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2.答卷前,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相应的信息,用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步入青春期,小辉发现自己的声音变得低沉,脸上还冒出了几颗痘痘。他时常为此感到烦恼,甚至不愿和同学交流。小辉的这些变化属于A.身体外形的变化 B.内部器官的完善C.性的发育和成熟 D.青春期正常的生理变化2.男生小刚与女生小敏同住一个小区,每天一起上下学、一起学习,交往过频,引起学生热议。为了降低学生的“关注度”,小刚和小敏请求你的帮助,你会建议他们①断绝交往,初中阶段不再来往 ②把握尺度,在集体活动中交往③交往中做到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④要掌握分寸,保持适当的距离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得到别人肯定才有积极情绪 B.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C.人的情感总是短暂的、不稳定的 D.情绪是人基本的精神需求4.不同的情绪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情绪的变化非常神奇:“一念之差,心结可以变成蝴蝶结”。这句话启示我们应该A.保持乐观心态,不会产生负面情绪 B.转换思考角度,主动进行认知调节C.勇敢战胜挫折,学会积极寻求帮助 D.进行合理宣泄,调节转化负面情感5.后汉东莱太守杨震经过管辖地昌邑县时,县令王密送去十金,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词拒受,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人们因此称他为“四知太守”。这一故事启示我们A.要自信,客观地对待自己 B.要自强,有不断进取的精神C.要自尊,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D.要自负,遇事有长远的打算6.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的誓词,这段誓词给青少年的启示是A.独立思考,标新立异 B.青春飞扬,自尊自信C.行己有耻,闻过即改 D.积极进取,漠视挫折7.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年轻时在比利时留学,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童第周憋着一股劲儿,立誓要为国家和民族争光。童第周完成了外国人一直没有完成的剥除青蛙卵膜的实验,这件事使他相信“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对于外国人来说很难办到的事情,我们照样能办到。”童第周学成后谢绝外国人的挽留,回到祖国。他的故事说明A.青春的自信体现在为民族振兴的奋斗中 B.青春的自信只体现在个人的奋斗中C.青春的自信是以个人自信为基础的 D.青春的自信源于国家的经济实力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二五年新年贺词中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系列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无数科技工作者自强不息的努力。这表明A.自强的人都能成为科学家 B.自强能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C.自强关系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 D.只有科技工作者才需要自强9.七年级1班要围绕“自强不息,成就梦想”制作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积极投稿,提供了许多素材。你认为以下哪些案例可以收录在此期黑板报中①小桦因为身体原因在家修养期间也没有落下学习②小品坚信自己能取得好成绩,考试结果果然如他所料③小德在校运会上,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④去年在跳高比赛中被淘汰的小明,坚持苦练,今年终于走到了决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0.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字宙的深层规律精辟涵括和阐述了出来。老子的这一思想①正确看待了天、地、人的关系问题②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③对当下人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④表达了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1.一位老师每逢节气便会给学生写寄语,如图是其中的一部分。此举体现了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B.因循守旧、固守传统的文化思想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12.2025年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举办表彰大会①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②提升了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③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3.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面对宅基地边界争执,一家主动让出三尺,另一家受到感染也让出三尺,六尺小巷便诞生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彰显了A.俭约自守的思想理念 B.以和为贵的思想理念C.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D.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14.以下是某校举行讲座的宣传图片,据此推测本次讲座的主题可能是A.树立爱国情怀,竭力报效国家 B.自觉崇德向善,惩治不法行为C.坚守孝信礼廉,弘扬荣辱观念 D.见贤思齐,营造良好社会风尚15.从《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到《尚书》中的“以公灭私”,再到《汉书》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可以看出A.中华传统美德是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B.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C.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D.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16.2025年1月起,中国将实施能源法、学位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新规,涵盖能源学位、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为人们的言行做出了明确要求和规定,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法律法规①保障着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③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权利 ④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7.在学习“走近民法典”这一内容时,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身边的“微行为”,并对其进行了“微点评”。其中点评正确的有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① 小英被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殴打,小英和爸爸选择报警 当自身生命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权请求法律保护② 小亮妈妈的信息被快递公司泄露 快递公司侵犯了小亮妈妈的隐私权③ 小成在上学路上捡到了一部手机并占为己有 小成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④ 小昊发现有人正在下载某盗版应用软件,他提醒其下载正版 小吴积极参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8.民法典关于尊老爱幼、性别平等、人格尊严等内容树立了鲜明的道德导向,发挥法律法规惩恶扬善功能。民法典中前后八个条文对公序良俗提出了明确规定,强调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说明①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民法典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③我国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④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9.下列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判决书(摘要) 依照……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李某犯侵犯知识产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A.