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06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 25 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1.1949年,周恩来对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这“剧本”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根本性变化”表现在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民族振兴,国家富强C.全境解放,祖国统一 D.经济繁荣,文化昌盛3.黄继光、邱少云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他们被誉为A.抗战英烈 B.人民公仆 C.最可爱的人 D.两弹元勋4.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研究的原始史料。下列属于研究土地改革的第一手史料是A.电影《伟大的土地改革》 B.歌曲《春天的故事》C.小说《暴风骤雨》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图 1中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图 1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高潮的掀起6.1954年《人民日报》刊登的《难忘的一天》中写道:“六亿的人民,加上无限大的权力,这一切……都是为了社会主义的实现。”这反映出当时A.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封建土地制度已消灭7.图 2“走进劳动模范,追求时代精神”板报中的横线处可填图 2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救亡图存、勇于创新C.独立自主、解放思想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第 1 页 共 4 页8.1976年《人民日报》标题中“阶级斗争”一词出现 205次,但在 1980 年的《人民日报》中仅出现 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B.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推进C.对外开放地区范围逐步扩大 D.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9.“粮票”“布票”“油票”等各种票证的消失,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A.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C.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D.由闭关锁国向对外开放转变10.1984年邓小平说:“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去香港的人开始回来。”这是因为深圳A.实施西部大开发 B.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C.成为经济特区 D.建立现代管理制度11.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5098亿美元,到 2010年增长为 29700 亿美元,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 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13.2022年,“水立方”惊喜变身为“冰立方”,成为冰壶的重要赛场,利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取代传统冷媒氟利昂,还实现制冰过程中余热全部回收利用。这体现了A.创新、协调 B.绿色、创新 C.开放、共享 D.共享、协调14.图 3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蓝图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图 3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C.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主导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5.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区政府安排民族节日放假 7天。这体现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边疆开发C.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旅游行业蓬勃发展16.“从这一天起,中国再也没有一寸领土由外国管治了,在中华民族的自强奋斗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欢欣庆祝。”“大事”是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胜利 C.香港回归祖国 D.澳门回归祖国17.进入 21世纪后,中央政府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中心,在珠海横琴岛建设澳门大学新校区。上述举措A.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 B.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C.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表明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8.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是A.消除两岸制度差异 B.加强两岸经贸往来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团结广大台湾同胞第 2 页 共 4 页19.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以下属于 20世纪 60年代我国国防建设成就的是A.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B.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仿制歼—5型歼击机20.美国记者曾评论 1955年某次会议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21.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着一份 1971年 10月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致中国外交部代部长的电报,这份电报为中国人民传来了一个大喜讯。这个“大喜讯”是指中国A.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获得奥运会举办权 D.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2.1972年《纽约时报》发表社论:“尼克松政府最终书写了历史,他的对华政策引人注目地成为杰出外交的范本。”该社论评述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3.1964年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当时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载人飞船第一次升入太空24.“可堪为硬汉柔肠,一生情系中华,唯期百姓无饥,三秋有获;从不慕高官厚禄,四季汗抛热土,应许稻枝懂你,产量酬君。”该对联赞颂的人物是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袁隆平25.图 4所示哪吒形象的演变清代哪吒画像 动画《哪吒闹海》 电影《哪吒 2》图 4A.说明哪吒形象的诞生与演变 B.表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C.反映改革开放后的艺术潮流 D.体现文化固守传统而缺乏创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6 题 8 分,27 题 9分,28 题 8分,共 25 分)26.(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王绍坊《中国外交史》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和往来起见,双方同意基于下列原则缔结本协定:(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第 3 页 共 4 页(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3分)(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外交原则,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作用。(3分)(3)改革开放后我国推行全方位外交,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2分)27.(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摘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材料二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摘自《走进新时代》歌词材料三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摘自《天路》歌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美帝野心狼”的影响。(4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歌曲歌颂的中国重大历史事件。(2 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条铁路的名称及其影响。(3 分)28.(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1957 年粮食产量表(粮食产量/万吨)20000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材料二图 5 图 6 图 7长春一汽的解放牌汽车生产线 公私合营股票凭证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 1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3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 3幅图片反应的历史事件。(3分)(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认识。(2分)第 4 页 共 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C A C D B C D A A C D A B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B A D A C C D B B A D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6 题 8 分,27 题 9分,28 题 8 分,共 25 分)26.(8分)(1)特点: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2分)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分)作用: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分)27.(9分)(1)影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任答 4点即可,4分)(回答:“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也可给 2 分,小题最多 4分)(2)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 分)(3)青藏铁路(1分),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西藏青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 分)28.(8分)(1) 趋势:不断增加。原因: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分)(2)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3)认识: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做出正确的抉择。(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