天东风 4 级” 均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属于天气。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时间尺度:天气是短期多变的,气候是长期稳定的。16.【答案】B【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鱼通过鳃呼吸,水流从嘴部进入,经过鳃丝时完成气体交换,再从鳃盖后缘流出。用绿色水在鱼嘴前挤出,会随水流从嘴吸入,最终从鳃部流出,这是鱼的呼吸路径。A 颠倒了进出方向,C 中眼睛不是水流通道,均错误。该现象直观体现了鱼的呼吸方式。17.【答案】A【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泥马路也不例外。夏季温度升高时,水泥会受热膨胀;冬季温度降低则会收缩。预留缝隙能为水泥的膨胀提供空间,避免路面因膨胀挤压而拱起、开裂。B(美观)和 C(方便行人)并非主要原因,这一设计是利用物理特性保护路面的工程智慧。18.【答案】C【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要判断风向,需明确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这一核心概念。比如,东风是从东方吹来的风,西风则是从西方吹来的风。当国旗向东方飘时,说明风对国旗的推力方向是向东的。根据力的作用,风必然是从相反方向(西方)吹来,才能推动国旗向东摆动。19.【答案】C【知识点】珍稀动物【解析】【分析】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因数量稀少、生存环境特殊,被列为珍稀物种,也是中国的 “国宝”。A 选项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并非我国物种;B 选项鹦鹉种类繁多,多数分布广泛,不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珍稀动物通常指在特定区域内数量极少、濒临灭绝或具有独特生态价值的物种,大熊猫符合这一特征,因此答案为 C。20.【答案】B【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空气热胀冷缩实验需要观察体积变化,密封容器能确保内部空气被约束,因为空气具有流动性,如果容器不密闭,空气受热膨胀后会“逃逸”。21.【答案】B【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风力等级中,6 级风被称为 “强风”,特征是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A 选项 4 级风为 “和风”,仅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举伞可行;C 选项 8 级风为 “大风”,能折断树枝,人迎风行走阻力极大,远超 “步行艰” 的程度。“举伞步行艰” 准确描述了 6 级风对行动的影响,故答案为 B。22.【答案】B【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解析】【分析】鸡属于鸟类,具备鸟类的典型特征:体表覆羽、有翼(翅膀)、卵生,且用肺呼吸,符合鸟类的生物学分类。蝙蝠虽然会飞,看似与鸟类相似,但它属于哺乳动物。其核心特征是胎生、哺乳,体表被毛,用肺呼吸,这些都是哺乳动物的关键标志,而非鸟类的卵生和覆羽特征。因此,鸡是鸟类,蝙蝠是哺乳动物,答案为 B。23.【答案】A【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夏天架设室外电线时应松一些,这是利用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夏季气温高,电线受热会膨胀变长;若架设过紧(B 选项),到了冬季气温降低,电线遇冷收缩,可能因拉力过大导致断裂。“随意”(C 选项)会留下安全隐患。松一些的架设方式,能为电线冬季收缩预留空间,避免因热胀冷缩的应力损坏线路,因此答案为 A。24.【答案】A【知识点】测量降水量【解析】【分析】降水量的定义是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是衡量降水多少的标准指标。雨量器收集降水时,关键是测量降水形成的水柱高度,而非水的体积(50 毫升,B 选项错误)。15 毫米直接反映了降水的深度,符合降水量的记录标准。C 选项 39 毫米无计算依据,属于干扰项。因此,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记录为 15 毫米,答案为 A。25.【答案】A【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鱼在水中的运动主要依靠鳍。鱼的鳍分为多种,如尾鳍控制前进方向和提供动力,胸鳍、腹鳍辅助平衡,背鳍、臀鳍稳定身体,这些结构协同作用使鱼能灵活游动。B 选项 “头” 主要用于感知环境和摄取食物,不直接参与运动;C 选项 “鳃” 是鱼的呼吸器官,负责在水中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与运动无关。因此,鳍是鱼运动的主要器官,答案为 A。26.【答案】C【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罐头打不开通常是因为密封时内部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导致盖子被紧紧压住。用热水烫一下(C 选项)利用了热胀冷缩原理:金属盖子受热膨胀,与玻璃罐口的缝隙增大,气压差减小,能轻松拧开,既安全又保护罐头。A 选项 “用力拧” 可能因打滑伤手,且未必有效;B 选项 “用工具砸” 会损坏罐头,还可能导致内容物溢出或受伤,均不可取。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用热水烫一下,答案为 C。27.【答案】B【知识点】制作热气球【解析】【分析】孔明灯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飞行。其内部点燃蜡烛或燃料,加热空气,使灯内空气密度低于外界冷空气,从而产生向上的浮力,带动灯具升空,核心是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的特性。A 选项飞机依靠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和机翼的升力飞行,与热空气无关;C 选项氢气球是因氢气密度远小于空气,利用气体密度差产生浮力,并非热空气原理。因此,符合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是孔明灯,答案为 B。28.