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评
八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选择题部分(共2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无联不成春,有联年更浓,春联内容往往和社会时事相联系。以下春联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土地还家江山丽,农民翻身喜气扬
C.中华儿女多奇志,保家卫国谱新篇 D.天问追星开远景,地龙破土启新程
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
A.西藏彻底废除农奴制度 B.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C.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3.英雄烈士饱含深情的家书承载着时代精神。以下家书内容承载的精神财富是
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过着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黄继光家书 到战场我一定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 ——邱少云家书
A.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4.建国初期,农村社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作为剥削阶级的地主被彻底打倒,农民成为土地和基层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庄严承诺。“承诺”的实现
A.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D.促进了农业生产恢复发展
5.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A.全国政协职能发生变化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宪法充分反映人民意志 D.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确立
6.“由于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将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并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具有两面性,这就保证了这种过渡可以采取和平转变的方式。”为此,我们国家
A.制定“一五”计划 B.开展手工业合作化
C.实行了赎买政策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7.下表是1953—1957年工业生产发展的部分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我国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A.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8.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工业化起步后,又增设“先进生产者”等称号。这些举措的共同目标在于
A.发动政治运动 B.激励生产建设 C.推动改革开放 D.吸引海外人才
9.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坐落于大庆市,它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展示了铁人精神,成为石油工人的精神家园,是我国最具石油特色的文化景观。这一“精神”的代表人物是
A.邓稼先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10.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
1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存在平均主义,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严重制约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此,80年代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B.开放经济特区,引进外资企业
C.建立市场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D.分田包产到户,农民自负盈亏
12.“从打开‘一扇窗’,到打开面向全世界的‘大门’。……一座座城市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棋局。”材料中的“一扇窗”是指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13.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
A.中国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
C.中国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D.中国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已经形成
14.史诗《玛纳斯》叙述了玛纳斯家族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掠夺和奴役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该史诗进行了系统的搜集与整理,陆续出版了多种语言版本。这反映出我国
A.在边疆地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B.各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C.重视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D.完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15.下图是2012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其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6.从下表两则言论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台湾问题是中国统一的问题,这是一个主权问题。不能设想中国人民会同意以任何形式把台湾从中国国土上分割出去,这不可能。 ——邓小平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 ——习近平
A.中国维护统一的坚定意志 B.海峡两岸关系日益改善
C.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夙愿 D.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17.某小组为开展项目化学习准备了“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歼-5型歼击机仿制成功”“辽宁舰交接入列”“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等材料。由此可知,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外交成就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科教兴国
18.2025年是中国和印尼建交75周年,两国坚持战略自主,尊重彼此发展道路选择;坚持互利共赢,携手应对发展难题;坚持公平正义,共同维护国际秩序,两国建交以来取得显著成就。据此可知,中国与印尼两国的外交体现了
A.“另起炉灶”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外交政策 D.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19.2025年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1970年同日发生的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开启飞天之旅 D.“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
20.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衣着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A.娱乐方式的转变 B.交通设施的发展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居住条件的改进
非选择题部分(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21.(10分)某班同学围绕“交通·时代”开展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览公路建设】
名称 概况
川藏公路 1954年建成通车,邓小平题词:“为巩固祖国的西陲国防而努力!”川藏公路在此后的西藏民族改革和中印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藏公路 1954年建成通车,青藏公路是大部分进出西藏物资的重要运输通道之一,沿线道路运输使旅游、服务等当地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新藏公路 1957年建成通车,这条从新疆南部通往西藏的公路,是当时整个藏北高原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
京原公路 京原公路起自北京市,与太原公路相接,1969年建成通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大、技术标准最高、通过能力最大的国防公路工程,被誉为“山区公路教科书”。
滇藏公路 滇藏公路于1950年开工建设,1973年建成通车,是连接云南和西藏的重要通道。
墨脱公路 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原先进出只能靠爬山过河,2013年墨脱公路建成后,更多的教师医生愿意前往墨脱。
(1)据任务一,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A.连接西藏与外界的几条公路均在一五计划期间修建完成。( )
