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期末综合测试卷(试卷)
2025-2026上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字词。(8分)
与书为友,滋润童年。阅读适合的shū kān( ),shū lǐ( )获得的知识, bǎo lǎn( )独特的风景, qǐ dí( )人生的智慧。春日晨诵,和 lí míng( )共舞;冬夜苦读,与tàn huǒ( )相伴。bōzhòng( )美好的希望, zhào yào( )纯洁的心灵。
2.将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问题。(6分)
①索然无( ) ②无( )无束 ③同心( )力
④( )然自得 ⑤路不拾( ) ⑥应( )不暇
⑦处心( )虑 ⑧( )离失所
第⑥个词最后一个字的意思是 ;与“津津有味”意思相反的一个词是 (填序号);用来“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的词语是 (填序号);用上第⑦个词语写一句话: 。
3.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书写、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难以置信(zhì)(位置) B. 心旷神怡(yí)(愉快)
C. 不可计数(shù)(数目) D. 金壁(bì)辉煌(翠绿)
(2)下面词语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兴高采烈——没精打采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3)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年了,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人人得意忘形。
B. 我们班的王小东诡计多端,有“赛诸葛”之称。
C. 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付出的努力让人难以置信。
D.有少数人为制造假药呕心沥血,坑害了老百姓。
(4)下面关于《少年中国说》(节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B.“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C.“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D.“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5)下面对古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相思》一词中的“聒碎乡心梦不成”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B.《山居秋暝》前两句诗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美丽图画。
C.《示儿》是陆游在临终之前写的一首绝笔诗,前两句突出一个“悲”字。
D.《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前两句,“月落”是写所见,“乌啼”是写所闻。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总会给我们布置一些新的任务。
B.《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C.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7)下列句子在说明方法上与“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这句相同的一项是( )。
A.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B.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C.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D.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8)将下列句子排列成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
②世界上最具有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利亚的“植物墙”。
③因为“植物墙”的存在,巴西利亚被誉为“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④“植物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小草从砖里长出来,绿满墙面,十分养眼。
A. ②④①③ B. ②①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③②①④
4.修改下面一段话。(4分)
傍晚,下了一天的雨。雨过天晴,天空把晚霞映得通红。我跟着爷爷来到菜地里,这里长了黄瓜、西瓜、冬瓜、丝瓜等蔬菜。我们摘了满满一篮子,拎着装满的回家了。
第一处修改:应将 改为 ;
第二处修改:应将 与 对调;
第三处修改:应删除 ;
第四处修改:应将 改为 。
二、根据要求写句子。(9分)
1.照样子,把“悠然自得”的意思用具体的情境表现出来。
(2分)
左右为难
例句: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悠然自得
2.理解词语的含义,并用它们各写一句话。(2分)
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
3.你读过的《中国民间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位人物 请你写出喜欢的理由。(2分)
人物: 。
理由:
4.从下面的情景中任选一个,写一写自己成长中的“第一次”。 (3分)
第一次给母亲洗脚 第一次感到委屈 第一次在比赛中获奖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我劝天公重抖擞, 。
2. ,西湖歌舞几时休
3.西塞山前白鹭飞, 。
4. ,天光云影共徘徊。
5.《乞巧》一诗中的“乞巧”又名“七夕”,传说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可以从诗中的“ ”一句得知。
6.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像葛洪所说的那样:“不饱食以终日, 。”我们要倡导勤俭节约,正如司马光所说:“ ,由奢入俭难。”
7.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一切都很适宜。(《白鹭》)
8.秋天最美是黄昏。 ,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 、 ,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四季之美》)
四、阅读与理解。(22分)
1.课外阅读。(2分)
(1)在阅读《欧洲民间故事》时,我不仅关注到书中 等具有勇敢、善良、机智等品质的人物,还了解到像《 》中的主人公一样,勇于认错、努力进取,才会有美好的结局。
(2)在非洲民间故事中有不少是动物故事,如《 》等。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 。
2. 阅读理解。(20分)
(一)鸟 的 天 堂(节选)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现 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1分)
(2)第1自然段作者从 、 、 三个方面,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来观察的。(2分)
(3)第2自然段作者描写的是榕树的 ,突出了榕树大、 、 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 之情。(2分)
(4)“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堆”可以改为“压”或“长”吗 为什么 (2分)
(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作者的眼睛都被晃花了,因此觉得绿叶上有生命在颤动。
B.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作者从中感受到涌动的生命力,赞美了榕树的蓬勃生机。
C.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作者看到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个小生命在微微地颤动。
(二)巫 峡 赏雾
巫峡多雾,因而有人叫它雾峡。
