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四章 光现象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第3节 平面镜成像第3节 平面镜成像导入新课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自己”,镜子里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像(image)。第3节 平面镜成像导入新课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你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了。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 【实验思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央馆虚拟实验演示视频——《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央馆虚拟实验器材】白纸,玻璃板(平面镜),蜡烛两个,火柴,铅笔,刻度尺,量角器【央馆虚拟实验步骤】1.将白纸平放在桌面上,用铅笔和毫米刻度尺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把玻璃板放在线的位置。2.用火柴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白纸范围内),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蜡烛的像。3.视角调整至侧视,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之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4.用铅笔在白纸上分别记录两支蜡烛的位置。5.重复以上步骤,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实验。6.移走白纸上的器材,用铅笔和刻度尺分别连接每组蜡烛与像的位置。7.用量角器分别测量连线与镜面的角度,并记录连线与镜面的关系。8.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两根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下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央馆虚拟实验数据记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分析论证】①完全相同的两根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到后面的蜡烛好像在点燃着一样,即两个蜡烛的像重合。分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归纳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刻度尺画直线把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用量角器测量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发现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④利用央馆虚拟实验创编系统,加置一处光屏承接蜡烛的像,发现光屏并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表明该像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虚像,其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根据数学对称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二1. 平面镜成虚像在上面的实验中,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是,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烛焰。这是为什么?(1)人的视觉经验我们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射入眼睛。人的眼睛是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来判断物体位置的。S′S(2)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因为平面镜将光源S的光反射进了人的眼睛里,引起视觉。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 ′处发出的。 S ′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平面镜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 ′ ,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S ′ ,所以把S ′叫做虚像。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二(1)实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光屏承接,人眼可以直接看到。(2)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人眼通过光学器件才能看到。2. 实像与虚像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二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对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B.决定平面镜成像大小的因素是镜子的大小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但能用眼睛直接观察D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二课堂总结三特点①像为正立的虚像;②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思考:平面镜的应用有哪些?第3节 平面镜成像练习与应用(课本P102)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 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2.7m+2.7m-0.4m=5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节约空间。练习与应用(课本P102) 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我们利用两块平面镜就可以制作一个潜望镜(如图所示)。请你制作一个潜望镜并把它放在窗户下,看看能否观察到窗外的物体。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它将经过怎样的路径射出 请你画出光路图来。根据光的反射规律,过反射点做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再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经过二次反射点,且垂直于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