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的是( )
A.高茎豌豆与高茎豌豆杂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性状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不一定属于等位基因
C.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最早从F1中发现了不同于融合遗传的现象
D.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
2.并指是一种由显性致病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一对夫妇丈夫并指,妻子正常,生有一表型正常的女儿。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并指的概率为( )
A.1/2 B.1/4 C.3/4 D.3/8
3.下列关于遗传研究中科学方法的使用,叙述错误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DNA双螺旋结构
B.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运用的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
C.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后被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
D.蔡斯和赫尔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4.某种鳟鱼的眼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红眼鳟鱼相互交配,F1中红眼:黑眼=9:7,F1的黑眼中杂合子占的比例是( )
A.1/16 B.1/9 C.4/7 D.1/2
5.下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
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6.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暗栗色眼基因cl、白眼基因w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朱红眼基因cn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C.基因v、w控制的性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D.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7.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DNA复制过程,其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过程需要ATP、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等
B.新合成的一条子链中包含部分母链片段
C.合成的b、c链的碱基序列互补
D.此过程需双链解旋结束后才开始子链的合成
8.下表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常用药物及药物抗菌机制。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直接影响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阿奇霉素 与rRNA结合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
A.转录、翻译 B.翻译、转录 C.翻译、翻译 D.转录、转录
9.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1和基因2不能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白化病人由于基因异常而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
C.黑色素的形成过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图中①过程需D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1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在减数分裂Ⅰ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
C.纯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F1自交,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低温处理洋葱根尖细胞6小时,制片后可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不加倍的细胞
11.有很多证据证明了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正确,下图所示证据属于(  )
A.化石 B.比较解剖学
C.胚胎学 D.分子生物学
1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和自然选择两大学说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是对共同由来学说进行修订和补充发展而来的
B.古人类上肢骨的结构和黑猩猩相似有力地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都是自然选择
13.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两位科学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马克认为鼹鼠的眼睛退化是长期不用的结果
B.拉马克认为生物种类从古至今是一样的
C.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缺点之一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14.下面各区域中的生物,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片森林中全部的动物
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C.一片农田中全部的东亚飞蝗
D.一片草原中全部生物
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中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
C.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D.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黑猩猩基因组差异只有3%,这从胚胎学方面证明了二者有共同的祖先
B.蜜蜂的工蜂不能繁殖后代,因此它们适于采集花粉的性状在进化上没有意义
C.一个灰松鼠种群被峡谷隔开后,两个灰松鼠种群基因库将会向不同方向改变
D.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17.某自然生长条件下随机授粉的XY型性别决定植物,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有一对等位基因N和n,N基因控制叶片宽阔,n基因控制叶片狭长。该植物的某个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雌雄植株各占50%,且狭长叶个体占12%,则有关该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花粉过程中,有等位基因N和n的分离现象
B.该种群中n基因频率为0.2
C.该种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
D.阔叶雌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
18.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C.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19.某地区有一种蝴蝶,其翅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黑色(A)对白色(a)为显性。20世纪时,该地区树干颜色很浅,1970年基因型频率为AA=10%、Aa=20%、aa=70%;之后,工业排出的煤烟将树皮熏成黑色。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A基因频率远小于a,树干变黑后A基因频率会远大于a,说明自然选择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若1970年后每年白色个体减少10%,黑色个体增加10%,则1971年A的基因频率约为22.9%
C.蝴蝶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
D.蝴蝶的翅色有黑色和白色的原因是环境交替变化诱导产生了不同的变异类型
20.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获得的优良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在后代中积累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标志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21.某地山鼠种群部分个体迁出,迁移到新区域的个体与原种群形成两个独立的种群,几百万年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部分个体迁出,不会导致原地域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一般种群越小,环境变化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小
C.自然选择过程中,两种群中保留和淘汰的基因有差异
D.几百万年后的两种群个体间一定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22.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各不同种群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隔离机制。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前,称为生殖前隔离;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后,称为生殖后隔离。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隔离
B.两座孤岛上的同种动物不能交配属于生殖前隔离
C.马和驴杂交后代不可育,马和驴之间的隔离属于生殖后隔离
D.物种形成过程都需要经过生殖前隔离和生殖后隔离
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的出现加速了生物进化的进程
B.捕食者一般吃掉猎物中的老弱病残,不利于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C.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协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雌孔雀和雄孔雀外貌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5.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判断下列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二、多选题