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雾,大而圆。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痴情的山帽子雾,与太阳约会的时间定在早晨。太阳准时赴约,直把山帽子雾吻得银光闪闪,璀璨夺目。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栋栋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就那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连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是织女抛梭织出来的吗 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
江雾,又被称作早潮。巫峡一到春上,起江雾的时候居多。清晨,醒来的峡江抹去一脸倦容,伸伸懒腰打个哈欠,江面上骤然升起一层烟波。随着江水流动,烟波由淡变浓,转眼间跟潮水似的上涨起来。早起收钓的打鱼船,先是浮在雾上行进,很快便没入雾中。江雾很知趣,上涨到一定高度便收住了脚步。停下来的江雾,一眼看上去如同晒场上铺的新棉,白花花耀人眼目。打鱼人的笑声,穿过厚厚的新棉衣浮了上来。欢快的笑声告诉人们:昨晚放的钓啊,有不少鱼儿咬了钩。
跑马雾,气势好生了得!初夏雨后放晴,峡谷中涨满了雾。那雾看上去如同关在圈栏中的马群,你挤我,我挤你,显得浮躁不安。这时,从峡口吹来一阵风,马群便借助风力,冲破圈栏,撒腿在巫峡中狂奔起来。窄窄的峡谷,哪经得住如此之多的骏马驰骋 一时间,马群拥挤不堪。有的挤得仰起头,有的挤得翘起尾,有的挤得竖起鬃毛,有的挤得腾起四蹄。你听,呼啸的风中,那嘶鸣声、马蹄声、碰上石壁的撞击声,声震峡谷,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身上禁不住沁出粒粒汗珠来。好厉害的跑马雾!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让人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1)本文按照 的结构,描写了巫峡的山帽子雾、 和 、轻纱雾、 这五幅“绘画珍品”。(2分)
(2)山帽子雾的特点是 、 ;轻纱雾的特点是 、 。 (2分)
(3)第4自然段不仅写半山雾,还写了雾中的小路、黄牛以及放牛人,这样写的目的是 。(2分)
(4)第7自然段将风中的跑马雾比作 ,突出表现了跑马雾的气势磅礴等特点。(1分)
(5)在文中用横线画出与“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相照应的一句话。(1分)
(6)短文通过描写巫峡美丽的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7)下列诗句描绘的情境与“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连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最相近的一项是( )。(1分)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五、表达与书写。(请另附纸)(30分)
题目:我们玩得真快乐
提示:玩是孩子的天性。在闲暇和休息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和父母、伙伴以及自己的玩具、自家的宠物等尽情地玩,在玩中感受乐趣。扫一扫,看范文请选择其中的一次,将玩的内容和经过写下来。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400左右。
期末综合测试卷答案
一、1.书刊 梳理 饱览 启迪 黎明 炭火 播种 照耀
2.味 拘 协 悠 遗 接 积流 空闲 ① ④ 他处心积虑地想吞并对方公司,扩充自己的实力
3.(1)B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掌握和理解能力。“难以置信”的“置”是“使得,让”的意思;“不可计数”的“数”注音应为“shǔ”,意思是查点(数目);“金壁辉煌”的“壁”应改为“碧”。
(2)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搭配。B、C、D三项都是古诗文或俗语的固定搭配,只有 A 项中的两个词语是反义词。
(3)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得意忘形”指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多用于贬义,原语句为褒义。“诡计多端”意思是欺诈的计谋层出不穷。“难以置信”意思是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呕心沥血”形容苦思冥想,费尽心血。多用于褒义,原语境为贬义。结合原句语境,只有C项词语运用正确。
(4)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着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5)B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理解能力。《山居秋暝》中的第三、四句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美丽图画。
(6)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在连续列举几本书时,书名号之间不应该有其他标点符号。
(7)D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事物的方法。题干中的句子将松鼠与山鼠的蛰伏习惯相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D项将“松鼠的叫声”与“黄鼠狼的叫声”相比,也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A项和B项没有运用说明方法,C 项可以从“2~3次”和“4、6月”看出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8)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通读句子,可以借助“因为”等关键词理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找到相邻的句子再进行排序。
4.天的 场 晚霞 天空 西瓜 的 蔬菜的篮子
二、1.示例:在风和日丽的下午,大家一起坐在阳台的摇椅上晒着太阳,吃着下午茶,互相分享最近发生的趣事。
2.示例:他足智多谋,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诡计多端,你们可千万不要上当。
3.示例:织女 在王母娘娘的干涉下,牛郎和织女被天河隔开,但织女极力抗争,终于可以在每年的七夕与牛郎相会,体现了她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
4.示例:我用手轻轻地给妈妈洗起脚来,当我摸到妈妈的那双脚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第一次发现妈妈的脚这么粗糙,脚面上暴起了青筋,脚掌上结了厚厚的老茧,脚后跟的皮又厚又硬,摸上去像树皮一样。
三、1.不拘一格降人材 2.山外青山楼外楼
3.桃花流水鳜鱼肥 4.半亩方塘一鉴开
5.牵牛织女渡河桥 6.不弃功于寸阴
由俭入奢易 7.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8.夕阳斜照西山时 成群结队的大雁 风声虫鸣
四、1.(1)示例:罗宾汉 聪明的牧羊人 (2)示例:蜘蛛的故事 做人不可太贪心
2.(一)(1)画去:靠近 展现 (2)枝干 树根树枝 从远到近 (3)树叶 绿叶多 生命力旺盛 喜爱 (4)不可以。“堆”字突出了绿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榕树枝叶之繁密。 (5)B
(二)(1)总—分—总 半山雾 江雾 跑马雾
(2)大而圆 璀璨夺目 丝丝缕缕 轻盈飘逸
(3)突出半山雾的浓,遮住了许多景物
(4)冲破圈栏的马群
(5)巫峡的雾,迷人的雾,让人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6)对巫峡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D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理解能力。“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意思是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意思是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意思是幽静的山谷中处处都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只有D项描绘的情境与“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连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最相近。
五、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