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知识点 1 实验设计7 实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知识 清单破1.实验原理: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2.实验电路图: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改变R的阻值,测出多组U、I的值。 3.实验方法(1)计算法:利用实验电路测出两组U、I的值,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列出两个方程: (2)图像法:由E=U+Ir可得U=-Ir+ E,以I为横坐标,U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几组I、U的测量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电源的U-I图像,根据图线的纵轴截距表示电动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内电阻求解。1.实验器材 待测电池一节,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2.实验步骤(1)电流表选用0~0.6 A的量程、电压表选用0~3 V的量程,按照电路图把器材连接好。(2)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电阻最大的一端。(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读出电压表示数U和电流表示数I,并填入表格中。(4)多次改变滑片的位置,读出对应的多组U、I数据,并填入表中。(5)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知识点 2 实验过程导师点睛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极化现象较严重,电动势E会明显下降,内阻r会明显增大,故实验时不要将I调得过大,读电表示数要快,每次读完后应立即断电。3.数据处理(1)公式法 把测量的几组数据分别代入E=U+Ir中,然后两个方程为一组,解方程求出几组E、r的值,最后对E、r分别求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2)图像法①以I为横坐标,U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几组I、U的测量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②用直尺将点拟合成一条直线上(剔除个别偏差较大的点),根据图线分析物理量。 a.图线与纵轴交点为E。b.图线与横轴交点为I短= 。c.图线的斜率大小表示r,r= 。1.实验时,应选取内阻较小的新干电池还是内阻较大的旧干电池 2.处理实验数据时,个别偏离图线太远的点能否舍去 3.实验中画出的U-I图线的横轴截距一定表示短路电流吗 知识辨析一语破的1.为使路端电压有明显变化,应选取内阻较大的旧干电池。2.在画U-I图线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一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图线太远的点应舍去。3.若纵轴的刻度不从零开始,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仍表示电池的电动势,但图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不再表示短路电流。关键能力 定点破定点 1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1.偶然误差 引起偶然误差的原因:(1)电表读数视差或电表接线柱接触不良。(2)每次读完电表示数没有立即断电,而是长时间闭合开关,甚至改变变阻器阻值的全过程中始终通电,造成电池电动势E减小,内阻r增大。(3)用图像法求E和r时作图不准确。2.系统误差根据E=U+Ir测E、r,其中U是路端电压,I是流过电源的总电流。由于电流表、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存在系统误差。(1)采用如图甲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时,在理论上E=U+(IV+IA)r,其中电压表示数U是准确的电源两端电压。实验中忽略了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V,从而形成误差(如图乙中带箭头线段所示),而且电压表示数越大,IV越大。 从图乙中看出:①当电压表示数为零时,IV=0,IA=I短,因此短路电流的测量值=真实值。②E测③因为r测= ,所以r测甲 乙(2)如果采用如图丙所示接法,在理论上有E=U+UA+IAr,其中电流表示数IA为准确的电流值,UA不可知,实验中忽略了电流表两端的电压UA,从而造成误差(如图丁中带箭头线段UA),而且电流表示数越大,UA越大,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UA=0,电压表示数为准确值,等于E。 丙 丁 从图丁中看出:①E测=E真;②I短测r真。3.注意事项(1)电池:为了使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可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1号干电池。(2)电压表的量程:因为实验用的是一节干电池,电压表量程在大于1.5 V的前提下越小越好,因此实验时电压表一般选用0~3 V的量程。(3)电流表的量程:对于电池来讲允许通过的电流最大为0.5 A,故电流表的量程选0~0.6 A的。(4)滑动变阻器:干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获得变化明显的路端电压,滑动变阻器选择阻值较小一点的。(5)电路的选择:若被测电源为干电池,由于电源内阻较小,与电流表内阻接近,故应选用图甲所示电路;若被测电源为水果电池或其他内阻较大的电源,因其内阻较大,故选择图丙所示电路测量更为准确。典例1 用图示的电路测量一节蓄电池(电动势约为2 V)的电动势和内阻。蓄电池的内阻非常小,电路中用了一个保护电阻R0【1】。除蓄电池、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流表(量程0~0.6 A、0~3 A)B.电压表(量程0~3 V、0~15 V)C.定值电阻(阻值1 Ω)D.定值电阻(阻值10 Ω)(1)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是 ,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是 。