【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企鹅是南极洲特有的鸟类。它们虽不会飞,但拥有适应南极极端寒冷环境的特殊结构,如厚实的脂肪层和密集的羽毛,能抵御严寒;其流线型身体和鳍状肢适合在水中游泳,以海洋生物为食,是南极生态系统的标志性物种。A 选项大雁是候鸟,主要生活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冬季南迁,不会出现在南极洲;B 选项老鹰广泛分布于全球多地,但南极的极端气候不适合它们生存。因此,生活在南极洲的鸟类是企鹅,答案为 C。29.【答案】B【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比水更明显。这是由物质决定的,空气本身很轻,容易流动,受热后体积膨胀明显,水受热后体积膨胀没空气明显。B正确。30.【答案】A【知识点】降水形式【解析】【分析】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后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冰雹等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B 选项 “雨” 是液态降水,C 选项 “雪” 是固态降水,均属于降水范畴。而 A 选项 “寒潮” 是一种冷空气活动,指大范围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带来剧烈降温、大风等天气,本质是气温骤降现象,并非水汽凝结形成的落地物质,因此不属于降水。31.【答案】【知识点】物体的分类【解析】【分析】鱼类的典型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通过鳃过滤水中氧气进行呼吸,故与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相连。鸟类体表覆盖羽毛,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且用肺呼吸(部分鸟类有气囊辅助),因此连接 “有羽毛”“用肺呼吸”。哺乳动物的核心特征是雌性用乳汁哺育幼崽,且均用肺呼吸,所以对应 “用乳汁喂养幼崽”“用肺呼吸”。32.【答案】【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热胀指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冷缩指遇冷后体积收缩。电线夏天下垂、乒乓球烫后鼓起、轮胎夏天爆裂,均因物体(电线、球内空气、轮胎内空气)受热膨胀导致;温度计液柱下降是液体遇冷收缩的结果;煮蛋后放冷水,蛋内空气先受热膨胀,遇冷快速收缩,与蛋壳产生间隙使蛋壳易裂,本质是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些现象均体现了不同物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特性。33.【答案】(1)不飘动(2)飘动(3)B(4)C(5)膨胀;密度减小(6)A【知识点】风;风的大小和方向;对流【解析】【分析】(1)在风的模拟实验中,风的形成源于空气的流动,而空气流动需要空气存在冷热温差。图 1中不点燃蜡烛时,实验装置内外温度相同,空气没有受热或受冷的差异,不存在空气的定向流动。因此,放在洞口的纸条不会受到空气推力,保持静止状态。只有点燃蜡烛后,装置内空气受热上升,外部冷空气补充,形成气流,纸条才会飘动。所以不点燃蜡烛时,纸条不飘动。(2)在图2中,点燃蜡烛后,纸条飘动。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了纸筒内的空气,导致空气温度升高。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周围较冷的空气,因此热空气上升,形成向上的气流。这个气流足够强,能够使放在洞口的纸条飘动。(3)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释放热量,会加热纸筒内的空气,使纸筒内空气温度升高。而纸筒外的空气未直接受到蜡烛加热,温度相对较低。此时纸筒内空气因受热膨胀上升,外部冷空气则补充进来,形成空气流动(即风)。(4)风的形成本质是空气的定向流动,而空气流动的动力源于温度差异导致的空气密度变化。实验中,蜡烛燃烧使纸筒内空气受热成为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外部冷空气补充进来,形成气流(风)。可见,热空气的上升运动是推动空气流动的核心因素。(5)点燃蜡烛后,纸筒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因为密度减小,质量相对于体积来说变轻,所以热空气上升。(6)在风的模拟实验中,风的方向是指空气流动的方向。烟是轻质颗粒物,会随空气流动而飘动,其飘动方向能直观反映空气的流动路径,从而判断风的方向。B 选项 “旗杆的方向” 通常用于自然环境中判断风向,但本实验中未涉及旗杆;C 选项 “人行走的方向” 与空气流动无关,无法作为判断依据。因此,实验中可通过观察烟的方向判断风的方向,答案为 A。(1)在图1中,不点燃蜡烛时,纸条不飘动。这是因为没有热源加热空气,纸条保持静止状态。(2)在图2中,点燃蜡烛后,纸条飘动。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了纸筒内的空气,导致空气温度升高。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周围较冷的空气,因此热空气上升,形成向上的气流。这个气流足够强,能够使放在洞口的纸条飘动。(3)当蜡烛点燃后,纸筒内的空气受热,因此纸筒内的空气比纸筒外的空气热。这个温差导致了空气流动,故选B。(4)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风的形成与热空气有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向热空气原来的位置,这种空气的流动就是我们所说的风。故选C。(5)点燃蜡烛后,纸筒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因为密度减小,质量相对于体积来说变轻,所以热空气上升。(6)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烟的方向来判断风的方向。烟总是随风飘动,所以烟的飘动方向指示了风的方向。这是因为风是由气压差异引起的空气流动,烟会被风吹动,从而显示出风的方向。故选A。34.【答案】(1)4(2)小(3)雨量器(4)C【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降水量;雨量器;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1)天气日历中 “气温” 一项标注为 “1℃—4℃”,这种表示方式的含义是当天的最低气温为 1℃,最高气温为 4℃。