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A. 冬天湖面结冰B. 夏天湿衣服变干C. 冰箱里的水变成冰D. 水蒸气变成小水珠水在自然界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 )。A. 风B. 太阳C. 地球引力D. 植物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凝结( )。A.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B. 冬天呼出的 “白气”C. 冰雪融化成水D. 水烧开时冒出的 “白气”下列关于蒸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B.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D. 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雨水的形成过程是( )。A. 水蒸气→小水珠→大水滴→雨水B. 小水珠→水蒸气→大水滴→雨水C. 大水滴→小水珠→水蒸气→雨水D. 水蒸气→大水滴→小水珠→雨水下列哪种水不是降水的形式( )。A. 雨B. 雪C. 霜D. 露水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 状态变化B. 颜色变化C. 形态变化D. 位置变化下列做法中,能加快水蒸发的是( )。A. 把水放在冰箱里B. 把水放在密闭的容器里C. 把水放在阳光下D. 把水倒在盘子里摊开下列关于凝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凝结是水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B. 凝结需要吸收热量C. 凝结只有在温度很低时才会发生D. 凝结与蒸发没有关系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水的循环过程的是( )。A. 海水蒸发B. 植物蒸腾C. 汽车尾气排放D. 降雨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降水是水循环中重要的环节B.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C. 降水都来自于海洋的蒸发D. 降水能补充地表的水资源下列哪种因素不会影响蒸发的速度( )。A. 温度B. 表面积C. 风力D. 水的颜色植物通过叶片将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的过程叫做( )。A. 蒸发B. 蒸腾C. 凝结D. 降水下列关于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循环只在陆地上进行B. 水循环会使水资源不断减少C. 水循环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D. 水循环不需要太阳提供能量下列现象中,属于水的固态形式的是( )。A. 雾B. 霜C. 露D. 雨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蒸发和凝结是水在自然界循环中两种重要的变化。(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慢。( )降水的形式只有雨一种。( )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水循环的一部分。( )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结形成的。( )水循环可以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和补充。( )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会不断减少。( )风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看不见。( )雪和冰雹都是水的液态形式。(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源。(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不需要能量。( )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冷凝结形成的。(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状态:( )、( )和(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 ),这个过程需要( )热量;水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这个过程需要( )热量。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主要包括( )、( )、( )和( )等环节。降水的形式有( )、( )、( )等。植物通过( )作用将水分释放到空气中,这也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4分)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水的变化过程连起来。湿衣服变干 凝结冬天呼出 “白气” 蒸发霜的形成 蒸腾植物叶片滴水 凝固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简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水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有哪些重要意义?六、实验题(每空1分,共8分)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实验名称:探究温度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盘子、等量的水、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计时器实验步骤:用滴管在两个盘子中分别滴入 的水。将一个盘子放在室温环境中,另一个盘子放在垫有 的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注意控制加热温度)。(3)同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两个盘子中的水完全蒸发所需的时间。实验现象:加热的盘子中的水完全蒸发所需的时间比室温环境中的盘子 。实验结论:温度越高,水蒸发得 。设计一个实验,模拟自然界中的凝结现象。实验名称:模拟自然界中的凝结现象实验目的:模拟自然界中的凝结现象。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冰块、水、保鲜膜实验步骤:在玻璃杯中加入半杯温水,待水面平静后,用保鲜膜密封杯口。在保鲜膜上方放上一些 。(3)观察玻璃杯内保鲜膜下方的变化。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保鲜膜下方出现了许多 。实验结论:玻璃杯内的温水蒸发产生 ,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保鲜膜时,凝结成小水珠,模拟了自然界中水蒸气 成小水珠的现象。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B 解析:夏天湿衣服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蒸发;A、C 是凝固;D 是凝结,所以选 B。B 解析:太阳提供的能量是水在自然界循环的主要动力,促使水蒸发、流动等,所以选 B。B 解析:冬天呼出的 “白气” 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属于凝结;A 是蒸发;C 是熔化;D 中烧水时的 “白气” 也是凝结,但 B 更典型,所以选 B。D 解析:蒸发需要吸收热量,D 说法错误,其他选项正确,所以选 D。A 解析:雨水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形成大水滴,大水滴下落形成雨水,所以选 A。D 解析:露水是水蒸气在地面物体上凝结形成的,不属于降水;A、B、C 是降水的形式,所以选 D。