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题型一、用SAS需要满足的条件1.如图,已知,用“”证,还需( )A. B.C. D.2.如图,若已知,用“”说明,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A. B. C. D.3.如图所示,若,,添加后就能直接利用“”证得的条件是( )A. B. C. D.4.如图,在 ABC和中,,,若要用“”直接证,则还需补充的条件是 .题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5.下列条件中能判定的是( )A.,,B.,,C.,,D.,,6.下列与图1三角形全等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只有①7.如图,在和中,,,那么由所给条件判定和全等的依据可以简写为 .8.如图,已知点,在上,,,.求证:;题型三、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9.如图,,且.求证:.10.如图,,,.求证:.题型四、SAS的有关应用11.数学兴趣小组要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制作一个工具测量一个锥形瓶的内径.如图,用螺丝钉将两根木棒,的中点固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测得的长就是锥形瓶内径的长.其中,判定 AOB和全等的方法是( ) A.SSS B.ASA C.SAS D.AAS12.如图,小明要测量水池的宽,但没有足够长的绳子,聪明的他想了如下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点和点的点,连接并延长到,使,连接并延长到,使,连接并测量出它的长度,则的长度就是的长,理由是根据 (用简写形式即可),可以得到,从而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 13.如图,这是折叠凳及其侧面示意图.已知,,则 .题型五、对SSA的认识14.如图,把长度确定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A处,和第三根木棍摆出 ABC固定,将木棍绕点A转动,得到,这个实验说明( )A.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不全等B.有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C.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15.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对顶角相等B.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C.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题型六、用SAS和全等的性质求角的度数16.如图,在 ABC中,,点D为边上一点,点E在边上,,,,则的度数为 .17.如图,D、E是 ABC外两点,连接,,有,,.连接,交于点F,则的度数为 .18.如图,在中,,是的角平分线,是上一点,且,若,则 .19.如图所示,,,,,,则 °.20.如图,已知.(1) ADE与是否全等?说明理由;(2)如果,求的度数.题型七、用SAS和全等的性质证明角相等21.如图,点E、F在上,.求证:.22.如图,某海岸沿线有,两个码头,在该海域内有两座小岛,,航线与相交于点,经测量,,,求证:.题型八、用SAS和全等的性质求线段的长度23.如图, ABC与 ADE相交于点A,,,,若,则的长度是 .24.如图,在 ABC中,是边上的一点,连接,以为边作 ADE,使,且,连接,若,求长.25.如图所示,,,.(1)求证:;(2)若,, 则 .题型九、用SAS和全等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26.如图,已知,在三角形的边上,且,.求证:.27.已知;如图,在 ABC中,,.为延长线上一点,点在上,,连接、和.(1)求证:;(2)若,求的度数.28.如图,点E、F在上,,,,与相交于点O,求证.题型十、用SAS和全等的性质证明线段的关系29.如图,在 ABC中,、分别是 ABC的高,在上取一点,使,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连接与.判断与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题型十一、全等三角形的动点问题30.如图,与相交于点C,厘米,点P从点A出发,沿方向以2厘米/秒的速度运动,点Q同时从点D出发,沿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在运动时, 厘米(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当P,Q,C三点共线时,t的值为31.如图,已知四边形中,,,,,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靠近处).如果点在线段上以的速度由点向点运动,同时,点在线段上由点向点运动.若要使得与 CQP全等,则点的运动速度为( ).A. B.或 C. D.或参考答案题型一、用SAS需要满足的条件1.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掌握有两条对应边相等及其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由图可知,,∵,∴用“”证,还需,故选:B.2.B【分析】找到根据“”判定需要条件,作出证明即可.【详解】解:还需添加的条件是,理由是:在 ABC和 ADE中,,∴,故选:B.3.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定理的条件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用边角边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已知其中一个对应角相等和一条对应边相等,则还需要的条件是相等角的另外一条临边相等,即,故选:C.4.【分析】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由,要用“”直接证,则需要补充即可.【详解】解:补充,∵,,∴,故答案为:.题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5.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并结合线段与角的位置关系准确分析即可.【详解】解:A、边边角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边边角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边边角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符合,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6.