温度数值从小到大排列,前面的数字代表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后面的数字代表最高值。(2)气象学中,降水量是判断雨等级的依据。通常规定:24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 10 毫米的为小雨,10-25 毫米为中雨,25-50 毫米为大雨等。题目中当天的降水量为 2 毫米,符合 “小雨” 的划分标准。因此,当天的降水雨量属于小雨。这一划分帮助我们量化描述降雨强度,2 毫米的降水量较小,对日常活动影响轻微,是小雨的典型特征。(3)测量降水量的专用仪器是雨量器。它通常由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组成,能收集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通过测量收集到的雨水体积或高度,换算出降水量。其他气象仪器如温度计测气温、风速仪测风力,而雨量器是专门用于测量雨量的工具,因此答案为雨量器。(4)国旗向东南方向飘扬,这意味着风是从国旗的背面吹来的。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因此如果国旗向东南方向飘扬,风是从西北方向吹来的,即风向是西北风。故选C。(1)天气信息中给出的气温范围是1℃到4℃,因此当天的最高温度是4℃。(2)当天的降水雨量为2毫米。降雨量的大小通常用来分类降水的类型。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降水可以是小雨。因此,2毫米的降水量属于小雨。(3)测量雨量的标准仪器是雨量器。这是一个简单的测量工具,通常由一个漏斗和一个量筒组成,用于收集和测量降水量。(4)国旗向东南方向飘扬,这意味着风是从国旗的背面吹来的。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因此如果国旗向东南方向飘扬,风是从西北方向吹来的,即风向是西北风。故选C。35.【答案】(1)16(2)B(3)22;14;B(4)北(5)C(6)C(7)空气流通;距离地面1.5米高;阳光照射不到【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1)一天中气温变化通常有规律:从早晨到午后 2 时左右逐渐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表格中 14 时气温达最高 22℃,16 时降至 18℃,呈下降趋势。所以17时温度可能在16℃。(2)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液柱相平。这是为了避免视差错误,确保读数的准确性。故选B。(3)表格中 14 时气温为 22℃,是全天最高值,故最高气温为 22℃,出现在 14 时。观察气温变化:6 时到 14 时,气温从 14℃逐渐升至 22℃;14 时到 16 时,气温降至 18℃,整体呈现 “先升高再降低” 的趋势,符合一天中气温随太阳辐射变化的规律(午后太阳辐射减弱,气温开始下降)。因此,变化规律对应选项 B。(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国旗飘动方向与风向相反,因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国旗就会向相反方向飘。题目中国旗向南方飘动,说明风是从北方吹来的,故那时吹的是北风。这一判断基于风向与物体飘动方向相反的原理,是生活中判断风向的常用方法。(5)测量气温需避免阳光直射、热源影响,保证数据准确。教室内受人体、设备散热影响,车内易因密闭升温,均不适合。百叶箱通风良好、避光,离地面 1.5 米左右,能反映当地真实气温,是标准测量地点。(6)测量气温需保证数据具有可比性,才能准确反映气温变化规律。若不固定地点,不同环境(如阳光下、阴凉处)会导致气温差异;不固定时间,无法对比同一时段的气温变化。只有定时、定点测量,才能排除地点和时间差异的干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这是气象观测的基本规范。(7)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阳光照射不到、距离地面1.5米高、空气流通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这些标准条件有助于确保测得的气温具有代表性,不受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提供可靠的天气预报信息。(1)气象小组在17时测量的气温,可能为16℃。因为16时的气温是18℃,从中午到傍晚温度会逐渐下降,气温的变化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17时的气温很可能比16时低,但是低的不多。(2)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液柱相平。这是为了避免视差错误,确保读数的准确性。故选B。(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气温从6时的14℃升高到14时的22℃,之后在16时又降低到18℃。这表明气温在这一天中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气象小组早上观察到国旗向南方飘动,可以推断,那时吹的是北风风向是指风从哪里吹来,所以国旗向南方飘动意味着风是从北方吹来的。(5)百叶箱可以保护气温计不受直接阳光照射和地面热辐射的影响,同时保持空气流通,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气温数据。故选C。(6)测量气温时,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定时、定点测量。定时、定点测量可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便于分析和比较气温的变化。故选C。(7)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阳光照射不到、距离地面1.5米高、空气流通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这些标准条件有助于确保测得的气温具有代表性,不受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提供可靠的天气预报信息。