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汕尾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早采用国际标准建立样地的自然保护区,早在1978年建立了多个长期监测样地用于科学研究。上述体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措施分别是( )A.直接价值和就地保护 B.直接价值和易地保护C.间接价值和就地保护 D.间接价值和易地保护2.青鱼、草鱼、鳙鱼和鲢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青鱼和草鱼主要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青鱼主要以肉食为主,草鱼主要以水草为食;鳙鱼和鲢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为了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四大家鱼的最佳养殖方式及生态学原理是( )A.混合养殖,四大家鱼占据不同生态位B.四大家鱼单独养殖,避免四大家鱼种间竞争C.鳙鱼和草鱼混合养殖,充分利用空间资源D.青鱼和鲢鱼混合养殖,充分利用食物资源3.T4溶菌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但是它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失去活性。为了提高T4溶菌酶的耐热性,科学家首先研究的是( )A.对溶菌酶的相关基因进行改造B.影响T4溶菌酶耐热性的重要结构C.推测T4溶菌酶应有的氨基酸序列D.研究促进溶菌酶相关基因表达的因素4.对生态系统中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进行分析,其中有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是指( )A.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呼吸作用散失量B.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量C.初级消费者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第二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5.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草原动物提供了可以开始采食的信息。该现象主要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A.利用化学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B.利用物理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利用化学信息调节生物种群的繁衍D.利用物理信息调节生物种群的繁衍6.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将药物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了对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下列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属于ADC范畴的是( )A.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B.酶偶联单克隆抗体根据酶促反应检测相应抗原的量C.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单克隆抗体对肿瘤进行靶向放疗D.用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试剂进行诊断7.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未来提高生态承载力,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保护耕地 B.开发新能源C.发展循环经济 D.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8.某兴趣小组在葡萄酒制作完成后,打开发酵瓶的瓶盖,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发酵温度为30~35℃,时间为7~8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醋酸发酵的过程中酵母菌也会进行大量繁殖B.醋酸发酵过程中乙醇为醋酸菌提供碳源和能源C.打开瓶盖的目的只是为葡萄醋的发酵提供氧气D.利用天然的菌种往往会使发酵食品的品质更好9.某兴趣小组对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实践操作。在使用涂布器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涂布器通常需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B.涂布前将涂布器放在火焰上灼烧并冷却C.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D.涂布时不可转动培养皿以免涂布不均匀10.菌种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生物资源。菌种保藏是指通过适当方法使微生物能长期存活,并保持原种生物学特性稳定不变的一类措施。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 )A.限制菌种的新陈代谢 B.提升菌种的遗传特性C.防止菌种受杂菌污染 D.促进菌株的生长繁殖11.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这三项技术能够实现的共同目的是( )A.挖掘繁殖潜力 B.改良遗传性状 C.提升免疫能力 D.提升适应能力12.qPCB(定量PCB)通过荧光染料与扩增的双链DNA结合,产生荧光信号,分析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目标基因。以下属于进行qPCR的必备条件的是( )A.已知目标基因的全部序列B.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C.碱基不发生互补配对的两种引物D.逆转录酶和耐高温DNA聚合酶13.研究人员对北方某森林群落3种不同林分的乔木层和灌木层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林地 落叶松林 白桦-落叶松林 白桦次生林林下灌木层丰富度 ++ +++ +A.样方法是调查森林群落郁闭度和丰富度的常用方法B.该群落3种林分的郁闭度与树高和胸径成正比C.白桦-落叶松林下的灌木对阳光的竞争更有优势D.三种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丰富度与郁闭度有关14.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表。对本研究中的生物构成的食物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鱼甲 鱼乙、河虾河虾 水蚤、小球藻鱼乙 水蚤、河虾水蚤 小球藻A.处在最高营养级的只有鱼甲B.鱼甲与鱼乙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C.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沿着水蚤、鱼乙到鱼甲进行D.河虾的能量有一部分直接流向第五营养级15.Cas9是一种来自细菌的核酸酶,可以切割DNA,从而实现基因编辑。研究人员利用光敏蛋白(Coh2和DocS)在远红光照射下结合的特性,将Cas9蛋白分成两个具有高亲和力结合域[Ca 9(N)和Cas9(C)],并分别与光敏蛋白结合,开发出了远红光激活的Split-Cas9(FAST)系统,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Cas9蛋白进行直接操作获得Cas9(N)和Cas9(C)B.Cas9(N)和Cas9(C)的结合促进Coh2和DocS的相互作用C.光敏蛋白与Cas9融合会导致Cas9无法切割DNAD.与化学诱导相比,FAST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更灵活16.研究人员对“抗菌防臭”的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检测,前期要进行试验菌种的准备,主要是大肠杆菌等三种试验菌种;再进行试验样品的准备,实验操作流程如下图(步骤②和步骤③分别为各组振荡1min和振荡18h后取菌液进行培养并测定菌落数)。其中第一组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是指在实验中,除未引入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与实验组完全一致的对照组、用于排除非实验因素对结果的干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试验样品无需进行灭菌B.