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2 明确概念的方法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解读(一)课程标准明确概念的方法,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二)解读“明确概念的方法,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这一课程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精确界定概念的技巧。从明确内涵的角度看,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定义法,即通过简明扼要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要达成这一目标,学生需熟知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构成,掌握种差加属概念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下定义方法。比如给 “智能手机” 下定义,“手机” 是属概念,“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自行安装卸载软件等功能” 是种差,组合起来即 “智能手机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自行安装卸载软件等功能的手机”。同时,学生要能依据逻辑规则判断定义的正确性,像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全同”,若将 “商品” 定义为 “劳动产品”,就犯了 “定义过宽” 错误,因劳动产品包含了非用于交换的产品,外延大于商品。在明确外延方面,课程标准旨在让学生运用划分法,依据一定标准把概念外延分成若干小类,清晰展现概念所涵盖的具体范围。学生要明白划分包含母项、子项及划分标准,例如以 “是否可再生” 为标准,“能源” 可划分为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 和 “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作出正确划分,需遵循逻辑规则,像 “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外延”,若将 “生物” 划分为 “动物和植物”,就犯了 “划分不全” 错误,遗漏了微生物。此外,标准强调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认识对象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深化而动态变化。例如,随着科技发展,“网络” 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从最初简单的计算机互联,发展到如今涵盖万物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丰富内容。二、教材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框是《逻辑与思维》第四课第二框内容,承接上一框 “概念的概述”。在上一框学生了解概念含义、基本特征基础上,本框进一步阐述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方法,是构建逻辑思维体系的重要环节,为后续学习判断、推理等知识筑牢根基,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教材通过丰富案例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逻辑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实用性。(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概念有所运用,但多处于无意识状态,对明确概念的方法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部分学生在概念理解和运用时易出现混淆、错误,急需掌握科学方法提升逻辑思维的严谨性与准确性。同时,学生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时政热点兴趣浓厚,若能结合热点讲解知识,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助力其更好地理解抽象逻辑知识。三、核心素养目标(一)科学精神1.深刻理解明确概念内涵的定义法和明确概念外延的划分法,掌握其具体规则和运用要求。2.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准确分析和判断概念运用中的逻辑错误,提升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3.认识到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培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概念的科学态度。(二)公共参与1.在日常交流和学习中,自觉遵循概念运用的逻辑规则,准确表达思想,避免逻辑错误,提高沟通效率。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探究等活动,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概念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提升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中概念的使用,运用所学知识辨析信息,理性参与公共讨论,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热点素材:呈现2025年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新突破,如某新型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报道,其中涉及 “量子计算”“芯片制程” 等新的专业概念。设置问题引导:提问学生这些概念的含义,以及如何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引发学生对明确概念方法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展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二)明确内涵的方法1、定义的含义及构成(1)含义讲解:结合教材,阐述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即通过简明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 “5G 技术”为例,说明 5G 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能够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此定义揭示了 5G 技术的本质属性。(2)构成分析:详细介绍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在上述 “5G 技术” 的定义中,“5G 技术” 是被定义项,“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能够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是定义项,“是” 为定义联项。(3)下定义的方法种差加属概念法讲解:重点讲解种差加属概念是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方法。属概念是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是同一属概念下该种概念与其他种概念的差别。以 “新能源汽车” 为例,属概念是 “汽车”,种差是 “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将种差与属概念结合,即 “新能源汽车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的汽车”,就构成了 “新能源汽车” 的定义。举例巩固:让学生尝试用种差加属概念法给 “共享单车” 下定义,引导学生先确定属概念 “自行车”,再找出种差 “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租赁,具有便捷、共享、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等特点”,得出 “共享单车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租赁,具有便捷、共享、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等特点的自行车”,强化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4)下定义应遵循的逻辑规则规则一: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原理阐述:解释该规则含义,即定义项所指范围与被定义项所指范围应完全一致。案例分析:以“商品是劳动产品”为例,指出此定义犯了 “定义过宽” 错误,因为劳动产品包含了用于自己消费而非交换的产品,其外延大于商品外延;再如“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犯了“定义过窄”错误,因为商品还可用其他货币或物物交换,其外延小于商品外延。规则二: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原理阐述:说明若定义项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会导致概念内涵无法明确。案例分析:举例“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这犯了“同语反复”错误,定义项直接包含被定义项;“偶数就是奇数加一所得的数,奇数就是偶数加一所得的数”,则犯了“循环定义”错误,定义项间接包含被定义项。规则三: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原理阐述:强调定义应揭示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否定形式无法达成此目的。案例分析:以“哲学不是文学”为例,这只是说明了哲学不是什么,未揭示哲学的本质,犯了“否定定义”错误;当然,特殊情况如“无机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正确的,因某些事物特有属性在于缺乏某种属性。规则四:定义不能用比喻原理阐述:解释比喻虽能生动形象描述事物,但无法准确揭示概念本质属性。