(2)定值电阻R0应选用的阻值是 。(3)某同学按图示电路图进行实验。他调节滑动变阻器共测得5组电流、电压的数据,如表所示。请作出蓄电池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U-I图像【2】,根据图像得出蓄电池的电动势为 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内阻为 Ω(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电流表读数 I/A 1.72 1.35 0.98 0.63 0.34电压表读数 U/V 1.88 1.92 1.93 1.98 1.990~0.6 A0~3 V1 Ω2.03(2.01~2.04均可)0.09(0.08也对) 信息提取 【1】保护电阻R0的作用是防止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过小时电流过大而损坏器材。【2】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U-I图像的纵轴截距表示电动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内阻大小。思路点拨 本实验考查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选取实验器材时,需要综合考虑,要从“安全可行、测量精确、便于操作【3】”三个方面入手。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变形后可得U=E-Ir。作出U-I图像,图像的纵轴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内阻。解析 (1)因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2 V,故电压表量程选0~3 V。若电流表量程选0~3 A,为了减小误差,电表指针应达到满偏的 及以上,电流需在1 A以上,这样,电路总电阻应在R= = Ω=2 Ω以下,变化范围太小,不利于滑动变阻器操作,所以电流表量程应选0~0.6 A(由【3】得到)。(2)若定值电阻R0选用的阻值为10 Ω,则电路中电流最大约为I= = A=0.2 A,电流值不到电流表小量程的 ,不利于精确读数,故定值电阻选用的阻值为1 Ω(由【3】得到)。(3)纵坐标不从0开始,可提高图线精度。描出5个点后,用一条直线来“拟合”坐标系中描出的点。由图线与纵轴的交点可知E=2.03 V,即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03 V,r= = Ω=0.09 Ω,故内阻约为0.09 Ω(由【2】得到)。答案 (1)0~0.6 A 0~3 V (2)1 Ω (3)如图所示 2.03(2.01~2.04均可) 0.09(0.08也对) 定点 2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其他常用方法安 阻 法 用一个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电路如图所示 数据处理:(1)公式法:测出两组电阻箱的不同阻值及对应电流,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1(R1+r),E=I2(R2+r),由此可求出E= ,r= (2)图像法: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I(R+r),其中E和r为常量,I和R为变量,变形得 = + R,则 与 R的关系图线是一条如图所示的直线,直线在纵轴的截距为b,斜率为k,则有E= ,r= 实验误差:①此种方法使测得的电动势无偏差,内阻偏大②若已知电流表A的阻值可消除测量内阻的系统误差伏 阻 法 用一个量程合适的电压表和电阻箱测量,电路如图所示 数据处理:(1)公式法:测出两组电阻箱的不同阻值及其对应电压,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U1+ r,E=U2+ r,由此可求出E= ,r= (2)图像法: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U+ r,其中E和r为常量,U和R为变量,变形得 = + · ,可见 - 图线为一条直线,如图所示,直线的斜率k= ,纵轴截距b= ,由此解得E= ,r= 实验误差:此种方法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均偏小安 安 法 用电流表G(内阻为Rg)和电流表A、滑动变阻器R、定值电阻R0测量,电路如图 数据处理:把内阻已知的电流表G和定值电阻R0串联改装成一个电压表,分别测两组电流表G和A的读数,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G1(R0+Rg)+(IA1+IG1)r,E=IG2(R0+Rg)+(IA2+IG2)r,由此可求出E= ,r= 伏 伏 法 用两个电压表V1、V2和滑动变阻器R、定值电阻R0测量,电路如图 数据处理:把其中一个电压表和定值电阻R0并联改装成一个电流表,读出两组两个电压表的示数,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U2+ (r+R0),E=U2‘+ (r+R0),由此可求出E=,r= 等 效 电 源 法 条件:当电源内阻r过小时,如果直接测量,测出电源的内阻误差较大解决方法:用一个适当的定值电阻R0与电源串联,并把它们看成一个等效电源,这个等效电源的内阻r0=R0+r,其中r是被测电源的内阻,测出这个等效电源的内阻r0,则被测电源的内阻r=r0-R0 典例2 有一特殊电池,它的电动势约为9 V【1】,内阻约为40 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 mA【2】。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流表的内阻RA=5 Ω,R为电阻箱【3】,阻值范围为0~999.9 Ω,R0为定值电阻,对电源起保护作用。(1)本实验中的R0应选 。甲A.10 Ω B.50 Ω C.150 Ω D.500 Ω(2)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则根据图线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乙C10 45信息提取 【1】【2】已知电源电动势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可求出电路中的最小电阻;【3】图中有电流表和电阻箱,利用安阻法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思路点拨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题中电路,推导出 -(R+R0)关系式,再结合图线的斜率、截距求解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解析 (1)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50 mA,可知电路中电阻的最小值约为 Ω=180 Ω(由【1】【2】得到),除去电源内阻、电流表的内阻,可知C选项最合适。