1 / 1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片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一、选择题(60分)1.(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选项中,不是蚂蚁身体的组成部分的是( )。A.头 B.胸 C.尾【答案】C【知识点】昆虫【解析】【分析】蚂蚁属于昆虫,昆虫的典型身体结构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感官和口器,胸部有足和翅(部分昆虫),腹部包含内脏器官。选项中 “尾” 并非蚂蚁的身体组成部分,因此选 C。这体现了昆虫纲生物的共同结构特征。2.(2024四上·李沧期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A.轻 B.重 C.一样重【答案】A【知识点】对流【解析】【分析】热空气的粒子间距大,与相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空气粒子数量要少,所以质量要轻。3.(2024四上·李沧期中)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是( )。A.早上 B.中午 C.傍晚【答案】B【知识点】测量气温【解析】【分析】考查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一天中最高温度一般会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因为晴朗无云、微风、没有温度平流的条件下近地面空气的日最高温度出现于太阳高度角最大之后1一2小时 。4.(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A.B.C.【答案】C【知识点】昆虫【解析】【分析】昆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 3 对足、2 对翅(部分退化)。蚂蚁和蜜蜂均符合这些特征,属于昆虫。而螃蟹属于甲壳类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 5 对足,且无翅,不符合昆虫的特征,因此不属于昆虫。这体现了不同节肢动物类群的结构差异。5.(2024四上·李沧期中)温度计是利用了( )热胀冷缩原理。A.固体 B.液体 C.气体【答案】B【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常见的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如水银、酒精)受热膨胀,液柱上升;温度降低时,液体遇冷收缩,液柱下降,从而显示温度变化。固体和气体也有热胀冷缩性质,但通常不用于普通温度计,因此选 B。这体现了物质受热后体积变化的物理特性。6.(2024四上·李沧期中)根据右图天气预报,我们应该( )。A.晒衣服 B.穿棉服 C.外出带伞【答案】C【知识点】天气现象【解析】【分析】天气对人们影响很大。高温可能导致中暑,低温易引发感冒,高湿度会让人感觉闷热,大风可能带来沙尘。此外,天气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出行安全以及人们的心情等。天气预报显示降雨(雨天符号),外出需带伞以防淋湿,对应选项C。7.(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动物属于鸟类的是( )。A.蝴蝶 B.鸡 C.蝙蝠【答案】B【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鸟类的特征是体表覆羽、有喙无齿、前肢成翼、用肺呼吸且卵生。鸡符合这些特征,属于鸟类。蝴蝶是昆虫,蝙蝠虽会飞但属于哺乳动物。B正确。8.(2024四上·李沧期中)温度计读数时,要( )液柱顶端。A.仰视 B.俯视 C.平视【答案】C【知识点】温度计【解析】【分析】读数时平视液柱顶端才能准确获取温度值。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俯视则偏大,均不准确。平视是基本测量规范,体现了科学观察的严谨性,确保数据可靠。9.(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不属于天气的是( )A.台风 B.暴雨 C.地震【答案】C【知识点】天气现象【解析】【分析】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不是天气。10.(2024四上·李沧期中)被蚊虫叮咬后,处理不当的是( )。A.涂抹肥皂水 B.涂抹风油精 C.用盐水洗【答案】C【知识点】安全常识【解析】【分析】蚊虫叮咬时会释放酸性毒液,引发瘙痒红肿。肥皂水呈碱性,可中和酸性物质;风油精含薄荷脑等成分,能清凉止痒。 盐水并不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反而可能刺激皮肤,加重不适。 C符合题意。11.(2024四上·李沧期中)冬天室内空调的出风口应该朝( )吹。A.上 B.下 C.无所谓【答案】B【知识点】对流【解析】【分析】冬天空调制热时,吹出的是热空气。根据热空气质量轻、会向上流动的特性,将出风口朝下可让暖风直接接触地面并逐渐上升,形成自然对流,使房间更快升温。若出风口朝上,热空气会聚集在房间顶部,导致下半部分空间温度较低,影响制热效率。12.(2024四上·李沧期中)当我们看到蚂蚁搬家蜻蜓低飞时,有可能( )。A.天气变冷 B.马上晴天 C.将要下大雨【答案】C【知识点】天气现象【解析】【分析】蚂蚁搬家是因下雨前土壤潮湿,蚂蚁需搬到高处避水;蜻蜓低飞是由于空气中湿度大,小飞虫翅膀沾水汽飞不高,蜻蜓随之低飞捕食。这两种现象都是自然界对降雨前环境变化的反应,故预示将要下大雨。A、B 选项与这些现象无直接关联,不符合自然规律。13.(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面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蛇 B.兔子 C.青蛙【答案】B【知识点】哺乳动物【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核心特征是胎生、哺乳,体表通常有毛。兔子符合这些特征,属于哺乳动物。蛇是爬行动物(卵生、体表覆鳞,A 错);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水生、成体水陆两栖,卵生,C 错)。此题考查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区分,依据生殖方式和形态特征可准确判断。14.(2024四上·李沧期中)测量水的温度,应该用的测量工具是( )。A.气温计 B.水温计 C.体温计【答案】B【知识点】温度计【解析】【分析】水温计是专为测量水的温度设计的工具,量程和精度适合水体温度范围。