第一组中加入的对照样是无菌的抗菌织物C.第三组作为空白对照,防止夸大抗菌织物的抗菌效果D.“抗菌防臭”纺织品对大多数微生物都有抗菌效果二、实验题17.研究人员通过在养殖池塘中放置沉水植物与植物浮床,探寻有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最适水生植物配置,构建新型养殖水体净化模式。植物浮床上种植能周年生长的景观植物常绿鸢尾,池底栽种2种沉水植物苦草与轮叶黑藻,进行试验,试验设置如下表,不同处理的氮、磷去除效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试验组 浮床植物种植量/株 沉水植物种植量/kg常绿鸢尾 苦草 轮叶黑藻对照组Ⅰ 0 0 0组合系统Ⅱ 312 2.5 1.5组合系统Ⅲ 312 3.0 2.0组合系统Ⅳ 312 3.5 2.5组合系统Ⅴ 312 4.0 3.0注:各处理组去除率=组合系统组去除率-空白组去除率,TN和TP分别指总氮和总磷。(1)研究人员选择净化能力较强的景观植物常绿鸢尾进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 。生态浮床配置苦草与轮叶黑藻进行试验,这种植被配置主要运用了群落的 结构原理。(2)据图分析,第 组试验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效果最好。简要阐述生态浮床种植常绿鸢尾配置苦草与轮叶黑藻净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3)传统的沼虾单独养殖中,投入水体的饵料没有全部被沼虾摄食和同化,产生部分残饵,通常会被 利用和分解,导致水体污染。为验证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床组合系统在沼虾养殖业中的应用,避免二次污染,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的实验思路是 。18.沙门氏菌是人类患肠炎的主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某研究小组对不同温度下鸡蛋清中沙门氏菌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以了解不同温度下沙门氏菌在鸡蛋清中的生存能力。实验步骤如下:①配制增殖培养基(成分:蛋白胨、鸡蛋清、NaCl、磷酸盐、H2O);②接种初始浓度(103CFU/mL)的沙门氏菌;③将各组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培养48小时;④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接种到BGS培养基上,置于一定温度下培养24小时,统计菌落数;⑤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绘制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增殖培养基中沙门氏菌所需的碳来源于 ,步骤①和④中培养基的主要区别是④中BGS培养基一般要加入 。(2)步骤④中大部分样品取样的时间间隔是 小时,一般用 法接种到培养基上以后需要在 温度下培养24小时。(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生活经验,你认为鸡蛋储存在哪种温度较好并说明理由(可供选择的温度:4℃、30℃、39℃和42℃) 。三、解答题19.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人员对某县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进行研究,构建如下图所示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 ,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固碳,并通过 方式最终将碳输入大气碳库。(2)植被固定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 。植被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 途径输向土壤碳库,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碳输出的主要方式是 。(3)分析图中碳流动方向,能够实现能量多级利用的流动方向是 。(4)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共同决定着农田生态系统最终是“碳源”还是“碳汇”(“碳源”是指碳的来源,碳汇只指碳的储存)。试分析农田松土给农作物的生长及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20.研究人员为了利用甲植物的细胞质基因,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耐盐植物,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a处理时,研究人员用蜗牛消化道提取液进行处理,说明蜗牛消化道提取液含有 。诱导甲、乙原生质体融合的物理方法有 (答出一种即可)。(2)在a处理前会对甲植物细胞进行γ射线处理,最后得到细胞b只含有乙植物的染色体组,说明γ射线处理甲植物细胞的作用是 。(3)从细胞b到幼芽c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激素是 。进行d选择时要进行的处理是 。(4)上述培育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是 。21.HPV疫苗由HPV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L1组成,该蛋白主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下图1是研究人员通过不同方法构建表达载体,图2表示酶切位点。回答下列问题:(1)图a是用单酶切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目的基因和质粒分别选择的限制酶是 。(2)图b是双酶切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为使转基因成功率更高,通常会选择 限制酶对 进行酶切;双酶切的原因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质粒和目的基因 ,提升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 ,防止连接到质粒的目的基因无法表达。(3)含有lacZ基因的菌体可在加入IPTG的情况下,呈现蓝色菌落,否则菌落为白色。为筛选转化成功的受体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IPTG的具体作用分别是 。参考答案1.A2.A3.B4.B5.B6.C7.D8.B9.D10.A11.A12.C13.C14.D15.D16.C17.(1) 自生、协调和整体 垂直(2) V 水生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营养元素和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从而改善水质(鸢尾喜强光照,苦草与轮叶黑藻仅需弱光可以生长,同时吸收N、P等无机盐,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从而改善水质)(3) 分解者 试验设置沼虾单养组和沼虾与组合系统V共同养殖组,整个养殖过程检测沼虾、植物生长情况及水体中N、P元素的去除率18.(1) 蛋白胨和鸡蛋清 琼脂(2) 8/八 稀释涂布平板 37℃(3)4℃,既可以保持鸡蛋品质,又能有效地发挥低温抑菌的效果(或42℃,42℃的杀菌效果是四组实验中最好的,只要答案合理即可)19.(1) 农作物(或植物) 呼吸作用、焚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 生长、发育和繁殖 植物残体、凋落物和秸秆还田 呼吸作用(或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秸秆到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被人类利用(4)农田松土促进农作物根系呼吸作用,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松土可能加速土壤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和碳释放,加重全球气候变暖(意思对即可)20.(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电融合法(离心法)(2)去除甲植物细胞的染色体(去除甲植物细胞的细胞核)(3)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种植在高盐环境中(4)作物新品种的培育21.(1)BamHI、BamHI或BglⅡ(2) BamHI、EcoRI 质粒和目的基因 自身环化 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3)青霉素主要是淘汰未转化的受体菌,IPTG可以使转化重组质粒的菌落呈现白色,转化空载体的菌落呈现蓝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