(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I(R0+R+RA)=E-Ir,变形得 = + ,可知 -(R+R0)图线的斜率等于 ,纵轴截距为 ,结合题图可得E=10 V,r=45 Ω。第二章 电路及其应用7 实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1.下列给出多种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数据处理方法,既能减小偶然误差,又直观、简便的方法是( )A.测出两组I、U的数据,代入方程组E=U1+I1r和E=U2+I2r,求出E和rB.多测几组I、U的数据,求出几组E、r,最后分别求出其平均值C.测出多组I、U的数据,画出U-I图像,再根据图像求出E、rD.多测几组I、U的数据,分别求出I和U的平均值,用电压表测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即电动势E,再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电池内电阻r2.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A.干电池一节B.电流表(量程0~0.6 A,0~3 A)C.电压表(量程0~3 V,0~15 V)D.开关S和若干导线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20 Ω,额定电流2 A)(1)为使测量尽可能精确,请根据原理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成实验电路。(2)补全下列实验步骤中所缺的内容:A.按实验要求连接好电路,使滑动变阻器以 (选填“最大”或“最小”)阻值接入电路中。 B.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有明显偏转,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C.继续移动 ,并再次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用同样方法测量多组数据。 D.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进行实验数据处理。题组二 数据处理与分析3.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备有下列器材:A.被测干电池一节B.电流表(量程0~3 A,内阻约为0.3 Ω)C.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为0.1 Ω)D.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未知)E.滑动变阻器(0~10 Ω,2 A)F.滑动变阻器(0~100 Ω,1 A)G.定值电阻R0(阻值为1 Ω,额定功率为5 W)H.开关、导线若干在现有器材条件下,要求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该同学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好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如图乙所示的U-I图像,则电源的电动势E= V,电源内阻r= Ω。 (2)当外电路短路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 A。 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量一组废旧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A.废旧电池组(电动势E约为3 V,内阻r约为4.5 Ω)B.电压表 V(量程为0~3 V,内阻R约为15 kΩ)C.电流表A1(量程为0~0.6 A,内阻r1约为0.05 Ω)D.电流表A2(量程为0~100 mA,内阻r2约为5 Ω)E.滑动变阻器R1(阻值0~10 Ω)F.滑动变阻器R2(阻值0~1 kΩ)G.开关,导线若干(1)该实验小组应选择的电流表为 ,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为 。(选填器材前面的字母序号) (2)为了更精确地测量该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选择合适的电路进行测量,测得的电动势比真实值 ,测得的内阻比真实值 。(均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测绘出的U-I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E= ,内阻r=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A.电压表量程为0~3 V,内阻约为5 kΩB.电压表量程为0~15 V,内阻约为10 kΩC.电流表量程为0~0.6 A,内阻为0.2 ΩD.电流表量程为0~3 A,内阻约为0.01 ΩE.滑动变阻器R1(20 Ω,3 A)F.滑动变阻器R2(500 Ω,0.2 A)G.开关、导线若干(1)为了较准确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流表应该选 (选填“C”或“D”),滑动变阻器应该选 (选填“E”或“F”),实验电路图应该选图中的图 (选填“甲”或“乙”); (2)实验测得一个电池的路端电压U和通过电池的电流I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以求得电源内电阻r= Ω,短路电流I短= A。 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某同学准备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已知电流表内阻与干电池内阻相差不大。 (1)连接好实验电路,开始测量之前,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应调到 (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S1,S2接位置1,改变滑片P的位置,记录多组电压表、电流表示数。(3)重复(1)中的操作,闭合开关S1,S2接位置2,改变滑片P的位置,记录多组电压表、电流表示数。(4)建立U-I坐标系,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描点作出S2接位置1、2时图像如图乙所示。