被告人李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B.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C.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都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D.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①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 ②从内心深处拥护、信仰法律③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 ④捍卫法律,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二、非选择题 (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青春成长是充满活力与挑战的旅程,我们要直面青春的挑战,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分析图表】下面是某校心理老师针对青春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所做的调查统计表:(1)为帮助同学们调适这些矛盾心理,请你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4分)【辨析情境】小娟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有一次,小娟因为没有值日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她非常生气,认为老师的批评伤害了她的自尊,太没面子了!于是和老师当面顶撞了起来。(2)请你运用自尊的相关知识,对小娟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今天,我们用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深邃博大的思想理念来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多个城市推出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某市市民多次向政府提出停车难问题。当地政府为改善停车环境,满足群众停车需求,舍弃了原有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较多的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引入“智慧停车”项目,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增加了停车位的实时查询、预约、导航等功能,实现了城市停车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1)根据材料一,请你回答当地政府的做法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思想理念 (6分)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古为今用,守正创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补充完成以下倡议书。(8分)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条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流向未来。长河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前行的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印刻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在我们为“我有中国”而感到骄傲心安的同时,也要牢记“中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做核心思想的传承者,有你有我!因此我们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讲仁爱,我们要: ① ; 重民本,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守诚信,我们要: ② ; 崇正义,我们要: ③ ; 尚和合,我们要: ④ ; 求大同,我们要: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贡献。 倡议人: xx中学七年级全体同学 2025年7月4日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为了培育同学们的法治素养,提高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某校七年级(2)班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我会断案】张某本是一名好学生,自从表哥带他去了几次网吧,他就完全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旷课、逃学。为了给游戏充值,他开始从家里骗钱、勒索低年级学生、入室盗窃……在一次拦路抢劫中,他用砖头将对方砸成重伤……(1)张某最终必须承担什么责任 请你阐明原因。(6分)【我会分析】某社区广场舞队长期在居民区深夜播放高音量音乐,严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多次协商无果后,居民向居委会和派出所投诉。经调解,广场舞队同意遵守《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调整活动时间并降低音量,社区恢复了和谐秩序。(2)结合材料,分析该事件体现了法律的哪些作用 (6分)【我会宣传】中国司法大数据显示,全国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告人以初中生为主,是预防犯罪的主体人群。“厌学→逃学→流浪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是大多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基本轨迹。(3)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你将如何从“严于律已”的角度进行宣传 (4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D B B C A C C A C D B C B A B A A C21.(1)(4分)①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接纳和调整自己;②求助老师、家长和心理医生,化解烦恼,解决问题;③学会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两点即可,写具体的自我调解方法也可酌情得分)(6分)小娟的观点是错误的。①老师的批评没有伤害她的自尊,觉得没面子是虚荣心的表现。②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自尊的人不为名利所惑,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③自尊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分析他人的评价。22.(1)(6分)①当地政府引入“智慧停车”项目,满足群众停车需求,体现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理念。②舍弃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引入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配置,体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每点3分,每点中知识点2分,材料1分)(2)(8分)①“亲亲”“仁民”“爱物”.(或者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②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或者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不说谎,不骗人等)③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或者弘扬社会正气,崇尚社会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坚持民族大义/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多做好人好事等。)④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或者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23.(1)张某必须承担刑事责任。(2分)张某拦路抢劫,把别人砸成重伤,触犯了刑法,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要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4分)(2)(6分)①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业。②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③法律促进社会发展。(3)(4分)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已;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违法犯罪;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