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 2.2.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 2.2.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苏教版2019必修1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核心素养
1.结合资料,跟随科学家对细胞质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构建细胞质膜模型,培养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
2.通过模型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结合实例记忆并理解细胞质膜的功能培养结构功能观。
3.联系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细胞结构的美妙,并珍爱生命,渗透社会责任。
目录

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被认识的?
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质膜的功能

细胞壁
1895年,欧文顿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动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容易穿过膜,不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
1925年,科学家发细胞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 已知油脂滴表面吸附有蛋白质则表面张力降低。
一、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被认识的?
相似相溶原理
积极思维
成分:
主要成分
一、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被认识的?
脂质呈双分子层排布。
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质膜,结果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大约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一、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被认识的?
1)尝试构建磷脂分子在水面上的排布方式
2)细胞生存在液体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细胞质膜中的磷脂分子可能怎么排布?
一、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被认识的?
1959年,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质膜显示“暗一明一暗”三条带,中间明带厚约3.5nm(双层脂分子),暗带厚约2nm(蛋白质),膜厚度共约为7.5nm。他确认细胞质膜为脂质双分子层的“单位膜模型”。
一、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被认识的?
2. 细胞质膜的结构
冰冻蚀刻电子显微镜:标本用干冰等冰冻。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
蛋白质镶在、嵌入,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一、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被认识的?
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支架
镶在、嵌入,贯穿
成分:
二、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1.细胞质膜的成分
变形虫运动
白细胞追逐并吞噬细菌
用“单位膜”静态模型假说能不能解释下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细胞分裂
细胞质膜是动态的
2. 细胞质膜的结构
二、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绿色荧光
标记的抗体
红色荧光
标记的抗体
细胞融合
人细胞
鼠细胞
细胞融合初期
37℃、40min
细胞融合
细胞质膜的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人细胞与鼠细胞为什么能融合?
积极思维
在细胞质膜的表面,糖链与蛋白质或脂质分子相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这些糖链绝大多数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或外侧,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
1
3
4
小组合作,手绘细胞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了新的生物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三、流动镶嵌模型
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细胞
营养物质
废物
激素、抗体等分泌物
有害物质、病菌、病毒
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细胞质膜
1.控制着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
四、细胞质膜的功能
方式1
发出信号的细胞
靶细胞
信号分子
受体(糖蛋白)
相邻动物细胞间:
细胞质膜互相接触
2.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通常依靠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完成,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质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往往越多。
四、细胞质膜的功能
方式2
较远动物细胞间:
借助体液
受体
(信号分子)
四、细胞质膜的功能
方式3
相邻植物细胞间:
形成通道
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胞间连丝
四、细胞质膜的功能
原始地球环境
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四、细胞质膜的功能
3.细胞质膜将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维持着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五、细胞壁
1.主要成分:多糖(如纤维 素、果胶)。
2.功能:
1)具有维持细胞形态、
2)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等作用
3)使植株抵抗重力,并在空中挺立。
细胞质膜
功能
成分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脂 质:以磷脂为主
蛋白质: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
糖 类:形成糖蛋白或糖脂
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结构
功能特点:
具有选择透过性
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支架
蛋白质 镶在、嵌入,贯穿
糖链 排列在外侧
课堂小结
细胞壁
主要成分;2.功能
课堂反馈
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认识到细胞质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科学家通过提取人的红细胞中的脂质实验,得出结论:膜的脂质分子是双层排布的
C.科学家发现细胞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一水”界面张力低得多,由此推出细胞质膜中含有蛋白质
D.在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A
课堂反馈
2.用丙酮从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质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
B.S1>2S2
C.S1<2S2
D.S2B
课堂反馈
3.对细胞质膜结构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罗伯特森认为,细胞质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组成
B.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质膜,表明细胞质膜是由磷脂组成的
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没有直接证明膜上的脂质能够运动
D.提取细胞质膜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会铺展成连续的两层
C
课堂反馈
4.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是一种膜蛋白,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与该受体结合时,可通过一系列途径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如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这体现了( )
A.细胞质膜是系统的边界
B.细胞质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C.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D.细胞质膜运输代谢产生的废物的功能
B
课堂反馈
5.如图为某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②是磷脂分子的头部,
具有疏水性
B.由图可知细胞质膜主要由脂肪、
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C.图中③在细胞质膜中均匀分布,其含量和种类越多,膜
的功能越复杂
D.④只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