B 解析:水在循环过程中会发生状态、形态、位置的变化,但颜色不会改变,所以选 B。C 解析:把水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能加快蒸发;A、B 会减慢蒸发;D 摊开也能加快,但题目中 C 更符合,所以选 C。A 解析:凝结是水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A 正确;B 凝结需要放出热量;C 凝结在温度降低时发生,不一定很低;D 凝结与蒸发是相反的过程,所以选 A。C 解析:汽车尾气排放不属于水的循环过程;A、B、D 都是水循环的环节,所以选 C。C 解析:降水不仅来自海洋的蒸发,也来自陆地水体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C 说法错误,其他选项正确,所以选 C。D 解析:水的颜色不会影响蒸发速度;A、B、C 都会影响,所以选 D。B 解析: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空气中,所以选 B。C 解析:水循环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A 水循环在海洋和陆地之间进行;B 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总量不变;D 水循环需要太阳提供能量,所以选 C。B 解析:霜是水的固态形式;A、C、D 是液态,所以选 B。二、判断题T 解析: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连续不断的,该说法正确。T 解析:蒸发和凝结是水循环中重要的状态变化过程,该说法正确。F 解析: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该说法错误。F 解析: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不只是雨,该说法错误。T 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空气中,参与水循环,该说法正确。T 解析:水蒸发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如夏天洒水降温,该说法正确。F 解析: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不是凝结,该说法错误。T 解析:水循环能使水资源不断更新和补充,该说法正确。F 解析: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该说法错误。T 解析:风越大,空气流动越快,能加快水的蒸发,该说法正确。T 解析: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看到的 “白气” 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该说法正确。F 解析:雪和冰雹是水的固态形式,该说法错误。T 解析:海洋覆盖地球大部分表面,是最大的水源,该说法正确。F 解析:水循环需要太阳提供能量,促使水蒸发等,该说法错误。T 解析:露水是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物体上凝结形成的,该说法正确。三、填空题固态;液态;气态;转化 解析:水的三种状态及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蒸发;吸收;凝结;放出 解析:蒸发和凝结的定义及热量变化。蒸发;降水;径流;蒸腾 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雨;雪;冰雹 解析:降水的主要形式。蒸腾 解析: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四、连线题湿衣服变干 —— 蒸发冬天呼出 “白气”—— 凝结霜的形成 —— 凝固植物叶片滴水 —— 蒸腾解析:湿衣服变干是蒸发;冬天呼出 “白气” 是凝结;霜是凝固;植物叶片滴水是蒸腾,据此连线。五、简答题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大致如下: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的水在太阳照射下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珠或小冰晶,形成云;当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形成雨、雪、冰雹等降水;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一部分流入河流、湖泊、海洋,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通过蒸腾作用回到大气中。这样,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解析:按照蒸发、凝结成云、降水、回归水体的顺序描述水循环过程,清晰明了。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风力等。例如: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如将水倒在盘子里比装在瓶子里干得快;风力越大,蒸发越快,如有风时湿衣服干得快。解析:列举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并各举一个例子,使描述更具体。水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有:(1)为自然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资源,使陆地水体得到补充和更新;(2)调节地球表面的气候,使气温变化相对缓和;(3)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4)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解析:从水资源补充、气候调节、动植物生长、物质循环等方面说明水循环的意义,全面准确。六、实验题实验名称:探究温度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盘子、等量的水、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计时器实验步骤:(1)用滴管在两个盘子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水。(2)将一个盘子放在室温环境中,另一个盘子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注意控制加热温度)。(3)同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两个盘子中的水完全蒸发所需的时间。实验现象:加热的盘子中的水完全蒸发所需的时间比室温环境中的盘子短。实验结论: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解析:通过控制变量,比较不同温度下水蒸发的时间,得出温度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实验设计科学合理。实验名称:模拟自然界中的凝结现象实验目的:模拟自然界中的凝结现象。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冰块、水、保鲜膜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半杯温水,待水面平静后,用保鲜膜密封杯口。(2)在保鲜膜上方放上一些冰块。(3)观察玻璃杯内保鲜膜下方的变化。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保鲜膜下方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实验结论:玻璃杯内的温水蒸发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保鲜膜时,凝结成小水珠,模拟了自然界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的现象。解析:利用温水产生水蒸气,冰块降低温度促使水蒸气凝结,模拟了自然界中的凝结现象,实验现象明显,结论准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