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第一节 细胞学说——现代生物学的“基石”1.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2.活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主要建立者:①________和②______。施莱登施旺2.发展过程列文虎克施莱登施旺魏尔肖3.内容: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⑦______是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4.意义:将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水平,这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细胞的大小和形态(1)病毒①没有______结构。②其__________离不开细胞。细胞生命活动(2)细胞的大小和形态①生物细胞的大小有一定______,细胞的形态也__________。②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其__________是相适应的。差异各不相同生理功能(1)胡克通过对活细胞的观察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解析:胡克观察的是软木薄片结构,是植物的死细胞。(2)施莱登提出了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的观点。( )√(3)现在看来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析:除了病毒外,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4)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成熟后大小都差不多。( )×解析: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大小有一定差异。[探究] 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1)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内容不是阐明了所有生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它阐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一切动物和植物体(2)细胞学说对生物进化研究的贡献是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__________,有力地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生命的统一性。细胞水平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3)施莱登和施旺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这一结论,此结论______(填“可信”或“不可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信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不仅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还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在规律性联系,这样的科学归纳比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更具可信度科学方法:归纳法(1)概念: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2)分类: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温馨提示](1)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2)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过,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1.(2025·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C.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D.其建立过程经历了多位科学家探索、开拓、修正√解析:选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A正确,B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C正确;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经历了多位科学家的探索、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D正确。2.(多选)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作为生物学大厦的基石,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发明对细胞学说的建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B.细胞学说的提出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C.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运用了完全归纳法,因此结论真实可靠√√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1.光学显微镜(1)主要结构①光学部分:目镜、______、聚光器和反光镜。②机械部分:镜筒、载物台、物镜转换器、 ____________、细准焦螺旋、镜臂和镜座等。③成像过程:在观察玻片标本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和目镜的____次放大,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物镜粗准焦螺旋物镜两(3)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的使用低倍镜视野中央转换器高倍光圈细准焦螺旋2.电子显微镜:常用的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1)在低倍镜视野的右下方观察到目标后,可直接换用高倍镜观察。( )×解析:在低倍镜视野的右下方观察到目标后,需要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2)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小,视野亮度高。( )×解析: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小,视野亮度低。(3)对光时应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明亮。( )√(4)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 )×解析: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只能调细准焦螺旋。结合显微镜的结构及操作探究以下问题。[探究1] 下图①②分别是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③④⑤⑥分别是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或物镜。(1)若要将物像从图①调节为图②,则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示③~⑥中,③比⑤的放大倍数____(填“大”或“小”);放大倍数较高的镜头组合是______,与装片距离最近的镜头是____,使用______组合时视野亮度最亮。小⑤⑥⑥③④(3)将物像从图①调节为图②的过程中,应先把玻片标本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若要将高倍镜下的视野调亮,则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右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4)下图是在显微镜中所观察到的物像。①A图实物的形状是字母___。B图实物的位置在________。②C图物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________(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左下方逆时针[探究2] 低倍镜和高倍镜视野的相关计算。44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规律1.(2025·南通高一期中)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实际应是顺时针的B.藓类叶片可直接制成临时玻片标本用来观察叶绿体C.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用较小的光圈D.转换到高倍物镜后,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解析:选A。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实际流向也是逆时针的,A错误;藓类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且叶绿体含有色素,可直接做成临时玻片标本,B正确;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光线不能太强,应用较小的光圈,C正确;由低倍物镜转换到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D正确。2.(2025·南京高一期中)图甲中①②无螺纹,③④有螺纹,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倍镜下看不到物像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原因 解决办法高倍镜的镜头安装不到位,未拧紧,产生变焦 重新安装或拧紧高倍镜的镜头高倍镜转换不到位 使物镜镜头正对通光孔高倍镜的镜头被污染 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标本未处于视野中央 移动玻片标本至视野中央【知识框架】随堂 效果检测1.(2025·无锡六校高一期中)下列与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其意义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B.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C.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解析:选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A错误;细胞学说只涉及动物和植物,没有涉及非生物界,B错误;细胞学说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C正确;细胞学说没有提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观点,D错误。√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在较短的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较长的物镜观察。此时,除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 )A.用平面镜、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光圈放大C.用凹面镜、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光圈缩小解析:选C。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此时应该调节反光镜或光圈增加进光量,使视野变亮,即可以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C符合题意。√√4.自然界的细胞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功能差异巨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显微观察发现酵母菌和草履虫虽形态不同,但都仅由一个细胞构成B.高倍镜下观察黑藻细胞时,若视野模糊,则应调节粗准焦螺旋C.不是所有细胞的观察都需要显微镜,如鸟类卵细胞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D.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在低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如大多数细菌细胞√5.(多选)(2025·南京、镇江、扬州六校高一学情检测)下图①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玻片标本的位置关系,②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