气温计用于测量空气温度(A 错);体温计量程窄(通常 35-42℃),专为人体设计,不适合测水温(C 错)。不同温度计的设计适配不同测量对象,选对工具是准确测量的基础。15.(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选项中,描述气候的是( )。A.济南明天下雪 B.杭州今天东风4级 C.昆明四季如春【答案】C【知识点】气候【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稳定的天气特征。昆明 “四季如春” 描述的是多年平均的天气状况,属于气候。A “明天下雪”、B “今天东风 4 级” 均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属于天气。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时间尺度:天气是短期多变的,气候是长期稳定的。16.(2024四上·李沧期中)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挤出,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 )。A.绿水从鱼的鳃部吸入从嘴部流出B.绿水从鱼的嘴部吸入从鳃部流出C.绿水从鱼的嘴部吸入从眼睛流出【答案】B【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鱼通过鳃呼吸,水流从嘴部进入,经过鳃丝时完成气体交换,再从鳃盖后缘流出。用绿色水在鱼嘴前挤出,会随水流从嘴吸入,最终从鳃部流出,这是鱼的呼吸路径。A 颠倒了进出方向,C 中眼睛不是水流通道,均错误。该现象直观体现了鱼的呼吸方式。17.(2024四上·李沧期中)水泥马路相隔一段距离会有一条缝隙,是( )。A.防止水泥受热膨胀而导致路面拱起B.为了美观C.为了方便行人【答案】A【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泥马路也不例外。夏季温度升高时,水泥会受热膨胀;冬季温度降低则会收缩。预留缝隙能为水泥的膨胀提供空间,避免路面因膨胀挤压而拱起、开裂。B(美观)和 C(方便行人)并非主要原因,这一设计是利用物理特性保护路面的工程智慧。18.(2024四上·李沧期中)小王在操场上看到国旗向东方飘,这时刮( )。A.东风 B.南风 C.西风【答案】C【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要判断风向,需明确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这一核心概念。比如,东风是从东方吹来的风,西风则是从西方吹来的风。当国旗向东方飘时,说明风对国旗的推力方向是向东的。根据力的作用,风必然是从相反方向(西方)吹来,才能推动国旗向东摆动。19.(2024四上·李沧期中)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A.袋鼠 B.鹦鹉 C.大熊猫【答案】C【知识点】珍稀动物【解析】【分析】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因数量稀少、生存环境特殊,被列为珍稀物种,也是中国的 “国宝”。A 选项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并非我国物种;B 选项鹦鹉种类繁多,多数分布广泛,不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珍稀动物通常指在特定区域内数量极少、濒临灭绝或具有独特生态价值的物种,大熊猫符合这一特征,因此答案为 C。20.(2024四上·李沧期中)做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时,容器应该是( )的。A.敞开 B.密封 C.随意【答案】B【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空气热胀冷缩实验需要观察体积变化,密封容器能确保内部空气被约束,因为空气具有流动性,如果容器不密闭,空气受热膨胀后会“逃逸”。21.(2024四上·李沧期中)“举伞步行艰”说的是( )级风。A.4 B.6 C.8【答案】B【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风力等级中,6 级风被称为 “强风”,特征是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A 选项 4 级风为 “和风”,仅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举伞可行;C 选项 8 级风为 “大风”,能折断树枝,人迎风行走阻力极大,远超 “步行艰” 的程度。“举伞步行艰” 准确描述了 6 级风对行动的影响,故答案为 B。22.(2024四上·李沧期中)鸡和蝙蝠分别是( )。A.鸟类 鸟类B.鸟类 哺乳动物C.哺乳动物 鸟类【答案】B【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解析】【分析】鸡属于鸟类,具备鸟类的典型特征:体表覆羽、有翼(翅膀)、卵生,且用肺呼吸,符合鸟类的生物学分类。蝙蝠虽然会飞,看似与鸟类相似,但它属于哺乳动物。其核心特征是胎生、哺乳,体表被毛,用肺呼吸,这些都是哺乳动物的关键标志,而非鸟类的卵生和覆羽特征。因此,鸡是鸟类,蝙蝠是哺乳动物,答案为 B。23.(2024四上·李沧期中)夏天,架设室外电线时,应该( )。A.松一些 B.紧一些 C.随意【答案】A【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夏天架设室外电线时应松一些,这是利用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夏季气温高,电线受热会膨胀变长;若架设过紧(B 选项),到了冬季气温降低,电线遇冷收缩,可能因拉力过大导致断裂。“随意”(C 选项)会留下安全隐患。松一些的架设方式,能为电线冬季收缩预留空间,避免因热胀冷缩的应力损坏线路,因此答案为 A。24.(2024四上·李沧期中)用雨量器收集一天的降水,若高度是15毫米,体积是50毫升,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该记录为( )。A.15毫米 B.50毫升 C.39毫米【答案】A【知识点】测量降水量【解析】【分析】降水量的定义是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是衡量降水多少的标准指标。雨量器收集降水时,关键是测量降水形成的水柱高度,而非水的体积(50 毫升,B 选项错误)。15 毫米直接反映了降水的深度,符合降水量的记录标准。C 选项 39 毫米无计算依据,属于干扰项。