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人物 猜一猜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运筹帷幄的军事韬略气吞山河的诗词文章满纸烟云的书法墨像参加中共一大中共创始人之一提出“枪杆之中出政权”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根据地新中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的一生波澜壮阔,成就辉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毛泽东指挥战役250多次,谱写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千古绝唱。学习目标1.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2.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3.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重点:三大战役。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明标一.土地改革—农民欢欣鼓舞展评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措施①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②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1.解放区土地改革背景?时间?措施?范围?意义 时间1947年意义范围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措施①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②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1.解放区土地改革背景?时间?措施?范围?意义 时间1947年意义范围解放区内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措施①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②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①解放区土地改革背景?时间?措施?范围?意义 时间1947年意义范围解放区内①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积极性。②翻身农民……,为……提供了……保障。分得土地面带喜悦的老贫农土改后农民生产热情高涨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三大战役—歼敌势如破竹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观察思考: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力量悬殊,人民解放军处于什么战略阶段?战况如何?127万人430万人195万人373万人1946年6月1947年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标志事件 时间军队人物意义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直接威胁到了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重点南京武汉合作探究: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选择向大别山挺进?中原地区,国民党力量薄弱;占领大别山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大别山地区战略位置很重要;大别山原属于中原解放区,群众基础好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从敌我双方的战略及战场的变化进行分析)战略:由敌人进攻,我方防御变成我方战略进攻战场:由解放区转入国统区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示意图127万人430万人195万人373万人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1946年6月1947年夏1948年秋280万人360多万人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指挥者 作战部队 意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林彪罗荣桓东北人民 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聂荣臻东北人民解放军华北人民解放军3.三大战役的指挥者、作战部队、意义 长春沈阳锦州辽宁吉林辽 北安东热 河河 北辽沈战役(1948.9-11)东北关门打狗徐州陈官庄碾庄山 东河南安 徽淮海战役(1948.11-1949.1)华东黑虎掏心淮海战役中陈毅说:“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民 工 543万人担 架 30.5万副大小车 88万辆牲 畜 76.7万头挑 子 20.6万副平津战役(1948.11-1949.1)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傅作义瓮中捉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南京解放—中国迎来曙光4.渡江战役时间、结果?时间结果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4月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的垮台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紫金山渡江战役材料一: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逃回关内的退路,实行“关门打狗”的方针。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平津战役采取分割包围歼灭的方针,实现了“瓮中捉鳖”的战略。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战略战术正确解放军作战勇敢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48万吨 20.6万副 8500只人民群众的支持材料二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胜利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回顾总结随堂演练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AB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A.天津 B.沈阳C.北平 D.徐州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A.①②③ B.③②①C.①③② D.②③①CD5、下列词组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长征存实力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渡江主沉浮B.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浮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浮 挺进大别山D.挺进大别山 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浮A6、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C7、材料题材料一: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材料二: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20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材料三: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了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的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材料四: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1)材料一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哪一法律文件?根据文件规定,解放区开展了什么运动?(2)材料二中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3)材料三中“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4)材料四反映的战役中,一个政权指什么?《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运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教师寄语得民心者得天下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