案例分析: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只是形象比喻,并非 “儿童”的定义,犯了“比喻定义”错误。知识点小结:一、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1.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结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3.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加属概念。例:哲学 是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种差 + 属概念(定义项)4.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1)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2)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三)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的含义、方法及结构含义讲解:讲解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即将一个属概念分为几个种概念。以 “水果” 为例,将其分为苹果、香蕉、橘子等种概念,就是对 “水果” 概念外延的划分。方法介绍:介绍划分依据一定标准把概念外延分为小类,如以 “是否有核” 为标准,可将 “水果” 分为有核水果(如桃子、李子)和无核水果(如香蕉、草莓);以 “地域分布” 为标准,可分为热带水果(如芒果、榴莲)、温带水果(如苹果、梨)等。结构分析:说明划分由母项、子项和划分标准构成。在 “以颜色为标准,将花分为红花、黄花、白花等” 这一划分中,“花” 是母项,“红花、黄花、白花” 是子项,“颜色” 是划分标准。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要求一: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原理阐述:解释若子项外延之和不等于母项外延,会导致划分不完整或多出子项。案例分析:如 “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犯了 “划分不全” 错误,遗漏了代词;“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美术作品”,犯了 “多出子项” 错误,美术作品不属于文学作品。要求二: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原理阐述:强调若一次划分采用多个标准,会使划分混乱,无法明确概念外延。案例分析:“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战争”,划分标准不统一,“常规战争” 基于战争手段划分,“世界战争” 基于战争范围划分;而 “人按年龄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则是按同一标准 “年龄” 进行的正确划分。要求三: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原理阐述:说明越级划分会导致子项层次不清,影响对概念外延的准确理解。案例分析:“生物分为动物和微生物”,遗漏了植物这一中间层级,犯了 “越级划分” 错误;正确划分应为 “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二、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1.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2.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3.构成: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例:战争 分为正义战争和 非正义战争。母项(属) 子项(种) 子项(种)4.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1)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2)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④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的关系。(补充)知识点小结:概念的变化发展原理讲解:结合教材指出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认识对象不断变化发展,概念也随之变化,内涵和外延不会固定不变。案例分析:以“互联网”概念为例,早期互联网主要用于信息传播和简单通讯,内涵和外延较窄;如今随着技术发展,涵盖了电子商务、在线教育、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内涵更丰富,外延也大大拓展。5.如何准确把握概念?(辩证地看它的内涵和外延)①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②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③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拓展深化:(四)课堂小结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回顾明确内涵的定义法(包括定义含义、构成、种差加属概念方法及下定义规则)和明确外延的划分法(包括划分含义、方法、结构及正确划分要求),强调概念会随认识发展而变化。方法总结:总结学习逻辑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和运用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五)课后练习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此,我们要对地区发展状况进行精准施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②“新质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外延相容③“新质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是部分与整体关系④要从党的科学理论出发具体分析各地区发展的特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明确概念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作出正确的划分必须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下列划分中,逻辑错误完全相同的是( )①民事权利分为财产权、身份权、人格权②我国将所有权划分为国家所有(全民所有)、私人所有③诉讼可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经济诉讼④民事权利中的物权可以划分为所有权、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概念出了问题,相关的思维就会不正确。以下概念划分或定义所犯错误对应正确的是( )①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②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③麻醉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 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④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对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作出正确的划分,应遵循的逻辑规则是(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②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③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④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5.“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领域一个新概念,也是今年两会热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下列对这一新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质生产力”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种概念②把“种差”和“属概念”加起来,构成定义项“新质生产力”③“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中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全同④上述材料中用划分的方法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ACCCB五、教学反思及反馈评价(一)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明确概念的方法”展开,通过“盲人摸象”“曹操误杀吕伯奢”等案例及2025年“新型智慧城市”概念的时政素材,引导学生理解定义与划分的逻辑规则。但教学中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对“种差加属概念”的定义方法讲解不够具象,部分学生难以快速确定“种差”与“属概念”的边界;二是划分规则的实操训练不足,学生对“越级划分”和“标准不一” 的辨析仍显模糊。后续需增加分步案例(如给“数字经济”下定义时拆解属概念“经济形态”与种差“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并设计对比表格强化规则记忆。(二)反馈评价课堂互动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定义错误辨析”(如分析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为何是比喻定义),对定义的四条规则掌握较好。课后检测显示,75% 的学生能正确指出定义中的逻辑错误,但仅 55% 能规范完成概念划分(如对 “教育阶段” 的划分)。整体而言,学生基本理解明确概念的方法,但逻辑运用的严谨性需提升。建议后续结合 “垃圾分类标准修订” 等时政案例,开展划分规则的小组竞赛,深化实践认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