因此,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记录为 15 毫米,答案为 A。25.(2024四上·李沧期中)鱼在水中主要靠( )来运动。A.鳍 B.头 C.鳃【答案】A【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鱼在水中的运动主要依靠鳍。鱼的鳍分为多种,如尾鳍控制前进方向和提供动力,胸鳍、腹鳍辅助平衡,背鳍、臀鳍稳定身体,这些结构协同作用使鱼能灵活游动。B 选项 “头” 主要用于感知环境和摄取食物,不直接参与运动;C 选项 “鳃” 是鱼的呼吸器官,负责在水中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与运动无关。因此,鳍是鱼运动的主要器官,答案为 A。26.(2024四上·李沧期中)萌小牛怎么都打不开刚买来的罐头,我们可以建议他( )。A.用力拧 B.用工具砸 C.用热水烫一下【答案】C【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罐头打不开通常是因为密封时内部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导致盖子被紧紧压住。用热水烫一下(C 选项)利用了热胀冷缩原理:金属盖子受热膨胀,与玻璃罐口的缝隙增大,气压差减小,能轻松拧开,既安全又保护罐头。A 选项 “用力拧” 可能因打滑伤手,且未必有效;B 选项 “用工具砸” 会损坏罐头,还可能导致内容物溢出或受伤,均不可取。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用热水烫一下,答案为 C。27.(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进行飞行的是( )。A.飞机 B.孔明灯 C.氢气球【答案】B【知识点】制作热气球【解析】【分析】孔明灯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飞行。其内部点燃蜡烛或燃料,加热空气,使灯内空气密度低于外界冷空气,从而产生向上的浮力,带动灯具升空,核心是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的特性。A 选项飞机依靠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和机翼的升力飞行,与热空气无关;C 选项氢气球是因氢气密度远小于空气,利用气体密度差产生浮力,并非热空气原理。因此,符合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是孔明灯,答案为 B。28.(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属于生活在南极洲的鸟类是( )。A.大雁 B.老鹰 C.企鹅【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企鹅是南极洲特有的鸟类。它们虽不会飞,但拥有适应南极极端寒冷环境的特殊结构,如厚实的脂肪层和密集的羽毛,能抵御严寒;其流线型身体和鳍状肢适合在水中游泳,以海洋生物为食,是南极生态系统的标志性物种。A 选项大雁是候鸟,主要生活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冬季南迁,不会出现在南极洲;B 选项老鹰广泛分布于全球多地,但南极的极端气候不适合它们生存。因此,生活在南极洲的鸟类是企鹅,答案为 C。29.(2024四上·李沧期中)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A.不太明显 B.更明显 C.看不见【答案】B【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比水更明显。这是由物质决定的,空气本身很轻,容易流动,受热后体积膨胀明显,水受热后体积膨胀没空气明显。B正确。30.(2024四上·李沧期中)下列不属于降水的是( )。A.寒潮 B.雨 C.雪【答案】A【知识点】降水形式【解析】【分析】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后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冰雹等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B 选项 “雨” 是液态降水,C 选项 “雪” 是固态降水,均属于降水范畴。而 A 选项 “寒潮” 是一种冷空气活动,指大范围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带来剧烈降温、大风等天气,本质是气温骤降现象,并非水汽凝结形成的落地物质,因此不属于降水。二、连线题(20分)31.(2024四上·李沧期中)将动物的种类与他们的主要特征用线连起来。鱼类 有羽毛生活在水中鸟类 用乳汁喂养幼崽用腮呼吸哺乳动物 用肺呼吸【答案】【知识点】物体的分类【解析】【分析】鱼类的典型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通过鳃过滤水中氧气进行呼吸,故与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相连。鸟类体表覆盖羽毛,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且用肺呼吸(部分鸟类有气囊辅助),因此连接 “有羽毛”“用肺呼吸”。哺乳动物的核心特征是雌性用乳汁哺育幼崽,且均用肺呼吸,所以对应 “用乳汁喂养幼崽”“用肺呼吸”。32.(2024四上·李沧期中)连一连,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电线杆上的电线夏天易下垂踩扁的乒乓拿热水烫烫就鼓起来了 热胀温度计液柱下降自行车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裂 冷缩把刚煮熟的蛋立即放在冷水中蛋壳容易裂开【答案】【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热胀指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冷缩指遇冷后体积收缩。电线夏天下垂、乒乓球烫后鼓起、轮胎夏天爆裂,均因物体(电线、球内空气、轮胎内空气)受热膨胀导致;温度计液柱下降是液体遇冷收缩的结果;煮蛋后放冷水,蛋内空气先受热膨胀,遇冷快速收缩,与蛋壳产生间隙使蛋壳易裂,本质是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些现象均体现了不同物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特性。三、实验探究33.