①S2接2时的U-I图线是图乙中的 (选填“A”或“B”)线。 ②每次测量操作都正确,读数都准确。由于S2接位置1,电压表的分流作用,S2接位置2,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分别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与真实值不相等。则由图乙中的A和B图线,可得电动势和内阻的真实值,E= V,r= 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进一步对该实验误差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关S2接1时,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电池内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开关S2接1时,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电池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开关S2接2时,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电池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D.开关S2接2时,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电池内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题组二 安阻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流表视为理想电表,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得多组数据,根据测得的数据描绘的-R图线如图乙所示。 (1)由乙图可知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 (2)由于电流表实际上是有内阻的,由乙图得到的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有系统误差的是 。 (3)运用(1)中得到的结果,将该电源与满偏电流为20 mA的毫安表以及电阻箱组装成一个欧姆表如图丙所示,若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90 Ω,表笔a和b短接时,毫安表满偏,则毫安表的内阻是 Ω。 题组三 伏阻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3.某同学有个9 V电池如图甲所示,他欲测量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内阻约为20 Ω)。提供的器材如下:电流表A(量程为0~400 μA,内阻为500 Ω),开关S,电阻箱R1(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9.99 Ω)和若干导线。 (1)由于电流表A的量程太小,需将其改装成量程为0~9 V的电压表 V,则电流表A应与电阻箱R1串联并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 Ω。 (2)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乙所示,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读出相应的电压表示数U,获得多组数据,画出-图线如图丙所示。若不考虑电表对电路的影响,则根据图线可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考虑电表对电路的影响,则该电池的电动势测量值 真实值,内阻的测量值 真实值。(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某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E约15 V,r约20 Ω),电压表 V的量程为0~4 V,内阻约2 k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为了测量电压表 V的内阻,先将开关S1、S2都断开,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至最大,再闭合S1,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当电压表 V的示数为3.00 V时,R的阻值为R1=8.0 kΩ;当电压表 V的示数为4.00 V时,R的阻值为R2=5.5 kΩ,若不考虑电源内阻,则电压表 V的内阻RV= k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考虑电源内阻,则电压表 V内阻的测量值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为把电压表 V改装成量程为0~15 V的电压表,电阻箱R与电压表内阻RV的比值应为 。 (3)保持电阻箱R的阻值不变,即电阻箱R的阻值为电压表 V改装成量程为0~15 V后对应的阻值,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为较大值,闭合开关S2,接着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记录电压表 V的示数U和相对应的电阻箱R'的阻值(实验过程中R'相对电压表的内阻均较小),进行若干次实验,以U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作图(坐标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单位),图像如图乙所示,图线与纵轴的交点为b,与横轴的交点为a,则电池的电动势E= ,内阻r= 。 题组四 安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5.图甲为某同学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图。(1)已知毫安表的内阻为10 Ω,满偏电流为3 mA;R1为滑动变阻器,R2为电阻箱(0~9 999.9 Ω),若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为990 Ω,改装后的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为 V。 (2)电流表A有两种规格:A1(量程0~0.6 A,内阻约为0.1 Ω)和A2(量程0~3 A,内阻约为0.05 Ω);滑动变阻器R1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20 Ω和200 Ω,则电流表应选用 (选填“A1”或“A2”),R1应选用最大阻值为 Ω的滑动变阻器。 (3)实验步骤如下:①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移到左端,闭合开关S;②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和毫安表的示数I1;③以I1为纵坐标、I2为横坐标,作I1-I2图线,如图乙所示;④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 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内阻r=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题组五 伏伏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6.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定值电阻R0=2 Ω。(1)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线补充完整。(2)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出当电压表 V1的读数U1=1.80 V时,电压表 V2的读数U2=0.60 V。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电压表 V1的读数U1'=2.40 V时,电压表 V2的读数为U2'=2.00 V,则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本实验电路设计存在系统误差。为了减小系统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对于电压表 V1,应选用内阻更小的B.对于电压表 V1,应选用内阻更大的C.对于电压表 V2,应选用内阻更小的D.对于电压表 V2,应选用内阻更大的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二章 电路及其应用7 实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基础过关练1.C A选项只测量两组数据求出E、r,偶然误差较大;B选项计算E、r平均值虽然能减小误差,但太烦琐;D选项分别求I、U的平均值是错误的做法;C选项的方法直观、简便,C符合题意。2.答案 (1)图见解析 (2)最大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解析 (1)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可以确定电压表选用0~3 V的量程;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约为I= A=0.075 A,故电流表选用0~0.6 A的量程,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如图所示。(2)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这样在闭合开关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大小,再次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多组数据,然后根据电流和电压的数值,作出图像。3.答案 (1)1.5 0.6 (2)2.5解析 (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U=E-I(r+R0),可知U-I图线的纵轴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r+R0。由题图乙可知,电源的电动势为E=1.5 V,内电阻为r= Ω=0.6 Ω。(2)当外电路短路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I短= A=2.5 A。4.答案 (1)C E (2)偏小 偏小 (3)3.0 V 4.0 Ω解析 (1)由于电源内阻约为4.5 Ω,为了方便调节并使电表示数变化较明显,滑动变阻器不能选择阻值比内阻大太多的,故滑动变阻器应选择E;由于滑动变阻器选择R1,则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约为Imin= A≈0.2 A=200 mA,故电流表应选择C。(2)由于电源内阻较小,为了更精确地测量该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选择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由电路图可知,实验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假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V,把电压表和电源看成一个等效电源,则有E测=E即测得的电动势比真实值偏小,测得的内阻比真实值偏小。(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U=-Ir+E可知U-I图像的纵轴截距为b=E=3.0 VU-I图像斜率的绝对值为|k|=r= Ω=4.0 Ω。5.答案 (1)C E 甲 (2) 0.8 1.875解析 (1)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 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过大,在调节时电路中电流都很小,无法精确读数,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选择最大阻值较小的,故选E,此时在滑片较大的调节范围内,电路中电流可控制在0.6 A以内,所以电流表应选择C。由于电流表的内阻已知,所以应选择甲图,从而消除内阻测量时的系统误差。(2)由图像可知r+RA= Ω=1 Ω,解得r=0.8 Ω。由题图丙可知电池电动势为E=1.5 V,则短路电流为I短==1.875 A。方法技巧 电路的设计与选择技巧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有两种接法(如图所示),由于电流表内阻与干电池内阻接近,所以电流表应采用甲图接法,即一般选择误差较小的甲电路图。当已知电流表内阻时,可以采用乙电路图,消除由于电压表分流而带来的系统误差。 能力提升练1.答案 (1)a (4)①A ②1.50 1.50 ③C解析 (1)为保护电路元件,开始测量之前,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应调到阻值最大的a端。