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观沧海
曹操
课前导读
课文拓展
字词学习
课文解析




课前导读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识记作者、作品
3、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2、有情感的背诵诗文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其诗气势雄伟,格调慷慨悲壮,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观沧海》选自《曹操集》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创作背景
《观沧海》是诗人在北征乌桓的途中登碣石山所作。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正值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知识锦囊:乐府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唐代以后,即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称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识字识词
碣 石 沧 海 澹 澹 竦 峙
萧 瑟 哉
jié
cāng
dàn
Sǒng zhì
Xiāo sè
zāi
认识生字
课文解析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以:连词,来。
何:副词,多么。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其:代词,指大海。
至:极点。
以:介词,用。
注释



课文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实写
虚写
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总领全诗
借景抒情
博大胸襟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读1、2两句,说出观海地点。
3、曹操“观”到了什么?(哪几句是他“观”到的景象?)
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碣石
归纳起来是:海水、海岛、海岸
4、“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有什么不同?
5、曹操观沧海是在什么季节?根据什么判断?
“水何澹澹”是写风平浪静时;“洪波涌起”是写大风大浪。
秋季。根据“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可证。
作者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象的用意何在?
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以大海自比。
主旨归纳
《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观沧海》赏析
全诗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
《曹操集》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曹丕
曹植
检查
2、《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3、 《观沧海》一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1、 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案: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生机勃勃,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3.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意境。
答案: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课文拓展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课外学习
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课外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