(2024四上·李沧期中)在做风的模拟实验时我们进行了观察分析,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1,不点燃蜡烛,把纸条放在上面的洞口,看到纸条 。(填“飘动”或“不飘动”)(2)如图2,点燃蜡烛,把纸条放在上面的洞口,看到纸条 。(填“飘动”或“不飘动”)(3)如图,点燃蜡烛后,纸筒外和纸筒内的空气相比,( )。A.纸筒外的空气热B.纸筒内的空气热C.纸筒内外的空气温度一样(4)根据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知道风的形成与_________有关。A.纸条 B.蜡烛 C.热空气(5)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发现:点燃蜡烛后,纸筒内的空气受热,体积 , ,质量变轻上升。(6)本实验中,根据_________我们能够判断风的方向。A.烟的方向 B.旗杆的方向 C.人行走的方向【答案】(1)不飘动(2)飘动(3)B(4)C(5)膨胀;密度减小(6)A【知识点】风;风的大小和方向;对流【解析】【分析】(1)在风的模拟实验中,风的形成源于空气的流动,而空气流动需要空气存在冷热温差。图 1中不点燃蜡烛时,实验装置内外温度相同,空气没有受热或受冷的差异,不存在空气的定向流动。因此,放在洞口的纸条不会受到空气推力,保持静止状态。只有点燃蜡烛后,装置内空气受热上升,外部冷空气补充,形成气流,纸条才会飘动。所以不点燃蜡烛时,纸条不飘动。(2)在图2中,点燃蜡烛后,纸条飘动。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了纸筒内的空气,导致空气温度升高。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周围较冷的空气,因此热空气上升,形成向上的气流。这个气流足够强,能够使放在洞口的纸条飘动。(3)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释放热量,会加热纸筒内的空气,使纸筒内空气温度升高。而纸筒外的空气未直接受到蜡烛加热,温度相对较低。此时纸筒内空气因受热膨胀上升,外部冷空气则补充进来,形成空气流动(即风)。(4)风的形成本质是空气的定向流动,而空气流动的动力源于温度差异导致的空气密度变化。实验中,蜡烛燃烧使纸筒内空气受热成为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外部冷空气补充进来,形成气流(风)。可见,热空气的上升运动是推动空气流动的核心因素。(5)点燃蜡烛后,纸筒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因为密度减小,质量相对于体积来说变轻,所以热空气上升。(6)在风的模拟实验中,风的方向是指空气流动的方向。烟是轻质颗粒物,会随空气流动而飘动,其飘动方向能直观反映空气的流动路径,从而判断风的方向。B 选项 “旗杆的方向” 通常用于自然环境中判断风向,但本实验中未涉及旗杆;C 选项 “人行走的方向” 与空气流动无关,无法作为判断依据。因此,实验中可通过观察烟的方向判断风的方向,答案为 A。(1)在图1中,不点燃蜡烛时,纸条不飘动。这是因为没有热源加热空气,纸条保持静止状态。(2)在图2中,点燃蜡烛后,纸条飘动。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了纸筒内的空气,导致空气温度升高。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周围较冷的空气,因此热空气上升,形成向上的气流。这个气流足够强,能够使放在洞口的纸条飘动。(3)当蜡烛点燃后,纸筒内的空气受热,因此纸筒内的空气比纸筒外的空气热。这个温差导致了空气流动,故选B。(4)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风的形成与热空气有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向热空气原来的位置,这种空气的流动就是我们所说的风。故选C。(5)点燃蜡烛后,纸筒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因为密度减小,质量相对于体积来说变轻,所以热空气上升。(6)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烟的方向来判断风的方向。烟总是随风飘动,所以烟的飘动方向指示了风的方向。这是因为风是由气压差异引起的空气流动,烟会被风吹动,从而显示出风的方向。故选A。34.(2024四上·李沧期中)根据下面简单的天气信息,完成题目。时间 气温 降水量 风力2023.12.03 1℃—4℃ 2毫米 二级(1)从上面的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天的最高温度是 ℃。(2)当天的降水雨量属于 雨。(3)用来测量雨量的仪器叫 。(4)我们看见当天国旗向东南方向飘扬,由此可以知道风向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答案】(1)4(2)小(3)雨量器(4)C【知识点】天气现象;测量降水量;雨量器;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1)天气日历中 “气温” 一项标注为 “1℃—4℃”,这种表示方式的含义是当天的最低气温为 1℃,最高气温为 4℃。温度数值从小到大排列,前面的数字代表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后面的数字代表最高值。(2)气象学中,降水量是判断雨等级的依据。通常规定:24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 10 毫米的为小雨,10-25 毫米为中雨,25-50 毫米为大雨等。题目中当天的降水量为 2 毫米,符合 “小雨” 的划分标准。因此,当天的降水雨量属于小雨。这一划分帮助我们量化描述降雨强度,2 毫米的降水量较小,对日常活动影响轻微,是小雨的典型特征。(3)测量降水量的专用仪器是雨量器。它通常由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组成,能收集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通过测量收集到的雨水体积或高度,换算出降水量。其他气象仪器如温度计测气温、风速仪测风力,而雨量器是专门用于测量雨量的工具,因此答案为雨量器。(4)国旗向东南方向飘扬,这意味着风是从国旗的背面吹来的。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因此如果国旗向东南方向飘扬,风是从西北方向吹来的,即风向是西北风。故选C。(1)天气信息中给出的气温范围是1℃到4℃,因此当天的最高温度是4℃。(2)当天的降水雨量为2毫米。降雨量的大小通常用来分类降水的类型。