(4)①当S2接1位置时,可把电压表与电源看作一个等效电源,设电压表内阻为RV,则电动势和内阻测量值分别为E测=E,r测=,可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当S2接2位置时,可把电流表与电源看作一个等效电源,设电流表内阻为RA,则电动势和内阻测量值分别为E测=E,r测=RA+r,可知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则S2接2时的U-I图线对应题图乙中的A线。②当S2接2位置时,可把电流表与电源看作一个等效电源,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动势测量值等于真实值,U-I图线对应题图乙中A线,则有E真=UA=1.50 V。当S2接1位置时,U-I图线对应题图乙中B线,对应的短路电流为真实值,则I短=IB=1.00 A。内阻的真实值为r真= Ω=1.50 Ω。③开关S2接1时,可把电压表与电源看作一个等效电源,可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故A、B错误;开关S2接2时,可把电流表与电源看作一个等效电源,可知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故C正确,D错误。2.答案 (1)2 1 (2)电源内阻 (3)9解析 (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整理得,可知-R图像的斜率为k= V-1,解得电源电动势为E=2 V,-R图像的纵轴截距为b==0.5 A-1,解得内阻r=1 Ω。(2)设电流表内阻为RA,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真=I(R+RA+r真),整理得,可知-R图像的斜率为k=,则E测=E真,-R图像的纵轴截距为b=,可得r测=RA+r真。综上分析可知有系统误差的是电源内阻。(3)由(1)可知,该电源电动势E=2 V,内阻r=1 Ω。若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90 Ω,表笔a和b短接时,毫安表满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g(R+r+Rg),解得毫安表的内阻为Rg= Ω=9 Ω。规律总结 常见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图像分析(1)由E=I(R+r)可得·R+,可作出-R图像(如图甲),-R图像中图线的斜率k=,纵轴截距为。(2)由E=I(R+r)可得R=E·-r,可作出R-图像(如图乙),R-图像中图线的斜率k=E,纵轴截距为-r。 3.答案 (1)22 000 (2)8.33 16.7 (3)小于 小于解析 (1)把量程为0~400 μA的电流表改装成量程0~9 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电阻,则串联电阻箱的阻值为R1= Ω-500 Ω=22 000 Ω。(2)由题图乙所示电路图可知,电源电动势E=U+Ir=U+r,整理得×,结合图像可知,图线斜率为k= Ω/V=2 Ω/V,纵轴截距为b==0.120 V-1,解得E≈8.33 V,r≈16.7 Ω。(3)由(2)可知,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测量值分别为E测=,r测=;由题图乙所示电路图可知,实验误差来源是电压表分流,考虑电压表分流作用,电源电动势E=U+Ir=U+r,整理得×,则图线的斜率k=,纵轴截距b=,解得E真=,r真=,可看出E测4.答案 (1)2.0 小于 (2) (3) 解析 (1)若忽略电源内阻,由题意可得,联立可得电压表的内阻Rv=2.0 kΩ。由于没有考虑电源内阻,式中R两端电压偏大,故测量值小于真实值。(2)要将电压表改装成量程为0~15 V的电压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4 V时,电阻箱R上的电压为11 V,由串联分压规律可知。(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U时,加在电阻箱R'上的电压为U,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r,整理可得U=r,结合题图乙可知E=b,│k│=r=,可得电动势E=。5.答案 (1)3.0 (2)A1 20 (3)1.48(1.44~1.52之间均对) 0.88(0.84~0.92之间均对)解析 (1)将电阻箱R2与毫安表串联后改装成电压表,当电阻箱阻值调为990 Ω时,改装后的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为U=Ig(R2+Rg)=3.0 V。(2)根据题图乙可知,整个测量过程中通过电流表支路的电流未超过0.5 A,故电流表选A1;因电源内阻较小,为了便于调节,滑动变阻器应选择最大阻值为20 Ω的。(3)改装后的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为3.0 V,电压表的内阻为R V=R2+Rg=1 000 Ω,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I1R V=E-I2r,整理可得I1=I2,结合题图乙图像可知,图线与纵轴的交点为=1.48 mA,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解得电源的电动势为E=1.48 V,内阻r=0.88 Ω。6.答案 (1)图见解析 (2)2.70 1.50 (3)B解析 (1)实物连线如图。(2)当电压表 V1的读数U1=1.80 V、电压表 V2的读数U2=0.60 V时,通过电源的电流I1= A=0.6 A,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E=U1+I1r=1.80 V+0.6r;当电压表 V1的读数U1'=2.40 V、电压表 V2的读数U2'=2.00 V时,通过电源的电流I2= A=0.2 A,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E=U1'+I2r=2.40 V+0.2r;联立解得E=2.70 V,r=1.50 Ω。(3)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压表 V1的分流,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电压表 V1应选用内阻更大的,故选B。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 实验_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pptx 7 实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