26.在减数分裂前及分裂过程中,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着丝粒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B.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C.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27.生物的表观遗传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的结果。许多基因的前端富含CG重复序列,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如图所示,从而导致某些基因表达受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表观遗传贯穿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B.DNA分子被甲基化修饰属于基因突变
C.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结合,影响基因的转录
D.基因型相同的同一个蜂群中的蜂王、工蜂性状的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28.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如图是一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2夫妇不携带致病基因
B.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3号
C.若5和6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
D.7号与色盲女患者婚配,后代有可能是正常的
29.目前市场上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如图所示为某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子香蕉”培育过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受阻
C.野生芭蕉和四倍体有子香蕉虽能杂交,但它们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D.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0.下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
B.基因重组使甲、乙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若甲和乙能交配产生后代,则它们不存在生殖隔离
D.若甲和乙仍为同一物种,则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种群基因库
三、解答题
31.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证据来自于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收集的大量化石和标本,该群岛由13座大岛和上百个岛礁组成,群岛上有许多奇特物种。岛上丰富的食物、良好的生境、不存在天敌、自然的演化使岛上的弱翅鸬鹉逐渐丧失了飞行的能力,缩小的翅膀为其在水中快速游动提供了条件。蓝脚鲣鸟,也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有物种,靠它的蓝色大脚吸引异性。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 。
(2)不会飞的鸬鹚和蓝脚鲣鸟等生物适应了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独特环境。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 ,适应是 的结果。
(3)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所有的蓝脚鲣鸟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对该种群调查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分别占16%、50%,第二年再次调查,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分别占24%、58%,该种群在这一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判断依据是 。
32.从化石分析来看.距今1000年前,某山林曾生活着一种彩媒.它有A、B、C三个品种.三个品种的彩蝶形状差异很大,分别集中分布于该山林的甲、乙、丙三个区域,如图所示。距今500年前,在乙、丙两区之间曾出现过一条宽阔的大河,如今大河早已干涸,该山林甲、乙区域依然保留A、B彩蝶,丙区域原C品种形状的彩蝶已经绝迹,出现的是一种新的形状的彩蝶(D彩蝶),且甲、乙两区结合处的A、B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乙、丙两区结合处的B、D彩蝶能杂交,但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成虫。回答下列问题:
(1)一种彩蝶有A、B、C三个品种,体现了 多样性。该山林的各种生物和无机环境在生物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下持续进化,这就是 进化。
(2)500年前大河出现后,乙区的B彩蝶和丙区的C彩蝶不再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他们之间存在 (填“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 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如今乙、丙两区结合处的B、D彩蝶能杂交,但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成虫,说明二者存在 (填“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从距今1000年前至今,这片山林彩蝶的物种数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3.果蝇的长翅与短翅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白眼与红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F1表型及数量如下表。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短翅红眼 短翅白眼
雌蝇(只) 151 0 52 0
雄蝇(只) 77 75 25 26
回答下列问题:
(1)翅形的显性性状是 ,控制白眼与红眼的基因(R、r)位于 染色体上。
(2)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其体细胞内基因b的数目最多有 个。
(3)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红眼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4)为验证杂合长翅红眼雄果蝇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可进行 (填“杂交”或“测交”)实验。
34.下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产生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为母链,另一条是新合成的子链,这种复制方式为 复制。
(2)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酶2是 酶。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 (填“a→b”或“b→a”)。一个mRNA上同时有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其意义是 。
(3)下列密码子(5'→3')和对应的氨基酸如下:GGC甘氨酸、CGG精氨酸、CCG脯氨酸、GCC丙氨酸。根据提供的密码子推测氨基酸1是 。
四、实验题
35.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针对我国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①我国感冒病人中至少有60%使用抗生素,而且发烧就使用抗生素;②现在某些感染性疾病患者青霉素静脉注射使用量达到800~1200万单位。(说明:在青霉素发现之初,只要肌肉注射几十万单位就能控制住细菌感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耐药性的差异可能是 (填“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这种变异是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 (填“前”“中”或“后”)。
(2)为研究青霉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研究者取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并将平板划分为三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各放入一个经青霉素处理的相同圆纸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d,观察结果(如图),统计抑菌圈的直径。

①为达到研究目的,该方案需作两个重要改进:
a.为使实验更严密,平板需增加一个区域,在该区域放入一个相同的 的圆纸片;
b.挑取该平板上 (填“抑菌圈边缘”、“抑菌圈中央”或“任意位置”)的菌落,配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培养多代。
②预期实验结果: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的直径 。
(3)在青霉素发现之初,只要肌肉注射几十万单位就能控制住细菌感染,而现在某些感染性疾病患者青霉素静脉注射使用量达到800~1200万单位,是因为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的抗药性的不同差异进行了选择,使细菌的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耐药性增强。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C
6.D
7.C
8.C
9.B
10.D
11.B
12.A
13.B
14.C
15.B
16.C
17.B
18.B
19.D
20.A
21.C
22.D
23.A
24.C
25.D
26.BC
27.ACD
28.ABD
29.BC
30.BCD
31.(1)化石
(2) 可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3) 基因库 否 这一年中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32.(1) 遗传(或基因) 协同
(2) 地理隔离 突变
(3) 生殖隔离 增加
33.(1) 长翅 X
(2) 4 2
(3)7/16
(4)测交
34.(1)半保留
(2) RNA聚合 a→b 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
(3)丙氨酸
35.(1) 基因突变 不定向 前
(2) 不用青霉素处理的空白 抑菌圈边缘 变小
(3)逐代上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