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降水可以是小雨。因此,2毫米的降水量属于小雨。(3)测量雨量的标准仪器是雨量器。这是一个简单的测量工具,通常由一个漏斗和一个量筒组成,用于收集和测量降水量。(4)国旗向东南方向飘扬,这意味着风是从国旗的背面吹来的。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因此如果国旗向东南方向飘扬,风是从西北方向吹来的,即风向是西北风。故选C。35.(2024四上·李沧期中)同学们,科学来源于生活,气象小组在一次研究活动中记录了学校某一天不同时间的气温情况,具体测量结果如下表。时间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7时气温 14℃ 16℃ 18℃ 19℃ 22℃ 18℃ _______(1)气象小组在17时测量的气温,可能为 ℃。(2)如图,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3)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 ℃,出现在 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A.气温一直升高 B.气温先升高再降低 C.气温一会儿升高,一会儿降低(4)气象小组早上观察到国旗向南方飘动,可以推断,那时吹的是 风。(5)测量学校的气温,放置气温计的最佳地点是( )。A.教室内B.停放在校园的车内C.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百叶箱内(6)测量气温时,正确的做法是每天( )。A.不固定地点测量 B.不固定时间测量 C.定时、定点测量(7)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 、 、 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答案】(1)16(2)B(3)22;14;B(4)北(5)C(6)C(7)空气流通;距离地面1.5米高;阳光照射不到【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1)一天中气温变化通常有规律:从早晨到午后 2 时左右逐渐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表格中 14 时气温达最高 22℃,16 时降至 18℃,呈下降趋势。所以17时温度可能在16℃。(2)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液柱相平。这是为了避免视差错误,确保读数的准确性。故选B。(3)表格中 14 时气温为 22℃,是全天最高值,故最高气温为 22℃,出现在 14 时。观察气温变化:6 时到 14 时,气温从 14℃逐渐升至 22℃;14 时到 16 时,气温降至 18℃,整体呈现 “先升高再降低” 的趋势,符合一天中气温随太阳辐射变化的规律(午后太阳辐射减弱,气温开始下降)。因此,变化规律对应选项 B。(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国旗飘动方向与风向相反,因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国旗就会向相反方向飘。题目中国旗向南方飘动,说明风是从北方吹来的,故那时吹的是北风。这一判断基于风向与物体飘动方向相反的原理,是生活中判断风向的常用方法。(5)测量气温需避免阳光直射、热源影响,保证数据准确。教室内受人体、设备散热影响,车内易因密闭升温,均不适合。百叶箱通风良好、避光,离地面 1.5 米左右,能反映当地真实气温,是标准测量地点。(6)测量气温需保证数据具有可比性,才能准确反映气温变化规律。若不固定地点,不同环境(如阳光下、阴凉处)会导致气温差异;不固定时间,无法对比同一时段的气温变化。只有定时、定点测量,才能排除地点和时间差异的干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这是气象观测的基本规范。(7)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阳光照射不到、距离地面1.5米高、空气流通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这些标准条件有助于确保测得的气温具有代表性,不受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提供可靠的天气预报信息。(1)气象小组在17时测量的气温,可能为16℃。因为16时的气温是18℃,从中午到傍晚温度会逐渐下降,气温的变化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17时的气温很可能比16时低,但是低的不多。(2)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液柱相平。这是为了避免视差错误,确保读数的准确性。故选B。(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气温从6时的14℃升高到14时的22℃,之后在16时又降低到18℃。这表明气温在这一天中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气象小组早上观察到国旗向南方飘动,可以推断,那时吹的是北风风向是指风从哪里吹来,所以国旗向南方飘动意味着风是从北方吹来的。(5)百叶箱可以保护气温计不受直接阳光照射和地面热辐射的影响,同时保持空气流通,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气温数据。故选C。(6)测量气温时,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定时、定点测量。定时、定点测量可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便于分析和比较气温的变化。故选C。(7)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阳光照射不到、距离地面1.5米高、空气流通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这些标准条件有助于确保测得的气温具有代表性,不受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提供可靠的天气预报信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片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片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