B.新修建的公路许多位于边疆地区,说明国家非常重视边疆的建设。( )
(2)据任务一,分析这些公路的修建对国家发展的历史意义。(2分)
【任务二:悟铁路精神】
孙贻荪,1950年17岁的他参与修建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作为西南军区军工筑路第一总队参谋,他全身心投入到铁路修建过程中。孙贻荪和工友们面临诸多困难,如土匪的骚扰、物资的匮乏等,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铁路的顺利修建。
李金城,2000年担任青藏铁路第三任总设计师。接到任务那一刻他说自己始终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他不允许自己的工作有任何失误。作为总设计师,一年内他在现场来来回回跑了不下10万公里,铁路沿线,没有他不知道的地形,没有他不了解的地质,因此被人们誉为“活地图”。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它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3)据任务二概括“铁路精神”的内涵。(至少两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和“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相关的国家政策。(3分)
【任务三:观航空巨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民航事业基本上是处于真空状态,除了国家干部和生意人,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乘坐。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民航航线里程在2018年已达837.98万公里,是1950年的735倍有余;从飞机数量来看,民用飞机架数从1981年的396架增加至2018年的6134架,增加了14.49倍。乘坐飞机逐渐成为人民大众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变迁研究》
(4)根据任务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表现。(3分)
22.(10分)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据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的名称,并说出“新的伟大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
——据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2)据材料二,概括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
材料三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据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并说出“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2分)
材料四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创造性构想是什么?写出该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地区。(3分)
23.(1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成就】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工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0.4%,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新式产业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到2016年,我国很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已经排在世界第一。199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为2.7%,到2017年已经达到28.6%,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器和稳定器。 ——摘自《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扩展与世界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经济发展的表现。(2分)
【外交成就】
材料二
①万隆会议期间 的周恩来 ②毛泽东会见美国 总统尼克松 ③习近平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始
④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⑤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2)据材料二,找出符合以下时期的外交史实。(3分)
20世纪50年代:_______ ;20世纪70年代:______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_______
【科技成就】
材料三 “两弹一星”事业,是在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特殊条件下展开的,从一开始就受到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苏联的限制。……“两弹一星”攻关时期,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不足,副食短缺,研制人员饿着肚子搞科研,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基础条件和试验手段,顽强拼搏,先后攻破几千个重大的技术难关,在较短时期内连续取得重大成功,硬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两弹”搞了出来,把卫星送上天去。
——摘编自熊杏林《“两弹一星”精神是如何生成的》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两弹一星”“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研制背景,并简述你从中体会到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涵。(3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评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5 ADBDC 6-10 CBBDA 11-15 ADBCD 16-20 ACBA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10分)
(1)(2分)A:√ ; B:×。(每点1分)
(2)(2分)历史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内地和边疆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等。(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3)(3分)内涵:全身心投入、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坚韧意志和不懈追求的崇高品质。(写出两点品质言之有理即可2分)政策:西部大开发。(1分)
(4)(3分)趋势:运输里程增加、民用飞机数量增加、飞机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方式。(每点1分)
22.(10分)
(1)(2分)会议名称: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点即可)(1分)
(2)(3分)原因:农村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压抑较重;农民对改革有更高的积极性;农村改革阻力较小等。(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1点即可1分)
(3)(2分)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标志性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
(4)(3分)构想:一国两制。(1分) 地区:香港、澳门(2分)
23.(10分)
(1)(2分)表现:①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②制造业占全球比重大幅度提升或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器和稳定器。(每点1分,共2分)
(2)(3分)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④ 。(1分)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②⑤。(1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外交成就:③。(1分)(每组1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3分)研制背景:外有压力是指新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苏联的限制;(或美苏冷战,国际局势动荡不安)(1分)内有困难是指当时我国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物资短缺,科研条件艰苦,技术手段薄弱等。(1分)(从国内外角度,分别答出任1点背景即可)精神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艰苦创业精神;顽强拼搏、勇于登攀的开拓创新精神等。(任1点言之有理即可1分)
(4)(2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先进理论的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国情,调整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等。(任意2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