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本题由图1可得已知两边及其的夹角,再利用逐一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由图1可得已知两边及其的夹角,图①与图1满足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图②,③,④都不满足条件,故不符合题意,故选D7.【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根据,和即可得证.解题的关键灵活选用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解决问题.【详解】解:在和中,,∴,∴由所给条件判定和全等的依据可以简写为,故答案为:.8.证明:∵,∴,∵,∴,在 ABC和 FDE中,∴题型三、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9.证明:,.在和中,.10.解:∵,∴,∴,在 ABC与中∴.题型四、SAS的有关应用11.C【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题意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即可求解.【详解】解:在 AOB和中,∵,∴,∴判定 AOB和全等的方法是是,故选:C.12.(或边角边)【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题意知,,,可用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详解】由题意知,,在和 ABC中,,.故答案为:.13.40【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即可得解,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详解】解:在和中,,∴,∴,故答案为:.题型五、对SSA的认识14.D【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由与 ABC不全等,可得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详解】解:由题意知,与 ABC中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与 ABC不全等,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选:D.15.C【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出判断即可.【详解】解:A.对顶角相等,正确,是真命题;B.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正确,是真命题;C.两边及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不正确,是假命题;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正确,是真命题;故选C.题型六、用SAS和全等的性质求角的度数16.【分析】根据,,,得到即可得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答案.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外角关系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内外角关系得到全等的条件.【详解】解:∵,∴,,在与中,∵,∴,∴,∵,∴,∵,∴,∴.故答案为:.17.【分析】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想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等知识,设交于点G,由得,证明,再利用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设交于点G,∵,∴,在和中,,∴,∴,∴.故答案为:.18.【分析】先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又是的角平分线,则,从而证明,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然后通过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是的角平分线,∴,∵,,∴,∴,∵,∴,故答案为:.19.55【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用可判定,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即可求解;掌握判定方法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在和中,,,;故答案为:.20.(1)解: ADE与全等,理由如下:,,即,在 ADE与中,,;(2)由(1)可知,,,.题型七、用SAS和全等的性质证明角相等21.证明:∵,∴,∵,∴,即,又∵,∴,∴.22.证明:在和中,,∴,∴.题型八、用SAS和全等的性质求线段的长度23.6【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由得到,再由即可证明,继而.【详解】解:∵,∴,∵,,∴,∴,故答案为:6.24.解:,,在与中,,,∴,.25.(1)证明:∵,∴,即,又∵,,∴;(2)解:∵,∴,∴,故答案为:.题型九、用SAS和全等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26.证明:∵,∴,又∵,∴,∴.27.(1)证明:在和 CBF中,,∴,∴.(2)解:∵,,∴,∵,∴,∵,,∴,∵,∴,∴.28.证明:∵,∴,∴,在与中,,∴,∴,∴.题型十、用SAS和全等的性质证明线段的关系29.解:,,理由为:∵,∴,,∴,在和 QCA中,∴;∴,又,∴,则.题型十一、全等三角形的动点问题30. 8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代数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掌握以上知识并会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得:厘米,证明,可得,再证明当P,Q,C三点共线时,,可得,然后分两种情况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厘米,在 ABC和中,∵,∴,∴,∵P,Q,C三点共线,∴,在和中,∵,,∴,∴,当点P在运动时,厘米,此时,∴,解得:;当点P在运动时,厘米,此时,∴,解得:;综上所述,当P,Q,C三点共线时,t的值为8或.故答案为:;8或31.B【分析】设运动时间为秒,点的运动速度为,则,,,根据三等分点求出,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当,时;当,时;能够使得与 CQP全等,分别列方程求解,即可求出点的运动速度.【详解】解:设运动时间为秒,点的运动速度为,则,,,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靠近处),,,要使与 CQP全等,则必须满足,或,,分两种情况:当,时,,,解得:,,即点的运动速度为;当,时,,,解得:,,即点的运动速度为;综上所述,当点的运动速度为或时,能够使得与 CQP全等,故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